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分析概述
浅谈中药静脉注射剂集中配置的稳定性
-18-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4 V ol.(6) No.28的精辟论断是苦杏仁炮制核心;③苦杏仁炮制理论和实践经历了由制止药物毒性到制止药物偏性的漫长发展过程;④一个药物运用炮制法的一般条件是增强药物的疗效,或是增强某方面的疗效,但决定条件则是要能制止药物的偏性;⑤各种苦杏仁炮制理论和实践偏重利用物理化学作用炮制药物不同,主要是通过药物不同的炮制方法以及药物配伍的作用以制止药物的偏性和增强疗效,达到提高药物功效的目的。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我们既要系统整理发掘研究,又要放眼世界,推陈出新,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为创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1]高家鉴,等.炮制对苦杏仁不同炮制品在复方汤剂中苦杏仁酶破坏效果比较[J].中药材,1991,14(9):28[2]高家鉴.苦杏仁不同炮制品常规贮存后苦杏仁苷含量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1):658,18[3]王玉珍,等.苦杏仁炮炙方法及其效果的研究[J].药学通报,1965,(3):141[4]金敬明.苦杏仁炮制方法初探[J].时珍国药研究,1992,3(1):22[5]陈鹏.苦杏仁去皮新操作方法[J].基层中药杂志,1992,6(4):18[6]邓传成.苦杏仁清炒法的改进[J].中药材,1995,18(7):377[7]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20编辑:段苏婷编号:EA-140312110(修回:2014-10-05)浅谈中药静脉注射剂集中配置的稳定性An issue on stabilization of TCM medicine injections during preparation金云隆(郑州市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0)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4)28-0018-02【摘要】目的:对中药的静脉注射在临床上配伍的的稳定性进行探讨分析。
常用中药注射剂输液的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常用中药注射剂输液的配伍的稳定性研究发表时间:2016-11-04T15:31:55.167Z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作者:王庆庆陈迹[导读] 本文分析了几种常用中药注射剂输液的配伍的稳定性,以保证其临床应用效果与安全。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新疆 830000摘要:中药的使用是我国传统医疗的精华部分,经过几千年的积累沉淀,中药使用已经相当成熟。
与西药治疗不同,中药治疗方式能够彻底清除患者的病根,但由于受服用方式、疗程长、起效慢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患者不会选择中药治疗。
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药市场上出现了能够通过静脉注射进行治疗的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不仅起效快,免除中药口服痛苦,还与传统中药的治疗效果相当。
若要进行中药制剂输液,就必须严格把控药物配伍的稳定性。
本文分析了几种常用中药注射剂输液的配伍的稳定性,以保证其临床应用效果与安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输液;稳定性;配伍【中图分类号】R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434-01中药注射剂是指将饮片进行提取、纯化,再将其制成能够直接注入人体的无菌制剂。
中药制剂在制作时选药精良且配方科学,尤其是在治疗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上效果优良。
但随着中药制剂的大范围应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急剧升高,其中由于中药制剂配伍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高达80%。
联合配伍会直接影响到中药制剂的稳定性,改变其活性成分、主成分含量、分析粒径等,所以会直接影响到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血塞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的主要临床用途是改善患者的心脑血管系统,其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
将血塞通注射液与0.9%的氯化钠混合配伍1h,与5%的和10%的葡萄糖溶液分别混合配伍4h、3h后,血塞通注射液中的三七总皂苷成分含量始终稳定,均保持在95%以上,混合配伍时间超过1h后,0.9%的氯化钠配伍溶液中三七总皂苷的的含量下降较为明显。
中药注射剂不稳定的原因
