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中微生物含量标准
合格牛奶的标准
合格牛奶的标准牛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其质量和标准要求越来越高。
合格的牛奶应具备一系列的标准,如乳脂肪含量、营养成分、卫生指标等,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1. 乳脂肪含量乳脂肪含量是衡量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合格牛奶的乳脂肪含量应在3%至4%之间。
乳脂肪不仅为牛奶提供了丰富的口感和香味,还为人体提供了必要的脂肪和能量。
2. 营养成分合格牛奶应当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其中包括蛋白质、钙、维生素等。
蛋白质是人体构成肌肉和维持免疫系统必不可少的物质,而钙则对于骨骼的发育和维护至关重要。
另外,合格牛奶还应提供适量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D、B等,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3. 外观和香味外观和香味是判断牛奶质量的直观指标。
合格的牛奶应当具有乳白色、无异味的特点。
外观清澈透明,不含任何悬浮物,香味纯正且无异味。
此外,合格牛奶的口感应该细腻,不应有任何颗粒状的物质存在。
4. 卫生指标卫生指标是衡量牛奶质量的重要参考。
合格牛奶在生产过程中应遵循卫生标准,确保无任何有害微生物的存在。
牛奶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指标应符合卫生标准要求,以确保牛奶的安全性。
5. 包装和存储合格牛奶应采用无菌包装,以确保其在长时间保存过程中仍然保持优良的品质。
牛奶包装上应注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便于消费者了解和购买。
在存储过程中,牛奶应存放在低温状态下,避免受热和阳光直射,以保持其新鲜度。
6. 产地和认证购买牛奶时,消费者可以关注其产地和认证情况。
合格牛奶应明确标明生产地,切实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一些牛奶品牌可能获得了认证,如ISO 9001认证、有机认证等,这些认证可以作为选择合格牛奶的参考。
综上所述,合格牛奶具备了乳脂肪含量、营养成分、外观和香味、卫生指标等一系列标准。
消费者在购买牛奶时可以参考这些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优质产品,以确保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牛奶市场的监管,加强对牛奶生产企业的抽检和审核,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市场秩序。
原料奶需检测的几项微生物指标
细 菌 数 是 $"!1$"#’() *+; 在 极 其 严 格 的 无 菌 操 作 下 , 用 机 器 挤 出 的 奶 的 细 菌 总 数 为 $" ’() *+
2
( ,对鲜奶的影响较小;但原料奶 -334’536, $//7) 受到污染,细菌总数达到 $" 1$" ’() *+ 时 , 鲜 奶
7 8
!>#
嗜冷菌及耐热芽孢的测定对生产具有很大指导
意义,但当前尚无统一标准。生产厂家对每批原料 奶相应的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0 奶制品是商业无菌产品,绝对无菌是不可 能的。即使原料奶中原始芽 孢 数 不 多 , 如 $""<7= 4:, 但 由 于 生 产 量 大 , 则 总 会 有 芽 孢 残 留 。 原 料 奶中原始芽孢数 越 多 , 则 ./0 处 理 后 产 品 中 的 芽 孢数可能越 高 ( 夏 震 , $,,-; 何 卫 加 , $,,, ) 。目
就会出现令人觉察或检出的缺陷 ( 史春光, !""" ) 。 这是导致奶产品变质的直接原因。变质产品表现为 产酸、产气、变粘或同时产酸产气、蛋白热稳定性 下降或呈粥样,带苦味、严重异味,不论对消费者 的健康还是产品的市场形象都是危害# 年第 $! 期
中国乳业
质量管理
菌后仍能存活,并导致产品腐败 ( %&’()*+&, !""$; 周 炜 , $,,-; 吴 丽 莉 , $,,, ; 胡 启 桥 , !""") 。若 原料奶中芽孢总数过高,经 ./0 处理后仍能存在, 它们在贮藏的过程中会逐渐转化为细菌的营养细 胞,从而引起奶制品产酸、产气 ( 胡 起 桥 , !"""; 。 1234&2&)’3 ,$,,$;53()6*77,$,-$) 根据生长温度范围芽孢菌可主要分 为 两 大 类 , 即中温芽孢菌和 耐 热 芽 孢 菌 。 由 ./0 奶 和 保 持 灭 菌奶的实际商业加工区域与各种曲线的关系可见, 对于耐热芽孢杆菌来说,其商业超高温区域的灭菌 效率在 , 以上,中温芽孢杆菌则在 $" 以上。若 确 定由微生物所引起的不良率为 $!$""" ( 即可接受 质 量 水 平 89:) ,则仅从灭菌效率这一角度考虑, 进 入 ./0 之 前 的 原 料 奶 的 微 生 物 指 标 应 符 合 表 $ 所示的要求。
青海省部分地区牛奶中几种微生物指标的检测
( nma D saeC n o a d Pe et n C n ro n hiPo ic, nn 0 6 A i l i s ot l n rvni e t fQi a rv e Xi g 8 0 ) e r o e g n i 1 0 囤 嘲 : o u dr ad m co rai cne t i f s l i Q g a po i e e co a ar d ott T n e t i ogns otns n r h mi n i hi rv c.dt t n w scr e u o sn r m e k n n ei i
中 国动 物 检 疫
21 0 0年 第 2 7卷 第 6期
—4 — — 7—
青海 省 部 分 地 区牛 奶 中几 种 微 生 物 指 标 的检 测
李桂兰
( 青海省 动物疫病预防控 制 中心 , 青海西 宁 800 ) 106
摘 要: 为掌握 我省部 分地 区牛奶 中微生物含 量 , 实验 对 2 0 年 1 本 08 0月至 1 月青海省 重点地 区的 8 1 批次 7 O 份 鲜牛奶 样进行 了菌落总数 、 大肠 菌群 、 门氏菌的检 测 。结果表 明, 落总数 (f / L 是 :. 沙 菌 C u m ) 14×1 大肠 菌群 0 5 ; (P /10 L是 : . ×1‘均低于 国标 G / 7 9 1 7 9 3 —2 0 的要 求 ( 落总数 :. ×1 大肠 菌群 : . × M N 0m ) 7 6 0, BT 4 8 . ~4 8. 1 0 3 菌 5 0 O, 1O 1 沙 门氏菌检 测均为阴性。说 明我省 的鲜奶基 本符合 国标要 求 , 0) 无公 共卫生安全 隐患。 关键词 : 鲜牛奶; 菌落总数; 大i e me ai a n g sf o p bi h at feh mi n Qig a rv c tte n t n la d wa ae t u l e l . k n h o c h
牛奶中的微生物及其快速检测方法
⽜奶中的微⽣物及其快速检测⽅法 ⽜奶中微⽣物的含量是评价⽜奶质量的⼀个重要指标。
