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进、水退、吉尔伯特型湖波扇三角洲亚相和微相的特征
不同沉积体系及相构成特点
不同沉积体系及相构成特点摘要:不同沉积体系及相构成特点论述关键词:沉积体系;沉积特征;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障壁海岸;缓坡碳酸盐岩一、冲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冲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是暂时性洪流或间歇性洪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形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堆积而成的,形状近扇状的沉积体。
从山地峡谷向开阔平原转变地带上的一种河流沉积体系,呈扇形或半圆锥状、以粗粒碎屑占优势的堆积物。
(1)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特征:冲积扇是陆地上最靠近物源区的沉积体系,粒度粗,分选差,沉积速率高。
扇根分布在临近冲积扇顶部地带的古沟口附近,主要发育有古沟道、主水道和主水道间三种沉积微相。
扇中位于冲积扇中部,为冲积扇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与扇根并不具有明显的界限,以具有中到较低的沉积坡角和发育的辫状河道为特征。
与扇根沉积相比较,砂与砾比率增加,沉积物偏细,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增高,砾石碎屑多呈叠瓦状排列。
扇中沉积由于未经过充分分选,加上泥石流的存在,扇中沉积层内、层间和微观非均质性极强。
扇缘是整个冲积扇沉积物最细,流体能量最低的部分,呈环带状围绕在冲积扇周围。
沉积物为细砾、含砾砂、砂及泥,细砾较为少见。
其微相可分为水道径流及片流两种。
(2)冲积扇沉积体系的分类:Ι湿地沉积扇:沉积特征,湿地沉积扇主要发育与潮湿气候带,最明显的终年泄水,这些常年河对扇的沉积作用影响小,而由季节性气候条件产生的巨大洪水起着控制作用。
整个扇的面积大,有时为干旱扇的几百倍;扇面坡度一般较低,因此河流作用常常控制着湿地扇的整个扇面。
自扇顶向扇尾湿地扇的最大碎屑粒径逐渐变小。
沉积亚相分为:扇顶近源相、扇中中段相、扇尾远端相。
Ⅱ扇三角洲: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沉积特征: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它是一种进积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它属于在活动扇与稳定水体交界带上的沉积。
河控三角洲沉积亚相类型及沉积序列特征解析
河控三角洲沉积序列特征
平面相组合:由陆向海依次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 ➢ 同期异相:每两个等时线间的前积层都包含了同一时
期形成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亚相。
➢ 同相异期:同一亚 相形成于不同时期, 有相似的沉积特征。
地质10-7班 江强
主要内容
一.河控三角洲的基本特点 二.河控三角洲沉积亚相类型 三.河控三角洲沉积序列特征
河控三角洲的基本特点
形成三角洲的控制 因素
➢ 河流作用
➢ 蓄水体的密度与河水 密度的差异
➢ 蓄水体水动力强度
➢ 河口区海底地形 ➢ 蓄水盆地构造特征
建设性三角洲:河控三角洲
破坏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
一.分支河道微相
边滩沉积: 炭质泥岩发育,有煤层,粒度下粗上细,常发 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
河床滞留沉积:砂质沉积为主,粒度 稍粗,底部有冲刷面。
➢ 化石少见,底部可见植物碎片。
三角洲平原亚相
二.沼泽微相
➢ 环境 :位于分支河道间的低 洼地区,植物繁茂排水不畅, 为还原环境。
➢ 岩性:有机质粘土和煤,夹有洪水成因的纹层状粉砂。
垂相序列特征:
由
细
到
粗
的
反
旋
回
陆相、海
沉 积
相化石伴生,
序 列
从下到上海相
,
化石减少,陆
厚 度
相化石增多,
达 几
顶部出现煤层。 百
米
。
加厚、向海减薄。 席状砂质地纯、分选好,化石少。
➢ 由高建设性三角洲向破坏性三角洲转化的沉积微相类型。
水进、水退、吉尔伯特型湖波扇三角洲亚相和微相的特征
水进、水退、吉尔伯特型湖波扇三角洲亚相和微相的特征一.水进型三角洲该类扇三角洲是山地河流出山口后就直接进入湖盆浅水区所形成,几乎全部没入水下的扇形砂砾岩体,它一般发育于断陷湖盆的陡坡一侧,距物源近,缺失陆上扇环境。
周围泥岩的颜色为灰绿色和浅灰色,含浅水生物化石,说明为滨—浅湖环境。
该类扇三角洲一般形成于湖进阶段,常缺乏向上变粗的沉积序列。
该扇三角洲的岩性,形态和分带特点类似于山麓冲积扇,可进一步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三个砂体亚相带。
1.扇根其中的微相有河道与河道间,岩性上主要为砂砾岩、砂岩夹灰绿色和灰色泥岩并且粒度粗分选差,成分复杂,泥质较高。
沉积构造上表现为块状层理、正或反递变大型交错层理,垂向层序呈向上变细正旋回测井曲线特征为自然电位中低幅齿状,电阻高。
