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基础要点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要点及优化措施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要点及优化措施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不断加速,我国建筑业也得到了较好发展,但在建筑工程中出现了各种建筑质量问题,特别是在地基基础设施方面。
地基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因此,地基施工必须满足施工要求,在地基施工完成后也必须对检测工作予以重视,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在此基础上,本文在对施工地基检测技术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地基检测技术的基本要素,并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希望能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地基检测技术;发展现状;要点;措施引言一、地基检测技术发展现状施工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基是隐蔽的,外界的不确定性因素会对地基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施工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导致事故频发,不能满足建筑工程质量要求。
在进行地基施工前,必须进行地基检查,不仅要获得必要的施工资料,还要及时发现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提供相关施工数据。
随着我国地基检测技术的发展,相关的检测软件、检测设备及相关规则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检测系统具有系统性,可以很好地进行地基检测,从而保证地基施工质量。
目前普遍采用的地基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标准贯入度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平板载荷试验等等。
随着检测技术不断发展,一些先进的检测技术如瑞利波检测法、探地雷达监测法和剪切波速检测方法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地基检测质量,促使我国相关的检测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无论在施工中采用什么方法来检测地基,都必须使检测技术人员具备较高的技能,对检测技术方面了如指掌,避免检测工作中出现错误,同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二、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要点(一)挖孔桩检测在进行丘陵、河川地区地基检测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划分覆土和基岩,并有效地完成检测工作,就要高度重视挖柱桩检测的重要性。
结合挖柱桩的功能特点、地基的检测要求等,建立相应的检测实施程序,深入分析地基的覆土和基岩状况,总结其特点,科学的使用挖孔桩检测技术,提供专业水平,提高地基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2.相对误差 2.相对误差 检测系统的测量值(即示值)的绝对误差Δx 检测系统的测量值(即示值)的绝对误差Δx 与被测参 量真值X 的比值,称为检测系统测量(示值)的相对误差δ 量真值X0的比值,称为检测系统测量(示值)的相对误差δ, 常用百分数表示。 常用百分数表示。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准确度与精密度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一般同时存在。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一般同时存在。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按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分三种情况处理: 按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分三种情况处理: 远大于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远大于 系统误差远大于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很小 很小, 系统误差很小,已经校正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差不多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差不多 按系统误差处理 按随机误差处理 分别按不同方法处理 分别按不同方法处理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固有误差:处于基准条件下,检测仪器所反映的误差。 固有误差:处于基准条件下,检测仪器所反映的误差。 固有误差比较准确地反映仪器的技术性能。 固有误差比较准确地反映仪器的技术性能。 准确地反映仪器的技术性能 影响误差:一个参量在规定工作范围内, 影响误差:一个参量在规定工作范围内,其他参量处在基 准条件时,检测系统具有的误差。 准条件时,检测系统具有的误差。 用于分析检测仪器误差构成和减小降低误差 用于分析检测仪器误差构成和减小降低误差 分析检测仪器误差构成和减小降低 的方向。 的方向。 稳定性误差:仪表工作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稳定性误差:仪表工作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在规定的时间内, 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仪器各测 量值与其标称值间的最大偏差。 量值与其标称值间的最大偏差。 评估正常测量误差,比实际测量误差偏小。 评估正常测量误差,比实际测量误差偏小。 正常测量误差 偏小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2. 按测量方式分类
1)
在测量过程中,用仪表指针的位移(即偏差)决定被测量的 测量方法,称为偏差式测量法。应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时标准 量具不装在仪表内,而是事先用标准量具对仪表刻度进行校准。 在测量时,输入被测量,按照仪表指针在标尺上的示值, 决 定被测量的数值。它以直接方式实现被测量与标准量的比较, 测量过程比较简单、迅速,但是测量结果的精度较低。这种测 量方法广泛用于工程测量中。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3)
在应用仪表进行测量时,若被测物理量必须经过求解联立 方程组才能得到最后结果,则称这样的测量为联立测量(也称 为组合测量)。在进行联立测量时,一般需要改变测试条件, 才能获得一组联立方程所需要的数据。
联立测量的操作手续很复杂,花费时间很长,是一种特殊 的精密测量方法。它多适用于科学实验或特殊场合。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1.2.2
1.
