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非遗蜡染纹样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文化内涵挖掘与应用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文化内涵挖掘与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苗族蜡染的图案和符号还具有装饰和审美的功能,体现了苗族
03
妇女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与民间故事
01
苗族蜡染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代相传,体现了民族团结和文化认同 。
02
许多苗族民间故事和传说与蜡染有关,如《蝴蝶妈妈》等,为蜡染纹样赋予了 丰富的文化内涵。
03
贵州苗族蜡染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如现代文化的冲击、传承人老龄化 等,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 财富,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贵州苗族蜡染纹样的市场前景 越来越广阔,不仅受到国内游客的喜爱,也逐渐受到国际游客的青睐。
03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的应用场景
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与其他民族艺术的比较
与汉族艺术的比较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与其他民族艺术相比,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与汉族 蜡染在图案、色彩、工艺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与其他少数民族艺术的比较
苗族蜡染与其他少数民族艺术也有所不同,如壮族的扎染、傣族的泼水节等 ,在工艺、图案、寓意等方面各有特色。
艺术价值与市场前景
艺术价值
纹样创新与个性化定制
纹样创新
在保留传统蜡染纹样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创意,创造出新颖的纹样, 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个性化定制
通过引入定制化生产模式,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提供个性化的蜡染纹样设 计和服务,提升产品的独特性和附加值。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的国际化推广
文化交流与传播
通过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示贵州苗族蜡染纹样的独特 魅力,促进文化的传播和认同。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的教学实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的教学实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的教学实践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的教学实践我国有56个民族,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这些民族文化遗产,开发新民族文化,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在社会协调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积极将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的教学实践,充分展示多民族文化的优美风貌,促进各族人民和谐共处,实现全民族的文明进步。

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教学实践,可开展以下工作:首先,根据教育目标,积极结合有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加和拓展美术特色课程的内容,确定融入新内容的比例,并结合年级、班级特点,系统地融入美术特色课程的教学中。

其次,对美术特色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科学有效的处理,使教学内容可控,易于掌握,合理把握。

再次,要实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美术特色课程的教学实践。

可以加大选材实施,大力开展民族礼仪、民族文学、民族美术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丰富课堂学习内容,满足学生在思想和审美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最后,要搭建平台,建立丰富的学习资料,鼓励学生自学,包括少数民族美术作品。

让学生对美学审美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增强对多民族文化美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艺术审美素质。

融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教学实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引导学生从少数民族文化精髓中汲取精彩,对于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认准文明,共创美好未来具有重要作用。

苗族蜡染艺术元素在我创作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苗族蜡染艺术元素在我创作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苗族蜡染艺术元素在我创作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蜡染是苗族传统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的图案和独特的工艺赋予了苗族蜡染独特的魅力。

在我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我发现苗族蜡染艺术元素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还能传递文化和情感。

首先,苗族蜡染艺术元素在我的创作实践中起到了装饰作用。

苗族蜡染图案丰富多样,有神话传说、花鸟虫鱼等各种元素。

这些图案可以用来装饰作品的表面,使其更加美观。

在我的创作中,我常常根据蜡染元素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图案进行应用,使作品更具观赏性。

其次,苗族蜡染艺术元素可以传递文化和情感。

苗族蜡染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我的创作中,我常常运用苗族蜡染元素来表达对苗族文化的敬意和热爱。

通过运用苗族蜡染元素,我试图传递出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苗族文化。

最后,苗族蜡染艺术元素在我创作实践中还发挥了创新的作用。

苗族蜡染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我发现其中的元素可以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作品。

在我的创作中,我常常将苗族蜡染元素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创新的尝试不仅丰富了我的创作,也使苗族蜡染元素在现代艺术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总之,苗族蜡染艺术元素在我创作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它具有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传递文化和情感的功能,同时也能够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作品。

在未来的创作中,我将继续探索苗族蜡染艺术元素的应用,为我的作品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年级美术教案第18课:“蜡染”,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二年级美术教案第18课:“蜡染”,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二年级美术教案第18课:“蜡染”,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蜡染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手工制作工艺,在蜡纸上自由发挥,将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进行搭配。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创造力以及观察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二年级的美术教学中,蜡染也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课程目标1.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2.培养孩子的艺术创造力3.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二、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蜡染用的工具:彩色蜡纸、木棒、热水、盘子、毛刷等。

2.教师备好蜡染的案例图片以及有关蜡染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蜡染工艺的视频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对蜡染的工艺原理和技巧进行讲解,让孩子们了解蜡染的基本方法和工具,明确制作蜡染作品的步骤。

3.示范教学:让孩子们看到教师制作蜡染作品的过程。

教师先拿出一张大小适中的白色蜡纸,将其折叠成四份,再用木棒将其压平,依据想要的图案在蜡纸上用蜡笔进行描绘。

将描绘好的图案涂上想要的颜色,并加入热水、在水中轻轻拍打,使其彩色相互交融,藕断丝连。

将其风干即可。

4.实践环节:由孩子们自己尝试制作蜡染作品,可以让孩子们从众多的彩色纸张中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并通过蜡笔涂在纸上描绘出心中想要的图案,再涂上彩色、加入热水并轻轻拍打,让其美丽的彩色进行交融和融合。