影响中药注射剂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研究【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中药注射剂的优缺点,然后分别从注射剂的配伍问题、化学成分、原料药材3方面探讨了影响中药注射剂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提出分析、发现和解决影响中药注射剂稳定性的因素是当务之急的工作。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稳定性、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jection. The n explained the compatibility, chemical constituent, and crude drug respectively. Finally it put forwards that to analyze, discover solve the problem is an urgent job.Key words:Inje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ability中药注射剂系指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经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溶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溶液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1]。
中药注射剂的出现,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有着快速、高效的特点,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中药注射剂应用是否对症,剂量是否适宜,尤其是和并用药时出现问题较多。
合并用药可能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但配伍不当不仅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由于中药注射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可变因素,长期以来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问题是一个经常反复困扰生产部门的大问题,因此,分析、发现和解决影响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的因素是当务之急的工作。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研究进行总结。
1 注射剂的优缺点1.1 优点1.1.1 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中药注射剂配伍加胰岛素的葡萄糖的输液稳定性观察
定性 。方法
4 6h观察输液的澄明度、 色、H值 和微粒数 目。结果 四种 中药注射 剂配伍加胰 岛素的葡 萄糖 输液前 后 、 颜 p 的输 液 微 粒 、H、 明 度 和颜 色均 无 显 著 改 变 、 随存 放 时 间 的 延 长 变 化 不 明 显 。 结 论 临 床 使 用 上 述 四 种 p 澄 并 中药注射 剂均 可配伍加入 了胰 岛素的葡萄糖 输液使 用。
【 关键词 】 中药注射 剂 加入胰 岛素 的葡萄糖
d i1.9 9 i n 17 — 3 X 2 1 .80 2 o:0 3 6 ̄.s .6 1 3 2 .0 20 .4 s
稳 定性
近年来 , 由于糖尿 病患者伴 随心血 管疾病 日益增多 , 中 药注射剂配伍加入胰 岛素 的葡 萄糖输液 尤为普遍 。有 文献 报道 , 中药注射剂 由于其成分 复杂 , p 受 H值 、 贮存 时间等 因 素 的影响 , 澄明度较易发生变 化 , 与胰 岛素 配伍 易引起 过敏 反应 … 。我 院常用 的参麦 、 生脉 、 香丹和银杏莫 等 四种 中药 注射剂说 明书规定使用葡萄糖注射液配伍输注 , 糖尿病患者 使用 时多加入胰 岛素 , 以对抗葡 萄糖 的作用 。所 以对 中药注 射剂配伍加入 胰岛素 的葡 萄糖输液 的稳定性 进行研究尤 为 迫切 。为此 , 笔者观察四种 中药 注射剂配伍加入 了胰 岛素的 葡萄糖的输液稳定性 , 现报告如下。
现代医院 21 02年 8月 第 1 2卷 第 8期
专 业 技 术 篇
MoenHop ̄ A g2 1 2N dr si u 0 2Vd 1 o8
中药注射剂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勒 一托利多公 司提供 , z 叮一 3 0 A微粒检测仪 由北京汉柏科创仪
按照 《 中 国药典 》中关 于分 光度测 定 中药 制剂 中药物 吸光 苦参 注射液 - 4 - 0 . 9 %N S配伍后 的变异 系数增大 以外 , 其他药物的 R S D均在 5 . 0 % 以内, 说明在 0~ 4 h内药 物的稳定 性较 高, 而参
4 2 . 国处方药 第 。 卷 第 期
・
实验研究 ・
中药注射剂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赵 秀川
( 百 色 市人 民 医 院 , 广 西百色 5 3 3 0 0 0 )
【 摘要 】 目的 对 4 种 中药注射剂与 常用输 液配伍后在不 同时间段 内的稳 定性进行分析研究 , 为提高护理人员在 l 床配液 与输液中的管理寻求
指导依据 。方法 选取常用 的 4 种 中药注射剂为本次研究对象 , 将其 与常用输液进行配伍 , 观察配伍后 的 0~ 4 h内药液 的颜色 、 p H值 、 微粒数 、 吸
光度 变化情 况。结果 4 种常用 中药注射剂在进行常规输液配伍后 的 4 h内药物性状 未发生明显改变 , 且p H值均在正常范 围内, 不溶性微粒 的改变 不 明显 , 虽 然吸光度相 比 0 h时有所变 化, 但 仍在正常范围 内。结论 4 种常用 的中药 注射剂进行输 液配伍后, 应当在 4 h内尽快输入体 内, 防止药 液 在p H值 、 微粒数 、 吸光度上 出现变化对药 效造成 影响, 通常在配液后 的 1 ~2 h内完成输注是最为稳定 的。 【 关键词 】 中药注射剂 ; 输液 ; 配伍 ; 稳定性
分析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的分析。
【 关 键饲 l中药注射剂 ; 输 液; 配伍 ; 稳定性
一
七、 复 方甘 草 酸苷 注 射 液 复方 甘草酸 苷主要 针对 的病 症是 慢性 肝病 , 对干 功能 的恢复具 有 良好 的疗 效 。 复方甘草 酸苷 同时对荨 麻疹 等病 症存 在一定 的良好治 疗
.