2.扇中扇中包括三种沉积微相分别为扇状水道、扇中前缘、扇中水道间。
(1)辫状水道微相沉积物成分、结构等特点受物源控制,如有些地区砾岩含量高,而有些地区岩性则偏细,但总体看来岩性较粗,以砂砾岩和砂岩为主。
砂岩和砾岩的分选较差,成分复杂,不稳定的矿物碎屑和基质含量较高。
砂层的底面见冲刷,常见块状层理,平行层理和中至大型的交错层理,单一向上变细的层序厚一般几十厘米至几米,在砂层之间常夹灰色和灰绿色泥岩夹层,常构成数十米厚的叠加的叠合砂岩。
自然电位曲线多为齿化箱状和顶底渐变的箱形。
(2)扇中前缘微相扇中前缘实际上是扇中水道向盆地方向的延伸,粒度变细,底部冲刷不如水道区发育,交错层理比水道区发育,但厚度一般比水道区减小。
自然电位曲线多为齿化的漏斗—钟形和钟形,反映河道冲刷作用减弱,并有一定的波浪改造作用。
(3)扇中水道间微相主要由灰绿色至灰色泥岩夹薄层砂岩组成,砂岩发育块状层理和小型层理构造。
滑塌和变形构造亦常见。
由于辫状河道的冲刷力强,改道频繁,一旦发生改道,这些沉积物被冲刷变薄,甚至全部被冲刷掉。
自然电位曲线多为指状或齿化钟形。
扇中地区以形成良好的储层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辩状河亚相及微相类型
辩状河亚相及微相类型:河谷(河道、心滩)、洪泛平原特征:坡度大、水流急、河道多、宽而浅、迁移快心滩:粗碎屑岩(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砂岩),分选中等,磨圆中等到好,平行层理和大型交错层理发育,砾石常呈叠瓦状,具冲刷面。
洪泛平原(洪泛期沉积):泥岩、泥质粉砂岩,水平层理、小型交错层理、泥裂,化石少见。
古代辫状河沉积识别标志:1) 岩性:粗(砾岩、砂砾岩等)夹细(泥岩、粉砂岩)2) 颜色:所夹泥岩以氧化色为主3) 砂、砾岩单层厚度:中层到块状,连续厚度<15m4) 砂砾岩体形态:条带状5) 接触关系:砂砾岩层顶、底面均为突变接触,且底面为冲刷面6) 测井曲线:箱形、尖峰形7) 地震反射:平行、断续曲流河微相沉积:河道(channel)、边滩(point bar)、天然堤(natural levee)、决口扇(crevasse)、河漫滩(floodplain)、河漫湖泊(floodlake)、河漫沼泽(floodmarsh)1) 河道沉积作用及其特征:河道:水动力强,沉积缓慢。
沉积特征:砂体条带状,颗粒较粗(砾岩、含砾中粗砂岩),厚度一般小于2m,常具平行层理,底面为冲刷面。
向上可过渡为边滩沉积;河道若突然废弃,其上直接覆盖泥岩、泥质粉砂岩。
2) 边滩沉积作用及其特征:边滩:位于凸岸,由河道迁移和侧向加积形成的砂坝,是河道砂质沉积物的主要堆积场所。
沉积特征:砂体多为透镜状,中、细砂岩,向上变细,层理向上变小。
3) 天然堤沉积作用及其特征:天然堤:河水溢出河岸时悬浮搬运的物质沉积形成。
沉积特征:岩性细,主要为粉砂岩与泥岩,且呈薄互层状,水平层理、小型交错层理,通常位于边滩顶部。
4) 决口扇沉积作用及其特征:决口扇:天然堤决口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沉积特征:岩性较细(细砂岩、粉砂岩),砂体呈扇状,厚度小(一般<5m),具小型交错层理、水平层理,与下伏地层突变接触,局部有冲刷面,与上覆地层渐变或突变。
三角洲相
三角洲相一: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2.沉积亚相特征:(1)三角洲平原:✧位置:是三角洲的陆上沉积部分(水上部分),始于河流大量分叉处,止于岸线或海(湖)平面处,是与河流有关的沉积体系在海滨区的延伸。
✧形态描述:为一广阔而低平的地区,其上主要由一系列活动或废弃的低弯度或辫状的分流河道以及河道间地区组成。
河流两侧发育有天然堤,河间地带为低湿的泥沼、草沼和树沼等大片沼泽地。
✧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泥岩(包括泥炭、褐煤等),砂质沉积与泥炭、褐煤共生是该亚相的重要特征。
✧微相类型:①分流河道(分支河道/分流河床)微相是三角洲平原中的格架部分,可有一条或多条,是河流将陆源物质向海搬运的主要通道,形成三角洲的大量泥砂都是通过分流河道搬运至河口处沉积下来的。
沉积特征:分流河道沉积具有一般河道沉积的特征,即以砂质沉积为主,具有向上逐渐变细的正旋回层序。
但是分流河道比中上游河流沉积的粒度细、分选变好;在分流河道的下游,由于受到涨潮或者向岸风浪的影响,在废弃河道的河口地段常有海滩沙的堵塞。
在非洪水期的河道下游因底负载的搬运受阻,细粒沉积物将沉积在河道中形成细的覆盖层。
岩性:以砂质为主,构成了三角洲平原体系中的砂质格架,粒度比邻近的微相稍粗,分选变化较大。
一般底部为侵蚀面(分流河道的底界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冲刷接触),向上为较粗的滞留沉积(常含泥砾、植物干茎等滞留沉积物),再向上为槽状交错层理的砂层并过渡到波状交错层理的细砂岩和粉砂层。
最上部为含有大量植物根系的粉砂和黏土层。
(一般底部为中-细砂,常含泥砾、植物干茎等残留沉积物。
向上变为粉砂泥质粉砂及粉砂质泥等,砂层具有槽状或板状和波状交错层理,而其其规模向上变小。
其底界常与下伏岩层呈侵蚀冲刷接触。
)沉积构造:冲刷-充填构造、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等。
砂体形态:分流河道砂体的形态在平面上为长形,有时分叉;在横剖面上呈对称的透镜状。
砂体常沉陷于下伏的泥岩层内,其中部最厚和最粗,向两端变薄和变细。
三角洲体系及其相模式
Bill Yu
第八节 三角洲砂体储层特征及实例
二、陆相三角洲砂体储层模型特点及主体 结构
Bill Yu
第九节 三角洲的识别
