唐诗的艺术美特点

唐诗的艺术美特点
唐诗的艺术美特点

唐诗的艺术美特点

唐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一直流传至今,长盛不衰。唐诗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一直被许多学术界的专家青睐,甚至如今还有很多人继续创作诗词。究其原因,是唐诗具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而其中一个十分大的魅力,就是唐诗的艺术美。不少诗歌作品,或音韵和谐、或气势磅礴、或意境幽美、或写物淋漓尽致、或达意感人肺腑,让文字的美丽达到了一个极致的境界。而且从古至今,诗人辈出,派别林立,让优秀的诗词作品层出不穷。所以,诗歌在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一直占据非常特别和重要的地位,中国更是被称为诗的国度。

中国的诗歌源于先秦,历经汉魏南北朝直至隋唐,诗歌开始步入盛世。中国传统诗歌的源头是先秦时期的乡野民歌,隶属于通俗文学。孔子择其精华删减成文,于是就有了《诗经》。先秦以后,出现了专门从事诗歌创作的文人,中国传统诗歌也由此迈入雅文学的行列。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发展。直至唐朝,诗的发展到了一个极其鼎盛的地步,用什么话来形容都不算过分。鲁迅曾言:“我认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甘而不必动手。”事实上,唐朝300年流传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的1600多年留下的诗篇多出2倍多。而且唐诗内容丰富,风格繁多,其中李白,杜甫的诗歌被公认成就最高,是诗歌历史中的两座高峰。

唐诗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其所蕴含的艺术美功不可没。那么,唐诗之中的艺术美是如何表现的呢?

在我看来,唐诗艺术美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音韵美,另一个是修辞手法的运用。

音韵美,是押韵,节奏,平仄,对仗等诸多因素融合之后表现出来的一种在韵律上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表现。具体可从押韵,节奏,平仄三个方面来说。

押韵,是唐诗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也是古典诗词的一个基本要素。所谓韵,就是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凡是同韵部的字都可以押韵,也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都放在句尾,所以也叫“韵脚”,一首诗里都用一个韵部的韵脚,就叫“押韵”。古诗中的绝句和律诗一般情况下奇数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押到底不变韵,在朗读的时候对韵脚就要恰当的重读。同类的音韵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这样的诗读起来,不仅会铿锵有声,朗朗上口,还能自然而然的读出音乐感,让人能够感觉到悦耳顺畅的音韵之美。

诗人在诗歌中抒发情怀不是平板的,而是波澜起伏的,这诉之于文字便成了诗歌的节奏。诗歌的节奏感一般可通过停顿来表现,写在诗中就是词语的运用。在五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三顿,二二一或二一二句式。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七言诗的诵读,通常是四顿读,一是“二二二一”如:梅子|金黄|杏子|肥。二是“二二一二”如:泉眼|无声|惜|细流。三是“四三”如三万里河|东入海。四是“二二三”如:月落|乌啼|霜满天。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后面的三个字往往构成一个较大的间歇,俗称“三字尾”,在这三字尾的停顿处实为“音断气连”,即前面的字音虽然断了,但气息要缓缓地连接后面的“三字尾”。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然,古诗的诵读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一成不变的,但一般应该遵循顿不破词的原则。诗词有了节奏的停顿,就会给人产生抑扬顿挫之感,十分让人愉悦。

除了押韵和节奏之外,诵读格律诗还应注意平仄。平仄是指声调的抑扬,平即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即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入声在普通话里已不复存在,分别归入阴、阳、上、去四声)。古人写诗,对平仄要求相当严格。有本句交替、对句对立、上下相黏之说。即一句之内平仄交替,一联之内上句和下句平仄相对,两联之间上联下句和下联上句平仄一致。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平仄平平仄),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更上—层楼(仄仄仄平平)。”平声字高扬,仄声字低抑。格律诗在字数、语节、韵脚已定情况下,有了平仄,诵读起来语势将更为错落有致,节奏回环也将更加鲜明。

而另外一个方面,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十分重要。

比喻是诗歌创作中极其重要的手段,它通过在事物的显隐、虚实、真幻、远近、古今之间建立联系,搭置桥梁,引起人们的联想,达到认识和体验的目的。唐诗中,使用比喻这种修辞也特别多,而且也写得极其传神。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作者以“如急雨”、“如私语”、珠“如玉盘”、“间关莺语”、“幽咽泉流”、“水浆迸”、“如裂帛”组成一组博喻,不仅写出了乐声轻柔尖细、清脆圆润的变化,也写出了乐声的刚劲有力、宏大惊人的气势,作者所表之意、所抒之情都得到透彻的说明,从而

产生淋漓尽致的表达效果,唤起了读者的听觉经验和无尽遐想,让人沉浸在无尽的艺术享受中。

唐诗另一个特点是,没有特定的语法。语序间的关系比较松散,没有时态或单复数,甚至可以没有动词谓语。唐是在继承六朝诗歌追求语言形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两个角度使语言诗化、纯化。一方面是将生活中的语言提炼加工为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另一方面是将散文中的语言变形剪辑改造为一种新的语言,摆脱了散文与生俱来的逻辑性与连续性。如散文中必不可少的虚字,诸如“之”、“乎”、“者”、“也”等,一律省略掉,使诗的语言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精炼,更富有伸缩性。还有许多作品连动词一并省略掉,纯以静态的空间景物排列在一起,造成意象并置叠加的画面效果。如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四句无一动词,故没有情节和动作序列,纯是空间意象的并发映出。同时,因没有时态的变化,所以又使意象带来一种永恒的普遍性质。这种超越语法,超分析的无主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语言指义前的多层次空间关系和兴象的复义效果。

又如用典。用典,又称用事、使事、隶事,是指诗文中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历代典籍中的言辞成语来表情达意的创作方法。在杜甫写的《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中: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引用了《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兮,求其友声。”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而不怒。”三个典故,精雕细琢用暗典,将典故与写实结合,如盐在水,不着痕迹而又回味深长。

唐代是气象恢弘的时代,也造就出群星灿烂、天才辈出的诗坛,因而,唐诗也就有无限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者去探求其中的真谛。唐诗的艺术美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奥妙更需要我们日趋深入的探索。

