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记载,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
通过五体知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
通过五体知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人生百病根五脏,五脏是中医所说的五大系统.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讲述了五脏之间的生克,通过五体就能知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
筋生人的心脏,血生人的脾脏,肉生人的肺脏,皮毛生人的肾脏,骨髓生人的肝脏。
肝主筋,肝主生发,主人一身之筋,肝藏血,主人一身之曲,主人一身之直,(腰椎肩盘滑脱,胆囊发炎,神经性头疼,感觉头一蹦一蹦的疼,老生坏脾气,血压老升不上去,经常抽筋,两三点钟惊醒,帕金森,多动症)都因肝血不能养筋。
1.筋生人的心脏:伸出手来就知心脏好与坏,这是中医的摸骨之法,想知道自己的心脏有多大吗?右手握拳,虎口冲着左侧胳肢窝的方向,大拇指尖冲下,放在胸前,心脏如倒置的未开的莲花,手的拳头有多大心脏就有多大。
心脏好不好有没有力量,握一握手就会知道,要看手的握力,握力就是筋的力量,肝主人一身之爪甲,握力强的人心脏的收缩力量强,睡眠好。
心衰的手没有劲,要经常练抓握动,(抓握运动的方法——锻炼心脏的力量,手的筋活份心脏就活份了,不是练手而是练心,但不要过力,心脏会劳损,过为过也)。
手握而有力,心脏就好。
手筋的力量生于心,筋者能屈能伸,走路快的人心脏比较壮。
所以肝主人一身之筋,筋可生人的心脏。
2.血可生脾:血足时就可升脾,脾就能更好的统摄气血。
脾的作用是运化,(自然现象中从开花到结果是化,俗一点说吃猪肉,牛肉,狗肉,吃后到身上长的是人肉,这也叫化)。
看血就会知人的脾脏,通过看人皮肤粘膜比较薄的地方就能知脾。
唇为脾之华1)唇厚而红润的人脾脏比较好,不易得抑郁症。
2)唇薄而苍白,易得贫血。
3)唇干裂,脾燥的人易甲亢,心情烦燥。
脾统摄着气血。
女人的崩漏贫血之症都是脾不能统摄气血,脾主人一身之肉。
重症肌无力是肝的病,肌肉萎缩纤维化的时候脾也有病了,先伤肝后伤脾,所以血来生脾。
3.肉可生肺:例如高音歌唱家的特点是胖,这样的人肺气十足,唱到高音的时候能喊上去,*志中年时丰满皮肤就好,瘦皮肤就不好,这就是肉生肺,肺主皮毛的道理。
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与骨质疏松症汇总
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与骨质疏松症金珉廷,郑洪新(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摘要:根据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的理论,论证“肾精不足、髓减骨痿”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
补肾方药通过作用于不同组织和器官,包括下丘脑、脑垂体、肾脏、小肠、性腺、骨组织等,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调节骨代谢,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从而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
关键词:肾主骨;骨质疏松症;中医中图分类号:R22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03- 0035- 02收稿日期:2008-09-22作者简介:金珉廷(1974-),女,韩国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骨质疏松及中医抗衰老机理研究。
通讯作者:郑洪新,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ion of Osteoporosis and the Theory of “the Kidney Stores the Essence, Produces the Marrow and Controls the Bones”JING Min-ting, ZHENG Hong-xin(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Shenyang110032, Liaoning, China)Abstract:The major pathogenesis of osteoporosis is “deficiency of kidney essence, reduction of marrow and flaccidity of bones”. The passage discussed it by the theory of “the kidney stores the essence, prod uces the marrow and controls the bones”. The medicine of invigorating the kidney could effect on different organization and organs including hypothalamus, pituitary, kidney, small intestine, genitical gland and bone tissue. The medicineadjusted bone metabolism by multi-link, multi-approach, multi-target to prevention and cure osteoporosis.Key words:kidney controlling bones; osteoporo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885年,欧洲病理学家Pommer 首先提出“骨质疏松”一词,意为骨质减少,组织学上可见满孔隙的骨骼;1993 年在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大会(香港)上,骨质疏松的定义再次得到完善与确认,并为世界各国所公认[1]。
谈谈《内经》五味与五脏关系的论述
谈谈《内经》五味与五脏关系的论述五行学说是汉代的思想律。
它始于战国时期的邹衍,后经汉代儒士如董仲舒、刘向父子的演变附会,得到汉代帝王的重用而为统治阶级服务。
五行学说充斥弥漫在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在那个时代用五行学说解释自然现象和规律,是非常正常和受崇拜的。
但五行学说并非一蹴而就,有过艰难的演变过程,或是因为汉儒之经学有过古今之分的缘故吧,所以用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命现象时,使他们大伤脑筋,结果仍有矛盾重重并未完全统一之痕迹。
《内经》正是那个时代的作品,其中相关内容露出些许马脚、不成熟的逻辑推演,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中医经典《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内经》的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赵洪钧《内经时代》),所以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主要是根据“天人相应”体系,用“比类取象”的方法,即五行学说的理论来进行逻辑推演的。