1)
在使用仪表进行测量时,对仪表读数不需要经过任何运算, 就能直接表示测量所需要的结果,称为直接测量。例如,用磁 电式电流表测量电路的支路电流,用弹簧管式压力表测量锅炉 压力等就为直接测量。直接测量的优点是测量过程简单而迅速, 缺点是测量精度通常较低。这种测量方法是工程上大量采用的 方法。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3. 网络化检测系统
总线和虚拟仪器的应用,使得组建集中和分布式测控系统 比较方便,可满足局部或分系统的测控要求,但仍然满足不了 远程和范围较大的检测与监控的需要。近十年来,随着网络技 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化检测技术与具有网络通信功能的现代网 络检测系统应运而生。例如,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网络化检测 系统,由于其组态灵活、综合功能强、运行可靠性高,已逐步 取代相对封闭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集散检测系统。又如,面 向Internet的网络化检测系统,利用Internet丰富的硬件和软 件资源,实现远程数据采集与控制、高档智能仪器的远程实时 调用及远程监测系统的故障诊断等功能;
检验技术基础知识
检验技术基础知识
14
(五)GLP的标准操作
• 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技术规范化 • 准确性、可比性、真实性和可重复性——便于“追
因”
检验技术基础知识
15
(六)监督体系
• QAU: 独立部门,不直接参加实验(研究)
(一)对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了解情况,调 查取证;
• 据有关专家介绍,率先建设国内生物安全级别最高的实验室,将使武汉在烈 性传染病的研究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 P4实验室:P4实验室是指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专门用于开展烈性传染病的研 究,是全球生物安全最高级别的实验室,目前国内尚无一家。据相关专家介 绍,P4实验室的安全措施比P3实验室更严格,研究人员入内不仅要穿全封闭 的防护服,还要携带氧气瓶。
• GLP:Good Laboratory Pracice
是就实验室实验研究从计划、实验、监督、 记录到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管理而制定的法 规性文件,涉及到实验室工作的可影响到 结果和实验结果解释的所有方面。
针对: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兽药
等进行安全性评价实验而制定的规范
检验技术基础知识
5
制定GLP的目的
(二)责令违反本办法及有关规定的实验室及 其人员停止违法违规行为;
(三)对违反本办法及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查 处。
检验技术基础知识
16
三、GLP的特点
• 1. GLP能保证实验数据和结论的科学性、可信性 和重复性。
• 2. 是安全检测机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规 性文件。
• 3. 强调软硬件结合; • 4. GLP可操作性强。
• 2004年4月:在实验动物中心P3动物实验室开展“人用抗SARS 病毒灭活疫苗对猕猴的免疫感染增强实验”
检测技术基础的认识
检测技术基础的认识一、概述检测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手段和设备对被检测物进行检测、测试、分析和评估的技术。
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环境监测等。
本文将介绍检测技术的基础认识。
二、检测技术分类1. 物理检测技术:利用物理原理进行检测,如电子显微镜、X射线检测等。
2. 化学检测技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检测,如荧光法、红外光谱法等。
3. 生物学检测技术:利用生物学原理进行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
三、常见的检测设备1. 电子显微镜:使用电子束代替光线,可以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图像。
2. 红外光谱仪:利用不同材料对红外光吸收的差异来进行分析。
3. 质谱仪:通过将样品分离成不同质量的离子来进行分析。
4. 高效液相色谱仪:利用不同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进行分离。
5. 气相色谱仪:利用不同物质在气态状态下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进行分离。
四、检测技术的应用1. 工业生产:如金属材料的强度测试、食品中添加物的检测等。
2. 医疗保健:如血液中生化指标的检测、病原体的检测等。
3. 环境监测:如空气污染物的检测、水质污染物的检测等。
五、检测技术的优缺点1. 优点:(1)高灵敏度,能够发现微小变化;(2)高精度,能够得到准确数据;(3)非常规手段,能够发现难以察觉或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问题。
2. 缺点:(1)成本较高;(2)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和维护设备;(3)有些技术可能会对被检测物造成损伤。
六、总结检测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技术。
通过对其基础认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检测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测试与检测技术是通过对被测对象、系统或设备进行测试和检测,验证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的过程。
常见的测试与检测技术演进包括传统软件测试技术、自动化测试技术和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等。
传统软件测试技术传统软件测试技术是指通过手工或半自动化方式对软件进行测试和验证。
常见的传统测试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测试、设计测试、编码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