中国法制史一论述唐律的历史地位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27 中国法制史 论文题目:论唐律的历史地位 学生姓名 专业 层次 批次 学号 学习中心 2013 年 5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论唐律的历史地位 摘要:唐律是唐代法律的总称。主要是《永徽律》,还包括《武德律》、《贞观律》等法典。它是一部具有鲜明的东方特色,在中国法典编纂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和意义的法律,在中国的法制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中国法制史上,唐律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无论是立法思想、原则、篇章体例,还是法律内容,都承袭了以往各代立法的成果,是前朝立法之集大成者,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使唐律熔封建法典之共性与自身发展完善之特性于一体,以“一准乎理,而得古今之平”著称于世,成为完备的封建法律形态。唐律不仅对唐代的政治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直接影响了后代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成为后世封建立法的典范。《唐律》还起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保证统治机构正常运行的作用。它是传世的中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对亚洲许多国家产生过显著影响。由于它产生的历史条件,使它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发展史上,上承战国时期的《法经》,历经秦汉魏晋,至唐而集其大成,成为典型的封建律典。从而也使它成为唐以后历代封建律典之楷模。 关键词:唐律特点影响历史地位

目录 封面 (1) 摘要 (1) 目录 (1) 1唐律的特点 (2) 1.1体例完善,结构严谨,科条简要与宽简适中的特点 (2) 1.2礼行并用,礼法合一 (2) 1.3宽仁慎刑 (3) 2对东亚各国的影响........................................... .. (4) 2.1唐律对于朝鲜法律的影响 (4) 2.2唐律对于日本法律的影响 (4) 3唐律的地位 (5) 4唐律对后世法律的影响 (5) 4.1唐律对于宋朝法律的影响 (5) 4.2唐律对于辽、元、金法律的影响 (6) 4.3唐律对于明朝法律的影响 (6) 4.4唐律对于清朝法律的影响 (7) 5结论 (8) 6参考文献 (9)

飞机结构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

1,航线结构损伤维修特点 ?数量多——雷击,冰雹,鸟撞,勤务车辆、工作梯撞击等?修理周期较长 ?时间紧迫——需要保障航班正常运营, 2.结构维修基本原则 安全性原则——结构持续适航影响结构持续适航性的损伤,必须立即停场进行结构修理 经济性原则——降低维修成本有计划地进行结构修理:不影响结构持续适航性的损伤,不一定立即进行结构修理 3.目前制约航线结构维修的主要因素 航线技术支援基本上为非结构修理专业人员,普遍缺乏基本结构工程技术支援技能,AOG技术支援基本上依靠结构工程师提供,耽误抢修进度。具体表现在:不能正确应用SRM有效过滤允许损伤极限范围内的结构损伤 不能正确报告结构损伤:提供给结构工程师的结构损伤信息不符合要求,难以满足损伤评估以及修理方案制定需要4.结构种类及其含义 飞机结构分为主要结构(primary structure)和次要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两大类 主要结构:传递飞行、地面或者增压载荷的结构。 主要结构包含重要结构(PSE/SSI)和其它主要结构。 重要结构指传递飞行、地面或者增压载荷的关键结构

件或者关键结构组件。重要结构件一旦失效,将导致 飞机灾难性事故 次要结构:仅传递局部气动载荷或者自身质量力载荷的结构。 次要结构失效不影响结构持续适航性/飞行安全。大 多数次要结构主要作用为保证飞机气动外形、降低飞 行时空气阻力。例如翼-身整流罩。 5.门的种类及用途 登机门/勤务门:登机门和勤务门分别为旅客和机组和勤务人员接近客舱内部的通道口。 应急门:紧急出口指紧急情况下的撤离出口 货舱门:用以接近货舱内部区域。 登机梯门:放出后,该梯能形成通道供旅客和机组进入或离开飞机 前设备舱门(Forward access) 电子设备舱门(Electronic equipment compartment) 各种检查盖板(Access Doors)各种勤务盖板(Service Doors)驾驶舱门(Fixed Interior Doors) 6.门的主要/重要结构和次要结构、作用 主要/重要结构:门的蒙皮、结构、止动座和止动销 次要结构:各种检查盖板,各种勤务盖板,驾驶舱门门的蒙皮和结构:

唐朝法律的特点

唐朝法律的特点、地位与影响 (一)唐律的特点 第一,礼法并用、高度融合。自西汉以来,统治者不断积累治国经验,在总结法家“法治”、“重刑”思想的基础上,重点吸收儒家怀柔策略,使法律制度不断儒家化。经过几百年的努力,至唐律“一准乎礼”,以儒家的礼为法律取舍的唯一标准,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高度统一和有机融合。正如唐太宗所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唐朝把伦理道德的精神力量与国家法律的统治力量紧密揉合在一起,法的强制力加固了礼的束缚作用,礼的约束力又强化了法的威慑力,由此构筑起严密的统治法网,有效地维护了唐朝的统治。 第二,科条简要,宽简适中。唐律继承魏晋以来法律条文力求简约的立法原则,自制定《贞观律》时起,“凡削繁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形成了科条简要、宽简适中的立法特点,立法水平和技术都取得空前的成就。 第三,酌量古今、用刑持平。无论是同以前还是以后的历代王朝相比,唐律规定的刑罚(即法定刑)都是最为宽平的。人谓唐律“得古今之平”,并非溢美之辞。不仅死刑执行方式比较文明,而且适用于死刑的条款也大为减少,笞杖徒流刑罚的适用也相对较轻。因此,唐朝堪称为中国古代法制文明的颠峰时代。 第四,语言精练明确,立法技术高超。唐律虽然仅有502条,但它法律内容丰富,法律逻辑严密,语言精练明确,立法技术高超,不仅基本能调整当时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而且许多原则、标准比较周密,可操作性强。如自首、化外人有犯、类推等原则的确立,公罪与私罪、故意与过失等概念的明确,各种量刑标准的规定等。总之,唐律以结构严谨、立法技术完善而被举世公认。 (二)唐律的地位与影响 承先启后:唐律是中国古代成文法典的杰出楷模,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承袭秦汉以来的立法成果,吸取魏晋北朝的律学成就,表现出高度的成熟完备性。唐律以古代立法的典型代表和集大成者,为后世宋元明清各代立法提供了优秀的参照蓝本。 泽披邻邦:唐律作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不仅直接影响了本国,而且还超越国界,对东亚各国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朝鲜《高丽律》的篇章内容取法于唐律,日本《大宝

