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艾灸哪里

合集下载

补气血艾灸哪里

补气血艾灸哪里

补气血艾灸哪里文章目录*一、补气血艾灸哪里 *二、补气血吃什么*三、补气血吃什么中成药补气血艾灸哪里1、补气血艾灸哪里心气不足,心血瘀滞症状:胸闷,心前区疼痛,气短乏力,脸色苍白,头上出虚汗,嘴唇发乌,手脚冰凉。

艾灸取穴:主穴:内关穴,心俞穴;配穴:膻中穴,通里穴,膈俞穴,郄门穴。

艾灸这些穴位可以养血活血,调理心气,且能理气不致气滞。

血不足症状:头发逐渐稀少脱落,嘴唇,指甲淡白,失眠,头晕,女性经血量减少。

艾灸取穴:脾俞穴,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穴。

艾灸这些穴位,坚持每日一次,以皮肤潮红为度,可以起到补益气血的作用。

气血瘀滞气行血行,气不通了,血肯定不畅,这类人群容易出现嘴唇指甲紫暗,皮肤青紫或粗糙,局部刺痛或绞痛固定不移,或触及肿块。

艾灸取穴:气海穴,膈俞穴,血海穴。

艾灸这些穴位可以活血化瘀,避免因血液运行瘀滞,阻碍气的运行,使气血变得通畅。

补肺气主要症状:咳嗽,四肢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声音低怯,体倦乏力等气虚症状。

艾灸取穴:肺俞穴,太渊穴,阴陵泉穴。

艾灸这些穴位能保持肺功能正常,使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清气吸入充足,有效调畅气机。

肝气郁结,肝血不足主要症状:心情抑郁,两肋胀痛。

睡眠质量差,头昏脑胀,眩晕,胃口较差,倦怠乏力,胸闷,胸部两侧疼,女性多伴随月经不调或乳房胀痛,舌质淡红。

艾灸取穴: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

人的肝血不足,肝气就容易勃发,导致人易急躁易怒,甚至肝区出现隐痛,艾灸这些穴位,有补肝养血,健脾益肾的作用,能有效改善肝气郁结,肝血不足的现象。

2、艾灸补气血的常用方法悬灸法:一手持艾条,以掌根为支撑点保持艾条的稳定,另一手食指,中指分开按在所灸部位,以防过热灼伤患者,在施灸部位上方,上下移动艾条,温灸距离一般以患者自我感觉微温即可,根据体质不同,温灸距离可在2-10厘米变化。

隔蒜灸:将大蒜切成0.5厘米厚的薄片,中间扎小孔,放在穴位上,用艾炷灸。

隔姜灸:将新鲜生姜切成0.5厘米厚的薄片,中心用针扎数个小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上燃灸,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稍许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继续灸,反复进行至局部皮肤出现潮红为止。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中医学里艾灸治病、防病的历史悠久,尤其对于阳气不足、身体偏弱、怕冷、手脚发凉、免疫力差、容易感冒、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的人,通过艾灸能达到补益气血、条畅经络、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

艾灸能从整体上改善人体功能,不仅能防治邪毒侵袭,还能抢救危重症患者。

下面介绍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的八大要穴。

第一要穴:足三里足三里可以健脾胃,不仅能让人强壮,还能延年益寿、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穴位主要管辖消化系统,同时对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也有诸多益处。

温灸足三里,能强健脾胃,激活免疫力,加强新陈代谢,排除人体内浊气。

用艾条温灸双侧足三里30分钟,使局部皮肤微见潮红,每天灸1次,连续灸3天,灸完后喝点姜枣茶。

具体位置:坐位屈膝,先确定犊鼻的位置,自犊鼻直下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犊鼻就是外膝眼。

第二要穴:身柱身柱归属督脉,位于后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中间,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其在两肺之间,跟肺气、肺的联络非常密切。

督脉为“阳脉之海”,刺激该穴可宣肺清热、宁神镇咳、补气壮阳、益智健脑。

艾灸时,自然正坐,略向前低头,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身柱,在距离皮肤3-4厘米处进行艾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灸10-15分钟为宜,至皮肤红晕为度。

