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详案(最新)
2023最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5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5篇】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首没有华丽语言,没有曲折情节的诗歌。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美丽的帮大家收集整理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5篇】,欢迎借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篇一课时计划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周星期()2005年上期总第()课时计划课时第课时课题:《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教学目标及重点:1、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3、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4、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3、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教学方法:读、说、悟、品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国度是诗的国度,从古体诗到绝句、律诗,从四言到五言、七言,种类繁多,精美绝伦。
今天,我们跳出中国诗歌的圈子,学习两首外国诗人的著名诗歌。
二、检查预习、朗读评价:1、请一位同学朗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再请几位同学评价朗读。
2、朗读《未选择的路》,请同学评价朗读。
评价的用意在于了解大多数学生预习的状况,通过朗读和评价,完成对于生字的掌握和诗歌情感的大体把握。
三、组织学生交流所找的资料,重点介绍普希金和他的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亚历山大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
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
1811年进入皇村学校,接近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普希金生活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2 作者简介普希金的生平介绍,重点介绍其文学成就和诗歌创作的特点。
分析普希金的创作风格,让学生了解其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之处。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即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挫折,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2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节、诗句、韵律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形式美和韵律美。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3.1 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引导学生欣赏并运用修辞手法创作诗歌。
3.2 语言特点分析普希金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生动形象、富有音乐性等。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诗歌情感表达与启示4.1 情感表达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其情感表达能力。
4.2 诗歌启示从诗歌中汲取人生智慧,引导学生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保持乐观和坚定。
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培养其抗挫折能力。
第五章:诗歌创作与实践5.1 诗歌创作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诗歌创作。
提供一些创作提示和素材,帮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5.2 诗歌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鼓励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其创作水平。
第六章:诗歌与文化价值6.1 诗歌与传统文化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文化背景,提高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
6.2 诗歌与当代社会探讨诗歌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诗歌中的思想和情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七章:诗歌表演与实践7.1 诗歌表演准备学生分组选择诗歌中的片段进行表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5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5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二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2.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未选择的路》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2.诗歌的象征手法〉教学方法:1、读、说、悟、品法。
2、比较鉴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诗人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
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
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
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
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七年级语文下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教学设计
3.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面对挫折,我的感悟”的作文。
4.拓展阅读:推荐与挫折与成长相关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拓宽知识视野。
五、作业布置
1.写作练习: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面对挫折,我的感悟”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在面对挫折时的真实感受和思考,不少于500字。
4.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感悟课文中所传达的信念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面对生活困境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使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学会在挫折中寻找成长的机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学会在团队合作中共同成长。
2.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修辞手法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情感教育: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三)学生小组论
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b.作者在面对挫折时,采取了哪些应对策略?
七年级语文下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生字词,如“挫折”、“信念”、“沮丧”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了解并领悟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分析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态度和信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7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7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反复诵读,领会诗人坚强乐观的思想,感受他博大的情怀。
2.背诵、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教学目的要修改文章求1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教学课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可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导入;或可从“你知普希金有多少”这一问题导入,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朗读诗歌(三)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注意诗的感情基调,并注重诗的重音、节奏、停顿。
