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卤代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导学案 第2章 第3节 卤代烃导学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导学案  第2章 第3节 卤代烃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第二章 第三节 卤代烃2、掌握卤代烃的组成和结构的特点,熟悉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主干知识梳理】 一、烃的衍生物的相关概念1、烃的衍生物: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 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称之为烃的衍生物2、常见烃的衍生物有: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3、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4、常见的官能团: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卤素原子(—X)、羟基(—OH)、醚键(C —O —C)、醛基(—CHO)、 羰基(C=O)、羧基(—COOH)、酯基(—COOC)、氨基(—NH 2)、硝基(—NO 2)常见有机物类别及官能团有机物类别 典型代表物 结构简式 官能团结构 官能团名称 烷烃 乙烷 CH3—CH3 ————烯烃 乙烯炔烃 乙炔 HC≡CH芳香烃 苯—— —— 卤代烃 溴乙烷 CH 3CH 2Br —Br (溴原子) 卤素原子 醇 乙醇 CH 3CH 2OH酚 苯酚—OH羟基 醚 二甲醚 CH 3—O —CH 3醚键 醛 乙醛 CH 3CHO—CHO醛基 酮 丙酮羰基 羧酸 乙酸 CH 3COOH酯乙酸乙酯酯基1、下列各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及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A . 醛类B . 酚类 —OHC .醛类 D .CH 3COOCH 3 羧酸类2、维生素 C 的结构简式为 丁香油酚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两者所含官能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含酯基 B .均含醇羟基和酚羟基 C .均含碳碳双键 D .均为芳香化合物 3、下列关于有机物及相应官能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烯与聚乙烯具有相同的官能团,故都属于烯烃 B. 分子中含有醚键(虚线部分),所以该物质属于醚C .及因都含有羟基,故都属于醇D .不是所有的有机物都含有一种或几种官能团二、溴乙烷的分子结构与性质1球棍模型比例模型2色液体,沸点为,溶于水,溶于多溶剂(如:乙醇、苯、汽油等)对比:乙烷无色气体,沸点—88.6 ℃,不溶于水3、溴乙烷的化学性质:在溴乙烷分子中,由于Br 的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C,则C—Br 键中的共用电子对就偏向于Br 原子一端,使Br 带有部分负电荷,C 原子带部分正电荷。

2.3卤代烃教案新部编本人教选修5.doc

2.3卤代烃教案新部编本人教选修5.doc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3 卤代烃教案人教选修5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的取代反应和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的消去反应。

2、了解卤代烃的一般通性和用途,并通过对有关卤代烃数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对氟利昂对环境的不良作用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注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即卤代烃中的官能团——卤素原子(—X)决定了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有关卤代烃所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和反应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师:在高一我们就已经接触了1,2—二溴乙烷、氯乙烯、溴苯,它们属于烃的衍生物中的一类。

像这些在结构上可以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卤代烃的代表物——溴乙烷。

【板书】第三节卤代烃一、溴乙烷1、溴乙烷的分子结构分子式:C2H5Br 结构简式:C2H5Br或者CH3CH2Br (官能团:—Br)师:从结构上看,溴乙烷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后的产物,但由于官能团是(—Br),所以它的性质与乙烷有很大的差别。

【板书】2、物理性质溴乙烷是无色液体,沸点38.4ºC,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师:从溴乙烷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可以看到有两个吸收峰,可见只有其分子中只含两种不同的氢原子。

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板书】3、化学性质(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CH3CH2—Br + NaOH→CH3CH2—OH + NaBr【讲解】强调溴乙烷的水解反应的条件:碱性条件下水解。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5导学案设计 第2章 第3节 卤代烃 课件(共16张PPT)(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5导学案设计 第2章 第3节 卤代烃 课件(共16张PPT)(共16张PPT)