一、地质上的识别
Bill Yu
第九节 三角洲的识别
二、地震剖面上的识别
(一)概念 (二)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
Bill Yu
第十节 三角洲沉积与油气的关系
一、生油层
Bill Yu
Bill Yu
第二节 三角洲形成的水动力状态及 沉积作用特点 三、沉积速率
Bill Yu
第二节 三角洲形成的水动力状态及 沉积作用特点 四、三角洲的沉积作用
Bill Yu
Bill Yu
第三节 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
一、影响三角洲形成和发育的主要因素
Bill Yu
第三节 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
二、河流作用、海水作用与三角洲形态之 间的关系
(一)沉积特征比较 (二)各自的储油特点
Bil洲的层序特征
Bill Yu
第七节 三角洲的层序特征
二、浪控和潮控三角洲层序特征
Bill Yu
第八节 三角洲砂体储层特征及实例
一、三角洲的构型特征及其层内非均质性
( 一 ) 内蒙古岱海湖现代辫状河三角洲的构形特征及其层 内非均质性 (二)松南后五家户气田扇三角洲的构形特征
(一)长形(或鸟足状)三角洲 (二)朵状三角洲
Bill Yu
第六节 各种三角洲的沉积机理及储 层特征 二、浪控三角洲
(一)沉积机理 (二)砂体储层特征
Bill Yu
第六节 各种三角洲的沉积机理及储 层特征 三、潮控三角洲
Bill Yu
第六节 各种三角洲的沉积机理及储 层特征 四、不同类型三角洲的主要沉积与储层特 征比较
三角洲体系及其相模式
第五节 三角洲沉积砂体的构形特征 二、三角洲的基本构形要素
第六节 各种三角洲的沉积机理及储 层特征
一、河控三角洲
(一)长形(或鸟足状)三角洲 (二)朵状三角洲
第六节 各种三角洲的沉积机理及储 层特征
二、浪控三角洲
(一)沉积机理 (二)砂体储层特征
第六节 各种三角洲的沉积机理及储 层特征
三、潮控三角洲
第一节 三角洲的分类及其模式 一、三角洲的分类
第一节 三角洲的分类及其模式 二、三角洲的模式
第二节 三角洲形成的水动力状态及 沉积作用特点
一、河口作用
第二节 三角洲形成的水动力状态及 沉积作用特点
二、水动力状态
(一)正常细粒三角洲的水动力状态 (二)陆相断陷湖盆粗粒三角洲内部的水动力状态
第二节 三角洲形成的水动力状态及 沉积作用特点
第四节 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的划分 一、上三角洲平原
第四节 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的划分 二、下三角洲平原
第四节 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的划分 三、三角洲前缘
第四节 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的划分 四、前三角洲泥
第五节 三角洲沉积砂体的构形特征
一、成因单元的划分方式
(一)、界面分级系列 (二)、岩相组合研究特征
第六节 各种三角洲的沉积机理及储 层特征
四、不同类型三角洲的主要沉积与储层特 征比较
(一)沉积特征比较 (二)各自的储油特点
第七节 三角洲的层序特征 一、河控三角洲的层序特征
第七节 三角洲的层序特征 二、浪控和潮控三角洲层序特征
第八节 三角洲砂体储层特征及实例
一、三角洲的构型特征及其层内非均质性
三、沉积速率
第二节 三角洲形成的水动力状态及 沉积作用特点
四、三角洲的沉积作用
三角洲相
底积层之上是砂和细砾为主的前积层——三角洲沉积主体 ——较陡的倾角——三角洲前斜坡——侧向加积
最下部是底积层——泥、粉砂层——较深水沉积——垂向加积
第 三 节
及三 沉角 积洲 旋沉 回积 相 组 合
垂向上反旋回
第四节 三角洲相的鉴别标志
岩性: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平原亚相常见泥炭或薄煤层。 没有或只有极少砾岩和化学岩 结构:成熟度较高;由陆向海,碎屑粒度和分选性变细变好 构造: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波状和透镜状层理、 流水和浪成波痕;冲刷—充填,变形构造、生物扰动 生物化石:海生和陆生生物化石混生;原地生长者主要为广 盐性生物:瓣腮类、腹足类、介形虫;海生生物化石多出 现在层序的下部,向上减少,陆生生物化石向上增多。 垂向层序:反旋回 砂体形态:平面-朵状、指状;纵剖面-帚状;横剖面-透镜状
三 角 洲 前 缘 亚 相
三 角 洲 亚 相 类 型 及 特
指状砂坝 高建设性三角洲向海推进时,砂质堆积迅速, 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支河口砂坝、 远砂坝可连结结合成指状或鸟爪状砂体 ——高建设性三角洲前缘亚相特有
三 角 洲 前 缘 亚 相第 二 节 三 角 洲 亚来自相 类 型 及 特 征——
第二节 三角洲亚相类型及特征— —三角洲前缘亚相
第二节 三角洲亚相类型及特征— —三角洲前缘亚相
6.三角洲前缘席状砂—— 河口砂坝受波浪、沿岸流的改造, 围绕三角洲前缘呈席状、带状展布。
沉积物:分选很好的砂。
构 造: 浪成交错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
三、前三角洲亚相 浪基面以下,静水。 与正常海(湖)相沉积过渡。 沉积物:暗色粘土、粉砂质粘土。 构 造:水平层理、生物扰动、 上部沉积物的滑塌。
