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二次月考题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一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出题人:朱明华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请将下面的语句正确、工整、规范的书写在田字格中。(2分)
高度决定视野智慧改变人生
2.请根据下列语境据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白驹.()过隙,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我们上船时接受了前人的赠礼,这对我们大有bì()益。一个人只有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安恬中学会摒.()弃,并经过努力的实践,才可能jī()身于世。
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4分):
井然有序其貌不扬记忆犹新鸦鹊无声陈词烂调
谈笑风生势不可挡罪魁祸手出谋划策自鸣得意
错别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同学们就搞好班集体工作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其中不乏令
人眼花缭乱
....的至理名言。
B.这次展览会的内容很吸引人,快到闭馆的时候了,人们还滔滔
..
不绝
..的前去参观。
C.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
....的作用。
D.小明训练很刻苦,每天早早来到公园,指手画脚
....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网络作为传媒,必须承担社会教育责任。
B.由于升学考试的竞争,迫使他们失去了本应该享有的这些权利。
C.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是关系到我国的改革开放能否继续发展下去的大问题。
D.同学们认真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在升旗仪式上的讲话。
6.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白中带绿,绿中带黄,像开了一些小朵的白花
②像满天的白棉花,又像是满天的白雪
③垂柳成林,正像是一种倒挂林
④当柳絮抽芽的时候,枝条上满是白白的絮芽
⑤等到柳絮飞遍原野的时候
A、④①③⑤②
B、③④①⑤②
C、④③①⑤②
D、
③④②⑤①
7.名句填空(8分)
①《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的句子是,
②《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对花草的描写,表现出早春蓬勃生机的诗句是是,
③你还知道哪些咏月的名句?请写出课外积累的连续的两句:,
④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5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8.口语交际:(2分)
星期天,小林到白云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白云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①.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1分)
答:
②.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出你问路的话。(1分)
答:
9.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5分)
语文老师要你到图书馆去借《繁星》《春水》
(1)你到了图书馆书库,首先做什么?(1分)
。
(2)请根据你对名著的阅读积累,将下面尚未完成的“读书推荐卡”制作完整。(4分)
二、阅读理解(共60)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文后10—14题。(15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
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明察.秋毫察:②必细察其纹理
..纹理:
③项为之强.强:④鞭.数十,驱之别院鞭:
1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 昂首观之.至之.市项为之.强C.而置之.其坐 D. 驱之.别院.观之.正浓何不试之.以足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译文
13.文章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物外之趣”?(3分)
1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2分)(二)阅读《孩子和书》,完成15—19题。(共15分)
孩子和书
(1)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2)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已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秋日潭水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走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3)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
(4)“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您取一下那本书。”他指向那本装帧精美、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5)“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6)她赧然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实在是因为太忙了。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推荐。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她深知,那些孩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