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物与低血糖事件相关性
降血糖药物副作用
降血糖药物副作用糖尿病患者要坚持服药,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血糖,但是降血糖药物副作用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你整理的降血糖药物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降糖药共同的副作用为低血糖。
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单独使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但与其他药物连用时仍可能发生。
患者有可能会出现强烈空腹感、出冷汗、全身无力、心悸、手脚发抖、眼睛发花、头疼、发呆等现象,严重时会发生昏迷。
应口服碳水化合物或含葡萄糖饮料,严重时应立即注射葡萄糖。
双胍类双胍类的降糖药对肠胃的伤害较大,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酮尿和乳酸酸中毒。
单独用药不会发生低血糖。
磺脲类1、低血糖。
2、白细胞减少。
可出现嗓子痛,伴有寒战的高热,有口腔炎、全身酸懒等症状。
应去医院检查白细胞,如白细胞减少,则更换药物。
3、溶血性贫血。
尿呈黄褐色或红色,皮肤及眼睛有黄染,发热,颜面发白,疲劳无力。
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增加体重。
单独用药基本不会低血糖。
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唐苹)等α-糖苷酶抑制剂除腹内气体增加外,其他不良反应较少。
胰岛素增敏剂水潴留,颜面和手脚浮肿,影响食欲体重严重下降时应停药。
GLP-1受体激动剂胰腺炎病史患者禁用本药。
降血糖药物的服用误区1、胰岛素依靠型糖尿病病人不宜单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双胍类降糖药及拜糖平与胰岛素合用还是很有效的。
2、糖尿病孕妇应一律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目前血糖控制不佳,同时引起胎儿发育有异常。
因为口服降糖药能通过乳汁排泄,所以喂奶的女性也不要服用口服降糖药。
3、肝、肾功能不全者不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全部都须肝脏代谢,大多数都要经肾脏排出,肝、肾功能不好的病人服用口服降糖药可能发生药物积累中毒或发生低血糖症,还可能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有些还可能加重酮症酸中毒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最好不用。
低血糖及降糖药的相关知识。
一、口服降糖药分类介绍二、如何应用口服降糖药三、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四类:(1)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奇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2)双胍类:格华止、二甲双胍(3)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各种药物的作用环节(1)磺脲类:促进胰岛素分泌(2)双胍类:抑制脂肪组织分解,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抑制肝糖产生,主要降低空腹血糖,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3)双胍、噻唑烷二酮类: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摄取,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4)糖苷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糖苷酶,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低血糖诱发因素:进餐延迟、体力活动加剧、药物剂量过大、年老体弱,长效制剂用量偏大(对成年人的一般剂量对老年人即可过量)可发生严重低血糖,甚至死亡。
低血糖一般不严重,进食大多可缓解。
磺脲类药物的服药时间:饭前30分钟服药。
餐时血糖调节剂的代表药物: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1)瑞格列奈适应症:用于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瑞格列奈片可与二甲双胍合同,与各自单独使用相比,二者合用对控制血糖有协同作用。
低血糖,通常较轻微,通过给予碳水化合物较易纠正,若较严重,可输入葡萄糖;瑞格列奈(诺和龙)的服用方法:饭前30分钟服药。
2)那格列奈(唐力)的适应症:可以单独用于经饮食和运动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病人;也可用于使用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但不能替代二甲双胍;那格列奈不适用于对磺脲类降糖药治疗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病人。
餐前服药,如果在进餐的时候不能进餐则不能服药。
双胍类药物分类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的适应症2型糖尿病单独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尤其适合肥胖、血胰岛素水平偏高者肥胖和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单独适用磺脲类药物不能获得血糖满意控制的可联合应用;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或2型糖尿病继发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口服降糖药物及低血糖处理
日8mg,一日1次或分2次服用 • 半衰期约为3.64-3.78小时 • 与磺酰脲类合用,不明显增加后者引起低
血糖的频率 • 与二甲双胍合用,不增加后者胃肠道反应
的发生率,不增加血浆乳酸浓度
α-葡萄糖苷酶抑制 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代表药物
– 阿卡波糖
各种药物的作用环节
双胍类
抑制脂肪组织分解,
胰腺
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
抑制肝糖产生,主 要降低空腹血糖
磺脲类 促进胰岛素分泌
双胍、噻唑烷二酮类 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摄 取,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高血糖症
外周组织
双胍类 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糖苷酶抑制剂
竞争性抑制-糖苷酶,减 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 第三代磺酰脲类
– 格列美脲(Glimepiride,亚莫利)
磺脲类药物的适应症
• 胰岛β细胞仍旧有分泌胰岛素的功 能
• 新诊断的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 通过饮食、运动治疗后,血糖控 制不满意
• 肝、肾功能正常者,如果有轻、 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选用糖适 平
磺脲类药物的禁忌症
• 1型糖尿病患者 •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 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 • 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 • 糖尿病妊娠和哺乳期间 • 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副作用
• 促使与白蛋白结合的SU分离出来:阿斯匹 林、 降血脂药贝特类 抑制SU由尿中排泄:治痛风的丙磺舒、别 嘌呤醇
• 延缓SU的代谢:酒精、H2阻滞剂、抗凝药 • 本身具致低血糖作用:酒精、阿斯匹林 • 肾上腺β阻滞剂:掩盖低血糖的警觉症状,
并干扰低血糖时机体的升血糖反应
低血糖及降糖药的相关知识
分类
1 2 3 4
促进胰岛β 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药物
双胍类药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增敏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拜糖平
卡博平
倍欣
与第一口 饭同时嚼 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肠道内可竞争性抑制葡 萄糖苷酶 ,减少多糖及蔗糖分解生成葡萄糖 ,减 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少并延缓其吸收 ,从而降低餐后血糖、空腹血糖 和糖化血红蛋白 ,使全天的血糖平稳 。源自护理理论操作
护理人员必须熟悉胰岛素泵的原理 ,能 及时处理故障, 识别各种报警 ,及时处理故障,密切观察 泵运行情况 ,每班检查输注装置 ,泵内剩 余量 ,胰岛素日总用量 ,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
护理
观察病情
加强巡视 ,注意患者主诉 ,熟悉各类低 做到早发现、 血糖的不同临床表现 ,做到早发现、早诊 断 ,特别是为无症状的低血糖患者争取抢 救时间。 救时间。
.
