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安全性要求与其主要功能(正式版)

合集下载

系统软件需求和需求分析说明书模板(用例图+界面+文档)复习过程

系统软件需求和需求分析说明书模板(用例图+界面+文档)复习过程

1系统需求和需求分析说明书模板Mohit系统需求和需求分析说明书模板第一部分概述1.项目名称及背景➢项目名称➢开发背景2.文档说明第二部分任务说明1.功能概述2.用户环境浏览器(如IE 6以上版本)+网络开发(生产)环境:第三部分需求分析1.实现功能➢系统用例图用户业务逻辑如下图所示:➢管理员功能清单功能编号功能名称文中标题编号备注101 人事管理101001 机构管理101002 部门管理101003 员工管理➢普通用户功能清单2.用例说明➢ [用例1]用例图●●描述●参与者用例图●●描述●参与者●描述●参与者➢[用例4] ●用例图●描述●参与者➢[用例5] ●用例图●描述●参与者➢[用例6 ●用例图●描述●参与者➢[用例7] ●用例图●描述●参与者➢[用例8]●用例图撤消删除回收站彻底删除●描述回收站:显示被删除的文件,可以撤消删除,也可以彻底删除文件。

●参与者//*参与者,参与用例的对象*// ➢[用例9]●描述文件搜索功能:可以按条件查询需要的文件。

●参与者//*参与者,参与用例的对象*// ➢[用例10]●用例图●描述●参与者➢[用例11] ●用例图●描述●参与者➢[用例12] ●用例图●描述●参与者➢[用例13]●用例图●描述●参与者➢[用例14]●用例图●描述●参与者3.用例关系附1.2 系统设计说明书模板系统设计说明书版本历史第一部分概述1.文档说明2.系统需求概述第二部分系统总体结构第三部分系统设计类图//*系统中主要的、关键实体类图,参考图如下*//➢[用例1]实现●时序图//用例1的时序图,参考图如下*//描述界面设计1.公共模块界面设计说明:页面设计要求尽量使用div布局完成。

所有的GridView要求实现分页功能。

图1.1用户登陆首页用户登陆首页要求:只有当用户名、密码都正确时才能通过验证。

图1.3 普通用户登录后看到的界面普通会员登录后的主页面要求:直接到个人签到页面,其他同管理员登录。

通用范文(正式版)视频会议系统技术协议

通用范文(正式版)视频会议系统技术协议

视频会议系统技术协议1. 引言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通过网络连接多个地点的参与者进行远程会议交流的技术。

本技术协议旨在定义视频会议系统的技术要求和交互规范,以确保系统具备稳定、可靠、安全、高效的功能和性能。

2. 系统架构视频会议系统主要由组件构成:•会议控制中心:负责会议管理、调度和控制。

•视频终端:参与会议的用户设备,可提供音视频输入和输出功能。

•音视频编解码器:将音视频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以实现传输和播放。

•网络传输设备:负责音视频信号的传输和网络连接。

3. 技术要求3.1 系统稳定性视频会议系统必须具备高稳定性,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而不出现意外中断或系统崩溃。

系统应具备合理的容错机制,能够自动恢复并保障会议的顺利进行。

3.2 视频质量系统应支持高清晰度的视频传输,保证参与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会议中的人物动作和细节。

视频传输过程中不应出现模糊、卡顿等问题,保障用户体验。

3.3 音频质量系统应支持高音质的音频传输,保证参与者能够清晰地听到会议中的讲话内容。

音频传输过程中不应出现杂音、回声等问题,提升语音交流的效果。

3.4 会议控制系统应具备完善的会议控制功能,包括会议调度、参与者管理、权限控制等。

参与者能够方便地加入、退出会议,管理员能够灵活地管理和控制会议的进行。

3.5 安全性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的传输机制,保证会议内容不被窃听、篡改或泄露。

系统应支持加密技术,保护会议数据的安全性。

3.6 兼容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适配不同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