(四)指名学生进行朗读,其余同学作出中肯的评价。
(五)精要讲析: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诗人用诚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艰难生活的体会。
2.这首诗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
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是它打动人心的美好所在。
(六)作者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七)请同学结合生活实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会如何去面对呢?(八)当堂检测:背诵、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抽同学背,然后一起默写。
(九)作业:1.课后补充练习。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篇二(一)导入新课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了解作者(三)研读课文1.整体感知(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 )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解读诗歌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3)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传达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2)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保持信念,勇往直前。
(3)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主题思想。
2. 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
3. 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和评价诗歌。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作者情感的把握。
2. 诗歌韵律和节奏的运用。
3. 培养学生面对生活困境时的积极心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以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传达的生活态度。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3. 教学资源:相关诗歌鉴赏资料、作者背景资料。
教案内容待补充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配乐,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了解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主题思想。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4.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
(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诗歌鉴赏(1)教师展示相关诗歌鉴赏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20课《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歌中的意象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练习,尝试仿写一首诗歌,运用所学意象和情感表达。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外国诗歌的基本特点、意象的运用和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外国诗歌的基本特点。外国诗歌在韵律、节奏和意象方面与我国诗歌有所不同,它们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丰富的人生感悟。这些诗歌是了解外国文化、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雪莱的《自由颂》这两个具体的案例。它们展示了外国诗歌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生活、坚定信念。
3.语言表达与交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技巧。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意象与情感表达:使学生掌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普希金如何运用意象表达情感,以及《自由颂》中雪莱如何通过诗歌传递自由精神。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简要教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简要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2.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诗歌中汲取力量,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诗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深刻的哲理和人生观。
2. 学会如何运用诗歌中的积极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四、教学准备1. 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原文及注释。
2. 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和作者普希金的简介。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人普希金及其作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探讨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传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享自己的感悟。
5. 实践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诗歌中的积极态度,面对挑战和困难。
6. 总结:强调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给我们的启示,鼓励学生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能力,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境,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诗歌中积极态度的情况,观察学生在面对困境时是否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3.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分享环节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普希金的其他作品,如《自由颂》、《致大海》等,进一步了解普希金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3. 举办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4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4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篇一课题《诗两首》创意说明本课是两首译诗,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可借助于多媒体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两位诗人有更准确的了解,全面提高文学修养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泰戈尔的诗《金色花》,初步感受到了译诗的美,它们仿佛与我们中国的白话诗有些不同,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这些世界著名大诗人的杰作的魅力,感悟他们的信念、感情、追求与理想吧。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自由朗读,说说读后感。
明确: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镇定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心儿永远向着未来;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很有哲理,揭示了生活的真谛;诗的语言直白而亲切,口语化色彩浓厚。
2、简介作者及背景介绍。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
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
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
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样铿锵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语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
