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咏史知识点

合集下载

咏史怀古诗专题复习

咏史怀古诗专题复习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 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 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怀古咏史诗
复习目标:
1、了解怀古常见的写 法及抒发的情感。 2、准确理解,提高该 类诗歌鉴赏水平。
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得失
咏史怀古诗的内涵
•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 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对历史遗迹的追 思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 (讽刺时事),或者思发思古之幽情。
• 2、借古讽今,用典:借吴王荒淫纵欲而亡 国讽谏唐玄宗。
• 3、直抒胸臆:东方渐高奈乐何东方已经发白,
天要亮了,该怎么办?既像恨长夜之短的吴王发出 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喟叹,又像诗人对沉溺 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
•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 东方渐高奈乐何!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 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 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4)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借 古讽今,即事议论
(5)语言:含蓄蕴藉
情感:
1、(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对古人 的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 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
ipsum 病
dolor sit 相
amet
怜 型
古Lorem 物 盛ipsum 是 今dolor sit 人 衰amet 非 型型
借Lorem 理 古ipsum 性 讽dolor sit 分 今amet 析 型型
如何鉴赏咏史怀古诗
鉴赏步骤:
弄清 史实

备战2022高考高一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知识梳理素材不分版本

备战2022高考高一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知识梳理素材不分版本

备战2022高考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知识梳理素材不分版本第三单元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知识梳理〕知识点1:关于词。

课内基点:《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是词牌名,“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

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念奴娇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

《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抛砖引玉: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别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58字以内〕;⑵中调〔59字~90字〕;⑶长调〔91字以上〕。

这种方法是明朝人强加上去的,并不科学。

宋人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然而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就是分类并不十分清晰。

简单地说,令即小令,引和近约等于中调,慢词就是所谓的长调。

〔蝶恋花60字,江城子70字,但在宋朝都属于令词〕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

咏史怀古诗知识总结

咏史怀古诗知识总结

• 一.怀古 • (一)怀人伤己 •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 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 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 1对比失落型 •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 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 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 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 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咏史怀古诗
第五组
回顾已学编目:
《题乌江亭》杜牧《江南春》杜牧(南朝四百…) 《泊秦淮》 杜牧 《过华清宫》 杜牧 《赤壁》 杜牧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石头城》刘禹锡 《乌江》 李清照 《蜀相》杜甫 《贾生》 李商隐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 一、定义:咏史怀古诗,主要是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 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 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 歌。
• 二.典型咏史怀古地点或对象: • 1.地点
• A.前代的都城:长安、金陵、洛阳、汴京 •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 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 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 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 2.人物 贾谊 诸葛亮 项羽等
• 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 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 “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 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 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 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 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 的感慨,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 不可得的抑郁感情。
• 2.同病相怜型 •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 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 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 不遇的感伤。 • 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蜀相》(杜甫) • 《贾生》 李商隐

古诗鉴赏专题之怀古诗

古诗鉴赏专题之怀古诗

六、小试牛刀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①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 (今安徽宜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沉 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②范蠡,春秋时曾 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 于五湖一带。 (1)结合诗句分析在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 的。(5分) (2)请你谈谈对这首诗中“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 烟树五湖东”一联的理解。(6分)
四、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㈢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 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 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 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 烈个人意识。 ⒈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 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如:桂枝香 王安石 2.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启迪世人。 如:赤壁 杜牧
六、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1)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涵着诗人怎样的 历史反思? 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原因,感慨:奢侈 豪华,荒淫误国。 (2)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古诗高超 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用听觉形象来代 替抽象的议论。无边野草的凄凉中,《玉树后庭花》 的乐曲在空中回荡,使人联想到当年轻歌曼舞的场 面,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
⑵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 分析。

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

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
后庭花: 当年隋朝大军兵临长江沿岸的时候,在金陵城内的陈后 主还在皇宫里和嫔妃们打情骂俏。《玉树后庭花》就是陈后主 荒淫无道的代表作,“后庭花”就是皇宫后院的花。陈亡后, 这首诗歌就成了标准的亡国之音。
隋堤: 隋大业元年(605)开通济渠,两岸筑堤种植桃、柳,供 隋炀帝杨广乘龙舟游江南时观赏,国力兴盛的表现。
咏史怀古诗
历览古今得失 观景知人论兴衰
咏史怀古诗, 主要是以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借登高望
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
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怀古咏史类作品, 严格地说, 应该有

“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 触景生情,

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 而抒发感慨——
2.同病相怜《蜀相》
痛惜先贤之失意,表己功业未成之感慨。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连接点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提问: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 功业未就的痛惜
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 针对具体的
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而陈述自己的独
二、如何辨别?
①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如: 《登幽州台歌》《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 《隋宫》《过华清宫》《马嵬》《登金陵凤凰台》《蜀相》 ②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咏怀” 如: 《咏怀古迹》 ③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览古”等。 如: 《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越中览古》
四、常用手法