种 制剂 形式 能够 更加 充分地 发 挥 出中药 的医 用价值 , 人 体能 够更加 容 旋 糖 苷的混 合液 在8 h 内( 室温 ) 外观 无异常 变化 , p H 值 及含量 无明显变 易地 吸收药 剂中的有用成 分, 并且相 对传 统制剂 起效快 , 在 应急治 疗中 化 , 其紫外吸收 峰也 未见明显变化 , 不溶性 微粒符 合 《 药典 》 中规 定 。 起 到了非常显著地作用 , 但是其输 液 配伍 的稳定性 是需 要人们 进行重点 九. 华 螗 素注 射 液 关 注的 。 输 液主 要是 通过 静脉 滴洼形 式将 氯化钠溶 液或 者葡 萄糖溶 液 华蟾素注射 液药液 透明或微黄 , 主要功能是消炎 止痛 , 在立 场医疗 等 配以 药物 制剂 向患者 静脉 血管 内进行注 射, 而 药物 与注 射液 之 间的 应 用中, 对 晚 期肿瘤 、 乙肝患 者具有一定 的治疗 作用。 华蟾素 与低分 子 反应 可能会造 成药性 的变异 , 这种 情况下, 有可能 对患者的 身体健康 造 右 旋糖 苷、 乳 酸钠林 格注 射液、 l 0 %G s 、 5 % G S 、 0 . 9 % N S 、 复方氯化 钠注 成 影 响。 本 文主要 对几种 常见的 中药 注射 剂与输 液 配伍 的稳 定性 进行 射 液 、 5 % 碳 酸氢钠 注射 液7 种输液 配伍 后, 在 室温2 6 ℃、 2 4 内各混 合液
中药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的办法和研究
中药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的办法和研究随着中药应用的普及和中药制剂品种的日益增加,中药制剂引起不良反应的报告也随之增加。
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品种增多及临床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
目前,临床上中药注射剂与其它注射剂的配伍应用越来越多,取得了颇大的疗效。
但是,由于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可变因素,长期以来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问题是一个经常反复困扰生产部门的大问题。
因此,分析、发现中药注射剂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原因并采取措施是医务工作者的又要问题,同时为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1分析中药注射剂联合配伍使用易发生的问题1.1微粒的变化:近年来,关于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报道甚多,不溶性微粒因不能在体内代谢,微粒进人血管可能引起血管阻塞或供血不足,产生静脉。
经研究发现[1],一些中药注射剂加入到常用输液中,检查后表明,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增多,不符合药典规定。
1.2热原反应增加:注射剂均有一定量的热原质,在与其它药射剂或大输液配伍后造成热原质的叠加。
据报道含麻黄碱制剂与氨茶碱注射液并用想获得协同作用,但两药联用后效果反而不及单独应用氨茶碱效果好,严重失眠,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明显增加[2]。
1.3产生过敏原:如低分子右旋糖酐本身是一种抗原,易与丹参等形成络合物,因此,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不宜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导致过敏休克或严重的过敏症。
1.4有效成分含量下降:据仲氏等[3]研究表明双黄连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配伍后,其混合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显著降低。
谢氏等[4]也报道清开灵注射液与青霉素、维生素C、林可霉素配伍8h外观无变化,但有效成分含量降低。
据报道茵栀黄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含量下降[5]。
1.5混合液pH值改变、产生沉淀:据报道[6]茵栀黄注射液与注射用水,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20%葡萄糖注射液等输液配伍后pH 值逐渐降低。
8种中药注射剂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丹参酮 A磺 酸钠 注射 液 具有 增 加冠脉 血流 量 、 提高 心
肌耐缺氧能力 、 制血小板 的凝集 、 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 抑 防 可
用于治疗冠心病 、 心绞 痛 、 肌梗死 等 。王艳 宁等 考察丹 心 参酮 A磺酸钠 注射 液 与 0 9 氯 化 钠注 射 液 ( . % N ) .% 09 S 、 1%葡萄糖注射液 (0 S 、 0 1 %G ) 葡萄糖氯 化钠 注射 液( N ) G S、 低分子右旋 糖 苷 、 % 木 糖 醇 注 射 液配 伍 的 稳 定性 。观察 5
[ 文献标识码] B
学科分类代码 : 3044 6.00
随着 中成药制剂 的不断研发 , 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 日益 广泛。为了临床安全 、 合理 用药 , 医务工作 者对 这些 中药注 射 剂与不 同输液进行 了配 伍稳定性考察 , 现综述如下。
1 丹 参酮 A磺 酸 钠 注 射 液 与 输 液 配 伍
G 、0 S G S的配伍 液 的影 响并 不大 , 液的 颜色无 明 S 1%G 、 N 溶 显变化 。但苦参碱注射液与 9% N S注射 液 配伍时 , 3  ̄ 在 7C
钠 在 C S中 p N H值 明显 增大 , 含 量亦下 降较多 , 明放置 且 表
