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四调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衡水2023-2024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2023-2024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0f4d50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9.png)
河北省衡水2023-2024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那位皇帝明明没有穿衣服,为什么成人明明知道而不敢说,反倒说皇帝的新衣如何如何漂亮;最后还是一个孩子直截了当地说,皇帝没穿衣服,是光屁股,把事实戳穿呢?这就是因为成人知道皇帝的厉害,戳穿事实是要掉脑袋的,所以面对事实不敢说破。
孩子还不懂世事,没有什么顾虑,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所谓“童言无忌”。
我国明代有一位思想家,叫李贽,他是一位思想很解放的学者。
他写过一篇文章《童心说》。
他认为,一个诗人、作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有“童心”“赤子之心”。
他说,一个人要是头脑里塞满了四书五经、孔孟之道,那么他就有了所谓的“闻见”和“道理”,这“闻见”和“道理”就会把他的眼睛蒙蔽住,从而失去“童心”。
丧失“童心”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这时候,人就成为“假人”,言就成为“假言”,文也随之成为“假文”。
只有保持“童心”,不为所谓的“闻见”和“道理”所遮蔽,“发乎情性,由乎自然”,以“最初一念之本心”去看世界,才能写出天下之至文,成为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作家。
这个道理许多艺术家都谈到过。
有的画家说,牡丹花最难画。
因为你必须抛弃别人的眼光和自己以前眼光中的牡丹花形象,似乎是第一次看见这种牡丹花那样惊奇,你才能画出一朵新的属于你的牡丹花,而不是别人画过的或自己画过的牡丹花。
有一个现象是值得注意的。
那些极富创造力的大师当然是成熟的、老练的,但他们往往憎恨自己的成熟和老练,期望能重新获得童心,以儿童的天真直率的眼睛来看世界。
河北省衡水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衡水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33811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4.png)
河北省衡水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欲栽大木柱长天黄晖“何谓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
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材的第一道门坎。
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教室里,杨昌济【注】正在给学生上第一节修身课。
他在黑板上用力写下“立志”二字,转过身来继续:“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而心自纯洁!”他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说道:“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谈一谈你的志向是什么。
”他看看身边课桌上贴着的学生姓名:“周世钊同学,就从你开始吧。
”周世钊笔直地站起来,朗声答道:“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学校的校长。
”杨昌济颇感兴趣地问:“哦,为什么?”“我小时候每天早上都看到学校的门口,所有的学生向校长敬礼。
我想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那么威严,那么受人尊敬。
”“很好。
”杨昌济微微一笑,说,“下一位,罗学瓒同学。
”“为国为民,舍生取义,做一个像戊戌君子中的谭嗣同那样的人。
如国家有事,则奋不顾身,死而后已。
”杨昌济点点头,说:“舍身成仁,高洁之至,很好。
易永畦同学。
”易永畦有些紧张地站起:“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杨昌济鼓励他说:“不要紧张。
你从小到大,总有过这样那样的梦想吧?不妨一说,姑且言之嘛。
”“我⋯⋯我想当三国里的关云长大将军。
”易永畦话音才落,教室里就有不少同学小声笑了起来,易永畦那副单薄如纸的身材实在不能让人把他跟武圣人关云长联系起来。
“嗯,纵横沙场,精忠为国。
虽童真稚趣,却存英雄之气,好!下一个,刘俊卿同学。
”刘俊卿显然早已准备好答案了,他站起来,很自负地回答:“学生的理想,就是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学识渊博、为世人所景仰、为政府所器重的社会精英,凭自己的学问和才能,傲立于天地之间。
”“傲立于天地之间?因为学问而傲吗?”杨昌济问。
“是,老师。
只有学识出众之人,才能为人所敬重,学生就是要做这样的精英。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四调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四调考试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617579ad02de80d4d84050.png)