5.展示环节:学生们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蜡染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表扬。

6.总结:教师通过简单的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总结,明确下一次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并表扬孩子们的努力和创造力,提醒孩子们重做,创作更精彩的蜡染作品。

四、教学评估1.考试评估:教师可通过考试方式来检测和评估孩子们对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

2.细微评估: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观察、口头交流、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评估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蜡染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美术制作工艺,适合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通过实践中的锻炼,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观察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孩子在美术课堂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二年级美术教案第18课学学做“蜡染”实践操作详解

二年级美术教案第18课学学做“蜡染”实践操作详解

二年级美术教案第18课学学做“蜡染”实践操作详解在二年级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学习并实践各类手工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蜡染”手工艺术,这是一种非常古老而又有趣的手工艺术,通过它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常规衣物更加有特色。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让我们准备好需要的材料:- 白绸布、软毛刷、各类颜色的织物颜料、蜡块、蜡笔、烫斗、筷子、杯子、纸巾、小碗、冷水盆、热水盆以及手套等。

请大家按照以下步骤,一步步来实践蜡染手工艺术:第一步:准备工作将需要染色的白绸布预先清洗干净,晾干并烫平,以便后续的染色操作更加精确和漂亮。

同时将工作桌面以及周围环境严格卫生,确保整体工作环境的干净整洁,以免对染色过程造成影响。

第二步:蜡染图案设计将蜡笔或蜡块取出,以其中一支点缀于白绸上,开始设计出自己想要的图案。

建议选择简单的图案,避免过于复杂和深入,以便后面上色时可以有更好的加工度。

同时,也可以使用筷子等小型工具,使蜡块沾染更加方便和自由。

第三步:染色工作将准备好的织物颜料倒入小碗中,借助软毛刷逐渐将颜色均匀的涂于白绸布上。

染色时需要注意的是,颜色没有对错之分,只要符合自己的心意和设计要求即可。

同时建议选择较深的颜色,会变得更加明显和鲜艳。

第四步:蜡块取出染色全部完成后,等待它自然晾干,等待教案所述的非常合适。

如果需要加速干燥过程,也可以将其置于太阳底下或电吹风加热处,但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引红或变形。

完成以上四个步骤后,一个漂亮的蜡染作品就完成了。

此次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们在美术教育中领略到手工艺术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还能巩固对颜色、手感和纹路等方面的表现能力。

同时基础的线描和色彩构成能力也都会得到训练和提升。

希望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保持对美术、手工艺术的热爱,并不断丰富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传统工艺制作蜡染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工艺制作蜡染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工艺制作蜡染的传承与创新摘要:蜡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学和创造性。

在当前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举措。

本文重点对传统工艺制作——蜡染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传统工艺;蜡染;传承;创新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蜡染有着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和迷人的艺术表现力。

与传统的绘画和雕塑不同,蜡染是一种多元融合的艺术形式。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蜡染作为美术教学素材,可以有效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极大地提高美术教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对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蜡染工艺的传承传统技艺的传承环境受到很大的制约,在大学校园或是职业学校中,通过社团活动开展蜡染实训课程等方式是很好的传承和创新的阵地。

通过老师讲解、图片欣赏、视频观看、分组查找资料、海报设计、橱窗展示等方式学习蜡染知识、宣传蜡染技艺、传承蜡染文化。

通过系统的实训,掌握蜡染制作技巧,创新蜡染设计。

(一)传承蜡染文化蜡染纹饰题材主要分为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两大类,自然纹样中又可分为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

自然纹样中的植物纹有菊花、莲花、蕨菜花以及山里无名花卉等纹样,动物纹有牛、龙、鸟、虎、狮等纹样。

这些题材都来自贵州少数民族十分熟悉的大自然,但在造型上又不受自然形象细节的约束,而是做了大胆的变化和夸张的艺术处理。

几何纹样包含有十字纹、万字纹、太阳纹、回纹以及各种方式方形纹等自然物象几何化的纹样,多是他们祖先留传下来的。

这些纹样都有古老的传说,按习俗,这类蜡染图案是不能随意改动的。

(二)传承蜡染技艺传统的蜡染工艺制作主要有五个工序:织布、点蜡、制作靛蓝染料、浸染、脱蜡,最后再将制作好的蜡染布料做成苗族传统服饰。

1.织布苗族传统蜡染工艺从自己种植棉花、采收棉花、纺线到织成布匹需要大小70 多道工序。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再设计及运用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再设计及运用

贵州苗族蜡染纹样再设计及运用摘要:在中国文化自信不断崛起的大背景下,为传播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手工艺术,深度挖掘贵州苗族蜡染纹样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以创新的角度研究与应用贵州苗族蜡染的纹样,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将现代化艺术和传统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民族风情又具有现代设计感的设计图样,使蜡染纹样在生活中传承,激发起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关键字:蜡染,纹样,设计,应用1.贵州苗族蜡染纹样主要种类1.1动物纹动物纹主要包括龙纹、鱼纹、蝴蝶纹、鸟纹等。

苗族的龙纹与中国传统的中国龙不一样,它的身体是可以变幻的,它的龙头是极具个性的,主要有鱼龙、鱼尾龙、盘龙、水龙、蚕龙、叶龙、水牛龙等龙纹,多采用各种夸张、变形、置换的手法使画面构图更加完整和谐。