唐律的特点

唐律的特点 唐朝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奇葩,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之所以能傲居于世,成为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朝代,是因为统治者把握了历史潮流的趋向,采取了更符合当时国情的统治政策,相比以往更能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紧接着我将以法律这条线索,分析一下唐律的特点,从侧面反映出唐朝鼎盛之历史必然。 对于唐律在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历代法学家认为唐律是中国乃至东亚法律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集大成者。 “历代之律,皆以汉《九章》为宗,至唐始集其成。”——李善长《明史.刑法志》 一、立法思想 唐朝统治者亲身经历了农民起义迅速推翻隋王朝的过程,严峻的现实使他们认识到,隋末法滥刑酷、人心向背招致民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以唐太宗为首的封建统治集团在尽力采取各种措施缓和阶级矛盾的同时,在政治上,主义吸收历史上各王朝治乱兴衰的经验,尤其是暴政亡隋的历史教训;在法制上他们十分重视法律方面的建设和完备,并确立了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礼本刑辅、立法宽简、法律稳定、执法严明。 二、唐律特点 (一)以礼为准则 唐初统治者继承儒家“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思想,主张“礼本刑辅”的法律思想。也就是说,国家制定法律以儒家礼仪为标准,同时也不能放弃“刑”使用。这也是统治者在吸收往朝亡国的教训中得出的经验。 这也就是唐律把一些封建礼教规范具有律条性质,把纯属违反封建道德的行为升为犯罪直接处罚,使某些封建伦理要求重于法制整体利益的原因所在。例如:《贼盗律》之疏文说:“其有五服内亲自相杀者,疏杀亲,合告;亲杀疏,不合告;亲疏等者,卑幼杀尊长得告,尊长杀卑幼不得告。”《户婚律》规定:“诸居父母丧生子,徒一年。” (二)刑罚相较平允 唐朝统治在总结隋朝灭亡原因的同时,针对隋朝法律的严苛和繁杂,强调立法务求宽简,主张“以宽容治天下”,要求减轻刑罚,慎用刑法。 “繁简得其中,宽严亦俱得平,无可再有增减者矣。”薛允升《唐明律合编》 唐律较其脱胎而出的隋律宽平,唐高宗在对隋具体制度上修改的宽平,史书有记载。如隋代流刑的配发者,住居作者,在唐朝虽都加远一千里,但是在居作苦役上则大大减轻,三流都只役一年,而且取消了各种流刑的加杖。 纵观整个封建刑罚体系,唐律对重大犯罪的处罚整体上处于平允适中的地位,比上轻于秦、汉,比下轻于宋、元、明、清。 (三)有运作的廉政机制 唐时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监察机关也进一步完善。唐朝在中央设有独立的监察机关御吏台,以御吏大夫为最高长官,御吏中丞二人为辅佐,专门监督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御吏台中分设台院、殿院、和察院,统辖下属的诸御吏。 御吏台主要任务是监督国家各级官吏是否遵守法律,与大理寺、刑部不同,其主要对象是官吏。 (四)刑罚与行政处罚、民事处罚相通 唐律中刑罚与行政处罚、民事处罚有相通之关系,这是其与现代刑法相比较所表现的一大特色。这种相通的特点是:刑罚与行政处罚交叉相通,一些主要的行政处罚作为刑罚的附加刑存在并由刑律调整,例如:《名例律》规定:诸犯奸、盗、略人及受财而不枉法;若犯

对欣赏“自然美”的思考

对欣赏“自然美”的思考 一、什么是自然 赵红梅认为,自然有三种形态,一是人工的世界,如城市。城市里虽然也有绿地、公园、湖泊、树木,但是人工管理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体现了人的审美情趣。二是半自然的世界,如农村,那里的自然出于半控制状态。梯田看起来很美那是经过了人类加工的自然。我们在欣赏课上所指的欣赏自磁,多半都是城市城自然或农业业景观的自然,还有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景观,还包括海洋、山川等,但赵红梅提出了一个我们在美术欣赏中几乎没有涉及的话题词,对荒野的欣赏与认识。在著者眼中,荒野的世界是本原状态的自然,则纯粹的自然,这是自然世界的第三种形态。 二、欣赏自然美的传统模式 作者在书中对欣赏自然美的传统模式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根据中外历史上对自然美欣赏的不同理念,总结出传统的欣赏模式主要有三种: 认知式——认知式的欣赏模式把自然视为认识的对象,侧重于对自然的理性把握。这种模式主张如其所是的欣赏办法,如看到一块岩石,它就是岩石,不要把它看成是神女等。 如画式——如画式的欣赏模式注重实效的是对自然进行画意、形与色的把握。它最的方式是人如画的角度对自然风景进行把握,在他们看来,自然的欣赏应立足于风景观画或的角度,否则就不纯粹。 比德式——比德就是以自然的景物的某些牲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就是在对自然的审美把所至中,着重去发掘自然事物与人的品德类似的某些性质,通过审美太体的联想,建立起自然与人的精神联系再版人的和谐振统一。 三、关于如画式的欣赏 欣赏自然美,从美术学科的角度上看,主要是从形与色、构图即美术形式语言的角度上欣赏,还可以从美的法则上,也是从疏密变化对比和谐振等方面进行欣赏,甚至还可以从美的形态上,即从优美、崇高方面欣赏,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老师多从这样的角度来认识自然美,这就有必要对如画式的欣赏模式多说两句。 四、怎样欣赏自然美 从形式上讲,应当引导学生从认识自然美的形与色入手;对自然美的欣赏,从第一次开始就尽量把学生带到室外,直接接角自然,即使是欣赏校园的景色,也要让他们有机会闻闻的芳香。欣赏表现自然美的艺术作品,也是欣赏自然美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预备教育,在美术课上,不只是引导学生从色朦胧构图明暗示等级方面来认识艺术作品。还要让学生了解艺术家创作的经历和对自然的热爱。 因此欣赏自然美的最终目的,除了懂得怎样欣赏自角的美之外,还应能够从心底对自然产生同情心和责任感。这才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唐律