其逻辑推演的结果,既有成熟合理的逻辑推理,还有不成熟的演变痕迹体例,对于其中不成熟的逻辑推理部分,有智者认为“《内经》本身的自相矛盾不要强解。
”(《内经时代》)兹就《内经》中关于五味与五脏关系论述之纯驳,浅谈如下,不当之处请拍砖。
五味与五脏的关系论述,见于《素问》者有《生气通天论》、《阴阳应象大论》、《五脏生成篇》、《脏气法时论》、《宣明五气篇》、《五运行大论》、《至真要大论》,《灵枢》者有《五味》、《五味论》、《九针论》等多篇,但五味与五脏关系的攻泻宜忌、生克制化规律及逻辑体例并未统一。
相关经文归纳如下:1、根据五行学说的理论,生理情况下有统一与未统一者⑴因“同气相求”、“同类感召”,若“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则与五脏相宜而补益本脏,逻辑体例统一者:《阴阳应象大论》:“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
”《五运行大论》与之同。
中医必背五脏口诀
中医必背五脏口诀中医理论中,五脏是人体生理功能的核心,分别是心、肝、脾、肺、肾。
为了方便记忆和理解,中医先辈们总结了许多关于五脏的口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这些口诀,揭开五脏的神秘面纱。
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
“心主血脉运周身,神志思维在其存。
”心就像一位高高在上的君主,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它通过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维持身体的正常机能。
同时,心还主管着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心的功能正常,我们就能保持清晰的头脑、良好的记忆力和稳定的情绪。
反之,如果心的功能失调,就可能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
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
“肝主疏泄调气机,藏血主筋又开窍。
”肝就像一位英勇的将军,具有疏泄的功能,能够调节人体的气机,让气的运行通畅无阻。
同时,肝还具有藏血的作用,能够储存一定量的血液,以调节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血量需求。
此外,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容易出现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问题,表现为情绪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痛、目赤肿痛等。
脾为仓廪之官,主运化。
“脾主运化统血源,肌肉四肢其主全。
”脾就像一个仓库的管理员,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脾还具有统摄血液的作用,使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不溢出脉外。
同时,脾主肌肉和四肢,脾的功能正常,人体的肌肉就会丰满有力,四肢活动灵活。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乏力等症状。
肺为相傅之官,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司呼吸功,宣发肃降水道通。
”肺就像一位辅佐君主的丞相,主管着人体的气的生成和运行,同时负责呼吸功能。
肺通过宣发作用,将气血津液输送到体表,以滋养皮肤和毛发;通过肃降作用,将清气吸入体内,将浊气排出体外,并将水液向下输送到肾和膀胱,以维持人体的水液代谢平衡。
如果肺的功能失常,就容易出现咳嗽、气喘、胸闷、鼻塞等症状。
肾为作强之官,主藏精。
“肾主藏精主生殖,主水纳气骨生髓。
气血与五脏.
肝阴虚证
气郁化火、热病后期,或 头晕、目涩,胁痛等虚热症状,舌红、少苔、 水不涵木,肝阴不足,虚 乏津,脉弦细数 热内扰 素体阳盛,或气郁化火, 或房劳、年老、水不涵木, 眩晕耳鸣,头晕胀痛,面红,烦躁,腰膝酸 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肝 软,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脉细数 阳偏亢
肝阳上亢证
结 束
中医辩证五脏——心
主血脉、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心与小肠 心为表里。心藏神。
生理 功能 病理变化 心血虚 临床表现 心悸、健忘、眩晕,面色淡白或萎 黄,唇、舌淡 心悸、胸闷、心绞痛等; 头疼、头晕;
心主血脉
心脉痹阻 瘀阻脑络
神气不足
心主神志 邪扰心神 心与小肠 表里 心火下移
中医辩证五脏——肺 病理变化
生理功能 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
久咳伤肺,或脾虚湿运, 咳喘无力、气短而咳,自汗、气虚,舌淡、 肺失充养,呼吸无力 苔白,脉弱 久咳、汗出、烟酒、辛 干咳或痰少而黏,潮热、盗汗等虚热症状, 辣、痨虫等,耗损肺阴, 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虚热内扰
肺阴虚证
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 生理功能: ①主气,司呼吸; ②主宣发肃降;(肺气不宣、肺失肃降) ③通调水道(肺行水); ④朝百脉主治节;(调节呼吸、治理和调节全身的气机运动、辅心调节气血运行、 治理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
精神不振、思维迟钝、面色少华等
意识模糊、精神抑郁、神志痴呆、 喃喃自语、躁扰发狂等 心烦口渴、小便赤涩灼痛等。
肾——藏精,滤毒,先天之本。
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不断地培育与充养
常见病症 1. 精液亏虚----精化髓,脑为髓海,髓海亏虚,细胞受损, 易造成记忆力,免疫力等功能下降
黄帝内经与现代人体生理学
黄帝内经与现代人体生理学《黄帝内经》描述人体五脏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相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黄帝内经》描述人体六腑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黄帝内经》描述人体生活规律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个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掌握了自己的身体,也就掌握了长寿健康的秘诀!子时:23:00——1:00 胆经: 熟睡!胆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如果有心脏病人备好救心丸。