参与者可以使用各种终端设备进行会议,例如计算机、方式、平板等。

4. 技术交互规范4.1 会议发起会议发起者需提供会议主题、时间、参与者等基本信息,系统会为发起者唯一会议ID,并返回给发起者。

4.2 会议加入参与者通过输入会议ID和登录信息,加入特定会议。

系统通过验证后允许参与者进入会议。

4.3 会议控制会议控制包括会议的开始、结束、暂停、继续等操作。

会议管理员具备特殊权限,可以管理参与者、控制会议的进行。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_设技术规范(正式发布版)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_设技术规范(正式发布版)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_设技术规范(正式发布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ICS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 / GDW679 — 2011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supervision and controlsystem of smart substation2011-02-07发布 2011-02-07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 I I 1范围 .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体系架构及功能要求 (2)智能变电站自动化体系架构 (2)一体化监控系统架构 (2)系统功能要求 (3)应用间数据流向 (6)6 一体化监控系统结构 (7)系统结构 (7)网络结构 (9)7 系统配置 (9)硬件配置 (9)系统软件配置 (10)时间同步 (11)性能要求 (11)8 数据采集与信息传输 (12)9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12)编制说明 (13)前言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智能电网调度控制和生产管理的基础,是大运行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备用调度体系建设的基础。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写了《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体系架构、功能要求和系统配置等,为智能变电站设计和建设提供技术标准和依据。

装载机使用安全要求正式版

装载机使用安全要求正式版

装载机使用安全要求正式版装载机是一种用于装载和运输松散物料的专业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煤矿、港口、仓库等场所。

为了保障装载机操作人员和周围人员的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制定并遵守一系列的使用安全要求至关重要。

以下是装载机使用安全要求的正式版,详细描述了装载机操作和维护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装载机操作员必须熟悉装载机的结构、性能和操作要领,具备相应的操作证书和经验。

在操作前,应检查装载机各项工作是否正常,如刹车、转向、液压系统以及安全装置等。

2.装载机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服,包括头盔、防护眼镜、耳塞和防护鞋等,并戴好安全带,确保在操作中不会受到外界伤害。

3.装载机作业现场必须清晰标示,并设立相应的警示标识和警戒线。

周围人员应保持距离和高度警惕,切勿靠近或跨越警戒线。

4.在装载机作业时,应注意观察工作区域,确保地面平整且无障碍物,避免装载机在不稳定的地面上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周围环境,并保持良好的视野,避免盲区。

5.禁止在装载机正在作业的时候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如加油、液压系统调试等。

必要时应停机处理,确保安全。

6.装载机在进行装卸物料时,要保持合理的速度和重量,并遵守装载机的额定载重范围。

严禁超载工作,以免对机械造成损坏或发生危险情况。

7.装载机作业结束后,应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洁和维护工作,并做好停放和关闭的措施。

必要时应钥匙离开车辆,防止未授权人员擅自开动装载机。

8.定期对装载机进行巡检和维修,保持其正常运行。

如发现异常声音、漏油、过热等情况,应立即停机检修,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9.操作人员必须随时掌握紧急停车和求救的方法,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如火灾、漏油等。

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停止操作,保护现场,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

10.对于新操作人员,需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并在正式上岗前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和批准。

以上是装载机使用安全要求的正式版,装载机操作人员应全面了解和遵守上述要求,将安全视作首要原则,在装载机的操作和维护中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通用范文(正式版)概要设计(软件工程文档模板)

通用范文(正式版)概要设计(软件工程文档模板)

概要设计 (软件工程)1. 引言本文档为软件工程项目的概要设计文档,旨在为项目的开发人员提供一个整体的系统设计概览。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概要设计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将需求分析和详细设计阶段进行衔接。

本文档将详细描述系统的整体结构、主要模块和关键功能,并提供相应的设计原则。

2. 系统结构设计2.1 参与角色是本系统中涉及到的主要参与角色: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配置、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