三、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 比较:
启示:①官能团是决定化学性质的主要的/内部的/ 本质的因素
②外部条件(溶剂、温度等)也能影响化学反 应的发生情况
例1:
四、验证实验设计
问题: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发生不同类 型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设计实验验证各产 物?
一般步骤: • 1、实验对象?
↓ • 2、方法的选择?
↓ • 3、现象证实结论?
↓ • 4、改进措施?
例2:
例3:
五、卤代烃的用途
• 麻醉剂:CH3CH2Cl等 • 制冷剂:氟利昂 • 灭火剂: • 有机溶剂:CCl4、CHCl3氯仿、CH2Cl2 • 洗涤剂:四氯乙烯(Cl2C=CCl2 ) • 药品:多 • 重要化工原料、产品:聚氯乙烯、聚四氟乙
• 结构影响: ①C--X极性增强,
活性增大 ②相邻C-H(β-H)活
性略增高
三、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1、易断C-X键:取代反应
•也称:水解反应 •反应可以看成 H-OH 与之取代后,得到 HBr 再与NaOH中和
三、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2、断C-X和β-H:
•消去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从有机物分子内部脱去1个 或几个小分子(H2O或HX等),从而产生含不饱和键化 合物的反应。 •NaBr 可以看成消下来的 HBr,再与 NaOH 中和的产物
卤代烃
本课内容
一、初识卤代烃 二、卤代烃的结构 三、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四、验证卤代烃反应的实验 五、卤代烃的用途 六、浅探卤代烃在合成中的作用
一、初识卤代烃
溴乙烷 CH3CH2Br 无色液体 沸点38.4℃ 密度比水大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卤代烃的结构
• 名称: 溴乙烷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2.3卤代烃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_最新修正版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2.3卤代烃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_最新修正版

第三节卤代烃[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2.使学生了解卤代烃的一般通性和用途,并通过对卤代烃有关性质数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通过对氟里昂等卤代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的讨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4.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复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1.乙烷与溴蒸汽在光照条件下的第一步反应.2.乙烯与水反应.3.苯与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4.甲苯与浓硝酸反应.[引入]:从结构上讲,反应得到的产物都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烃的衍生物.一.烃的衍生物概述.1.定义: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2.分类:常见烃的衍生物有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所含官能团包括卤素原子(—X)、硝基(—NO2)、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氨基(—NH2)、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等.二.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阅读P60-62相关内容,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卤代烃的用途,以及DDT禁用原因和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1.卤代烃的用途:致冷剂、灭火剂、有机溶剂、麻醉剂,合成有机物.2.卤代烃的危害:(1).DDT禁用原因:相当稳定,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通过食物链富集在动物体内,造成累积性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2).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卤代烃释放出的氯原子对臭氧分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过渡]:卤代烃化学性质通常比烃活泼,能发生很多化学反应而转化成各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因此,引入卤原子常常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下面我们以溴乙烷作为代表物来介绍卤代烃的一些性质.三.溴乙烷.1.物理性质: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的液体,沸点低,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2.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C 2H 5Br CH 3CH 2Br 或C 2H 5Br —Br[提问]: ①.从二者的组成上看,溴乙烷与乙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异同点?②.若从溴乙烷分子中C —Br 键断裂,可发生哪种类型的反应?3.化学性质.(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验2]: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20%NaOH 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 3酸化.④.滴加2DAgNO 3溶液.现象: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 3CH 2Br +H-OH CH 3CH 2OH + HBr或:CH 3CH 2Br +NaOH CH 3CH 2OH + NaBr[讨论]:①.该反应属于哪一种化学反应类型?取代反应②.该反应比较缓慢,若既能加快此反应的速率,又能提高乙醇的产量,可采取什么措施? 可采取加热和氢氧化钠的方法,其原因是水解反应吸热,NaOH 溶液与HBr 反应,减小HBr 的浓度,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 3CH 2OH 的浓度增大.③.为什么要加入HNO 3酸化溶液?中和过量的NaOH 溶液,防止生成Ag 2O 暗褐色沉淀,防止对Br -的检验产生干扰.[过渡]:实验证明CH 3CH 2Br 可以制乙烯,请考虑可能的断键处,以及此反应的特点. H H —C —C —H H H HH H —C —C —Br H HH H H —C —C —H H H H NaOH(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实验1]: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 饱和KOH 乙醇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 3酸化.④.滴加2DAgNO 3溶液.现象:产生气体,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 3CH 2Br + NaOH CH 2=CH 2 + NaBr + H 2O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 2O 、HX 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般来说,消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讨论]:①.为什么不用NaOH 水溶液而用醇溶液?用NaOH 水溶液反应将朝着水解的方向进行.②.乙醇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乙醇在反应中做溶剂,使溴乙烷充分溶解.③.检验乙烯气体时,为什么要在气体通入KMnO 4酸性溶液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起什么作用?除去HBr ,因为HBr 也能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④.C(CH 3)3-CH 2Br 能否发生消去反应?不能.因为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⑤.2-溴丁烷 消去反应的产物有几种?CH 3CH == CHCH 3 (81%) CH 3CH 2CH == CH 2 (19%)札依采夫规则: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消除的氢原子主要来自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上. 阅读P63[拓展视野]: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小结]:-Br 原子是CH3CH2Br 的官能团,决定了其化学特性.由于反应条件(溶剂或介质)不同,反应机理不同.(内因在事物的发展中发挥决定作用,外因可通过内因起作用.)四.卤代烃.1.定义和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乙醇 CH 3CH CH 2BrCH 3一卤代烃的通式:R—X.(2).分类:①.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②.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④.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烃和芳香烃.2.物理通性:(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2).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如一氯代烷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是:随着碳原子数(式量)增加,其熔、沸点和密度也增大.(沸点和熔点大于相应的烃)(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3.化学性质:与溴乙烷相似.(1).水解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消去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制法.(1).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2).不饱和烃加成.[讨论]:①.制取CH3CH2Br可用什么方法?其中哪种方法较好?为什么?②.实验室制取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H2OH+NaBr+H2SO4—→CH3CH2Br+NaHSO4+H2O,为什么这里的硫酸不能使用98%的浓硫酸,而必须使用80%的硫酸?③.在制得的CH3CH2Br中常混有Br2,如何除去?5.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讨论]:①.欲将溴乙烷转化为二溴乙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②.如何用乙醇合成乙二醇?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拓展视野]: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介绍.[补充知识]:1.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1).一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①. 等效氢问题(对称轴).正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CH23CH24CH3,其中1与人为善,2与会号碳上的氢是等效的;异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2CH3CH3,其中1号位的氢是等效的.②. C4H9Cl分子中存在着“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两种异构类型.(2).二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C3H6Cl2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一卤定位,一卤转位(3).多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等效思想)二氯代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代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苯环上的二氯与四氢等效,可进行思维转换.2.卤代烃的某些物理性质解释.(1).比相应烷烃沸点高.C2H6和C2H5Br,由于①分子量C2H5Br > C2H6,②C2H5Br的极性比C2H6大,导致C2H5Br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2).随C原子个数递增,饱和一元卤代烷密度减小,如ρ(CH3Cl) > ρ(C2H5Cl) > ρ(CH3CH2CH2Cl).原因是C原子数增多,Cl%减小.(3).随C原子数增多,饱和一氯代烷沸点升高,是因为分子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4).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烷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可理解为支链越多,分子的直径越大,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下降,沸点越低.。