唐律,唐代法律的总称主要是《永徽律》,还包括《武德律》、《贞观律》等法典。唐律是中国封建法典的楷模,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唐代承袭秦汉的立法成果,吸取汉晋律学的成就,使唐律表现出高度的成熟性。唐律因具有封建法典的典型性、代表性,因此,对宋、元、明、清法律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唐律介绍 《武德律》是唐高祖时以《开皇律》为蓝本所制订的法典,共十二篇五百条,内容与《开皇律》基本相同,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行。 《贞观律》是唐大宗命房玄龄、裴弘献等人根据《武德律》编撰的法典,共十二篇五百条,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颁行。 《永徽律》是唐高祖命长孙无忌等人根据《武德律》和《贞观律》编撰的法典,共二十篇,五百零二条,篇名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等,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永徽律》以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加强皇帝的权力,统治和镇压农民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现存最完备的一部封建法典,全文保存在《唐律疏议》中。 二、唐律的主要特点 从唐律的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可能看出唐律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以刑为主,诸法合体 唐律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律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传统,在唐律中,制裁各类犯罪的刑法规范仍然是其主要内容,同时,兼有民事、经济、行政、军事、诉讼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唐律对许多涉及婚姻、债务、财产、继承以及经济、行政上的违法或过错行为也都以刑罚手段予以惩罚。中国自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建立以来,一直实行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制度,因此必然需要借助于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实行严厉的镇压,以维持统治秩序的安定,而强化立法正好顺应了这一要求。 科条简要,刑罚适中 中国封建法典的编纂和法律的修订经历了一个从繁杂到简要的发展过程,唐律继承了北齐“法令明审,科条简要”的传统,共十二篇500条,律文之下附有准确而严密的注疏,是中国封建法典中最为简要、精练的一部,成为后世历代封建王朝法典编纂的楷模,反映出唐朝立法技术的成熟。 中国封建刑罚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残酷、繁杂到轻缓、规范的演变过程。唐朝处于中国封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在刑罚制度上也有所反映。唐律中规定的五刑制度在刑罚种类、死刑方式、刑期限制、量刑幅度及行刑方式等各方面,都以从轻为原则,作了严格细致的规定,如关于如何确定老疾犯罪的年龄标准及对"十恶"中"谋叛以上"重罪的处罚等,都体现了立法者欲以"宽仁治天下"的精神。 依礼制律,礼法合一 依礼制律是指以儒家主张的纲常礼教作为法律的指导原则和定罪量刑的基本依据,礼法合一是指礼的要求与法的规范互相渗透,水乳交融,这一特点是唐律发展到成熟完备阶段的典型标志,也是中华法系区别于其它法系的最显著特征。这一特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所有条文都以封建的“三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为了体现“君为臣纲”,规定了一系列严惩危害皇帝安全、尊严和专制统治的犯罪以及议、请、减、赎、当等一整套条款,以确认和维护封建皇权以及相应的官僚贵族特权;为了体现“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规定了对不孝、恶逆、不睦、不义、内乱等行为的严惩以及七出、义绝等一系列原则制度,以确认和维护以父权和夫权为核心的封建家族制度。 (2)许多法律条文都直接渊源于礼的规范,如大不敬、八议、同居相隐、五服制罪等许许多多规定,都将礼的精神与律的形式紧密而完美地结合为一体,真正做到了定罪量刑,

飞机结构重要资料

单选 1. 直升机尾浆的作用是B A:提供向前的推力B:平衡旋翼扭矩并进行航向操纵 C:提供直升机主升力D:调整主旋翼桨盘的倾斜角 2. 正常飞行中,飞机高度上升后,在不考虑燃油消耗的前提下,要保持水平匀速飞行,则需要采取的措施为D A:降低飞行速度B:开启座舱增压设备C:打开襟翼D:提高飞行速度 3. 2.飞机高速小迎角飞行时,机翼蒙皮的受力状态是A A:上下蒙皮表面均受吸(易鼓胀)B:上下蒙皮表面均受压(易凹陷) C:上表面蒙皮受吸,下表面受压D:上表面蒙皮受压,下表面受吸 4. 3.飞机低速大迎角飞行时,蒙皮的受力状态为C A:蒙皮上表面受压,下表面受吸B:蒙皮上下表面都受吸 C:蒙皮上表面受吸,下表面受压D:蒙皮上下表面都受压 5. 4.垂直突风对飞机升力具有较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它改变了C A:飞机和空气的相对速度B:飞机的姿态C:飞机的迎角D:飞机的地速 6. 水平尾翼的控制飞机的A A:俯仰操纵和俯仰稳定性B:增升C:偏航操纵和稳定性D:减速装置 7. 2.飞机低速飞行时要作低角加速度横滚操纵一般可使用C A:飞行扰流板B:内侧高速副翼C:机翼外侧低速副翼D:飞行扰流板和外侧低速副翼 多选 1. 飞机转弯时,可能被操纵的舵面有BCD A:襟翼B:副翼C:飞行扰流板D:方向舵 2. 地面扰流板的作用有AD A:飞机着陆时减速B:横滚操纵C:俯仰操纵D:飞机着陆时卸除升力 3. 对飞机盘旋坡度具有影响的因素有A,B,C,D A:发动机推力B:飞机的临界迎角C:飞机的强度D:飞机的刚度 4. 飞机的部件过载和飞机重心的过载不相等是因为A,C,D A:飞机的角加速度不等于零B:飞机的速度不等于零 C:部件安装位置不在飞机重心上D:飞机的角速度不等于零 5. 梁式机翼主要分为A,C,D A:单梁式机翼B:整体式机翼C:双梁式机翼D:多梁式机翼 6. 从结构组成来看,翼梁的主要类型有B,C,D A:复合材料翼梁B:腹板式C:整体式D:桁架式 7. 机身的机构形式主要有A,C,D A:构架式B:布质蒙皮式C:硬壳式D:半硬壳式 8. 飞机表面清洁的注意事项有A,B,C,D A:按规定稀释厂家推荐的清洁剂与溶剂B:断开与电瓶相连的电路 C:遮盖规定部位,保证排放畅通D:防止金属构件与酸、碱性溶液接触 9. 飞机最易直接受到雷电击中的部位包括A,C,D A:雷达整流罩B:机翼上表面C:机翼、尾翼的尖端和后缘D:发动机吊舱前缘 10. 胶接的优点有: BC A:降低连接件承压能力B:减轻重量、提高抗疲劳能力 C:表面平整、光滑,气动性与气密性好D:抗剥离强度低、工作温度低

