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沉淀法
重力沉降法
![重力沉降法](https://img.taocdn.com/s3/m/8622c849af1ffc4ffe47ac38.png)
第三章重力沉降法1.沉淀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说明各种类型的联系和区别以及适用范围。
2.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影响沉淀的因素有哪些?3.沉砂池的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4.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沉淀池各有何优缺点?5.何为理想沉淀池?如何从理想沉淀池的理论分析得出斜板(管)沉淀池的原理?6.试推导下向流、横向流的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7.水中油珠的密度ρs=800kg/m3,直径d=50μm,求它在20℃水中的上浮速度?8.现有一坐沉沙池能除去水中直径为0.15mm、比重为1.2的球形颗粒。
试计算在相同理想条件下,该沉沙池对直径为0.08mm,比重为1.5的球形颗粒的去除率是多少?9.某废水的静置沉降试验数据如下表,试验有效水深H=1.8m,污水悬浮物浓度C0=300mg/L,试求u0=2.0cm/min颗粒的总去除率。
时间/min 0 60 80 100 130 200 240 420 取样浓度/(mg/L-1) 300 189 180 168 156 111 78 2710.在有效高度为1.5m的沉降柱中点取样,得到高炉煤气洗涤水的沉降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绘制该种废水的E-t、E-u和ET-t、Er-u沉降曲线,并比较用和H=H0-Δhi计算工作水深的结果。
沉降时间t(min) 0 5 10 30 60 90 120 累计水深下降高度Δh(m)0 0.025 0.045 0.065 0.085 0.112775 1586 1250 675 458 352 252 水样中的残留SS浓度(mg/L)2741 1532 1234 665 452 348 24811.悬浮物浓度为430mg/L的有机废水进行絮凝沉降试验,试验数据如下表,试求沉降时间为60min、深度为1.8m时的悬浮物总去除率。
12.由原始水深为1.5m的沉降柱中点,得到沉降实验的结果如上表。
沉淀分离技术.
![沉淀分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30a9c2f7cd184254b35353a.png)
蛋白质聚集沉淀
(1)破坏水化膜,分子间易碰撞聚集,将大量盐 加到蛋白质溶液中,高浓度的盐离子有很强的水化 力,于是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膜层减弱乃至消失, 使蛋白质分子因热运动碰撞聚集。
(2)破坏水化膜,暴露出憎水区域,由于憎水区域间作用使蛋 白质聚集而沉淀,憎水区域越多,越易沉淀。
(3)中和电荷,减少静电斥力,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后,蛋 白质表面电荷大量被中和,静电斥力降导致蛋白溶解度降低, 使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淀。
亲水胶体在水中的 稳定因素
水化膜
水化膜
+ + + + + + ++ +
带正电荷蛋白质 (亲水胶体) 脱水
碱 酸 等点电时的蛋白质 (亲水胶体) 脱水
碱 酸 带负电荷蛋白质 (亲水胶体) 脱水
+ + + + + + ++ +
带正电荷蛋白质 (疏水胶体)
阴离子 不稳定蛋白颗粒
阳离子
带负电荷蛋白质 (疏水胶体)
7.65 6.85
(1)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若回收90%的BSA,需要加 入多少固体硫酸铵?(37.27Kg) (2)沉淀中BSA的纯度是多少?(95.34%)
KS分段盐析法
在一定pH、温度条件下,改变离子强度。 适用于早期粗提阶段的分步分离。
虽然这个理论所假定的条件并不完全适合于蛋白质分子,但该 理论对于理解破坏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仍有很大帮助,同时还 有助于针对具体蛋白质选择最合适的沉淀剂及技术。
DLVO理论
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的位能取决于离子强度。 在低离子强度时,颗粒距离处在中间状态,双 电层斥力占优势,可看为一个凝聚的势垒;在 高离子强度时,吸引力超过排斥力,相互间的 总位能表现为吸引位能。 虽然这个理论所假定 的条件并不完全适合于蛋白质分子,但该理论 对于理解破坏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仍有很大帮 助,同时还有助于针对具体蛋白质选择最合适 的沉淀剂及技术。
第三节 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教师版)
![第三节 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d9d22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5.png)
实验活动4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实验目的1.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Ca2+、Mg2+和SO2-4。
2.熟练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认识化学方法在物质分离和提纯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药品粗盐、蒸馏水、0.1 mol·L-1氯化钡溶液(其作用是除去SO2-4)、20%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除去Mg2+)、饱和碳酸钠溶液(其作用是除去Ca2+、Ba2+)、6 mol·L-1盐酸、pH试纸。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实验操作①溶解用天平称取5 g粗盐放入100 mL烧杯中,然后加入20 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粗盐全部溶解,得到粗盐水②沉淀向粗盐水中依次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使SO2-4、Mg2+、Ca2+、Ba2+完全沉淀析出③过滤将烧杯静置后过滤,除去生成的沉淀和不溶性杂质,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滤液呈碱性④中和向滤液中滴加盐酸,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无气泡冒出,并用pH试纸检验,使滤液呈中性或微酸性⑤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冷却后,得到去除了杂质离子的精盐问题讨论1.本实验中加入试剂的顺序是什么?按照其他顺序加入试剂能否达到同样的目的?提示本实验中加入试剂的顺序是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按下列顺序加入试剂也可达到实验目的:①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盐酸;②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盐酸。