时 间长 , 药 品质 量 有 一 定 影 响。且 丹 参 酮 A磺 酸钠 在 对 1%G 0 s或 G S中 2 h内 p 和含 量的变 化较 N 、 分子右 N 4 H s低 旋糖苷 、 木糖醇注射 液为大 。因此在 临床 应用 中 , 避免药 为 子右旋糖 苷、 木糖醇注射液 配伍使 用。 2 灯盏花素粉针剂与输液配伍 灯盏花素是从天然植 物灯 盏花 中提取 的黄 酮类 活性 成 分 。灯盏花素粉针剂 临床上 多用 于改善微 循环 、 张血管 、 扩 降血脂 、 血栓 等。张隽等 在室 温 (0C) , 抗 2  ̄ 下 将灯盏花 素 粉针剂分别与 0 9 S 1% G 、% G 、 N . %N 、0 S5 S G S等 4种注射 液 配伍后 , 8h内观察其外观 、H值及 其 中不溶 性微粒 的变 于 p 化, 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测定其含量变化 。结果灯盏花 素 粉针剂与 4种注射 液配伍 后 8h内, 其外 观 、H值 、 量 均 p 含
疏血通等类中药注射剂与不同溶媒配伍的稳定性分析
疏血通等类中药注射剂与不同溶媒配伍的稳定性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疏血通等类中药注射剂与不同溶媒配伍的稳定性。
通过对疏血通注射剂与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酸钠注射液等不同溶媒的配伍稳定性进行分析,揭示了不同溶媒对疏血通注射剂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疏血通注射剂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较好,而与其他溶媒配伍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为注射剂配伍稳定性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疏血通等类中药注射剂。
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溶媒配伍对中药注射剂的影响机制,推动这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推广。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疏血通、中药注射剂、溶媒、稳定性分析、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酸钠注射液、结论总结、研究展望、实际应用价值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关于疏血通等类中药注射剂与不同溶媒配伍的稳定性分析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通过对疏血通注射剂与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酸钠注射液等不同溶媒的配伍稳定性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合理选择溶媒提供参考依据,确保药物在给药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疏血通等类中药注射剂与不同溶媒配伍的稳定性情况,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不同溶媒对疏血通注射剂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疏血通注射剂与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酸钠注射液等不同溶媒的配伍稳定性分析。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数据,可以评估不同溶媒对疏血通注射剂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的选择建议和使用指导。
也可以为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促进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不断提升,在临床上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通过研究目的的实现,将为中药注射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为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对疏血通等类中药注射剂与不同溶媒的配伍稳定性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11种中药注射剂与常用注射液配伍稳定性
11种中药注射剂与常用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摘要】目的分析11种中药制剂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方法,分别将11种中药制剂与常用注射液配伍再观察其物理、化学变化。
结果除了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其他药物在常用输液中不宜配伍外其他均可宜。
结论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输液配伍可能发生配伍变化,为了安全合理有效用药,临床用药中中药制剂尽可能分组使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常用注射液配伍稳定性1 中药注射剂与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表1显示7种中药注射剂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一定条件下未见明显物理、化学变化。
中药注射剂与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表1 中药注射剂与常用输液配伍情况2 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在常用输液中配伍后的稳定性表2 列举3种常用中药注射剂分别加入其他药物后,与常用输液配伍后溶液pH外观、微粒、吸收光谱及含量考察,在一定条件下结果均无明显变化。