传统软件测试技术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缺点则是测试覆盖率较低、测试效率低下、难以保证系统稳定性等。
自动化测试技术自动化测试技术是指利用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和脚本,实现对软件的自动化测试和验证。
自动化测试技术包括功能测试自动化、性能测试自动化、安全测试自动化等。
自动化测试技术的优点是测试过程更加全面、准确、高效、覆盖率更高;缺点则是实施难度较大、投入成本高。
全面质量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是指将测试和验证过程集成到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从需求分析、开发设计、测试验证、发布运维等各环节,实现对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全面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的优点是具备较高的测试覆盖率、较高的测试效率和质量保证能力;缺点则是利用集成测试平台的投入成本较高。
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应用测试与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硬件开发、电子产品制造等领域中,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以下是测试与检测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软件开发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测试与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软件各个阶段的自动化测试和验证,以验证软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是否具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
常见的应用包括代码静态分析、构建自动化、单元测试自动化、集成测试自动化等。
硬件开发在硬件开发过程中,通过测试与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硬件各个阶段的自动化测试和验证,以验证硬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是否具备可靠性和稳定性等。
常见的应用包括电路板测试、芯片测试、硬件系统测试等。
电子产品制造在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通过测试与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子产品各个阶段的自动化测试和验证,以验证电子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是否具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要点及优化对策分析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要点及优化对策分析摘要:地基基础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为提高工程地基基础的稳定性,需要加强地基基础检测。
基于此,对检测技术要点加以研究,分析地基检测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促使检测技术更加有效,为建筑工程实施提供保障。
以高品质的技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后品质达标,促使建筑结构安全性得以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要点;优化对策一、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要点1.天然地基基坑的检测现阶段,我国地基基础检测机构在对天然地基基坑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地下岩层的各种数据进行相应的采集,然后再对当前采集完成的数据进行对比和研究,明确地基建设过程中各项数据的相关指标,通过数据采集和数据观测对当前的分析结果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且根据分析结果对后续的建设工作进行全方面的预测,从而对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预防,保证当前地基基础综合性监测工作能获得较为权威的工作数据,帮助天然地基基坑检测工作顺利开展。
2.人工地基基坑检测相对于自然地基来说,人工地基基础性检测工作通常需要3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需要对当前地区建设部位的基层以及地下覆盖层进行全方面的勘探和探查,从而对不同土层的分布进行明确的划分认定;其次应该对当前所需土层进行负荷检测,从而明确所需土层尤其是持力层对于上方压力的承载能力;最后还应该针对当前地区基层中相对较软的土层开展专业的检测工作。
如果发现土层无法承受上方压力,必须使用科学的手段对其进行有效处理。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应该对土层进行实时观察,并且针对土层遇水时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进行全方面的记录,如果当前开展检测工作所得到的结果存在问题,就必须通过隔离控制桩的使用来对具体环节进行进一步的管理与控制,从而保障当前整个控制流程能实现正常推进。
在此过程中,必须严禁开展泥岩的厚度测量工作。
根据当前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泥岩层小于3m则无法开展相关测量活动。
检测技术基础
1.2.2 检测仪表的分类
(1) 按参数分类:如:温度 压力 流量 液位
(2) 按响应形式分类: 连续式:水银温度计、压力表等。 开关式:电饭煲温度计
(3) 按使用的能源分类:机械式、电式、气式、光式 (4) 按是否具有远传功能分类:就地式、远传式
(5) 按信号的输出形式分类:模拟式、数字式、 数模混合式
因为 0.5<0.7<1.0
所以应选0.5级的仪表。
例3:某仪表厂生产测温范围为200~700℃测温仪 表,校验时得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4℃,最 大变差为-6℃,试确定该仪表的精度等级。