2.在实验操作②中为什么依次加入的试剂都要略微过量?实验操作④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实验操作②中所加试剂过量是为了将杂质离子完全沉淀而除去。
实验操作④中加入盐酸是为了除去滤液中过量的OH-和CO2-3。
3.粗盐水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使SO2-4沉淀而除去,如何检验SO2-4是否沉淀完全?提示静置后,沿烧杯壁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2~3滴氯化钡溶液,若溶液不出现浑浊,说明SO2-4已沉淀完全。
第三章沉淀法3-2
![第三章沉淀法3-2](https://img.taocdn.com/s3/m/28287c51f01dc281e53af0f7.png)
均匀沉淀的扩散式生长
团聚形成的单分散体系
不定向团聚
均相沉淀法Sm掺杂的氧化铈(SDC)
Sm(NO3)3
Ce(NO3)3
尿 素
85oC恒温
沉淀
粉体
焙烧
干燥
洗涤
过滤
SDC粉体的TEM照片
250nm
250nm
1500C烧结的样品的SEM照片
不同制备方法下CeO2粉体的形貌
b
a共沉淀 法 b均相共 沉淀法 c水热合 成法
I无晶核生成 II成核阶段 III生长阶段
生成沉淀的途径主要有
1)沉淀剂缓慢的化学反应,导致H+(OH-)离子变化,溶
液pH值变化,使产物溶解度逐渐下降而析出沉淀 H2NCONH2 + 3H2O CO2 + 2NH4+ + 2OH- (90C) 2) 沉淀剂缓慢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沉淀离子,达到沉淀离 子的沉淀浓度而析出沉淀 NH2HSO3 + H2O SO42- + NH4+ + H+ 3)协同作用 H2NCONH2 + H2O CO2 + 2NH3 (90oC) NH3 + HC2O4C2O42- + NH4+
粉体制备流程
尿 素 Sm(NO3)3 Ce(NO3)3 300~800W微波 加热8~15min 沉淀
粉体
焙烧
干燥
洗涤
过滤
粉体形貌(TEM)
100nm
100nm
200nm
200nm
试剂浓度与粒子尺寸
[M4+] [urea]
晶粒尺寸(nm)
(谢乐公式计算)
粒子尺寸(nm)
催化剂沉淀法
![催化剂沉淀法](https://img.taocdn.com/s3/m/2785184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7.png)
催化剂沉淀法
催化剂沉淀法是一种制备催化剂的常见方法之一,其原理涉及将所需的金属离子与其他化合物沉淀到载体上,形成催化剂的活性部分。
这个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前驱物溶液制备:首先,需要准备含有金属离子和催化剂所需成分的溶液。
这些溶液中可以含有金属盐类或有机金属化合物,通常以水或有机溶剂为溶剂。
2.载体处理: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载体,通常是高比表面积的材料,如活性炭、氧化铝或硅胶等。
载体必须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便于金属离子或化合物的吸附和沉积。
3.浸渍和沉淀:将所制备的金属离子或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溶液与载体进行浸渍,让金属物质与载体表面相互作用。
然后,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使金属离子或化合物沉淀到载体表面,形成催化剂活性部分。
4.干燥和煅烧:完成沉淀后的催化剂通常需要进行干燥和煅烧过程,以去除残余的溶剂、有机物或使金属沉淀物更牢固地结合到载体表面上。
5.催化剂测试和评估:最后,制备好的催化剂需要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以确认其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催化剂沉淀法是一种相对简单且常用的制备催化剂的方法。
其优点在于操作相对容易、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并且可以控制催化剂的活性物质在载体上的分布。
但它也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确保沉淀到载体上的活性成分分布均匀,并且需要对催化剂进行详细的性能测
试和表征。
沉淀法合成四氧化三铁
![沉淀法合成四氧化三铁](https://img.taocdn.com/s3/m/c703e47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4.png)
沉淀法合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Fe3O4。
它是一种黑色结晶固体,也被称为磁铁矿。
四氧化三铁具有多种应用,因此合成该化合物的方法备受关注。
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四氧化三铁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溶液中的离子反应,通过添加适量的碱性溶液,可以使反应离子产生沉淀,从而得到所需的四氧化三铁。
在制备四氧化三铁的沉淀法中,常用的原料是氯化亚铁和氢氧化钠。
首先,将适量的氯化亚铁溶解在纯水中,得到一个含有铁离子的溶液。
然后,通过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其中的氢氧化铁沉淀出来。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和pH值,以保证得到高纯度的四氧化三铁。
制备四氧化三铁的沉淀法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反应溶液中的温度要保持适宜,一般控制在50-70℃之间。
