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通信分类
军用产品型谱

军用产品型谱军用产品型谱一、武器系统1. 主战坦克主战坦克是军队陆上作战的重要装备,具备强大的机动力和火力。
常见型号包括99A主战坦克和96B主战坦克。
2. 自行火炮自行火炮是能够高效进行火力支援的军用装备,可迅速投射炮弹打击敌方目标。
常见型号有PLZ-05自行火炮和PLZ-07自行火炮。
3. 防空导弹系统防空导弹系统是保障军事领土安全的关键武器装备,具备拦截敌方空中目标的能力。
常见型号包括HQ-9防空导弹系统和FD-2000防空导弹系统。
4. 空中打击战斗机空中打击战斗机是用于空中作战的飞行器,具备远程打击和空中优势的能力。
常见型号有歼-20战斗机和歼-10战斗机。
二、通信设备1. 网络通信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是现代化军队通信的基础设施,能够实现远程指挥和情报传递。
常见型号包括光纤传输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
2. 便携式通信设备便携式通信设备是士兵在作战过程中用于与指挥部进行实时通讯的装备,具备小巧轻便和抗干扰的特点。
常见型号有个人无线电和战术通信终端。
3. 通信保密设备通信保密设备能够保障军队通信内容的安全和保密,防止敌方窃听和干扰。
常见型号包括加密电话和密钥管理系统。
三、侦察与监视技术1. 无人侦察飞行器无人侦察飞行器是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战场侦察和目标监视的装备,能够获取关键情报并指导后续作战。
常见型号有“翼龙”系列和“彩虹”系列。
2. 卫星侦察系统卫星侦察系统通过卫星图像和数据获取战场信息,具备广域监视和高精度侦察的能力。
常见型号包括高分卫星和实践十三号卫星。
3. 红外夜视技术红外夜视技术能够通过探测红外辐射实现在夜间或复杂环境下的目标侦察和监视。
常见型号有热像仪和夜视仪器。
四、防护装备1. 防弹衣和防爆服防弹衣和防爆服能够提供士兵身体在作战中的防护,降低受伤风险。
常见型号有弹道背心和防爆服。
2. 防毒面具防毒面具能够保护士兵免受有毒气体和化学污染物的伤害,确保作战环境的安全。
常见型号有全面罩式和半面罩式防毒面具。
军用长波通信洞穿海水传军情

军用长波通信洞穿海水传军情□昱澍上一期我们刊登过《现代战场“神行太保”———谈军用短波通信》一文,那么,在海水中潜航的潜艇是如何与陆地进行通信的呢?和水面舰艇一样使用短波通信行不行呢?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潜艇在深水中潜航时是不能用短波通信的,必须使用甚长波或超长波通信。
物理学告诉我们,电磁波在水中有着不同于空气中的传播特性。
海水对电磁波能量的吸收作用很强,但对于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又有所不同。
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在海水中的衰减就越厉害。
因此短波在水中的衰减是很快的,几乎无法穿过海水传播,而波长更长的长波、甚长波、超长波在海水中的衰减程度就要小得多,能够进入几十米至几百米的水中。
甚长波通信是波长10万~1万米(频率为3~30千赫)的无线电通信,又称甚低频通信。
甚长波在海水中的传输衰减较小,入水深度可达20米,主要用于对潜艇单向发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潜艇作用的不断增强,甚长波通信在海军中得到了很大发展。
世界上许多国家建有甚长波电台。
甚长波电台由发射机、天线系统、供电设备等组成,主要用于对潜艇和远洋水面舰艇发信,是指挥潜艇最重要的通信设备。
甚长波电台的规模都较庞大,其发射机输出功率小者十几千瓦,大者数兆瓦,天线高度多在200米以上,天线场地占地面积一般为数平方公里。
其天线系统抗毁能力较差,在战时是敌方打击的重要目标。
为此有的国家建造了车载或机载通信用甚长波电台,其天线分别用气球升举或飞机拖拽,以取得较好的通信效果。
甚长波通信传输衰减小,稳定可靠,但是通信的频带较窄,只能传输低速电报,不能通话。
此外,发信机及天线庞大,效率低,要实现全球通信,需建兆瓦级的大功率发信机和巨大的天线,投资大,运行费用高。
由于甚长波的入海深度不能满足潜艇作战行动的要求,人们又积极开发波长更长的超长波通信。
超长波通信是波长为100万~10万米(频率为30~300赫)的无线电通信,又称超低频通信。
超长波在海水中的传输衰减很小,入水深度超过100米。
军事通信发展与分类