解:该表的最大相对百分误差为:
4 100% 0.8%
700 200
0.5—1.0
去掉“±”与“%”号,其数值为0.8。等级中无0.8 级,而最大引用误差又超过了0.5级仪表的允许 误差(±0.5%),则该仪表的精度等级应为1.0级。
被测参数(measured parameter )(也称被测量)
敏感元件直接感受的参数。
待测参数(parameter to be measured) 需要获取的测量参数。
直接测量(direct measurement) 被测参数 直接测量 待测参数 此时待测参数就是被侧参数
间接测量(indirect measurement) 直接测量多个参数 运算 待测参数
0.005;0.02;0.05;
(Ⅰ级标准表)
0.1;0.2;0.25;0.4;0.5;(Ⅱ级标准表)
1.0 ;1.5;2.5;
(工业用表)
③ 准确度等级的确定 确定方法: 计算仪表满刻度相对误差,去掉“±”与“%”号, 便可以确定仪表的精度等级。
根据国家统一划分的准确度等级,选其中数值上 最为接近又比准确度大的准确度等级作为该仪表的 准确度等级。 仪表的精度等级一般用不同的符号标志在仪表面板上。
1检测技术基础知识-概述
主要测量被测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频域测量(稳态测量)
主要目的是获取待测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3.数据域测量(逻辑量测量)
主要是用逻辑分析仪等设备对数字量或电路的逻辑状
态进行测量。
4.随机测量(统计测量)
主要是对各类噪声信号进行动态测量和统计分析。
1.5 xm m xm 100 1.5V 100
可见:同一量程内,测得值越小,示值相对误差 越大。因此测量中所用仪表的准确度并不是测量 结果的准确度,一般测得值的准确度是低于仪表 的准确度,在示值和满度值相等时两者才相等。 例2:某1.0级电流表,满度值Xm=100uA,求测量值 测量时,为减小误差,示值应尽量接近满度值, 一般也不小于满度值的2/3为宜。 X1=100uA,X2=80uA,X3=20uA时的绝对误差和示值
小依次划分为0.1、0.2、0.5、1.0、1.5、2.5和5.0七级。 如某电压 表S=0.5,即表明它的准确度等级为0.5级,也就是它的满度相对 误差不超过0.5%,即 m 0.5% ,习惯上写成 m 0.5%。
例1:某电压表S=1.5,试标出它在0-100V量程中的最
大绝对误差。 解:该表在0-100V量程内上限值(仪表满度值)为 Xm=100V,而S=1.5,所以
第三节 误差理论
3.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误差公理 真值 指定真值(约定真值) 实际值(相对真值) 标称值 示值(测量值)
3.2 测量误差的分析
1.按表示方法分析 (1)绝对误差:示值AX与被测量真值A0之间的差值。
Δ A=AX-A0 式中: Δ A为绝对误差,AX为示值(测量值), A0为被测量的真值,但该值一般很难得到,所以 一般用实际值A来代替被测量的真值。即绝对误差一般表 示为Δ X=AX-A 修正值:实际值A与示值AX之间的差值。 C=A-AX C为修正值,其绝对值和绝对误差Δ X相等,但符号相反。 即: C= -Δ X =A-AX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3.发展智能型传感器
智能型传感器是一种带有微处理器并兼有 检测和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智能型传感器 被称为第四代传感器,使传感器具备感觉、辨 别、判断、自诊断等功能,是传感器发展的主 要方向。
1.2 检测技术基础 1.2.1 检测技术的概念与作用
检测技术是人们为了对被测对象所包含的信息 进行定性的了解和定量的掌握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 措施。
切削力测量应变片
动圈式磁电传感器
3)按信号变换特征: 能量转换型和能量控制型.
能量转换型:直接由被测对象输入能量使其工作. 例如:热电偶温度计,压电式加速度计.
能量控制型:从外部供给能量并由被测量控制外部 供给能量的变化.例如:电阻应变片.
4)按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能量关系:
物性型:依靠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性质的变化来 实现信号变换.如:水银温度计.
间的关系式为:y=f(x1x2x3…) 。间接测量手续多,
花费时间长,当被测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或没有相应直 接测量的仪表时才采用。
(2)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 Ⅰ.偏差式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利用测量仪表指针相对 于刻度初始点的位移(即偏差)来决定被测量的测量方法,称为 偏差式测量。它以间接方式实现被测量和标准量的比较。 偏差式测量仪表在进行测量时,一般利用被测量产生的 力或力矩,使仪表的弹性元件变形,从而产生一个相反的作 用,并一直增大到与被测量所产生的力或力矩相平衡时,弹 性元件的变形就停止了,此变形即可通过一定的机构转变成 仪表指针相对标尺起点的位移,指针所指示的标尺刻度值就 表示了被测量的数值。偏差式测量简单、迅速,但精度不高, 这种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
1.用物理现象、化学反应和生物效应设计制作各种用途 的传感器,这是传感器技术的重要基础工作。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要点与对策探讨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要点与对策探讨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对地基基础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技术要点与对策。
一、技术要点:1.地质勘察:在进行地基基础检测之前,首先要进行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地质情况、土壤性质和地下水位等信息,为后续的检测提供基础数据。
2.地基坑开挖:地基坑开挖过程中,要注意对开挖深度、坑壁的坚固程度和开挖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测,确保开挖的质量符合要求。
3.地基土壤检测:地基土壤的检测是地基基础检测的关键环节之一。
常用的地基土壤检测方法有土质分析、孔隙比分析、压缩试验和剪切试验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了解土壤的力学性质和稳定性。