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反应剧烈,产生杂质物质。
其次,反应过程中要适当调节pH值,一般在9-11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沉淀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反应过程要充分搅拌,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和沉淀的形成。
四氧化三铁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是一种良好的磁性材料,在磁记忆、磁记录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其次,四氧化三铁还可以用作催化剂,在有机反应、氧化反应等方面具有催化作用。
此外,四氧化三铁还被广泛应用于染料、电子材料、医药等领域。
综上所述,四氧化三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通过沉淀法可以有效地合成。
在合成过程中,需要注意反应温度、pH值和搅拌等因素。
合成得到的四氧化三铁具有多种应用,为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基础。
第3章沉淀法-水质处理方法
![第3章沉淀法-水质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1a877ba58fafab068dc028f.png)
在静水中悬浮颗粒开始沉淀时,
F2 浮 力
因受重力作用而产生加速运动,同
Hale Waihona Puke F3 阻 力时水的阻力也逐渐增大。
经一很短时间后,当阻力F3增大
到与颗粒的“重力F1和浮力F2之差”
相等时,颗粒作等速下沉运动。
F1 重 力
等速沉淀的速度常称沉淀末速度,
简称沉速。
第3章沉淀法-水质处理方法
(3)颗粒沉淀速度
在等速沉淀情况下,F1-F2=F3,即:
1 6d3Sg1 6d3gA u 2 2
水流状态:
层流状态:Re<1时, 24
——Stokes 式
Re
过渡状态:1<Re<103
时,24 Re
—— 3 0.34
Re
Fair式
紊流状态:103<Re<105时,λ=0.44 ——Newton式
层流状态下: 24
1 d 2
Re
4
1d3
6
第3章沉淀法-水质处理方法
/长度(L)
高H
理想平流式沉淀池示意图 ◆ 在沉淀区的每个颗粒一面下沉,一面随水流水平运动, 其轨迹是向下倾斜的直线。 ◆ 沉速大于u0的颗粒可全部除去;沉速<u0的颗粒因处 于水面以下,也可以除去一部分。例如:沉速为u的颗粒 被除去率为h/H或u第/3u章0沉。淀法-水质处理方法
第3章沉淀法-水质处理方法
第三节 絮凝沉淀
由于原水中含絮凝性悬浮物(如投加混凝剂后形 成的矾花、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悬浮物、活性污泥等), 在沉淀过程中大颗粒将会赶上小颗粒,互相碰撞 凝聚,形成更大的絮凝体,因此沉速将随深度而 增加。
悬浮物浓度越高,碰撞机率越大,絮凝的可能 性就越大。
第三章第三节 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第三章第三节 工业废水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2d77994a7302768f99396b.png)
3.1 中和法
第三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三、 药剂中和法
酸性废水的药剂中和法
药剂中和法投药量计算:
G Q C a K (kg / h)
式中: Q ——废水流量(m3/h) C ——废水中酸(碱)浓度(kg/m3) ——换算(比重1) a ——药剂单位理论耗量(kg/kg) α——药剂纯度或浓度(0.6-0.98) K ——反应不均匀系数(1.1-2.0)
3.1 中和法 二、 酸碱废水中和法
中和能力的计算
第三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1)根据当量定律计算: Q1C1=Q2C2
Q-废水流量(m3/h),C-废水中酸/碱浓度(kg/m3)
2)等当点:在滴定分析中,用标准溶液对被测溶液进行滴定,当反 应达到完全时,两者以相等当量化合,这一点称为等当点。
3)等当点的pH
酸碱废水的危害: 1)破坏水体水质,影响水生动植物生存 2)排水管道、设施腐蚀破坏 3)影响污水处理效果(混凝,生物)
3.1 中和法
第三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一、 概述
中和方法的分类
酸性废水的中和方法主要有:与碱性废水互相中和,药剂 中和,过滤中和。
碱性废水的中和方法主要有:与酸性废水互相中和以及药 剂中和。
3.1 中和法 三、 药剂中和法
碱性废水的药剂中和法
第三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原理:向碱性废水投加酸性药剂,使废水的pH值降低的方法。
常采用的中和剂有硫酸、盐酸、硝酸以及锅炉烟道气(CO2、SO2) 等,还应尽可能使用一些工业废酸(工业硫酸)。
3.1 中和法
第三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三、 药剂中和法
碱性废水的药剂中和法
第三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3.3.3 臭氧氧化法
沉淀分离法1
![沉淀分离法1](https://img.taocdn.com/s3/m/2f46f63e3968011ca3009181.png)
§3-1 概 述
三、沉淀的类型
1. 晶形沉淀
d > 0.1 m
颗粒大, 结构紧密,体积小, 杂质少, 易过滤洗涤。 如BaSO4、草酸钙等。 2.无定形沉淀
d < 0.02 m
3.凝乳状沉淀
d: 0.02 ~ 0.1 m
含水多, 结构疏松,体积大, 杂质多, 难过滤洗涤。 如 Fe2O3•xH2O等
也能生长。将一颗小 的现成的硫酸铜晶体 悬着浸入其饱和溶液 中,晶体会缓慢地 “生长”。如果在烧 杯中继续倒入饱和硫 酸铜溶液,则结晶体 的增长会持续几周甚 至几个月。你将会得 到一颗美丽的大晶体。
§3-1 概 述
无论是晶形沉淀还是非晶形沉淀,当粒子非常细 小时(1~100μm)就变成胶体,胶体溶液很难过 滤。 为使胶体溶液较易过滤,可在溶胶中加入一定的 电解质,夺取胶体粒子周围的水分可促进凝结。
如:亚砷酸水溶液中,通入H2S生成的As2S3 ,很 难过滤,加入HCl或NaCl等电解质,过滤就容易 多了。
§3-1 概 述
六、沉淀分离法的类型: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有机沉淀剂分离分含量极微时,多采用共沉淀分离法
沉淀的纯度
分类
沉 淀 分 离 法
溶解度 S ( mol· L-1 或 g /100g水)
溶度积
BaSO 4 (s)