如果乳品中微⽣物总数⾼,其中的致病菌会产⽣外毒素,消费者饮⽤后会导致中毒;且⼤量的细菌繁殖会加速产酸,从⽽引起⽜奶酸败,使得蛋⽩质热稳定性下降。
传统的乳品微⽣物检测⽅法是费时费⼒的,需要样品涂板,恒温培养和菌落计数。
乳品中营养丰富,微⽣物繁殖很快,乳品⽣产者需要快速的微⽣物检测⽅法。
乳品中微⽣物的快速检测⽅法: 1.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基本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颜⾊反应,⽤于定量测定。
酶联免疫技术的应⽤,⼤⼤提⾼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现已被⼴泛地应⽤于多种微⽣物的检测。
有报道使⽤ELISA⽅法研究检测出⽣乳中的布鲁⽒菌。
2. PCR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以待扩增的2条DNA 链为模板,由⼀对⼈⼯合成的寡核苷酸作为引物,通过 DNA 聚合酶促反应,在体外进⾏特异性 DNA 序列扩增。
PCR 技术对⽣乳微⽣物如沙门⽒菌、⽆乳链球菌、⼤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都能成功进⾏检测。
PCR 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特异性强等特点。
3. 电化学阻抗法 电化学阻抗技术的原理是细菌在培养基内⽣长繁殖的过程中,会将培养基中的⼤分⼦电化学惰性物质,如碳⽔化合物、蛋⽩质等代谢为具有电活性的⼩分⼦物质,如乳酸盐、醋酸盐等,使培养基的电化学性质发⽣变化。
通过检测培养基的在电极表⾯体现的电压、电流、电阻抗等变化情况,即可判定细菌在培养基中的⽣长、繁殖特性。
该技术的优点是⾼敏感性、特异性、快速反应性和⾼度重复性等。
有报道运⽤电阻抗技术快速分析⽜奶中菌落总数,结果表明电导、总阻抗、双电层电容可作为阻抗检测参数,且检测结果准确。
4.ATP⽣物发光法 ATP ⽣物荧光技术是在荧光素酶的作⽤下,由ATP 激活,荧光素被氧化,发⽣能量跃迁产⽣荧光光⼦,荧光强度与 ATP 浓度在⼀定范围内线性相关。
乳制品检验报告
乳制品检验报告1. 引言乳制品是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
为确保乳制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乳制品检验是十分重要的。
本报告旨在对一批乳制品进行检验,并分析检验结果。
2. 检验对象本次检验的乳制品样品包括牛奶、酸奶和奶粉,共计50个样品,来自不同品牌和生产批次。
3. 检验项目3.1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主要包括外包装完整性、无异味等方面的评估。
经过检验,50个样品的外观均符合相关要求,无破损和异味。
3.2 成分检验成分检验是对乳制品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包括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糖分含量等。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我们得出以下结果:•牛奶样品的平均脂肪含量为3.2%,蛋白质含量为3.5%,糖分含量为4.0%;•酸奶样品的平均脂肪含量为2.8%,蛋白质含量为3.0%,糖分含量为5.0%;•奶粉样品的平均脂肪含量为5.0%,蛋白质含量为12.0%,糖分含量为15.0%。
通过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所有样品的成分均符合标准范围。
3.3 微生物检验微生物检验是对乳制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检测。
我们采用了标准培养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培养和计数。
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中的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和致病菌均未检出,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3.4 食品添加剂检验乳制品中常使用食品添加剂来改善其质感和口感。
我们对样品中的食品添加剂进行了检验,包括防腐剂、甜味剂和色素等。
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均符合国家标准,无超标使用。
4. 结果分析经过以上检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检验的乳制品样品外观良好,无破损和异味;•所有样品的成分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乳制品中未检测到微生物污染,符合卫生安全要求;•样品中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合规,无超标使用。
5. 结论本次乳制品检验结果显示,所检样品的质量安全可靠,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和食用这些乳制品。
6. 建议为了保证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建议生产者继续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卫生管理,确保乳制品的可靠性。
2.1乳中微生物
3、蛋白分解菌和脂肪分解菌
(1)蛋白分解菌 蛋白分解菌是指能产生蛋白酶而 将蛋白质分解的菌群。生产发酵乳制品时的大部分 乳酸菌能使乳中蛋白质分解,属于有用菌(如明串 珠菌属、保加利亚乳酸杆菌等)。
也有属于腐败性的蛋白分解菌,能使蛋白质分解出 氨和胺类,可使牛乳产生黏性、碱性、胨化。假单 胞菌属、芽胞杆菌属、放线菌中的部分菌,属于腐败 性的蛋白分解菌,能使蛋白分解成胺类,使牛乳产 生粘性、碱性和胨化。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三十八分。
一、乳酸发酵(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乳酸发酵:葡萄糖经微生物的酵解作用产生乳酸的过程 称为乳酸发酵。
同型发酵:发酵产物中全为乳酸的为同型发酵。
异型发酵:发酵产物中除乳酸外还有乙醇、乙酸、二氧 化碳和氢等,为异型发酵。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三十八分。
第三章 乳中的微生物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三十八分。
主要内容
1、乳中微生物的来源及控制方法? 2、乳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其性状? 3、鲜乳存放期间微生物的变化?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三十八分。