高中化学选修5导学案-卤代烃

高中化学选修5导学案-卤代烃

第三节卤代烃【明确学习目标】1.掌握溴乙烷的主要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2.学会检验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

3.知道卤代烃的通性及用途。

课前预习案【知识回顾】1.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有机取代物中,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是,密度比水大的是,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的是,能证明甲烷结构的是。

2.烃的卤代物中常温下为气体的有,密度比水大的有。

【新课预习】阅读教材P37---40,思考下列问题1.卤代烃的获取方式有哪些?2.卤代烃的水解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都能水解?3.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条件是什么,与水解有何区别,是否所有的都能消去?4.卤代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课堂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卤代烃的结构及物理性质1.概念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官能团为,由于卤素原子非金属性较强,使C-X键具有较强的极性,反应活性比烃明显增强,卤代烃都电解质。

2.分类饱和一卤代烃的通式为3.物理性质⑴常温下除少数为气体(),大多为液体或固体;都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⑵密度比对应的烃大;卤素原子相同随碳原子数增多,密度呈递减趋势;烃基相同,随卤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增大而变大。

溴乙烷、溴苯的密度比水。

例1.下列卤代烃中沸点最高的是 ( )A.CH3CH2CH2Cl B.C.D.二、【实验探究2】卤代烃的性质1.溴乙烷的结构、物理性质结构简式为,其官能团为,它含有类氢原子;溴乙烷是__________,沸点为38.4℃,密度比水____,___于水,____于乙醇等多种有机溶剂,电解质。

2.卤代烃的化学性质Ⅰ.溴乙烷的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完成下图实验,探究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条件和产物验证方法:①②③⑴实验①的现象是,说明溴乙烷;实验②的现象是,原因是;实验③的现象是。