其中龙纹对于苗族而言有着驱祸迎福,龙腾升达之意,能赐民族风调雨顺,家人健康长寿,是最大的吉祥符号。

鱼纹在纹样历史中的存在极为悠久,早在史前出土的陶器和玉器中出现过鱼纹纹样,贵州苗族蜡染中的鱼纹造型多变,其排列的方式与其他纹样组合的方式也十分灵活多变。

鱼纹对于贵州少数民族而言更多是对于生殖的崇拜,寄予着子子孙孙像鱼的孩子一般多的愿望。

蝴蝶纹造型多变,蜡染中的蝴蝶千姿百态,有写实的、写意的、抽象化的,还有变形复合的。

《苗族古歌》中描述了关于蝴蝶纹的起源传说,苗族人的蝴蝶纹更多的是表达了对自然和祖先的热爱与崇拜之情。

《苗族古歌》中也描述了鸟纹的起源,苗族人在蜡染中对于部分鸟纹的描绘表现一些鸟类的特点,能看出大致的种类,如锦鸡、喜鹊、孔雀、鹭鸳等,其鸟纹的表现十分生动形象,多有花草纹作为装饰,呈现出自然和谐的画面,表达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先祖的崇拜之情。

1.2花草植物纹花草植物纹主要有花草纹、枫叶纹、卷草纹等。

苗族对于花草纹的使用更多是为了装饰和点缀蜡染作品,因为花草纹绘制的植物种类与苗族古代迁徙的苗族传说有关,所以常见的花草纹种类是山间田野常见的花草植物,如荞花、蕨花、梅花、桃花、杏花,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民族文化进校园苗族刺绣的应用

民族文化进校园苗族刺绣的应用

民族文化进校园苗族刺绣的应用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一、课题:小小设计师--苗族刺绣纹样的应用二、学习领域:设计·应用三、教学设计思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元素被应用到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不时的刮起一阵阵炫丽的民族风。

而本地区的苗族刺绣纹样就是很好的设计素材。

这一堂课的学习领域为设计·应用,主要以施洞刺绣纹样为主题,以较为时尚的服装设计为载体进行教学。

这样的课程较为新颖,学生本身也很喜欢设计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很容易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需材料也很容易获得,很适合本地区乡村小学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推广。

由于乡村学校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所以在课程中特意设计了“感恩”的德育环节,使学生能时时懂得感恩亲人朋友对自己的艰辛付出,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四、学情分析:这一课程主要针对的授课对象为四五六年级,这一学段的学生有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

课程所需材料为刺绣纹样图片或实物、一支笔、几支水彩笔、一张纸,在本校这些材料很容易得到。

根据半学期的美术教学,四五六年级大部分学生都具有很强的造型表现能力,甚至有些超乎老师的想象,再加上很多学生本身就很喜欢设计,所以这个课程有很大的可行性和推广性。

五.教学目标:A、四五六年级学生B、1、识别施洞刺绣纹样图案。

2、画出以施洞刺绣纹样为主的服装设计效果图。

3、懂得感恩。

(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及本地刺绣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人格品德。

)C、在有纹样图片或实物参照、教师辅导的情况下,学生独立完成服装效果图的设计。

D、1、效果图必须以施洞刺绣图案为主。

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纹样图案。

2、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一些图案。

让你的设计更炫,更潮,更有个性。

3、在效果图下方写一则设计简介。

内容可以是用到了哪些纹样图案主要用了哪些色彩4、假如有一天你有机会把你设计的效果图变成现实,你想把它送给谁为什么(用简短的一两句话写下来)六.教学重点:在有纹样图片或实物参照、教师辅导的情况下,学生独立完成服装效果图的设计。

基于蜡染非遗资源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

基于蜡染非遗资源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

基于蜡染非遗资源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摘要】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丰富艺术教育形式,拓宽艺术教育内容,有着积极的作用。

丹寨的民间传统蜡染技艺更是以其独特的的艺术魅力、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我们。

因此,我们有必要去研究、去整理、去利用我们的民间美术资源。

作为美术教师就得带领学生充分挖掘丹寨蜡染资源,把民间美术同国家统一课程有机结合,开发出更加丰富、更具个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民间美术校本课程。

【关键词】美术校本课程;蜡染非遗资源;开发与利用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学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可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一、丹寨具有独特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多彩贵州,云上丹寨。

千年窝妥,源远流长。

丹寨县民族文化古朴浓郁,拥有苗族蜡染、苗族贾理、苗族锦鸡舞、古法造纸、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等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丹寨县的苗族建筑资源丰富,石桥镇建筑群、千户古老苗寨等,以及王家、卡拉、排莫等6个国家级传统民族村落。

丹寨县还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并且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全国唯一祭祀尤这一古朴、浓郁、独特的民族文化节日。

这些都可以合理开发利用,可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进而提高其美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蜡染技艺这一美术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蜡染是一种绘画与印染技术相结合的民间手工艺,是集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为一体的艺术瑰宝,也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蜡染以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蜡染的基本原理是在需要白色花型的地方涂抹蜡质,然后去染色,没有涂蜡的地方染成蓝色,有蜡的地方呈现白色。