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1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试卷综评】试卷由小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运用和作文写作五部分组成,基本模式与高考相同。
亮点有以下两点:一是文言文阅读的断句内容,考查学生的语感句读能力。
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并且四个选项都是对同一个句子的不同断法,难度不大。
二是背诵部分出现了理解性的情景背诵,既要熟背,而且要理解才能得分。
这就避免了死记硬背,鼓励学生理解性记忆。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值得关注:一是论述类文本的阅读难度较大,区分度强。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涉及悲剧等方面的美学知识。
若学生背景知识欠缺,则不易理解。
二是文言文的实词题一改往年单音节词的考查形式,四个选项全是双音节词,这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还有总结归纳一定数量的双音节词,备考难度和范围有所加大。
三是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材料内容是现实生活镜头剖析。
材料情节看似简洁明确,却一波三折,有思、有变、有选择,考生只有具备了对生活的思辨能力和慧眼识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份成熟,方能解读材料的真谛和灵魂。
这则材料的亮点在于考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整体性。
总体来说,这套题没有在难度上有所提高,考生如果备考充分,解答这套试题应该不存在较大难度。
第1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的有机融合。
其创作目的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
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中国画真像一种舞蹈,画家任意挥洒。
他的精神与着重点在全幅的节奏生命而不沾滞于个体形象的刻画,以丰富的暗示力与象征力代形象的实写,超脱而浑厚。
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画幅中飞动的物象与“空白”处处交融,构成.全幅流动的虚灵的节奏,真如我们目睹的山川真景。
河北省衡水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综合检测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综合检测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de1824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f.png)
2023-2024年高三年级综合检测试题8.19日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德行:颜渊,闵子骞。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材料二: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
鲁君忧也。
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
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
子路辞出,孔子止之。
子贡辞出,孔子遣之。
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
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
义在存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
”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
”子贡曰:“不可。
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
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
”吴王大悦,乃行子贡。
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僻.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
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
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
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
”越王大悦。
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
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
