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读书笔记
【篇一: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
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
朱天龙
苏格拉底,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青年时期,苏格拉底接受过初等教育,精通数学和天文学。成年期对政治感兴趣。他在政治上拥护贵族的奴隶主专制,反对奴隶主民主共和制。苏格拉底的思想代表了传统、保守的雅典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但其中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一、“自知其无知”
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的思想,提出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无知”的态度问题。
第二、这一思想也恰恰成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基础。
二、“德即知识”
“德即知识”(virtue is knowledge)的思想,也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他看来,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苏格拉底高度评价“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在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
苏格拉底这种“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强调道德中知识的重要性,在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但苏格拉底的这种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道德行为是知识和实践培养的结果。
三、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
苏格拉底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苏格拉底是“回忆说”的创始人,认为一切知识都根植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这种知识不是从外灌进去的,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出来。
2、苏格拉底十分注重思考在一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在苏格拉底的时代,他并未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但他的教育主张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通过他们,对西方近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本世纪中叶,他所倡导的“苏格拉底法”仍为现代教育家所推崇。
【篇二:外国教育史笔记(重要学习资料)】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
(一)巴比伦学校
1、泥板书舍、泥板书、楔形文字
2、寺庙学校:初级教育、高级教育
(二)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和书法
2、教学方法:师徒传授、常用体罚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一)古代埃及的学校的类型
1、宫廷学校
2、僧侣学校
3、职官学校
4、文士学校
(二)古代埃及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
1、宫廷学校—无法考证
2、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
3、职官学校—
4、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
三、古代硬度的教育
(一)波罗门教育
1、古代印度等级制
2、婆罗门的学校(古儒学校)家庭教育
3、教学内容:《吠陀》经
4、教学方法:背诵、体罚、导生制
(二)佛教教育
1、寺庙学校
2、教学内容:佛经
3、教学方法: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三)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的异同:
同:其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德陶冶;其内容
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的因素。
异:婆罗门教育史一种私立教育,而佛教教育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一)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二)教育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适应,教育具有强烈的
阶级性及等级性
(三)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
(四)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
需要
(五)教育方法简单,盛行体罚,实行个别施教
(六)知识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
(七)文化教育甚为古老,源远而流不长
第二章古希腊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一)巴斯达教育
1、教育为国家所控制
2、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战士
3、教育过程:0- 7岁—母亲抚育
7-18岁—军营教育
18-30岁—军事训练
4、教育内容:五项训练、军事训练
5、教育特点:重视女子教育
(二)雅典教育
1、教育由国家和私人共同管理
2、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3、教育过程:0-7岁—家庭教育
7-13岁—进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
13-15、16岁—进体操学校学习
15、16岁接授职业教育
18—20岁—接受军事教育
4、教育内容:文法、音乐、体操、军事
5、不重视女子教育
二、时代的教育(前5世纪—前3世纪)
(一)“智者派”的教育实践
1、智者的含义:专指收费收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
3、共同思想特征:相对主义
个人主义
感觉主义
怀疑主义
(二)“智者派”的教育贡献
1、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2、确立了西方的教学科目(“三艺”—文法、修辞法和辩证法)
3、智者把道德和政治问题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
4、智者的出现标志着教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5、智者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与方向
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一)希腊学校教育的变化
1、初等学校发生了蜕变
2、中等教育面临衰微
3、高等教育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二)东西文化教育的融合
1、雅典文化教育对广大地区的教育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文化和教育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
四、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
1、教育目的论:教育培养治国人才(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备各种实际知识)
2、德育论: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是要教人学会做人
?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四种美德(正义、勇敢、节制、智慧)
?道德教育的途径:知识教育
3、智育论:掌握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二)“苏格拉底方法”
? 苏格拉底的方法又叫“问答法”,有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