二年级美术教案第18课:“蜡染”手工创意,丰富孩子的艺术体验

二年级美术教案第18课:“蜡染”手工创意,丰富孩子的艺术体验

二年级的美术教育是对孩子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这一年级里,孩子们开始学习基本绘画技巧和色彩的运用。

在第18课中,我们要教孩子们一种新的技法——蜡染。

通过蜡染手工创意,我们能够丰富孩子的艺术体验,帮助他们体会色彩的魅力和创意的无限可能性。

一、教育目标1、了解蜡染工艺的历史和现代应用。

2、学习蜡染工艺的基本技法。

3、提高孩子的艺术创意和表现能力。

4、加强孩子对颜色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5、增强孩子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育内容1、介绍蜡染工艺的历史和现代应用在中国古代,蜡染就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品印染技法,可以制作出各种优美的花纹和图案。

现代,蜡染更是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装饰品、挂毯等领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工艺术。

2、学习蜡染工艺的基本技法蜡染的基本技法包括:画线、涂色、上蜡、烘干和染色五个步骤。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用铅笔在白布上画出自己想要的图案。

接着,用颜料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用毛笔或海绵涂在白布上。

用蜡笔或蜡条在纸上描出图案轮廓和细节,保留下要染色的部分。

将染色部分涂上蜡,烘干后再进行上色。

用清水将蜡融化,洗去,再烘干,就能得到自己独特的蜡染作品。

3、提高孩子的艺术创意和表现能力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给孩子们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孩子们的蜡染作品中,用到什么颜色、图案和形状?孩子们创作作品时的创意来源和过程是什么?老师可以用鼓励和探究的语言,帮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引导他们创作出有个性、有意义的蜡染作品。

4、加强孩子对颜色的感知和运用能力让孩子从蜡染作品中感受到不同颜色的互动关系,让孩子在手工创作中来加强色彩的教学。

所谓的色相、明度或者颜色深浅、碎块或者色彩个性闪耀,都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进行感悟,而且孩子们也非常容易接受。

5、增强孩子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学习蜡染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用到毛笔、海绵、颜料、布和蜡笔等工具。

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孩子们增强手工制作能力,练习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控制能力。

苗族蜡染传统纹样中美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苗族蜡染传统纹样中美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美育之窗[摘 要]国务院2006年将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传统印染技艺——蜡染技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普及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分析苗族蜡染纹样的特点,深入探究其审美特点,针对不同的教育阶段提出具体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苗族蜡染;纹样;美育[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15-0069-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吴娜,余杭珏.苗族蜡染传统纹样中美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天工,2023(15):69-71.吴 娜 余杭珏昭通学院艺术学院苗族蜡染传统纹样中美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作者简介:吴娜(2001—),女,汉族,云南昭通人,本科,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余杭珏(1992—),女,汉族,云南昭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艺术。

蜡染古称蜡缬,国务院2006年将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传统印染技艺——蜡染,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蜡染中的传统纹样极具审美价值、民俗价值以及使用价值。

苗族蜡染随着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普及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基于此,笔者通过对苗族蜡染纹样的剖析,深入挖掘其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加强对美育价值的开发,并据此对各阶段的美育提出应用建议。

一、苗族蜡染概述苗族蜡染图案色彩鲜明、构图严谨、造型优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其源于生活,寄托着人们的情感和向往。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的苗族蜡染,集匠人之巧思、高超之技艺、形式之“蕴涵”于一体。

(一)苗族蜡染的发展中国染织技术历史悠久,苗族先民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掌握了蜡染工艺。

苗家妇女用彩绘蜡染记录她们的生活生产,所以说苗族蜡染寄托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苗族人民的智慧,是苗族社会历史记忆的载体,是活生生的历史文化再现。

蜡染制品在唐代成为盛行的装饰纺织品,现在有蜡染工艺传统的地区集中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苗族非遗蜡染纹样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苗族非遗蜡染纹样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篇誗教学创新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纺织印染工艺具有很重要的传承意义,苗族蜡染技艺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融合了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美术逐渐进入地区特色课程和学校基础课程,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阶段的美术教育体系中,加入民族传统艺术可以极大地推进学生对地域特色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因为蜡染工艺比较复杂,所以开展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蜡染作为民间艺术的瑰宝,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

在进行蜡染教学讲解之前,先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基本问题和意义进行探索和阐述,再讲述有关蜡染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蜡染特别是贵州蜡染有基本的了解。

一方面要了解传统的蜡染纹样和色彩搭配,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对蜡染的实际操作有初步的了解。

用水粉颜料制作仿蜡染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认知能力,让学生对蜡染工艺产生兴趣。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发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是蜡染最早出现的地区。

蜡染技术代代相传,是当地最具有创意的工艺作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洗礼,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同时蕴含了许多智慧和经验。

非物质文化与课堂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对非遗进行更科学、更系统的学习和理解。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非遗与课堂之间的联系。

非遗有很多种传承形态,因此许多学科都能与非遗结合进行授课,而美术课堂会涉及剪纸、泥塑等方面的学习,所以美术课堂与非遗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观念、思想,能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内容,将地方文化和美术课程进行合理整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小学美术课的授课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非遗的学习。

