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6《爸爸和书》
爸爸和书 阅读理解

爸爸和书阅读理解阅读理解《爸爸和书》,回答下列问题。
爸爸和书我爸爸最爱书,书简直成了他的命根子。
他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多读书知识就丰富。
”爸爸每次出门,走到人多的地方总是皱眉头,赶快离开。
然而在书店里,人再多他也要挤进去,一旦买到一本好书,他会情不自禁地说:“挤得值,要是不挤一下就错过机会了。
”爸爸的书放得整整齐齐的。
有一次,我从书橱里翻出一本语法书看起来,看完了随便一放。
爸爸下班回来了,不一会儿,他就板着脸问我:“谁来翻过书了?”我支支吾吾地承认了。
从此,他给我定了一条规矩:要看他的书,必须得到他的同意才行。
爸爸平常是不发脾气的,可谁要是损坏了他的书,那可不得了。
有一次,我不留神把一包饼干放在了他的书上,书面上沾了些油。
爸爸见了狠狠地批评我说:“读书人,怎么这么不爱护书呢?”爸爸每次买书回来,总是要先洗干净手,把桌子擦得一尘不染,再小心翼翼地把书包好,然后一页一页认真翻阅。
爸爸书橱里的书保存得真好!即使用了很久的书,现在看起来也是崭新的。
我看到爸爸就想起了书,看见书就想起了爸爸。
爸爸和书真是不能分离的一个整体啊!【小题1】文章列举了四件事,写出了爸爸对书籍的喜爱.这四件事分别是:经常挤进书店买书,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小题2】爸爸喜欢书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我看到爸爸就想起了书,看见书就想起了爸爸”这句话说明了()。
A.我一直想念爸爸。
B.我和爸爸感情很好。
C.爸爸爱书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
D.爸爸太爱书了。
【小题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①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尘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5】关于书有很多名言,如文中爸爸说的“知识就是力量”就是培根的一句名言.你还能写出关于读书有益方面的名言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和书》读后感

《爸爸和书》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09:41:26 | 作者:吴欣桐
第五课《爸爸和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和爸爸在回家时,经过一家旧书店,爸爸以走路回家为代价,给“我”买了本书《皇帝的悲哀》。
其实,爸爸只是想要培养两个孩子对读书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要付出才有回报。
文中的这位父亲可真伟大,给他的孩子很好的教育,并且让他们变得热爱学习了。
而文中的“我”也很喜欢看书,愿意过清苦的生活,可以为了一本薄薄的书而节衣缩食,省吃俭用,而且文中的爸爸很疼爱孩子,不惜牺牲幸福的生活。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在的他们都很快乐,当然也很幸福。
我都不禁有些羡慕他们呢!
现在的我们,都过上了奢侈的生活,把金钱看成比快乐还重要,所以没有几个人会为了喜欢做的事而花钱。
或者是动动付出而得到。
我被他们所感动了,这个家庭真温馨,所有人都喜爱看书,气氛也很和谐。
如果是我的话,也不见得会像文章中的“我”一样看书。
有一次,我想要看书,妈妈却让我写好作业再看书。
我不由得发牢骚:那就没时间看书了!但是又不能违抗妈妈大人的命令,只好又不情愿又无奈地去写作业了。
不过,我想到了《爸爸和书》这篇文章,就很受启发,乖乖地写起了作业。
妈妈也给我了我看书的时间。
是呀,每个人都应该为了喜欢做的事而放弃一切,不过也要有选择才行。
文中的父亲与“我”都令人震撼,他们与我们不同,却很快乐。
究竟是谁更幸福?。
小学语文《爸爸和书》优秀教案(精选16篇)

小学语文《爸爸和书》优秀教案(精选16篇)小学语文《爸爸和书》优秀篇1教学内容:进行自学。
理解课文的词句,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和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一、交待任务,指导自学。
1.导入:本文是阅读课,同学们以自学为主。
通过自学,读准字音。
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2.出示自学要求。
投影:自学要求:(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不懂的词语。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3)看看每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内容。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说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的。
二、学生按自学提纲自学。
小学语文《爸爸和书》优秀教案篇2教学内容:汇报自学情况,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学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立志做个热爱学习的人。
教学过程:一、汇报自学情况1.指导读出字词。
2.指名读课文。
3.用概括的话说说每段的意思。
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买书的经过呢?(第三--十二自然段主要讲爸爸带着“我”,克服困难,步行回家,节约出坐汽车的钱给“我”买了《皇帝的悲哀》这本书。
)4.理解词语。
(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清晰--清楚。
课文指当年买书的情景清楚地出现在眼前。
忍受--把痛苦、苦难、不幸的遭遇等勉强承受下来。
本文指买书回家,路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刺骨,冷得直发抖。
但“我”和爸爸坚持走过来了。
倒闭--指企业或商店因亏本而停业。
二、提出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讨论。
1.出示思考题:(1)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买书的?(2)为什么“我”冷得直发抖,还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3)爸爸含着热泪说了哪些话?说说这些话的意思。
2.逐题讨论理解。
第1题,让同学动笔划出有关的语句。
(如“爸爸所在的公司倒闭了。
”“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
”“一家旧书店”“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
”)查字典理解“倒闭”的含意。
《爸爸和书》的公开课教案范文