2.1 适宜的配伍(见表2)2.2 不适宜的配伍(见表3)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培氟沙星配伍产生沉淀,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的工艺制剂中的pH值有关(5.0~7.0),需一定量的盐酸调节pH值,由于氯离子的存在,与培氟沙星接触后,使后者溶解性降低而产生沉淀,故不宜配伍。
3 结论从以上资料中可以看出,中药注射剂的成分比较复杂,稳定性差,在与其他药物、输液配伍时,可能发生配伍变化,不良反应难以预测,因此配伍输注时需特别慎重,需考虑各药物的pH值,温度,配伍输液等稳定性因素,最好采用单一中药注射剂配伍输液应用,尽量避免与多种药物配伍混合静滴,这样才能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用药。
参考文献[1] 殷立新,刘秀菊,刘宝库.灯盏花索注射液在6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西北药学杂志,1998,13(6):259.[2] 田静,钱彦华.葛根素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中国药业,1999,8(12):20.[3] 殷立新,胡永福,张燕梅,等.穿琥宁注射液在6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2):85.[4] 赵广显,剂迪谦,辛晓林.生脉注射液与4种输液溶液配伍的稳定性观察.北京中医科大学学报,2000,23(2):43.[5] 张志伟.茵栀黄注射液在输液中的配伍变化.中国医院药学杂志,l999 ,15(10):454q.55.[6] 张少华,王耀.甘利欣注射液在七种输液中的稳定性. 西北药学杂志,2000,15(1):26.[7] 林涛,吴丽燕.盐酸川芎嗪在输液中的稳定性.西北药学杂志,1999.14(3):114.[8] 曹晓芝,朱丽青,肖光,等.复方丹参与维脑路通注射液在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14(1):16.17.[9] 朱立勤,高仲阳,覃彦贵,等.灯盏花与血塞通注射液在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6):370.371.[10] 剂清平,石贵荣.胞二磷胆碱和葛根素注射液在两种输液中的配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1):700.[11] 郏希林,崔光华.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甲氟哌酸配伍稳定性研究.计珍国医国药2000,l1(7):642.。
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分析概述
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分析概述【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输液配伍稳定性综述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新剂型,具有功效独特、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抢救急危重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并显现出良好的疗效。
截止2005年底,国家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有109种,其中4个品种收入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下称《药典》)[1]。
但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临床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除中药注射剂本身成分复杂(如含有酶、皂苷、鞣质、角质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及患者个体差异外,与中药注射剂和输液配伍后,其稳定性发生变化也有很大的关系。
为保证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笔者对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文献报道总结如下。
1 穿琥宁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是由从穿心莲叶中提取的穿心莲内酯与琥珀酸酐反应,生成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DAK-K)而制得的灭菌水溶液,具有解热消炎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及上呼吸道感染。
陈氏等[2]报道,穿琥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5%GS)、0.9%氯化钠注射液(0.9%N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性质稳定,常温下8 h内溶液澄明,外观无改变,pH值及含量基本无变化,紫外扫描吸收曲线形状、吸收峰也无改变。
2 刺五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具有平补肝肾、益精壮骨的作用,临床广泛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脑血栓、脑栓塞等。
倪氏[3]报道,刺五加注射液与5%GS、0.9%NS、10%GS、GNS、复方醋酸钠注射液配伍,室温放置24 h,外观未发生变化。
刺五加注射液的pH值为4.5~6.0,以上混合液在24 h内pH值均在4.5~6.0范围内,通过紫外吸收值测定,刺五加注射液主要成分芦丁的含量也基本稳定。