LOGO
军事通信的分类 (一)按通信手段分 1.无线电 2.有线电 3.光通信 4.运动通信和简易信号通信
LOGO
军事通信的分类 (二)按通信任务分 1.指挥通信 2.协同通信 3.报知通信 4.后方通信
LOGO
军事通信的分类 (三)按通信保障的范围分 1.战略通信 2.战役通信 3.战术通信 4.通信枢纽 (1)固定通信枢纽 (2)野战通信枢纽 (3)干线通信枢纽
LOGO
军事通信装备发展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出现了坦克车载和背负式调 频电台 1941年,出现第一个军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二战后,相继出现散射通信装备、微波接力通信 装备、卫星通信装备和光纤通信装备 20世纪60年代后,数据网和计算机网用于军事 70年代,美国利用流星余迹通信;新型战役地域 网系统投入使用 80年代,美国ISDN陆续装备部队使用 90年代,美国构建战术互联网,使用战术数据链, 并研制软件无线电台
LOGO
军事通信发展与分类
LOGO
军事通信装备发展概况 1854年,美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建立了电 报线路,有线电开始用于军事通信 1877年军用有线电话问世 1899年美国陆军在纽约附近建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岸无线 电通信线路,开始使用无线电通信 1904-1905日俄战争期间,在远东和英国之 间建立了战略无线电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战各国使用埋地线 缆和被覆线传输电报、电话。有的参战国 将无线电台配备到营级指挥所
国外军用移动通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

国外军用移动通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mc21st:目前国外军用移动通信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张永忠:国外军用通信在移动通信系统方面发展很快,特别是美军,近几年来陆续出台了不少的研究开发计划,比如先后在GloMo(全球移动信息系统)、SUO SAS(小部队作战态势感知系统)、WIN-T(指战员信息网-战术部分)、Mosaic (多功能"动中通"、抗毁、自适应综合通信)、JTRS(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等计划中开发新型通信体系结构以及相关技术。
1.GloMo计划(全球移动信息系统)GloMo计划是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4个国家规模的信息计划中的一个,旨在进一步通过利用商用部门开发的技术来提高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系统的先进性,从而来满足其未来国防移动信息系统中网络的灵活性、通用性和互通性的需求,内容涉及网络应用、自动组网和适应环境的无线电技术。
发展趋势:GloMo的一个重要思路是使计划的成果综合进商用产品,从而使下一代军事系统能以商用产品和业务为基础出现,涵盖了移动通信发展的前沿课题,并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目标相吻合;其研究成果已成为一些后续计划的基础。
此外,Glomo计划及其子计划WING中研究的多跳分组无线网络(Ad hoc网络)等技术将是开发下一代战术互联网的基础。
2.SUO SAS(小部队作战态势感知系统)SUO SAS 是加固型多媒体网络,可在战场上传输包括话音、数据和全动态视频的综合信息,旨在开发一个综合的、大容量、LPD(低截收概率)的、采用多种波形、具有高数据速率和自组织组网能力的移动通信系统,以适应复杂地形的作战态势感知。
发展趋势:它代表了战术网络下一步发展的趋势。
它将把最先进的通信网络和信息管理技术集成在一起,这种组合技术可望为今后20年的战术通信系统奠定基础。
目前负责该系统第三阶段工程的开发组ITT于2002年2月完成了由70个单元组成的SUO SAS现场演示系统,预计下一阶段的工作包括缩小设备体积等。
非战争军用集群通信方案解析