《爸爸和书》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爸爸和书》,了解爸爸对书的热爱以及书对爸爸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珍惜书籍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1. 感悟爸爸对书的热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那你们知道书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书的文章——《爸爸和书》。
(2)板书课题,齐读。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课文讲了爸爸喜欢看书,看书入迷,并且因为看书而闹出了一些笑话。
3. 精讲细读,体会感情(1)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表现爸爸喜欢看书的?(2)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课文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爸爸喜欢看书,如爸爸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即使很晚也要看,而且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
(3)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发现:作者用词很准确,如“一本正经”、“目不转睛”等词语,都很好地表现了爸爸看书的入迷程度。
4. 巩固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看待书的,是不是也和爸爸一样喜欢看书。
5. 总结全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爸爸喜欢看书,看书入迷,并且因为看书而闹出了一些笑话。
我们也感受到了书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要像爸爸一样热爱书籍,珍惜书籍。
6.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看书或者一本书对自己的影响的作文。
《爸爸和书》第二课时教案六、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爸爸和书》这篇课文的内容,体会爸爸对书的热爱。
人教版四上:《爸爸和书》教案与反思

四上:《爸爸和书》教案与反思人教版四上:《爸爸和书》教案与反思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上:《爸爸和书》教案与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1.借助字典等工具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读懂《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产生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目标1、2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同学是怎样喜欢上读书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三、理解课文内容:1.理清课文的思路:1)“我”把书看得最珍贵的原因。
2)买书的经过。
3)买书带来的欢乐。
4)爸爸的希望。
2.讨论重点、难点、疑点:1)一本薄薄的破旧的童话故事书引来什么?“清晰”是什么意思?2)《皇帝的悲哀》这本书是怎么买来的?这说明了什么?3)买书的过程爸爸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这让我们想到了什么?4)“我”是怎样懂得了读书的乐趣的?5)读书的乐趣是什么?6)爸爸这样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给孩子买书的目的是什么?7)看看书中的“我”,再想想自己,谈谈感受。
8)谈谈对爸爸和“我”的看法。
3.分段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四、巩固练习: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等词语。
3谈自己得到的启发和以后的奋斗目标。
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书,多读、多看、多想。
教学反思:作为二类课文,只有一课时,教材可训练的点很多,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文本最有价值的学习点,让教师驾驭课堂显得相对轻松,让学生的.学习精力相对集中,提高课堂的效率,是我近期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还是有所收获的。
小学生的《爸爸和书》读后感