3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7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0.9%氯化钠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7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0.9%氯化钠配伍的稳定性研究林玲;万长秀【摘要】目的观察7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以指导临床药物护理.方法分别检测红花黄色素、复方苦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艾迪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丹参与0.9%氯化钠配伍后0~4 h 的颜色、澄明度、微粒数、pH值及吸光度.结果 4h内溶液澄明,未见沉淀生成及变色,pH值在正常范围内略有变化,不溶性微粒未发生大幅度改变,吸光度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7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0.9%氯化钠配伍后溶液在4h内基本稳定,其中1~2 h配伍使用最为稳定.建议中药注射剂配伍静置一段时间后输注,以提高输液安全性.【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年(卷),期】2013(028)015【总页数】3页(P48-50)【关键词】中药注射剂;0.9%氯化钠;配伍;稳定性;吸光度;pH值;微粒【作者】林玲;万长秀【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61;湖北省中医院护理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中药注射剂成分较为复杂(如含有酶、皂苷、鞣质、角质蛋白等大分子物质),而且经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药物经再配置后,可产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如氧化、分解等;或与容器载体材料的相容性问题致使药效降低,甚至引发毒性反应[1-2]。
因此中药注射液进行药物再配置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和探讨成为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鉴此,笔者通过对某三级甲等中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探讨使用频次最高的7种中药注射剂,从而确定该类药品的安全配置时间及输注时间,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仪器 pHS-3D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GWJ-4型智能微粒检测仪(天津天发科技有限公司),T6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一次性20mL注射器(江苏苏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批号:120829)。
研究静脉用中药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研究静脉用中药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作者:尹俊青来源:《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年第11期【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重要注射剂配伍稳定性。
方法:对本院静脉用中药注射剂配伍现状进行分析,掌握影响因素,对如何提升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结果:中药注射剂配置阶段存在原料质量不合格、缺乏有效的审核标准、生产工艺不规范。
配置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
结论:做好细节检查工作,提升重要注射剂配伍稳定性是关键所在,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几率,进而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静脉注射;中药注射剂;稳定性近些年来注射用药在临床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根据临床诊断具体要求,需要从具体情况人手,做好静脉注射剂的配制工作,提升用药合理性和稳定性。
随着现有医疗药物体系的不断完善,以静脉用药管理、供应和配制为基础,需要做好临床用药工作,集中配制静脉药物,满足配制稳定性要求。
针对静脉用药集中配制的具体要求,需要将运输、输注等融合在一起,提升药物的存储条件。
尤其是在制备阶段,如果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必然影响配制稳定性。
一、静脉用中药注射剂的现状针对静脉用重要注射剂的具体要求,在后续应用过程中必须从具体情况入手,做好试剂的稳定性分析工作,结合用药安全性进行合理化应用,使其满足应用要求。
以下将对静脉用中药注射剂的现状进行分析。
1.原料质量不合格中药注射剂的配置对基础成分有严格的要求,针对用药具体要求,要对药材原料进行分析,基础成分是根本保证,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没有按照制备要求进行,没有采用特定地域、环境以及季节生产的材料,导致注射剂影响整体应用效果。
当前中药注射剂在研发过程中存在材料多,复方制剂多的情况,在应用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不良反应,甚至直接影响用药安全性和稳定性。
2.缺乏有效的审核标准当前在现有的中药注射剂应用过程中对有效成分有明确的要求,根据现有指标以及标准要求,需要做好检测工作,对药剂其他成分进行有效、全面的控制。