公共基础知识:唐律的特点与中华法系

1.“礼律合一”的特点。唐朝承袭和发展了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使得法律统治“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律的统一。如同唐太宗听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把封建伦理道德的精神力量与政权法律统治力量紧密糅合在一起,法的强制力加强了礼的束缚作用,礼的约束力增强了法的威慑力量,从而构筑了严密的统治法网,有力地维护了唐朝统治。 2.科条简要与宽简适中的特点。唐朝立法以科条简要,宽简适中为特点。以往秦汉法律,向以繁杂著称。西汉武帝以后,因一事立一法,导致律令杂乱。西晋修律对汉律令做了大幅度的缩减,《北齐律》定为12篇949条,较前又有所进步。唐朝沿袭隋制,实行精简、宽平的原则,定律12篇502条,并为后世所继承。仅以太宗修《贞观律》为例,“凡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足见唐律的上述特点。 3.立法技术完善的特点。在立法技术上表现出高超的水平。如自首,化外人有犯、类推原则的确定都有充分表现。为防止官吏滥用比附,用精确的语言规定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条件下,官吏故意与过失出入人罪的处理办法,并在承袭前代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公、私罪,故意、过失的概念,并规定了恰当的量刑标准。如《斗讼律》解释“过失杀”说:“谓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到,共举重物,力所不制;若乘高履危足跌及因击禽兽,以致杀伤之属,皆是。”唐律结构严谨,为举世所公认。 4.唐律是中国传统法典的楷模与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唐律是我国传统法典的楷模,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唐朝承袭秦汉立法成果,吸收汉晋律学成就,使唐律表现出高度的成熟性。唐律因具有传统法律的典型性,故对宋元明清产生了深刻影响。 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唐律超越国界,对亚洲诸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可见唐律不仅在本国而且在世界法制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经理办公室设计

现在有许多的见习室内设计师,他们都是以院校大学毕业出去的,对设计构思還是沒有充足的工作经验,在见习室内设计师收到一个室内装修经理公司办公室的工作情况下,他自己也蒙了,需要装修的人不太懂,都靠他来设计制作,那麼经理公司办公室的室内设计风格都有哪些呢,经理办公空间设计不可以少的阶段是什么呢,下面北京办公室装修设计公司来解说一下吧。 经理办公空间设计风格有哪些 1、现代简约,现代简约是较为时兴的一种设计风格,追求完美时尚潮流与时尚潮流,十分重视住宅室内空间的合理布局与应用作用的极致融合。 2、简美风格,简美风格拥有欧罗巴的奢华与贵族气质,但又融合了美洲大陆这方面土水的洒脱,那样融合的結果是去除了很多牵绊,但又能寻找文化艺术基石的新的复古、贵族气质增加气而又无失自得与随便的设计风格。现代美式家装风格的这种原素也恰好顺从了当下的文化艺术资产者对生活习惯的要求,即:有文化感、贵点气感,还不可以欠缺自得感与格调感。

3、新中式风格,新中式风格是以皇宫工程建筑为意味着的我国古建筑结构的室内装潢设计构思风格特征,气魄恢宏、壮观华丽、高室内空间、大净宽、亭台楼榭、金壁辉煌,造型设计注重对称性,颜色注重比照建筑装饰材料以木料主导,图案设计多龙、凤、龟、狮等,精雕细刻、壮丽奇巧。 4、东南亚风格,东南亚地区奢华设计风格是一个融合东南亚地区中华民族海岛特点及精美文化艺术品味紧密结合的设计构思。以其来源于热带丛林的大自然的美和浓厚的民族风格风靡世界。 5、欧式风格,欧式风格是办公室装修设计风格一种,波罗的海文明行为一直在很多人心里都蒙着一层神密的面具,给人一种历史悠久而漫长的觉得。 这种设计风格以其具有感染力的田园风光风韵及温和的色彩和组成配搭上的空气迅速被波罗的海之外的众多地区群体所接纳。欧式风格有它与众不同的艺术美学特性,它一般挑选当然的温和颜色,在组成设计构思上留意室内空间配搭,灵活运用每一寸室内空间,集装饰设计与运用于一体,在组成配搭上防止零碎,看起来大气、当然,释放出的历史悠久高贵的田园风光气场及文化品味。

欣赏自然美_高中作文

欣赏自然美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欣赏自然美,感谢您的阅读! 大自然的美使人赏心悦目——题记 清风,穿过花香,掠过竹林,踪影飘飘渺渺,岁月,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转瞬即逝。春天,总是令人期待,令人着迷。但它却不知人意,总是很快就过去。春天,总是让人喜欢,否则,白居易也不会写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千古名句。 春雨缤纷翩翩而下,如御风群舞,绿波荡漾。唤醒了一切生物。小草长出嫩芽,花朵盛开,树木又透出了一些绿意……万物都苏醒了,组成了这春之美景,包括田园之美景,池塘之美景,乡村之美景……无论哪一美景都是赏心悦目的美。 春天来了,乡村里又展现出新一轮绿意。翠绿的大树,清澈的小河,还有大片大片的绿草地,天空格外蓝,太阳很耀眼,小鸟在树上吟唱着悦耳的歌声,小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很艳丽。美丽的纯净,多么令人着迷啊!在绿草地时不时得会出现小孩在顽皮的踢足球,大柳树下有老人在唠家常。乡村的小路间无不散发着大自然的美。 大自然是神奇的,它创造了许多美景。 北方与南方同时下雪,却会有不一样的景色。济南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地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羞了,微微露出点粉色。而北方下雪时候都会夹着大风,风吹得让人直发抖。但这也是北方雪的奇特,北方,南方雪的美都归功于大自然。 我真想有双翅膀,他带我飞越。阅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孤独景色;阅过“大江东去,浪淘尽”的磅礴气势;阅过“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美丽优雅情趣…… 高一:爱你萌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1.中国传统的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原因