一、民间传统艺术在美育体系中的现状及意义(一)民间传统艺术在美育体系中的现状目前美术课程依然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处境,尤其是农村的美术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相对城市来说较为薄弱,而大部分的民间艺术源自并扎根于农村,农村学校难以保证美育基础教学体系的完善,更难将民间艺术进行传承和渗透。

民族手工蜡染艺术引入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民族手工蜡染艺术引入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民族手工蜡染艺术引入课堂教学实践探究作者:苏景玲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0期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术,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也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情感教育、价值教育、文化教育、社会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有效素材。

在学校美术教学中,将民族手工蜡染与现代美术有机结合,对于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充实、完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民族手工蜡染进入美术课堂的意义民族手工蜡染是由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并世代传承下来、反映普通劳动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表达审美观点的艺术,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

将民族手工蜡染引入课堂教学,既能丰富美术课程内容,又对弘扬民族文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

民族手工蜡染艺术进入学校,是文化传承的关键之一,应使学生加深对民族手工蜡染的艺术特征的了解,使学生重视和了解蜡染相关的染制工艺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化传承意识和审美能力,唤醒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觉与社会责任。

民族手工蜡染工艺世代沿袭下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保持了瑶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最早的审美想象和传统的文化形态,具有独特的原始的质朴美。

它继承了这些少数民族朴实而宝贵的古老文化,它应当成为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

将它引进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传统的民间艺术,认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喜爱它并担负起继承和创新重任,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民族手工蜡染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的现状1.民族手工蜡染师资力量较薄弱,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少从事民族手工蜡染教学的教师缺乏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对于与之相关的技术、工艺流程、历史背景等内容均不甚了解。

在教学中缺乏利用民族手工蜡染的功能和特点采取积极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提炼知识,对一些理论、技术技能传授方法欠科学。

即使教了也仅限于技术的掌握,学生很难认识学习的意义所在,没有真正的蜡染技艺和文化传承,这对民族手工蜡染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则是明显不足。

浅谈现代蜡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蜡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浅谈现代蜡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蒋相江摘要:蜡染是运用蜡的防染原理制作而成的一门古老工艺美术,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与艺术表现力。

笔者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立足于实际教学经验,从现代蜡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教学意义入手,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明晰蜡染的艺术特性与制作步骤,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美学素养,培养民族自信心,为其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现代蜡染;小学美术;教学实践随着历史的演变与发展,蜡染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创新,逐渐形成了支系众多又表现力充分的创作体系,其中以贵州蜡染最为著名。

在当今的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方法,通过趣味且直观的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同时,时刻跟进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拓展蜡染美术的衍生知识,充实学生的美术知识与素材库,为其日后的创作奠定学科基础。

一、现代蜡染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教学意义蜡染包括制靛、制蜡、轧布、绘蜡、侵染、风干六个步骤,其中绘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绘图基础与技法。

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提炼概括的图像处理能力,增强对点、线、面的组织意识,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美学素养与实践技法。

具体来说,绘蜡是指用各种工具蘸取蜡液在漂白过的布料上进行规制的一个过程,其中绘制图形纹样的工具就有多种,包括蜡刀、竹条竹签、鸡鹅毛管笔、毛笔、镂空纸型版。

蜡刀因头刃部尖平,头身部宽阔的特点而备受青睐。

这种形状的蜡刀,既可以绘制纤细的线条,也可以填涂颜色,并且因为材质是铜而具备优良的导热性,有助于防止蜡液凝固,使绘画过程更加连贯。

竹条竹签则用于绘制直线时使用,其绘制而出的直线纤细笔直,富有韵味。

毛管笔与毛笔则在线条的表现形式上更加多样,能够形成按、捺等多种线条的起伏变化,极具韵律感。

镂空纸型版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制作效率,主要应用于复杂图案的绘制。

通过上述总结,不难看出在绘蜡制作过程中,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平面构成能力、手工技能等综合性实践能力,强化“手脑合一”在实践中的比例。

如何提升小学生传承民间蜡染文化的兴趣

如何提升小学生传承民间蜡染文化的兴趣

如何提升小学生传承民间蜡染文化的兴趣摘要: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有力体现。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生产生活方式随之改变,不少民间艺术开始出现失传的现象。

为了有效改善这一局面,愈来愈多教育工作者尝试将民间蜡染文化渗透到美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传承民间蜡染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发展的同时,实现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的良好发展。

基于此,以下就将小学美术教学作为载体,首先分析民间蜡染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意义,接着就提升学生传承民间蜡染文化兴趣的策略展开探究,希望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传统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民间蜡染文化;兴趣蜡染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在我国多个地区、民族(如贵州、云南苗族、布依族等)都有分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生活特征、民俗文化等,有着极为浓厚的民间气息。

在素质教育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美术教育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小学美术教材中也增加了不少与民间文化艺术相关的内容。

但是,在具体教学时,有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即学生愿意参与民间文化艺术的学习与鉴赏,但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兴趣、意识不强,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积极革新教学思路,优化、创新民间蜡染文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和传承民间蜡染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将其付诸于实践,为中华传统民间文化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蜡染文化的意义(一)弘扬和传承蜡染文化蜡染技艺承载着同胞的情感、寄托,是民族文化的直接印证,特色鲜明[1]。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蜡染文化,可以促进美术与现实生活的关联,降低美术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