军事调度集群通信指挥系统介绍---中国电信倾力奉献一、系统应用定位“非战争军事集群通信指挥系统”是中国电信针对军队后勤保障需求,基于CDMA技术研制开发出来的保密性高、反应快捷、成本低廉、功能强大、可靠高效的通信系统,可广泛运用于日常通信及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中。
一是可作为作战行动中现有军用通信系统的补充。
“非战争军事集群通信指挥系统”可轻易实现“山中通”、“动中通”,在部队快速机动,尤其是处在山区等复杂情况下,当现有其它通信手段沟通联系困难时,可作为备用系统对部队实施不间断指挥。
二是可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通信指挥。
人们军队不仅担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在抗震救灾、防洪抢险、抗击台风冰雪等自认灾害中同样肩负着重任。
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时,对指挥通信的快捷、方便以及联络质量等要求同样要高。
“非战争军事集群通信指挥系统”可实现快速组网、快速反应,可完全满足部队所有指挥通信需求,且无需携带大量通信器材,无需通信保障人员,费效比高。
三是可弥补现有军用通信系统在日常运用中的不足。
“非战争军事集群通信指挥系统”具有“全国覆盖”、“集群对讲”、“人员定位”等功能,运用范围广泛,其很多特点和优势是现有军用普通通信系统所不具备的。
四是可提升现有军用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现有军用通信系统组网方式多为星状网或多级混合星状网,在未来战争中,一旦指挥中心设备被破坏,就会造成全网或局部通信指挥瘫痪。
拥有“非战争军事集群通信指挥系统”可以充分保障后勤的统一调度指挥。
该系统指挥中心设备可以放置在不同地方,人员、设备物理分离,主要设备互为主备、互为灾备,抗毁重组能力强,安全系数极高;其专用通信终端外观与普通手机一样,隐蔽性极强,大大提升了整体安全性。
除上述特点外,在3G网络建设并开始运行后,平台还将具备更多的数据型应用,例如:视频通话、多方视频会议、实景图像采集以及大流量数据传送等应用,作为军队辅助与备份通信平台,为军方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应用补充。
军用4G概念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发展浅析

摘要:民用3G技术目前已经基本成熟但更为先进的4G 通信技术在军事领域已经逐步的开始运用本文从民用3G通信技术入手,对民用3G通信技术和4G移动通信做了简要的比较,并对军用4G移动通信系统中OFDM 技术、智能天线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多用户检浏技术、IPv6技术等等关健技术做了分析,以期为我军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民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其具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多个不同系统间的漫游,不仅要为民用移动用户提供话音及低速率数据业务,而且要提供广泛的多媒体业务。
随着民用3G技术的深人发展,能够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的4G 通信技术也逐步成熟起来。
可以预测,在军事领域4G通信技术将得到全面的运用与发展。
1 军用4G概念通信技术应当具备的主要特点分析随着信息技术产、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深人发展,战场信息传输与通信的容量、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为了确保在信息通信的有效与稳定,世界各国专业人士对能够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的4G概念移动通信系统应当具备的主要功能提出①在不同战区的战场上,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不受限地接人战场通信网络中②战场上不同的移动用户终端可以是所有军种、兵种中任何类型用户③在战场上,不同任务、不同需求和不同身份的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业务、应用和网络④通过网络可以实现战场评估、战场预测和作战模拟等相关信息的传输⑤新开发的通信技术可以可以较为容易地被嵌人到建成的通信系统和相关系统和业务中。
2 军用4G概念通信系统应当具备的主要技术标准根据对军用4G通信技术基础战场任务的描述,未来的军用4G通信系统应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覆盖面广。
军用4G通信网络具有良好的覆盖性能,其通信系统具有良好的覆盖并能提供高速可变速率传输,对于不同作战区域的战场、防护工程、指挥控制中心等室内环境,其也可以较好地实施信号搜盖。
智能化强。
军用4G通信网络是高度智能化的网络,其通过采用智能技术可以将其构建为一个的高度自治、自适应的网络军用通信系统。
简介军用5G技术