常用中药注射剂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1 清 开 灵 注射 液
鱼 腥 草 系 三 白草 科 植 物 , 草 入 药 , 全 味辛 微 寒 , 肺 经 , 入 有 清 肺热 、 毒 、 湿 的 功效 。鱼 腥 草 注 射 液 是 从 鱼 腥 草 中 解 利
提 取 的挥 发性 有效 成 分 : 酰 乙醛 、 桂 醛 等精 制 而 成 。现 癸 月 代 药 理研 究证 明 它 具 有 抗 菌 和 增 强 机 体 免 疫 等 作 用 , 流 对
一
越 长 , 粒 数 增 加 越 多 。故 建 议 , 微 临床 使 用 清 开 灵 注 射 液 时
宜 采 用 0 9 氯 化钠 注射 液 , 时放 置 时 间不 宜 过 长 。 . 同
4 双 黄 连 注 射 液
双 黄 连 注 射 液 是 由金 银 花 、 黄芩 、 翘 等 制 成 的 一 种 中 连 药 制 剂 , 主 要 成 分 为 黄 芩 苷 、 原 酸 、 翘 苷 , 流 感 病 其 绿 连 对
毒 、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炎 链 球 菌 等 多 种 病 毒 和 致 病 菌 均 有 金 肺
明 书上 注 明稀 释 于 5 葡 萄 糖 或 0 9 氯 化钠 注射 液 中 , . 但 通 过 实 验 发 现 鱼 腥 草 注 射 液 还 可 以稀 释 于 1 葡 萄 糖 、 O 葡
中药注射液在输液中的配伍问题
中药注射液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新型制剂, 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与其它药物的配伍使用也越来越多, 因此对其配伍用药的研究日趋重视。
现对关于中药注射液的配伍应用情况加以归纳和总结。
1.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禁忌分类1.1中药注射液与输液的配伍中药注射液中加入的常用输液有0.9% 氯化钠注射液( NS) 、5% 葡萄糖注射液( 5% GS) 、10%葡萄糖注射液( 10% GS) 、10%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10%GNS) 、灭菌注射用水,前四种为常用的输液。
通过总结发现,双黄连粉针剂不宜与含钾盐的复方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建议输液应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在夏季高温时宜现配现用;穿琥宁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配伍可产生沉淀,不宜配伍;香丹注射液可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但能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可以和4 种输液配伍至少4 h ,但黄芪注射液宜新鲜配制。
中药注射液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多于0. 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原因主要是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1.2 中药注射液与抗生素在输液中的配伍1.3 两种中药注射液在输液中的配伍据文献报道的可在输液中配伍的中药注射液有: 灯盏花注射液可分别与血塞通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在NS 中配伍使用( 15) ; 穿琥宁注射液可与丹参注射液在NS 中配伍使用; 清开灵注射液可与华蟾素注射液在5%GS 中配伍使用, 可与黄芪注射液在NS 中配伍使用; 刺五加注射液可分别与丹参注射液和维脑路通注射液在NS 中配伍使用。
故在临床上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应的中药注射液进行配伍使用,以达到治病目的。
常用中药注射剂与输液的配伍
综述报告
伍后 pH 及外观变化 [ J ] . 天津药学,1998,10 ( 4 ) :31. [7 ] 陈 ,孙国兵,冯 军 . 穿琥宁注射液与 5 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 J ] . 中国药业,2003,12 ( 7 ) :36. [ 8 ] 阳 波,王建中,曹正辉,等 . 双黄连粉针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计
综述报告
200# 年第 $% 卷第 # 期
常用中药注射剂与输液的配伍
陆妙
(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1)
中图分类号:R286;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4931 (2005 )05 - 0080 - 02
摘要 目的:介绍几种常用中药注射剂在输液配伍中的稳定性。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期刊有关文献。结果:双黄连粉针在含钾盐的配伍液
1 双黄连粉针剂
孢派酮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呋辛钠可配伍[14 ] 。
不宜与含钾盐的复方葡萄糖注射液 ( A )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 B ) 配伍,因与 A 配伍时黄芩苷、连翘苷含量明显降低 [2 ],与 B 配伍时 不溶性微粒剧增 [8 ]。在 0. 9% 氯化钠注射液中可与地塞米松磷酸
7 金纳多注射液 在 10% 葡萄糖注射液、5% 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
考察 [ J ]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 ( 12):755. [ 5 ] 田彩锁,殷立新,王淑梅,等 . 红花注射液与常用输液的配伍实验 [ J ] .