溶解 沉淀
Ba (aq) SO (aq)
2 2 4
2
2 4
Ksp (BaSO 4 ) c(Ba ) c(SO )
Ksp — 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An Bm (s) nA (aq) mB (aq)
2 3
S 3
K sp 4
例:K sp (Ag2 CrO4 ) 1.1 10 S 3
沉淀法抽提RNA
![沉淀法抽提RNA](https://img.taocdn.com/s3/m/82efc646f01dc281e53af04b.png)
沉淀法抽提RNA
1.取适量组织(不超过黄豆大小),加入液氮碾磨至粉末状。
2.趁冷加入1ml trizol 碾磨覆盖所有组织粉末,室温待其彻底融化后吸入ep管中。
3.加入200ml氯仿剧烈震荡20 sec,12000 rpm离心8分钟,吸出上清到新ep管中。
4.加入等体积异丙醇,混匀后-20度沉淀半小时以上或沉淀过夜。
5.12000 rpm 4度离心10 min,倒去上清。
6.加入300 ul 75%乙醇,vortex 10 sec 至沉淀飘起。
7.12000 rpm 离心3分钟倒去上清蘸干,离心1~2分钟用移液枪吸干上清。
8.加入50~100 ul Rnase free H2O,vortex 溶解沉淀。
9.测定浓度后,用磁珠纯化以去除杂质。
磁珠法纯化RNA
1. 加入1倍体积混匀后的beads和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vortex混匀,室温放置3分钟。
3. 5000rpm离心1分钟,置于磁力架上1分钟,吸去上清。
4. 加入加入100 ul 80%乙醇,vortex混匀,静置1分钟,5000rpm离心30s。
5. 磁力架上放置1分钟,吸去上清,重复一次。
6. 尽量吸干残余液体,室温放置5分钟晾干。
7. 加入30ul 水,vortex混匀,室温放置2分钟,12000rpm离心1分钟。
8. 磁力架上放置1分钟,尽量吸出上清到新ep管中即得RNA,注意不要吸进beads。
9. 混匀后最大转速离心1分钟,测定浓度,跑电泳。
重量分析沉淀重量法 计算方法
![重量分析沉淀重量法 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1555743b3567ec102d8a8d.png)
Your company slogan
LOGO
14、下列条件中违反了非晶形沉淀条件的 ( )。 A、沉淀在较稀的热溶液中进行 B、沉淀析出后宜加入大量的热水进行稀释 C、不断搅拌下迅速加入沉淀剂 D、沉淀完毕应放置过夜使之熟化 E、沉淀完毕应加适量电解质溶液,防止胶 体溶液形成
Your company slogan
和(
)。
Your company slogan
LOGO
6、AgCl沉淀为( )沉淀,洗涤时常使用加入少
量硝酸的洗涤液洗涤,为的是(
),而硝酸
可在( )时除去。
7、引起共沉淀的原因有( )、( )和( )。
二、选择题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标准,恒重是指
二次称量之差不超过( )。
A、±0.1mg B、±0.2mg C、±0.3mg
Your company slogan
第五节 应 用
药物含量测定 中药芒硝Na2SO4测定
药物纯度检查 干燥失重测定、灰分测定
LOGO
Your company slogan
重量分析常用仪器
LOGO
Your company slogan
小结
LOGO
沉淀法过程:
同 离 子 效 应
沉淀的过滤、洗涤、干燥或灼烧 将沉淀形式转化成称量形式
沉淀法中的计算
mA
aM dM
第三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一般分离方法
![第三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一般分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93c09255270722182ef719.png)
主观题 10分
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的?在实际 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
正常使用主观题需2.0以上版本雨课堂
作答
主观题 10分 实验室简单萃取操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正常使用主观题需2.0以上版本雨课堂
作答
主观题 10分 萃取操作中若已发生乳化,应如何处理?
正常使用主观题需2.0以上版本雨课堂
但是一般情况下重结晶溶剂的选择,与“相似相溶” 有点背道而驰,大极性的物质,用中等极性的溶剂结晶; 小极性的东西,用大极性的溶剂。有一半以上的情况是适 合的。
了解上面的知识我们再根据杂质的物理性质确定合适 的溶剂。
• 物质的类别 •烃 • 卤代烃 • 腈酮 • 酚酰胺 • 羧酸磺酸盐
溶解度大的溶剂 烃、醚、卤代烃 醚, 胺,酯,酯硝基化合物 醇、二氧六烷 醇、水醇 水
可进行两相溶剂萃取的组合
必须是水和亲脂性有机溶剂 之间才可进行两相溶剂萃取
强亲脂性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醚、氯仿):强亲脂性成分 氯仿-乙醇 :中等极性成分中较小极性 醋酸乙酯:中等极性成分中极性居中
正丁醇:中等极性成分中极性较大 丙酮、乙醇、甲醇:亲水性成分 水:强亲水性成分
成果:会选择合适的萃取液
用于结晶和重结晶的常用溶剂有:水、甲醇、乙醇、 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二氧六环、石油醚等。 此外四氯化碳、苯、甲苯、硝基甲烷、乙醚、二甲基甲酰 胺、二甲亚砜等也常使用。
(二)、溶剂的选择思路
在选择溶剂时必须了解欲纯化的化学物质的结构,因 为溶质往往易溶于与其结构相近的溶剂中―“相似相溶” 原理。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而难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相反,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而难溶于极性溶剂。
酸提(溶)碱沉法:碱性化合物如生物碱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四节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课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四节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课](https://img.taocdn.com/s3/m/0239d7280508763230121271.png)
Q[Cu(OH)2]=1.41×(10-10)2=1.41×10-20<2.2×10-20,所以此时 Cu2+不会沉淀。