2010-2023历年河北衡水市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河北衡水市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46aca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e.png)
2010-2023历年河北衡水市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0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老房子与蒲公英永新人春节前大弟回了一趟老家。
一个族弟的小孩结婚,找到了他,他回去随礼,顺便喝杯喜酒。
说是族弟,其实早在五服之外了,因为我家自曾祖至父亲一辈都是单传。
在这个村上没有血缘亲近的人了,远房的邻居也就当族亲来往。
大弟回来说,我家的老房子不行了,长期没人住,年久失修,还多处漏雨,怕是要坍塌了。
说着说着,大弟脸色凝重,神情戚然。
我又何尝不是。
这栋两层二十间大瓦房,是父母带着几个姐姐像燕子垒窝一样,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用双手垒起来的。
这当中他们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只有星星知道,月亮知道。
记得那时候,我只有十岁左右,早上起来,经常见不到大人。
他们天没亮就走了,去五十里开外的深山扛木头。
回来的时候,我们多半已经睡了,只依稀听到卸下木头的咣当声,然后就是他们像牛一样饮水的咕噜声。
房子建成了,没几年我们姐弟也长大了,一个个像小鸟一样飞走了,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守着这偌大的房子。
长期繁重的劳作损坏了他们的健康。
父亲老了之后经常腰痛,母亲的一个大关节变了形,最后几年无法正常行走。
即使这样,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老屋。
两位老人,守着空荡荡的大房子,叹息着说早知道建这个房子没人住,就不吃这个苦了。
父母离世之后,这房子就真的没人住了,空了。
这是父辈用血汗换来的一个家,我们没有理由抛弃她。
我们兄弟商量着继续请人维修,请人看护。
大弟说,到我们这一辈,房子还在,我们走了,房子可能也就没了。
他说得很凄然。
岁月无情,会将一切带走,我们又能做什么呢?我想起小时候经常拔猪草的一个地方,就在我们村庄后山的背面。
早年这里也是一个村庄,叫老背村,有几十户人家。
母亲说,在我们出生前的几年,这个村子的最后一位老人死了,整个村庄就没人了。
房屋坍塌之后,宅基地陆续被我们村庄的人开垦出来,成了肥沃的菜地。
我们在菜地里拔猪草的时候,还经常可以捡到一些钱币、瓷片什么的。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四调考试【会员独享】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四调考试【会员独享】](https://img.taocdn.com/s3/m/236cf20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5.png)
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7题涂完后,在第8 题的位置依次涂13—15题,中间不空题,共10个题涂卡。
2.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选涂答案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8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娱乐时代的文学选择尽管有人无视他们的存在,有人轻视他们的作品,但却无法忽略这群“80后”作家在年轻人中的号召力。
前不久,一份由近十万名网民投票选出的“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名单上,既有李白、苏轼这样的古代文学大家,也有鲁迅、老舍这样的近现代著名作家,更有韩寒、郭敬明等受到年轻人追捧的青春文学写手。
毫无疑问,网络让文学加速进入了娱乐时代。
网络小说的走红让网络成为更多“80后”展示才华、表达自我的载体。
网络的平民化气质使文学更具娱乐性。
在网络上,这些年轻作家或网络写手如明星一般,可以拥有百万计、千万计的点击量。
不仅是他们的文学创作,哪怕只是生活纪录和个人言论,发表在博客上都可能演变成公众话题。
网络给“80后”提供了舞台,更成就了许多平民写手的文学梦想。
没有题材和体裁的限制,没有文字和内容的要求,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发表于网络上。
网络成就了文学的繁盛,同时也预示了传统文学的失落。
书店里,纯文学书籍已经成为“配角”,摆在最显眼位置的,大都是经营管理类图书和时下热门的“说史”图书。
而在畅销书柜台上,知名作家的作品也被讲述都市情感的通俗小说、网络小说所包围。
文学类书籍在书店里受了冷落,却不代表读书的人少了。
网络和通讯行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有了电脑和手机,不但新闻、文学作品可以及时阅读到,连电影、电视节目都可以随时看到。
不少人觉得传统的纸质阅读不方便、购书成本高,而通过网络“点播”自己心仪的书籍则要方便快捷得多。