普通用户:包括注册用户和匿名用户,使用系统提供的功能进行操作和查询。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管理、备份和维护。

2.2 系统组成本系统由几个主要模块组成: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注册、登录和信息维护等功能。

权限控制模块:实现对用户访问权限的管理和控制。

数据管理模块:负责对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报表模块:根据用户的需求相应的报表和统计数据。

安全管理模块: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控制和防护。

2.3 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分层架构的设计方式,主要包括几个层级:用户界面层:负责与用户交互和展示信息。

应用逻辑层:负责处理用户请求,调用相应的服务和实现业务逻辑。

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实现数据的持久化和访问。

数据库层:存储系统的数据和相关信息。

3. 主要功能设计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几个方面: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提供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保障系统安全性。

用户信息维护功能:允许用户修改个人信息,包括密码、头像等。

数据查询和展示功能:允许用户根据条件查询并展示相关数据。

数据编辑和添加功能:允许用户对数据进行编辑和添加操作。

报表和导出功能:根据用户需求相应的报表和统计数据,并支持导出功能。

4. 系统性能设计为了保障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本系统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设计:用户并发访问的支持:针对高并发访问,需要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负载均衡和优化。

数据库优化:针对系统中频繁访问的表,采用合适的索引策略进行优化,提高查询和更新的效率。

缓存机制:采用合适的缓存机制,减少对后台数据库的访问,提高系统响应速度。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系统设施设计要求规范(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系统设施设计要求规范(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1.0.8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积极推广使用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2.0.1净区:公路车行道以外,无障碍物,车辆驶出车行道后可以停车或驶回公路的带状区域。

2.0.2护栏标准段:断面结构形式保持不变并在一定长度范围内连续设置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3护栏过渡段:设置于两种不同结构形式或不同防护等级的公路护栏之间、连接平顺、结构刚度平稳过渡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4路侧护栏:设置于公路路侧建筑限界以外的护栏。

2.0.5中央分隔带护栏: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内的护栏。

2.0.6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具有开启功能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7刚性护栏:车辆碰撞后基本不变形的护栏。

混凝土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通过爬高并转向来吸收碰撞能量。

2.0.8半刚性护栏:车辆碰撞后有一定的变形,又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护栏。

波形梁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利用土基、立柱、波纹状钢板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2.0.9柔性护栏:具有较大缓冲能力的韧性护栏结构。

缆索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依靠缆索的拉应力来吸收碰撞能量。

2.0.10缓冲设施:设置于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出口处的分流鼻端、收费岛头,或者护栏端部等,可以减缓冲击,降低碰撞车辆和车内人员伤害的设施,主要形式有防撞端头、防撞垫等。

2.0.11防撞端头:设置于护栏的迎车流方向起点,和护栏连接在一起,对碰撞车辆车辆起阻挡、缓冲和导向作用的设施。

2.0.12防撞垫:设置于公路交通分流处的障碍物或其他位置的障碍物前端的一种缓冲设施,车辆碰撞时通过自体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从而降低乘员的伤害程度。

防撞垫可分为可导向防撞垫和非导向防撞垫。

2.0.13隔离设施:分隔双向或同向交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辆和行人等的设施。

2.0.14桥梁与高路堤坝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宽度小于或等于12m时,必须连续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不同形式的护栏连接时,应进行过渡设计;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必须设置开口护栏;出口分流三角端应设置防撞垫。

ISO27001-2013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中文版(正式发布版)

ISO27001-2013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中文版(正式发布版)

ISO27001-2013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中文版(正式发布版)ISO 27001.2013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中文版(正式发布版)1.背景和目的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建立、实施、操作、监控、审查、维护和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要求。

它旨在确保组织合理评估信息安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适用于以下引用文档:- ISO/IEC 27000.2018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概述和词汇- ISO/IEC 27002.2013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施指南- ISO/IEC 27003.2017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实施指南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组织:指定了ISMS的范围并对其进行实施、操作、监控、审查、维护和持续改进的实体。