Chapter 9三角洲沉积体系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洲分类
表 9-4 三角洲的结构成因分类方案 亚相划分
粗粒三角洲 四分法 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细粒三角洲 三分法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表 9-5 粗粒三角洲的分类
扇三角洲分类
辫状河三角洲分类
总体分类 陆架型
湖相扇三角洲分类 水进型
表 9-1 三角洲分类方案一览表
分类方案 蓄水体性质 水动力条件 形态特征 供源体性质 发育部位 河口作用 粒度粗细 结构成因
分类结果 湖相三角洲,海相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 鸟足状三角洲,鸟咀状三角洲,港湾三角洲 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正常三角洲 陆坡型,陆架型,吉尔伯特型 摩擦因素、惯性因素及悬浮因素为主的三角洲 粗粒三角洲,细粒三角洲 综合各种因素划分 6 种类型三角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系石油教研室,于兴河教授,2002 年编著
从上述各种分类中不
难看出,每种分类都突出
了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态
特点与各种作用之间的密
切关系,所不同的是
W . L . Fisher 和 W.E.Galloway 比较强 调单一的主导因素(河流、 波浪和潮汐)与三角洲整 体形态的关系,而
4、多瑙河;5、育空河;6、马哈坎河;7、埃布罗河;8、尼罗河;9、奥里谱科河; 10、尼日尔河;11、伯德金河 12、罗纳河;13、圣弗西斯科河;14、科珀河; 15、鸭绿江;16、科罗拉多河;17、弗莱河;18、恒河;19、巴生-郎加
J.M.Coleman 和 L.D.Wright(1975)强调指出,影响和控制着三角洲形态、组成、结构 及砂体分布特征的诸因素中,某一因素仅对三角洲的某些部分起主导作用,各因素都是以不同强度 相互联合在一起共同控制三角洲的形成与发展,它们共同构成该三角洲体系的总体背景环境。因此, 任何一个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最终结构都是由整个背景环境决定的,而不是单个因素,这就是目前多 采用结构成因分类的原因。J.M.Coleman 和 L.D.Wright 在全面分析了 55 个现代河流三角洲的 400 个环境参数资料,经过统计对比,最后综合为具有代表性的六大三角洲类型,每个类型都具有 其独特的砂体形态和分布(图 9-2,表 9-3)。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特征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特征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二十二章三角洲相§22-1 三角洲环境特点及其沉积作用一、三角洲环境及其发育过程三角洲相——海陆过渡地带,是海陆过渡相组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三角洲环境■ 三角洲的现代定义(巴雷尔,1912):“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种沉积物”。
至今,该定义仍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河流入海(湖)盆地的河口区,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逐将携带的泥沙沉积于此,形成近于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称为三角洲。
■ 三角洲的定义有四方面含义:三角洲沉积物来源于一个或几个可确定的点物源;三角洲以进积结构为特征;?海(湖)侵不能形成三角洲吗尽管三角洲能最终充填盆地,但它们都发育于盆地周缘——(应是岸线附近);因河流提供了进入盆地的物源,所以三角洲最大沉积位置受到限制■ 水体性质不同——湖泊型三角洲和浅海型三角洲■ 水体性质不同——湖泊型三角洲和浅海型三角洲■ 三角洲的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稳定的构造宽浅的陆棚曲折的岸线明显的河流作用等都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物源供给较为湿润的气候较细粒的沉积物较高的水体盐度2 三角洲发育过程(1)河口砂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 河流入海河口区,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沉积成水下浅滩;└→?水流展宽、海水阻力、潮流的顶托作用浅滩淤高、增大,露出水面,形成新月形河口砂坝;■ 水流从砂坝顶端分成两股,形成两个分支河道(分流河道),并向外侧扩展。
分支河道向前发展,在河口处又会出现新的次一级河口砂坝。
这一过程的不断重复,就形成了一个喇叭形向海延伸的多叉道河网系统,三角洲的雏形随之形成。
河流微相的划分和三角洲微相的划分
河流微相的划分和三⾓洲微相的划分河流相:河道亚相(河道微相)、泛滥平原亚相(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三⾓洲:三⾓洲平原亚相(分⽀河道微相、沼泽微相)、三⾓洲前缘亚相(⽔下分流河道微相、⽔下天然堤微相)和前三⾓洲亚相。