【典例】(2021·鞍山高二检测)已知:Ksp(CuS)=1.3×10-36,Ksp(MnS)=2.6×10-13。 工业生产中常用 MnS 作为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 Cu2+:Cu2+(aq)+MnS(s)
3.实验探究
无明显现象 Mg(OH)2难溶于水
固体逐渐溶解
Mg(OH)2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加入 盐酸使c(OH-)减小,溶解平衡向沉淀溶解 的方向移动
Mg(OH)2+2H+====Mg2++2H2O
(1)已知 Ba2+有毒,为什么医疗上能用 BaSO4 做钡餐透视,而不能用 BaCO3 做钡 餐? 提示:由于胃液的酸性很强(pH 为 0.9~1.5),H+与 BaCO3 电离产生的 CO32- 结合 生成 CO2 和 H2O,使 BaCO3 的溶解平衡:BaCO3(s)===Ba2+(aq)+CO32- (aq)向右移动, c(Ba2+)增大,会引起人体中毒。而 SO42- 是强酸根离子,不能与胃液中的 H+结合, 因而胃液中的 H+对 BaSO4 的沉淀溶解平衡基本没有影响,Ba2+浓度可以保持在安 全的浓度范围之内。
_C_a_C_O_3+__2_H_C_l_=_=_=_C_a_C_l_2_+__H_2_O_+__C_O_2↑__。
(2)自然界中矿物的转化
如原生铜硫化物
CuSO4(溶液)
CuS(铜蓝)
有关化学方程式:_Z _n S __ s _ + __C _u _S _O _4 _ _a q _ _____C _u _S _ _s _ + __Z _n S _O __4 _ a _q _ , _P _b S _ _s _ + __C _u _S _O _4 _ _a q _ _____C _u _S _ _s _+ __P _b S _O __4 _s _ 。
初中化学沉淀原理教案
![初中化学沉淀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cf447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8.png)
初中化学沉淀原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沉淀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化学沉淀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能够正确解释化学沉淀反应的发生过程。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沉淀的定义及原理;
2. 化学沉淀反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
1. 不同溶液混合时发生沉淀的条件;
2. 如何正确识别化学沉淀反应。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滴管等;
2. 实验药品:氯化铅溶液、硫化氢气体、盐酸溶液等;
3. 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示意图或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介绍化学沉淀的概念;
2. 理论学习:讲解化学沉淀反应的原理和条件,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发生沉淀反应;
3. 实验演示:进行化学沉淀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实验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讨论发生沉淀的原因和如何识别沉淀反应;
5. 总结归纳:总结化学沉淀的原理和实验步骤,强化学生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尝试不同溶液混合条件下的沉淀反应;
2.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化学反应的原理及实验方法。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掌握化学沉淀的基本原理,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正确解释化学沉淀反应的发生过程。
愿大家在化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化学沉淀法的原理
![化学沉淀法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ca1489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f.png)
化学沉淀法的原理
化学沉淀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沉淀生成物来实现固液分离的方法。
其原理是根据溶液中某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形成较为稳定的固态沉淀,从而实现对该物质的分离和提取。
在化学沉淀法中,通常会控制溶液中特定物质的浓度和pH值。
调节溶液中特定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其在反应中的活性,从而影响沉淀生成物的形成速度和量。
同时,通过调节溶液的pH 值,可以改变溶液中离子的电荷状态,促使离子在溶液中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沉淀。
化学沉淀法的具体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选择适当的反应物,这些反应物在反应条件下能够产生稳定的固态沉淀;其次是加入合适的溶剂,使反应物能够充分溶解,形成均匀的溶液;然后是控制溶液中特定物质的浓度和pH值,通过
改变反应条件来促进反应物的生成;最后是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操作将固态沉淀与溶液分离。
化学沉淀法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中的化学分离技术和工业生产中的固液分离过程。
根据不同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化学沉淀法可以用于分离和提取各种不同物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效率。
培训学习资料-沉淀重量法_2023年学习资料
![培训学习资料-沉淀重量法_2023年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69f194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7.png)