- 高层管理:按照组织的要求,履行其职权和责任的最高级别管理职位。

- ISMS: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4.理解组织和其上下文组织应确定和理解其内外部各方的需求和期望,以及相关方和利益相关者,以确保ISMS的有效性。

5.领导的承诺高层管理应明确表达对ISMS的支持和承诺,确保其适当实施和维护,并提供资源以满足ISMS的要求。

6.政策组织应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政策,为ISMS提供框架和方向,并与组织的活动和风险管理策略保持一致。

7.组织内部的风险评估组织应在ISMS实施之前进行风险评估,以确保全面了解和评估信息资产相关的威胁和风险。

8.管理资源组织应为ISMS指定适当的资源,包括人员、设备和财务资源,以确保其有效实施、操作、监控、审查和持续改进。

9.专门支持组织应为ISMS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培训、意识和沟通,以确保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遵守ISMS的要求。

10.安全风险管理组织应基于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管理和缓解信息安全风险,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性。

(完整版)计算机联锁的发展与功能分析

(完整版)计算机联锁的发展与功能分析

(完整版)计算机联锁的发展与功能分析题⽬:计算机联锁的发展与功能分析姓名:学号:专业:院系:2016年11⽉计算机联锁的发展与功能分析⽬录⼀、计算机联锁的历史与发展 (2)(⼀)联锁设备的发展历史 (2)(⼆)各国计算机联锁的发展。

(3)⼆、计算机联锁的结构与功能 (3)(⼀)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结构构特点 (4)(⼆)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功能 (7)计算机联锁的发展与功能分析张宁摘要:简述了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史,各国计算机连锁的研究与使⽤情况。

对计算机连锁的功能结构以及特性⽅⾯进⾏分析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联锁; 现状; 发展;功能Abstract: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omputer interlocking, national research and use of computer interlocking. The function struc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chain aspects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summary.Keywords:railway signal; computer interlocking system; pres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development引⾔为满⾜我国铁路电务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新时期要积极发展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计算机联锁系统不是传统的孤⽴的信号控制系统,⽽是信号安全综合控制监测系统和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个⼦系统,它的功能也因超出了车站信号安全控制设备的概念范畴⽽得以多⽅⾯的拓展.⼀、计算机联锁的历史与发展(⼀)联锁设备的发展历史利⽤机械、电器⾃动控制和远程控制、计算机等技术和设备,使车站范围内的信号机、进路和进路上的道岔相互具有制约关系的技术设备称为联锁设备。

联锁设备是轨道交通的重要信号设备,⽤来在车站和车辆段实现联锁闭塞关系,建⽴进路,控制道岔的转换和信号机的开发,以及进路解锁,以保证⾏车安全。

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正式版)

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正式版)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目次Introduction 引言 (1)0.1 Background 背景 (1)0.2 Aim of an OH&S management system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 (1)0.3 Success factors成功因素 (1)0.4 Plan-Do-Check-Act cycle PDCA循环 (2)0.5 Contents of this document本文件内容 (3)1 Scope 范围 (1)2 Normative references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Terms and definitions 术语和定义 (2)4 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 组织环境 (9)4.1 Understand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its context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9)4.2 Understanding the needs and expectations of workers and other interested parties 理解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9)4.3 Determining the scope of the OH&S management system 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 (9)4.4 OH&S management system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9)5 Leadership and worker participation 领导作用和员工参与 (10)5.1 Leadership and commitment 领导作用和承诺 (10)5.2OH&S policy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10)5.3 Organizational roles, responsibilities and authorities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115.4 Consulta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workers 员工的协商和参与 (11)6 Planning 策划 (12)6.1 Actions to address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12)6.2 OH&S objectives and planning to achieve them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 157 Support 支持 (16)7.1 Resources 资源 (16)7.2 Competence 能力 (16)7.3 Awareness 意识 (16)7.4 Communication 沟通 (16)7.5 Documented information 成文信息 (17)8 Operation 运行 (18)8.1 Operational planning and control 运行策划和控制 (18)8.2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应急准备和响应 (20)9 Performance evaluation 绩效评价 (21)绩效评价 (21)9.2 Internal audit 内部审核 (22)9.3 Management review 管理评审 (22)10 Improvement 改进 (23)10.1 General 总则 (23)10.2 Incident, nonconformity and corrective action 事件、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23)10.3 Continual improvement 持续改进 (24)Annex A (informative)附录A(资料性附录) Guidance on the use of this document 本文件的使用指南 (24)Bibliography 参考文献 (24)Alphabetical index of terms 按字母顺序的术语索引 (24)Introduction引言0.1 Background背景组织对其员工或可能受其活动影响的其他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负有责任,这一责任包括促进和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文档管理系统需求与功能说明书