语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分析其表达效果。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将课文中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人生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珍惜友谊。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3.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哲理的理解和把握。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普希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阅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students to appreciate poetry and enhance their aesthetic taste.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人教版七年级课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课文的背景及主旨内容。
2.能掌握文中的一些高频词汇和句型,并通过相关练习加深记忆。
3.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中背景和主旨。
2.掌握高频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小组讨论法3.视听法4.课外辅导四、教学准备:1.关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文章相关的资料及课本2.小组讨论时用到的黑板、笔等3.视听材料及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感到不公平的事情,事后又是怎样解决的?”2.在让学生自由回答后,引出今天主要讲授的文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然后询问学生对这篇文章是否有过接触和了解。
二、阅读文章1.阅读文章。
2.回答老师提问和学生之间互问。
3.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高频词汇和句型课文中的高频词汇:1.欺骗:deceive2.失败:failure3.挫折:setback4.困境:predicament常用句型:1.不要轻易放弃,永远不知道明天会有什么惊喜。
2.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往直前,不怕失败。
3.生活中并非都是美好的事情,我们需要从挫折中学习并成长。
三、小组讨论1.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文章内容,提炼出文章中的主旨。
2.进行整合讨论,在全班面前展示每组讨论出的点。
四、视听环节1.播放课外资料并询问学生意见。
2.根据课外资料跟大家一起讨论,如何通过自我心态调整来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进一步探讨学生对于自我心态的构建和整合。
五、课后辅导1.下发家庭作业,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回去自行思考和探讨,并在下次课堂反馈。
2.老师关注每位学生的思考过程,并对于学生作出的努力给与鼓励和表扬。
六、思考与反思在这堂课所教授的学习宝贵经验和技巧方面,我认为通过小组讨论和视听环节以及课后辅导等形式,学生不仅仅只是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开阔了思路和思维,更加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第20课《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外国诗歌的基本特点、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两首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诗歌,从中获得启发和力量。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20课《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感到困惑或失落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歌中的智慧和力量。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外国诗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比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自由颂》这两首诗歌,他们能够逐步理解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以下是我对今天教学的几点反思: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以学生们的生活经历为切入点,提出与他们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更贴近他们。
解决方法: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并学会表达。
(4)诗歌的背诵与默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诗歌的背诵和默写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解决方法: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分段背诵、整体背诵等方法,逐步提高背诵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多进行诗歌默写练习,巩固记忆。
四、教学流程
第20课《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一、教学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勇敢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把握诗歌的内涵,理解诗歌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普希金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引发学生对生活挫折的思考。
二、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段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分析诗歌内容1.学生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诗歌的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写作手法。
二、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三、诗歌鉴赏1.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分析诗歌的内涵、表达技巧等。
四、实践活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诗歌的主题思想,创作一首小诗。
2.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诗歌在生活中的应用1.学生举例说明诗歌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表达情感、鼓舞士气等。
1.学生谈谈通过学习这首诗歌,自己在面对挫折时的感受和改变。
四、作业布置1.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面对挫折的感悟。
2.鼓励学生多读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培养了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语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
语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育学生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保持乐观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和象征意义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意象的把握和寓意的研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诗歌内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寓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普希金及其作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2)分享成果: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如“生活”、“欺骗”等。
(2)引导学生理解意象背后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2)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保持乐观的心态。