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曲流河相进⼀步划分为河床、堤岸、河漫、⽜轭湖四个亚相。
1.河床亚相河床是河⾕中经常流⽔的部分,即平⽔期⽔流所占的最低部分。
其横剖⾯呈槽形,上游较窄,下游较宽,流⽔的冲刷使河床底部显⽰明显的冲刷界⾯,构成河流沉积单元的基底。
河床亚相⼜称为河道亚相,其岩⽯类型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碎屑粒度是河流相中最粗的,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多彩。
缺少动植物化⽯,仅见破碎的植物枝、⼲等残体,岩体形态具有透镜状,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界⾯。
河床亚相可进⼀步划分为河床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两个微相。
(1)河床滞留沉积河床中流⽔的选择性搬运,细粒物质→悬浮和带⾛,⽽将上游搬来的或就近侧向侵蚀河岸形成的砾⽯等粗碎屑物质留在河床底部,集中堆积成不连续的透镜体,称为河床滞留沉积。
其特点是:●以砾⽯等粗碎屑物质为主,砂、粉砂极少。
●砾⽯成分复杂,源区砾⽯居多,亦有河床下伏岩层的砾⽯。
●砾⽯常具叠⽡状定向排列,倾向上游。
●砾岩很难形成厚层,⼀般呈透镜状断续分布于河床最底部,向上过渡为边滩或⼼滩沉积。
(2)边滩沉积⼜称为“点砂坝”,是曲流河中主要的沉积单元,是河床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图18-1)。
因曲流河河床中⽔流对沉积物的搬运以底负载搬运(滚动和跳跃)⽅式为主,故边滩沉积:●岩性以砂岩为主,●矿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不稳定组分多,长⽯含量⾼。
如陕北保罗系河床亚相砂岩,长⽯含量可⾼达49%以上。
●垂向上,⾃下→上常出现由粗⾄细的粒度或岩性正韵律。
●层理类型主要为⽔流波痕成因的⼤、中型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间或出现平⾏层理(图18-5)。
2.堤岸亚相垂向上常发育在河床沉积的上部,相对河床亚相⽽⾔,属顶层沉积。
扇三角洲相主要特征
第 4 六 亚 相节
类扇 型 及三 沉角 积洲 特 征
.
——
第六节 扇三角洲——
4.亚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3.前扇三角洲
浪基面以下 沉积物:泥岩、粉砂岩 颜色:灰色 构造:波状、水平层理, 生物化石:含介形虫等
第六节 扇三角洲——
5.扇三角洲与油气的关系
储集层,尤其是河口砂坝与水下分流河道
扇三角洲
一、概念
——Holmes(1965) 最早提出: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海、
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Nemec,Stell(1988)《扇三角洲:沉积学和构造背景》
(1)扇三角洲是由冲积扇提供物源,主要发育于水下或完全 发育于水下的楔形沉积体。 (2)是活动的冲积扇与水体(湖、海)之间的沉积体。
吴崇筠(1989)的划分
二、扇三角洲的发育条件
(1) 湖盆边缘临近高差大、坡度陡的隆起区。
(2) 常与同沉积期大型断裂带相伴。
三、扇三角洲的一般特点
(1)向陆方向通常以断层为界。 (2)砂、砾粗碎屑比例较大。 (3)纵向上楔形,平面扇形,向盆地方向变薄、细 (4)单个扇三角洲层序向上变粗。 (5)规模常较小,成群出现。
a.水下分流河道:辫状河道水下延伸,向前变浅、消失 沉积物:砂砾岩;分流河道间:灰、灰绿色泥页岩、泥质粉砂岩。 结 构:较陆上分选好,粒度曲线表现为洪水急流型---正常水流型。 构 造:较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平行、粒序、块状、水平 (河道间)层理,无暴露构造。 垂 向:多层叠置的正粒序。
第 4 六 亚 相节
第 六 节 扇 三 角 洲
四、扇三角洲的粒度特征
五、扇三角洲的亚相特征
沉积相及微相划分
河流沉积的另一重要特征:多阶性
在一个地区河流沉积剖面上,若二元结构重复出现,就可形成河流沉积相 的间断性正旋回,岩性上出现间断性粒度正韵律,每一个旋回即由一个二元结 构所组成,通常也称为河流沉积的一个“阶”。 河流沉积的多阶性有两种成因:
①由区域性地壳振荡运动所造成,称为构造多阶,其特征是分布范围广, 具区域性,韵律和旋回性明显,最底部具明显的冲刷侵蚀界面,韵律间自下而 上无粒度由粗变细的总趋势;
辫状河沉积模式图
河流相
河流相沉积的一般特征
1、岩石组合 1)河流沉积由砾、砂、粉砂和粘土等各类碎屑沉积物组成。 2)上游偏粗,下游偏细。砾石成分复杂,有比较多的陆源砾石。 3)底部冲刷面、之上的泥砾,是河流相的重要鉴定标志之一。
2、结构 1)河流沉积的分选差到中等,分选系数一般大于1.2,粒度频率 曲线常为双峰,正偏态; 2)粒度概率图上、常表现明显两段性,且以跃移总体为特征。
边滩下部一般为粗、中砂为主,形成于 洪水退去时期,位于河水较深处,水流 为缓流,出现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 边滩中部或上部,有时在低处或较高处, 水体变浅,水流变急,Fr(弗劳德系数) =1,可出现平行层理。平行层理与大型 (或小型)槽状交错层理交替出现是边 滩层理的组合特征。 边滩上部为细砂和粉砂沉积,以小型交 错层理和爬升层理为特征,有时有平行 层理 边滩顶部为泥和粉砂沉积,是洪水期的 侧向加积产物,属于河漫滩沉积