文档管理系统需求与功能说明书

OA-文档共享需求与功能说明2004-6目录1 引言 (1)1.1标识 (1)1.2系统概述 (1)1.3文档概述 (1)1.4引用文档 (1)2 综合描述 (1)2.1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功能概述 (1)2.3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2)2.4产品成果形式 (2)2.5产品功能分配 (2)3 外部接口需求 (3)3.1外部接口关系 (3)3.2人员/组织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文档操作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产品类型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CM SDK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核电厂安全系统准则 GB 13284-1998 (2)

核电厂安全系统准则 GB 13284-1998 (2)
本 标准 规 定安全系统功能和设计的一般原则 ,还需要一些支持标准规定一般准则和详细要求,以构 成对安全系统的一组最低要求 。
为支 持 本 标准而编制的其他 IEEE标准都是本标准的参考文件.还有一些美国国家标准,特别是 ANSI/ANS 51.1-1983和 ANSI/ANS 52.1-1983也包括安全系统的功能和设计准则。 5 修订的目的
GB 1 32 84-1991《核电厂安全系统设计基准》等效采用美国国家标准 ANSI/ANS-4.1- 1978《核电 厂安全系统设c十基准准则》(AmericanN ationalS tandard" DesignB asisC riteriaf orS afetyS ystemsin NuclearP owerG eneratingS tations"),该标准已经废止,但其基本内容仍然保留在 IEEE Std6 03一 1991“第 4章 安全系统设计基准”中;IEEE Std6 03-1980引用了 ANSI/ANS-4.1- 1978,IE EE Std 603-1991不再引用 ANSI/ANS-4.1 ,而是引用 ANSI/ANS-51.1 -1983和 ANSI/ANS-52.1-1983 (对应的是我国核安全法规 HAF0 200(91)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所以此次修订后的 GB1 3284-1998 《核电厂安全系统准则》,其技术内容包括 GB 13284-1991和 GB/T 13629-1992《核电厂安全系统准 则》的内容。
美 国仪 表 协会(ISA)征询整定值的定义与其标准 ISA S67.04 的规定如何协调一致,本标准已经参 考 ISA标准作了修改。其他修改包括考虑人的因素、按时间或核电厂工况的关键点阐明设计基准事件 的要求 ,以及更新参考文件。 6 未来的工作

安全评价课后习题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安全评价课后习题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1、简述安全评价内涵?“类推”亦称“类比”。

类推推理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逻辑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 1)结果分析:(1)辨识结果分析(2)评价结果分析(3)控安全评价(也称风险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思维方法,常用来作为推出一种新知识的方法。

它是根据两个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

)2)按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

3)按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制结果分析2)评价结论:(1)评价对象是否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标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评价,既需要安全评价理论的支撑,又需要理论与实际经验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2、安全评价分为哪几类?各类之间有何异同?四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

安全预评价在系统设计之前进行,对其后诞生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有害性进行预测和评价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指导系统设计,使诞生的系统达到安全要求。