可以说,蜡染是在寄托情感、融合思想的过程中创作而来的,其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深化美术认知,感悟蜡染文化精髓,提高民间文化认同感、自豪感,积极学习和传承蜡染文化,为发展蜡染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二)提升学生美术综合能力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师传统理念根深蒂固,将重心放在了基础知识的传授上,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很少有自我展示的机会。

民族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民族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引言苗族服饰聚集了创造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优秀美术教学资源,苗族服饰绮丽多姿、纹饰繁复的特点为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提供丰富资源。

本文对美术课堂中苗族服饰图案纹样的剖析方法和运用方法研究为立足点,把苗族服饰图案纹样作为教学资源运用到小学美术课堂中,为美术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更好地完善与扩展小学美术课程内容,丰富美术课程教学资源,在有限的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苗族服饰图案纹样作为教学资源运用到小学美术课堂中,是以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文化修养等综合素质,使我国几千年来所蕴含的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底蕴得到关注和传承。

提高小学生对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并加强小学生对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热爱之心和传承之行。

二、苗族服饰图案纹样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意义(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通过把苗族服饰服饰图案纹样运用到美术课堂中,在正常进行教学时,必然会涉及到关于苗族服饰的基础知识。

同时,在实践课程中也会涉及到苗族服装上的图案绘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苗族服饰文化的了解。

学生在对苗族服饰图案纹样进行了基础的了解之后,必然会掌握一些图案设计或是制作的技巧,能够继承与发展苗族服装的文化,也是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二)美术课程资源的有利补充由于我国地域广袤、民族繁多,经济发展和文化的不同,出现不同地区的美术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状况。

在我们国家所使用的教科书并不能全面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其主要的学习内容为基础美术知识,以及基础的构图绘画技巧,并且很多内容都是较为单一的,缺乏一定的趣味性。

而将苗族服饰的资源引入到小学的美术课堂之后,可以直接改善这一单一的教学内容。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在理论课程方面,还是在实践课程方面,将苗族服饰图案加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是对当前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有益增补。

三、苗族服饰的艺术特征(一)独特的地域性我国苗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地区人民认为动物能够代表着力量,能够保护他们的居住地,因此我们在现在的苗族服饰图案上会看到很多动物的纹样出现。

蜡染在小学美术社团教学和校本课程中的应用

蜡染在小学美术社团教学和校本课程中的应用

蜡染在小学美术社团教学和校本课程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6-28T06:38:13.24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7月1期作者:陈东[导读] 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培养学生不仅要进行知识理论的讲授,知识技能的教导,也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品格等的塑造。

(宜宾市江北实验小学)【摘要】美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培养审美的能力有利于我们理解好生活的含义,从而获得精神动力,并且由审美的过程获得视觉的精神世界的审美愉悦。

蜡染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学习蜡染艺术有利于学生感受中华文明之美,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

在小学美术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的载体和渠道就是校本课程以及相关的美术社团的活动推动,因此文章围绕蜡染艺术在小学美术社团中的教学实践和校本课程中的应用,探究蜡染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蜡染,美术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3)7-171-02引言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培养学生不仅要进行知识理论的讲授,知识技能的教导,也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品格等的塑造。

感受美的能力是人的一种重要情感能力,也是人们提升自身审美、愉悦感官世界,升华精神世界的重要素养。

"好生活与美存在着紧密联系,要想真正理解好生活,我们必须首先理解什么是美。

我们知道美既不是来源于主体依据自我自爱的根据而判断的,也不是依照某一确定性的知性概念构建起来的,而是一种无概念的、无利害的、具有必然普遍愉悦的主观合目的性的对象的东西。

基于对美的分析,我们能够进一步认识到对于好生活概念与美的概念之间在理解方式上具有内在相通性,好生活也应该是一种带有普遍愉悦性的美的生活,并且是不依赖于任何私人目的的好生活,好生活与美都预设了共通感作为可能性的条件,这是使人相互理解、感知的基础,也是建立好生活的实践信念。

"[1]可见,学习美、感受美、提升美的能力,有利于我们理解好生活,从而从知识中获得奔向美好生活的动力。

贵州织金苗族蜡染融入小学美术课外课程的教学研究

贵州织金苗族蜡染融入小学美术课外课程的教学研究

贵州织金苗族蜡染融入小学美术课外课程的教学研究
殷文悦;彭验雅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博览》
【年(卷),期】2024()2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探索贵州织金苗族蜡染的发展概述以及审美意趣,将其融入到小学美术课程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以及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非遗文化。

贵州织金苗族蜡染具有悠远的历史渊源,在经历了长达几千年的岁月长河中,苗族蜡染技术不断地沉淀与变化,发展到今天却依然保留着原生态的蜡染技术,织金苗族的蜡染其图案纹饰除了遵循事物本来的形象之外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并将其进行变形转换。