3、层理一般不发育,可见 粒序层理和交错层理
4、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 扇端 亚相
5、物源充足时,形成向上变粗变厚的相序 6、平面相组合:物源区残积、坡积物相--扇--沉积区冲积平原或湖海区 7、砂体平面上为扇形、横剖面为透镜状,纵剖面为顶面下凹的透镜型
陆相沉积学第五章:扇三角洲体系
2、陆棚型扇三角洲模式
发育在坡度低缓而宽阔的陆棚海边缘,又称为缓坡型扇三角洲。 其沉积体可以向盆地方向推进很长的距离,平原相、前缘相和前三 角洲相分异明显,形成砾-砂-泥连续过渡的进积序列,具有发育 良好、向上变粗清晰的层序。
前缘过渡带受波浪和 潮汐作用,可发育富砂的 海滩和临滨带沉积,或潮 坪-泻湖-障壁坝岛等沉 积体系;前三角洲以富含 生物化石和生物遗迹的泥 质为主,并与陆棚泥过渡。
D. 重力流沉积较为普遍,近物源发育碎屑流沉积,洪水浊 流和滑塌重力流沉积靠近盆地内部;
E. 扇三角洲沉积物可以直接与深水泥岩和烃源岩相接。
3、吉尔伯特型扇三角洲模式
吉尔伯特型即 具有顶积层、前积 层和底积层三层式 结构特征,粗粒级、 河控型、高建设性 和快速进积是该类 型扇三角洲的典型 特点。
由于的前积层 坡度水深,常引发 重力流滑动和演变 成高密度浊流,因 此细粒的底积层中 常有碎屑流和浊流 沉积夹层。
五、我国陆棚扇三角洲的沉积特点
深水浊流
洪水型重力流
滑塌变形构造
滑塌型重力流
扇三角洲体系内的重力流沉积(南堡凹陷)
扇三角洲体系平原 泥石流微相 (2692.9m)
歧5-16井
扇三角洲平原泥石 歧85沙三段辫状水道与洪泛平原 流微相(2693.2m) 沉积(3075.76-601.52m)
1、扇三角洲体系平原相泥石流沉积由块状混杂粗砾岩组成,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泥砾 和岩屑砾石,最大砾径达6cm。2、辫状分流河道主要由灰白色含砾粗砂岩、粗砂岩、细 砂岩组成,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呈向上变细构成正旋回特征;3、泛滥平原由 棕红色、褐红色团块状泥岩夹灰绿色粉砂岩组成,含姜状钙质结核。4、前缘相河口坝沉 积主要由灰色交错层理细砂岩组成,具有下细上粗的反旋回特征,见重荷及虫孔构造。
三角洲沉积相
三⾓洲沉积相今天⼀起聊聊三⾓洲沉积相,主要看其中包括哪些亚相,这些亚相⼜包括哪些微相,各具有哪些特点。
直击主题,三⾓洲相包括三⾓洲平原亚相,三⾓洲前缘亚相和前三⾓洲亚相。
其中,三⾓洲平原亚相发育在⽔⾯以上⾄分流河⼝,相当于河流相在三⾓洲上的延续;同时主要发育四个微相,分别为分流河道、天然堤、决⼝扇和沼泽微相。
具体来看,对于三⾓洲平原来说该相带沉积特征为砂质沉积与泥炭、褐煤共⽣(垂向上共⽣),该特征为三⾓洲平⾯亚相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鉴别标志,是与⼀般河流的重要区别。
其实它发育的四个微相就已决定了它的沉积特征,砂质沉积反映的就是分流河道的沉积物;泥炭和沼泽反映的是沼泽微相的沉积物。
再来看三⾓洲前缘亚相,它是在海平⾯以下,浪基⾯以上的范围(属于浅⽔环境,受波浪作⽤,为⾼能环境),为三⾓洲沉积的主体相带。
主要包括⽔下分流河道、⽔下天然堤、分流间湾、分流河⼝砂坝、远砂坝和席状砂,六个微相。
这部分微相的内容较多,⽽且较重要,下次集中进⾏讨论。
前三⾓洲亚相为浪基⾯以下的静⽔环境。
该相带为三⾓洲向正常海(湖)相沉积过渡的区域。
沉积物以暗⾊粘⼟、粉砂质粘⼟为主。
构造上主要发育⽔平层理、⽣物扰动,同时还会发育⼀些上部沉积物的滑塌沉积。
⼤家应该可以看出,从三⾓洲平原到前缘再到前三⾓洲,反映⽔体深度是从⽔⾯之上到⽔⾯之下波基⾯之上,再到波基⾯之下。
实际上就是表现出了不同区域的⽔体能量差异,和所对应环境下所形成的沉积物特征。
⼤家如果将沉积环境与沉积物结合进⾏记忆,就可以很好理解各亚相沉积物的特点了。
今天就说到这⾥,有对油⽓⽥开发地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公众号:littlemonkey105,期待与⼤家⼀起交流成长!祝⼤家⼀切安好。
扇三角洲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 扇三角洲常发育于地形高差较大的、紧邻高山的盆地边缘,一部 分位于水上,另一部分位于水下。水上部分称为扇三角洲平原,
水下部分称为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
? 由于临近物源区,扇三角洲沉积物粒度较粗,多 为砾石质,分选磨圆差,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 发育牵引流形成的大型交错层理和重力流成因的 混杂沉积构造,多发育向上变粗的反韵律。
扇三角洲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扇三角洲的概念
Holmes&McGowen:由相邻高地进积到安静 水体中的冲积扇
Nemec:扇三角洲是由冲积扇作为物源,在 活动的扇体与稳定水体交界地带沉积的沿 岸沉积体系
于兴河:以冲积扇为物源而形成的近源 砾石质三角洲
扇三角洲主要形成于构造活动强烈的地 区,例如活动大陆边缘、岛弧体系边缘、 断陷盆地陡坡边缘。
? 常见粉砂质透镜体夹层。发育水平层理,含有较丰富的介形虫、 鱼类等化石。