丑时:1:00——3:0肝经 :深睡眠!此时中肝修复的最佳时间,废弃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在丑时完成。
此时必须进入深睡状态,让肝脏得到充足能量。
中医养生:黄帝内经所述心肝脾肺肾,保养方法
中医养生:黄帝内经所述心肝脾肺肾,保养方法君主之官:心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心藏神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
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大喜伤心中医认为,大喜伤心。
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
比如舌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旺症状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
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养心食疗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
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
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经络调理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2、将军之官:肝《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怒伤肝事实上,脾气急噪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
因此一个人发脾气时,你不要和他计较。
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肝气过旺而化为火气,他是克制不住的。
易怒的人,常会拍着桌子叫,他一定要把这股气发出来,心里才会好受,否则憋在心里会害病的。
等到这个气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气和了。
但是如果一个人老是发怒,轻则血压偏高,重则促使肝纤维化。
三国时的周瑜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伤肝”的典型案例。
先秦至西汉-黄帝内经《宣明五气》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至西汉-黄帝内经《宣明五气》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宣明五气先秦至西汉-黄帝内经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是谓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
肺为咳。
肝为语。
脾为吞。
肾为欠、为嚏。
胃为气逆、为哕、为恐。
大肠、小肠为泄。
下焦溢为水。
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胆为怒。
是谓五病。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
虚而相并者也。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
是谓五恶。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是谓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
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
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
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
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
是谓五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
是谓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
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是谓五脏所藏。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是谓五主。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是谓五劳所伤。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
是谓五脏之脉。
翻译:五味所入:五味与五脏的吸收关系: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酸味入肝脏,辛味入肺脏,苦味入心脏,咸味入肾脏,甘味入脾脏。
是谓五入。
这就是所说的五味与五脏的吸收关系。
五气所病:五脏之气失调后所引起的病变关系:心为噫。
心气失调则唉声叹气。
肺为咳。
肺气失调则咳嗽。
肝为语。
肝气失调则表现在言语上,或说个不停,或沉默寡言。
脾为吞。
脾气失调则反酸水。
肾为欠、为嚏。
肾气失调则打呵欠、喷嚏。
胃为气逆、为哕、为恐。
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太经典了!!
肝主筋,肾主⾻,脾主⾁,⼼主脉,肺主⽪⽑—太经典了!!《黄帝内经》记载:肝主筋,肾主⾻,脾主⾁,⼼主脉,肺主⽪⽑,多么精辟。
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只要是⾻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脉的问题,治⼼没错。
只要是⽪肤病⽑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五脏1、⼼:⼼为神之居、⾎之主、脉之宗。
在五⾏属⽕;⽣理功能:①主⾎脉;②主神志;⼼开窍于⾆,在体合脉,其华在⾯,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与⼩肠相表⾥。
2、肺:肺为魄之处、⽓之主,在五⾏属⾦;⽣理功能:①主⽓,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调节⽓⾎运⾏;肺上通喉咙,在体合⽪、其华在⽑,开窍于⿐,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肠相表⾥。
3、脾:脾为⽓⾎⽣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属⼟。
⽣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开窍于⼝,在体合⾁,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