6.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思想和个人感悟的文章。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6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6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该诗写于1825年,正是诗人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所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下是作者细心的小编飞白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6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篇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2)、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3)、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4)、把握阅读诗歌的方法:四步阅读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中理解诗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到自读、自学中去,理解诗中的哲理。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一、我会说1、播放轻音乐,师激情导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呢?2、简要回忆诗歌的四步阅读法,播放幻灯片1;3、老师让学生结合文中注释简介作者及背景;4、播放幻灯片2、3、4作补充。
二、我会读师生共同赏读诗歌,整体把握: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并试着把握诗的节奏;2、学生自由放声读;师生一起明确朗读节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阴郁的/日子里/需要镇定,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3、听名家的标准朗读,体会情感;4、学生齐读,议读,交流体会:这首诗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挫折,我们应该积极昂扬,坚信未来是光明的。
因而,作者的语气是娓娓而谈,有一种亲切感。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范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范例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欣赏诗歌的优美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诗歌文本分析诗歌主题探讨诗歌朗诵与创作1.3 教学对象适用初中生或高中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朗诵法和创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第二章:诗歌背景介绍2.1 作者简介介绍普希金的生平背景,包括年代、生平经历、文学成就等。
2.2 诗歌背景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创作背景,如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
2.3 诗歌特点介绍诗歌的形式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第三章:诗歌文本分析3.1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
3.2 诗歌语言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3 诗歌意象探讨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如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
第四章:诗歌主题探讨4.1 主题提炼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出主题思想。
4.2 主题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4.3 主题延伸将诗歌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第五章:诗歌朗诵与创作5.1 诗歌朗诵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5.2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诗歌主题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文学素养。
5.3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第六章:诗歌鉴赏技巧指导6.1 诗歌鉴赏基本原则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原则,如注重诗歌的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等。
6.2 诗歌鉴赏方法介绍诗歌鉴赏的方法,如抓关键词、分析修辞手法、体会情感等。
6.3 诗歌鉴赏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
第七章:分组讨论与分析7.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诗歌中的某一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篇1设计思想:一、融课后练习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导向、资源和凭借功能,推动课堂教学顺利有序地展开。
以课后练习为一抓手,教师课前备课后练习,学生预习时思考课后练习、预习课文,为课堂上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遵循诗歌鉴赏之路所谓“诗言志、诗缘情”,一指诗人借此抒发个人“志向”,二指诗作乃诗人有感而发,此情此景、不吐不快。
大凡诗歌鉴赏,应入乎诗人之心,感诗人所感;进而体己细察,获普遍意义之思考。
就诗歌教学而言,亦在于激学生学诗之趣,循诗歌鉴赏之路,使学生体情明理,兼得学诗之法。
最后说学诗之法,诵读为第一。
入情而读、读中想象、读中思维、读中品位、读中领悟,直至熟读成诵,诗中意象、意境、语言、哲理,在诵读中释然,学生认知(智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熏陶、知识得到积累,可谓一举多得。
教学要求:1、诵读诗歌,背诵诗歌,积累名篇。
2、了解普希金,有阅读普希金作品的兴趣。
3、能从诗作的写作背景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生活体验领悟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4、仿写诗句。
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情感,在情感酝酿中诵读。
2、体悟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1、诵读体验2、感悟交流教学准备:1、学生在预习时,查阅有关普希金的资料。
2、自学生词,熟读诗句。
3、对课后练习有初步的思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好一只丑小鸭,积极乐观的它有着美好的向往,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虽历经磨难,最终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也就是安徒生,以“丑小鸭”自喻,叙写经历、借以言志,成就名作,扬名天下。
无独有偶,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外国著名诗人的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身处逆境、有感而发,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走进作品、聆听教诲、思考人生。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范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范例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普希金的生活年代及创作背景分析诗歌创作的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1.2 作者简介普希金的生平介绍分析作者的文学地位和影响第二章:诗歌主题与结构分析2.1 诗歌主题探讨诗歌所表达的生活态度和哲理分析诗歌中的irony and symbolism2.2 诗歌结构解析诗歌的form and structure讲解stanza and line organization第三章:诗歌语言与修辞手法3.1 诗歌语言解读诗歌中的language and diction分析诗歌中的tone and voice3.2 修辞手法解析诗歌中的simile, metaphor, and personification分析how these devices enhance meaning and imagery第四章:诗歌的情感表达4.1 诗歌中的情感探讨诗歌中的emotional expression分析how words and images create feelings4.2 诗歌的情感影响讨论how the poem affects the reader emotionally引导学生reflect on their own emotional responses第五章:创作练习与反思5.1 创作练习引导学生write a response poem using similar techniques 提供writing prompts and guidelines5.2 反思与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讨论创作过程和final products第六章:诗歌的社会文化意义6.1 诗歌与社会分析诗歌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价值观探讨诗歌中的social mentary and criticism6.2 诗歌与文化讨论诗歌如何体现文化特征和传统分析诗歌中的cultural references and allusions第七章:诗歌的审美鉴赏7.1 诗歌的形式美探讨诗歌中的rhythm, meter, and sound devices分析how these