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氢呋喃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的开题报告
两种渔药在沉积物中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的开题报告
![两种渔药在沉积物中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41473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0.png)
两种渔药在沉积物中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两种渔药在沉积物中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背景和研究意义:渔药是用于捕捞和养殖水产物的药物,在水产养
殖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渔药的残留物在水体中会引起污染,对环境
和水产物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了解渔药在水体中的降解过程和
影响因素非常重要。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聚焦两种常用的渔药——喹虫啉和马拉硫磷。
我们将研究这两种渔药在不同沉积物中的降解过程,并探讨影响降解速
率的因素。
此外,我们还将分析微生物对降解过程的贡献,并了解不同
微生物的生态特征。
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模拟水体中渔药的降解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
1. 采集不同来源的沉积物样品,进行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学分析;
2. 将喹虫啉和马拉硫磷添加到沉积物样品中,探究温度、湿度、pH 等因素对渔药降解速率的影响;
3.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渔药降解产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4. 利用生物降解试验和微生物学方法研究微生物对渔药降解过程的
贡献,包括构建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分析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标;
5. 分析渔药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探讨渔药对微生物
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将深入探究两种渔药在不同沉积物中降解
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揭示微生物对渔药降解过程的贡献,拓展对水体污
染治理的认识。
研究结果将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水体治理政策和管理措施
提供科学依据。
2020微生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020微生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e47cf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a.png)
微生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0微生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在现在社会,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微生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生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1论文题目:应面法优化曲霉产多糖培养基的研究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可行性分析本课题研究现状:多糖具有各种生理活性,活性多糖的保健功能是目前保健食品功能因子中研究焦点之一。
活性多糖作为一类有前途的天然药物,在预防和治疗肿瘤、艾滋病等顽症上已显示出诱人的前景,但目前能够用于临床的多糖药物并不多,近年来,有大量有关糖保健功能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多糖的促进免疫、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
另外,多糖来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阻抗放射性元素和毒素的吸收等作用。
从真菌中寻找新型药物已为世界瞩目,这是一个亟待开发的自然宝库,对生命科学、医药科学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在了解真菌多糖化学结构、组成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基础上,提高多糖产量具有现实意义。
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曲霉产多糖培养基进行优化,为多糖产量提高和后继发酵放大试验研究奠定基础。
可行性分析:实验所需条件和仪器具备: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超净作台、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CCS45恒箱培养摇床、水浴锅、721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pH计、烧杯、锥形瓶、培养皿等,实验药品满足,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已经设计完毕。
二、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1、研究的关键问题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主要是确定影响曲霉产多糖培养基中的主要因素,确定因素水平以及响应值的测定,利用响应面法分析结果分析结果。
2、解决问题的思路曲霉由本院微生物实验室筛选获得,先将曲霉接种于种子培养基(PDA液体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接种于发酵培养基,待发酵完成后,测多糖含量,本实验所用方法是苯酚硫酸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
四氢呋喃废水的降解特性
![四氢呋喃废水的降解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12ba60b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a.png)
四氢呋喃废水的降解特性
王怡;彭党聪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03(26)B12
【摘要】对医药及化工生产中含四氢呋喃废水近年来的大量出现,研究了四氢呋喃废水的生物降解特性。
结果表明:厌氧单基质条件下,四氢呋喃对厌氧消化产生轻微的抑制作用,浓度达到200mg/L时,厌氧微生物受到明显抑制,产气量急剧减少。
厌氧共基质条件下,四氢呋喃浓度的增加反而有利于四氢呋喃的降解。
四氢呋喃废水BOD5/COD为0.096,属好氧难降解污染物质,但其对好氧微生物无抑制,其原因在于四氢呋喃具有强的挥发性,曝气吹脱12h时COD去除率高达84%。
【总页数】3页(P12-14)
【关键词】四氢呋喃;厌氧降解特性;无好氧抑制;挥发性强;曝气吹脱
【作者】王怡;彭党聪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30.2
【相关文献】
1.四氢呋喃降解细菌质粒的检出及菌株的生长特性 [J], 李钧敏;边才苗;陈彤
2.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管-四氢呋喃水合物的储氢特性 [J], 臧小亚;梁德青;吴能友
3.环氧化天然橡胶在胶乳及四氢呋喃体系中的降解研究 [J], 杨晓红;从琴琴;廖双泉;
廖小雪
4.溶液吸收结合电化学氧化降解四氢呋喃废气 [J], 裘盼黎;陈安格;黄立维;陈金媛;徐昕
5.在四氢呋喃中球磨改性处理的LaMg_(11)Ni合金吸放氢特性研究 [J], 任国新;陈长聘;应窕;陈立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生物降解苯并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生物降解苯并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89941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c.png)
微生物降解苯并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苯并芘(BaP)是一种常见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大气颗粒物、尘土等环境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重要的威胁。