咏史怀古诗知识点归纳.ppt

咏史怀古诗知识点归纳.ppt

3、常用的表现手法
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以物的无情 长久反衬人的悲情 短暂 ③今昔对比 ④虚实相生 ⑤用典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⑥直抒胸臆
咏史怀古诗知识点归纳
• • • • •
吴兴杂诗 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 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
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历史人物和典故
何地 之情
咏史是为了抒怀: 对史实的看法 对自身的感慨 对社会现象的感叹
①缅怀前贤表达敬仰 ②追慕前贤建功立业 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悲怆 其他相关感慨 借古抒怀 ③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 ④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⑤物是人非、人世沧桑,昔盛今衰的感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二、鉴赏要点:1、要弄清史实、典故2、要体会意图、感情3、要品味技巧手法怀古诗中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对比、巧用典故、融情于景等方法。

(一要弄清史实。

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下面这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鉴赏这首词,我们必须弄懂这几个问题:一是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

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二是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作者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三是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末二句用了两个典故。

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和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 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 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 情。全诗含蓄委婉,寓意精神,意味悠长。
西


刘 禹
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锡古
背景
1、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 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 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821-822年河北三镇又恢 复了割据局面。总的来看,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 个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危机四伏的时代。 2、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 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抚今追昔, 感慨万千,写下这首动人心魄的诗篇。
翻译
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和陈王朝的国运一同告终;景阳 宫中隋兵聚会,边塞的瞭望楼已然空空。
墓地上远远近近的松树楸树,掩蔽着历代无数官吏的坟冢; 高高矮矮的绿色庄稼,长满了六朝残败的宫廷。
石燕展翅拂动着云霓,一会儿阴雨,一会儿天晴;江豚在大江 中推波逐浪,夜深深又刮起一阵冷风。
历代的帝王一去不复返了,豪华的帝王生活也无踪无影;惟有 那些环绕在四周的青山,仍然和当年的景物相同。
小结
这首诗用对比的手法,借西晋灭吴的 历史事件,抒发了对唐统一的渴望之情;
“山形依旧”“故垒萧萧”两句借古 伤今,写山河依旧,人事不同,表达了作 者对历史兴亡的伤感之情;
同时也借古讽今,劝谏统治者,兴废 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要吸收六朝灭亡的 经验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练习2

怀古咏史诗-初中语文知识讲解

怀古咏史诗-初中语文知识讲解

怀古咏史诗1.怀古咏史诗【考点解读】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都遗响千古。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诗歌。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一、类别:1.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

二、思想内容:1.感慨盛衰无常;2.感慨壮志难酬;3.感慨国运衰微;4.抒发爱国情怀;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三、咏史怀古诗的主题: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

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

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

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知识点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知识点

诗歌鉴赏之怀古咏史诗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内容,思想较沉重的作品。

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怀古诗是内容与思想都比较沉重的一类作品。

这类诗都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一、怀古咏史诗特点分类1.形式上: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如《咏荆轲》;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金陵怀古》。

2.结构上: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思古人——项羽、诸葛亮、周瑜、西施、王昭君、岳飞忆其事——国事兴衰、战事成败、人事悲喜抒己志——仰慕、怨愤、讽刺、警戒、勉励3. 写法上:怀古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4. 诗歌的内容上: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怀古诗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

怀古词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诗“咏史”就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怀古咏史诗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根据诗歌的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二、考查形式多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一)题材特征1.内涵: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2.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二)内容情感1.内容: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2.情感: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三)常用手法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哀情。

【规律总结】鉴赏咏史怀古诗步骤: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或运用的典故(写什么)。

咏史怀古诗的题材决定了诗词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因此鉴赏的第一步,就要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像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当然,诗词的注解,有时也能很好地帮我们完成这第一步。

怀古诗总结

怀古诗总结

咏史怀古诗知识总结一咏史怀古诗简介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二典型咏史怀古地点典型咏史怀古地点: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

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

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

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

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2)东晋。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①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

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

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

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称。

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南京古城将其围在城内,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虏亭遗迹尚可寻。

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

②台城,古城名,本来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时改建,遂成为南朝台省和宫殿所在地,所以叫台城。