elements contribute to the poem's aesthetic appeal7.2 诗歌的意象美解读诗歌中的visual and auditory imagery分析how these images create beauty and meaning第八章:诗歌的比较阅读8.1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选择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分析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mes, styles, and techniques8.2 跨艺术形式的比较探讨诗歌与小说、电影等艺术形式的异同分析how different media interpret and represent themes第九章:诗歌的批评与解读9.1 诗歌批评理论介绍literary criticism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s分析different approaches to interpreting poetry9.2 学生独立解读学生独立分析诗歌中的elements and themes引导学生develop their own interpretations and arguments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活动10.1 课程回顾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回顾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和进步10.2 拓展活动提供additional reading materials and resources引导学生参与creative writing, group discussions, and research projects第十一章:诗歌的现代应用11.1 诗歌与日常生活探讨诗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自我疗愈、情感表达等分析如何将诗歌的哲理和情感融入日常生活11.2 诗歌与社交媒体讨论诗歌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和影响分析如何利用诗歌进行有效的社交媒体交流第十二章:诗歌的创作与表演12.1 诗歌创作技巧介绍诗歌创作的技巧和策略分析如何培养诗歌创作的灵感和表达能力12.2 诗歌表演艺术探讨诗歌表演的形式和技巧分析如何通过表演传达诗歌的情感和主题第十三章:诗歌的教育意义13.1 诗歌在教育中的应用探讨诗歌在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分析如何将诗歌融入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13.2 诗歌教育的案例分析分析诗歌教育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推广诗歌教育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第十四章:诗歌的未来展望14.1 诗歌与科技探讨诗歌与科技的结合与发展分析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创作、传播和阅读诗歌14.2 诗歌的国际化讨论诗歌在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分析如何推动诗歌的国际化和多元化第十五章:课程评价与反思15.1 学生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果分析学生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15.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设计的重点在于深入解析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过分析诗歌的背景、主题、结构、语言和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语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
语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普希金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分析并欣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普希金的生平和作品背景介绍。
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色分析。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探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普希金的生平和作品背景,解析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色。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探讨。
创意写作法: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2 教学手段教学PPT:展示普希金的生平和作品背景,提供诗歌的文本和注释。
互联网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关于普希金和诗歌的信息。
写作平台:提供在线写作平台,方便学生创作和分享自己的诗歌。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普希金的生平和作品背景(10分钟)第二步:分析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色(20分钟)第三步:引导学生参与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探讨(15分钟)第四步:创意写作: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15分钟)第五步:学生分享和评价自己的诗歌(10分钟)3.2 时间安排课时:共4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探讨的表现。
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的质量。
4.2 教学反馈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诗歌创作进行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诗歌创作。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普希金的生平和作品背景介绍资料。
诗歌的文本和注释。
5.2 参考资料普希金的诗歌作品集。
关于普希金的研究书籍和论文。
相关的文学鉴赏和教育书籍。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深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开展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诗歌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普希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能够流利并有感地吟诵诗歌;理解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哲理;拓展延伸,尝试写诗,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个别的知道普希金,但深入了解的比较少;他们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是对外国诗歌接触较少;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和离乱的痛苦知之更少;他们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市,生活优裕;他们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更是被百般呵护,缺少生活的磨砺……“少年不识愁滋味”,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七年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有能力学好这首诗。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吟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是啊,人生路上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
但是,生活也正如歌中所唱到的“心若在,梦就在!”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遇到坎坷的时候,我们要相信“心若在,梦就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一首小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
(板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设计意图:通过歌曲,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读,整体感知1.了解诗人。
他是俄国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诗篇,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十九世纪的文坛,他被喻为“诗歌的太阳”。
他出身贵族,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曾两度被流放。
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政府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他的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他就是诗人普希金。