4、肝:肝为魂之处,⾎之藏,筋之宗。
在五⾏属⽊,主升主动。
⽣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开窍于⽬,在体合筋,其华在⽖,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
5、肾: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属⽔;⽣理功能:①藏精、主⽣长发育与⽣殖;②主⽔;③主纳⽓;在体为⾻,主⾻⽣髓,其华在发、开窍于⽿及⼆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
六腑1、胆:⽣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理功能:受纳腐熟⽔⾕,胃以降为和。
3、⼩肠:⽣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腹主液”4、⼤肠:⽣理功能:传化糟粕,⼤肠主津。
5、膀胱:⽣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化功能。
6、三焦:⽣理功能:通⾏元⽓,总司⽓机和⽓化,为⽔液运⾏的道路。
中医五⾏相⽣相克,是⼀种朴素的唯物主义。
是千百年来劳动⼈民的智慧结晶。
是中医辩证治病的⾄上法宝。
⼈体五脏通过相⽣相克的这⼀规律,在源源不断地影响和修复⼈体的⾃⾝健康。
⽣则顺,克则病。
五脏相⽣为正常⼈,五脏相克为⾮正常⼈,即病⼈。
《黄帝内经》养好你的心肝脾肺肾
感谢观看
早上8点至10点的时候,面向东方做深呼吸,阳气可以从鼻孔、毛孔及皮肤腠理进入人体。为了最大限度地 吸收阳气,可将双手举起,将掌心对着日光。因为劳宫穴在手掌心,这样就可以使阳气通过劳宫穴进入人体内, 对心肺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目录分析
1
五脏各司其职
2
五脏谁也离不Biblioteka 开谁3五脏疾病早知 道
4
强五脏就是强 正气
读书笔记
专治水液代谢失常复溜穴为肾经腧穴,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讲,复溜穴就是要让停留的水重新流动起来。所以, 如果你的身体某个部位出现了肿胀,说明是那里给堵住了,这时别忘了咱们的复溜穴,把“水闸”打开了,自然 就可以畅通无阻了。平时没事时,就可以经常按压此穴。
本来,这段时间以来,肠胃功能一直不好,也了解了正是由于自己的脾胃功能出现了紊乱。 收获满满,可以收藏起来一读再读(为了健康幸福的人生),如果想进一步了解,结合《经络学》和《黄帝 内经》,肯定能更好地掌握心肝脾肺肾对应的日常穴位和理解并运用它们的功能。 读完此书,受益匪浅,自身的穴位就可以治病太神奇了,要多读几次和实践才可以体会。 这本张晓梅写的养生书,强调了五脏六腑主宰着人体的生老病死。 心主血脉,肺主气,肝主生发,脾主运化,肾主藏精,缺一不可,都是人体的重要脏器。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中医博大精深,粗略的读了一遍,掌握了基本的穴位,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仍需深耕。
合谷穴:头面痛证的 克星
头项疼痛,肺经列缺 穴来帮忙
肾气不外泄,人多活 三十年
补肾也要分阴阳
晨起叩天钟:延缓衰 老的不传之秘
打哈欠:最适合办公 族的强肾法
戌时热水泡脚: 1
活到天年的身 心共治法
2
多吃坚果,强 肾健脑
3 枸杞子大补元
黄帝内经系列十·五脏生成篇
黄帝内经系列十·五脏生成篇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五脏。
生成:生,生成,出生。
成,生长到一定阶段,达到一定程度。
五脏之气所成之处,以及其气味分别带来的影响变化。
篇:写在竹简上的完整章节。
五脏相合五脏相合,即五脏精气在体表的展现以及其所主之脏。
心气与脉气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面色,肾脏可以制约心脏。
肺气与皮毛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毫毛,心脏可以制约肺脏。
肝气与经筋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爪甲,肺脏可以制约肝脏。
脾气与肌肉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口唇,肝脏可以制约脾脏。
肾气与骨髓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头发,脾脏可以制约肾脏。
五脏五味五色1、过咸伤心(脉)咸与水相应,若多食用咸味饮食,水旺克火,则会损伤心脏,使脉道温煦功能减退,气血凝结滞塞不通,导致面色从红润变为黧黑。
2、过苦伤肺(皮毛)苦与心相应,若多食用苦味饮食,火旺克金,则会损伤肺脏,使皮毛失于润泽而变得干燥枯槁,甚至脱落。
3、过辛伤肝(爪甲)辛与肺相应,若多食用辛味饮食,金旺克木,则会损伤肝脏,使人体筋脉拘挛而爪甲干枯。
4、过酸伤脾(肌肉口唇)酸与肝相应,若多食用酸味饮食,木旺克土,则会损伤脾脏,使人体肌肉坚硬皱缩,嘴唇干燥开裂。
5、过甘伤肾(骨髓)甘与脾相应,若多食用甘味饮食,土旺克水,则会损伤肾脏,使人体骨节疼痛,头发掉落。
五色生死死色:脏气衰败生色:脏气旺盛1、肝(木)死色:如枯死的草一般青色中带灰暗,没有生机。
生色:如翠鸟的羽毛一样色青而有光泽。
表现于人:如白绢裹着青色那样的颜色。
2、心(火)死色:如坏死的血一般黑红晦暗。
生色:如鸡冠一般鲜艳明朗的红色。
表现于人:如白绢裹着红色的朱砂那样的颜色。
3、脾(土)死色:如枳实一样的颜色枯黄,没有生气。
生色:如蟹黄一般明黄亮丽。
表现于人:如同白绢裹着栝蒌实那样的颜色。
4、肺(金)死色:如枯骨一样的白色。
生色:如猪油膏一般润泽的白色。
表现于人:如同白绢裹着红色那样的颜色。
5、肾(水)死色:如煤灰一般枯败的灰黑色。
《黄帝内经》健康四要素
《黄帝内经》健康四要素《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也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基石。
其中关于健康保养的部分,提出了四个重要的要素。
首先是养生要素之“脏腑”。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脏腑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只有脏腑功能良好,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脏腑的功能主要通过五脏进行调节,包括心、肺、肝、肾、脾。
心主神明,肺主呼吸,肝主疏泄,肾主生殖,脾主运化。
保持脏腑健康的关键是调整饮食习惯,合理进食,避免过量或不当的摄入,保证脏腑的正常功能。
第二个要素是养生要素之“气血”。
《黄帝内经》中提到,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维持健康的重要要素。
气主精神活动,血主营养供给。
保持气血的充足和流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呼吸和情绪等方面进行。
合理的饮食结构,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可以增加血液中的营养物质;适度的锻炼,可以促进气血的流动;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可以调节气血的平衡。