本文首先从织金苗族蜡染的历史发展进行概括,并探索织金苗族蜡染的美术教育的意义,再结合小学美术的相关课程将其融入进去。

【总页数】3页(P205-207)
【作者】殷文悦;彭验雅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75
【相关文献】
1.将阅读延伸到课外高考作文语言应有亮点意识初中英语过程写作的形成性评价探索影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与对策研究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初中体育课教学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对策关于柔力球运动现状分析及未来发
展的思考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情景教学研究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与鉴赏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答辩的方法对初中英语口语竞赛的建议和思考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开展对策研究刍议农村幼儿教师多途径培训幼儿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初探幼儿教育中的本土化资源利用探析利用美术活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将阅读延伸到课外2.贵州省织金县歪梳苗蜡染的文化探究3.苗族蜡染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探索4.“非遗”蜡染技艺的困境与生机探析--以织金苗族蜡染为例5.织金苗族蜡染工艺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蜡染花布美术教案

蜡染花布美术教案

蜡染花布美术教案第一篇:蜡染花布美术教案《蜡染花布》教案(三年级美术杨玉珍)发表时间:2011-10-21 16:52:47 [查看原文]一、教材分析:蜡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在贵州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这种古老的技艺一直流传至今,本课是让学生运用蜡染技法在纸上作画,利用蜡笔(油画棒)和水性颜料油水分离的特性,产生类似于蜡染的效果,对学生了解蜡染及提高绘画技巧、丰富表现手段都很有意义。

二、学习目标1.让学生感受和初步了解蜡染工艺。

2.学生能够利用蜡笔(油画棒)和水性颜料油水分离的特性,制作出具有蜡染效果的作品。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习用蜡笔涂画后用水性颜料渲染的方法制作出精美的蜡染画。

四、教学准备:师:范画一张生:油画棒、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

五、教学过程(一)引导自学魔术激趣出示一张“白纸”,调色后涂在纸上,然后很快就变成一幅装饰画。

通过和学生的共同探讨,得出答案:教先用白蜡(白油画棒)在纸上涂上想要的花纹,再把颜色涂在有白蜡的地方,事先画好的图形就呈现出来了。

(二)交流释疑、1.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作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等。

(板书课题)2..分析书上内容:在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简单介绍蜡染的工艺和最后的效果。

3.欣赏图片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统民族蜡染作品,感受民族艺术之美。

4..学生分组讨论蜡染的步骤,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制作步骤。

在设计制作前,演示作画步骤。

(1)构思;(2)用蜡或油画棒在纸上画各种图案;(3)调色;(4)涂上较深的颜色;学生实践(三)巩固拓展指导学生用水性颜料给蜡笔画涂底色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蜡不溶于水的道理。

进一步引导,用蜡笔画过的地方就不再吸水,说明蜡和水不能融在一起。

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我画的图案看不清?为什么我画的不像“蜡染”等。

民族刺绣文化艺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改中的实践运用

民族刺绣文化艺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改中的实践运用

民族刺绣文化艺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改中的实践运用发布时间:2022-12-28T17:49:35.8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2月4期作者:周璇[导读]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于教材基本内容的讲解必须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的教学设置计划、具体的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述,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通过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一方面能够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了解到更多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对美术有一个强烈的学习兴趣,稳步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

本文主要是结合当前民族刺绣在整个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实践运用,进而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后期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周璇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城区第三小学校摘要: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于教材基本内容的讲解必须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的教学设置计划、具体的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述,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通过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一方面能够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了解到更多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对美术有一个强烈的学习兴趣,稳步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

本文主要是结合当前民族刺绣在整个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实践运用,进而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后期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民族刺绣;艺术资源;美术课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12-042-01引言刺绣作为当前极具民族特色的重要瑰宝之一,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着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在国际之间的外交沟通探讨上,还是作为亲友之间的礼物赠送都非常的有意义。

就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内容设置来说,通过刺绣文化的理论讲述能够更好地宣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这也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目的和具体的要求。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更加需要通过多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大力宣扬民族刺绣文化艺术,让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到刺绣的独到之处,同时,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刺绣所带来的美好生活气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非遗蜡染纹样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路士莎李伟
来源:《新课程》2022年第08期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纺织印染工艺具有很重要的传承意义,苗族蜡染技艺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融合了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美术逐渐进入地区特色课程和学校基础课程,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阶段的美术教育体系中,加入民族传统艺术可以极大地推进学生对地域特色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因为蜡染工艺比较复杂,所以开展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蜡染作为民间艺术的瑰宝,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

在进行蜡染教学讲解之前,先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基本问题和意义进行探索和阐述,再讲述有关蜡染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蜡染特别是贵州蜡染有基本的了解。

一方面要了解传统的蜡染纹样和色彩搭配,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对蜡染的实际操作有初步的了解。

用水粉顏料制作仿蜡染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认知能力,让学生对蜡染工艺产生兴趣。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发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是蜡染最早出现的地区。

蜡染技术代代相传,是当地最具有创意的工艺作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洗礼,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同时蕴含了许多智慧和经验。

非物质文化与课堂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对非遗进行更科学、更系统的学习和理解。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非遗与课堂之间的联系。

非遗有很多种传承形态,因此许多学科都能与非遗结合进行授课,而美术课堂会涉及剪纸、泥塑等方面的学习,所以美术课堂与非遗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观念、思想,能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内容,将地方文化和美术课程进行合理整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小学美术课的授课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非遗的学习。