在前扇三角洲以及在深水暗色泥岩中可见较 粗粒的砂体。这是由于沉积过程中沉积物快速侧 向沉积,沉积物表面倾角不断增加,使沉积物在 自身重力,地震,断裂活动等多种诱因的作用下 使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向前滑塌,经液化形成浊 流后在低洼区沉寂下来,形成同精装浊流砂体
? 河流作用为主的扇三角洲前缘具有湖泊扇三角洲的沉积特点。 ? 波浪作用和潮汐作用改造的扇三角洲前缘常伴生发育障壁岛—泻
湖沉积体系
? 三角洲前缘可以分为 ? 1.水下分流河道 ? 2.水下分流河道间 ? 3.河口沙坝 ? 4.前缘席状砂沉积 四个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
? 由含砾砂岩和砂岩构成,分选中等。以中、小型 交错层理为主,在其顶部可受后期水流和波浪的 改造,有时出现脉状层理及波状层理。
? 前缘席状砂是扇三角洲沉积的重要标志,位于河口沙坝的侧方或 前方,紧邻前三角洲,在气候相对干旱的地区
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微相决口扇砂体特征
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微相决口扇砂体特征摘要:一、引言二、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概念与分类1.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定义2.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分类三、微相决口扇砂体特征1.微相决口扇砂体的形成2.微相决口扇砂体的结构3.微相决口扇砂体的分布四、微相决口扇砂体的研究意义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三角洲平原亚相的研究对于理解河流三角洲的沉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微相研究也愈发深入。
本文将对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微相决口扇砂体特征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概念与分类1.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定义三角洲平原亚相是指在河流三角洲地区,受河流、潮汐、风等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不同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地区。
这些地区通常具有较明显的地貌特征,如河口湾、汊道、浅滩等。
2.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分类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不同,三角洲平原亚相可分为以下几类:(1)河口湾亚相:位于河口湾地区,受河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沉积物以粉砂和泥质为主。
(2)汊道亚相:位于汊道地区,河流分汊后形成的小型水域,沉积物以粉砂和泥质为主。
(3)浅滩亚相:位于三角洲前沿,水深较浅,受潮流和风浪影响较大,沉积物以砂质为主。
三、微相决口扇砂体特征1.微相决口扇砂体的形成微相决口扇砂体是指在三角洲平原亚相中,由于河流决口、汊道切换等原因,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扇状砂体。
这些砂体通常具有较明显的放射状排列特征,砂粒粒度较粗,以砂质为主。
2.微相决口扇砂体的结构微相决口扇砂体的结构通常由核心区、过渡区和边缘区组成。
核心区位于扇体的中心,砂粒粒度较粗,以砂质为主;过渡区位于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砂粒粒度逐渐变细;边缘区位于扇体的最外缘,砂粒粒度最细,以粉砂和泥质为主。
3.微相决口扇砂体的分布微相决口扇砂体在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具有广泛的分布。
在河口湾亚相和汊道亚相中,微相决口扇砂体通常呈放射状排列,沿着汊道方向分布;在浅滩亚相中,微相决口扇砂体呈不规则分布,受潮流和风浪的影响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进、水退、吉尔伯特型湖波扇三角洲亚相和微相的特征
一.水进型三角洲
该类扇三角洲是山地河流出山口后就直接进入湖盆浅水区所形成,几乎全部没入水下的扇形砂砾岩体,它一般发育于断陷湖盆的陡坡一侧,距物源近,缺失陆上扇环境。
周围泥岩的颜色为灰绿色和浅灰色,含浅水生物化石,说明为滨—浅湖环境。
该类扇三角洲一般形成于湖进阶段,常缺乏向上变粗的沉积序列。
该扇三角洲的岩性,形态和分带特点类似于山麓冲积扇,可进一步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三个砂体亚相带。
1.扇根
其中的微相有河道与河道间,岩性上主要为砂砾岩、砂岩夹灰绿色和灰色泥岩并且粒度粗分选差,成分复杂,泥质较高。
沉积构造上表现为块状层理、正或反递变大型交错层理,垂向层序呈向上变细正旋回测井曲线特征为自然电位中低幅齿状,电阻高。
2.扇中
扇中包括三种沉积微相分别为扇状水道、扇中前缘、扇中水道间。