说明。

⑵实验步骤:①加热的目的是。

②加入稀酸化,一是为了;二是。

③生成的AgX沉淀若为白色,则X为;若为淡黄色,则X为;若为黄色,则X为。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2.3卤代烃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2.3卤代烃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三节卤代烃[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2.使学生了解卤代烃的一般通性和用途,并通过对卤代烃有关性质数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通过对氟里昂等卤代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的讨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4.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复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1.乙烷与溴蒸汽在光照条件下的第一步反应.2.乙烯与水反应.3.苯与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4.甲苯与浓硝酸反应.[引入]:从结构上讲,反应得到的产物都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烃的衍生物.一.烃的衍生物概述.1.定义: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2.分类:常见烃的衍生物有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所含官能团包括卤素原子(—X)、硝基(—NO2)、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氨基(—NH2)、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等.二.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阅读P60-62相关内容,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卤代烃的用途,以及DDT禁用原因和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1.卤代烃的用途:致冷剂、灭火剂、有机溶剂、麻醉剂,合成有机物.2.卤代烃的危害:(1).DDT禁用原因:相当稳定,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通过食物链富集在动物体内,造成累积性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2).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卤代烃释放出的氯原子对臭氧分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过渡]:卤代烃化学性质通常比烃活泼,能发生很多化学反应而转化成各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因此,引入卤原子常常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下面我们以溴乙烷作为代表物来介绍卤代烃的一些性质.三.溴乙烷.1.物理性质: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的液体,沸点低,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2.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C 2H 5Br CH 3CH 2Br 或C 2H 5Br —Br[提问]: ①.从二者的组成上看,溴乙烷与乙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异同点?②.若从溴乙烷分子中C —Br 键断裂,可发生哪种类型的反应?3.化学性质.(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验2]: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20%NaOH 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 3酸化.④.滴加2DAgNO 3溶液.现象: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 3CH 2Br +H-OH CH 3CH 2OH + HBr或:CH 3CH 2Br +NaOH CH 3CH 2OH + NaBr[讨论]:①.该反应属于哪一种化学反应类型?取代反应②.该反应比较缓慢,若既能加快此反应的速率,又能提高乙醇的产量,可采取什么措施? 可采取加热和氢氧化钠的方法,其原因是水解反应吸热,NaOH 溶液与HBr 反应,减小HBr 的浓度,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 3CH 2OH 的浓度增大.③.为什么要加入HNO 3酸化溶液?中和过量的NaOH 溶液,防止生成Ag 2O 暗褐色沉淀,防止对Br -的检验产生干扰.[过渡]:实验证明CH 3CH 2Br 可以制乙烯,请考虑可能的断键处,以及此反应的特点. H H —C —C —H H H HH H —C —C —Br H HH H H —C —C —H H H H NaOH(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实验1]: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 饱和KOH 乙醇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 3酸化.④.滴加2DAgNO 3溶液.现象:产生气体,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 3CH 2Br + NaOH CH 2=CH 2 + NaBr + H 2O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 2O 、HX 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般来说,消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讨论]:①.为什么不用NaOH 水溶液而用醇溶液?用NaOH 水溶液反应将朝着水解的方向进行.②.乙醇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乙醇在反应中做溶剂,使溴乙烷充分溶解.③.检验乙烯气体时,为什么要在气体通入KMnO 4酸性溶液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起什么作用?除去HBr ,因为HBr 也能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④.C(CH 3)3-CH 2Br 能否发生消去反应?不能.因为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⑤.2-溴丁烷 消去反应的产物有几种?CH 3CH == CHCH 3 (81%) CH 3CH 2CH == CH 2 (19%)札依采夫规则: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消除的氢原子主要来自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上. 阅读P63[拓展视野]: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小结]:-Br 原子是CH3CH2Br 的官能团,决定了其化学特性.由于反应条件(溶剂或介质)不同,反应机理不同.(内因在事物的发展中发挥决定作用,外因可通过内因起作用.)四.卤代烃.1.定义和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乙醇 CH 3CH CH 2BrCH 3一卤代烃的通式:R—X.(2).分类:①.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②.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④.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烃和芳香烃.2.物理通性:(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2).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如一氯代烷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是:随着碳原子数(式量)增加,其熔、沸点和密度也增大.(沸点和熔点大于相应的烃)(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3.化学性质:与溴乙烷相似.(1).水解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消去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制法.(1).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2).不饱和烃加成.[讨论]:①.制取CH3CH2Br可用什么方法?其中哪种方法较好?为什么?②.实验室制取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H2OH+NaBr+H2SO4—→CH3CH2Br+NaHSO4+H2O,为什么这里的硫酸不能使用98%的浓硫酸,而必须使用80%的硫酸?③.在制得的CH3CH2Br中常混有Br2,如何除去?5.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讨论]:①.欲将溴乙烷转化为二溴乙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②.如何用乙醇合成乙二醇?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拓展视野]: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介绍.[补充知识]:1.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1).一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①. 等效氢问题(对称轴).正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CH23CH24CH3,其中1与人为善,2与会号碳上的氢是等效的;异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2CH3CH3,其中1号位的氢是等效的.②. C4H9Cl分子中存在着“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两种异构类型.(2).二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C3H6Cl2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一卤定位,一卤转位(3).多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等效思想)二氯代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代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苯环上的二氯与四氢等效,可进行思维转换.2.卤代烃的某些物理性质解释.(1).比相应烷烃沸点高.C2H6和C2H5Br,由于①分子量C2H5Br > C2H6,②C2H5Br的极性比C2H6大,导致C2H5Br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2).随C原子个数递增,饱和一元卤代烷密度减小,如ρ(CH3Cl) > ρ(C2H5Cl) > ρ(CH3CH2CH2Cl).原因是C原子数增多,Cl%减小.(3).随C原子数增多,饱和一氯代烷沸点升高,是因为分子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4).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烷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可理解为支链越多,分子的直径越大,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下降,沸点越低.下方文件为赠送,方便学习参考第三节酯化反应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实验操作及相关问题,进一步理解可逆反应、催化作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3节《卤代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3节《卤代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3节《卤代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是第一章内容的具体化,第一章中具有共性的概念化知识在本章结合了具体物质类别烃和卤代烃而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深入。