小学生的《爸爸和书》读后感语文书上有一篇课文,叫《爸爸和书》。
讲的是“我”小时候,爸爸为了使“我”成为热爱学习的人,在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为“我”买书的事。
文章中的“我”,小时候也是个十分懂事的孩子。
为了省钱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宁愿不坐汽车,和爸爸一起冒着呼啸的寒风,走了好远好远的路,步行回家。
虽然“冷得发抖”,但他却认为:“买书比坐汽车强!”他把这本来之不易的书,看得比什么都珍贵。
读了这篇课文,我不由得一阵脸红。
文章中的“我”是多么爱读书啊!一本破烂不堪的童话书,他却如获珍宝,经常缠着爸爸一遍一遍地给他念,并从中懂得了读书的乐趣。
想想自己,真是太惭愧了!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书,有爸爸的、姐姐的,还有爸爸、妈妈专门给我买的。
但这些书,有几本自己反复读过?有些书可能连翻也没有翻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当自己写作文时,想用一些好词好句,经常抓耳挠腮,不知所措,这时才知道读的书太少了。
这倒不是自己没有时间看书,而是平时没有抓紧时间,把好多时间用来玩耍、看电视、打电脑游戏了。
真是太可惜啦!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准备给自己订一个学习计划:
每天中午吃完饭,不打电脑游戏,坚持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练完大字后,坚持看《小学生作文》和《成语故事》;明年再让妈妈给我订一份《小学生作文报》,使自己从小就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小学语文《爸爸和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事的背景,理解故事中爸爸对书的热爱及对自己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课文朗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主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书籍,珍惜阅读的习惯。
(2)理解爸爸对自己学习的关心和支持,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书籍,珍惜阅读的习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从故事中提炼主题,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引入,展示爸爸和书的关系。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书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讨论生字词,教师解答疑问。
3. 课堂练习:(1)学生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学生概括课文主题,培养概括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和书”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拓展作业:(1)学生自由选择一本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
(2)家长参与,共同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1)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作文的质量,以及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3. 家长反馈:(1)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阅读情况的评价。
(2)家长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和建议。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爸爸和书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爸爸对书的热爱,以及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爸爸和书》.doc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爸爸和书》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2.了解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立志做个热爱学习的人。
教学重点:爸爸给我买童话集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这本童话集为什么珍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爸爸和书》。
板书课题。
你们的爸爸给你买过书没有?看到课题,你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呢?生说,可能涉及:爸爸和书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用和把爸爸和书连起来呢?写了什么事?爸爸给我买了什么书?在什么情况下买的?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好,也正是我们阅读这篇课文要弄明白的问题。
今天我们学的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靠自己读懂,大家有信心吗?二、自学课文1、今天我们来自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呢?说出自己读懂的和不明白的。
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大家弄明白:①薄薄的童话书对我来说,为什么那么珍贵?②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给我买书?从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③爸爸怎么给我买书?明明是寒风呼啸冷得直发抖,我却大声说买书比坐汽车强,为什么?④为什么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在说这番话的?⑤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分组讨论。
汇报自己解决的问题,总结学法。
重点体会我和爸爸的神情、对话。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从中你了解了什么?你觉得读书有乐趣吗?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教师相机鼓励。
三、总结延伸1、学完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生谈自己的感受。
2、补充材料:《背影》的精彩片段。
生有感情地朗读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很胖,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爸爸和书》的公开课教案范文

《爸爸和书》第一至第五章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爸爸,知道爸爸的重要性。
2. 引导幼儿对书籍产生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教学内容:1. 介绍爸爸的角色和重要性。
2. 引导幼儿观察和分享自己与爸爸的阅读经历。
教学活动:1. 开场游戏:邀请幼儿和他们的爸爸一起参与,通过简单的亲子游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 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关于爸爸和孩子的故事,强调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分享自己与爸爸的阅读经历,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表达感受。
第二章:爸爸的阅读角色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爸爸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幼儿与爸爸共同阅读的习惯。
教学内容:1. 探讨爸爸在阅读中的角色,如阅读引导者、陪伴者等。
2. 分享一些爸爸与孩子共同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爸爸在阅读中的角色,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2. 情景剧:邀请一些家长和幼儿一起表演一些关于爸爸和孩子共同阅读的情景剧,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爸爸在阅读中的作用。
第三章:书籍的种类和特点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种类的书籍。
2. 培养幼儿对书籍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种类的书籍,如故事书、科普书、漫画书等。
2. 探讨每种书籍的特点和阅读价值。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种类的书籍图片,让幼儿观察和识别。
2.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每种书籍的特点和阅读价值,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第四章: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翻页、指读、朗读等。
2. 探讨如何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果。
教学活动:1. 视频观看:观看一段关于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视频,让幼儿了解和模仿。
2. 阅读实践:让幼儿分成小组,选择一本适合自己水平的书籍,尝试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 。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 ,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和段落,体会作者通过“爸爸和 书”所表达的情感。
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亲共读的经历或感受,将课文中的情 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
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尽管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仍有部分学生表 现出较低的参与度,需要进一步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 和需求。
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虽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在某些环节上还可以进一步优 化和完善,例如可以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及时调整教 学内容和方法。
借鉴优秀经验
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 策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使 用多媒体教学、组织实践活动等,以 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与总结
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写作能力。
课堂展示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 行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自信
心和表达能力。
03
教学过程与步骤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通过描述与父亲共读的温馨场景,引起学生对亲情的共鸣,进而导入新课《爸爸 和书》。
提问导入
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你最喜欢和爸爸一起做什么?”或“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一 本书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引入课文主题。
鼓励优秀
四年级《爸爸和书》教学设计