频率为隔日一灸,1周后可改为每周灸1—2次。

第三要穴:关元关元能让人体元气快速恢复,从而更好地抵御外邪。

关元治疗的疾病非常广泛,它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任脉之会,又是小肠募穴。

它既能补肾,又能健脾,还可调肝,且对小肠的活动有益。

关元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地,是人生之要关,真气之所存,元阴元阳交关之所。

具体位置:在脐下3寸、腹部正中线上。

第四要穴:气海气海和关元在位置和功能上有相似之处,该穴主治各种气病,如气喘、脐下冷气上冲等,它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略胜于其他穴位。

灸气海时需要注意一点,阳盛体质者必须配合灸足三里以泻火,常须调护脾胃;如果没有发泡,不宜服用热药,发泡则不宜服用凉药。

气血不足的人最应该艾灸的7个穴位

气血不足的人最应该艾灸的7个穴位

⽓⾎不⾜的⼈最应该艾灸的7个⽳位今天让我记住⼏个艾灸的重点⽳位,尤其是⽓⾎不⾜、寒湿较重的更要把握此⽳!1、⼤椎⽳⽳位:⼤椎⽳是⼈体最⼤的⽳位,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作⽤:此⽳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的作⽤。

主治疾病为:幼⼉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臂疼痛、⼿臂⿇痹等。

此外,⼤椎⽳有明显的退热作⽤,艾灸⼤椎⽳,能防治感冒、⽓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于肺⽓肿、哮喘的防治。

2、⾜三⾥⽳⽳位:⾜三⾥⽳位于⼩腿前外侧,当犊⿐下3⼨,距胫⾻前缘⼀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

作⽤:⾜三⾥是⼈体⽳位中运⽤最多的⽳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化之源的⽳位代表。

主治疾病为:头晕、⽿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泄、消化不良、⾷欲不好、胃溃疡、胃炎、胃⼗⼆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等疾病。

⾜三⾥⽳位能够提⾼免疫⼒,⾜三⾥具有双向调节作⽤。

所以从古代起就被作为要⽳来使⽤。

此外,还可以⽤来防⽌⽼花眼、中风、治疗⾼⾎脂症等。

3、关元⽳⽳位: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

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可在⼩⼿指的下缘处取⽳。

作⽤:关元⽳具有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

4、神阙位置:神阙,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

作⽤:艾灸神阙⽳,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养⾎。

主治疾病为: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

还有提⾼免疫⼒、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的作⽤。

5、中脘⽳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

简便取⽳,⾃⼰⼿脐上四横指。

作⽤:中脘⽳为腑会⽳,同时⼜是胃的募⽳,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

主治疾病为: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

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脂肠球部溃疡等⼀切脾胃之疾⽆所不疗。

6、命门⽳⽳位: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前⽅平神阙⽳。

作⽤:因本⽳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

肺气虚的艾灸方法及症状表现

肺气虚的艾灸方法及症状表现

肺气虚的艾灸方法及症状表现肺气虚是大多数朋友都会出现的一种中医病症,而且对人体也是有点一定的影响的,那么肺气虚的人还可以通过艾灸的方法来治疗哦。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肺气虚的艾灸方法A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肺气虚的艾灸方法灸关元、神阙、气海关元在下腹部,身体的正中线上,脐下3寸的位置,从脐中往下量四个手指宽度就是了。

对女性来说,这个穴位可尤为重要,因为“女子以血为本”,而关元穴主要是蓄血之用,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均交会于此。

神阙就是肚脐,脐带被剪断后,人的先天神明就缺失了,所以名为神阙。

此穴也很重要,灸时可在肚脐里放盐,或覆盖上姜片,也有放附子饼的,目的就在于透热散寒。

气海穴就在肚脐和关元穴的中点处。

这个穴位常和关元穴配合使用,能弥补先天的阳气不足,脾胃功能、消化功能、肝气不舒、血液瘀滞、肚腹冷痛、痛经等常见病,艾灸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肺气虚的症状表现1、身体感觉到有气无力,只要稍微一运动或者是劳作就容易出现气喘吁吁以及呼吸急促的情况。