1.中国传统的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原因 中国传统法制,是指自夏朝建立开始至清末改制之前的中国奴隶制类型法制和封建制类型法制。 (1)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礼”原本是氏族社会末期祭祀祖先神灵的习惯,后来逐渐演变成为阶级社会确定人们血缘关系亲疏尊卑和社会等级的规范。经过汉儒的改造,“礼”融进了诸子中的可取成分,成为指导立法、司法的原则和理论依据。统治者们一方面制定大量的宗法礼仪制度,运用德礼教化来调整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以法律进行专擅垄断的手段,来辅助“礼法”的实施。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规定被认为是不合乎“礼教”原则的情况下,“礼教”往往可以“经义决狱”的形式直接成为裁判依据。 其要旨是“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亲亲”、“尊尊”的政治和伦理原则。在这种原则下,“礼教”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定义为法律,“七出三不去”,“八议”以及丧服制度等相继入律,并为后世法典所沿用。同时,“礼教”还成为评价和解释法律的最高权威和最重要的依据。如对于唐律的最高评价就是“一准乎礼”(完全按照了“礼教”的准则),而唐律的立法解释《唐律疏议》,也主要是以“礼教”和儒家的经典为依据。 原因: ①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主要是以刑始于兵,礼院于祭祀的形式 完成的。礼较早的成为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具有较强的精神威慑力; 能够起到安上治民,体国立政的作用,是调整社会关系和国家生活的思想 基础,也是维护王权专制的理论教条。 ②从秦朝统一全国,到两汉建立,封建大统一的国家需要统一的学说来作为 国家的指导思想。 ③经过长期的统治,使统治者在立足现实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将两 者之长加以结合。 ④两者在为政权服务的政治目的是相通的,礼法遵循“尊尊”,旨在确立君 主、皇帝的最高权威;法家不仅同样尊尊,而且鼓吹极端的专制主义。2.家庭本位,伦理法制。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社会结构以家族为基础。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法制的家族本位特色。流行于社会上的具有伦理法性质的“家法”、“族规”、“家训”等,不仅得到国家的认可,而且成为国家法的重要补充,起着严重束缚家族成员的重要作用。 其表现有:在家庭制度上,确认家长的特殊地位,拥有财产权、教诫子女权和对子女婚姻的决定权;在刑法上,无辜者可能因家族关系受牵连而获罪,有罪者亦可能以家庭原因而减免刑事责任(如留养承祀之制,同居相为隐原则等),家族内部亲属之间互相侵犯的犯罪行为,可能因伦常关系而加重(如亲属间相役,相奸等侵犯人身的行为)或减轻(如亲属间相盗)。 原因:中国古代是沿着由家而国的途径进入阶级社会的, 因此, 以家族为本位, 宗法的伦理精神和原则渗透和影响着整个社会。在封建的法律体系中, 国家制定法居于主导地位, 而调整家族关系的家族法规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家法

_唐律疏议_结构及书名辨析

?专题论文? 《唐律疏议》结构及书名辨析 钱大群 提 要:唐永徽三年为“律”制订的“义疏”系解释和说明律文及注文的, 疏的内容分为职能不同的“议”及“问答”两种形式。义疏制订后,律及疏统称 为《律疏》。《律疏》一书到宋代逐渐被称为《唐律疏义》,尚与“义疏”原义及唐 时解经传统相符。至清代则趋向称《唐律疏议》,盖时人见“疏”下有“议曰”字 样而牵强名之,实脱离了唐“义疏”之本义。 关键词: 唐律疏议 结构 书名 唐代的刑律在永徽四年(653年)之前,都没有疏文,但一直有《注》文,《武德律》、《贞观律》及《永徽律》都是这样。永徽四年开始,刑律才有了疏文。唐律的律文(含注文)同疏文一起,在当时称为《律疏》。《律疏》在宋代被称为《唐律疏义》,但已经有称为《唐律疏议》的版本。而到了清代及近代则趋向于称之为《唐律疏议》。对这种情况,有必要进行一些辨析及做适当的评论。 一 法律解释带来了《唐律疏议》的产生 我国关于刑法的解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史书记载战国时期当时的“法官”就有解答法律询问的职责:“郡县诸侯一受赍来之法令,学问其所谓。吏民欲知法令者,皆问法官。”①出土的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是当时官府上级对下级解释法律的法定形式。西汉董仲舒提倡以“《春秋》决狱”,开用儒家经义解释法律与审断案件的先河,直接推动了东汉“经义解律”之盛行。当时被皇帝认可的“郑氏章句”实际就是汉律的有权解释本。到了晋朝,西晋的张斐、杜预“兼采汉世律家诸说之长”,对法律做专门的解释被皇帝认可,史称“张杜解律”、“张杜律注”。唐代对律文的疏解是古代社会解律经验的集中体现。唐律的解释主要是继承晋朝“张杜律”正确定罪判刑的解释传统,而不是主要继承汉代“郑氏章句”经义解律的传统。 同唐律相比,现代刑法法律解释上的最大特点是,除律文本身的解释外,大部分的解释都在刑法本身之外进行,另外公布使用,而不作为刑法本身的一部分。但是唐律的各种解释,基本上都包括在《唐律疏议》这一部刑律之内,即律条和解释统一于一典之内,合为一体。 11最初解释刑律是为满足法律科举考试之需要

关于自然美的句子

关于自然美的句子 本文是关于关于自然美的句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关于自然美的句子 大自然好像一道菜,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每一种味道都夹有大自然的气息,每种色彩都带着大自然洋溢的色泽,每品尝其香,那来自大自然产物的香味,美食家评论此道菜为天下佳肴,美食家称赞这道菜的奇特,继而品尝着大自然的产物如此让人迷恋。我爱大自然,尤其爱大自然的风,它是自然的灵魂。风带给大自然灵、真、屈,使大自然有了生命力。我陶醉于风,陶醉于风的虚实、劲静,陶醉于风的疾缓、刚柔。我真想蘸一笔自然之色来谱写一曲风之颂。放眼远眺,山峦连绵起伏,郁郁葱葱。山脚下,一排挺拔翠绿的松树就像手握钢枪的战士保卫着我们的祖国。近处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木枝繁叶茂,如同一把把绿色的大伞。林间,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块儿色彩斑斓的地毯。花丛中,辛勤的小蜜蜂“嗡嗡嗡”地唱着歌在采蜜。不时,还会看见小兔子蹦跳着从草地上跑过。我喜欢大自然的风景,喜欢蔚蓝的天空和大海,喜欢那如梦似幻高山流水绝景意境画面,更喜欢海南椰岛那一排排高耸入云,挺拔秀丽四季常青的树木,在这一片绿色田园,大自然的独特风景中。我喜欢静静聆听,那溪水清冷,鸟语婵鸣。还有附近村子的鸡鸣狗叫。喧闹一片!在美景如画的自然里,你会把自己的身心整个溶入其中,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那是动听的回响,那是动听的旋律,那是大自然为我们人类谱写一首首新的乐章。大自然好像一首曲,一首无边无际的曲,每个音符都带有动听的音律,每个音节都带着欢快的节奏,每个音段都带有柔美和安适,歌曲自然而不失感点,多似水中有动的鱼儿,自由,愉快。这首曲载着倾听者无虑的梦想,使倾听者感受曲中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大自然的多彩芬芳,思绪沉沦在大自然如此令人向往之中。欣赏着大自然的美,赞美大自然,回归于大自然,让人感觉到一身轻松,把眼里的风光都尽收眼底。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让人感觉到了大自然的绝妙美伦,找到了天地万物相融合的感觉。走到乡间的小路上,有着牧羊人的足迹,在田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花絮飞飞,走到乡村,看着错落有致的房子,在乡村里闻一闻那泥土的芳香,听着蛙鸣,听着流水潺潺。