第三个要素是养生要素之“精神”。
《黄帝内经》中提到,精神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节气血运行的关键。
保持心情愉快、心态平和对于健康非常重要。
防止精神过度紧张和负面情绪的产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可以维持人体精神的健康。
最后一个要素是养生要素之“环境”。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久居恶地则邪气伏其内”、“恶风者,其危似毒龙也”等观点,强调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保持良好的环境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
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保持空气流通、水质清洁,避免有害物质的污染,对于维持健康非常重要。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健康四要素是脏腑、气血、精神和环境。
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呼吸、情绪和环境等方面,可以保持人体健康。
这些养生要素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人们远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黄帝内经365》--101.五脏所主
《黄帝内经365》--101.五脏所主·黄帝内经365··第三章内藏外象··第三节藏象构成体系·五、五脏所主(101)我们仔细研究上一篇所列“藏象五行归类表”,可以发现,人体是以五脏命名的五大系统。
举凡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精气神津液、声色嗅味等,都与五脏有对应关系。
五大系统又通过经络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阴阳五行的规律运动变化。
这是我国传统医学区别于现代医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五脏系统的组合排列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五大系统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具有五行的基本特征。
二,五脏系统之间的关系也包含了五行生克乘侮的原理。
三,五行由天地阴阳所化,与四时节序、五方五位相通应,故五脏系统的运行变化也与天地时位的交替更迭相适应。
说到脏腑的基本功能,《内经》并没有辟专篇进行归纳,更多的是在讨论具体的病因、证候及诊疗时加以阐述、发挥,这样的方式使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后人为了教学的需要,对散在于各篇的脏腑功能,从五脏所主、所藏、所荣,五脏外合,五脏开窍,五脏与五种情志、五类体液等的对应关系,以及脏腑表里相合等进行归纳整合。
如表:表101-1 五脏系统基本生理功能表上表内容丰富,也十分重要,但我们在这里只能作一些概念性的解读,因为五脏是一个大的系统,将任何一脏一腑进行独立的解读都很难曲尽其意,更多的内容我们将在后面的经络、病机、诊治等章节中加以补充。
我们先来讨论五脏所主。
在《内经》中,“主”字的使用频率很高,主有主导、主持、主管、控制等意义。
1、心。
(1)心主血脉。
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意思是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周遍全身的功能,以发挥血液的濡养作用。
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血者,皆属于心。
”《素问·痿论》云:“心主身之血脉。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其充在血脉。
”《内经》认为,血液的生成,既靠脾的散精,又靠心的化赤生养;血液在全身的循环运行,则主要依靠心气的推动。
推拿手法-PPT课件
③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压着作轻轻 回旋揉动的手法,操作时手不离开皮肤,使 该处的皮下深部组织随揉动而滑移。
④点穴法。又称指针,是用指端、指间关节、 拳尖、肘
⑤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 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或前臂,附着于 施术部位作连续滚动运动。
筋就是人身体上的韧带、肌腱部分。很多病症,说不清原因, 但都可以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从筋论治。人的身体里有一 些总开关,治病养生都是在这些地方用力,所谓的“不传之 秘”也尽在于此。"消气穴"太冲、"舒筋穴"阳陵泉、"强胃穴" 足三里、"健脾穴"公孙、"腰痛穴"飞扬、"补血穴"劳宫、"补 肾穴"太溪等,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身之大穴。针对筋缩的 疗法,在气功、瑜伽锻炼中一直存在,那便是“拉筋”。道 家有一种说法:筋长一寸,寿延十年,长寿者通常都有一副 柔软的筋骨。事实证明,很多罹患筋缩的人,通过坚持拉筋 后,步履轻快了、腰背酸痛减轻甚至消失了。“拉筋”这种 易学易做的保健法,已成为当下很多人远离亚健康的一大法 宝。
2、操作者双手要保持清洁温暖,在按摩之前 应该剪除并磨平双手指甲,要求指甲平或低于甲床
且要光滑,以防划伤患者皮肤。
3、饭前饭后或过度劳累状态下不要进行手法 操作或按摩,以免产生不适。
4、手法宜由轻到重、由重到轻、轻重结 合,不可用蛮力,以免造成精神紧张及局部 损伤。同时,轻重手法应结合应用,充分放 松以缓解重手法遗留的酸胀痛感。
中医学名词。理顺经络的一种手法。操作时一般 先用按,推,摩,揉,擦等手法,镇痛解痉,散 瘀活血,疏松肌肉;继用屈伸,旋转,牵抖,摇 晃等手法,调和营卫,理顺经络,分离粘连;最 后运用叩击,揉搓,运展等手法,调和气血静脉。
学点中医 五味调和
《素问宣明五气》指出:“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五味适度护五脏,五味偏嗜伤五脏。
五味具体如何分入五脏呢?我们又如何保护五脏呢?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如何保护五脏。
甘入脾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
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主要的是它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
如何保护五脏之脾呢?您可适当吃甜的东西如山药、香蕉、大枣等,可补养脾胃,补充人体的热量,解除身体疲劳。
另外,甜味还会使人放松,所以工作压力大的人适当吃点甜食可以睡得很香甜。
甜食不一定是糖果、饼干、点心、水果,事实上很多含淀粉、果糖的食物就很适合。