2、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邪入侵身体,所以很容易出现感冒、流鼻涕或者是畏寒的情况。

3、在天气变得寒冷的时候,患者容易出现鼻窦炎。

4、脾肺虚的患者容易出现皮肤干燥或者是瘙痒的情况,特别是秋冬这两个气候比较干燥的季节更加的明显。

5、肺气虚容易导致身体中肾源不足,这样体内的水循环就会受到影响,导致身体出现尿频尿急以及尿不尽的情况。

6、患者脸色不好,并且容易出现盗汗还有畏寒的情况。

7、由于肺气虚容易导致脾气虚,这样大肠的消化功能以及蠕动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大肠无力出现便秘。

主要的症状就表现为,身体感觉到有便意,但是却很难能够正常的排出体外。

8、患者的舌苔颜色是薄白色的,并且脉象也是比较的虚弱。

肺气虚的治疗方法1、本脏虚损、肺气不足。

症状:气短喘促,或咳嗽,声音低微,神疲乏力,血压偏低,面色淡白或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者,当补益肺气。

治疗:宜用保元汤加五味子。

男人艾灸哪里最好

男人艾灸哪里最好

男人艾灸哪里最好文章目录*一、男人艾灸哪里最好*二、艾灸的作用*三、艾灸的原理男人艾灸哪里最好1、男人艾灸哪里最好现在有很多的市场上会出现艾灸养生的场所,他们通常是以保健的目的而进行治疗的,我想现在有很多的人们不知道艾灸使用的穴位,通常来说最常见的艾灸穴位就是艾灸关元穴,他对于驱寒补阳有很不错的效果。

最后就是,当男性发生性能力下降的时候可以选择艾灸神阙穴,在冬季过了之后,一定要注意预防疾病,补充自己阳气是非常关键的了,这个时候可以艾灸神阙穴就可以很好预防各种疾病和提高性能力了。

2、艾灸最佳时间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

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

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

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

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

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

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

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

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

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3、艾灸最佳灸量艾灸应该考虑天时、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来定灸量,如冬天灸量宜大,才能祛寒通痹,助阳回厥;夏季宜少灸或轻灸,才不会造成上火伤阴。

北方风寒凛列,灸量宜大;南方气候温暖,灸量宜小。

不同的年龄、体质和性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灸的耐受性也是不同的。

老年或体弱的人使用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须坚持日久;而壮年者随年龄由小至大而递增壮数。

艾灸的作用温经散寒艾灸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

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着。

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

人体最重要的30个艾灸穴位(附穴位图)

人体最重要的30个艾灸穴位(附穴位图)

人体最重要的30个艾灸穴位(附穴位图)有养生有态度有生活有定制一次体验的关注中医艾灸之所以走人寻常百姓家中,与简便的操作、显著的治疗功效、经济实惠和就地取材是分不开的。

艾灸除了治病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养生保健作用,这是其它治病方式所不具备的功效,并且无副作用,正因为如此,成为广大患者选择,深受百姓喜爱,千年流传至今。

文末上周养生粥福利公布了,耐心看完人们对于身体上的十二条经脉众多穴位很是头疼,让了解这么多穴位也是很困难的,为了更好的掌握穴位,本编结合穴位、取穴方法和主治病症等方面相互结合,取身上的重要的30个重要穴位,供各位艾灸朋友了解。

了解好这30个重要的穴位,便能够掌握解决身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症。

【百会穴】:百会穴位于背部,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当前发际上五寸,后发际上七寸,前后发际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当于12寸(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久泻久痢等。

【肩井穴】:位于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主治疾病: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症。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正低头,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主治疾病:热病、痢疾、咳嗽、肩背痛、腰脊强、小儿惊风、中暑、呕吐、风疹等。

【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艾灸8句口诀,全记住,你就是高手

艾灸8句口诀,全记住,你就是高手

艾灸8句口诀,全记住,你就是高手艾灸不难,很多人都可以尝试,只要一根艾条,一个穴位,就可以开始你的艾灸旅程。

当然,如果你能掌握下面八句艾灸口诀,对于提高自己的艾灸水平想必大有益处。

第一句,“ 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所有的疾病。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