概括唐朝法律发展特点

概括唐朝法律发展特点 【篇一:概括唐朝法律发展特点】 2013. 6388理论探讨唐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封建王朝之一, 特别是李世民即位以后,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采取了许多加 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措施, 促使唐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对 外贸易、科学文化等,得到空前发展。 唐朝成为继两汉之后强大的封建王朝,也是当时最大的文明国家。 唐律就是在这样历史条件下制定的, 它是我国古代封建政治经济文化 繁荣发展时期的产物。一、唐初法制的指导思想(一)德主刑辅, 礼法并用。 德礼为政教之本, 刑罚为政教之用。 它集中体现了初唐法制指导思想的基本精神, 是唐朝开国三十多年来 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 德,这里主要是指君主要以宽仁治天下 ; 礼, 主要是指以封建纲常对 臣民进行教化。(二)立法要求宽简、划一、稳定。 宽是宽大, 简是简约。 宽大主要指立法内容方面,其基本点是轻刑,尽可能使人不致陷于犯罪,或者犯罪后得到较轻处理。 特别反对严刑峻法,草菅人命,轻罪重刑,或者动辄得罪,以致人们无所 适从。 简约主要指立法形式方面,其基本点是简明,尽可能使百姓了解法律的 内容,也使司法官便于掌握,特别反对法条繁琐、杂乱、前后重叠、 彼此矛盾。 立法划一, 是保证断罪量刑准确的前提。(三)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唐太宗还要求保持法律的稳定性。从另一角度看,这又是立法划一的 必要措施,同时也加强了立法方面的中央集权。(四)执法要求审慎、严明。 唐太宗强调办案必须严肃、慎重,审断应有证据。 对于死刑的执行尤其慎重, 是唐初法制的重要特色。二、唐律的制定过程唐律的制定经历了较为复杂的过程。 唐朝建立后, 于武德二年(公元6 1 9 年)命刘文静等在隋开皇律令的基础上进行增删, 是为《武德律》 , 共十二篇, 五百条;《贞观律》 仍以《开皇律》为基础, 对《武德律》作了较大修改;唐高宗永徽元 年(公元650年)又命长孙无忌等修订律、令、格、式, 次年完

唐律疏议的基本结构

唐律疏议的基本结构 现存《唐律疏议》为12篇30卷502条,其篇目名称及体例结构与隋《开皇律》相同。 第一篇《名例律》,6卷57条,具有统率全律的作用。“名者,五刑之罪名;例者,五刑之体例。名训为命,例训为比,命诸篇之刑名,比诸篇之法例。”它主要规定五刑、十恶及各种刑罚适用原则,集中体现了唐律的精神实质。 第二篇《卫禁律》,2卷33条,是关于宫廷保卫及防范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由于直接关系到皇帝的安全与国家的安危,所以,列在相当于总则性质的《名例律》之后,相当于分则的各篇之首。 第三篇《职制律》,3卷59条,是关于国家机构编制、各级官吏管理及驿传(通讯)方面的法律,关系到治吏及调动各级官吏的积极性,提高国家机器的运转效能,其地位仅次于《卫禁律》。 第四篇《户婚律》,3卷46条,是关于户籍、土地、赋役和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由于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人口的统计与掌握,上下情报的沟通与送达,亦十分重要。 第五篇《厩库律》,1卷28条,是关于牲畜饲养、管理、使用及国家仓库管理方面的法律。 第六篇《擅兴律》,1卷24条,是关于军事部署、军队调动及工程兴造方面的法律,关系到军权的控制与劳动力的管理和使用。 第七篇《贼盗律》,4卷54条,是关于镇压颠覆国家政权、惩治侵犯人身及财产安全方面的法律。它继承了《法经》中“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立法宗旨,在各篇中量刑最重。 第八篇《斗讼律》,4卷60条,是关于斗殴与告诉方面的法律。 第九篇《诈伪律》,1卷27条,是关于惩治伪造、诈骗性犯罪方面的法律。 第十篇《杂律》,2卷62条。主要将难以列入其他各篇的法律集于此篇,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买卖、借贷、市场管理、伪造货币、赌博、纵火、决堤、犯奸及交通安全等方面,故其条文最多。 第十一篇《捕亡律》,1卷18条,是关于缉捕和处罚逃亡兵丁、罪犯、奴婢等方面的法律。

中国法制史作业:浅谈唐律的制定及其特点.

浅谈唐律的制定及其特点 [内容摘要]唐律是一部对夏商以来中国数千年传统法律文化进行系统总结的法典,集中了中国法律传统的许多精华,对后世封建法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包括对封建时代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法律体系的影响。因而,唐律被后世称为立法的楷模。本文就唐律的制定过程、主要内容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为我国今后的立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唐律《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 中国历代学者对唐律赞誉备至,清朝著名学者纪昀在其所撰写的《四库全书总目(唐律疏议提要》中说:“论者谓唐律一准乎礼以为出入,得古今之平。”“而上稽历代之制,其节目备具,足以沿波而探源者,要惟唐律为最善。”清朝担任过刑部尚书的律学家薛允升在其所著《唐明律合编》的序言中说,唐律“繁简得其中,宽严俱得平,无可再有增减者矣。”唐律“一准乎礼”和内容的全面完备的特点,使之不但是封建法律的楷模,而且被公认为中华法系之代表,对古代亚洲各国封建法典具有深远之影响。长期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唐律被人们看做一座封建法学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对唐律的制定及其特点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唐律的制定过程 唐律,即唐代法律的总称。主要是《永徽律》,还包括《武德律》、《贞观律》等法典。从狭义上讲,唐律是指《唐律疏议》这部有唐一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典。从广义上讲,唐律是指从武德元年制定《武德新格》,到大中七年编撰的《大中刑律统类》,唐王朝修订的三十余部法典。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制定完成的刑法典,它是对唐前期唐律制定工作的总结,是这一时期标志性的成就。唐前期唐律制定的过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唐高祖时期制定《武德律》,为唐代立法的开端。高祖起兵之后,宣布废除隋朝法律,“约法十二条”,仅对杀人、劫盗等严重犯罪处以死刑。武德元年,高祖称帝第九天,令裴寂、刘文静等人,在《开皇律》的基础上修订律令。而后颁布了