简介军用5G技术5G通信技术指的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5G通信技术数据传输速率高且时延低,其平均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Gbps,峰值速率甚至可以达到10Gbps,相当于1部超高清电影能够在1秒钟内下载完成。
而且,5G通信技术在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同时还能够大幅降低能耗,可使低功率电池续航时间提高10倍以上。
通信功耗问题的解决将极大推动智能化设备的广泛运用。
此外,5G通信技术支持广域大容量的高速移动终端。
据悉,5G通信网络能够支持每平方公里600万个设备的接入。
5G通信技术将能够极大促进物联网的应用,特别是能够增强人机交互的畅通无阻,高速率和高带宽的通信质量可以把人类的语音指令迅速转化成行动。
5G通信技术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超高速处理,大大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
有专家将5G通信技术形象地比喻为“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速水路航线、高速空运航线等于一体的交通网”。
可以说,5G通信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军事角度讲,与现有通信系统相比,5G通信技术在传输速率和稳定性方面有质的飞跃,可以轻松满足未来战场的通信需求。
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5G通信技术将可能使军队拥有专用频率。
由于5G通信技术不但充分利用了现有的通信资源,还在向毫米波通信资源扩展,从而使军队拥有专门频率成为可能。
这将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军用移动通信系统与民用移动通信系统频段重叠共用、互相干扰的问题。
其次,5G通信技术将推动战场全域武器平台互联。
5G通信技术能够使更多的用户利用同一频率资源进行通信,从而在不增加基站密度的情况下大幅提高频率应用效率。
应用这一技术将能够在战场区域内将所有配备5G通信模块的武器平台互联成网。
以此为基础,战场上的各类部队不但能够实现战场信息终端的互联互通,还能够实现无障碍通信。
最后,5G通信技术将实现战场信息网络深度融合。
5G通信技术能够将应用于战场的各种异构信息通信网络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一张相互兼容的高速信息网络,以实现更高效的作战行动。
国家军用通信标准设计规程及验收标准

国家军用通信标准设计规程及验收标准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家安全意识的提高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军用通信标准的设计规程越发重要。
军用通信系统具有保密性和可靠性要求,因此其标准的设计和验收标准必须严格规范,以确保国家安全和军事指挥的顺利进行。
二、设计规程1. 安全性要求军用通信标准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安全要求,保障信息的保密性和不被窃取的能力。
必须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安全认证机制,确保通信信息的安全传输。
2. 可靠性要求军用通信系统的设计必须具有高度的可靠性,以应对特殊环境和复杂电磁干扰。
在设计规程中,必须考虑到在特殊条件下的通信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军队指挥系统的持续运行。
3. 效率性要求军用通信标准必须考虑到其在战争环境下的使用效率,通信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数据传输速率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确保指挥官在战场上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
4. 互操作性要求军用通信标准的设计规程必须考虑到不同部队和不同军种之间的互操作性,确保在多军兵种联合作战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
5. 可维护性要求军用通信系统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其可维护性,确保在战场条件下可以进行快速的维护和修复,保障通信系统的可持续运行。
三、验收标准1. 技术验收标准军用通信系统在设计完成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技术验收,包括设备的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可靠性测试等项目。
只有通过了技术验收的系统才能投入使用。
2. 安全验收标准军用通信系统在设计完成后,必须进行安全性验收,确保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不会泄漏军事机密,通过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等手段进行验收。
3. 综合验收标准军用通信系统在设计完成后,必须进行综合验收,包括对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等综合验证,以确保系统完全符合国家军事通信标准的要求。
四、结语国家军用通信标准的设计规程及验收标准必须严格遵循,只有通过了严格的设计和验收标准的军用通信系统才能确保国家安全和军事指挥的顺利进行。
希望未来在军用通信标准的设计规程及验收标准上能够不断加强,为国家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军用战术通信导航系统(1-PLRS)第6章