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

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哦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第二句,“ 腰背委中求”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委中穴在什么地方呢?在这条腿,腿腘窝横纹线中间。

腰背这个部位有什么疾病,你像腰痛。

过去有句话讲:病人腰疼,大夫头疼。

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比方腱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位,委中穴,这是第二个穴位。

位置:腘窝横纹正中线处。

主治: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

适用于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

第三句,“ 头项寻列缺”列缺穴在手腕横纹以上 (尺骨陷中),在这个部位,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

位置: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

(或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指压列缺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

艾灸五大穴位,排出寒气湿气,迎接阳气

艾灸五大穴位,排出寒气湿气,迎接阳气

艾灸五⼤⽳位,排出寒⽓湿⽓,迎接阳⽓虚 感觉“累,疲劳,犯困,没有精神”等。

寒 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觉冷;当⼀个体虚的⼈,在平时⽣活中不注意穿⾐,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经常吹空调,冲凉⽔澡,往往就容易让我们体质受“寒”。

湿 当⾝体“寒”⽓越来越重时,⾝体慢慢更容易进⼊“湿”⽓,⼀个⾝体“湿”⽓重的⼈,就象下⾬天穿了⼀件淋过⾬的⾐服,感觉⾝体不舒服;特别注意:寒湿⽓往往通过5⼤⽳位进⼊体内!①肩颈部的“⼤椎⽳”从“⼤椎⽳”进⼊的“寒湿⽓”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②前胸的'膻中⽳'从'膻中⽳'进⼊的'寒湿⽓'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叶增⽣乳腺纤维瘤等症状”;③肚脐部位的“神阙⽳”从“神阙⽳”进⼊的“寒湿⽓”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性,当盆腔内的“寒湿⽓”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如:妇科炎症,⽉经不调,经⾎不畅,痛经,⾎块,⼦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④腰部的“命门⽳”从“命门⽳”进⼊的“寒湿⽓”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⑤脚底的“涌泉⽳”从“涌泉⽳”进⼊的“寒湿⽓”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寒湿”是万病之源,我们⽇常⼀定要注意排寒湿和补充阳⽓及时恢复体⼒。

凝 当体內'寒湿⽓'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体容易酸痛。

淤 然后就会发⽣於堵,'淤'的时间长了易出现阻塞,⾝体易酸痛,⿇⽊,胀痛,浑⾝不舒服,在疏通过程中痧点全是⿊紫⾊的。

於堵时间长了,会怎样?会长瘤,长'瘤'也不可怕,怕的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容易变异形成癌症,这是个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要等了。

所以,避免寒湿、排寒祛湿⾮常重要,请在⽇常⽣活中护住这五⼤⽳位,胸背腰腹⾜底等!1、艾灸艾灸:具有活⾎化瘀、舒筋通络、温散寒邪、活⾎⽌痛、补中益⽓、温阳补虚、排毒邪热、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等功能。

艾灸10大穴位,灸通了想病都难!

艾灸10大穴位,灸通了想病都难!

艾灸10大穴位,灸通了想病都难!1、足三里功能: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三是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功效更为明显。

主治: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遗尿症;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伤风感冒;膝关节炎、下肢关节炎等疾病。

2、关元穴展开剩余95%功能: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

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三是补虚固本。

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3、中脘穴功能:一是能调脾胃;二是能降逆化滞。

此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主治: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胃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口臭、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痢疾、阑尾炎、便秘、肝炎、胆囊炎、黄疸、高血压、心绞痛、中暑、癫痫、癔病、神经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最主要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更是治疗各种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4、内关穴功能:一是能理气活血;二是能安神定志。

主治: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缓、心律不齐;休克、昏迷、晕厥、晕车、失眠、癔病、癫痫、精神病;胃病、胃痉挛、呕吐、呃逆;膈肌痉挛、妊娠恶阻、低血压、无脉症等。

对各种心脏病、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疗效较好。

5、合谷穴功能:一是能清热解表;二是能疏筋散风,通降肠胃。

艾灸常用保健穴位

艾灸常用保健穴位

艾灸补益的常用穴位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成效。

灸身柱穴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成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