许多专业作家认为,现在传统文学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真正的好作品太少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ea941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c.png)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冯友兰先生的《新原人》从追问“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这一问题开始,指出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而为人者,在于人有“觉解”;而“人之所以能有觉解,因为人是有心的”。
由此可见,“心”在冯友兰的境界论中占据首要地位。
概括起来,冯友兰一般从功能的角度来解释心。
他讲到心有四种功能:感觉、思议、了解、自觉。
其中,了解和自觉又合称“觉解”。
冯友兰论述人生境界的依据是心的觉解程度的高低,而觉解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过程:第一,运用心的思议功能得到事物之理及其知识形态的概念(思);第二,站在事物之理的高度“以理观物”(观),并在实践过程中用经验、知觉去印证名言的概念知识(悟)。
观与悟合称“了解”(解);第三,将心的“了解”的活动作为意识对象进行反观,使心处于明觉状态(觉)。
第四,觉解其觉解。
因此,思、观、悟、觉等概念所表达的都是心的不同功能或不同状态,冯友兰将其合称为“觉解”。
这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自明诚”“转识成智”的意思是一致的,其根本底蕴在于如何通过认识、知识的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也就是以增进知识的方法改变自己的心灵状态。
冯友兰所关注的正是由理论上的知识转化为切身体验,由常人的心理转化为圣人的心理。
而所有这一切之所以可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有“心”。
他将人心的觉解比喻为一盏“宇宙灯”。
宇宙间有觉解,与宇宙间有水有云,是同样不可否认的事。
不过宇宙间有水有云,不过是有水有云而已。
而宇宙间有觉解,则可使其他别的事物被了解。
如一室内有桌椅,有灯光。
就存在方面说,灯光与桌椅的地位,是相等的。
但有桌椅不过是有桌椅而已。
有灯光则室内一切,皆为灯光所照。
宇宙间之有觉解,亦正如是。
宇宙间的事物,本是无意义的,但有了觉解,则即有意义了。
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比喻。
近代科学兴起以来,原本充满神奇色彩的宇宙变成了物质性的“自然界”。
河北省衡水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4f8b95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4.png)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材料一:中国文学最缺乏的是悲剧的观念。
无论是小说,是戏剧,总是一个美满的团圆。
有一两个例外的文学家,要想打破这种团圆的迷信,如《石头记》的林黛玉不与贾宝玉团圆,如《桃花扇》的侯朝宗不与李香君团圆;但是这种结束法是中国文人所不许的,于是有《后石头记》、《红楼圆梦》等书,让林黛玉重新活过来好同贾宝玉团圆;于是有顾天石的《南桃花扇》使侯公子与李香君当场团圆!这种“团圆的迷信”乃是中国人思想薄弱的铁证。
作书的人明知世上的真事都是不如意的居大部分,他明知世上的事不是颊倒是非,便是生离死别,他却偏要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偏要说善恶分明,报应昭彰。
他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剧惨剧,不肯老老实实写天工的颠倒惨酷,他只图说一个纸上的大快人心。
这便是说谎的文学。
更进一层说:团圆快乐的文字,读完了,至多不过能使人觉得一种满意的观念,决不能叫人有深沉的感动,决不能引人到彻底的觉悟,决不能使人起根本上的思量反省。
例如《石头记》写林黛玉与贾宝玉一个死了,一个出家做和尚去了,这种不满意的结果方才可以使人伤心感叹,使人觉悟家庭专制的罪恶,使人对于人生问题和家族社会问题发生一种反省。
若是这一对有情男女竟能成就“木石烟缘”团圆完聚,事事如意,那么曹雪芹又何必作这一部大书呢?这一部书还有什么“余味”可说呢?故这种“团圆”的小说戏剧,根本说来,只是脑筋简单,思力薄弱的文学,不耐人寻思,不能引人反省。
(摘编自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曲改良》)材料二:中国人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报应不在今生,就在未世。
好人遭逢不幸,也被认为是前世作了草,应当受谴责的总是遭难者自己,而不是命运。
中国人既然有这样的伦理信念,自然对人生悲剧性的一面就感受不深。
对人类命运的不合理性没有一点感觉,也就没有悲剧,不愿承认痛苦和灾难有什么不合理性。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01(解析版)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01(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73284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4.png)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31分)一、基础知识(共1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地成语,使用正确地一项是()A.斯坦利在家私销售中业绩斐然,是因为他鹤立鸡群,以追求自我生活态度地品牌主旨——"开始你地梦想"引领了寝居新风尚。