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卤代烃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中间体,通过卤代烃的桥梁作用可以实现官能团之间的转换。

本章从代表物质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到同系列有机物的学习,强化了分类思想的重要性和“结构决定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学习方法。

通过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及消去反应等反应类型,为后续各章内容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2.能力目标:(1)通过溴乙烷中C—Br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有机反应中“条件”的影响,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具备条件的分析及检验卤代烃中含有卤元素的实验设计及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卤代烃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尤其是不同意见的对比实验,激发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实验不成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经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四、学情分析:本校学生在全市属于中等学生,模块考试又相对简单,因此有部分学生错误的认为高中学习比较简单和轻松,必修二中对有机部分要求又比较低,因此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对溴乙烷的水解及消去反应进行实验;(2)学案导学:见后面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卤代烃一节,初步把握卤代烃的水解及消去反应。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卤代烃导学案2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卤代烃导学案2

(1) 准确量取 11.40 mL 液体所用仪器是 ________;
(2) 加入 AgNO3 溶液时产生的沉淀为浅黄色,则此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是
________;
-1
(3) 已知此卤代烃液体的密度是 1.65 g · mL ,其蒸气对甲烷的相对密度是 11.75 ,则每
个 此 卤 代 烃 分 子 中 卤 素 原 子 的 数 目 为 ________ ; 此 卤 代 烃 的 结 构 简 式 为
时,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两种产物。例如: CH2===CH— CH2— CH3 或 CH3— CH===C—H CH3。
(4) 二元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后,可在有机物中引入三键。例如: 2NaOH―乙―△醇→ CH3—C≡ CH↑+ 2NaCl+ 2H2O。 二 卤代烃及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1.在烃分子中引入— X 原子有以下两种途径: (1) 烃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
1.溴乙烷的分子式为 C2H5Br ,结构简式为 CH3CH2Br ,官能团为— Br 。
2.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液体,沸点为
38.4 ℃,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
溶剂。
3.溴乙烷分子的 C— Br 键为极性键,容易断裂,溴原子易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如溴乙 烷与 NaOH溶液共热时,溴乙烷分子中的溴原子被水分子中的羟基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为了检验某氯代烃中的氯元素,现在进行如下操作。其合理的是
()
⑥CH2Cl 2
①取氯代烃少许,加入 AgNO3 溶液 ②取氯代烃少许与 NaOH水溶液共热,然后加入 AgNO3
溶液 ③取氯代烃少许与 NaOH水溶液共热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
AgNO3 溶液 ④取氯
代烃少许与 NaOH乙醇溶液共热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2.3 卤代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5(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2.3 卤代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5(2021年整理)

江苏省海门市高中化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2.3 卤代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海门市高中化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2.3 卤代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海门市高中化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2.3 卤代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卤代烃【学习目标】1.掌握溴乙烷的结构2.了解简理解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学习重点】理解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导学过程活动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41-42,完成填空1.卤代烃的概念:烃分子中的________被__________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2.卤代烃的分类:根据所含卤素种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常温下,少数为气体,大多为_____或_____, _____于水,______于乙醇等多种有机溶剂。