9-1重量分析法概述-3-重量法特点-0优点-准,不需标液。E:0.1~0.2%,-测P、S、Si、Ni等 ②缺点-慢,繁琐。-S、Si的仲裁分析仍用重量法
《Analytical Chemistry》l998,R.Kellner p273-重量法有极高的准确度。 准确度依赖于沉淀技术及沉淀-性质。为得到高的准确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0沉淀的化学计量组成必须确定,且可 现;-②沉淀在母液及洗涤液中的溶解度足够小;-3体系中的其他元素及成分对沉淀的王扰最小;-④沉淀的表面积小 不易吸附杂质;-⑤沉淀从母液中分离容易,且有合适的洗涤液洗涤;-⑥热力学稳定,便于干燥;干燥产物稳定,不吸 。
重量分析计算示例2-例:称取含铝试样0.5000g,溶解后用CgHN0沉淀,于-120C烘干后得AlC,H O3重0.3280g。-0计算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②若将沉淀在1200℃灼烧成A山,03,可得称量形多少 ?-解:-MA-mAIC,HNO,MAIC,H NO-26.98-0.3280×-W-4594×100%= 3.853%-ms
有机沉淀剂的分类及应用示例-名称-二甲基乙二肟-结构-沉淀的离子-Ni2+,Pd2+,Pt2+-N二OH铁试剂-8-羟基喹啉-Fe3+,VO2+,Ti4+,-N二0-Mg2+,Zn2+,Cu2+,-Zr4+,C 4+,Ga3+,-Cd2+,Pb2+,AI3+,-Sn4+-ONH4-Fe3+,Bi3+,Ga3+,Th4 -1-亚硝基-2--水杨醛肟-N-OH-萘酚-NO-Pd2+,Zn2+,Cu2+,-Fe3+,Zr4+,P 2+,-Pb2+,Bi3+,Ni2+-C02+-四苯硼酸钠-氯化四苯砷-K+,Cs+,Rb+,-Na+BC H5-Cr207,Mn04,-CHsAs+CI-Ag+,NH-Mo042,C104,L3
第三章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第三章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https://img.taocdn.com/s3/m/6fbdf3f64431b90d6d85c78a.png)
第三章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第三章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第三章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是指将酶从细胞或其它含酶原料中提取出来,再与杂质分开,而获得所要求的酶制品的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破碎,酶的提取,离心分离,过滤与膜分离,沉淀分离,层析分离,电泳分离,萃取分离,浓缩,干燥、结晶等。
1.细胞破碎细胞破碎方法可以分为机械破碎法,物理破碎法,化学破碎法和酶促破碎法等,如表3-1所示。
表1细胞破碎方法及其原理1.1 机械破碎法通过机械运动所产生的剪切力的作用,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机械破碎法。
常用的破碎机械有组织捣碎机,细胞研磨器,匀浆器等。
机械破碎法分为3种:捣碎法,研磨法和匀浆法。
1.2物理破碎法通过温度、压力、声波等各种物理因素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物理破碎法。
物理破碎法多用于微生物细胞的破碎。
常用的物理破碎法方法有温度差破碎法、压力差破碎法、超声波破碎法等,现简介如下:(1)温度差破碎法:利用温度的突然变化,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而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温度差破碎法。
(2)压力差破碎法:通过压力的突然变化,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压力差破碎法。
常用的有高压冲击法、突然降压法、及渗透压变化法等。
(3)超声波破碎法:利用超声波发生器所发出的声波或超声波的作用,使细胞膜产生空穴作用( cavitation)而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破碎法。
1.3化学破碎法通过各种化学试剂对细胞膜的作用,而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化学破碎法。
常用的化学试剂有甲苯、丙酮、丁醇、氯仿等有机溶剂,和特里顿(Triton)、吐温(Tween)等表面活性剂。
有机溶剂可以使细胞膜的磷脂结构破坏,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透过性,使胞内酶等细胞内物质释放到细胞外。
表面活性剂可以和细胞膜中的磷脂以及脂蛋白相互作用,使细胞膜结构破坏,从而增加细胞膜的透过性。
1.4酶促破碎法通过细胞本身的酶系或外加酶制剂的催化作用,使细胞外层结构受到破坏,而达到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酶促破碎法,或称为酶学破碎法。
化学反应工程名词解释
![化学反应工程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fc5660a844769eae009ed18.png)
化学反应工程名词解释第一章:1、反应动力学,2、分批式操作,3、连续式操作,4、半分批式操作,5、数学模型。
第二章:1、均相反应,2、化学反应速率,3、单一反应,4、复合反应,5、基元反应,6、非基元反应,7、单分子反应,8、双分子反应,9、三分子反应,10、收率,11、得率,12、选择性,13、单程转化率,14、单程收率,15、平行反应,16、串联反应,17、膨胀因子,18、膨胀率,19、反应级数。
20、总反应级数第三章:1、平推流反应器,2、全混流反应器,3、反应时间,4、平均停留时间,5、停留时间,6、返混,7、空时,8、空速,9、循环比,10、平衡温度,11、绝热温升,12、绝热操作,13、热稳定性。
14、平推流第四章:1、E(t)、F(t),2、脉冲示踪法,3、阶跃示踪法,4、方差,5、Pe,6、轴向分散模型,7、多级混合模型。
8、平均停留时间第五、六、七章1、混合法,2、浸渍法,3、沉淀法或共沉淀法,4、喷涂法及滚涂法,5、热熔法,6、吸附等温线,7、比表面,8、分子扩散或容积扩散,9、努森扩散,10、内扩散有效因子,11、面积当量直径,12、体积当量直径,13、比表面积当量直径,14、形状系数,15、床层空隙率,16、真密度,17、堆积密度,18、颗粒密度,19、临界流化速度,20、滴流床反应器,21、拟均相一维模型,22、带出速度或终端速度。
23、拟均相模型。
3均匀沉淀法与共沉淀法