2
有脑功能障碍 的低血糖症状 如嗜睡、谵妄、 如嗜睡、谵妄、 视力障碍、 视力障碍、精 神异常、 神异常、昏迷 等,出现前缺 乏自主神经症 状。
护理
病情观察
年龄大、病程长、存在微血管病变、 年龄大、病程长、存在微血管病变、 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增高或神经病变的患者 , 易出现无症状低血糖 ;对夜间易发生无症 状低血糖的患者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 意识、行为等; 意识、行为等;
精神异常
谵语 行为障碍 人格改变
临床表现
昏迷
低血糖直接损害中枢神经, 低血糖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短期的低 血糖反应比短时间高血糖损害更大; 血糖反应比短时间高血糖损害更大;
临床表现
降糖药物引发低血糖问题需要强化教育
1 关 于 糖 尿 病 患 者 低 血 糖 问题 的的情 况。 3药源性低血糖 的危 害 2 0 1 0年 文献数 据显 示 , 在 城乡 人 口 不 足百 万的石 嘴 山市 , 市 内的 煤炭 医 院调查 者选 择 年 龄在
5 6 - 8 2 岁之 间 , 仅服用优 降糖 与消渴 丸造成 的低 血糖 患者就
4 5 . 0 % 以上 的患 者 对低 血糖 成 因、 临 床表 现 和 防治 知识 缺
由于 目前很 多降糖 药物体 内半衰期较长 , 如格 列美脲 的
半衰期为 1 2 h , 短效 胰岛素 的半衰 期是 6— 8 h 。所 以, 降糖 药物 引起 的血糖降低最初 三个 小 时可被食 物补 充 的血糖部 分抵 消 , 在餐后 4 h或更长 时 间表 现 出来 。而随着药 物 的在
商业性 的健康 教育可 能导致 商业 目的之外 的内容 被忽
略, 也就是这样 的教 育 可能 只是 向公 众 提供 了知识 的一 部
分, 这将会导致公众认识 的偏差 。即使在 中 国最发达 地 区的 江苏省南京市也 同样存 在这样的问题 , 其 他偏远地方 或落后 城市 问题将更 为严 重。2 0 0 7年 的数据显示 , 在江苏省人 民医 院住 院 的 患 者 中 , 7 0 . O % 的 患 者 不 了 解 低 血 糖 的危 害 ,
降糖药联合用药原则
降糖药联合用药原则降糖药联合用药原则原则一:降血糖时千万别忽视药物引起的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可能会危及生命。
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
低血糖有可能诱发心率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对老年人及从事某些特殊职业的人,如驾驶、高空作业来说尤其危险。
血糖的显着波动还会损伤血管、加速动脉硬化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这些都会严重地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原则二:对长期使用胰岛素注射的患者,尤其是对本身就伴有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体重增加也是一大困扰。
众所周知,体重增加会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但很多人大概还不太清楚的是,体重增加会引起或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直接影响血糖控制的效果。
原则三:关注肿瘤高危人群。
由于糖尿病患者本身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较正常人偏低,这类人群患某些癌症的几率可能相对高一些。
已经患有癌症的糖尿病患者,或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应该在向医生咨询后选择适宜的胰岛素药物以避免癌症的威胁。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者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慢性综合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外周胰岛素抵抗和细胞功能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用药物治疗。
糖尿病联合用药应记住三原则:疾病早期小剂量、联合用药;同类药禁止联用;磺脲类与格列奈类禁止联用。
最常用的联合疗法是磺酰脲类药物与二甲双胍合用,两种药物对于抗高血糖有相加作用,但不会增加任何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阿卡波糖与磺酰脲类药物合用,其疗效与磺酰脲类药物和二甲双胍合用相当,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的合用也有效。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合用耐受性良好,对空腹血糖浓度和HbA1c水平以及对肥胖型病人由胰岛素介导的降糖疗效有加成作用。
合用胰岛素与磺酰脲类奏效的先决条件是存在明显的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不足。
门诊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管理方案发生低血糖事件的分析
strengthening diabetes management were regularly follo、酽一up for hypoglycemic characteristic,types and
causes.R咚lllts The incidence of hyp091ycemia was 66.2%(143/216),the main causes of hypoglycemia
·448·
空国擅垦痘盘查2111堡!旦箜;;鲞箜!塑£b也』堕!曼!!!!!丛型!!!!!y!!:;;!盟!:!