B.毕竟是习惯在路上风餐露宿地人,举止不拘一格,并不将就,略带心不在焉。
C.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南京站比赛开战,广西名将韦永丽在女子60 米决赛中状态奇佳,闲庭信步般地跑出了7 秒19 地佳绩,这也是她这一周之内两次平了亚洲纪录。
D.去佛罗里达孜孜以求地找寻世外桃源,哪怕用整整一年地时间在户外挥洒汗水,与大自然亲近都嫌不够。
【解析】C【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地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地对象;A鹤立鸡群: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地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句中"以追求自我生活态度地品牌主旨"说地是追求,因此不恰当。
B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规格,方式。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与句中"举止"不搭配。
D孜孜以求:孜孜:勤勉地样子。
不知疲倦地探求。
句中"哪怕用整整一年地时间在户外挥洒汗水,与大自然亲近都嫌不够"说地是对自然地热爱,因此不恰当。
第四、弄清所用成语地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地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地现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地一句是()(3 分)A.电影《滚蛋吧,肿瘤君》随着它地热映,许多网友通过社交网络表达了对熊顿地怀念,有观众表示虽然熊顿走了,但是她留下地笑容和温暖一直都在,就像梵高笔下地向日葵。
河北省衡水市2023届高三质检语文试卷(四)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市2023届高三质检语文试卷(四)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a7455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6.png)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事实上,我国除了奶粉等少数食品制定了婴幼儿标准,其他的儿童食品和用品没有专门的标准,商家所谓“儿童专用”基本上是忽悠消费者,往往只是对成人用的东西进行了微小的改造,甚至只是改了包装而已。
对于这种欺诈行为,专家和消费者组织开出的药方往往是,让家长们纠正砸重金让孩子享受高端消费的做法,抵制社会上的消费攀比风。
这确实是个办法,问题是,只能依靠消费者自身吗?消委会指出了“儿童专用”的虚假性问题,下一步应该是政府监管部门来解题了。
对于这种欺诈行为,监管部门应该坚决叫停、严厉惩治。
既然目前很多食品、商品都没有出台儿童专用的标准,那么商家凭什么打出这样的旗号?其中一种角度上说,监管部门对“儿童专用”商品的虚假宣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是这些商品泛滥的重要原因。
对没有依据的所谓“儿童商品”,首先应该根据广告法的规定,界定为虚假广告。
然后再根据广告法进行处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消费者组织揭露“儿童专用”的虚假问题已有多年,但类似商品、商家依然招摇过市,没有收敛,监管部门还在等什幺?(选自殷国安《“儿童专用”多为忽悠,不能只提醒消费者“自救”》,《工人日报》2023年10月l6 日)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列举了大量的数字,意在表明实际上很多所谓“儿童酱油”只是欺骗消费者。
B第二段列举了其他的所谓“儿童”商品,表明实际上商家只是以此来忽悠消费者。
A我周除奶粉等少数食品外对其他的儿童食品和用品没有制定专门标准,因此制定相关标准有必要。
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四调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四调考试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a870ceb7360b4c2f3f642b.png)
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四调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张大鼓张丽在鄂北,要问张大鼓是谁,乡亲们一定会说,是那个“赶酒席”的,这样说着的时候眼里露出不屑。
湖北人都知道打鼓说书,登上大雅之堂叫湖北大鼓,走村串户叫赶酒席。
赶酒席是一种讨钱的营生,低人一等。
张大鼓只在外乡赶酒席,敲鼓击板信口编词,看见老人唱福禄吉祥人安康,看到孩子唱五子登科中状元,讨的是碗热饭。
只有在真正的酒席上与人搭档,他打鼓说书,搭档拿一空碗挨桌等客人打彩,最后才坐上残席。
张大鼓干这营生,整个家当就是云板、小鼓和鼓签,没有一个安生的窝。
好姑娘不愿嫁他,差一点的他看不上,高的不成低的不就,打了一辈子光棍。
年轻时张大鼓可风光了,依现在的说法那叫星,粉丝方圆几十里。
他要说书,太阳还没落山,家家大人派娃娃去占场子。
场子设在稻场,几十个娃每人画个圈,放上板凳、凉席、竹床,等到晚上一家人看戏。
张大鼓白皙清瘦,嗓音明亮,扮女角时眉目生辉,兰花指纤巧玲珑,细腰风摆杨柳,活像个大姑娘。