一、微生物的来源
1. 来源于乳房内的污染 乳房中微生物多少取决于乳房的清洁程度。
刚挤出的未被污染的健康牛乳,微生物数量较少,约
二、酒精发酵(alcohol fermentation) 概念:乳中的乳糖分解(葡萄糖)产生酒 精和CO2的过程。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经EMP(己糖二磷酸途径)将
放线菌―菌落形态
白色、糖结晶状菌 落
表面干燥,有皱褶
曲型放线菌落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三十八分。
根据对温度的耐受性可分为以下几种:
生鲜牛乳收购标准
生鲜牛乳收购标准引言生鲜牛乳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产品,市场需求量很大。
为了保证生鲜牛乳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统一的收购标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生鲜牛乳的收购标准,包括原料要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旨在确保生鲜牛乳的优质和安全。
1. 原料要求生鲜牛乳的质量和口感主要取决于原料的质量。
为了确保生鲜牛乳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以下是对原料的要求:•牛奶来源:原料牛奶应该来自健康的乳牛,乳牛饲养环境和饲料应符合有关要求。
•乳脂肪含量:乳脂肪含量应在3.0%-4.0%之间,以保证牛乳的口感滑润。
•总酸度:总酸度应在0.15%-0.18%之间,以保证牛乳的稳定性和新鲜度。
•细菌数量:牛奶中的细菌数量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以确保牛乳的卫生安全。
2. 生产工艺生鲜牛乳的生产工艺对产品质量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是生鲜牛乳的常见生产工艺:1.原料检验:对收购的牛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原料符合要求。
2.杀菌处理:通过高温杀菌方式杀灭牛奶中的有害菌群,以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
3.过滤和澄清:使用专业的过滤设备对牛奶进行过滤和澄清,去除杂质和不可溶性固体,提高牛乳的纯净度。
4.冷却和储存:将杀菌处理后的牛乳迅速冷却,并存放在低温环境中,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5.包装和封装:将冷却后的牛乳进行包装和封装,以避免外界污染,并方便消费者使用。
3. 质量控制为了确保生鲜牛乳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以下是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1.原料检验:对采购的原料牛奶进行全面检验,包括外观、感官指标、化学指标等,确保原料符合标准要求。
2.生产线监控: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个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包括温度控制、时间控制、杀菌效果等,确保每一批产品的质量稳定。
3.抽样检验:定期抽取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4.反馈和改进: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和产品质量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
中国纯牛奶标准和国际标准
中国纯牛奶标准和国际标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奶生产国之一,牛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品,其质量和标准备受到了广泛关注。
中国纯牛奶标准和国际标准是牛奶行业中的重要指导,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纯牛奶标准是指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并发布的牛奶质量和安全的相关规定。
中国纯牛奶标准主要包括对牛奶的成分、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残留物质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对于牛奶中脂肪、蛋白质、乳糖、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的含量都有详细的规定。
此外,对于牛奶的理化指标如密度、酸度、加热稳定性等也有明确的要求。
微生物指标方面,中国纯牛奶标准对于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限定也十分严格。
此外,对于牛奶中的残留物质如抗生素、激素、农药等也有相应的规定。
国际标准则是指国际上通行的关于纯牛奶质量和安全的相关规定。
国际标准主要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乳品联合会(IDF)等机构制定并发布。
国际标准与中国纯牛奶标准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比如对于牛奶中成分、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的要求基本相似。
然而,在一些特殊要求上,国际标准可能会更加严格和细致,比如对于某些残留物质的限定更为严格。
中国纯牛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都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确保牛奶的质量和安全。
中国纯牛奶标准是根据国内牛奶生产和消费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制定的,更贴近中国市场的需求。
而国际标准则是在全球范围内通用的标准,更具有普适性和国际性。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借鉴,共同推动着全球牛奶行业的发展。
在实际生产中,牛奶生产企业需要严格遵守中国纯牛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要求,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出的牛奶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牛奶市场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总的来说,中国纯牛奶标准和国际标准在牛奶质量和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牛奶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都应认真遵守和执行这些标准,共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纯牛奶产品。