·糖尿病临床研究·
门诊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管理方案发生 低血糖事件的分析
黄明晔 罗彦凌 程晓芸 柴尚玉 李菲 曲伸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管理方案的低血糖事件发生原因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门诊就诊且接受强化管理方法的糖尿病患者36例做定期随访,收集低血糖发生情况,包括低血糖性 质、类型及发生原因,并进行分析。 结果对36例患者随访216次,低血糖发生率为66.2%(143/216)。 导致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不明原因[31.5%(45/143)]和运动过度[23.1%(33/143)]。>60岁的糖 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60岁的患者高(P—o.041),未规律监测血糖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较监测血 糖患者高(P—o.004)。 结论糖尿病患者中症状性低血糖所占比例最高,以不明原因低血糖发生率最 高。年龄越高和自测血糖意识薄弱者低血糖发生率升高,强化血糖监测可以发现低血糖的发生并进行有 效的预防。
老年糖尿病人:为何慎用长效降糖药
老年糖尿病人:为何慎用长效降糖药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在患病后,病人需要做好接受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
而且,有部分病人甚至需要接受终身治疗。
目前,在糖尿病病人的群体中,老年阶段的病人占绝大多数。
当下,长效降糖药具有降糖快速、持久等优势,受老年糖尿病人的青睐。
但是,据临床研究发现,虽然一些长效降糖药在短期可以起到明显效果,但是因为其药物自身作用较强,部分血糖原本不太高的老年病人在用药后可能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不利于病人的血糖控制。
因此,临床建议老年病人应谨慎使用降糖药。
但是,仍有些老年人不了解为何要慎用长效降糖药物,所以导致因长效降糖药使用不当而造成糖尿病人不适等问题的发生,威胁老年糖尿病人的生命安全。
那么,接下来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老年糖尿病人的用药原则是什么?老年糖尿病人不宜使用的降糖药物有哪些?为什么老年糖尿病人需要慎用长效降糖药物?老年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的危害?一、老年糖尿病人用药原则糖尿病是全身慢性进行性代谢障碍疾病的一种,且多发于老年群体。
虽然引起此类病症的因素不明,但是多数人认为与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所以在国外又将其称之为现代生活方式病。
当下,在病理学不断研究中发现,对于老年糖尿病人而言,为了避免降糖药物过量而引起低血糖、老年痴呆症等问题的发生,需要谨慎使用或不使用长效降糖药物。
对于长效降糖药物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种,具体如下:(1)半衰期长、作用时间长的药物:通常情况下,病人只需每日使用1次这种降糖药物,例如:格列本脲等。
(2)使用特殊工艺将短效药物制作成长效降糖药物,例如:格列吡嗪被制成瑞易宁等。
所以,老年糖尿病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降糖药物,并根据血糖情况逐渐增加剂量,切勿在用药初期就应用常规剂量用药,避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危及其生命安全。
二、老年糖尿病人不宜使用的降糖药物1.降糖灵降糖灵是口服降糖药物的一种。
在临床大量研究中发现,糖尿病人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多种问题,例如:吸收不良、维生素B12缺乏等,甚至还会出现缺乏叶酸等问题。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其防治策略。
方法:选取20例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低血糖的发生与降糖药物使用不当、饮食不合理、运动过量、糖尿病相关知识淡薄及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低等多种原因有关,经治疗及相关知识宣教,患者症状改善,低血糖发生率下降。
结论:合理选择降糖药物、调制生活方式、加强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等积极有效的措施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141-01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血糖控制不合理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低血糖为其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低血糖不但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还会对心、脑、肾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影响社交、生活的能力,降低生活水平。
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挽救生命,对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就我科20例发生低血糖的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已确诊2型糖尿病,院外及住院期间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共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8~83岁,病程5~30年,均有伴发病,分别合并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心力衰竭、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脑梗死。
临床表现:无症状,监测血糖中发现的13例,伴有心慌、头晕、乏力的5例,精神障碍者2例。
导致低血糖发生的诱因:饮食控制过严者5人,未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者4人,胰岛素剂量打错者3人,自行加用降糖药物者3人,因漏服药物而自行补服者3人,运动量多大者2人。