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

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

?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

〞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

〞?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黏膜襞增深、力增。

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消化吸收和增人的抵抗力,于胃脘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好效。

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最好

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最好

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最好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1、中脘穴中脘穴位于剑突和肚脐连线的中点,艾灸中脘穴具有良好的温中散寒、止痛的效果。

三伏天气温较高,患者可能会因过食寒凉的食物而引起胃痛、恶寒、食欲减退等症状,此时艾灸中脘穴,可以有效缓解上述不适症状。

2、关元穴关元穴是任脉经上比较重要的腧穴,在脐下三寸,正中线上,艾灸关元穴具有补肾、壮阳固元、温中散寒、健脾胃、滋阴养血等作用,在三伏天进行此穴位的艾灸,对阳气虚、体质虚弱、畏冷困乏、腹泻、早泄等症状均有预防和改善功效。

3、神阙穴三伏天比较炎热,人体消化系统作用会受到一定限制,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通过艾灸神阙穴可以刺激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强身体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另外,人体内的阳气在三伏天内是比较旺盛的,在此时进行艾灸神阙穴可以较好地增强体质,尤其体质虚弱或者肾气不足、阳气不足的患者适当进行艾灸能显著改善不适症状,明显提高身体素质。

三伏天吃什么最健康速看一般来说,三伏可以吃清热解暑、祛湿的食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还可以吃高蛋白的食物,具体如下:1、清热解暑、祛湿的食物:如黄瓜、苦瓜、丝瓜、冬瓜和薏米等,吃这些食物有利于排出体内的湿气,还有利于清热解暑和祛火。

2、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胡萝卜、西红柿、黄瓜、油麦菜等,这些食物具有健脾养胃的益处。

3、高蛋白食物:如鸡肉、鱼肉、瘦肉、牛肉、鸡蛋、牛奶等,吃这些高蛋白的食物,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组织修复,如伤口愈合、蚊虫叮咬消肿等。

三伏可以吃的食物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是三伏天炎热且易出汗,建议尽量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尽量避免油炸食物、烧烤、啤酒、饮料和其他高糖的食物。

三伏天用什么泡脚去湿气关爱老年人三伏天可以用生姜、花椒、艾叶泡脚去湿气。

1、生姜:三伏天可以在泡脚水里放入生姜,从中医的角度,生姜性温,归脾、肺、胃经,生姜还具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化咳止痰的功效,生姜放入热水中泡脚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能去除体内的寒气和湿气。

艾灸十大养生穴详细介绍

艾灸十大养生穴详细介绍

艾灸十大养生穴详细介绍艾灸安全可靠,是养生保健比较好的方法。

那么有哪些穴位适用于艾灸养生呢?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10大保健养生必知穴位:艾灸养生穴:1.足三里-延年益寿穴【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外缘一横指。

【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衰老、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主治】: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肝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遗尿、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盆腔炎、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眼疾、口腔疾病、耳鸣、耳聋等。

【艾灸疗法】温和灸:每次10到15分钟,以局部温热红晕为度,前三天每日灸,后可隔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

直接灸:在穴位涂抹凡士林,避免艾柱滚落,艾炷燃近皮肤或有灼痛感时移去,继续试第二壮,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

艾灸养生穴:2.神阙-补中益气穴【定位】: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功能】:固本培元、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

【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昏厥、下痢、便秘、小便不利、失禁、淋证、不孕、身体虚弱等。

【艾灸疗法】温和灸:艾条点燃后对准神阙,以皮肤感到温热舒适能耐受为度,灸10到15分钟。

隔盐灸:将食盐放入脐中,填平脐孔,把艾柱放置在盐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有灼痛感或艾炷燃尽时立即更换艾炷,避免烫伤。

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

艾灸养生穴:3.关元-培肾固本穴【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处。

【功能】: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功效。

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能壮一身之气。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外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艾灸疗法】温和灸:距皮肤3-5cm处施灸,感到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

体虚艾灸哪里

体虚艾灸哪里

体虚艾灸哪里文章目录*一、体虚艾灸哪里1. 体虚艾灸哪里2. 体虚的表现3. 体虚不能吃什么*二、体虚应该吃什么*三、体虚做什么运动体虚艾灸哪里1、体虚艾灸哪里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