生牛乳质量标准
生牛乳质量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牛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品,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各国都对生牛乳的质量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监管。
本文将重点介绍国内外的生牛乳质量标准,并探讨其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一、国内生牛乳质量标准我国对生牛乳的质量标准主要参照国际标准进行制定,其中最重要的标准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鲜牛奶》GB 19301-2010。
该标准主要涵盖了生牛乳的外观、色泽、气味、味道、营养成分、微生物指标、化学指标等多个方面。
对生牛乳外观要求应无异物、不溶性混凝物和杂质;色泽应为乳白色;气味和味道应自然,无杂味。
对于营养成分,要求脂肪含量不低于3.0%,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乳糖含量不低于4.8%,钙含量不低于100mg/100g。
在微生物指标方面,菌落总数应不超过2×105cfu/ml,大肠菌群不得检出,霉菌和酵母不得检出。
化学指标则要求含盐量不得超过0.2%,pH值在6.6-6.8之间。
我国还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生鲜牛乳》NY/T 2435-2011,该标准对生鲜牛奶的品质、检验方法和规格进行了详细规定。
我国还要求生产、销售的生鲜牛奶必须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在国际上,生牛乳的质量标准也受到广泛关注和监管。
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生牛乳质量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以美国为例,美国农业部制定了《乳品标准》(Grade A Pasteurized Milk Ordinance),对牛奶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生牛乳的卫生安全。
欧盟则制定了《生鲜乳品质标准》,对乳品的质量、卫生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三、生牛乳质量标准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严格的生牛乳质量标准对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遵守质量标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也是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生鲜牛奶检验标准
生鲜牛奶检验标准1.0鲜奶的感官理化指标1.1感官指标正常生鲜牛奶为乳白色或略带微黄色的均匀胶体,无粘稠、浓厚、分层现象;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机械杂质;具备乳的正常滋气味,不得有苦、咸、涩、臭等异味。
℃/4℃或15℃/15℃;玻璃圆桶:200~250ml℃的牛乳样品小心的注入容积为250ml的量桶中,加至量桶容积的3/4,不要产生泡沫。
用手拿住乳稠计上部小心的将它沉入到相当标尺刻度30处,放手让它在乳中自由浮动,但不能接触筒壁。
待静止1~2min后。
读取乳稠计刻度,以牛乳表面层与乳稠计的接触点(即新月形表面的顶点)为准。
根据牛乳温度和乳稠计读数,查牛乳温度换算表,将乳稠计读数换算成20℃或15℃时的读数。
相对密度D20与乳稠计读数的关系如式所示:4-1..000)×1000乳稠计读数=(D2044.24.3ml)上粘有炭化粒时应进行摇动,或待瓶内容物冷却数分钟后,用少量、多次过氧化氢溶液冲下,继续消化0.5hr直至完全透明为止,稍冷,沿瓶壁吹入少许水,混合,再沿瓶壁吹入少许水(防止剧烈沸腾,水冲出烧瓶),至烧瓶内溶液体积达到约60ml,将其定量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定容,混匀备用,同时作空白试验(除不加样品外其余与消化步骤一致)。
)×M×0.014/(m×25/100)] ×F×100X——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V——滴定时样品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滴定时试剂空白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mlVM——盐酸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4.4酚酞30°TC:碱液的浓度,mol/L4.5干物质的测定4.5.1减量法℃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称取带盖玻璃皿及海砂的总重量,计作:m31℃干燥箱中开盖干燥2h,加盖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20~30min,将盖盖紧称重记录数值,再将其及皿盖同时放入98~100℃干燥箱中开盖干燥2h,加盖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20~30min,将盖盖紧称重记录数值,如此反复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为止。
牛奶国标微生物检验报告
牛奶国标微生物检验报告牛奶中微生物含量的国家标准与检测方案2000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经征求其他国家的意见,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世界牛奶日”。
因为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钙,牛奶已经被中国膳食指南推荐为每日营养来源。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中也建议一般人群食用奶及奶制品。
目前,我们市场上在售的牛奶主要包括四类:巴氏杀菌乳(鲜牛奶)、灭菌乳(纯牛奶)、发酵乳(酸乳、风味酸乳)、调制乳。