咸入肾中医讲的“咸”不是专指盐,而略相当于现在讲的“矿物质”,包括咸寒、咸凉、咸温、咸干、咸平多种。
咸味能滋养肾气,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
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喝一点淡盐水,可以保持正常代谢。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黑属水,黑能补肾。
可见,黑色食物具有补肾的功效。
其中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乌鸡、墨鱼、海藻、紫菜、茄子等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对强身健体、滋肤养颜有独特功效。
酸入肝酸入肝,也就是说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食醋等,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治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的功效。
酸的食物还可以解酒,促进胆汁和胰脏消化液分泌,以防胸胁满胀。
酸也能收敛,如男性朋友的前列腺肥大、女性朋友产后尿失禁、白带太多,或拉肚子,通常都可以用酸来收敛。
中医学讲到酸,都会连带提到“涩”,酸、涩两个合在一起,涩有收敛的意思。
收敛包括伤口的收口愈合,食物中以酸梅最典型,醋也一样。
《易经》的阴阳和五行相结合,所以饮食也与五行相对应,这就是五色与五味。
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可以滋补肝心脾肺肾,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可滋补肝心脾肺肾。
《黄帝内经》解密五脏六腑的有机整体及五脏六腑调养法图示
《黄帝内经》解密五脏六腑的有机整体及五脏六腑调养法图示刘先银题写书名黄帝内经五脏六腑调养法《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就是一个以五脏六腑为核心的有机整体,脏腑关系着人的生、长、壮、老。
凡是人体有了病,无论大小,不管轻重缓急,都和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系。
无论是风邪外感,还是情志内伤,只要殃及脏腑令其功能失调,疾病也就随之上身。
人的健康是由里及表的,只有脏腑平衡,气血精津才能充盈畅达,身体才能健康安泰。
中医之脏腑不同于西医,是指广义上的心、肝、脾、肺、肾及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几大系统。
一脏与一腑相对应,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由经络相互络属。
五脏的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与化生生命所需的精微物质: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容纳水谷与传化糟粕。
只有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才能确保气血精津运输畅达,水液糟粕各行其道。
要想调养五脏六腑就应该真正了解其好恶,而不能只缘其在此身中,就不识庐山真面目。
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和神志,是五脏六腑之主,心神明则脏腑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健旺、精神饱满、神清志明;小肠主化物而分清泌浊,其功能运行正常,能将水谷所化的精微物质上达于脾进而运输周身,将无用的水液和糟粕下输于膀胱和大肠。
心与小肠相表里,二者经脉相连,气血相通,所以二者在生理与病理上相互影响,只有二者同调,相互兼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保持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掌管着人体各部分的血量分配,有“血海”之称。
若肝脏功能异常,就会导致血液调配失常,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所以养肝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
肝与胆相表里,肝为阴,是里主内;胆为阳,是表主外,故治胆的病要调肝,肝病同样也要利胆。
脾与胃相表里,二者同为人的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脾主运输和消化,一方面将水谷精微运输全身以维持生命,另一方面也管理着体内水液的运输。
胃主通降,脾主升清,二者共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调节着全身的气机。
若脾胃不和则影响周身气机的升降,从而出现各种病理变化。
五脏对应身体五个重要部位
五脏对应身体五个重要部位【导读】俗话说的好,“有诸内必有诸外”,通过看身体的一些重要部位能反应五脏的健康状态。
深藏不露的五脏对应了身体哪些重要部位呢?五脏对应五个重要部位《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乃通,血气乃行。
这里的骨、脉、筋、肉、皮毛其实就能反应了五脏的状态。
《内经》上说,肾主骨,心主脉,肝主筋,脾主肉,肺主皮毛。
身体是一个整体,原来骨、脉、筋、肉、皮毛对应了五脏~接下来就可以对号入座了呦~(往下看,附带恢复五脏功能的妙招哦)肾主骨中医上的肾为先天之本,在体为骨。
这是什么道理呢?身体的骨好比是的树木的根一样,咱们的肾也是生命之根本。
所以小到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大到严重的骨髓问题,都要从恢复肾气、恢复根本的角度入手。
保养方法:①艾灸关元穴关元穴的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四横指处)如图:②经方汤药茯苓四逆汤参考剂量:茯苓60g 干姜45g 炙甘草30g 附子15g 红参15g从根本上恢复脾肾功能,特别适用于大病、久病的患者。
心主脉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从临床应用上看,很多人脉数,脉跳的非常快,就能反应出这个人津液水平不足,心是神明的,既然身体津液水平少了,就需要加快心脏打血回血的速度来满足身体对津液的需求。
还有一些人是脉迟的,跳的很慢,这个反应了津液非常虚少,血不能顺利的养心,心的推动力极差。
保养方法:①代茶饮可以用桂枝10g,炙甘草10g可以振奋心阳,暂时缓解心功能。
②经方汤药桂枝生姜枳实汤桂枝45g 生姜45g 枳实45g可以解决胸闷、心绞痛的问题。
黄连阿胶汤黄连30g 黄芩15g 阿胶30g 白芍30g 鸡子黄2个可以解决失眠、汗多、更年期潮热等问题。
肝主筋筋就是连接我们关节和肌肉。
筋靠的就是肝血濡养,肝血充足,筋才能得到充分的滋养,人才能运动的更快更高更强。
这就是肝在体合筋的表现。
另外,中医认为,不会感觉疲劳的肌肉也属于“筋”的范畴,比如司眼睑开合的肌肉等。
肾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五脏各主什么?