2.治疗及转归根据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一经诊断,立即予以进食,或50%葡萄糖液静脉推注,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告知患者饮食及运动注意事项,加强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的相关指导,经治疗,患者低血糖症状改善,发作低血糖的频率明显减少。
3.讨论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常见的并发症。
降糖药致低血糖酷似胰岛β细胞瘤二例报告
降糖药致低血糖酷似胰岛β细胞瘤二例报告李超林【摘要】目的探讨低血糖酷似胰岛β细胞瘤临床表现的机制,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服用降糖药导致低血糖伴高胰岛素血症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2例均为老年患者,例1入院前2h于睡眠中突发意识恍惚,不能回答问话伴全身大汗,面色苍白.例2因突发胡言乱语半小时就诊,急诊行脑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例急诊查指尖血糖1.2 mmol/L 、2.5 mmol/L,予葡萄糖静脉推注后仍处于持续低血糖状态并伴高胰岛素血症,考虑为胰岛β细胞瘤,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并追问病史,得知患者入院前均自认为有糖尿病而服用降糖药物,药物致低血糖诊断明确,后复查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正常.结论老年患者服用格列本脲后可出现严重低血糖伴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表现酷似胰岛β细胞瘤,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2(025)006【总页数】2页(P25-26)【关键词】降糖素类;低血糖症;误诊;胰岛素瘤;高胰岛素血症【作者】李超林【作者单位】264000山东烟台,烟台毓璜顶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31 病例资料【例1】女,90岁。
因突发意识恍惚2 h入院。
2 h前于睡眠中突发意识恍惚,不能回答问话伴全身大汗,面色苍白。
到我院急诊科查指尖血糖2.5 mmol/L,予高渗葡萄糖静脉推注后意识转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收入院。
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否认糖尿病及脑血管疾病史。
查体:体温36.0℃,脉搏76/min,呼吸20/min,血压190/90 mmHg。
发育正常,意识清,精神萎靡不振,体型消瘦,反应稍迟钝,问答正确,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
患者入院后处于持续低血糖状态,予10%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及50%高渗糖反复静脉推注纠正低血糖,每2 h监测指尖血糖1次,血糖波动在2.0~12.3 mmol/L,测静脉血糖1.79 mmol/L,同时胰岛素水平67.84 mU/L,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2.24。
降糖药的效果如何评估?
降糖药的效果如何评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终身管理和控制血糖水平。
除了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调整外,一些患者可能需要借助药物来控制血糖。
而对于降糖药的效果评估,是确保糖尿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重要一环。
通过医生的指导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降糖药物,并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 血糖控制:降糖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常见的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降低血糖水平,例如增加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肝脏糖原分解等。
而胰岛素则是直接补充胰岛素缺乏,帮助维持血糖平衡。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与医生密切配合,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定期体检和检测其他相关指标,如肾功能、血脂水平等,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全面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2.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HbA1c水平的变化也可以预测患者日后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高血糖对身体各个系统造成的损害是逐渐积累的,因此及早控制血糖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通过降低HbA1c水平,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视网膜疾病的风险。
这些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因此,临床上常常根据患者的HbA1c水平制定个性化的降糖治疗方案。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只是管理血糖的一部分,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样重要。
通过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积极的心态,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HbA1c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1.体重变化: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除了关注药物的降糖效果外,还需要考虑其对体重的影响。