四年级《爸爸和书》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爸爸和书》教学设计范文四年级《爸爸和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2、了解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立志做个热爱学习的人。
【教学步骤】一、导入1、出示课题:爸爸和书2、爸爸和书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初读情况⑴分自然段读,纠正或强调容易读错的字或多音字,轻声字的字音。
⑵讨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明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当年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情况。
三、深入理解课文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讨论交流⑴我和姐姐的书多吗明确:一百来本,有童话,有历史故事,还有关于作文的。
⑵小伙伴们为什么从来不翻《皇帝的悲哀》明确:因为这本书很薄,又太旧了。
⑶我是怎样认为的为什么明确:我认为这本书比任何一本书都要珍贵,因为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⑷理解:“珍贵”、“消晰”、“浮现”明确:珍贵:本文指《皇帝的悲哀》这本书是宝贵的,有很大价值,很大意义的`。
清晰:指买书的情景清楚地浮现在眼前,浮现:指当时买书时的情最重新显现在眼前,说明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
2、指读第三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我家经济条件很差。
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用“____”在书中画出。
明确:工厂倒闭,只好做临时工,妈妈干零活。
3、默读4~13自然段,讨论交流⑴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什么样的书明确:旧的,很薄很薄⑵我得到这样一本书心情怎样明确:尽管爸爸给我买的是一本很薄很薄的旧书,捧着它我还是像捧着珍宝似的。
⑶即使这样一本旧的很薄很薄的书买下它还附加了什么条件明确:不能乘汽车了,要走回家。
⑷走回家困难大吗仔细读8、9、10、11自然段读出感情。
明确:路真远哪寒风呼啸,我还很小。
⑸看图,从爸爸和我的神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明确:从爸爸和我愉快的神情中,我体会到了爸爸和我即使再冷再累,只要能有书读,心里也是热乎乎的,高兴的,也不觉得苦。
《爸爸和书》_短文爸爸和书答案

《爸爸和书》_短文爸爸和书答案佚名教学目标:1认会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掌握“悲哀、珍贵、清晰”等词。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体会倒叙的写法所产生的效果。
4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
2学习课文,感受父亲买书的艰辛,以及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3能抓住重点次与理解课文内容。
导学过程:一激趣,导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识它。
2师检测生字。
重点指导多音字“薄”,并口头组词。
三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仔细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把文中描写父亲买书时艰辛的词句画出来。
抓住文中父亲和我的对话,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评价—再读。
体会它们生活的艰辛和读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指导学生读,读出真实感受)3思考讨论:书给我们带来了那些乐趣?你是怎么体会到的?4引导学生想像:为了使我和姐姐成为热爱学习的人,爸爸还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四拓展练习1在学习上,你的父母都为你们做了些什么?他们对你有哪些希望?2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五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进一步学习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倒叙的写法所产生的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一激趣导课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爸爸和书》这一课,再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我们一起看看,本课在结构上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认真读课文,看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相同之处?(首尾照应)3说说“倒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突出表现和赞美父亲纯朴的爱)4试着按你的理解给给课文分段。
2概括段意并说明分段的理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了吗?3结合自己平时读书,说说读书有哪些乐趣。
四指导写字1观察生字,说说那些字难写或易写错。
2重点指导写:薄、哀、刺、概3生练习写字,师巡视五布置作业。
5 爸爸和书

预习提示:
(1)默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想想、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多音字注音组词:
薄(bó)()
(báo)()
(bò)()尽(jǐn )()
(jìn )()乐(lè)()
(yuè)()
我和姐姐有个书架,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百来本书,有童话,有历史故事,还有关于作文的。
其中有一本薄薄的童话集,叫《皇帝的悲哀》。
小伙伴常常来我们这儿借书,从来没有谁翻过这本《皇帝的悲哀》,因为它太破旧了。
但是对我来说,这本书却比任何一本都要珍贵。
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那时候我还小,爸爸所在的那家公司倒闭了。
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
爸爸天天带着我,他干活,我就在一边玩。
“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和爸爸一同开心地笑起来。
读一读,写一写:
不要追求物质享受,知识才是真正的财富,做一个精神上的富有者。
拓展作业:
1、阅读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
2、抄写词语。
清晰浮现珍宝寒风呼啸严严实实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异口同声
3、介绍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写一写书的来历。
小学语文《爸爸和书》教案