4.你学过的卤代烃有、、、等5.溴乙烷的组成及结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其官能团为_____,它含有____类氢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物理性质:纯净的溴乙烷是_____色_____体,沸点为38.4℃,密度比水____,______于水,______于多种有机溶剂。

6。

卤代烃的用途:可用于, , 等预习自测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A.CH2=CHBr B.CH3COCl C.CH2Cl2 D.C6H5Br2.CH3-CH==CH-Cl,该有机物能发生( )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使溴水褪色⑤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⑥与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⑦聚合反应A.以上反应均可发生B.只有⑦不能发生C.只有⑥ 不能发生 D.只有② 不能发生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2.3 卤代烃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2.3 卤代烃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第3节《卤代烃》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源于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卤代烃。

卤代烃是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中间体,其本身也有重要的用途。

本节知识在有机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考有机化学的考查重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脂肪烃、芳香烃的基础上对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已经接触到一些卤代烃。

也能从断键、成键的角度理解并掌握前面所学的化学反应。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能够对典型离子进行检验。

二、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物质,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及常见分类方法,能对常见卤代烃进行归类。

2.通过对比溴乙烷和乙烷的结构,理解溴乙烷和乙烷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能运用相似的方法分析并理解其它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3.通过实验探究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反应机理,能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4.对氟利昂对环境的不良作用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四、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五、思维导图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以生活情境,引出主题。

【情境引入】体育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伤员的受伤部位喷射某种气雾剂,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稍后运动员又可上场了。

你知道这种气雾剂的主要成份是什么吗?它的化学名称是氯乙烷( C2H5Cl )沸点12.4℃,常温下是气体,加压后液化,装入容器中,气化后对伤口起冷却、止血、局部麻醉的作用,在运动场上常用于小型伤口的紧急处理。

一、卤代烃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

2.分类:卤代烃有多种分类方法,比如根据卤素的种类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根据含卤原子多少,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根据烃基的种类,分为脂肪卤代烃、芳香卤代烃。

从生活走进化学,亲切而自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2.3卤代烃-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2.3卤代烃-教案

卤代烃【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2、掌握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即掌握“官能团转化”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优选并完成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合理使用。

【重难点】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正文】注:黑色——板书;蓝色——叙述、讲解;紫色——学生活动;红色——强调;【引入】我们在学习脂肪烃的时候,讲的了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分别生成一氯甲烷、1,2- 二溴乙烷和溴苯。

它们结构的母体是烷、烯、苯,但已经不属于烃了。

我们把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叫卤代烃。

【板书】一、卤代烃(代表:溴乙烷)1、应用:①氟氯代烷(氟氯昂):CH2FCl化学性质稳定、无毒,不燃烧、易挥发、易液化,曾被广泛用作制冷剂、灭火剂、溶剂等。

近年来发现,含氯、溴的氟氯代烷可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形成臭氧层空洞,危及地球上的生物。

国际上已经禁止、限制其使用,正在研制、推广使用替代品。

②氯乙烯(CH2=CHCl)、四氟乙烯(CF2=CF2)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③四氯化碳(CCl4)、三氯甲烷(CHCl3)(氯仿):良好的有机溶剂2、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叫卤代烃。

3、表达式:R-X(X=卤素)4、官能团:卤素原子,—X5、分类:①按卤素种类: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②按nC:n=1,一卤代烃;n ≥2,多卤代烃③按烃基: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卤代芳烃6、物理性质:状态:常温下,CH3Cl、CH3CH2Cl和CH2=CHCl气体,其余为液体或固体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7、命名方法:①选取与卤素原子直接相连的最长碳链为主链;②编号时,将卤素原子当做取代基来编号,遵守“近”“简”“小”的原则;③在烷基后标明卤素原子的位置(与醇和醛等含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不同)【EXE】【Part1】溴乙烷:分子式:C2H5Br 结构简式:CH3CH2Br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38.4℃),密度于水,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卤代烃一、溴乙烷1.分子组成和结构:溴乙烷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由溴原子取代了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后所得到的产物。

分子式:C2H5Br 结构简式:C2H5Br或者CH3CH2Br (官能团:—Br)从结构上看,溴乙烷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后的产物,但由于官能团是(—Br),所以它的性质与乙烷有很大的差别。