一些降糖药物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药物的作用机制导致胰岛素水平升高,从而促进了脂肪的堆积和体重的增加。
降糖药物低血糖风险评价
时 不应 1服 蔗 糖及 含 淀粉 食物 .而应 进食 葡 萄糖 以消 餐 后 血糖 控 制不 佳 ,而 吸收 时 间较长 易 引起 下 一次 餐 3 :
糖 高 峰及 血糖 曲线 下面积 显 著 下降 ,降低餐 后 高血 糖 情 、对胰 岛素使 用技 术 的 熟悉程 度 、社 会 经济 状 况等 高 胰 岛 素 血 症 .从 而 避 免 了餐 后 反 应 性 低 血 糖 的发 选 择胰 岛 素治 疗方 案 和胰 岛素 类 型 。因 为人胰 岛素注 生 。阿 卡波 糖本 身 不会 引起 低 血糖 症 .但 若 与磺脲 类 射 至 皮 下 白 行形 成 六 聚体 .只 有 解 聚 成 单 体 才 能 吸
类 药物在 肝 肾功能异 常的2 糖尿病 患者应避 免使 用 。 型 化 合 物 的消 化 吸 收 , 可使 正 常人 及 糖 尿 病 患 者 餐 后 血
N - 或DPP 4 N 一 抑制 剂或 上述 药物 的联 合 。适 当选 择 作
阿卡 波糖 竞 争 抑 制 0 葡 萄 糖 苷 酶 , 缓 肠 道 碳 水 用 时间短 的促 泌 剂。 【 一 延 如 果 必 需 使 用 胰 岛素 治 疗 ,则综 合 考 虑 患 者 病
由于 低 血 糖 危 害 大 ,且 是 糖 尿 病 治 疗 达 标 的 障 证 医 疗安全 的需要 。 碍 .减 少 低血 糖 发生 具有 重 要 临床意 义 。除 教 育患 者
合 理 服药 ,以及 注意 药 物与 饮食 之 间 的匹配 之 外 ,选
收 稿 日期 :2 1—1—1 0 1 1 1 接 受 日 :2 1—1 - 0 期 0 1 1 2
哪些药物会引发低血糖及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分类
哪些药物会引发低血糖低血糖最常见的原因,为糖尿病患者注射过量的胰岛素或服用大量的磺脉类降糖药物(如甲磺丁脲、优降糖、氯磺丙脲等(,这种低血糖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因此,应认清各种药物发生低血糖的机理,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下面这些药物会引发低血糖:1、脆岛素:多因剂量过大,又未及时进食,或体力活动过多,或同时服降糖药物而致低血糖。
老年人、月经前期、妊娠期以及刚分娩注射胰岛素时,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也易发生低血塘反应。
在病理情况下,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垂体机能减退,注射胰岛素时,因体内抗胰岛素的激素减少,也发生低血糖反应。
2、磺脲类降糖药物:所有磺脲类药物都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发生低血精症。
非糖尿病人用氯磺丙脲治疗尿崩症有时亦发生低血糖,原因即此。
氯磺丙脲的生物半衰期达36小时,故每日给药可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低血搪。
3、双胍类降糖药:降糖灵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与琥珀酸脱氢酶,致组织缺氧,促进糖的无氧酵解作用,抑制搪原异生作用,因而血糖降低。
4、心得安: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抑制β肾上腺素能神经介导的糖原分解及抗脂质分解作用,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因而发生低血糖。
5、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增加低血糖效应。
6、水杨酸盐类:与优降糖共同治疗糖尿病,不仅可使血内胰岛素水平增加,而且可增加胰岛β细胞对葡萄搪刺激的敏感度。
7、磺胺类杭生素:亦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8、镁、锰、氯丙嗓、酚妥拉明、抗痨药及抗组织胺制剂等,均可发生低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可能与脑的葡萄糖供应不足有关,低血糖时间越长,对脑的影响越大。
根据引起低血糖的病因不同,临床上可分为4型。
(一)早期过渡型窒息、重型溶血病、糖尿病孕妇的婴儿出生后早期易发生低血糖,但一般无症状,有症状者多发生于生后6~12小时,病程短暂且症状轻微。
(二)典型或暂时性低血糖型孕妇曾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双胎儿、小于胎龄儿(由于母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引起),可出现典型低血糖症,多发生在出生后2~3天。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36例原因分析
心血管恶性 事件 风 险。 由于代谢 综 合征 是 多种代i 紊 乱 在体 内集 结 的一种 复杂 身 j
状 态 , 有 明 显 的 个 体 特 异 性 , 同 的 代 具 不 谢 综 合 征 患 者 其 代 谢 综 合 征 的组 成 成 分 也不 相 同 。5 5岁 以 上 代 埘 综 合 征 的患 病
资 料 与 方 法
入不 足 引起 低 血糖 1 7例 , 糖药 过 量 9 降 例 , 因不 明者 l 原 O例 , 别 占 4 .2 、 分 72%
2 5% 、 7. 2 78%
近 6年我 院住 院老年 糖 尿病 患者 在 治疗过程 中发生低 血糖 3 6例 , 中男 1 其 6 例, 2 女 O例 ; 年龄 6 O~8 5岁 , 均 7 .5 平 14
量摄入不 足相 关者 1 7例 ( 5 3 % ) 可 6 .8 。 见 , 饮 食 差 、 吐 腹 泻 者 应 及 时 减 少 降 对 呕
讨
论
低血 糖是指 多种 原 因引起 的 血糖 < 27 m o/ ( 0 g d) 临 床 上 以 交 感 神 . 8 m lL 5 m / 1 ,
未用 药 2例 , 药 不 详 7例 , 别 占 5 % 、 用 分 0
1.9 、11% 、.6 、94 % 。 消 渴 丸 38% 1. 1 55% 1.4
3 10 07 0天 津 市 武 清 区人 民 医 院
d i 1 .3 6 / .i n 0 7 —6 4 . 0 0 o : 0 9 9 j s .1 0 s 1x 2 1
缺乏糖尿病相关 知识 , 意不 到降糖药物 注
使 用 中应 注 意 的 问题 : 胰 岛 素 用 过 量 , ①
3 杨 晓苏 , 庆华 .低 血 糖 脑 病 1例 误 诊 及 分 李 析 . 国糖 尿 病 杂 志 ,0 9,7:2 中 20 1 7 .