4.地基基础检测仪器:地基基础的检测需要使用一些专用的仪器设备,例如土壤探测仪、动力锤、振动仪等。
这些仪器设备可以对地基基础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
5.变形监测:地基基础的变形是衡量其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应采用精密仪器对其变形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变形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二、对策:1.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控,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
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不同的地基基础要求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在选择施工方法时,要考虑到地基土壤的性质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3.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地基基础的检测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
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操作能力,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施工方案的编制、工程监理的进行以及施工记录的保存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地基基础检测的全过程质量可控。
5.及时处理检测结果:对于地基基础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调整,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要点分析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要点分析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地基基础检测技术成为了保障建筑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地基基础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地基基础问题,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下面本文将对地基基础检测技术的要点展开分析。
一、地基基础检测技术的意义地基基础检测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建筑工程地基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以发现和解决地基基础问题。
现代工程建设对地基基础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地基基础检测技术也日益重要。
地基基础的稳定性是建筑工程施工和使用的前提和保障,而地基基础存在问题可能会导致建筑工程事故发生,因此地基基础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基基础检测技术的要点1.地基基础钻孔检测技术地基基础钻孔检测技术是通过钻孔获取地质信息,对地下岩土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测试,以判断地基基础的稳定性。
该技术的优点是检测全面、准确,但需要考虑对地基造成的损伤,需要谨慎施工。
2.地基基础原位试验技术地基基础原位试验技术是通过现场采集数据分析地下岩土体的物理性质,以判断地基基础的状况。
该技术的优点是能够直接检测地基状况,准确性较高,但是施工难度较大,需要专业技术支持。
3.地基基础震动测试技术地基基础震动测试技术是通过模拟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进行测试,以判断地基基础的稳定性。
该技术主要针对地震灾害性地区,能够全面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但是测试难度较大,需要专业技术支持。
4.地基基础磨削测试技术地基基础磨削测试技术是通过模拟地基基础的负载情况,测量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以判断地基基础的稳定性。
该技术的优点是测试简便、可操作性较强,但是测试结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需要严格控制测试条件。
5.地基基础监测技术地基基础监测技术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对地基状况进行长期的监测,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地基问题。
该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动态监测地基状态,及时发现问题,但是需要长期进行监测,对专业人员的要求较高。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要点与对策探讨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要点与对策探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支撑结构,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地基基础的质量和安全性一直是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关注焦点。
地基基础的检测技术是保障地基基础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就地基基础检测技术的要点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地基基础检测技术的要点1.地基基础的类型地基基础主要包括承台基础、桩基础和板基础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基基础在施工和使用中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和问题。