巴氏杀菌乳(鲜牛奶),是仅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等工序制得的液体产品。
灭菌乳(纯牛奶)分为超高温灭菌乳和保持灭菌乳。
超高温灭菌乳指以生牛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在连续流动的状态下,加热到至少132℃并保持很短时间(一般3-4秒)的灭菌,再经无菌灌装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
保持灭菌乳指以生牛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无论是否经过预热处理,在灌装并密封之后经灭菌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
发酵乳可分为酸乳及风味酸乳,指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经杀菌、发酵后制成的 pH 值降低的产品。
调制乳是以不低于80%的生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采用适当的杀菌或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液体产品。
牛奶中微生物的含量是评价牛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乳品中微生物含量高,其中的致病菌会导致消费者中毒,因此需要对牛奶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常见的检测项目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群等。
《GB 1964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GB 1930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乳》《GB 2519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制乳》不同种类的奶执行的国家标准不同,具体的检测项目也有差异,但检测项目的检验方法均参照GB 4789中的相关标准参照执行,如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为GB 4789.4,乳酸菌数的检验方法为GB 4789.35。
消毒牛奶的质量标准及相关检验
步骤:
❖ 试样的消化:取50.00g被检牛奶于消化装置锥形瓶 中,加入45ml硝酸及15ml硫酸,装上冷凝管小火加 热,待开始发泡即停止加热,等发泡停止后再加热 回流2h。放冷,水洗冷凝管,洗液并入锥形瓶中。 向锥形瓶中加水至总体积为150ml。按同一方法做 试剂空白。 目的:使汞转化为离子状态
5
2、新鲜度检验
❖ ⑴ 简易方法:将牛奶滴在清水中,若不化开 则为新鲜牛奶。否则,就不是新鲜牛奶。若 盛乳的瓶上部有稀薄现象,或瓶底有沉淀, 则都不是新鲜牛奶。
6
❖ ⑵ 酒精试验:吸取2ml牛奶于试管中,加入 2ml中性酒精,振荡后不出现絮片就符合酸性
标准,是新鲜牛奶。如果出现絮片,则表示 酸度较高。
18
⑵ 掺米汁和面汤的检验
❖ 取被检牛奶5ml于试管中,稍煮沸后,冷却, 加入数滴碘溶液( 4g碘化钾与2g碘混合后加 水至10ml)。如掺有米汁或面汤,则出现蓝 紫色反应。
19
⑶ 掺豆浆的检验——皂素显色法
❖ 取被检牛奶20ml,放入50ml锥形瓶中,加入 乙醇3ml混匀,加25%的KOH溶液5ml,摇匀。 试样呈微黄色,表示有豆浆存在;呈暗白色 为未检出。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 实现功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按键
PCBA
开关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尽量选 择平头类的按键,以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间隙建 议留0.05~0.1mm,以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算累积 公差,以防按键手感不良。
酒精浓度 68°
不出现絮片的酸度 20°T以下
70°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生牛奶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一种饮品,它不仅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还有益于人体健康。
生牛奶若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不仅会影响其品质和口感,甚至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检测和控制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措施。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通常包括细菌、酵母菌和霉菌。
这些微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牛奶的新鲜度和品质,同时也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
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和控制措施来保证生牛奶的品质和安全非常重要。
我们来介绍一下生牛奶中细菌的检测方法及控制措施。
常见的细菌检测方法包括菌落计数、共生菌检测、大肠杆菌检测等。
菌落计数是通过将牛奶样品分装到琼脂平板上,培养出菌落,然后统计菌落数量来评估样品中的细菌总数。
共生菌检测则是针对特定的病原菌进行检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而大肠杆菌检测则是主要用于评估牛奶样品中是否受到了粪便污染。
一旦检测结果显示细菌超标,就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对生产环境进行消毒、加强员工卫生意识培训等。
生牛奶中酵母菌和霉菌的检测方法及控制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酵母菌和霉菌的检测方法通常包括菌落计数、种类鉴定等。
菌落计数用于评估样品中酵母菌和霉菌的总数,而种类鉴定则是针对特定的酵母菌和霉菌种类进行鉴定。
一旦检测结果显示酵母菌和霉菌超标,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调整存储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及时清洁和消毒设备等。
除了对生牛奶进行微生物检测外,采取一些控制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生产环境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有效地减少微生物的传播和污染。