小学语文《爸爸和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爸爸和书的关系,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联想的方法,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对书的喜爱。
(2)学会尊敬父母,理解父母的期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爸爸和书的关系。
(2)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今天课文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不准确的地方。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深入剖析课文中所描绘的爸爸和书的关系。
5. 体会情感(1)学生分享自己与父亲相处的点滴,体会亲情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细节描写来感受爸爸对书的热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爸爸和书语文教案

爸爸和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爸爸和书的故事,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书籍、乐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进行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爸爸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育学生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爸爸和书的故事,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感态度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爸爸和书》。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爸爸和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爸爸和书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爸爸对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育学生尊敬父母,热爱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
6.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口语交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爸爸的敬爱之情。
8.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讲述课文故事,分享学习收获。
《爸爸和书》语文教案

《爸爸和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爸爸和书》这篇文章,了解作者的父亲对书的热爱,以及书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分析与概括。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爸爸和书》的内容介绍。
2. 分析文章中父亲对书的热爱以及书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3. 探讨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爸爸和书》,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父亲对书的热爱和书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分析与概括。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父亲对书的热爱和书对作者成长的影响,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阅读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爸爸和书》的内容。
2. 让学生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章中父亲对书的热爱和书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3.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分析与概括。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阅读的文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评估学生对文章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爸爸和书》的文本。
2. 与阅读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阅读材料,如书籍、文章等,供学生课后阅读。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爸爸和书》,阅读课文,分享阅读感悟。
2. 第二课时:分析文章中父亲对书的热爱和书对作者成长的影响,探讨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四年级语文上册《爸爸和书》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爸爸和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培养爱读书的习惯。
2.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爸爸因工作忙碌而没有太多时间读书,并对此表示理解和关爱。
3.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之间的温暖和爸爸对自己的关心。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爸爸和书》的教学素材。
2.教师准备相关绘本和图片,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师准备课堂小组活动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本绘本或一幅插图,引发学生对爸爸的思考,如“你们家的爸爸喜欢读书吗?”或“你们家的爸爸愿意陪你们一起读书吗?”等。
2.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帮助学生理解读书的重要性。
二、呈现与讨论(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爸爸和书》,并展示相关图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师提问:“为什么爸爸很少读书?”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答案。
3.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忙碌”,并引导学生表达对爸爸的理解和支持。
三、小组活动(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6人。
2.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些绘本,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阅读,并选择一本他们最喜欢的书进行推荐。
3.学生互相推荐书籍时,可以分享书中的内容、故事情节或自己的感受。
4.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与其他小组分享他们推荐的书籍。
四、整理与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文章,并复述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发现的有关读书的乐趣和快乐。
2.教师提问:“你们家的爸爸对你们的读书有什么看法?”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爸爸一起读书的体验和感受。
3.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课后延伸】1.鼓励学生每天为家人读一篇短文或故事,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参加校园阅读活动,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与爸爸、爷爷、奶奶或其他家人一起读一本书,并写下对这本书的感受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爸爸和书》
四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2.了解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立志做个热爱学习的人。
教学重点:
爸爸给“我”买童话集的经过。
教学难点:
理解这本童话集为什么珍贵。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爸爸和书》。
板书课题。
你们的爸爸给你买过书没有?看到课题,你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呢?
生说,可能涉及:爸爸和书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用和把爸爸和书连起来呢?写了什么事?爸爸给我买了什么书?在什么情况下买的?……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好,也正是我们阅读这篇课文要弄明白的问题。
今天我们学的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靠自己读懂,大家有信心吗?
●二、自学课文
1、今天我们来自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呢?
说出自己读懂的和不明白的。
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大家弄明白:
①薄薄的童话书对我来说,为什么那么珍贵?
②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给我买书?从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爸爸怎么给我买书?明明是“寒风呼啸”“冷得直发抖”,“我”却大声说“买书比坐汽车强”,为什么?
④为什么“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在说这番话的?
⑤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分组讨论。
汇报自己解决的问题,总结学法。
重点体会我和爸爸的神情、对话。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从中你了解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父爱、读书等方面谈)
你觉得读书有乐趣吗?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教师相机鼓励。
三、总结延伸
1、学完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生谈自己的感受。
2、补充材料:《背影》的精彩片段。
生有感情地朗读(注:个别地方教师作了删改)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很胖,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们每天生活在的身边。
你从出生到现在都在感受到父母的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呵护中成长。
也许你会觉得一切都很正常。
孩子们,现在,我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做了哪些看起来是微不足道,却又饱含深情、饱含父爱、母爱的事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四、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