在进行地基基础检测时,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地基基础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
2.地基基础的检测指标地基基础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地基的承载力、变形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全面了解地基基础的质量和安全状况,为后续的工程施工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地基基础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非破坏检测和破坏检测两种。
非破坏检测技术包括地质雷达、声波检测和超声波检测等,主要适用于地基基础的表层检测;而破坏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现场取样试验和室内试验等,主要适用于深层地基基础的检测。
1.加强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管理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地基基础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加强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管理对于提高地基基础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材料和施工工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建立完善的地基基础监测体系是提高地基基础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通过监测体系的建立,可以实时监测地基基础的变形和承载性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地基基础存在的问题,确保地基基础的安全使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基基础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采用先进的地基基础检测技术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地基基础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在地基基础的检测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加强地基基础的维护和修复地基基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负荷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和损坏。
安全检测技术(第三版)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称为检测系统测量值(示值)的相对误差δ,该值无量纲,常用
百分数表示,即
x 100 % x x0 100 %
x0
x0
(2-2)
这里的真值可以是约定真值,也可以是相对真值。工程上, 在无法得到本次测量的约定真值和相对真值时,常在被测参量 (已消除系统误差)没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重复多次测量,用 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代替相对真值。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约定真值或相对真值来代替理论真
值。
1) 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真值
根据国际计量委员会通过并发布的各种物理参量单 位的值被公认为国际或国家基准, 称为约定真值。
各地可用经过上级法定计量部门按规定定期送检、校验过的 标准器或标准仪器及其修正值作为当地相应物理参量单位的约定 真值。
1)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所使用的仪器本身及其附件的电气、机械 等特性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称为设备误差。例如,由于刻度不准确、
调节机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读数误差,内部噪声引起的误差,元件老化、 环境改变等原因造成的稳定性误差。在测量中,仪器误差往往是主要的。
2)
由于所采用的测量原理或测量方法的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如定义的不 严密以及在测量结果的表达式中没有反映出其影响因素,而在实际测量中又 在原理和方法上起作用的这些因素所引起的并未能得到补偿或修正的误差, 称为方法误差。
3)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被测参数时,测 量结果显著地偏离其实际值时所对应的误差,这类误 差被称为粗大误差。
从性质上来看,粗大误差并不是单独的类别,它本身既可能具有系统误 差的性质,也可能具有随机误差的性质,只不过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其绝对 值特别大而已。
粗大误差一般由外界重大干扰、仪器故障或不正确的操作等原因引起。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第二章检测技术基础知识1.1测量误差: 因为多种原因, 肯定使测量值和真值存在着一定差值1.2真值: 被测量真实值1.3理论真值: 一个严格定义理论值1.4相对真值(实际值):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 能够满足要求正确度情况下, 用来替换使用值1.5标称值: 计量或测量器具上标注量值1.6示值(测量值或读数): 检测仪器指示或显示数值1.7测量误差分类系统误差, 数次反复测量同一被测参数时, 误差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某一确定规律改变系统误差表明了一个测量结果偏离真值或实际值程度。