PLRS坐标选择
PLRS系统导航定位使用两种坐标系:地理坐 标系和平面相对坐标系。
PLRS的坐标转换在300*300公里的区域内进行。 为了同步内部坐标和外部军用格网基准(MGR) 坐标之间的关系,要给定PLRS三个以上协同工作 设备的军用格网基准位置,从而它们变成了基准 节点。 PLRS网络用三个距离和一个高度来定位,从而单 值地定出一个成员的三维位置。
不能使两个相邻时隙发射的信号因成员间的 距离而发生重叠。
2、空间配置 、
PLRS利用多边测距技术对系统用户进行定 位和跟踪。
每个用户要多次测量与不同中继用户的到达时间, 并且将其转送给主控设备。 主控设备利用这些到达时间来计算该网络内每台 设备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PLRS测量通道
PLRS网络的结构由PORT链、到达时间(TOA)链 和基准节点组成。
通常不允许某一用户在一个时帧内占有多于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时隙,因此时帧的意义在于表示用 户设备能够产生报告消息的最大速率。 时元表示一个用户设备所能发出报告信息的最低 速率,即每个用户单元在一个时元内至少要发送 一次报告信号。系统的时间结构如下图所示:
时隙是系统的最小时间单元。
时隙的划分应满足系统成员数目的要求, 并且考虑要能传输足够的信息, 同时保证用户中两个成员的间的最大距离 的保护时间,
系统时的作用
第一,使所有的成员具有统一的时元、时帧、 时隙的时间基准,使其每次发射信号都以统 一的时隙起点作为定时标准,保证时分多址 工作方式正常有序的进行; 第二,作为定位导航中精确测量到达时间 TOA的基准; 第三,由于定位报告系统采用直序扩频的伪 码编排和跳频图案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也 需要有统一的时间基准,否则系统无法正常 协调工作。
通信系统分类和通信方式

此外,还可以按通信的网络形式划分。由于通信网的基 础是点与点之间的通信,所以本课程的重点放在点与点之间的 通信上。
发
接
送
收
…
设
设
备
备
(a)
101
发
接
送
收
设
设
备
备
首先,让我们从常识的角度来感觉三条消息: ① 太阳从 东方升起;② 太阳比往日大两倍; ③ 太阳将从西方升起 。 第一条几乎没有带来任何信息, 第二条带来了大量信息,第 三条带来的信息多于第二条。
究其原因,第一事件是一个必然事件,人们不足为奇; 第三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它使人感到惊奇和意外,也就是 说,它带来更多的信息。因此,信息含量是与惊奇这一因素 相关联的,这是不确定性或不可预测性的结果。 越是不可预 测的事件, 越会使人感到惊奇,带来的信息越多。
综上所述, 信息量I与消息出现的概率P(x)之间的关系
应为 1
I=loga p ( x ) =-loga P(x)
(1.3 - 1)
信息量的单位与对数底数a有关。 a=2时, 信息量的单 位为比特(bit);a=e时,信息量的单位为奈特(nit); a=10时, 信息量的单位为十进制单位,叫哈特莱。目前广泛使用的单 位为比特。
[log2 P(xn)] n = p(xi)lo2gp(xi)(bi/t符号) i1
由于H同热力学中的熵形式一样, 故通常又称它为信息 源的熵,其单位为bit/符号。
显然,当信源中每个符号等概独立出现时,式(1.3 - 5)即 成为式(1.3 - 3), 此时信源的熵有最大值。
通信系统的分类

1.2.2 通信系统的分类1、按照通信的业务和用途分类根据通信的业务和用途分类,有常规通信、控制通信等。
其中常规通信又分为话务通信和非话务通信。
话务通信业务主要是电话服务为主,程控数字电话交换网络的主要目标就是为普通用户提供电话通信服务。
非话务通信主要是分组数据业务、计算机通信、传真、视频通信等等。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电话通信网最为发达,因而其它通信方式往往需要借助于公共电话网进行传输,但是随着Internet 网的迅速发展,这一状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控制通信主要包括遥测、遥控等等,如卫星测控、导弹测控、遥控指令通信等等都是属于控制通信的范围。
话务通信和非话务通信有着各自的特点。
话音业务传输具有三个特点,首先人耳对传输时延十分敏感,如果传输时延超过100ms通信双方会明显感觉到对方反应“迟钝”,使人感到很不自然;第二要求通信传输时延抖动尽可能小,因为时延的抖动可能会造成话音音调的变化,使得接听者感觉对方声音“变调”,甚至不能通过声音分辨出对方;话音传输的第三个特点是对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偶然差错并不敏感,传输的偶然差错只会造成瞬间话音的失真和出错,但不会使接听者对讲话人语义的理解造成大的影响。
对于数据信息,通常情况下更关注传输的准确性,有时要求实时传输,有时又可能对实时性要求不高。
对于视频信息,对传输时延的要求与话务通信相当,但是视频信息的数据量要比话音要大得多,如语音信号PCM(Pulse Code Modulation )编码的信息速率为64kbps,而MPEG-II(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压缩视频的信息速率则在2~8Mbps之间。
目前(截止2006年底),话务通信在电信网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现有的程控电话交换网络、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网络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和IS-95 CDMA所提供的业务都是以话音业务为主,随着Internet 的迅猛发展,非话业务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信息流量方面已经超过了话音信息流量。
美军单兵通信装备