糖尿病相关性低血糖的危害及应对
From
//v2/website/content/index.cf m?MiscContent_ID=1282. Accessed 2 July 2009. Duckworth W, Davis S. Symposium. Presented at: 69th Scientific Sessions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June 5–9, 2009; New Orleans, LA.
62
62/38 10 8.1 ~35 8.4
主要终点: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 卒中、心功能衰竭、截肢、因为冠心病和外周动脉疾病而 进行介入治疗
10,25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配至强化降糖 组和标准治疗组
HbA1c
9.4
强化降糖组
胰岛素使用率(%) ~50 随访(年) 5.6
(n=5128) 常规降糖组
引发进一步思考
强化降糖低 血糖风险显 著增加
16.2 vs. 5.1 21.1 vs. 9.9
两大研究新的亚组分析结果
低血糖发生率 高,年增长 2%~3.5% 低血糖发生 危险因素(HR) 强化治疗组死亡 低血糖与死亡率相 率增加原因 关性(HR,CI95%) 1.28 (0.88-1.85)
低血糖发生
3 4
低血糖症及低血糖的定义
低血糖症(Whipple三联征)
低血糖临床症状,血糖水平降低,补糖后症状缓解
定义低血糖症的血糖界限值:
正常血糖范围 4.6-6.1mmol/L ≤3.9mmol/L
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1: ≤2.8mmol/L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2:
低血糖病理生理
老年糖尿病相关性低血糖28例分析
微血管病变者 1 , 6例 合并 2种或 2种 以上并发症 6例。低 血糖发病时间均 为糖尿病治疗 期间 。用药情况 : 单独服用 磺脲类降糖药 5例 , 磺脲类合用消渴丸 7例 , 岛素合并 口 胰 服降糖药治疗 3例 , 磺脲类加双胍类 4例 , 单独使用胰岛素 所致低血糖 9例 。 12 低血糖发作 的相关诱 因 2 中未按 时进食或进食 . 8例 过少未相应减少药物剂量 8例 , 糖尿病 并 肾功 能不全者 5 例, 胰岛素用量 与进餐时 间配合不 当或运动量变化 未及时
后迅速缓解 , 较重患者监测血糖 的同时经静 脉注射 5 %葡 0 萄糖注射液 2 O~6 L 必要时重复使用 , 0m , 继以 1%葡萄糖 0
者合并症多 , 知道 药物治疗 , 视 了 自我监测 血糖 的重 只 忽
要性 , 对神经低 血糖表 现未 引起 充分 重视 , 临床 误诊 误治 较多 。
例, 年龄 6 5—8 5岁。病程 2~ 8年 。其中合并心 、 、 1 脑 肾及
活性降低 , 肾小球 滤过率 降低 , 形成 药物 蓄积及 导致胰 岛 素降解 减慢 而致低血 糖。( ) 年糖尿病 病程较 长 、 糖 2老 血 下降缓慢使糖尿 病患者 失去对 低血糖 反应 性分 泌 。 腺 肾上
提醒我们 , 强化 降糖 中低血糖 的危 害不容忽 视 , 它使得 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例 患者 临床 症状 隐 匿, 易被觉 察 , 不 为未 觉察的 低血糖 症 , 极易进展成严 重低血糖症 , 于昏迷或惊厥 , 陷 治疗 中
需特别警惕 。低 血糖 症可 对人体 神经 系统 和心血 管系统 造成严重危害 , 而老 年人 对低血 糖的 耐受 性更 差 , 如果 低血糖持续得不 到纠正 , 常不易逆转甚 至死亡 。A cr cod研 究揭示强化降糖 对高 危 的 2型糖 尿病 有害 , oe 研 究证 D vs 实老年糖尿病人 易发生低血糖 。 老年糖 尿病人 发生低 血糖 常见原 因有 : 1 随年龄 增 () 长多器官功能减退 , 合并 症多 , 质差 , 内氧化代谢 酶的 体 肝
这些药物与降糖药合用可引起低血糖
这些药物与降糖药合用可引起低血糖低血糖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
该病患者多为老年人或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
能引发低血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用药不当。
而在因用药不当引发的低血糖中,又以某些药物与降糖药合用引发的低血糖最为常见。
那么,都有哪些药物与降糖药合用时可引发低血糖呢?一、保泰松:保泰松属于吡唑酮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消炎的作用。
目前,临床上多用该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痛风等疾病。
临床研究发现,将保泰松与降糖药甲磺丁脲合用时,可使后者的降糖效果明显增加。
这是因为保泰松可延长甲磺丁脲的半衰期,使人体血清中甲磺丁脲的浓度增加,并可抑制甲磺丁脲在人体内的代谢。
因此,人们尽量不要将保泰松与甲磺丁脲合用,以免诱发低血糖。
如必须合用,应严密监测用药者血糖的变化。
二、氯霉素:氯霉素属于广谱抗菌药。
该药可用于治疗由大肠杆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克雷伯菌和沙门氏菌等病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
临床研究发现,氯霉素具有增强降糖药物酶的活性、阻碍降糖药物代谢的作用。
故将氯霉素与降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引发低血糖。
因此,正在服用降糖药物的患者应避免同时使用氯霉素。
如有抗菌需要,可用其他抗菌素代替。
三、胍乙啶:胍乙啶属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
该药可用于治疗各种顽固性高血压。
但需要注意的是,胍乙啶有阻滞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作用。
而去甲肾上腺素是控制人体血糖的重要激素。
若将胍乙啶与降糖药物合用,可增强后者的作用,从而引发低血糖。
因此,人们应将胍乙啶与降糖药物分开使用。
具体的间隔时间应咨询医生。
四、单胺氧化酶: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催化单胺氧化脱氨反应的酶。
目前,临床上常用该药治疗帕金森病及一些癌症。
临床研究发现,单胺氧化酶可抑制肝脏对药物的吸收。
若将其与降糖药物合用,可减缓降糖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从而会引发低血糖。
因此,患者应避免将单胺氧化酶与降糖药合用。
五、含酒精的药物(如某些口服液或药酒等):含酒精的药物多用于滋补身体或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医学专题从低血糖风险看DPP4抑制剂的应用
2 周
研究终点时,维格列汀降低HbA1c达1.44%
治疗终点至基线的变化*(BL Mean ~8.7)
vs 阿卡波糖的平均变化
HbA1c的平均改变 (%)
394
199
n
#
研究终点,维格列汀组无低血糖事件发生