咏史怀古诗知识总结

咏史怀古诗知识总结

04
咏史怀古诗的创作技巧与方法
引用典故与借鉴前人
借助历史典故
咏史怀古诗常引用历史典故或前人诗句, 以表达作者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感慨、怀 念或评价。
VS
借鉴前人技巧
一些咏史怀古诗还通过对前人诗歌、文笔 技巧的学习和借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 格和表达方式。
运用修辞与表现情感
运用修辞手法
咏史怀古诗中常常运用对比、象征、用典、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审美享受
咏史怀古诗作为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审 美价值。在赏析过程中,读者可以感受到 作者运用语言的巧妙、意象的优美、韵律 的和谐等,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THANK YOU.
02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与内容
怀古伤今与感慨往事
怀古伤今
诗人通过咏史抒发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表达对过 去的怀念和感伤。
感慨往事
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评价,抒发对自己人生的感慨 和对过去的追忆。
借古讽今与批判现实
借古讽今
诗人通过咏史抒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借古喻今,表达对社会现象的 关注和警示。
06
咏史怀古诗鉴赏与赏析方法
背景了解与作者研究
背景了解
咏史怀古诗往往与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紧密相关,了解诗歌 背后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对于理解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研究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艺术特色等,可以帮助我 们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主题解读与意象分析
主题解读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通常为抒发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感慨和思考,把握诗歌主 题对于理解诗歌情感和主旨有重要作用。
2023
咏史怀古诗知识总结
contents

怀古咏史诗第一讲

怀古咏史诗第一讲

第三类怀古咏史诗第一讲渭南瑞泉中学王三燕(一)识记及理论:(1)定义: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借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

诗题中往往含有“咏史”“怀古”“览古”等字样,有的干脆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

从表达的方式看,怀古咏史是手段,抒怀讽今是目的。

怀古咏史诗的结构为: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怀古咏史诗的结构为: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内容有: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手法有: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等。

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有关人物。

比如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

其次,要体会作者的意图及思想感情。

怀古咏史诗大多是“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引发思古之情,一定有现实的因素。

此类诗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评判历史,发表观点,诗人只是旁观者,不置身其中,如杜牧《题乌江亭》。

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另一种是把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类比对比,寄托伤感;或借古讽今,哀叹兴衰;或总结经验,以古谏今等。

(二)以课文为例,理解上面的理论知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白话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咏史怀古系统梳理

咏史怀古系统梳理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咏史怀古诗之情、兴亡之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定义: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异:但二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诗: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诗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诗: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使用典故来抒情。

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高中语文诗歌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课件

高中语文诗歌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课件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江城子 五代 欧阳修
晚日金陵岸草平, 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江城。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山花子·春恨
[明] 陈子龙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 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 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①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 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前朝官员纷纷变节。 陈子龙组织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②景阳宫:景阳宫为陈 朝的宫殿,在今南京市。当年隋灭陈时,陈后主与二妃子匿于井中而被 俘。
三、思想内容(情感态度 )
①怀人伤己(伤同时代的人) : 第一种是对比失落型:古人能一 展抱负,建功立业,得
遂心愿,而自 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 能才尽其 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 消极遁世之心。《赤壁怀古》 《蜀相》
第二种是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 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 更体现自己 的不得意。 《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 》 《长沙过贾谊宅》 ②怀古伤今: 第一类是古盛今衰型,物是人非型;第二类 是借古喻今,劝戒贪图享乐、穷兵黩武等,以免重蹈覆辙。 《越中揽古》《苏台揽古》《乌衣巷》《石头城》《问秦淮》 《山花子·春恨》《黄鹤楼》《泊秦淮》《江城子· 五代》 ③理性反思:作者跳出来,站在 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 表达自己对 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启迪世人。 《赤壁》《桂枝香》
答案:1. “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 “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 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 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 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江山依旧,山河人在,惜盛 今衰。

咏史怀古

咏史怀古

一,咏史诗的概念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 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 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 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 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二,怀古诗的特点 思古人——忆其事 忆其事—— (1)结构:临古地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 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志 国运衰微, (2)内容:国家 )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 国运衰微 统治者——荒 荒 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 昔盛今衰, 淫奢侈,名地 昔盛今衰 古人——怀人伤 怀人伤 己,壮志难酬 (3)语言:含蓄蕴藉 )语言: (4)题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题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5)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 借古讽今 )表现手法:运用典故 今昔对比,借古讽今 今昔对比 昔盛今衰, (6)思想感情: 怀古伤今 昔盛今衰,物是人 )思想感情: 怀古伤今:昔盛今衰 怀人伤己(怀才不遇) 非 怀人伤己(怀才不遇) 理性反思 (7)风格:或雄浑壮阔 或含蓄沉郁 )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首句总写台城,综言六代,是一幅鸟瞰图. 首句总写台城,综言六代,是一幅鸟瞰图. 六代竞豪华" 乍看只是叙事, "六代竞豪华",乍看只是叙事,但前面冠 台城" 以"台城",便立刻使人联想到当年金陵王 今日断瓦颓垣,这就有了形象. 气,今日断瓦颓垣,这就有了形象.
结句论述陈后主失国因由, 结句论述陈后主失国因由,诗人改 用听觉形象来表达, 用听觉形象来表达,在"千门万户 成野草"的凄凉情景中, 成野草"的凄凉情景中,仿佛隐约 可闻《玉树后庭花》 可闻《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际 回荡. 回荡.这歌声使人联想到当年翠袖 红毡,缓歌曼舞的场面, 红毡,缓歌曼舞的场面,不禁使人 对这一幕幕历史悲剧发出深沉的感 叹.