美军单兵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采购与使用单兵无线电通信设备主要是指单兵之间使用的或用于指挥小分队的便携式无线电台。
近年来,美军的单兵无线电通信设备不仅象以前一样主要是特种分队单兵装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是所有军兵种单兵装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军事冲突中尤其如此.单个军人和班—排级分队的单兵无线电通信设备在现代作战条件下的作用不断增大.目前的中低强度局部军事冲突需要在复杂条件下执行任务,包括在山区和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士兵之间往往不能建立目视和声音接触。
如果说以前曾认为在班—排层次上拥有便携式无线电台就足够了(特种分队除外),那么目前在中低强度局部军事冲突条件下,美军所面临的为单兵装备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备的问题尤其突出。
军事冲突的经验表明,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备能更有效地对单兵和小分队的行动进行指挥,从而即使在最复杂的地形条件下,也能以最少的力量和最少的损失更好地协调行动,完成作战任务,并能在执行其他类似任务过程中更好地协同。
无线电电子工业领域的成果有助于美军为在分队中更广泛地装备此类设备,在主要技术指标得到提高的同时,现代化便携式无线电台变得比以前的型号更小,更轻,更便宜.目前,美军首先通过购买民用型号满足部队对便携无线电台的需求,许多民用无线电台符合MIL-STD 810国际军用标准.它要求在不利条件下能够稳定工作(低温、高温、降水、沙尘、撞击、振动)。
主要工业国家首先是美国高水平的无线电电子工业使这成为可能。
这些国家能生产多种单兵无线电通信设备及其配件.目前,美军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为士兵装备单兵无线电通信设备:•利用预算拨款为各军种集中采购符合各军兵种军用标准的民用便携式无线电台,或根据军方的要求进行改进。
•由军人单独购买民用便携式无线电台,以及向生产公司一次性购买一批便携式无线电台,用于装备在军事冲突地区行动的军人。
同时,各军种从自身要求和需求出发,需要不同型号的便携式无线电台。
结果美军同时在使用大量不同类型的便携式无线电台。
现代军事通信技术

现代军事通信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军事通信的中枢神经作用显得格外突出。
而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通信技术,则为现代军事通信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通信工具和更完善的通信手段。
毋庸置疑,军事通信技术在战后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现代通信技术:一、载波通信与光纤通信技术二战以后,军事有线通信技术取得了包括60年代产生的程控交换技术在内的一系列重大进步,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载波通信与光纤通信技术。
载波通信就是利用频率分割原理,在一对线路上同时传输多路电话的通信。
其工作原理是:在发信端把各路电话信号分别对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将各话路的频谱安排在各自不同的频位上。
在接收端,则进行相反的解调过程,把位于不同频位的各话路还原为话音频谱,实现载波多路通信。
载波通信除了传输电话信号外,还可以进行二次复用,即利用载波话路来传输电报、传真、数据等等。
载波通信有效的利用了有线通信的线路,扩大了信道的容量,提高了传输的速度。
在军事信息量不断增加、军事通信要求高效迅速的情况下,载波通信是一种极好的技术手段。
载波通信技术产生于20世纪初期,电子管和滤波器发明以后,为实现载波电话通信创造了技术条件。
同时,增音器和同轴电缆的发明又为载波通信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1918年,在美国的匹茨堡到巴尔的线路上开通了第一个载波电话通信系统,每对线通3路电话。
到1938年,经过不断改进,可通12路电话。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条件的限制,各参战国(除美国外)的长途有线通信发展很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各国均建立了规模巨大的军用长途载波通信系统,通信容量从最初的每对线几路、十几路,发展到几十路、几百路。
20世纪60年代初,载波通信设备进入了半导体化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单晶硅制备技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60年代各种晶体管电子元件相继诞生。
半导体晶体管的诞生是电子元件的第二次重大突破,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震、寿命长、性能可靠、功耗低等电子管无法比拟的优点,有效地促进了电子技术的发展。
军用车辆通信联络用语