事件, n (%)
Vilda 50 mg bidN=399
Acar ≤100 mg tidN=202
ED50=半数有效剂量; T2DM=2型糖尿病
血糖浓度 (mmol/L)
胰岛素分泌反应
4.5
5.0
5.5
6.0
6.5
7.0
低血糖时, 胰岛素分泌量仍然增加
胰岛素量
非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
低血糖风险大
7.5
Davidson MB. West J Med. 1985; 142: 219–229. Krentz AJ, Bailey CJ. Drugs. 2005; 65: 385–411.
治疗28天时
DPP-4抑制剂应用后,α细胞对葡萄糖双向调节反应
a 细胞对低血糖的反应(葡萄糖钳夹 2.5 mmol/L)
胰高糖素增量 AUC0-60 (ng/Lxmin)
血浆胰高糖素改变 (ng/L)
a 细胞对标准餐的反应
**
*
由China DiaSTAGE引发的降糖思考从机制入手,寻找解决之道 — DPP4抑制剂DPP-4抑制剂有效降糖且低血糖风险低安全性数据以及相关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 评估中国T2DM人群中, 维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相比, 24周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人群: 未治疗的 T2DM 患者; HbA1c 7.5%–11%,基线平均HbA1c:维格列汀:8.65%,阿卡波糖:8.66%
降糖药物低血糖风险评估及其使用分析
降糖药物低血糖风险评估及其使用分析
韦艳玲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2(5)3
【摘要】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使用降糖药的人数增加。
而降糖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是引起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尤其在老年人中低血糖风险更高,而严重低血糖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脑细胞损害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降糖药的合理使用值得关注。
一般认为最常引起低血糖的是胰岛素,其次磺脲类,
【总页数】2页(P36-37)
【关键词】低血糖症;降血糖药;危险性评估
【作者】韦艳玲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7.6
【相关文献】
1.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物的低血糖风险 [J], 周欢欢;陈玉凤;徐书杭;刘林;刘超;楼青青
2.ORIGIN试验使用甘精胰岛素或标准药物降糖治疗时发生非严重和严重低血糖的预测因素 [J], 《中国糖尿病杂志》编辑部;刘亦男
3.降糖药物超临界点使用可引发低血糖和继发性失效 [J], 陈铮
4.降糖药物超临界点使用可引发低血糖和继发性失效 [J], 陈铮
5.哪些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低血糖 [J], 魏京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糖药物与低血糖事件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调查实践中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与低血糖事件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总结兰州大学第二医院vip糖尿病科2型糖尿病合并药物性低血糖患者的病例资料,对150例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收集了性别、年龄、降糖药物使用情况等数据,对收集的相关变量先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再将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差异的变量是单用胰岛素、联合用药种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与单用胰岛素及联合用药种类有关系。
结论不同年龄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药物性低血糖与单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的联合用药种类相关。
【关键词】 2型糖尿病;低血糖;降糖药物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低血糖是dm患者所遭受的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
低血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神经细胞缺糖受损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显示近年来低血糖成为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的事件之
一[1]。
德国对1997~2000年和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vip糖尿病科收住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共900例。
因低血糖入院或入院时存在低血糖者共216例,其中降糖药物导致低血糖发生者150例,男78例,女72例;平均年龄(64.53±1
2.93)
岁。
dm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
低血糖诊断标准包括3种情况:①根据2005年ada低血糖工作组的定义,dm患者血糖≤3.9 mmol/l即为低血糖。
②低血糖反应,指血糖正常而出现低血糖的临床表现。
③无意识的低血糖,包括存在低血糖反应而因知识不足不了解低血糖疏忽者和经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无任何低血糖临床
表现者。
排除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严重感染、心肺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严重的慢性疾病或精神性疾病的患者。
1.2 研究内容通过对t2dm患者就诊时问诊、血糖水平检测及连续的动态血糖水平监测等方法,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低血糖发生期间接受何种降糖药物治疗。
问诊具体内容包括降糖药物方案:降糖药物单药或联合治疗方案;是否使用中药治疗;降糖药物治疗后低血糖的情况。