加强员工的卫生意识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员工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控制微生物对生牛奶的污染。
对于生产设备和包装材料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设备和材料,以减少微生物污染的可能。
对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进行检测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国内外乳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的比较
我国乳制品 “最新”的法规是 1986 年制定的。将牛乳分 为 4 个等级, 要求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酵母 和 霉 菌 。 现 实 情 况 是 , 中 国 奶 业 这 几 年 发 展 速 度 非 常 快 , 19 年前的标准已经难以适应新的行业要求, 政府管理的发展跟 不 上 乳 品 行 业 的 发 展 。 根 据 生 鲜 牛 奶 收 购 标 准 GB 6914- 86, 牛奶中的微生物指标为: 一级奶应 小 于 50 万 个/ mL、 二 级 奶
备注 GB 2746- 1999 GB 5408.1- 1999 GB 5408.2- 1999 GB 5410- 1999
GB 5415- 1999 GB/ T 6914- 1986
2 微生物限量指标分析
由于乳和乳制品本身所含营养物质丰富, 极容易滋生细 菌, 因此, 各国政府对乳制品行业采取严格的监控措施, 保 证乳制品原料、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质量。致病菌方面, 不 论是用于生产、零售还是未指明用途的乳和乳制品, 绝大多 数国家对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弯曲杆菌、 产气夹膜梭菌以及大肠杆菌均要求不得检出, 而大肠埃希氏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则有不同的限量标准。如澳大利 亚对未经巴氏杀菌的牛乳的大肠埃希氏菌的微生物限量为 m ( 合 格 限 量 ) = 3 个/ mL, M ( 不 合 格 限 量 ) = 9 个/ mL; 而 南 非则要求所有用途牛乳的大肠埃希氏菌为未检出。对于金黄 色葡萄球菌的检测, 古巴政府要求用于调香的乳粉中金黄色 葡 萄 球 菌 的 限 量 为 < 100 个/ g, 而 适 用 于 1 岁 以 下 婴 儿 的 乳 粉, 金黄色葡萄球菌限量为 0。
乳制品检测相关标准(国家标准)
乳与乳制品中嗜冷菌、需氧芽孢及嗜热需氧芽 孢数的测定 乳与乳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 相色谱法 乳及乳制品中乳糖的测定酶-比色法 全脂无糖炼乳检验方法 粗制乳糖检验方法
地方标准 标准名称
鲜牛乳中原乳含量的试验方法四参数判断法
乳与乳制品中结核菌的检验方法 保健食品中乳杆菌的检验方法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DHA、EPA 的测定
乳粉 滴定酸度的测定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溶解性的测定 乳与乳粉 杂质度的测定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脲酶的定性检验
乳粉 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测定 奶油检验方法 全脂加糖炼乳检验方法 牛奶中碘-131的分析方法 乳和乳粉中黄曲霉毒素 M1 的测定 免疫亲和 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和荧光光度法
GB/T 21676-2008 GB/T 21703-2008 GB/T 21704-2008 GB/T 22035-2008
标准代号
NY/T 800-2004 NY/T 801-2004
乳与乳制品 脂肪酸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乳与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 乳与乳制品中非蛋白氮含量的测定
乳及乳制品中植物油的检验 气相色谱法
乳粉热处理强度的测定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乳及乳制品中坂崎肠杆菌的检验 牛乳中林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法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细则
备注
河北 吉林 吉林 黑龙江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行业标准 标准名称
生鲜牛乳中体细胞测定方法 生鲜牛乳及其制品中碱性磷酸酶活度的测定方 法
备注
NY/T 802-2004 NY/T 829-2004 NY/T 939-2005
NY/T 1331-2007
奶及奶制品食品卫生要求
奶及奶制品食品卫生要求奶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是微生物污染以及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等。
1.奶中存在的微生物一般情况下,刚挤出的奶中存在的微生物可能有细球菌、八联球菌、萤光杆菌、酵母菌和真菌;如果卫生条件不好,还会有枯草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等。
这些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乳房、空气和水;所以即使在较理想的条件下挤奶也不会是完全无菌的。
但刚挤出的奶中含有溶菌酶,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其时间与奶中存在的菌量和放置温度有关,当奶中细菌数量少,放置环境温度低,抑菌作用保持时间就长,反之就短。
一般生奶的抑菌在0℃可保持48 小时,5℃时可保持36 小时,10℃时可保持24 小时,25℃时可保持 6 小时,而在30℃时仅能保持 3 小时。
因此,奶挤出以后应及时冷却,以免微生物大量繁殖以致使奶腐败变质。
2.致病菌对奶的污染(1)挤奶前的感染:主要是动物本身的致病菌,通过乳腺进入奶中。
常见的致病菌有牛型结核杆菌、布氏杆菌、口蹄疫病毒、炭疽杆菌和能引起牛乳房炎的葡萄球菌、放线菌等。
(2)挤奶后的污染:包括挤奶时和奶挤出后至食用前的各个环节均可能受到的污染。
致病菌主要来源于挤奶员的手、挤奶用具、容器、空气和水,以及畜体表面。
致病菌有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