一、民间传统艺术在美育体系中的现状及意义
(一)民间传统艺术在美育体系中的现状
目前美术课程依然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处境,尤其是农村的美术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相对城市来说较为薄弱,而大部分的民间艺术源自并扎根于农村,农村学校难以保证美育基础教学体系的完善,更难将民间艺术进行传承和渗透。

小学是学生想象力最为发达的阶段,教师却往往只重视机械化的美术知识讲解,而且美术教材缺乏地域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只重视求新求异的创新教育目标,而忽视了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知识传授。

(二)民间传统艺术在美育体系中的意义
1.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生活在城市的现代人想象力越来越贫乏,小学生的创作灵感也越来越少,而民间传统艺术较为适应小学生的美术教学,它拥有操作性强、通俗易懂和贴近现实生活的特点,又符合民族的审美标准,虽然根植于农村,但在勤劳的劳动妇女手中,极富生活实用性和表现力。

2.民间传统艺术内容直观易懂、丰富多彩,能被大多数人接受,是朴素现实的美育教材。

它没有条条框框的刻板束缚,也没有高深的文人画那般难以理解,民族文化是祖先们通过探索和实践流传下来的审美创作技艺,其朴素易懂的美符合小学生的个性需求,也符合他们的认知心理。

3.民族传统艺术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气魄的体现。

民族艺术是美术教育的素材,也是现代人进入美术教育“学前班”的启蒙教材,有着解决目前美术教学问题的作用。

提倡学习民间传统艺术是为了更了解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的知识内容,而非否定现行的美育内容,让民族传统元素更好地融入设计创作中。

二、蜡染艺术的地域分布及其风格特征
贵州蜡染又称贵州蜡花,最早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的纹样和素雅的色调,在民间艺术中与众不同,其独特之处不仅在于精美的图案,还在于冷却后织物产生的裂纹。

其中的冰纹就是将色料渗入裂缝,从而得到颜色多样的色纹,即使是同样的图案设计,也可以做出不同的冰纹蜡染效果。

由于受地域经济发展、文化背景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蜡染的地域差异非常大,每个区域都有其自己独特的蜡染制作风格。

根据蜡染对服装饰品的影响范围和使用广泛程度来区分,以下几种是比较常见的。

1.结构严谨和自由豪放同时存在的丹寨蜡染。

2.色彩绚丽、图案优美的安顺蜡染。

3.主要分布于都江、兴华、榕江平永等地区的榕江苗族蜡染。

4.质朴素雅的从江蜡染。

5.其他的蜡染类型。

除此之外,贵州地区还有纤细巧密的织金蜡染,流光溢彩的黔西南苗族蜡染。

贵州苗族蜡染文化是伴随着少数民族利用和了解自然环境的过程而形成的,反映了他们的诗性、艺术和自然与人的统一性,在蜡染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朴素情怀。

三、苗族蜡染的艺术风格及图形纹样分类
苗族是一个具有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和技术的民族,其独放异彩的蜡染艺术在整个染织界中拔得头筹。

蜡染以白色和青色作为主色调,用两种颜色的对比来创造出古朴雅典的意蕴,也经常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其图纹朴实简洁,颜色轻盈明艳,其质感体现了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更能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芒,运用白花青底染色的靛蓝蜡染花布,极具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

蜡染图案可以分为几何图纹和自然图纹,几何纹样是用不同的几何图纹组合形成,为了使图案简单、统一、整齐,实现边角和边框的整体综合效果,通常采用左右对称或四边对齐的方法。

而花鸟鱼虫等纹样通常不拘泥于原型,使作品具有神圣的感觉。

图案纹样构成形式分为点、线和面,点参照形状和区域,线包括直线、曲线等,面是点和线的结合,具有偶然性、不规则性、几何性等特点。

四、蜡染的制作方法及课堂教学
首先,用铅笔在布料上绘制好图案纹样,观察纹样搭配点、线、面的分布情况,整体性要求是面不散不乱。

然后将绘制好的图案纹样封上蜡,再进行染色。

最后等蜡干后放入染缸进行浸染。

由于蜡染过程中蜡块折叠迸裂而导致染料不均匀渗透所造成的染纹称为冰纹。

再进行脱蜡和清洗。

而在课堂中进行仿蜡染教学操作时,由于条件有限,可以利用简易的工具,如调色盘、铅笔、水粉笔、颜料和生宣纸进行操作。

教师可先将自己带的仿蜡染作品展示给学生,如蜡染方巾、围巾等,通过欣赏简单的图案布局搭配,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另外,让学生利用参考资料制作自己的蜡染作品,并对构图、纹样、图案、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民族文化和历史,增强对非物质文化的认识。

五、总结
苗族蜡染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了两千多年,一直延续至今,一方面是由于蜡染技艺对民族文化具有承载意义,另一方面是由于贵州古代相对封闭环境,使得蜡染艺术传承了两千多年。

当然,蜡染技术对于当地的历史传承和社会实践来说,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双重体现,对民族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了解、喜爱和掌握仿蜡染技艺,感受传统苗族蜡染艺术的文化内涵,以及无法用机械替代的独特艺术风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蜡染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晓雪.贵州织金苗族蜡染纹样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0.
[2]于菁竹.丹寨、榕江苗族蜡染的风格变迁与审美转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0.
[3]潘逢光.探索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20:2.
[4]成祎.民族艺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新教育,2020(16):65-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