简便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

关元穴具有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用。

艾灸神阙穴,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

无论肾精虚还是肾阴阳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来补养。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

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足三里穴位能够提高免疫力,足三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所以从古代起就被作为要穴来使用。

此外,还可以用来防止老花眼、中风、治疗高血脂症等。

2、体虚的表现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

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

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

3、体虚不能吃什么气虚忌食或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

血虚忌食或少食:海藻、草豆蔻、荷叶、白酒、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等。

阴虚忌食或少食:狗肉、羊肉、雀肉、海马、海龙、獐肉、锅巴、炒花生、炒黄豆、炒瓜子等。

阳虚忌食或少食:鸭血、鸭蛋、阿胶、牛奶、酸奶、甲鱼、螃蟹、田螺。

中医艾灸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

中医艾灸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

中医悬灸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15个超级有效穴位:1、百会穴2、风池穴3、攒竹穴4、迎香穴5、合谷穴6、内关元7、天宗穴8、中渚穴9、关元穴10、长强穴11、足三里12、三阴交穴13、委中穴、14、内庭穴、15、涌泉穴巧找穴位,巧用穴位:2、百会穴:忧郁烦躁失眠点百会属督脉的穴道,位于人体头部,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端连线的交点处。

取穴技巧:正坐、举双手,虎口张开,大拇指指尖碰触耳尖,掌心向头,四指朝上。

双手中指在头顶正中相碰触所在穴位即是。

主治:(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开窍宁神的作用,能治疗失眠、神经衰弱;(2)长期按压这个穴位,有平肝息风的作用,能治疗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中风失语、脑贫血、鼻孔闭塞等疾患;(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还有升阳固脱的作用,能治疗脱肛、子宫脱垂等疾患。

自我按摩:双手中指交叠,用力向下按揉这个穴位,有酸胀感、刺痛的感觉;每次按揉1-3分钟。

3、风池穴:清热醒脑还治感冒位置:属足胆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概与耳垂齐平。

取穴技巧:正坐,举臂抬肘,肘约与肩同高,屈肘向头,双手置于耳后,掌心向内,指尖朝上,四指轻扶头(耳上两侧)。

大拇指指腹位置的穴位即是。

作用:(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醒脑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调理的功效;(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感冒、头痛、头晕、中风、热病、颈项强痛、眼病、鼻炎、耳鸣、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3)每天坚持按摩这个穴位,对高血压、脑震荡、面肌痉挛和荨麻疹也有治疗效果。

自我按摩:用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按揉,左右两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大约1-3分钟4、攒竹穴:消除疲劳眼睛好属足膀胱经经脉的穴道,在眉毛内侧端,眼眶骨上凹陷处。

主治:(1)此穴对慢性结膜炎、泪液过多、眼睑震颤、眼睛疼痛症状都有明显的疗效;(2)按摩此穴,能够缓解视力不清、眼睛红肿等症状;(3)长期按摩此位,对风热、痰湿引起的脑昏头痛、眉棱骨痛等具有明显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咳嗽胸闷气短艾灸 这些部位艾灸有疗效!

咳嗽胸闷气短艾灸 这些部位艾灸有疗效!

咳嗽胸闷气短艾灸这些部位艾灸有疗效!咳嗽还感觉胸闷气短怎么办?告诉你如何艾灸调理!一、配穴方一穴位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中府:两手叉腰正立,锁骨外侧端下缘有三角窝,由此窝正中垂直向下平第1肋间隙处膻中: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巨阙: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灸法1.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3~5穴,取麦粒大的艾炷,各灸3~5壮,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7日,再行下一个疗程。

2.用艾炷隔姜(或附片)灸,每次取3~5穴,取小艾炷各灸3~5壮,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急性发作时,在百会穴灸3~5壮,每日灸1次。