2.化学性质(1).溴乙烷的取代反应.NaOH反应原理:CH3CH2Br +H-OH CH3CH2OH + HBr或:CH3CH2Br +NaOH CH3CH2OH + NaBr(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反应原理:CH3CH2Br + NaOH CH2=CH2 + NaBr + H2O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般来说,消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注意:札依采夫规则(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消除的氢原子主要来自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上.)二、卤代烃1.定义和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一卤代烃的通式:R—X.(2).分类:①.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②.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④.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烃和芳香烃.2.化学性质:(与溴乙烷相似)(1).取代反应.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消去反应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卤代烃的化学性质2、溴乙烷的分子组成结构及化学性质例1.化合物X的分子式为C5H11Cl,用NaOH的醇溶液处理X,可得分子式为C5H10的两种产物Y、Z,Y、Z经催化加氢后都可得到2甲基丁烷。

若将化合物X用NaOH的水溶液处理,则所得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解析化合物X(C5H11Cl)用NaOH的醇溶液处理发生消去反应生成Y、Z的过程中,有机物X 的碳架结构不变,而Y、Z经催化加氢时,其有机物的碳架结构也未变,由2-甲基丁烷的结构可推知X的碳架结构为:,其连接Cl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都有氢原子且氢原子的化学环境不同。

从而推知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为则化合物X用NaOH的水溶液处理可得到答案 B例2.某学生将氯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几分钟后,冷却,滴入AgNO3溶液,结果未见到白色沉淀生成,其主要原因是()A. 加热时间太短B. 不应冷却后再加入AgNO3溶液C. 加入AgNO3溶液前未用稀HNO3酸化D. 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存在Cl-解析:由于NaOH的存在与AgNO3反应可生成AgOH,AgOH随即分解生成棕褐色Ag2O沉淀,从而掩盖了AgCl的白色沉淀,故水解后必须先加入稀HNO3使之显酸性(将NaOH中和完),然后再加入AgNO3溶液才会有白色沉淀析出。

答案:C例3.化合物X的分子式为C5H11Cl,用NaOH醇溶液处理X,可得分子式为C5H10的两种有机物Y、Z,Y和Z经催化加氢后都可得到2­甲基丁烷。

则X的结构简式可能为()解析:化合物X(C5H11Cl)用NaOH醇溶液处理,发生消去反应,得到Y和Z的过程中,有机物X的碳骨架不变,而Y、Z经催化加氢时,碳的骨架也不变,由2­甲基丁烷的结构可推知X的碳骨架为,其连接Cl原子的碳的相邻碳原子上都有氢原子且氢原子的化学环境不同,因此其结构可能是B或C。

答案:BC例4.对于有机物CH3—CH===CH—Cl能发生的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使溴水褪色⑤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⑥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⑦加聚反应A.以上反应均可发生B.只有⑦不能发生C.只有⑥不能发生D.只有②不能发生解析:含有,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也可以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还能发生加聚反应等;有卤素原子可以发生取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但卤素不是离子状态,不能与AgNO3溶液反应。

答案:CA卷1.先用稀硝酸酸化下列物质,再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A .氯酸钾溶液B .溴化钠溶液C .氯仿D .氯仿和烧碱溶液煮沸后的溶液2.分子式为C 5H 7Cl 的有机物,其结构不可能是( )A .只含有1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B .含两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C .含1个三键的环状有机物D .含1个三键的直链有机物3.试剂任取,方法不限,试一试,写出反应方程式。