BaP及其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形性,因此,对BaP的处理和清除成为了当前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微生物降解是一种新兴的去除污染物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和土壤修复等领域。
目前已经有一些报道显示,一些微生物具有对BaP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途径将BaP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因此,本研究旨在分离筛选具有降解BaP的微生物,并研究该微生物降解BaP 的效率及其降解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
1.筛选具有降解BaP微生物:利用土壤样品和活性污泥等来源的微生物,通过富集和筛选,筛选出具有降解BaP能力的微生物。
2.研究微生物降解BaP的效率:通过降解试验,研究微生物降解BaP的效率,并进行对照组实验。
3.研究微生物降解BaP的降解途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手段,分析微生物降解BaP的降解途径及其代谢产物。
4.优化微生物降解BaP的条件:通过对微生物降解BaP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如温度、pH、营养物质等,提高降解BaP的效率。
5.应用研究:将优选的降解BaP微生物应用于实际中的废水处理和土壤修复中,检测处理效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为开发新型高效、低成本的污染物处理方法提供新思路和参考,同时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此外,本研究可为建立BaP处理标准提供依据,并为BaP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实验数据。
2024年四氢呋喃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四氢呋喃市场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3552c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5.png)
2024年四氢呋喃市场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四氢呋喃市场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市场规模、需求增长率、供应链和竞争格局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对四氢呋喃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深入剖析。
1. 引言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简称THF)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合成化学和聚合物行业。
本章节将对THF的基本概况和市场背景进行介绍。
2. 市场概况本章节主要对THF市场的规模和增长进行分析。
通过调研市场数据和行业报告,我们判断THF市场的规模逐年增长,并分析了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2.1 市场规模根据最新的市场调研数据,2019年THF全球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将以X%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2.2 市场增长因素THF市场的增长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 合成化学行业的发展推动了对THF的需求增长; - 聚合物行业对THF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 THF在某些特定应用领域的替代品较少,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3. 需求分析本章节将对THF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包括主要应用领域和消费者群体。
3.1 主要应用领域THF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 - 合成化学:作为溶剂和反应介质使用; - 聚合物:作为原料用于合成聚醚等材料; - 医药和农药:THF在某些药物合成和农药制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消费者群体THF的主要消费者包括: - 合成化学企业; - 聚合物制造企业; - 医药和农药制造企业。
4. 供应链分析本章节将对THF的供应链进行分析,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等环节。
4.1 原材料供应商THF的主要原材料包括丁二烯和氢气。
全球相关原材料供应商主要分布在XXX地区。
4.2 生产商全球THF的生产商较为集中,市场上主要的生产商包括ABC化工、XYZ集团等。
4.3 分销商THF的分销网络相对完善,主要分销商遍布全球各地。
5. 竞争格局本章节将对THF市场的竞争格局进行分析,包括主要竞争者、市场份额和竞争策略等。
含四氢呋喃或叔丁胺体系水合物生成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含四氢呋喃或叔丁胺体系水合物生成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f3c33b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5.png)
含四氢呋喃或叔丁胺体系水合物生成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含四氢呋喃或叔丁胺体系水合物生成实验研究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四氢呋喃和叔丁胺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它们在化学实验中广泛应用。
四氢呋喃(THF)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一种极性溶剂,可用于溶解一些具有环氧,醛酮等官能团的化合物。
与此相似,叔丁胺是一种易挥发且有很强氢键作用力的无色透明液体,可用于配位化学、有机合成等领域。
在这两个有机物质的溶解过程中,由于其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羧基、烷基等官能团,其体系中的水合物稳定性和性质也有所不同。
因此,了解这两种有机物质的溶解过程以及体系中水合物的生成情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探究含有四氢呋喃或叔丁胺的体系中水合物的生成情况,并进一步明确影响水合物生成的因素。
三、主要研究内容1. 研究含有四氢呋喃或叔丁胺的体系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水合物的生成情况,对生成水合物的数目和比例进行测定和分析。
2. 探究含有四氢呋喃或叔丁胺的体系中其他因素对水合物生成的影响,如溶质浓度、是否存在其他离子等。
3. 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四氢呋喃和叔丁胺体系中水合物生成和分解的机理以及产物性质。
四、预期研究结果通过实验探究含有四氢呋喃或叔丁胺的体系中水合物的生成情况,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 四氢呋喃或叔丁胺体系中水合物的生成与温度、压力、溶质浓度、离子等因素有关。
2. 得出一些特殊条件下水合物生成和分解的机理和特性。
3. 阐述四氢呋喃或叔丁胺体系中水合物对体系特性的影响。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如下实验方法:1. 通过实验温度和压力变化来调控体系中各成分的体积,探究体系中水合物的生成情况。
2. 在不同条件下分析体系中水合物的比例和性质。
3.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产生的水合物进行研究。
4.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四氢呋喃或叔丁胺在水合物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六、研究进度安排1. 阅读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既有研究成果,明确实验方向和内容。
焦化废水及其典型有机污染物喹啉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的开题报告
![焦化废水及其典型有机污染物喹啉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a86e0d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c.png)
焦化废水及其典型有机污染物喹啉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焦化废水是煤化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机污染重重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化合物,如喹啉、芘、萘、苯、酚等。
这些有机化合物具有毒性和难降解性,对环境和健