咏史怀古

咏史怀古
用的典故(写什么) • (2)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 (为什么写)即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 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 (3)推敲作者所抒发的感情(诗人抒发什么感情
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 (4)这种感情或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
技巧)
高考回放
汴河曲
[唐]李

•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 • • • • • •
西施滩 崔道融 宰噽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西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注:据《史记》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困 崔诗“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用了借景抒情和 崔道融的诗同情西施,为西施个人鸣不平,立 于会稽,派大夫文种贿赂吴国太宰伯噽,送宝器,美 比喻的手法。罗诗“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 意较浅。罗隐的诗写出了“家国兴亡自有时” 女(西施在其中)到吴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 谁。”用了对比和反问的手法。 的自然规律,立意较深。 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 • 1、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 为西施翻案,但立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 • 2、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所用的手 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
鉴赏方法
• 解读要求:
• (1)基础: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
• (2)关键: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 的感情。 • 1、弄清史实,找媒介。 •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 怎样的古人、往事,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 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咏史怀古

咏史怀古

•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 抒己志。
•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 汴京 •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 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 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 乱、南唐后蜀等。
• 2、怀古伤今 • 1).昔盛今衰型 •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 判,多借古讽今; •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 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 2).物是人非型 •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 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 考。
• • • •
1、形式标志 1)有古迹、古人名, 2)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3)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 2、写法 等。
1)运用典故、衬托、对比 2)写景、人物 3)抑扬结合 4)讽刺 5)含蓄 3、内容 1)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 2)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 3)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吴国千寻铁链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的白旗 在金陵城头悬挂。 • 其中“沉”和“出”二字形象传神写出首联金 陵政权“黯然收”的境况,将吴国被破的惨败 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 • 2、1)怀古伤今:三国六朝的分裂局面已成历史,
唐王朝还算是个统一的大国,但各藩镇拥兵自重已经 多年,“四海为家”的太平景象之下,也有深重的隐 忧。
咏史怀古诗: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 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 今衰的兴替之感。
1、咏史词 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 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 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 朱雀桥、西塞山。 /2、怀古词 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 景物景观。

咏史怀古诗歌常识

咏史怀古诗歌常识

这在表现手法上就是借咏史诗,先要弄懂一些问题: 1、诗人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2、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 3、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4、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如果弄清了上述问题,那么,对这一首 咏史诗也就基本掌握了。
感情:
1、叹世事变迁、 2、昔盛今衰、 3、讽喻现实、 4、仰慕英雄、 5、自比自况、 6、怀才不遇
手法: 1、用典 2、对比 3、借古讽今 4、借景抒情 5、直抒胸臆 6、即事议论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史怀古诗
怀古诗: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诗是 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 思。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 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 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诗: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 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 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 在的时空场景。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咏怀古迹》是 一组结构严密的 七言律诗,共五 首,每首各咏一 古迹,依次是庾 信故居、宋玉故 居、昭君村、先 主庙、武侯庙, 都是借古迹抒发 诗人的身世之感。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 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 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 《过华清宫》 《赤壁》 《夜泊秦淮》
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史怀古类鉴赏知识点常识集锦:按古诗词题材的不同,可以将古诗词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咏史怀古、咏物抒怀、赠友送别、爱情怨女、思乡怀人、边塞征戍、山水田园等类型。

准确把握这些类别诗歌的特点,对我们分析鉴赏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及思想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一、咏史怀古类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一、咏怀古迹诗词基本特点(1)写作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诗词内容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3)思想感情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具体为: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多为宋朝)统治者——昏庸腐朽,骄奢淫逸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4)艺术手法A、“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B、“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C、“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5)语言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思想大多沉重,感情基调苍劲悲凉。

(6)主题归纳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二、咏史怀古诗词表达风格(1)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a.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b.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蜀相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怀古伤今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a.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b.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

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金陵图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

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

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3)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借古讽今,别有寄托①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

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三、咏史怀古诗词鉴赏答题方法指要1、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2、要领悟感情。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往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感情成分较浓。

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3、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

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

怀古咏史诗的写法多样,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有用典的,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

小结:鉴赏咏史诗三步走第一步: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第二步: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第三步: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四、实战演练(2013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4分)参考答案:12.①B(3分)②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

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

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