过渡语:了解了作者,让我们一起走时这首诗。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说说你这首诗给你的感受。
预设:A这首诗让困难中的人在黑暗中看到一线希望,而且像这种希望中看到永远向前的感受。
B.这首诗没什么具体形象,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谁没被生活欺骗过,乐观面对就好。
C.生活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就像老师开始放的歌里面唱到的: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当荣誉不再时,我们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镇静地面对,然后勇敢地去克服他。
D.当我遇到困难时,要鼓励自己,不要放弃,当时过境迁再次因首的时候,就会觉得当时的苦难更有意义。
过渡: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感受,真的很好。
想来同学们对这首诗都有了自己的理解,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把诗歌读起来。
请一位同学吟诵这首诗。
听了这位同学的吟诵,你知道怎样把诗歌吟诵得更美吗?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
3.看微课《诗歌朗读方法指导》,学习诗歌的朗读方法。
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范读,然后学生个读。
(3人)教师学生点评。
4.再读诗歌,采取二部轮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进一步体会作者在诗歌中传达出的乐观之情。
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男: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女:不要非伤,不要心急!男: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女:须要镇静:男: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女: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合: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男: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女: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男:向往着未来;男:现在却常是忧郁:女:常是忧郁:男: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女:都是瞬息将会过去男: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女: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男:而那过去了的,亲切的怀恋合: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教师作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微课的播放,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的方法,同时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轮读的形式新颖,激发学生朗读诗歌的热情。
(过渡语:通过朗读,相信同学们这首诗已经有了更进一步地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品读诗歌,感悟这首诗传达给我们的哲理。
)三.品品,感悟哲理。
1.诗歌的题目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是怎样理解“生活的欺骗”?介绍写作背景,点拔学生理解“生活的欺骗”。
这首诗作于1825年,诗人流入南俄敖德司,与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略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
1824.8-1826.9这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面对革命如火如荼,普希金不仅同火热的斗争相绝,而且与众多亲密无间的挚友亲朋相分离。
幸好有终生挚爱他的奶妈相伴,孤寂之中,除了读书,写作,邻近庄园奥西波娃一家也给诗人愁闷的幽禁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慰藉。
这首诗就是为奥西波娃15岁的女儿所写的,题写在的她的毕业纪念册上。
预设:生活的欺骗:可能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的愿望没有实现我考级没有通过我考试没有及格亲人的离开所以说,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不幸。
这是生活对热爱她的人的一种“欺骗”。
板书:苦难不幸面对生活的欺骗,作者有着怎样的态度呢?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噩运进的崇高境界,这是也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板书:乐观积极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具体表现在诗中的哪些句子上?预设:“积极乐观”学生会轻易答出,教师可对“镇静”一词作追问,深入理解作者的“积极乐观”的情感。
追问:我们知道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进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可以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须要镇静”是乐观吗?“镇静”不是“忍耐”“忍让”吗?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明确:一是诗中,诗人的意思是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能与之硬抗,故只能暂时保存实力,耐心等待。
当有一天时机成熟时,将完全而彻底地爆炸。
二是在生活中,当人们遭遇不幸时,往往会无所适从,或是灰心丧气,或是暴跳如雷,往往会失去理智,做出傻事。
这时首先需要的是冷静沉着,而不是盲目地争强斗胜,所以必须“镇静”。
这里“镇静”就是“不慌乱”,即便把它理解为“忍耐”那也是说不要急功冒进,“镇静”才能保持清醒,才能看准时机。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抗争,更有效地抗争。
所以说“须要镇静”同样是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除了刚才同学们说到的句子,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作者的乐观的态度。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一方面,作者强调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信这一切定会过去的,当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之后,再回过来思念这一困境中勇敢地去面对现实。
执著地追求理解的过程时,将会为自己的坚定、顽强、不屈不挠而深感欣慰,那这是由生活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另一方面,困难与挫折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生活中的不同色彩,这些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教师小结:当我们经历了山重水复的痛苦,就会有柳暗花明的快乐。
记得诗人海涅有这么一首诗:我的心你不要忧郁,冬天从你这里夺去的,春天将会还给你。
所以,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财富,正如七色彩虹一样,少了哪一种都会是一种残缺,逆境中的磨砺,更是一种精神财富,更能锻炼生活的勇士,更能铸造精彩的人生。
再次齐读这首诗,让我们一起感受作者传达给我们的积极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写写,迁移拓展。
刚才的分析,相信我们同学对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已经有了深入的理解。
我们从中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思想情绪。
下面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以“假如生活可以重来”为开题,试着写一首小诗。
假如生活可以重来,假如生活可以重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对学生习作作适当点评。
展示自己习作。
假如生活可以重来,不再犹豫,不再悲哀,我会发奋向前,直面以待。
假如生活可以重来,不要发呆,不要再等待,迎着朝阳出发,无愧未来。
布置作业:整理课堂上的习作,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结语:同学们,今天的这首诗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更多的认识与思考。
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困境,的确是个大问题,尤其是我们初涉世事,这首诗教给我们的道理,让我们受益无穷。
也许未来的路上会有风雨,也许我的眼里会含着泪水,但是我仍然会微笑面对!我们相信“心若在,梦就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诗歌教学重在通过朗诵体味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来体会情感。
微课《朗读方法的指导》,节省了时间,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但是在进行“轮读”这一朗读环节时,练习时间短,学生体会不够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