系统误差越小, 测量就越正确误差值不变称为发觉: 试验对比法、原理分析与理论计算加以修正、改变外界测量条件变值系统误差残差观察法、马利科夫准则、阿贝-赫梅特准则消除: 引入修正值法、零位式测量法、替换法、对照法、交叉读数法、半周期法误差(偶然误差)在相同条件下数次反复测量同一被测参数时, 测量误差大小与符号均无规律改变误差越大, 精密度越低; 反之, 误差越小, 精密度越高, 即表明测量反复性越好特征: 对称性、单峰性、有界性、折偿性粗大误差在相同条件下, 数次反复测量同一被测参数时, 测量结果显著地偏离其实际值时所对应误差判别: 莱以特准则、格拉布斯准则、狄克松准则、罗曼诺夫斯基准则按误差起源分类: 仪器误差、理论误差与方法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按被测量随时间改变速度分类: 静态误差、动态误差按使用条件分类: 基础误差、 附加误差按误差与被测量关系分类: 定值误差、 累积误差1.8绝对误差测量值(示值)х与被测量真值х0之间代数差值△х△х△х=х-х0说明系统示值偏离真值大小可正可负1.9相对误差测量值(即示值)绝对误差Δx 与被测参量真值x 0比值 δ相对误差值越小, 其测量精度就越高 1.10引用误差测量值绝对误差Δx 与仪表满量程L 之比值γ 1.11最大引用误差在要求工作条件下, 当被测量平稳增加或降低时, 在仪表全量程 γMAX 内所测得各示值绝对误差值绝对值与满量程L 比值百分数测量仪表最关键质量指标, 能很好地表征测量仪表测量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检测技术基础第一章基础知识1、工业过程检测概念:生产过程中,为及时掌握生产情况和监视、控制生产过程,而对一些变量,进行的定性检查和定量测量。
2、掌握检测仪表的主要品质指标的基本含义:灵敏度:输出增量与输入增量之比;单位输入变化量引起的输出量的变化大小;与精度有不同。
线性度:校准曲线与规定直线之间的吻合程度。
分辨率:能检出被测变量最小变化的能力。
输入从任意值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可观测到输出变化。
回差: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输入变量上升和下降,多次测量仪表对同一输入给出两个相应输出平均值间的最大差值。
重复性:同一工作条件下,同一输入值,同一方向,连续多次测量,输出值之间相互一致的程度,用最大重复性误差来衡量。
精确度: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与约定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标准的仪表,精确度有规定的等级划分。
动态特性:被测量随时间迅速变化时,仪表输出追随被测量变化的特性。
通常以典型输入信号,例如阶跃信号、正弦信号,所产生的相应输出来衡量。
3、掌握仪表的标定与校准的相关概念。
标定:传感器或仪表,在出厂投入使用前,加上已知标准输入信号,采用更高一级的基准器,得出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分为:静态标定(标定静态特性:线性度、灵敏度、回差、重复性)和动态标定(标定动态特性)。
校准:实际使用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重复进行全部或部分标定工作,并进行适当调整,或者对某一特性指标进行校验和调整。
第二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基础1、测量误差根据表示方法不同,可分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掌握:引用误差:绝对误差与测量范围上限、满量程或标度盘满刻度之比。
量程是指仪表测量范围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一般为0)之差。
通常提到的仪表精确度等级,即是仪表容许的最大引用误差。
2、根据测量误差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掌握):系统误差(又称系差,有规律、产生原因可知,所以,可以设法减少和消除);随机误差(无规律、偶然、不可预料和控制、服从统计规律,可以估计总体分布特性、评价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影响);粗差(既可具有系统误差的性质,也可以具有随机误差的性质,但绝对值明显比较大)。
测量过程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通常同时发生、互相转化、很难严格区分。
有时把没有掌握规律的系统误差当作随机误差处理。
3、掌握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特性:有界性、单峰性、对称性、抵偿性。
4、理解误差综合的含义:间接测量时,根据各局部误差,最终求整体误差,称为误差综合。
5、掌握测量结果的数字表示方法:单次时:已知测量仪表的标准偏差σ,则单次测量时通常表示为:σ±=X X 0n 次时:X C X X σ±=_0,X σ为算数平均值的标准偏差,n X ∧∧=σσ,1)(σ12--=∑=∧n x x ni i ,C 为常数,会预先给出。
6、掌握有效数字的处理相关概念与原则: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左边数据第一个非零起,至右边含有误差的一位为止,中间所有数码都为有效数字。
数据舍入规则:4舍6入5看右边。
要求保留n 位有效数字,当n+1位大于5时,入;小于5时舍;等于5时,则5之后还有数字则入,5之后无数字或为0时,第n 位为奇数入,为偶数舍。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看懂书即可,用时查书。
7、异常测量值的判别与舍弃,掌握一种:拉依达准则,σ3>残差,即大于三倍标准差则舍去。
记住公式1)(σ12--=∑=∧n x x ni i第二篇 传感器原理第一章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1、基本原理:被测量变化->导体应变->电阻变化->测量电路->电压、电流变化2、电阻应变片应变灵敏度:ερ/Δρμ)21(0++=K ,不需要记,但要知道:对于金属导体而言,机械应变引起的电阻率变化很小,电阻值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第一部分,也就是说,电阻值的变化主要是由纵向和横向的应变(L L /Δ与A A /Δ,与泊松比μ有关)引起的,基于这一原理,制成金属电阻应变片;对于半导体而言,受压后基本没有变形,第一项可以忽略不计,应变主要取决于第二项,即电阻率的变化,ρρ/Δ,称为压阻效应,此种半导体称为压敏电阻。
2、结构:基地、敏感栅(丝、箔、薄膜)、覆盖层,最后用粘贴剂粘贴在弹性元件上。
3、灵敏度系数 εΔR/R //==L L R R K ΔΔ 相对于具体的试件、一定温度下的、应变为被测试件的应变。
5、横向效应:敏感栅只能感受沿其栅长变化的单向应变,不能感受横向应变。
因此,栅长方向应平行于被测应力安装。