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对焦化废水进行处理成为重要的环境保护研究方向。
微生物降解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处理焦化废水的方法,由于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物为能源,通过代谢将有害物质分解成无害或较少有害物质,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处理。
因此,对焦化废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喹啉的微生物降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焦化废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喹啉的微生物降解规律和降解机制,并对喹啉降解菌株进行筛选和鉴定,为焦化废水的处理提供理论和实际应用基础。
三、研究内容
1.分析焦化废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喹啉的种类、含量和毒性。
2.建立适合喹啉降解微生物的培养基和菌落计数法,选择适合的富集方法和优选培养条件,筛选喹啉降解菌株。
3.对喹啉降解菌进行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并建立菌株库。
4.研究喹啉降解菌的降解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比较不同菌株和不同培养条件下的降解率和速率,探究其降解规律。
5.分析喹啉的降解代谢途径和产物,并结合分析仪器检测分析喹啉的降解机制。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焦化废水的治理提供一个有效、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方案,为煤化工生产环保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同时,本研究对建立微生物菌株库、区分微生物种系、筛
选革新细菌、掌握其降解特点和机制等方面也将进行探讨,有助于推动微生物降解技
术的发展和应用。
UASB—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四氢呋喃废水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UASB—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四氢呋喃废水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4c177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b.png)
UASB—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四氢呋喃废水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四氢呋喃(THF)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有机溶剂,其难降解性和毒性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由于THF不易通过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进行降解,因此需要探索新的处理方法。
本研究将探讨利用UASB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处理THF废水的可行性,以及探讨该技术的操作参数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UASB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处理THF废水的可行性和优缺点,以及研究该技术的操作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为该技术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法1. 准备THF废水,并进行前处理以去除悬浮物和沉淀物。
2. 通过试验室规模的UASB反应器进行处理,观察处理效果,并记录反应器内的关键操作参数,例如进水流量、反应器内溶解氧水平、温度等。
3. 通过改变反应器内的操作参数来研究它们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例如,可以改变进水流量、调整进气量,观察反应器内的化学消耗量和COD除去率的变化。
4. 通过分析反应器废水中的COD、氨氮、氮气、甲烷等指标,并参考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评估生物接触氧化处理THF废水的效率和可行性。
四、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将对UASB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处理THF废水的效果和优缺点进行探讨,对该技术的优化提供参考。
此外,本研究也可以为类似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处理提供新思路,并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五、预期结果预计本研究将证明UASB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可成功处理THF废水,且其处理效果能够被反应器内的关键操作参数所调控。
同时,本研究的结果也将为UASB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开题报告 工业废液提纯四氢呋喃工艺研究
![开题报告 工业废液提纯四氢呋喃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29b263431126edb6f1a109c.png)
国内生产THF的规模都很小,生产厂家有:河北呋喃化工厂;东北制药厂;上海吴淞化工厂;浙江仙居化肥厂(糠醛生产THF) ;江苏扬州化工厂(糠醛生产THF) ;常州曙光化工厂(糠醛法) ;上海金山四方化工厂;河南轻化工研究所;四川染料厂;苏州合成化工厂。其中东北制药厂,上海吴淞化工厂两家产量共约1000t/a ,主要用于医药工业生产利复霉素。
[5]许文友等新型分离法回收制药废液中的四氢呋喃化学工程2002
[6]张再喜回收四氢呋喃新技术中国氯碱2009
[7]刘庆林等反应精馏制四氢呋喃化学工程2002
[8]周寿祖等四氢呋喃的生产和市场前景分析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2000
[9]张希功四氢呋喃技术进展与生产现状化工生产与技术2002
[10]王香婷等Raney Ni催化呋喃加氢制备四氢呋喃的研究应用科技2008
解决办法:1、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已确定抗氧化处理对实验结论影响的程度和以折光率计算四氢呋喃纯度的方法;2、向指导老师请教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与本题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杨振生教授发表在《天津化工》上的“萃取精馏法分离四氢呋喃—水的概念设计”对于四氢呋喃提纯的精馏操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注:可用A4纸加附页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外生产概况
糠醛法生产THF最早是由杜邦(DuPont)公司开发的。该首先将农产废物如玉米芯、甘蔗渣等水解成糠醛,然后再加工制成THF。此法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工业化。但由于农作物的生产受大自然的制约,原料价格和供应都不稳定,杜邦公司等改用Reppe法。目前除美国Quaker O at s公司外,其它公司都停止用糠醛法生产THF。Reppe法是德国IG公司与Reppe博士合作开发的以甲醛和乙炔为原料生产1, 4-丁二醇的方法,继而生产THF。目前,此法为美国和欧洲各国制备THF的主要方法。据1986报道,世界1, 4-丁二醇的年产量为318k t,其中16k t用于制备THF。而Reppe法仅适用于万吨级大规模生产。日本除少量THF是从1, 42丁二醇脱水制得外,大部分是由顺丁烯二酸酐(简称MAH)加氢而成。MAH加氢法最早由DuPont公司开发,反应用NiMoOx、CoMoOx、NixCrOy等作催化剂,在78M Pa以上的压力下,进行液相加氢。由于反应压力高,催化剂用量大,因此成本太高,DuPont公司没有进行工业化生产。六十年代初,日本三菱油化中心研究所从日本国情出发,改进了由MAH液相加氢制THF的方法。
生物质气化焦油废水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物质气化焦油废水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c0ea3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4.png)
生物质气化焦油废水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生物质气化技术是将固体生物质转化为气态燃料的一种技术,其主要产品包括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等。