安全验收评价与安全现状评价同在系统诞生后有效寿命期内象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此种属性的一种推理过程。

常用的类推方法:平衡推算法;代替推算法;因素推算法;抽样推算法;比例推算法;概率推算法。

3、简述惯性原理对安全评价的指导意义?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从过去到现在以及延伸至将来,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称为惯性。

利用惯性可以研究事物或评价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4、简述量变到质变原理对安全评价的指导意义?任何一个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在一个系统中,许多有关安全的因素也都一一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评价一个系统的安全时,也都离不开从量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法和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法。

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中文版)word版本

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中文版)word版本

ISO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中文版)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及使用指南,旨在使组织能够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条件以预防与工作相关的伤害和健康损害,同时主动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这包括考虑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并制定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a) 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提高职业健康安全,消除或尽可能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包括体系缺陷),利用职业健康安全机遇,应对与组织活动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不符合;b) 持续改进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和目标的实现程度;c) 确保组织自身符合其所阐明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d) 证实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本标准旨在适用于不同规模、各种类型和活动的组织,并适用于组织控制下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该风险考虑了组织运行所处的环境以及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本标准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规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结构。

本标准使组织能够通过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健康和安全的其他方面,比如员工健康/福利。

本标准未涉及除给员工及其他相关方造成的风险以外的其他问题,比如产品安全、财产损失或环境影响等风险。

本标准能够全部或部分地用于系统地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但是,只有本标准的所有要求都被包含在了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且全部得以满足,组织才能声明符合本标准。

注:有关本标准要求的意图的更多指南,请见附录A 。

2规范性引用文件无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组织organization为实现其目标(3.16)而具有职责、权限和关系等自身职能的个人或群体。

注1: 组织包括但不限于个体经营者、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合股经营的公司、公益机构、社团、或上述单位中的一部分或其结合体,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信或私营。

Win11正式版好用吗?Win11正式版使用测评:新鲜、熟悉、不完整

Win11正式版好用吗?Win11正式版使用测评:新鲜、熟悉、不完整

Win11正式版好⽤吗?Win11正式版使⽤测评:新鲜、熟悉、不完整 微软应该⽤三个多⽉的时间来公开测试其六年多来的第⼀个主要 Windows 版本:Windows 11 很漂亮,但它也⾮常不完整和不⼀致,主要功能回归并且没有对其内置应⽤程序进⾏真正引⼈注⽬的更新。

当然,我们会谈到这⼀点。

但⾸先,我想强调⼀下 Microsoft 在 Windows 11 上做得对的地⽅,以及为什么您可能要考虑升级,即使是在其⽣命周期的早期阶段。

⾸先,也是最明显的⼀点是,微软对 Windows 11 进⾏了急需的⽤户体验⼤修,从视觉延伸到听觉,营造出⼀种渗透到产品中的清新平静的氛围。

从初始设置(与以前的 Windows 版本⼏乎相同,但由于更新的视觉效果⽽感觉不同)到您第⼀次浏览锁定屏幕并看到刷新的 Windows 11 桌⾯,很明显,事情是新的和不同的,⾄少在表⾯上。

刷新后的桌⾯切⼊了 Windows 11 悖论的核⼼。

它以某种⽅式既新鲜⼜熟悉,所有标准的零碎部分——任务栏、开始按钮、开始菜单、桌⾯和回收站——都存在并考虑在内,但每⼀个都在视觉上进⾏了更新。

这个新 Windows 中到处都是圆⾓矩形,从窗⼝的⾓落到这些窗⼝包含的控件,任务栏和开始菜单新居中,这可能是⾃ 1995 年以来最引⼈注⽬的 UI 变化。

在⼤多数情况下,它有效。

Windows 11 更新的主要⽬标之⼀是简化 UI,使其不那么繁忙和混乱。

您可以在任何地⽅看到这⼀点,但最明显的是在新的“开始”菜单中,它最终消除了 Windows 8 和 10中⽆⽤的应⽤程序磁贴,并带回了我们都知道、喜爱和喜欢的图标。