十里八乡的叫他张大鼓,谐音张大姑,掩盖了他当老师的称号。
张大鼓正业是民办教师,教一年级语文。
他教书随意随性,把生字生词融于日常用语,四言八句信手拈来,或说或唱,有板有眼,要人哭就哭,要人笑就笑,不少学生听入迷,尿湿了裤子。
张大鼓会说书,先在本村演,又被外村请,后来演到了乡里。
乡里书记喜欢听,说是曲艺,叫湖北大鼓,还称张大鼓是民间艺人。
乡里的戏台搭得高,张大鼓一曲《王大妈学文化》才演完,台下掌声如潮。
观众热情高,非要他再演一曲,张大鼓在兴头上,加演了《亲生的儿子闹洞房》。
这是曲新戏,人人夸他唱绝了,绝对是那个事。
没想到他一下台丢了饭碗,原因是戏里的张善良抛弃妻子,而乡里的书记恰巧与糟糠之妻打了脱离,准备停妻再娶。
张善良是现代陈世美,书记呢?大家同情张大鼓,说早晓得这结果,不该让他加演的。
张大鼓哈哈一笑,连说带唱:您呀们谁也莫要怪,常言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其实啊,人生比戏呀——更精彩!不久,张大鼓远走他乡。
2024届衡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考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衡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考试题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eb1b7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9.png)
2024届衡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考试题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3.1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
现在只要打开《岁时广记》一类的古代文献看看,你就会感到惊异了。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节日?是古人闲着无事干,或者他们物力、精力过剩,所以要来弄弄这种“四时八节”吗?不是的。
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其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
在过去节日及其活动中,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如端午的洒雄黄酒、六月六的晒衣物及年终的禅尘等),有些却只是为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如新年的家人团聚、亲友来往以及追傩、钉桃符等)。
后者往往带着幻想和迷信的色彩。
这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付实际事物的能力还很有限,认识事物的知识水平又比较低下。
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于巫术及宗教信仰、仪式。
这就必然要使这种文化带有消极的因素。
它标志着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阶段。
但是,人民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
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活动在内)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合理化(或比较合理化),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
例如本来是一种攘灾法术的放纸蔚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或儿童的文娱活动。
又如本来是江滨人民驱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送瘟船,后来却被联系到楚国忠臣的沉江故事,使它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意义。
这种事实,不仅说明了民间文化的进步性,也增强了文化进化理论的可靠性。
民间节日,作为一种文化事象,有一个颇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它的复合性。
例如端午节,它既有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又有饮雄黄酒、插艾葛、挂蒲剑、贴钟旭图、小孩带香囊和穿老虎腰肚,以及出嫁了的女儿回娘家、邻居互送节物等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四调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
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
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
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更重视政治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中国产生儒家哲学的原因。
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