但是,在生物质气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焦油废水,其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对生物质气化焦油废水的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生物降解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处理生物质气化焦油废水的方法,但是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旨在对生物质气化焦油废水的微生物降解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构建生物质气化焦油废水微生物降解系统。
本研究将采用一种混合微生物降解方法,选取最适合该系统的微生物菌种进行研究。
2. 对生物质气化焦油废水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通过对样品中的有机物、COD、BOD等指标进行分析,了解焦油废水的组成及其对环境的危害。
3. 研究微生物对生物质气化焦油废水的降解效果。
通过周期性采样及分析,了解有机物、COD、BOD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掌握微生物对焦油废水的降解效果。
4. 研究微生物降解机理。
通过对微生物降解过程的分析,探究微生物降解机理,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建立一套生物质气化焦油废水微生物降解系统,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掌握生物降解焦油废水的规律和机理,为环境保护和生物质资源利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此外,该研究还将为生物质气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支持,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实验室试验等方法,其中实验室试验包括建立焦油废水微生物降解实验室系统、分析化学成分及微生物降解效果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五、预期结果本研究将研究生物质气化焦油废水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和规律,明确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可行的微生物降解系统。
预计可以实现焦油废水中目标有机物的高效降解,对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应用具有推动作用。
THFA的生物降解性
![THFA的生物降解性](https://img.taocdn.com/s3/m/1b0c1d3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7.png)
THFA的生物降解性THFA即Tetrahydrofurfuryl alcohol,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食品添加剂、医药等领域的有机化合物。
THFA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在环保方面应用的前景被认为十分广阔。
本文将从THFA的生物降解性以及其应用前景方面进行讨论。
一、THFA的生物降解性概述THFA是一种环保型溶剂,对环境的影响颇小。
在环保方面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对于从产业垃圾中分离的含有THFA的溶剂,可以采用生物处理的方式进行清洁生产,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处理。
此外,THFA在环保领域种的应用还包括水处理、回收纸浆、电子废弃物处理以及再生材料的生产等方面。
THFA 在生物降解性方面表现得十分优异。
可以广泛地存在于许多不同的微生物中,这些微生物包括厌氧菌、光合菌、细菌等。
这些微生物都可以通过代谢作用,将THFA分解为CO2和水,完成对THFA的生物降解。
二、THFA的生物降解机制THFA的生物降解机制涉及到了许多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代谢作用。
一般情况下,THFA的生物降解机制可以分为底物降解和微生物代谢两个阶段。
底物降解阶段在此阶段中,THFA短链酸细菌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微生物。
其在嗜酸荚蒾群中具有广泛分布。
THFA进入菌体内后,首先由酰辅酶 A 合成酯的反应形成 THFA-CoA。
这种反应由 CoA 依赖酶催化加水的反应完成,并在此过程中释放出辅酸,进一步使酰辅酶A 成为一些活性代谢物。
微生物代谢阶段在菌体内,THFA的代谢方式由是细胞内的途径控制的。
首先,THFA-CoA由四环素类酸代谢途径代谢成为丙酮酸和NADH,在此过程中还伴随了一系列其他代谢活性,包括蛋白质分解、路易斯酸催化和碱性脂肪分解等。
此后,丙酮酸再被代谢成为醋酸和乙醇。
同时乙醇被再次代谢成为乙醛,经由形成acetyl-CoA 进一步降解,生成 H2O 和 CO2作为代谢产物。
三、THFA在环保中的应用前景THFA在环保方面应用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中。
四氢呋喃 调研报告
![四氢呋喃 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def3c8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3.png)
四氢呋喃调研报告一、引言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简称THF),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
它具有低粘度、低沸点和较高的溶解性,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溶剂萃取、配体提取等领域。
本文对四氢呋喃的性质、应用及市场前景进行了调研,并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
二、性质2.1 物理性质四氢呋喃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在常温常压下呈可燃性。
其密度为0.889 g/cm³,熔点为-108°C,沸点为66°C。
THF具有较低的极性,为偶极矩1.75D。
另外,四氢呋喃具有良好的溶剂活性,对许多有机物具有很高的溶解性。
2.2 化学性质四氢呋喃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但在暴露于空气、光照或高温条件下容易发生氧化反应。
此外,THF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水解反应,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pH值的控制。
三、应用四氢呋喃作为一种理想的有机溶剂,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3.1 有机合成 THF在有机合成中可以作为溶剂、反应介质或保护基团的去除剂。
其低极性和良好的溶解性使其可以溶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并提供合适的反应环境。
此外,THF还可以通过其氧醚基团与金属催化剂形成络合物,用于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
3.2 配体提取四氢呋喃作为一种具有较高配位能力的溶剂,可用于金属离子的提取和分离。
其络合能力使其能够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实现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提取。
3.3 溶剂萃取由于其较低的极性和良好的相容性,四氢呋喃被广泛应用于溶剂萃取过程中。
它可以与一些有机物和金属络合物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从而实现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四、市场前景四氢呋喃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按照市场研究数据,THF的年需求量持续增长,其应用领域已遍布全球。
特别是在有机合成、溶剂萃取和配体提取等领域,对四氢呋喃的需求持续增加。
预计未来几年,四氢呋喃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除此之外,随着绿色化学的推广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对替代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多环芳烃芘微生物降解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环芳烃芘微生物降解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03ccdc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1.png)
多环芳烃芘微生物降解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重要的有机污染物,其具有高毒性、难降解、易迁移等特点,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生物降解技术因其对环境友好、高效、低成本等优点备受关注。