肾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
五脏各主什么?心主血脉:心主血脉有心主血和心主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心气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运载水谷精微,以布散周身,滋养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是人体血液运行的动力和主导器官。
另一方面脉管是血液运行的通路,心和脉直接相连,互相沟通血液在心和脉中不停地流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在中医学理论中,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之神,即是指心所主的神志,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肝主筋、其华在爪:肝主筋。
筋即筋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肌腱、韧带、神经等联络关节肌肉主运动的组织),有连接和约束骨节、肌肉、主持运动等功能。
在五脏中肝与筋关系最为密切。
《素问·痿论》说:“肝主身之筋膜”,是指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只有肝血充足,才能使筋膜得到充分的濡养,使其维持正常的运动功能。
若年老体衰,肝血不足,筋失所养,易导致筋膜不健、肢体麻木、痉挛、萎缩、动作迟缓等症。
脾主运化、主升清:脾主运化。
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即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
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的呼吸,从自然界吸入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了体内外气体的交换。
通过不断地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促进着气的生成,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若肺受邪而功能异常,可出现咳嗽、气喘、呼吸不利等呼吸系症状。
肺主宣发和肃降:所谓宣发,即是宣布和发散,也就是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外周的布散。
所谓肃降,即是清肃、洁净和下降,也就是肺气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发散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宣发,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传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外达于皮毛,以充养身体,温润肌腠和皮毛;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黄帝内经》之“肝主身之筋膜”
何解?《黄帝内经》之“肝主⾝之筋膜”何解?肝主⾝之筋膜《素问·痿论》云:“肺主⾝之⽪⽑,⼼主⾝之⾎脉,肝主⾝之筋膜,脾主⾝之肌⾁,肾主⾝之⾻髓。
”肝主筋膜。
筋膜相当于⼈体上的韧带、肌腱、筋膜和关节。
筋性坚韧刚劲,对⾻节肌⾁等运动器官有约束和保护作⽤。
筋膜正常的屈伸运动,需要肝⾎的濡养。
肝⾎充⾜则筋⼒劲强,肢体关节才能运动灵活,强健有⼒;肝⾎虚衰亏损,不能供给筋和筋膜以充⾜的营养,那么筋的活动能⼒就会减退,筋⼒疲惫,屈伸困难。
许多筋的病变都与肝的功能有关。
许多筋的病变都与肝的功能有关。
如肝⾎不⾜,⾎不养筋,就会引起肝风内动,发⽣肢体⿇⽊、屈伸不利、筋脉拘急,严重者会出现四肢抽搐、⼿⾜震颤、⽛关紧闭、⾓⼸反张等症状。
案例补肝柔筋治痉挛案马某,⼥,37岁,2000年9⽉25⽇初诊。
主诉半年前⽣⼩孩后发病,全⾝阵发性痉挛,发作时四肢痉挛痛,僵直不能屈伸,但四肢并不抽搐振动,腹部肌⾁痉并有拘紧感。
同时全⾝瘫软⽆⼒,每⽇数发,每次发作时间为半⼩时左右,甚则持续达1⼩时许。
精神特别疲乏,不能活动,甚⾄连⾏步都感觉困难,成天只能卧床休息,若稍事活动则痉必发,⼩动则⼩发,⼤动则⼤发。
伴有失眠、⼼悸、头晕等症。
⾯⾊淡⽩少华,⾆淡苔薄⽩,脉细⽽弱。
辨证:⾎不养筋。
辨证:治法:补肝柔筋。
主⽅:补肝汤加参芪。
治法:处⽅:红参⽚10g,黄芪20g,当归⾝10g,⽩芍30g,川芎6g,熟地15g,⽊⽠20g,麦冬10g,炒枣仁15g,炙⽢草10g。
10剂,⽔煎服。
⽇):诉服药后痉挛发作次数已明显减少,精神亦见好转,但仍不能活动,更不能劳累,劳则痉挛必作。
⾯⾊及⾆⾊仍显淡⽩,脉⼆诊(2000年10⽉10⽇):细。
拟原⽅再进10剂。
三诊(2000年10⽉20⽇):⽇):⼀⾝痉挛已明显减轻,精神明显转佳。
近⽇试着擦了两次地板,仍感疲乏,并⾃觉有欲发痉挛之兆。
其痉挛虽未发,但觉腰腿酸痛。
⾯⾊较前略红,⾆淡红,苔薄⽩,脉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记载,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
皮毛。
《黄帝内经》记载,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
《黄帝内经》记载,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多么精辟。