![3均匀沉淀法与共沉淀法](https://img.taocdn.com/s3/m/bf8cfb7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4.png)
化剂,尚未具备催化活性,必须用氢气或 其它还原性气体还原处理,变成金属或低 价氧化物活泼态。
二、浸渍法
将载体浸泡在含有 活性组分的可溶性化合 物溶液中,接触一定的 时间后除去过剩的溶液, 再经干燥、焙烧和活化, 即可制得催化剂。
三、混合法
将几种组分用机械混合的方法制成多组 分催化剂。
目的:促进物料间的均匀分布,提高分 散度。
四、离子交换法
利用载体表面上存在着可进行交换的离 子,将活性组分通过离子交换到载体上, 然后再经过适当的后处理,得到金属负载 型催化剂。
五、熔融法
在高温下进行催化剂组分的熔合使之成 为均匀的混合体、合金固熔体或氧化物固 熔体。
(2)干燥 干燥是固体物料的脱水过程,通常在
60~200℃下的空气中进行。
润湿水分 毛细管水分 化学结合水分
(3)焙烧
经干燥后的物料通常含有水和氧化物或 可热分解的碳酸盐、铵盐等。这些化合态 既不是催化剂要求的化学状态,也尚未具 备适宜的物理结构,称为催化剂的钝态。
通过焙烧或进一步还原处理,将催化剂 从钝态转化为活泼态的过程,叫做催化剂 的活化。
共沉淀法,将含有两种以上金属离子的 混合溶液与一种沉淀剂作用,同时形成含 有几种金属组分的沉淀物。
4、沉淀物的过滤、洗涤、干燥、焙烧、 成型和还原操作。
(1)过滤和洗涤 过滤:使沉淀物与水分开,同时除去
子N。O3、SO42、Cl 及K 、Na、NH4等离
洗涤:从催化剂中除去杂质。 杂质存在的形态为: (ⅰ)机械的掺杂于沉淀中 (ⅱ)附粘于沉淀表面 (ⅲ)吸附于沉淀表面 (ⅳ)包藏于沉淀内部 (ⅴ)为沉淀中的化学组分之一
焙的三个作用:
①通过物料的热分解,除去化学结合水 和挥发性物质,使之转化成所需的化学成 分和化学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nS 2σM ρRTr
r 2σM ρRT lnS
C*:大颗粒溶质的溶解度(饱和浓度)
σ:溶质颗粒与液体界面上的表面张力,表面能
1-Apr-20
19
C 晶核的生成机理和生长速度
溶液过饱和 (介稳态)
1-Apr-20
胚芽
胚芽
体积达到相
当程度
胚芽
晶核
分子或离子的聚集是有序的 (固相的晶格有序排列)
1-Apr-20
32
➢ 当溶液过饱和度一定(即溶质浓度一定),如果晶核 , 消耗的溶质 ,使晶粒长大的溶质就少,生成的晶粒就小。
晶体的大小决定于晶核析出速度和晶粒长大速度。
C
晶粒长大过程: 扩散 和 表面反应
溶质分子 扩散 滞流层
C’
(固液界面间)
C*
表面反应
分子或离子 被接受
进入晶格之中
离晶面距离
Fe(OH)2与FeCO3含量随反应条件改变。同样,与Zn2+反 应。可能生成2ZnCO3·3Zn(OH)2复盐,与Cu则生成 Cu(OH)2·nCuCO3
1-Apr-20
14
3.1.4 沉淀物从溶液中的析出
➢固体在溶液中不断溶解,在一定温度下,溶液达到 饱和时,固体的溶解与溶液中溶质的析出呈平衡状 态,此时溶质的浓度称为饱和浓度。
1-Apr-20
30
搅拌
➢振动以及超声波振动能大大提高晶核析出速度。 ➢热力学角度:这些动能提供形成新相所需能量,促
进了晶核的生成。
➢在声波和超声波场中,晶核析出的速度能提高百倍到 千倍,随振动强度的提高,开始析出晶核所需的临界 过饱和度下降。
1-Apr-20
31
3.1.6 晶粒(沉淀粒子)的长大
1-Apr-20
4
3.1.1 沉淀生成的化学原理
➢在难溶盐的溶液中,当它的浓度大于它在该温度下
的溶解度时,或者在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如果溶
解的阴阳离子各以其离子数为乘幂的浓度的乘积
(离子积)大于该难溶物的溶度积Ksp时,产生沉 淀。
BaSO4
+ 2+
Ba
SO4 2-
Ksp = [Ba2+][SO42-]
➢但在沉淀过程中,溶质达到饱和浓度时, 并没有固体沉淀,只有溶质浓度超过饱 和浓度时,才有可能析出固体沉淀物。
➢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浓度的溶液称为过
饱和溶液。
1-Apr-20
15
A 溶液的过饱和度
➢某一温度下,溶质的饱和浓度为C*,在过饱和溶 液中的浓度为C,则定义
S=C/C* S称为溶液的过饱和度,表示其超过饱和的程度。
r
体系自由能的改变 En= EV + ES En = (4πr3/3)EV + 4πr2σ
EV:单位体积自由能,σ:单位表面自由能
Ec rc:球状晶核的临界尺寸 rc胚芽再溶解 r →0 或长大 r →∝ En都减小,过程能自发进行 达到rc时,溶液有一定的过饱和度,球
En 状胚芽就能稳定地发展壮大,生成晶核
10
3.1.3 氢氧化物沉淀析出的pH值计算
➢对于金属氧化物,影响沉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沉淀 时的pH值。 根据沉淀物的溶度积Ksp,可以计算开始生成沉淀 和沉淀完全时的pH值。
➢例:Ni(OH)2在25 °C时的Ksp=2.0×10-15。溶液中 Ni2+浓度为2.0 mol/l,求开始出现沉淀及沉淀完全
形成晶核的过程是一个激活过程
形成临界晶核必须克服势垒,势垒高度为晶核表面能的1/3
1-Apr-20
24
临界晶核与过饱和度的关系
N
由rc=2σM/ρRTlnS A=4πrc2σ/3=16πσ3M2 /3(ρRTlnS)2
晶核生成速度:
0
A
N=K exp(-A/RT)=K exp(-16πσ3M2 /3ρ2R3T3(lnS)2)
CO32 H2O HCO3 OH
溶液中存在CO32-、HCO3- 和OH-,其浓度决定于pH值。 与金属反应时,可生成碳酸盐、氢氧化物或碱式碳酸盐。
➢ 例:Fe2SO4与Na2CO3反应,
FeSO4 Na2CO3 xH2O xFe(OH) 2 (1 x)FeCO3 xCO2 Na2SO4
溶液中浓度变化示意图
1-Apr-20
在液相与固相表面之间存在浓度差
33
➢假如表面反应为一级反应,稳态时扩散速率应
与表面反应速率相同,即
dm DA C C' k'A(C'C*)
dτ δ
dm A(C C*) A(C C*)
dτ
1δ
1 1
k' D
k' kd
kd=D/δ,传质系数
扩散控制:
dm dτ
➢在保证催化剂活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沉淀物最好具 有易于分离和洗涤的良好结构,以便过滤和洗涤
➢用OH-沉淀,Fe2+ → Fe(OH)2↓ 颗粒细,催化剂活性 高,但过滤困难
➢用CO32-沉淀,Fe2+→Fe(OH)2↓ 颗粒大,催化剂活性 低,但易于洗涤
1-Apr-20
9
➢制备镍催化剂,NaOH为沉淀剂 Ni2+ + 2OH- = Ni(OH)2↓ 沉淀过程易发生脱水缩合
23
对En求极值,即dEn/dr=0
En =(4πr3/3)EV+4πr2σ dEn/dr =4πr2EV+8πrσ=0; rc=-2σ/ EV (EV为负值) r= rc时,
Ec = (En)极大 = A=16πσ3/3EV = 4πrc2σ/3
A-激活过程的活化能
临界晶核所需的功 = 临界晶核表面能的1/3
Ni(H2O)6
Ni(H2O)5(OH)
(H2O)4 Ni
H O
...