开始菜单也被分成两半,这样可以更轻松地从您的设备中查找最近的⽂档,这是微软⾃ Windows 95 以来的梦想。

那些⽆法处理居中的任务栏按钮和开始菜单的⼈会被淘汰,因为如果需要,他们可以将两者都返回到任务栏的左侧。

但我会建议即使是最坚定的⾼级⽤户也试⼀试新 UI:它与我们在移动设备上看到的⾮常相似,这种熟悉有助于使 Windows 11 中的过渡更加⽆缝。

小学安全维护系统及其核心职责

小学安全维护系统及其核心职责

小学安全维护系统及其核心职责
简介
小学安全维护系统是为了保障小学生的安全而建立的一套综合
性管理系统。

该系统的核心职责是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并提
供相应的紧急救助措施。

核心职责
1. 学校安全管理
小学安全维护系统的首要职责是对学校的安全管理进行全面监
控和控制。

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功能:
- 监控学校各个区域的安全状况,包括校门、教室、操场等;
- 提供实时视频监控,保证学校内部安全;
- 检测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 火警报警系统,保障学生的火灾安全;
- 电子门禁系统,控制学校内部人员出入。

2. 学生安全护航
小学安全维护系统要负责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采取以下措施:
- 学生信息管理,包括学生的个人信息、家庭联系人等,以便
在紧急情况下有效联系家长;
- 学生进出校园的记录和管理,防止校园外人员进入;
- 学生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在校车上的安全;
- 学生行为管理,监测学生行为,预防欺凌和其他安全问题。

3. 紧急救助与预警
小学安全维护系统应该具备紧急救助和预警功能,保障学生在
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 提供紧急报警按钮,供学生在遇到危险时使用;
- 与家长和相关部门的紧急联系,确保救援能够及时到达;
- 预警系统,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等进行预警。

结论
小学安全维护系统的核心职责是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过全面的学校安全管理、学生安全护航以及紧急救助与预警措施,
该系统能够有效保障学生的安全,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设备模拟操作安全要求

设备模拟操作安全要求

设备模拟操作安全要求1.系统保密性:设备模拟操作系统应具有保密性,确保敏感信息和数据不被未授权人员访问或泄露。

系统应设有安全措施,如用户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2.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设备模拟操作的重要安全要求之一、系统应确保所有模拟操作数据的完整性,包括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

确保输入数据准确无误,输出数据和模拟设备的实际操作一致。

3.操作权限:设备模拟操作系统应具备权限管理功能,确保不同用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

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进行设备模拟操作,并可根据用户的角色和责任分配相应的操作权限。

4.安全备份:设备模拟操作系统应具备定期备份数据的功能。

备份数据是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的重要保障措施。

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地方,以防止被非法访问和篡改。

5.防病毒保护:设备模拟操作系统应具备有效的防病毒保护功能。

及时更新病毒库,定期进行病毒扫描,确保系统免受病毒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6.电源保护:设备模拟操作的计算机和其他相关设备应连接到稳定的电源。

设备应具备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等功能,以防止设备因电源问题而损坏。

7.保持设备状态:设备模拟操作系统应提供模拟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以确保操作人员清楚设备工作的状态。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的实际操作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涉及违规行为。

8.紧急停机:设备模拟操作系统应具备紧急停机的功能,在出现设备故障、系统故障等紧急状况下,能够立即停止操作。

同时,系统应提供紧急故障排除和紧急备用设备的支持,以便快速恢复操作。

9.培训和警示:设备模拟操作系统应提供操作培训和警示功能,以确保操作人员了解设备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系统应提供相关文档和视频教程,指导操作人员正确操作设备并警示操作风险。

10.安全演练:定期进行设备模拟操作的安全演练,以检验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模拟实际情况进行演练,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安全问题,提高系统的抵御能力。