3.用艾炷隔盐灸,急性发作时在神阙穴隔盐灸3~7壮,每日灸1次。

4.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7日。

主治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咳嗽胸闷气短。

临床用之有一定效果。

二、配穴方二穴位一组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心俞: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膻中: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穴位二组厥阴俞: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巨阙: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中府:两手叉腰正立,锁骨外侧端下缘有三角窝,由此窝正中垂直向下平第1肋间隙处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灸法1.每次取1组穴,交替施灸。

中医艾灸穴位疗法

中医艾灸穴位疗法

中医艾灸穴位疗法下面就详细介绍艾灸最常用的五大养生要穴:关元、命门、足三里、神阙、中脘。

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

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

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

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神阙: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

此穴多用隔物灸。

《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

”《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具体方法: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

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

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温和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易学易会。

艾条灸:是以艾绒制成艾条叫做清艾条,市面上一般中药店就有售,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在选取好的的位上熏灸的方法。

如果使用的是在艾绒中加入了性温芳香等药物制成艾条药艾条,再进行熏灸,这样的方法则叫做“药条灸”。

艾条灸的方法又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等。

这里主要介绍悬起灸。

悬起灸: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所需施灸的穴位上熏灸的方法。

艾灸时,点燃的艾条一端距离皮肤约3cm,一般每穴灸5-10分钟,灸至皮肤有温热感、温热发红,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

艾灸的正确方法

艾灸的正确方法

艾灸的正确方法实用的艾灸养生法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

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

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

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

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

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

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

《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

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

活人多亦。

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

”宋代窦材说:“。

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

遂得老年健康。

”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艾灸是一种养生保健非常好的方法,而且针对一些主要的穴位艾灸功效和作用会更好。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下艾灸穴位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1、神阙灸神阙又名脐中,灸此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

常灸神阙穴可起到强壮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

对消化不良、腹泻、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

灸治时点燃艾条,距神阙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舒适感时固定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20天再灸。

2、关元灸常灸关元穴(脐下3寸)能防病保健、强壮体质,对全身衰弱、少气乏力、精神不振、下腹部虚寒有防治作用。

灸治时点燃艾条,距关元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周灸1~2次。

秋冬季节可连续施灸,灸十余次后停10~20天,然后再灸。

夏秋季可适当减少施灸次数。

3、足三里灸常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防衰抗老、祛病延年。

对感冒、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低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有预防作用。

所以古人把足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灸治方法:点燃艾条,距足三里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4、风门灸风门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灸风门穴有预防感冒和脑出血的功能。

对肩背酸痛、颈部痉挛、头痛都有防治作用。

如有感冒先兆,可用艾条在双风门穴上各温和灸10~20分钟,使脊背感到暖和,就能预防和减轻感冒。

如感冒迁延不愈,用艾条灸风门,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连灸3~7日,可痊愈。

对曾有过中风病史者,每次灸10分钟,每天灸2~4次,可预防中风复发。

5、身柱灸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儿童做身柱穴保健灸,能促进发育,增强食欲,不易感冒。

无论儿童或成人,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脾虚艾灸的方法是什么穴位在哪里

脾虚艾灸的方法是什么穴位在哪里

脾虚艾灸的方法是什么穴位在哪里现代人忙碌于工作,体质越变得很虚弱,常会有脾虚的症状。

今天,店铺为你带来了脾虚艾灸的方法。

脾虚艾灸的技巧1、脾虚艾灸解溪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

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

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2、脾虚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

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

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3、脾虚艾灸丰隆穴丰隆穴是脾胃虚弱湿重艾灸重点,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4、脾虚艾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

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5、脾虚艾灸中脘穴中脘则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可治疗胃痛、恶心、腹胀等。

内关则是宽胸解郁、行气止痛之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

有需要的患者,可自己去药店买点艾条。

仰卧姿势,用点燃的艾条在以上这几个穴位上温灸,每穴5分钟,以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度。

每日1次,10次一个疗程,此方对缓解胃痛有帮助。

脾胃虚该如何调理1、注意保暖:老中医告诉我们,身体中出现的大部分毛病都是由于没有做好保暖工作造成的。

特别是现在春寒料峭的时候,脾胃虚弱的患者更是要注意保暖工作,如果有胃痛的患者要避免手冷;腹泻的患者最好在肚脐的地方进行有效的保暖。

日常要少吃一些生冷的果蔬或者饮品,女性可以多喝一些姜茶。

2、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积极向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的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虚艾灸哪里
文章目录*一、气虚艾灸哪里 *二、气虚的症状*三、缓解气虚的食物
气虚艾灸哪里1、气虚艾灸哪里
艾灸本身就是补益阳气的,适合体质阳虚、气虚的人做。