166平米四居室全包仅49万,太超值了!中式风格老婆最爱!-联投龙湾装修

166平米四居室全包仅49万,太超值了! 中式风格老婆最爱!-联投龙湾装修 导读:本文介绍在房屋装修,案例设计的一些知识事项,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现在不少朋友们都会选择124平米的房子,而这样的房屋如何设计才能让家人都满意呢?今天小编为各位朋友们介绍一下联投龙湾这个楼盘中的户型,将124平米的房子装修成四居室,装修方式采用的是全包,整个装修下来仅仅花费49万,装修风格采用了非常时兴的中式风格,话不多说,一起看看这款中式风格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吧! 装修公司:武汉拜斯达装饰集团 预算:49万 风格:中式 案例套数:5197更多 在这个中式三居中,设计师根据空间现代的格局,以中式的元素巧妙营造出新中式的内敛与大气,将传统的中式与现代整洁碰撞在一起,让空间既不缺失传统,又不少现代都市的时尚。设计中通过提取传统家居的精华元素和生活符号进行合理的搭配、布局,在整体的家居设计中既有中式家居的传统韵味又更多的符合了现代人居住的生活特点,让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传统与时尚并存。而用色上的柔和舒雅,

家具饰品的考究和搭配,让这个新中式之家格外朴素、优雅,让你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禅静之美 客厅是家居设计的核心区域,是我们长时间活动的区域,也是客人来访时的主打区域。客厅设计的好坏对于家居整体的颜值有很大的影响。 客厅整个格调十分素雅温和,新中式家具以有条不紊地方式陈列出大气,并以一种禅静的文化让生活格外温馨;电视背景墙以大理石的云脉感与中式镂空屏风塑造天然格调,而圆筒壁灯更是传承对称妙法,张扬中式优雅 客厅的吊顶以细木框出矩形,并以回字纹石雕与地面的回字纹承接着中式幽雅,与圆盘吊灯共写方圆和谐;大理石及木纹装裱的墙面因为一副山脉图体现出天然之意,与新中式实木家具的清雅组合出简美,彩色祥云地毯、浅蓝色在进行卧室装修前,要先确定其装修风格。通常卧室的装修风格、布局、色彩和装饰都要以床为中心展开。因为床占据了卧室装修空间的大部分,只有先将床的位置确定下来,才能进行卧室装修风格的选择。 卧室空间结构十分规整,硬朗的线条带来现代大气和整洁;设计师将驼色漆粉刷在墙面,与米色花卉背景墙让空间的色调升温,而深驼色窗帘显露出空间的色彩层次;彩色祥云地毯与紫红色丝绸薄毯等尽显中式神韵,而新中式实在当代家庭装修中,很多餐厅与客厅通常是一体的,开

美学自然美分析

美学自然美分析 一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曾对魏晋南北朝的艺术作了一个概括的描绘: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是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 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对自然美的认识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历史发展上来看,我国对自然美的认识大致可分三大阶段。①第一阶段,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期到殷代前,是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对自然美的艺术表现,具有两个鲜明的特色。 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自然美包括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园林四野等等,非常广阔多样。自然美作为经验现象,是人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的。 但从东晋到南朝,这种以个体人格的弘扬为中心的社会美形态,就逐渐为主体心灵的自由为标志的自然美所取代了。刘勰所说晋宋之际“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正说明自然美的凸现是玄学衰微、佛学兴盛的产物。般若佛学作为精神(心理)本体论哲学,它的重大功绩就是对主体内心世界的无限拓展。它一方面使主体精神完全摆脱了外物的干扰和束缚,成为绝对和谐,无限自由的心境;另一方面又将外部自然界视为这个精神本体的感性显现形式,即所谓“从寂灭中出,住六情中”(17)。这样就又使人与自然,心与物、意与象消除了一切差异和对立,达到了互契不分;两忘俱一的一体化关系。对象界在人面前,就不再是冷漠的疏远的纯然外在物,而是成为普遍灌注和显现着主体精神(佛性般若)的内在化形式。特别是大自然的单纯、宁静、寂寥、旷远,更是成为印证般若佛学精神,实现无矛盾;无差别之主体自由心境的合规律合目的性所在。这样,自然美便从作为玄学人格之映衬的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东晋南朝人们欣赏玩味的独立审美对象了。 这首先表现在东晋南朝人们对自然界的普遍眷恋和玩赏上。司马简文就说“觉鸟兽虫鱼自来亲人”,王子猷种竹时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这些说法意味着,山水草木,鸟兽虫鱼不再象魏晋之际那样仅作为人格美的某种喻体、象征或背景,而是成了沟通、契合;显示人的内心的“自来亲人”,成了没有物类区别,象同胞亲族一样的天然知己。人与自然的朝夕厮守,不仅可以领悟到在日常苦闷不解的种种启示和意味,而且还可以进行感情上的互相交流,使人从中获得无比的同情,抚爱和慰安。正如卫洗马渡江时所说:“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尚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18),这正是一种物我两忘,情景交融,意象俱一的审美自由境界,而这一境界的造成,也正是般若精神在人与自然审美关系中的具体实现。 自然美的独立,带来了山水艺术的勃兴。山水画家宗炳,山水诗人谢灵运都是南朝重要的佛学家,这一现象决非偶然,它恰恰说明了自然美、山水艺术与般若佛学的内在联系。宗炳性“好山水、爱远游”,后因疾还家,“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以“澄怀观道,卧以游之”(19)。这就是山水画的发端。“澄怀观道”一句道出了他游山水,画山水的缘故。自然已不是纯粹客观物理的自然,而是成为“道”,亦即精神本体的化身,观道实质上是领悟这个精神本体。所以可以说他游山水实乃游其心,.画山水实乃畅其神。谢灵运也非常迷恋山水,他曾主张以佛经作为“必求性灵真奥”的“指南”,这恐怕也是他浪迹永嘉山水之间的秘密所在。自然界在他这里,不再是象陶渊明那样显示“人格我”的媒介或背景,而是欣赏把玩、息息相通的独立审美对象。“景夕群物清,对玩咸可喜”,“人之执情,希景悼心”“因云往情,感风来叹”等诗句,就勾画出了心与物,情与景契合两忘的自由境界。王夫之说他的诗“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含情”,就是对这一境界的准确描绘。在他诗歌的许多佳句中,佛意和诗魂浑然一体,难分难解。般若学与自然美(及山水艺术)的联系亦可见一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