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
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所谓政治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毛诗大序》之所以一下子从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便是作者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上述思路之故。
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
正如松浦友久指出的:“在比较诗学上,一般认为,‘诗与政治’的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始于近代。
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
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联,综合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又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都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
”(摘编自邵毅平《诗歌:智慧的水珠》)材料二: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
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
战国时,楚面临强秦的威胁,进步爱国力量与腐朽卖国势力的斗争,推动屈原的创作,而屈原所经历的高层政治体验,则赋予他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献身精神。
建安时期,曹操政治集团以其进步的政治路线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式,把因党锢之祸被压抑冷落的士人,重新推向政治舞台,激起强烈的功业思想和英雄意识。
“雅好慷慨”的建安诗歌,正是得力于这种正面推动。
继唐诗而起的宋诗,发展到宋中叶,又出现一个繁荣的局面。
而其时从仁宗朝庆历新政,一直到神宗朝王安石变法前后,王朝内部政治斗争的焦点,是要克服“累世因循末俗之弊”,挽救长期和平发展中潜伏的危机。
诗歌界欧、王、苏、黄等大家,都是在一连串起伏动荡的政治变革中卷入得很深的人物。
考察诗歌高潮来自政治的推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文学繁荣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
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正统文学样式——诗歌,它注定要与封建政治发生密切联系。
政治影响诗人创作,可以有四种情况:(一)挤占了诗人创作的时间和精力;(二)给诗人以正面鼓舞或推动;(三)打击压抑,导致怨悱;(四)诗人被迫害致死,或彻底沉默。
(一)和(四)两种情况只能使创作受损。
(二)和(三)两种情况虽有分别,但对于某些诗人,又常常集于一身。
如李白、杜甫之入宫廷,便是始而受激励,继而遭压抑。
一般说来,封建时代的士人,总是先由政治给予某种参与的机会,在参与中有所不遂,才会引起怨悱。
导致“长吟哦”的“起且僵”(崛起而后困顿),“起”往往在先,由政治直接给予拨动;“僵”伴随于后。
“起”与“僵”或是单纯从某一侧面作用于诗歌创作,或是交糅在一起,产生更复杂的影响;或是比较直接地表现为正值,或是要经过创作活动的一番消化转换,才表现为积极有益的效应。
能够给诗歌创作以强大推动的政治,不在于它有多么清明或稳定,而在于它要能强烈地牵动人心,让人不断地感奋起来,发之于吟咏。
封建王朝初期,一般号称盛世,而文学人才可能尚未积累到最丰沛的程度。
同时稳定和繁荣不免缓解了士人要求干政的迫切感,诗歌颂美居多,缺乏对政治的深刻卷入,艺术上也缺乏由深广内容带来的要求变革创新的推动力。
封建王朝末世,往往陷入大动乱。
斗争残酷,兵祸连年,文教停顿,人才短缺,士人对世乱恐惧回避,诗歌也相应衰敝。
东汉末(灵帝朝)、隋末、唐末的情况大体如此。
一般性地排除了王朝开国期和衰乱期,再结合诗歌史上几个兴盛阶段来看,中国诗歌高潮,总是出现在社会政治比较有活力,能够吸引人才,并多方面推动士人为较高理想积极追求的时期,而盛唐则是演出了中国历史上这种时期的最为辉煌的一幕。
(摘编自余恕诚《唐诗风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化只相信人而不相信神,使得协调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成了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事,协调人神关系则不重要。
B.建安时期,因曹操政治集团的推动,受党锢之祸打击的士人得以重新走上政治舞台,他们满怀功业思想和英雄意识。
C.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意在克服各种弊端、挽救潜在危机,当时的几位诗坛大家都深深卷入激烈的政治变革之中。
D.文学人才在封建王朝初期一般未积累到最充足的程度,同时因时代稳定、社会繁荣,士人参与政治的愿望也不够强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政治的本质在于协调人际关系,因此应尽最大可能维护每个个体、集团的利益。
B.诗歌虽与政治有密切的关系,但仍然可以抒发个人情感,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