3.奶及奶制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病牛应用抗生素,饲料中真菌的有毒代谢产物、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等对奶的污染。
4.掺伪在牛奶中除掺水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掺人物。
(1)电解质类:盐、明矾、石灰水等。
这些掺伪物质,有的为了增加比重,有的为中和牛奶的酸度以掩盖牛奶变质。
(2)非电解质类:以真溶液形式存在于水中的小分子物质,如尿素。
或对腐败因乳糖含量下降,而掺蔗糖等。
(3)胶体物质:一般为大分子液体,以胶体溶液、乳浊液形式为存在,如米汤、豆浆等。
(4)防腐剂:如甲醛、硼酸、苯甲酸、水杨酸等,少数人为掺人青霉素等抗生素等。
(5)其他杂质:掺水后为保持牛奶表面活性而掺人洗衣粉,也有掺入白广告色、白硅粉、白陶土的。
乳制品检测相关标准(国家标准)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灰分的测定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水分的测定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维生素 A、D、E 的测 定
GB/T 5413.10-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维生素 K1的测定
GB/T 5413.11-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维生素 B1的测定
GB/T 5413.12-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维生素 B2的测定
乳制品检测相关标准
(002)乳制品工业是食品制造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制品工业在行
业规模、乳制品产量、技术装备、质量安全等方面都有了根本的转变,但由于乳制品工业发
展时间短,发展速度过快,基础薄弱,特别是由于奶源管理、质量控制、检测手段落后等方
面的原因,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消费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损害,所以,乳制品检
巴氏杀菌乳和 UHT 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
乳与乳制品中嗜冷菌、需氧芽孢及嗜热需氧芽 孢数的测定 乳与乳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 相色谱法 乳及乳制品中乳糖的测定酶-比色法 全脂无糖炼乳检验方法 粗制乳糖检验方法
地方标准 标准名称
鲜牛乳中原乳含量的试验方法四参数判断法
乳与乳制品中结核菌的检验方法 保健食品中乳杆菌的检验方法
GB/T 5413.5-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脂肪的测定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亚油酸的测定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乳糖、蔗糖和总糖的测 定
GB/T 5413.6-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 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GB/T 5413.7-1997 GB/T 5413.8-1997
GB/T 5413.9-1997
国家标准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备注gbt478918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t478927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验gbt47893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检验gbt50091862003乳酸菌饮料中脲酶的定性测定gbt5009462003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4091985牛乳检验方法gbt54091985amd1gbt54131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蛋白质的测定gbt54132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乳清蛋白的测定gbt54133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脂肪的测定gbt54134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亚油酸的测定gbt54135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乳糖蔗糖和总糖的测gbt54136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gbt54137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灰分的测定gbt54138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水分的测定gbt54139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维生素adegbt541310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维生素k1的测定gbt541311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维生素b1的测定gbt541312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维生素b2的测定gbt541313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维生素b6的测定gbt541314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维生素b12的测定gbt541315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gbt541316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叶酸叶酸盐活性的测定gbt541317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泛酸的测定gbt541318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