如果体质不对,乱灸很容易出问题。

中医用艾灸来补阳气,最常用的两个穴位是关元穴和气海穴。

这两个穴位都位于腹部,肚脐往下四个手指并拢的距离,就是关元穴。

关元和肚脐之间正好一半的地方就是气海穴。

这两个穴位如果温灸,温阳的作用非常好。

2、气虚的相关病机有哪些
肺主一身之气,肺脏娇弱,又为华盖之脏,外邪侵入,最易犯肺,五脏之虚,常由肺始,肺虚渐及脾、肾等。

脾主气,运化水谷,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肾为气之根,先天之本,父母之精气的盛衰,决定着子代禀赋的厚薄强弱,因此气虚体质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先天、自然环境、情志、饮食、生活起居、久病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肺卫不固,脾胃功能失调,肾气不足,气血精津生成不足,终致气虚体质的形成。

3、气虚的自我诊断
3.1、气虚体质的人通常形体消瘦或偏胖。

3.2、苔白、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虚。

3.3、季节交替时因温差变化较大,极易引发感冒等病症,且
病后康复缓慢。

3.4、多汗且多出虚汗,运动后更甚。

3.5、食欲不振或极佳。

气虚体质通常有两种极端的必须,
一种为没食欲,消化不良,经常腹胀,便秘。

另一种为食欲好,吃饭速度快,同时饭后有明显的腹胀感,极易无力。

3.6、气虚体质的人内脏下垂,平素抵抗力弱,极易患感冒,
面色萎黄或呈淡白色,头发没有光泽。

3.7、肌肤松软,因脾主管肌肉和四肢,所以脾气虚,就易造成四肢肌肉松软无力,脸、眼皮、肚皮、屁股等部位极易下垂。

气虚的症状1、气虚阳虚
气虚可见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

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气虚可见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1.1、心气虚,除上述气虚症状外,再加心悸、气短、胸闷等。

1.2、脾虚或中气下陷,兼有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等。

1.3、肾阳虚有身寒肢冷,动则气短,或五更泻等。

2、气阴两虚
除上述气虚症状以外,尚有阴虚表现。

如口干、五心烦热、便秘、尿少、乏力,舌红苔少脉弦细等症状。

2.1、心气阴两虚可见心悸、气短、胸闷等。

常用生脉饮,
炙甘草汤。

2.2、肾阴阳两虚,常有:头晕、眼花、耳呜、耳聋、腰酸、
腿软、神疲、健忘等症状。

缓解气虚的食物1、粳米
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

早在《别录》中即有主益气的记载,唐代食医孟诜亦云:粳米温中,益气。

清·王孟英还把粳米粥誉之为贫人之参汤,他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

气虚者宜常
食之。

2、牛肉
性平,味甘,有益气血、补脾胃、强筋骨的作用。

名医《别录》中说:牛肉安中益气,养脾胃。

《韩氏医通》还说:黄牛肉,补气,
与绵黄芪同功。

足见牛肉补气之力,尤为显着,故气虚者宜常食之。

3、狗肉
性温,味咸,能补中益气,对气虚兼有脾虚或肾虚或肺虚或阳
虚者更宜。

《日华子本草》云:狗肉补胃气,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力。

《医林纂要》中还说,狗肉补肺气,固肾气。

尤以秋冬季食之
为佳。

老人气虚要怎么治疗?不妨试试这几种药膳
4、鸡肉
性温,味甘,有温中、益气、补精、养血的功效。

无论气虚、血虚、肾虚,皆宜食之。

民间对气虚之人,有用黄芪煨老母鸡的习惯,更能增加补气作用。

5、人参
大补元气,中医最常用的有力的补气中药。

气虚体质者,可以每天吃一点,时间吃长一点。

如果吃了以后有上火症状,就减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