(1)辫状水道微相
沉积物成分、结构等特点受物源控制,如有些地区砾岩含量高,而有些地区岩性则偏细,但总体看来岩性较粗,以砂砾岩和砂岩为主。
砂岩和砾岩的分选较差,成分复杂,不稳定的矿物碎屑和基质含量较高。
砂层的底面见冲刷,常见块状层理,平行层理和中至大型的交错
层理,单一向上变细的层序厚一般几十厘米至几米,在砂层之间常夹灰色和灰绿色泥岩夹层,常构成数十米厚的叠加的叠合砂岩。
自然电位曲线多为齿化箱状和顶底渐变的箱形。
(2)扇中前缘微相
扇中前缘实际上是扇中水道向盆地方向的延伸,粒度变细,底部冲刷不如水道区发育,交错层理比水道区发育,但厚度一般比水道区减小。
自然电位曲线多为齿化的漏斗—钟形和钟形,反映河道冲刷作用减弱,并有一定的波浪改造作用。
(3)扇中水道间微相
主要由灰绿色至灰色泥岩夹薄层砂岩组成,砂岩发育块状层理和小型层理构造。
滑塌和变形构造亦常见。
由于辫状河道的冲刷力强,改道频繁,一旦发生改道,这些沉积物被冲刷变薄,甚至全部被冲刷掉。
自然电位曲线多为指状或齿化钟形。
扇中地区以形成良好的储层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3.扇端
位于扇中前方,已进入浅湖—半深湖区。
岩性以灰色泥岩夹薄层砂岩为主,砂岩可发育平行层
理和水流沙纹层理,亦可见递变层理和块状层理。
自然电位曲线呈指状或齿状。
二.水退型
水退型扇三角洲多形成于湖退期,随着湖泊逐渐收缩,不断向湖中心推进,出露水上的扇三角洲平原部分愈来愈大,并向河流相转化。
此类扇三角洲相带一般发育齐全,并见发育良好的向上变粗的层序特征,可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
1、扇三角洲平原
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为混杂砾岩、砂砾岩,夹红色、黄色、灰绿色和杂色泥岩,以陆上辫状河道沉积为主,单一层序见下粗上细的正韵律。
在砂砾岩中可见到较大型的斜层理、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
混杂块状的泥质砾岩或杂基支架的砾岩亦可出现在粗碎屑剖面中,属于陆上泥石流沉积。
扇三角洲平原相带的自然电位曲线多为带小锯齿的低幅箱状。
2、扇三角洲前缘
扇三角洲前缘相带主要为砂砾岩和砂岩,夹灰绿色泥岩和少量劣质油页岩。
该相带岩性变化较大,为扇三角洲砂体发育最好的部分,可进一步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口砂坝及席状砂等相带。
水下分流河道为砂砾岩和砂岩组,并夹薄层泥岩,发育大型斜层理、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
单一层序厚度为0.3~2m,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多层河道叠合砂体可厚达数十米。
自然电位曲线多为箱形。
河口坝为分选较好的含砾砂岩和砂岩组成,与灰色泥岩构成互层,层理发育,以低角度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为主,自然电位曲线呈漏斗一钟形或呈前积指状。
在某些扇三角洲前缘相中,河口砂坝发育很差或不发育。
席状砂为分布于河口沙坝外缘的薄层砂体,岩性变细,以砂岩沉积为主,自然电位曲线为指状和齿状
3、前(扇)三角洲
前(扇)三角洲已进入半深湖区,岩性为浅色和深灰色泥岩夹少量砂岩、粉砂岩、钙质页岩和油页岩,泥岩中含较多介形虫和黄铁矿。
砂岩主要发育小型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自然电位曲线为齿状或低幅平直状。
水退型扇三角洲下伏地层多为深湖亚相,前方同时期沉积也多为深湖亚相,主要层序呈向上变粗的反旋回,砂体平面形态呈扇形,剖面形态为透镜状。
(三)吉尔伯特型模式
吉尔伯特型扇三角洲亦常见于古湖泊中,常见于湖盆的断裂边缘和陡坡地带。
该类扇三角洲具有明显的三层结构,即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
1、顶积层
主要为扇三角洲平原的辫状河道沉积,沉积物由杂基支架至碎屑支架的砾岩、砂砾岩和砂岩为主的粗碎屑构成。
厚度可达数十米的河道砂体由河道中的纵坝和横坝沉积而成。
河道间沉积物多为紫红色和杂色泥岩,可含结核和见泥裂,在河道中还可见到高角度斜层理和交错层理。
2、前积层
前积层为扇三角洲砂体最发育部分,主要由具高角度前积层的砂砾岩和砂岩组成,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砂坝等砂体微相。
(1)水下分流河道
主要由砂砾岩和砂岩组成,高角度斜层理发育,局部砾石呈定向
排列,层内冲刷面和滞留砾石,泥砾很多。
河道间沉积主要为砂泥岩互层,为洪水期水道漫溢或决口形成。
分流河道沉积的自然电位曲线以箱形和齿化箱形为主。
(2)前缘砂坝
在吉尔伯特型扇三角洲沉积层序中,见高角度前积层的砾石质砂坝非常发育。
砂砾岩单层厚度一般大于 1.5m,底部与下伏地层多为突变接触,砾石多呈叠瓦状或显定向排列,多显向上变粗的层序特点,亦可出现层内粒度多次粗细相间变化的特点。
向盆地方向,砾质前积层逐渐变为砂质前积层,砂层顶底部多为渐变并由下向上显示出细—粗—细的层序特征。
在河口坝的外侧可发育厚度较薄的前缘席状沙,并逐渐向底积层过渡。
前缘砂坝的自然电位曲线为齿化漏斗一箱形组合和前积式指状。
3、底积层
底积层即为前(扇)三角洲细粒沉积,岩性为灰色至深灰色泥岩、页岩和油页岩,可夹少量薄层粉砂岩,自然电位曲线多为低平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