维生素c的测定gbt541319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游离生物素的测定gbt541320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胆碱的测定法gbt541321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gbt541322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磷的测定gbt541323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碘的测定gbt541324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氯的测定gbt541325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肌醇的测定gbt541326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牛磺酸的测定gbt541327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dhaepa的测定gbt5413281997乳粉滴定酸度的测定gbt5413291997婴幼儿配方
鲜奶益生菌含量标准
鲜奶益生菌含量标准
鲜奶益生菌含量标准是指鲜奶中益生菌的数量和种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可以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等。
因此,鲜奶中益生菌含量的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益生菌在鲜奶中的作用。
益生菌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吸收,减少有害菌的滋生,维护肠道生态平衡。
此外,益生菌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因此,饮用富含益生菌的鲜奶对于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关于鲜奶中益生菌含量的标准,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一般来说,鲜奶中益生菌的含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不能超出规定的范围。
此外,国家对于鲜奶中益生菌的种类和数量也有详细的规定,不同种类的益生菌在鲜奶中的含量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实际生产中,鲜奶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鲜奶中益生菌含量进行监测和控制。
只有确保鲜奶中益生菌含量符合标准要求,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鲜奶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鲜奶时也应当留意产品的标签和说明,确保产品中益生菌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选择符合标准的鲜奶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鲜奶益生菌含量标准是保障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国家已经对于鲜奶中益生菌的含量、种类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和规定,鲜奶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消费者也应当留意产品标签和说明,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品。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鲜奶中益生菌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奶中微生物含量标准
一、细菌总数
细菌总数是指牛奶中活菌体的总数量。
细菌总数是衡量牛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牛奶的卫生状况。
一般来说,细菌总数不应超过10万个/mL。
超过这个数值,意味着牛奶可能已经受到污染,不适合饮用。
二、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指在牛奶中存在的一类肠道细菌的总称。
大肠菌群数量过高可能意味着牛奶已经受到粪便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牛奶中大肠菌群的数量应严格控制。
一般情况下,每毫升牛奶中大肠菌群的数量不应超过30个。
三、致病菌
致病菌是指在人体内引起疾病的细菌。
在牛奶中,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如果牛奶中存在致病菌,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因此,牛奶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消毒杀菌,确保不含有致病菌。
四、芽孢总数
芽孢总数是指牛奶中能够形成芽孢的细菌的总数量。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状态,具有很强的耐热性,一般的消毒方法难以将其杀死。
因此,芽孢总数过高可能意味着牛奶在生产或储存过程中受到了污染。
一般情况下,每毫升牛奶中芽孢总数不应超过100个。
五、乳酸菌
乳酸菌是指能发酵乳糖并产生大量乳酸的一类细菌。
乳酸菌在牛奶中的数量可以反映牛奶的发酵情况。
适量的乳酸菌可以促进人体消化,但过量则可能导致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一般情况下,每毫升牛奶中乳酸菌的数量不应低于100个。
六、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可在牛奶中生长繁殖。
适量的酵母菌对人体无害,但过量则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
一般情况下,每毫升牛奶中酵母菌的数量不应超过100个。
七、霉菌
霉菌是一种真菌,可在牛奶中生长繁殖。
霉菌污染会导致牛奶变质,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牛奶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消毒杀菌,确保不含有霉菌。
一般情况下,每毫升牛奶中霉菌的数量应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