微生物降解技术是其中的一种,它可以对PAHs进行有效降解,合理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资源,实现对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二、选题意义PAHs在大气、土壤和水环境中广泛存在。
其中,芘(PHE)是一种重要的PAHs,由于其高毒性和致癌性,已被列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致癌物质清单之一。
微生物降解芘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技术,可以将芘转化为无害物质,并能减轻芘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开展多环芳烃芘微生物降解的实验研究,对于深入了解PAHs降解机理,探究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PAHs的降解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多环芳烃芘的微生物降解机理研究。
(2)微生物降解PAHs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探究。
(3)优化微生物降解PAHs的条件,提高降解效率。
(4)对微生物降解PAHs的产物进行分析、鉴定和评价。
2、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收集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对微生物降解PAHs的研究现状、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2)实验法:在实验条件下,通过微生物菌群的筛选和优化、微生物降解的条件优化等方法,进行多环芳烃芘微生物降解实验,并对降解效率和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四、预期结果(1)揭示多环芳烃芘的微生物降解机理,探究降解过程中的微生物共生关系,为优化微生物降解条件提供理论基础。
(2)探究影响微生物降解PAHs的因素,并通过实验分析进行定量评价,以提高降解效率。
(3)优化微生物降解PAHs的条件,比较不同降解条件下产物的差异,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4)对微生物降解PAHs的产物进行分析、鉴定和评价,为PAHs的生物降解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和参考。
五、研究进展和计划目前,已对多环芳烃芘微生物降解的实验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开题报告
![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d59d7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d.png)
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旨在确保药品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不受微生物污染。
然而,在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时,存在一些挑战,如微生物的多样性、不同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以及微生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因此,进行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对于确保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体系,为药品生产企业、监管机构和科研机构提供指导和支持,以提高我国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微生物种类的选择与标准菌株的收集;(2)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与优化;(3)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4) 验证结果的评估与总结。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微生物种类、不同药品类型和不同检查方法之间的最佳组合;(3)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4) 结果评估:根据验证结果,对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
3. 技术路线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下:选择标准菌株→ 建立检查方法→ 优化检查方法→ 进行方法验证→ 评估验证结果→ 总结与完善。
4. 预期目标本研究的预期目标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体系,为药品生产企业和监管机构提供指导和支持,提高我国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本研究还将为科研机构提供实验依据和数据支持,促进我国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研究和发展。
三、研究计划与时间表1. 研究计划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 准备阶段(X个月):进行文献调研,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 实验阶段(X个月):进行实验研究,建立和优化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3) 验证阶段(X个月):进行方法验证,评估验证结果;(4) 总结阶段(X个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四氢呋喃降解细菌质粒的检出及菌株的生长特性
![四氢呋喃降解细菌质粒的检出及菌株的生长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12314c2216fc700abb68fc29.png)
株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宽 当温度从 处的吸光度变化较小 而 生长的 境 当 值下降为 1 时 值为 1 并且从图 可知
号菌株检出的质粒较明显外 的质粒量都很低 ∀ 温度与 值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株较高四 号菌株既具高耐受性 又具高降解性 另外在 表2
×
菌株 处吸光度的变化值
÷
株菌株都对链霉素有抗性 部分菌株对氨苄青霉素有 号 ! 号 ! 号及 号菌株在
ε ε Π
抗性 而对卡那霉素 !庆大霉素及氯霉素无抗性 在以四氢呋喃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 后 对四氢呋喃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 ∀ 确定 号与
号菌株为进一步研究菌株 且两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最适生长的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示菌液的密度 并以培养
胨液体培养基中
后 观察菌株的生长情况 试验
!氯霉素 ≤ !卡那霉素
来衡量菌株对不同体积分数四氢呋喃的耐受力 ∀ 喃降解菌株的最大耐受力测定结果 图 和
ΛΠ
所用的抗生素种类为氨苄青霉素
!庆大霉素 !链霉素 ≥ 118
号共 株菌株对四氢呋喃的耐受力最高 在体积分数为 时 处的吸光度大于 1 处的吸光度大于 1 在体积分数为 号与 其中尤以 号菌株的耐
株菌株较适合于碱性环
处的吸光度下降较明显 而当 处的吸光度仍较高 ∀
值升高至 1 及 1 时
单株菌对四氢呋喃的降解能力
∏
×
图4
ƒ ×
温度与 π Η 值对 1 及 9 号菌株生长的影响
∏ √ ∏
3
讨论与结论
从某化工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了 株四氢呋喃降解性
能力 可能是一株具有较大潜力应用价值的菌株 进一步的研 究正在进行中 ∀ 一般降解有机物的基因位于质粒上 在 降解能力的菌株中 只有 号菌株的质粒特性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 环境中筛选得到的细菌常带有抗生素的抗性 并且其抗性 基因常位于质粒上 在该实验中 所有四氢呋喃降解菌株均有 质粒 所有菌株也都具有链 霉 素 的 抗 性 另 外 实 验 结 果 显 示 号! 号! 号! 号! 号及 号共 株菌株对氨苄青霉素有明 株较高四氢呋喃 号具有明显的质粒 进一步的有关
PTMEG聚四氢呋喃调研报告
![PTMEG聚四氢呋喃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46c4cfbe23482fb5da4c36.png)
