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申报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申报表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十九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三个倡导”,爱国成为了 12 对范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凝聚全体民众为自己本民族昌盛、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巨大力量。2016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品德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确保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确保课堂教学传递正能量。要对学生成长中的困惑特别是思想的模糊认识和偏差及时释疑解惑、正确引导,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阶段的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不断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并在实践体验中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是学小品德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型,社会对个人的文化要求与个人的文化素养之间产生差距。现代社会是全球经济的世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首先是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产生较大的冲击,尤其是少年儿童本身就容易被新鲜、刺激的事物所吸引,民族文化在许多少年儿童的心中被逐渐被淡化,越来越多的人心里只看到物质的东西,更有少数人产生了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思想,也助长了小学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私自利、极端的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滋生。再次应试教育的弊端造成学校教育的德智失衡。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根据学生学业水平的高低,导致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学校只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德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三是家长家庭教育的偏差。家长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念书,将来才有前途,出人头地。这种教育的结果就是,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了读书就是为了自己,与国家毫不相干的自私自利的意识。
针对以上现实背景,在小学开设《道德与法制》课程(2016年7,受教育部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了小学《道德与法制》教材,取代原来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教材),
因此研究爱国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每个国家都深知“知之愈深,爱之愈切”的道理,所以各个国家也都很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研究,现在各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大致包括历史、传统文化、本国自然地理状况、各国现行政治社会制度、国旗国歌、历史名人事迹6
个方面的内容。各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也是丰富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主要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各国政府都很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给青少年传授爱国主义的知识,并归入正规的教学计划中。这类课各国称呼有异,如美国、日本、新加坡称为“公民教育”;英国、加拿大、德国等称为“政治教育”。课外、校外活动也是国外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比如通过举办各种讨论会、演讲会、报告会、展览会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除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外,各国政府动员社会一切力量,不惜花费巨资修建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文化历史遗址等等,借此帮助少年儿童了解历史,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领袖、热爱英雄人物的教育,营造一种爱国光荣、祖国可爱的社会文化氛围。其次,各国政府都很重视利用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等对本国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现状研究》,本文通过对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分析,从而对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现状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其次,对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政策进行梳理,并分析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归纳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对策。
现在国内有戴学辰在《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年5月发表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爱国主义教学的渗透策略》: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课改的新时期,许多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把握不清,在行动的落实上也不尽完美,需要思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贯彻和落实。刘慕君在《新课程·小学》2016年10期发表了《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昨天和今天,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及创新点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现在的小学《道德与法制》教材中,本课题研究确定了以下内容:
1.社会制度教育。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规则、法律对于保障毎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国旗、国歌的教育。国旗、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重视少年儿童进行国旗、国歌意识的教育。让学生正确理解国旗、国歌的含义。升国旗、唱国歌要做到庄严肃穆。
3.中华传统文化及历史教育。了解一些我国历史常识,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以抵御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
4.基本的地理常识教育。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5.家乡红色文化教育。家乡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创造了“中央苏区乌克兰”奇迹,留下了珍贵的红色经典,让少年儿童从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初步形成规则意识。能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做到文明礼貌;了解一些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规则、法律对于保障毎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知道国旗和国歌的象征意义。爱护国旗、红领巾,升国旗要做到庄严肃穆,唱国歌时要雄壮有感情。
3.了解祖国的历史与文化。知道一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一些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