(1)一步合成乙二醇: (2)一步合成(1)中的有机反应物:(3)一步合成(2)中的有机反应物:4.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B. CH 2 CH 2Br 2D.CH 2ClCH 2CH 35.制取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 .乙烷和氯气反应B .乙烯和氯气反应C .乙烯和氯化氢反应D .乙烷和氯化氢反应答案:1. D 2. A 、C3、 (1)ClCH 2CH 2Cl +2NaOH ――→△HOCH 2CH 2OH +2NaCl(2)CH 2=CH 2+Cl 2―→(3)CH 3CH 2OH ――→浓H 2SO 4170 ℃CH 2—CH 2↑+H 2O4. C 5.CB 卷1.已知卤代烃可以和钠发生反应,例如溴乙烷与钠发生反应为:2CH 3CH 2Br +2Na ―→CH 3CH 2CH 2CH 3+2NaBr应用这一反应,下列所给化合物中可以与钠合成环丁烷的是( )A .CH 3BrB .CH 3CH 2CH 2CH 2BrC .CH 2BrCH 2BrD .CH 2BrCH 2CH 2CH 2Br2.1-溴丙烷和2-溴丙烷分别与NaOH 的醇溶液共热的反应中,两反应( )A .产物相同,反应类型相同B .产物不同,反应类型不同C .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D .碳碳键断裂的位置相同3.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 )A .(CH 3)2CHCH 2CH 2CH 3B .(CH 3CH 2)2CHCH 3C .(CH 3)2CHCH(CH 3)2D .(CH 3)3CCH 2CH 34.由2-溴丙烷为原料制取1,2-丙二醇,需要经过的反应为( )A .加成—消去—取代B .消去—加成—取代C .消去—取代—加成D .取代—消去—加成答案:1、D 2、A 3、D 4、BC 卷某一氯代烷1.85 g ,与足量的NaOH 水溶液混合加热后,用硝酸酸化,再加入足量AgNO 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2.87 g(1)通过计算,写出这种一氯代烷的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2)若此一氯代烷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后,不经硝酸酸化就加AgNO3溶液,将会产生什么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能否用硝酸银溶液直接与卤代烷反应来鉴别卤代烷?为什么?答案:(1)设一氯代烷的分子式为C n H2n+1Cl,则有C n H2n+1Cl ~AgCl14n+36.5 143.51.85 g 2.87 g(14n+36.5)∶143.5=1.85 g∶2.87 g解得n=4,故一氯代烷的分子式为C4H9Cl,其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有:CH3CH2CH2CH2Cl、CH3CH2CHClCH3、(CH3)2CHCH2Cl、(CH3)3CCl(2) 若C4H9Cl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后,不经硝酸酸化就加AgNO3溶液,将会产生褐色沉淀。

因为过量的NaOH能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的AgOH沉淀,但AgOH不稳定,立刻分解为Ag2O沉淀,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NaOH===AgOH↓+ NaNO32AgOH===Ag2O+H2OAgNO3+NaCl===AgCl↓+ NaNO3(3)不能用AgNO3溶液直接与卤代烃反应来鉴别卤代烃。

因为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不能电离为卤离子,不能与Ag+反应。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A.CHCl3B.CCl4 C.D.CH3COCl解析卤代烃是卤素原子取代了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卤代烃中含有碳、氢和卤素原子,也可不含氢原子,但不能含有其他元素的原子。

答案 D2.下列关于卤代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卤代烃都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B.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C.所有卤代烃都含有卤原子D.所有卤代烃都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的答案 C3.由碘乙烷制取乙二醇(HOCH2CH2OH),依次发生的反应类型是( )A.取代加成水解B.消去加成取代C.水解消去加成D.消去水解取代解析碘乙烷通过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该产物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得乙二醇。

答案 B4.有关溴乙烷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立即有淡黄色沉淀生成B.溴乙烷不溶于水,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C.溴乙烷与NaOH的醇溶液反应,可生成乙醇D.溴乙烷通常用溴水与乙烷直接反应来制取解析CH3CH2Br中的溴不能与AgNO3发生反应,A选项错误;CH3CH2Br与NaOH醇溶液反应生成乙烯,C选项错误;溴与CH3CH3的反应产物有多种,不能用来制备CH3CH2Br,D选项错误。

答案 B5.下列物质分别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后,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的有机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解析 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其结构特点是:有β碳原子,而且β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C 中无β碳原子,A 中的β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所以A 、C 都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 发生消去反应后可得到两种烯烃:CH 2===CH —CH 2—CH 3或CH 3—CH===CH —CH 3;B 发生消去反应后只得到。

答案 B6.某一溴代烷A 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充分振荡,生成有机物B ;A 在氢氧化钠和B 的混合液中共热生成一种气体C ;C 可由B 与浓H 2SO 4混合加热制得,C 可作果实催熟剂。

则:(1)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 生成B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 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 生成B 、A 生成C 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C 可作果实催熟剂可知,C 为CH 2===CH 2,由C 即可推出其他物质。

答案 (1)CH 3CH 2Br(2)CH 3CH 2Br +NaOH ――→H 2O △CH 3CH 2OH +NaBr (3)CH 3CH 2Br +NaOH ――→乙醇△CH 2=CH 2↑+NaBr +H 2O (4)水解(取代)反应、消去反应1.卤代烃R—CH2—CH2—X中的化学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该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B.当该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④C.当该卤代烃发生取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D.当该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答案 C2.为了检验某氯代烃中的氯元素,现进行如下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