军用车辆通信联络用语【实用版】目录1.引言2.军用车辆通信联络用语的分类3.军用车辆通信联络用语的具体内容4.军用车辆通信联络用语的使用规范5.军用车辆通信联络用语的发展趋势6.结语正文【引言】在现代战争中,军用车辆的通信联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通信联络可以确保指挥系统的顺畅运行,提高作战效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军用车辆通信联络用语体系。
本文将对这一体系进行简要介绍。
【军用车辆通信联络用语的分类】军用车辆通信联络用语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指挥类用语:包括上级对下级的命令、指示,以及下级对上级的报告、请示等。
2.勤务类用语:包括部队调动、补给、维修等勤务活动的相关用语。
3.战场态势类用语:包括地形、敌情、天气等与战场态势相关的用语。
4.通信联络类用语:包括通信设备操作、通信频率、通信加密等与通信联络相关的用语。
【军用车辆通信联络用语的具体内容】以下是一些军用车辆通信联络用语的具体内容:1.指挥类用语:- 执行任务:指派部队执行特定任务。
- 撤退:命令部队撤离当前位置。
- 增援:命令部队前往支援其他部队。
2.勤务类用语:- 弹药补给:部队需要补充弹药。
- 医疗救治:部队需要医疗支援。
- 设备维修:部队需要维修通信设备。
3.战场态势类用语:- 前方发现敌军:发现敌方部队。
- 左侧有高地:左侧地形为高地。
- 天气晴朗:当前天气为晴天。
4.通信联络类用语:- 通信频道:指派通信频道。
- 通信加密:启用通信加密措施。
- 通信中断:通信设备出现故障。
【军用车辆通信联络用语的使用规范】在使用军用车辆通信联络用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语简洁明了,避免歧义。
2.遵守通信纪律,禁止无关人员插话。
3.根据不同场合和任务,选择合适的用语。
4.保持通信设备畅通,确保信息及时传递。
【军用车辆通信联络用语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军用车辆通信联络用语也将不断更新:1.引入更多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提高通信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用通信分类
军用通信是指军队内部或军队与政府、民间进行通信的一种特殊通信方式。
根据通信的性质和用途,军用通信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一、战略通信
战略通信是指在战时或重大军事行动期间进行的通信活动,通常采用加密和防窃听技术,以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战略通信主要包括指挥通信、情报通信和战术通信等。
二、战术通信
战术通信是指在战场上进行的通信活动,主要用于指挥、控制和支援战斗部队。
战术通信的特点是快速、简单、灵活,通常采用无线电通信技术,包括无线电报、语音通信和数据传输等。
三、战场信息系统
战场信息系统是一种将现代通信、计算机、传感器等技术应用于战斗部队之间信息交换和作战指挥的系统。
它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处理速度快、作战指挥灵活、信息传输安全等特点。
战场信息系统通常包括战术数据链、数字化作战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等。
四、通信保障
通信保障是指为了保证军队内部通信和军民通信的正常运转而
采取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
通信保障涉及到通信网络、通信设备、通信人员等方面,主要包括通信保障计划、通信设备维护、通信保密管理等。
总之,军用通信分类繁多,每种分类都有其特定的通信方式和技
术手段,都是为了确保军队作战指挥和信息交换的顺畅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