H
H
H
O
O
O
Ni(H2O)4
(H2O)2Ni
Ni
Ni
Ni(H2O)2
O H
O
O
O
H
H
H
干燥、煅烧
大晶粒Ni
大晶粒沉淀
还原
➢Na2CO3为沉淀剂,生成碱式碳酸盐,CO32-离子的存在 防止了脱水缩合,得到小晶粒高活性Ni催化剂。
1-Apr-20
沉淀剂金属盐溶液源自沉淀催化剂1-Apr-20
活成研焙干洗 化型磨烧燥涤
晶形或 非晶形沉淀
3
➢金属盐溶液与沉淀剂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难 溶的金属盐或金属水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从溶 液中沉淀出来,经洗涤、过滤、干燥、煅烧后,即 可得到催化剂载体或者产品。
➢沉淀物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催化剂的性能。而沉淀物的形状、粒子大小、沉淀 速度虽与沉淀物质的种类有关,也随沉淀条件(浓 度、pH值、温度、沉淀剂加入方式、溶剂)的不 同而变化。因此,控制好沉淀操作条件,对得到高 质量的催化剂有重大作用。
[H ]
1.0 1014 3.16 108
3.46 107(mol/l), pH 6.5
➢ 当溶液中Ni2+浓度小于10-5 mol/l时认为沉淀完全,此时
[OH ]
2.0 1015 1.0 105
1.41105(mol/l), pH 9.15
1-Apr-20
12
➢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和溶度积Ksp决定开始生成 沉淀的pH值
kdA(C C*)
表面反应控制: dm k'A(C C*)
dτ
dm KA(C C*)n n = 1~2 dτ
所需的pH值。
1-Apr-20
11
➢ 解:当[Ni2+][OH-]2 > Ksp时,开始沉淀
[OH ]
Ksp [Ni2 ]
2.0 1015 3.16 108(mol/l) 2
➢ 即当[OH-]>3.16×10-8 mol/l时,即可出现Ni(OH)2沉淀。 而[H+][OH-]=1.0×10-14,即相当于
催化剂制备原理
大连理工大学 化工学院 郭新闻 刘民
3.1 沉淀法
➢ 简介 ➢ 沉淀生成的化学原理 ➢ 沉淀剂的选择 ➢ 氢氧化物沉淀析出的pH值计算 ➢ 沉淀物从溶液中的析出 ➢ 影响晶核析出速度的因素 ➢ 晶粒(沉淀粒子)的长大 ➢ 晶体长大的因素
1-Apr-20
2
简介
沉淀法制备催化剂的主要步骤
➢C/C* < 1
➢C/C* = 1
➢C/C* > 1
➢临界过饱和度
1-Apr-20
16
析出沉淀和溶液过饱和度的关系
➢S点,自动析出沉淀
D
浓度
C A
1-Apr-20
S
B Q
P
温度
➢Q点,不会自发沉淀 ➢P点,不饱和、稳定
17
引子
➢25°C,SiO2在水0.1中0 的溶解度
溶 解 度(%)
粒径(nm) 正常颗粒 100
➢尽可能不带入不溶性杂质,以减少后处理的困难
➢氨的溶解度较大,残留在沉淀物中的NH4+易于除去 (洗涤和加热),不影响产品的纯度
➢KOH价格昂贵,一般不使用 ➢纯碱来源方便,但易引入钠离子,影响产品质量
1-Apr-20
8
➢二氧化碳溶解度小,难以形成溶液,进行沉淀反应时, 控制困难
➢碳酸铵比较理想
➢有机酸价格昂贵
1-Apr-20
25
3.1.5 影响晶核析出速度的因素
➢温度 ➢杂质 ➢搅拌
1-Apr-20
26
温度
➢晶核析出速度与温度和溶液的过饱和度有关。 N=Kexp(-A/RT)=Kexp(-16πσ3M2/3ρ2R3T3(lnS)2) 当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时,溶液的过饱和度一般随 温度的下降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