具体问诊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降糖药物单用与t2dm低血糖本研究结果显示,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约24%,其中药物性低血糖事件为17%,占据t2dm患者低血糖事件的69%。
单用降糖药物占药物性低血糖的发生率依次为:胰岛素(11%)、磺脲类(11%)、中药类(9%)。
单用胰岛素是导致不同年龄组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
本组中单用胰岛素致低血糖发生约11%,胰岛素治疗是引起t2dm患者低血糖的常见药物,主要因为胰岛素治疗方案不合理,患者缺乏对胰岛素的认识,如短效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区分不清以致混用,甚至预混胰岛素和
长效胰岛素联合使用;注射方法不正确,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造成胰岛素吸收缓慢致夜间低血糖;进食量减少或伴有腹泻,未相应减少胰岛素注射的用量,注射胰岛素或服药后进餐延迟等,尤其是老年dm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自行调整降糖方案,随意加药或减药,如胰岛素剂量的私自增减,老年人各器官老化、生理机能减退,肝脏糖异生功能降低,胰岛素消除减慢,而胰岛素的抵抗激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的释放减少,均是诱发和加重低血糖的重要因素;另外,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基础胰岛素也是增加t2dm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5]。
有相关文献资料表明磺脲类药物单独使用及大于5年的胰岛素治疗均是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6, 7]。
本研究中由于单独使用磺脲类药物致t2dm患者低血糖的样本量少,得出的结果显示无差异。
3.2 降糖药物联合用药与t2dm低血糖本次研究显示多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是不同年龄组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
联合用药情况:单一用药45例(30%),联合用药105例(70%),2联用药60例(40%),3联用药43例(29%),4联用药2例(1%)。
其中2联用药时,以胰岛素+1种口服降糖药物最常见 36例(24%),其次为磺脲类+其他口服降糖药 12例(8%),接着为中药类+其他口服降糖药 10例(7%),2种胰岛素联合使用为2例(1%);3联及其以上用药时,以胰岛素+2种或3种口服降糖药物最常见 30例(20%),磺脲类+双胍类+中药类、磺脲类+双胍类+格列奈类 13例(9%),其
他为2例(1%)。
降糖药物使用致低血糖发生率仍较高,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龄患者,研究显示63%的药物性低血糖均系老年患者,其次为联合应用多种降糖药,特别是包含胰岛素、磺脲类及中药类药物。
2种以上降糖药联合使用发生低血糖的t2dm患者老年组占72%,随着年龄增大,病程延长,联合用药比例逐渐上升。
在联合用药中,以胰岛素联合1种及其1种以上口服降糖药物最多见,其中口服降糖药物以磺脲类、中药类最常见。
bonds de等[8]也认为胰岛素联合其他降糖药物的使用可能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一部分dm患者单独使用1种降糖药物不能使血糖达到较好水平,因此实践中联合治疗是常见的。
ukpds结果显示联合用药能够提高血糖的控制达标率[9]。
联合用药过程中,药物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导致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kadoyama k, sakaeda t, tamon a, et al adverse event profile of tigecycline: data mining of the public version of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biol pharm bull, 2012, 35: 96770.
[2] holstein a, patzer om, machalke k, et al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incidence of severe hypoglycemia between 19972000 and 20072010: a german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diabetes care, 2012, 35: 9725.
[3] mccoy rg, van houten hk, ziegenfuss jy, et al increased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reporting severe hypoglycemia diabetes care, 2012.
[4] snellbergeon jk, wadwa rp hypoglycemia, diabetes,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12, 14 suppl 1: s518.
[5] basal insulin and cardiovascular and other outcomes in dysglycemia n engl j med, 2012.
[6] banarer s, cryer pe hypo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 med clin north am, 2004, 88: 110716, xiixiii.
[7] 戢芳,赵锡丽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09.
[8] bonds de, miller me, dudl j, et al severe hypoglycemia symptoms, antecedent behaviors, immediate consequences and association with glycemia medication usage: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accord clinical trial data bmc endocr disord,2012,12: 5.
[9] edelman sv, morello cm strategies for insulin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 south med j, 2005, 98: 3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