聚四氢呋喃调研报告目录第一章 PTMEG产品概述................................................... - 1 -第一节 PTMEG简介............................................................................................................. - 1 - 第二节聚四氢呋喃的物理性质........................................................................................ - 2 - 第三节聚四氢呋喃的化学性质........................................................................................ - 4 -1、主链上的化学反应................................................................................................ - 4 -2、端羧基的化学反应................................................................................................ - 5 - 第二章聚四氢呋喃产能和消费 ............................................ - 6 -第一节全球PTMEG的生产能力和产量............................................................................ - 6 -一、全球PTMEG生产能力.......................................................................................... - 6 -二、全球PTMEG消费量增长态势.............................................................................. - 7 -第二节我国PTMEG产能.................................................................................................... - 7 -一、我国PTMEG生产发展概况.................................................................................. - 7 -二、我国PTMEG产能.................................................................................................. - 8 -三、国内计划投资的PTMEG项目情况...................................................................... - 9 -第三节我国PTMEG消费情况.......................................................................................... - 10 -一、我国PTMEG的用途及分配.............................................................................. - 10 -二、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发展.................................................................................... - 11 -三、聚氨酯弹性纤维产能及产量............................................................................ - 12 -四、聚氨酯弹性纤维产能地区分布情况................................................................ - 13 -第四节 PTMEG产品价格行情........................................................................................... - 15 -一、PTMEG产品进出口情况..................................................................................... - 15 -二、 PTMEG与价格变化........................................................................................... - 16 - 第三章四氢呋喃的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 - 18 -第一节四氢呋喃聚合反应热力学.................................................................................. - 18 - 第二节四氢呋喃聚合反应机理...................................................................................... - 19 -一、平衡离子和引发剂............................................................................................ - 19 -二、四氢呋喃聚合反应过程.................................................................................... - 20 -三、四氢呋喃聚合反应动力学................................................................................ - 23 - 第四章以液体强质子酸为引发剂的四氢呋喃均相聚合技术.................... - 24 -第一节、以液体强质子酸为引发剂的均相聚合技术的发展........................................ - 24 - 第二节、以高氯酸为引发剂的PTMEG技术.................................................................... - 25 -一.高氯酸技术的基本原理...................................................................................... - 25 -二.高氯酸法生产PTMEG的工艺流程...................................................................... - 27 -三.高氯酸工艺的工业应用...................................................................................... - 30 -第三节以氟磺酸为引发剂的PTMEG技术...................................................................... - 30 -一、氟磺酸技术的基本原理.................................................................................... - 30 -二、氟磺酸法生产PTMEG的工艺流程.................................................................... - 34 -三、氟磺酸技术的工业应用.................................................................................... - 36 - 第五章以固体酸为催化剂的聚四氢呋喃生产技术............................ - 38 -第一节含磺酸基的Nafion全氟树脂催化剂的PTMEG技术........................................ - 38 -一、Nafion全氟树脂催化剂的PTMEG技术的基本原理....................................... - 38 -二、Nafion全氟树脂催化剂PTMEG技术的工艺流程........................................... - 41 -三、Nafion全氟树脂技术的工业应用................................................................... - 44 -第二节以杂多酸为催化剂的工艺.................................................................................. - 44 -一、杂多酸工艺的基本原理.................................................................................... - 44 -二、杂多酸为催化剂制造PTMEG技术的工艺流程................................................ - 50 -三、杂多酸技术的工业应用.................................................................................... - 52 - 第六章固体氧化物及天然黏土催化剂的PTMEG技术.......................... - 53 -第一节沸石、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发展...................................................................... - 53 - 第二节氧化锆-醋酐-醋酸催化剂体系的PTMEG技术.................................................. - 55 -一、氧化锆催化剂PTMEG技术的基本原理............................................................ - 55 -二、氧化锆催化剂PTMEG技术工艺流程................................................................ - 57 -三、氧化锆技术的工业应用.................................................................................... - 59 -第三节以天然黏土催化剂的PTMEG工艺...................................................................... - 60 -一、天然黏土催化剂的基本原理............................................................................ - 60 -二、天然黏土催化剂技术的工业应用.................................................................... - 65 - 第七章不同聚四氢呋喃生产技术的比较.................................... - 66 -第一节聚四氢呋喃公司的产品规格................................................................................ - 66 -一、主要公司产品规格............................................................................................ - 66 -二、PTMEG产品质量和规格的重要性..................................................................... - 68 -第二节不同PTMEG生产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 69 -一、强质子酸引发剂的均项聚合技术.................................................................... - 69 -二、Nafion全氟树脂技术....................................................................................... - 70 -三、杂多酸催化剂技术............................................................................................ - 71 -四、固体氧化催化剂技术........................................................................................ - 71 -五、天然黏土催化剂技术........................................................................................ - 72 - 第八章项目调研建议 ................................................... - 73 -第一节以英威达技术为例投资的概况.......................................................................... - 73 - 第二节英伟达PTMEG工艺概要...................................................................................... - 73 -一、丁二醇至四氢呋喃工段的工艺过程................................................................ - 74 -二、 THF 至 PTMEG工段的工艺............................................................................. - 75 -第二节国内投资PTMEG项目原因分析.......................................................................... - 77 -第一章 PTMEG产品概述第一节 PTMEG简介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简称PTMEG,是四氢呋喃的聚合物。
在四氢呋喃和异丁醇混合溶剂中制备聚L—乳酸多孔材料的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
![在四氢呋喃和异丁醇混合溶剂中制备聚L—乳酸多孔材料的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72522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7.png)
在四氢呋喃和异丁醇混合溶剂中制备聚L—乳酸多孔材料的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多孔聚合物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
聚乳酸是一种可生物降解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
为了提高聚乳酸的应用性能,将其制备成为多孔材料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当前制备多孔聚乳酸材料的方法较多,例如溶胶凝胶法、热压法、相分离法等,其中溶胶凝胶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
然而,溶胶凝胶法需要有机溶剂,它们对人体和环境均存在一定的危害,因此需要从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的角度入手。
四氢呋喃和异丁醇是一种较为环保和低毒的混合溶剂,同时它们能够在实验室中被很好地使用。
因此,通过将四氢呋喃和异丁醇混合溶剂引入聚乳酸材料的制备中,可以达到一定的环保和可持续性的要求。
此外,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多孔聚乳酸材料的孔隙率、孔径分布等性能。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将四氢呋喃和异丁醇引入聚L-乳酸多孔材料制备过程中,探究不同溶剂比例、不同制备条件下对多孔聚L-乳酸材料孔隙率、孔径分布等结构性能的影响,为聚L-乳酸多孔材料工业化的制备提供可行性方法。
三、研究内容1. 多孔聚L-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的研究。
2. 四氢呋喃和异丁醇混合溶剂制备多孔聚L-乳酸材料的工艺条件的优化,包括不同溶剂比例、不同制备条件下的孔隙率、孔径分布等性能的研究。
3.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利用氮气吸附-脱附测试对孔隙率、孔径分布等性能进行测定。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探究四氢呋喃和异丁醇混合溶剂引入制备多孔聚L-乳酸材料的可行性和优化,提高多孔聚L-乳酸材料的孔隙率、孔径分布等性能,为其在生物医药、环境治理、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该研究具有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含四氢呋喃新烟碱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研究的开题报告
![含四氢呋喃新烟碱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db941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f.png)
含四氢呋喃新烟碱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含四氢呋喃新烟碱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研究一、研究背景四氢呋喃和新烟碱类化合物是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类别,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同时,含有四氢呋喃和新烟碱类结构的化合物也在药物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对含有四氢呋喃和新烟碱类结构的化合物进行研究和开发,对疾病的治疗和药物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和合成含有四氢呋喃和新烟碱类结构的化合物,并通过生物活性测试评估其药理作用,为新型药物的开发提供基础研究。
三、研究内容1.设计含四氢呋喃新烟碱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合成路线。
2.合成目标化合物并对其纯度进行鉴定和表征。
3.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测试,探究其药理作用和潜在的应用领域。
4.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和评估目标化合物的药效性和安全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有机合成、分子设计和生物活性测试等多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有机合成:根据设计的合成路线,采用常用的有机合成方法,合成四氢呋喃新烟碱类化合物。
