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阅读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

一、概述: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仆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滞于腰部,均可引起腰痛。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范畴。

二、诊断

标准12(1)91%,疼(2)

(3)和L3神经(4)(5)(6)3.(1)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性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

(2)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

(3)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约1/3的病人有腰部骶棘肌痉挛。

(4)间歇性跋行:当患者走路时,随着行走距离增多,腰背痛加重,不得不停步。

(5)神经系统征象:80%病人出现感觉异常,70%病人出现肌力下降。

(6)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令病人抬高下肢,抬高到60°以内可出现坐骨神经痛,阳性率约90%。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背屈,如再度出现放射痛,则称为加强试验阳性,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7)仰卧挺腹试验:病人仰卧,作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

(8)股神经牵拉试验:病人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上提伸直的下肢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时,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者为阳性。

(9)压颈试验: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两下肢伸直,此时坐骨神经已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然

3

(1)

(2)

或移位,

(3)

(4

“膨出”、

1

2、

3

或大便里急后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气滞血瘀: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疲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

5、肾阳虚衰: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冷,喜按喜揉,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眺白,自汗,口淡不渴,毛发脱落或早白,齿松或脱落,小便频数,男子阳疾,女子月经后衍量少,舌质淡胖嫩,苔白滑,脉沉弦无力。

6、肝肾阴虚:腰腿酸痛绵绵,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形体瘦削,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口干,手足心热,面色潮红,小便黄赤,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三、治疗方案

(一)针刺治疗

主穴:肾俞、腰夹脊、委中、阿是穴。

随证配穴:风寒湿阻滞证配关元、腰阳关;气滞血瘀证者配血海;肝肾亏虚证配命门、三阴交、太溪。

随症配穴:大腿、小腿的前侧痛配伏兔、足三里;外侧痛配环跳、阳陵泉、悬钟;后外侧配承扶、委中、承山、昆仑。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依据病情采用补泻手法。腰夹脊、肾俞为直刺并微斜向椎体,深1.5寸,使腰部酸胀感或有麻电感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腰阳关、命门为直刺针尖稍向上斜刺0.5~1

2寸,使

1~1.5寸,

钟直刺1

0.5~1寸,

7次为1 1

2、寒湿痹阻: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方剂:附子汤加减;组成:熟附子、桂枝、白术、黄芪、白芍药、杜仲、狗脊、鹿角、当归、仙茅、乌梢蛇

3、湿热痹阻: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方剂:清火利湿汤加减羚羊角、龙胆草、山桅、黄柏、车前草、茵陈篙、薏苡仁、防己、桑枝、桃仁、苍术、蚕沙、木通

4、气滞血瘀: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方剂:复元活血汤加减;组成:大黄、桃仁、当归、红花、穿山、柴胡、天花粉、甘草

5、肾阳虚衰:治法:温补肾阳,温阳通痹。方剂:温肾壮阳方加减;组成:熟附子、骨碎补、巴戟天、仙茅、杜仲、黄芪、白术、乌梢蛇、血竭、桂枝

6、肝肾阴虚:治法:滋阴补肾,强筋壮骨。方剂:养阴通络方加减;组成:熟地黄、何首乌、女贞子、白芍、牡丹皮、知母、木瓜、牛膝、蜂房、乌梢蛇、全蝎、五灵脂、地骨皮(四)其它疗法

①中药外敷:一日一次。

组方:伸筋草30g、透骨草30g、冬瓜皮30g、五加皮20g、木瓜20g、红花20g、甘遂15g、芫花15g、川椒15g

操作:将上述诸药研末后装入约20cm×20cm的布袋中,放入器皿中,加入水、黄酒、醋,将药物浸透即可,然后放入微波炉中加热3~8min后取出,以皮肤能耐受的温度置于患者腰部,上面可用TDP

、当归7g、独活6g

待罐内吸入2ml

致使症

3

五、疗效评价

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能行走2公里以上。

2、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不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

3、未愈: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有关体征无改善。

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常规

一、概述:眩即眼前发花或发黑,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总称眩晕。是以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旋转动摇不定,或自觉头身动摇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或兼见耳鸣、耳聋、恶心、呕吐、怠懈、肢体震颤等症状。多见于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内耳性眩晕、颈椎

病及高血压病、低血糖,贫血,脑动脉硬化等。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侧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至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

22008年)。

(1)

(2

等)

(3

(4

(5

1

II

III

IV

V

轻度:0、Ⅰ级;重度:IIIII级;

重度:IVV级。

(二)征候诊断

(1)风痰上扰证: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吐、呕吐痰涎,食少便溏,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滑。

(2)阴虚阳亢证:头晕目眩,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盗汗,手足心热,看哦片、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3)肝火上炎证:头晕且疼,其势较据,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