五脏
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为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
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
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腹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跳: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肝主筋
定义:全身的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充盛,筋膜才能强韧健壮。
出《灵枢·九针论》。
肝主全身筋膜,与肢体运动有关。
肝之气血充盛,筋膜得其所养,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
《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
”《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其充在筋。
”
《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肝之气血亏虚,筋膜失养,则筋力不健,运动不利。
《素问·上古天真论》:“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筋膜病变多与肝有关。
如筋痿不用,可见于肝阴不足;筋脉拘挛抽搐,可见于肝风内动。
手与脏腑的关系
手通过经络和内脏相关联。
于此对应,内脏的生理状态、病理变化也可以从手部表现出来。
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手诊(气、色、形态),诊脉观手是中医诊断中的一大特色。
中医脏学理论中关于手与脏腑间的联系论述甚丰,现综合整理如下:
心与手:中医把大脑皮层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归属于心。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神明即是人的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
《灵枢·本神篇》亦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俗语说:“心灵手巧”,手巧首先要心灵,手要受“心”的支配。
另外,心主血脉,心血充足,经脉流畅,手也和面部一样红润,光泽。
肺与手:肺主一身之气,这里的气(营气、卫气、宗气)是指人体内的精微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靠肺的输布布散周身,使手得以维持正常的活动。
正如张景岳所说:“经脉流动,必由于气,气主于肺,故为百脉之朝会。
”足之所以能步,手之所以能摄,除靠肝血的濡养,心气的推动,还要靠肺的输布才能完成。
脾胃与手:《内经》说:“脾生肉”,“脾主四肢”“四肢皆禀气于胃”。
脾有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脾气健旺,化源充足,则肌肉丰满,四肢强劲,手灵活有力。
反之,若脾失健运,化源不足,肌肉四末夫养,以致肌肉消瘦,四肢倦怠无力,手软下垂不能握。
又有人
以脾主肌肉、四肢的理论为指导,对周期性麻痹,发病时四肢完全不能自主随意活动的患者,采用健脾、和胃、补气、利湿、化痰的方法,获得满意疗效。
肝与手:肝主筋,其华在爪。
筋,包括肌腱、韧带等纤维结缔组织,它的主要功能联络骨节,主司运动。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之合筋也”。
《素问·痿论》也说:“肝主身之筋膜。
”爪的营养来源与筋相同,故称“爪为筋之余。
”爪是手的异称,肝之盛衰可影响到爪甲荣枯的变化。
如肝血充盈则爪甲就坚韧、光泽、红润。
肝血不足,则爪甲多薄而软,甚则苍白、干枯、变形而易脆裂。
小儿高热可见指甲发青,多为惊厥动风的先兆。
肝血不足,筋失濡养,筋脉拘挛,手足曲伸无力,热病耗伤肝血,血不养筋,出现手足震颤、抽搐。
故望手、诊手对判断“肝”的生理病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现代医学诊断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把反映在手掌部的“肝掌”作为一个条件,对“肝”与手的关系也是一个佐证。
肾与手: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主骨、生髓,通于脑。
《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其充在骨。
”肾气充足,骨质坚硬,手足强劲。
反之,肾气不充,骨质不坚,腰脊酸软,手摄无力。
脊髓上通于脑,脑为髓海,肾精充足;髓海满盈,“脑”的功能就健旺,思考敏捷,反应灵敏,故被称为“元神之府”的脑,又有主持人的精神思维活动的一面,(与现代医学相一致)。
所以人的思维活动,除了心主神明外,也受肾精是否充足所支配。
故又有“肾出伎巧”之说。
反之,髓海空虚,精神萎糜,反应迟钝,智力低下。
另外,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肾气不纳,喘息疲惫,手握无力,久之可见手指肿大如鼓捶,手不能握。
(肺心病,风心病心衰出现中医肾阳虚衰的症候)。
手的握力出现问题,是筋出现问题了,一般与肝有关系。
因肝主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