2.物理性质测定:利用常规的物理化学方法或仪器,对合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结构进行表征。
3.生物活性测试:通过不同的生物学试验方法,如细胞毒性测试、酶活性测定、动物体内实验等,评估目标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和潜在的应用。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通过设计和合成含有四氢呋喃和新烟碱类结构的化合物,探究其药理作用和潜在的应用领域,从而为新型药物的开发提供基础研究。
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功设计和合成含有四氢呋喃和新烟碱类结构的化合物,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
2.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探究其药理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
3.为含有四氢呋喃和新烟碱类结构的新型药物的开发提供基础研究。
多酚污染物微生物菌群降解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酚污染物微生物菌群降解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617753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7.png)
多酚污染物微生物菌群降解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多酚类污染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例如苯酚、酚、羟基苯等化合物,具有高度毒性和难以降解的特点。
它们的存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当前,化学方法是主要的多酚类污染物处理方法之一,但这种方法存在成本高、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
微生物降解是一种可行的处理方式,具有低成本、环保等特点。
因此,研究多酚污染物在微生物菌群作用下的降解行为,对于环境保护和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多种多酚污染物在不同微生物菌群作用下的降解率及降解机理,探究微生物菌群降解多酚类污染物的基本规律,为实现多酚类污染物的高效降解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3. 研究内容(1)采集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菌群,筛选出对多酚污染物降解较为高效的菌群,并进行鉴定。
(2)以活性污泥和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多酚污染物的降解能力。
(3)通过实验方法探究不同微生物菌群对多酚类污染物的降解机理,包括降解途径、主要产物、生长情况等。
(4)研究多种多酚污染物在微生物菌群作用下的降解率及对降解率的影响因素。
4. 研究方法(1)采集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菌群,并鉴定其菌种。
(2)选取不同的多酚污染物作为实验模型,通过对微生物菌群的生长情况观察、菌群特异性酶活性检测、液相色谱检测等手段研究其降解行为。
(3)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如菌种选择、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探究微生物菌群降解多酚类污染物的途径和机理。
(4)分析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微生物菌群对多种多酚污染物的降解率及影响因素。
5. 预期结果(1)筛选出对多酚类污染物降解效果较好的微生物菌群。
(2)明确微生物降解多酚类污染物的途径和机理。
(3)探究不同微生物菌群对多种多酚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对实现高效降解提供理论依据。
6. 研究意义本研究在多酚类污染物的处理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究微生物菌群降解多酚类污染物的机理和规律,为研究多酚污染物的高效降解提供了理论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氢呋喃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四氢呋喃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和医药工业中。
但是,由于其毒性和生物不可降解性,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因此,开
展四氢呋喃的微生物降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环境中分离和筛选出能够有效降解四氢呋喃
的微生物,并研究其降解机理和影响因素。
通过该研究,为开展四氢呋
喃污染的治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步骤
1. 从四氢呋喃污染的环境中采集样品,并进行预处理和富集培养。
2. 通过基于环境DNA的高通量测序和PCR扩增技术,筛选出能够
降解四氢呋喃的微生物。
3. 筛选出的微生物进行纯化和鉴定,并对其降解效果进行测定。
4. 研究四氢呋喃降解的影响因素,如温度、pH值、浓度等。
5. 研究四氢呋喃降解的机理,如代谢途径、降解产物等。
四、研究意义
1. 为解决四氢呋喃污染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2. 探索新型的微生物降解技术,拓宽环境污染治理的思路。
3. 增加了对微生物的认识和理解,为未来的微生物资源利用和创新
提供了参考。
五、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
1. 该研究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技术,技术可靠性高,已有大量应用和实践。
2. 该研究需要大量的实验和技术操作,但其步骤和内容明确,具有可行性。
3. 该研究能够有效处理四氢呋喃污染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六、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1年1月-3月:研究设计和文献调研。
2. 2021年4月-6月:样品采集、预处理和富集培养。
3. 2021年7月-9月:微生物筛选、纯化和鉴定。
4. 2021年10月-12月:四氢呋喃降解实验及影响因素研究。
5. 2022年1月-3月:四氢呋喃降解机理研究。
6. 2022年4月-6月:数据整理和分析及实验总结和论文撰写。
7. 2022年7月-8月:学位论文答辩。
七、预期成果
1. 从环境中分离和筛选出能够有效降解四氢呋喃的微生物。
2. 研究四氢呋喃降解的影响因素和机理。
3. 发表有关的学术论文和会议报告。
八、参考文献
1. Chae, J., Kim, T.W., Ahn, J.H., & Zylstra, G.J. (2002).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genes encoding 2,5-dihydroxybenzoic acid reductase and dihydrocoumarin hydrolase involv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dibenzofuran by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DBF63.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184(23), 6672-6680.
2. Demougeot, C., Ferreira, E.J.A., Bentivoglio, F.A., & Bonatto, C.
C. (2020). Biodegradation of tetrahydrofuran and its derivatives—a
review.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7(15), 17305-17319.
3. McIntosh, D., Thibault, J.N., Lalonde, M., & Fulthorpe, R.R. (2010). Biodegradation of tetrahydrofuran by a soil consortium enriched from sites containing explosives-contaminated soils. Microbial Ecology, 60(3), 725-73
4.
4. Rosselló-Móra, R., & Amann, R. (2015). The species concept for prokaryotes.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 39(1), 44-67.
5. Suits, K.A., Jaffer, N., & Armstrong, G. (2008).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to improve bio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US Patent 7,399,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