总之,设备模拟操作的安全要求非常重要,它涵盖了系统保密性、数据完整性、操作权限、安全备份、防病毒保护、电源保护、设备状态保持、紧急停机、培训和警示以及安全演练等方面。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系统设施设计要求规范(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系统设施设计要求规范(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1.0.8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积极推广使用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2.0.1净区:公路车行道以外,无障碍物,车辆驶出车行道后可以停车或驶回公路的带状区域。

2.0.2护栏标准段:断面结构形式保持不变并在一定长度范围内连续设置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3护栏过渡段:设置于两种不同结构形式或不同防护等级的公路护栏之间、连接平顺、结构刚度平稳过渡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4路侧护栏:设置于公路路侧建筑限界以外的护栏。

2.0.5中央分隔带护栏: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内的护栏。

2.0.6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具有开启功能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7刚性护栏:车辆碰撞后基本不变形的护栏。

混凝土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通过爬高并转向来吸收碰撞能量。

2.0.8半刚性护栏:车辆碰撞后有一定的变形,又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护栏。

波形梁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利用土基、立柱、波纹状钢板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2.0.9柔性护栏:具有较大缓冲能力的韧性护栏结构。

缆索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依靠缆索的拉应力来吸收碰撞能量。

2.0.10缓冲设施:设置于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出口处的分流鼻端、收费岛头,或者护栏端部等,可以减缓冲击,降低碰撞车辆和车内人员伤害的设施,主要形式有防撞端头、防撞垫等。

2.0.11防撞端头:设置于护栏的迎车流方向起点,和护栏连接在一起,对碰撞车辆车辆起阻挡、缓冲和导向作用的设施。

2.0.12防撞垫:设置于公路交通分流处的障碍物或其他位置的障碍物前端的一种缓冲设施,车辆碰撞时通过自体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从而降低乘员的伤害程度。

防撞垫可分为可导向防撞垫和非导向防撞垫。

2.0.13隔离设施:分隔双向或同向交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辆和行人等的设施。

2.0.14桥梁与高路堤坝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宽度小于或等于12m时,必须连续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不同形式的护栏连接时,应进行过渡设计;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必须设置开口护栏;出口分流三角端应设置防撞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6477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系统安全性要求与其主要功能(正式版)
系统安全性要求与其主要功能(正式
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系统安全性要求
系统安全性要求是指对整个系统(包括系统硬
件、软件、使用、保障及有关人员)和系统全寿命期
的各阶段(包括论证、设计、研制、使用、维护及报
废)的所有活动,都要贯彻安全方面的需求,逐项、
全面地识别系统中存在的危害,采取保证安全的工程
和管理措施,达到消防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到可以接
受的水平,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2、系统安全的主要功能
系统安全的主要功能,是采取科学和工程的方法进行符合任务要求的系统安全性分析与设计,使系统安全性的要求,从设计的源头就作为重要指标,按预先计划和措施,逐项落实到系统总体工程中去,一方面保证系统安全性;另一方面,为系统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的安全评估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为了做好系统安全性设计与分析工作,应考虑如下要求:
(1)吸收已有的或类似系统及分系统的安全性运行经验、教训、数据和信息,特别是相关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作为安全性设计和分析的根据。

(2)识别系统在寿命周期内的各种状态下,尤其是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并消除和控制与之相关危险。

此项工作要有专门的文字记录,并且要让有关人员知道,这种文件可以是规范或手册、说明书。

(3)当采用新的设计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或者进行技术改造时,应寻求其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最小的风险。

(4)在论证、研制及订购系统及其分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指标,同时要避免在使用或运行时,为改善安全性而进行改装、改造,还必须考虑到系统报废时的回收及处理主法,做到简便、无害、经济。

(5)在设计时,要尽最大努力将安全方面的需求与其他方面的需求作整体考虑,从而达到设计上的优化。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