横栅越窄,栅长越长,则横向效应系数越小,横向效应引起的误差越小。
6、测量桥路:利用平衡电桥,将电阻变化->电压变化。
εK U U i o=,掌握应变片在电桥中的理想接法:四个桥壁的两个感受ε,另外两个感受ε-。
7、掌握蠕变、蠕变恢复等概念:当被测量不变,所有环境和其他变量也不变,传感器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称为蠕变。
若在某时刻撤掉输入量,则传感器的输出值也不能马上恢复到初始值,而是经历一个随时间缓慢变化的过程,称为蠕变恢复。
蠕变过程又分为正蠕变和负蠕变。
传感器的输出值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增大的蠕变过程称为正蠕变,逐渐减小称为负蠕变。
了解其他的静态、电气、动态、温度、稳定性等特性参数,不需要记。
8、蠕变误差补偿:弹性体的正蠕变误差、敏感栅在基地上相对运动产生的负蠕变误差相互补偿。
9、了解温度误差补偿:包括零点温度误差补偿、额定输出温度影响补偿,其实就是串补偿电阻。
第二章 电容式传感器1、知道变间隙、变面积、变介电常数基本原理,关系公式不用记。
2、灵敏度的概念:输出/输入;变间隙、变面积、变介电常数式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量各不相同。
非线性误差的概念:非线性项(高次)/线性项(一次)提醒了解(不需要掌握):公式推导时如何省略高次项。
3、测量电路:目的就是将C Δ->电压U,或电流I 变化量。
看懂书即可。
包括,变压器电桥、运算检测电路、差动脉冲调宽电路、谐振电路、开关型电容接口电路、能看懂书即可。
4、理解边缘效应:理想的电容器内的电场是直线的,而实际电容器只有中间有些区域勉强是直线,越往外电场线弯曲的越厉害.到电容边缘时电场线弯曲最厉害,这种电场线弯曲现象就是边缘效应。
设置保护环,可减小边缘效应,见图2-2-9。
5、驱动电缆,为了消除分布电容(除电容器外,由于电路的分布特点而具有的电容叫分布电容。
分布电容往往都是无形的,例如线圈的相邻两匝之间,两个分立的元件之间,两根相邻的导线间,一个元件内部的各部分之间,都具有一定的电容。
此处主要是消除相邻导线之间的分布电容)的影响,保证电容传感器的信号引出线与内屏蔽线同电位。
图2-2-16,会将信号引出线与内屏蔽线连线。
6、典型的应用:位移、厚度、压力、湿度 (变介电常数)、液位。
(知道使用变间隙、变面积、变介电常数中的哪种方式,会画简单示意图)第三章 电磁式传感器1、自感式:分为变气隙、变截面积、螺管型。
气隙型只能用于微小位移测量。
差动螺管型既可用于微小位移测量,又可用于一般量程测量。
会画示意图,图2-3-1,2-3-3,2-3-4,2-3-52、相敏整流电路,能看懂书,不要求。
知道相敏整流电路目的是能够分辨出衔铁的运动方向。
3、了解互感式的基本原理:本质是差动变压器,分为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二次线圈有两个差动线圈,被测量推动衔铁移动引起互感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得到电压变化。
4、知道压磁效应:铁磁性材料受压导致磁导率随之变化。
磁致伸缩效应:铁磁性材料外界磁场发生变化,将引起内部应力变化,导致变形。
5、了解涡流检测的原理:1I Δ->1H Δ磁场->2ΔI ->2ΔH ->1I Δ第四章 压电式传感器1、掌握压电效应,逆压电效应的基本概念。
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当沿着一定方向对其施力而使它变形时,内部就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一定表面上产生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重新恢复不带电状态的现象。
当作用力方向改变时,电荷极性也随着改变。
逆压电效应: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施加电场,这些电介质就在一定方向上产生机械变形或机械压力,当外加电场撤去时,这些变形或应力也随之消失的现象。
2、会画电滞回线,图2-4-2;会解释为何剩余极化强度P 0下压电晶体不带电:因为束缚电荷与自由电荷达到平衡。
3、了解压电材料的几个主要特性:压电系数:d ij ,压电材料在j 方向上受力时,在i 方向上产生电荷,j ij i p d σ。
机电耦合系数:机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效率,压电效应时(输出电能/输入机械能)和逆压电效应时(输出机械能/输入电能)频率常数:N=压电晶体的固有频率×沿振动方向的厚度。
可以根据频率常数N ,选择合适的厚度,从而得到需要的振动频率。
居里点:临界温度,超过后压电晶体的自发极化消失,则压电特性消失。
4、常用的压电材料:石英和压电陶瓷。
5、等效电路、电压、电荷放大器能够看懂书即可,不要求。
6、知道几种典型的应用,如测压力、加速度,会画简单的原理画图,会简单解释。
7、压电晶体主要用于测快速变化的压力,也可以测静态压力,不能够测量缓变的力。
第五章 热电式传感器1、掌握:热电偶基于热电效应,由两个不同金属材料组成两电极。
热电效应产生的热电势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组成,两者都与温度0,T T 有关。
2、掌握:中间导体法则:中间接入导体不影响原回路热电势。
基于该原理,可以在某一电极或冷端(参考端)接测量电路。
中间温度法则:为延伸导线提供了依据。
当冷端温度不为零时,为查分度表提供了依据:)0,(),()0,(11T E T T E T E AB AB AB +=。
标准电极法则:三种材料电极ABC ,两两组成热电偶,若AC ,BC 热电势已知,则可以求出AB 电势,),(0T T E AB =),(),(00T T E T T E BC AC -(公式不用记)3、会查热电偶分度表。
4、知道铂热电阻Pt10,Pt100的含义,即零摄氏度下电阻为10 Ω,100Ω的铂热电阻;其电阻与温度之间关系为非线性。
知道铜热电阻Cu10,Cu100的含义,即零摄氏度下电阻为10 Ω,100Ω的铜热电阻;其电阻与温度之间关系为线性,)α1(0t R R t +=。
铂热电阻比铜热电阻的测量范围大。
5、半导体热敏电阻,电阻与温度之间关系为非线性。
了解正温度系数(缓变、突变)、负温度系数、临界温度系数的含义。
哪种可以做温控开关?第六章 光电与光纤传感器1、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可分为内光电效应和外光电效应。
掌握内外光电效应概念。
外光电效应:在光辐射作用下,电子从物体表面逸出的物理现象,也叫光电发射。
内光电效应:光作用到物体内部,使电子从键合状态过渡到自由态,而不向外界发射。
根据工作原理,可分为光电导效应(光敏电阻)和光生伏特效应(光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