C.战国时期出现了屈原这样的大诗人,这与楚国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有很大关系。
D.封建王朝末世往往天下大乱,这不只是对诗歌发展不利,对文化事业也是灾难。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元结主张诗歌应“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
C.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D.王国维认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4.白居易在《策林·采诗》中建议:“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 这一观点在古代诗人中很有代表性。
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观点加以分析。
(4分)5.诗歌与政治相关联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高潮期”是如何出现的?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麦场萧红老王婆工作剩余的时间,尽是述说她无穷的命运。
今夜院中一个讨厌的孩子也没有,王婆领着两个邻妇,坐在一条喂猪的槽子上,她们的故事便流水一般地在夜空里延展开。
天空一些云忙走,月亮陷进云围时,云和烟样,和煤山样,快要燃烧似的。
再过一会儿,月亮埋进云山,四面听不见蛙鸣;只是萤虫闪着。
屋里,像是洞里,响起鼾声来,遍布了的声波旋走了满院。
天边小的闪光不住地在闪合。
王婆的故事对比着天空的云:“……一个孩子三岁了,我把她摔死了……那天早晨……我想一想!……是早晨,我把她坐在草堆上,我去喂牛;草堆是在房后。
等我想起孩子来,我跑去抱她,我看见草堆上没有孩子;我看见草堆下有铁犁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恶兆,偏偏孩子跌在铁犁一起,我以为她还活着呀!等我抱起来的时候……啊呀!”一条闪光裂开来,看得清王婆是一个兴奋的幽灵。
全麦田,高粱地,菜圃,都在闪光下出现。
妇人们被惶惑着,像是有什么冷的东西,扑向她们的脸去。
闪光一过,王婆的话声又连续下去:“孩子死,不算一回事,你们以为我会暴跳着哭吧?我会嚎叫吧?起先我心也觉得发颤,可是我一看见麦田在我眼前时,我一点儿都不后悔,我一滴眼泪都没淌下。
以后麦子收成很好,麦子是我割倒的,在场上一粒一粒我把麦子拾起来,就是那年我整个秋天没有停脚,没讲闲话,像连口气也没得喘似的,冬天就来了!到冬天我和邻人比着麦粒,我的麦粒是那样大呀!到冬天我的背曲得有些厉害,在手里拿着大的麦粒。
可是,邻人的孩子却长起来了!……到那时候,我好像忽然才想起我的小钟。
”王婆推一推邻妇,荡一荡头:“我的孩子小名叫小钟呀!……我接连着熬苦了几夜没能睡,什么麦粒?从那时起,我连麦粒也不怎样看重了!就是如今,我也不把什么看重。
那时我才二十几岁。
”闪光相连起来,能言的幽灵默默坐在闪光中。
邻妇互相望着,感到有些寒冷。
狗在麦场张狂着咬过来,多云的夜什么也不能告诉人们。
忽然来了一道闪光,大手的高大的赵三,从炕沿站起,用手掌擦着眼睛。
他忽然响叫:“怕是要落雨吧!——坏啦!麦子还没打完,在场上堆着!”赵三感到养牛和种地不足,必须到城里去发展。
他每日进城,他渐渐不注意麦子,他梦想着另一桩有望的事业。
“那老婆,怎不去看麦子?麦子一定要给水冲走呢?”赵三习惯的总以为她会坐在院心,闪光更来了!雷响,风声。
一切翻动着黑夜的村庄。
“我在这里呀!到草棚拿席子来,把麦子盖起来吧!”喊声在有闪光的麦场响出,声音像碰着什么似的,好像在水上响出,王婆又震动着喉咙:“快些,没有用的,睡觉睡昏啦!你是摸不到门啦!”赵三为未来的大雨所恐吓,没有同她拌嘴。
高粱地像要倒折,地端的榆树吹啸起来,有点像金属的声音,闪的缘故,全庄忽然裸现,忽然又沉埋下去。
全庄像是海上浮着的泡沫。
邻家和距离远一点儿的邻家有孩子的哭声,大人在嚷吵,什么酱缸没有盖啦!驱赶着鸡雏啦!种麦田的人家嚷着麦子还没有打完啦!农家好比鸡笼,向着鸡笼投下火去,鸡们会翻腾着。
黄狗在草堆开始做窝,用腿扒草,用嘴扯草。
王婆一边颤动,一边手里拿着耙子:“该死的,麦子今天就应该打完,你进城就不见回来,麦子算是可惜啦!”早晨了,雨还没有落下。
东边一道长虹悬起来;感到湿的气味的云掠过人头,东边高粱头上,太阳走在云后,那过于艳明,像红色的水晶,像红色的梦。
远看高粱和小树林一般森严着;村家在早晨趁着气候的凉爽,各自在田间忙。
种麦的人家,麦草堆得高涨起来了!福发家的草堆也涨过墙头。
福发的女人吸起烟管。
她是健壮而短小,烟管随意冒着烟;手中的耙子,不住的耙在平场。
侄儿打着鞭子经行在前面的林荫,静静悄悄地他唱着寂寞的歌;她为歌声感动了!耙子快要停下来,歌声仍起在林端:“昨晨落着毛毛雨……小姑娘,披蓑衣……小姑娘……去打鱼。
”(有删改)文本二: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节选自鲁迅《<生死场>序》)文本三:不用说,这里的农民蚁子似的生活着,糊糊涂涂地生殖,乱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食粮,养出畜类,勤勤苦苦地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的威力下面。
(节选自胡风《<生死场>读后记》)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事便流水一般地在夜空里延展开”这一比喻,表现了老王婆讲故事时的流畅,这与故事本身的悲惨性形成反差,增强了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