中国药学杂志,2002,37 ( 7 ) :549. [6 ] 吴 凯,朱立勤,徐彦贵,等 . 灯盏花素注射液与 7 种输液及 4 种药物配
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 J ] .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4 ( 1 ) :
常用中药注射剂与各类抗菌药物配伍稳定性问题分析
综述 报告
常用 中药注射剂 与各 类抗菌药物配伍稳定性 问题分析
李 文杰 , 尹晓飞 , 范雪亮
( 中国人 民解放 军第 2 1医院 , 北 张 家 口 0 50 ) 5 河 70 0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探讨 中药注射剂与抗 菌药物 配伍 出现 的问题 , 为合理 用药提供 参考。 法 收集临床报告病例并查阅相关文献 资料 。 方 结 果 中药注射 剂与抗 菌药物 配伍 , 出现 药液 变色、 浊、 会 浑 不溶性微粒增加 、H改 变、 效成 分降低 等现象 , 不 良反应增加 。 p 有 便 结论 中药注
随着 中药注射剂的广泛 应用 , 临床不 良反应 的报道 日渐增多。
如何正确合理 配伍使用 中药 注射 剂 , 免或减少不 良反应 是必须 避
重 视 的 问 题 。 此 , 者 对 中 药注 射 剂 与各 类 抗 菌 药 物 配 伍 的稳 定 为 笔
霉素 、 奈替米星 、 西索米星配伍 4 h内产生 淀沉 _ l鱼腥 草注射液 6。 l 9 与丁胺卡那 、 卡那霉 素 、 庆大霉素 、 小诺霉素 、 妥布霉 素 、 索米星 西
了 明 显 变 化 ]双 黄 连 注 射 液 与 头 孢 唑林 钠 配 伍 后 , 合 液 对 金 黄 。 混
射液配伍后产生淀沉 , 不溶性微粒不符合 中国药典规定 1冠心宁 。 注射液与乳 酸环丙沙星注射液 配伍 后产生黄 色絮状物 。 丹注 香 射液与培 氟沙星 、 氧氟沙 星 、 乳酸环 丙沙星 、 氧氟沙星 注射液配 左 伍出现乳 白色混浊 1灯盏细辛注射液 、 。 香丹注射液与盐酸莫西沙 星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产生黄色絮状物 , 与盐酸左氧氟沙 星、 依诺
会 产 生沉 淀 m】 。
岩舒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的探讨
岩舒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的探讨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岩舒注射液是一种抗生素,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中。
路德山中用药英文国际单位(SI),每个单位相当于600,000个单元的岩舒肽。
与此同时,输液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运输形式,包括多种液体制剂,如生理盐水、葡萄糖、甘露醇等。
然而,这些药物的不同组成和性质可能会对它们在配伍时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岩舒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不同药物在输液配伍中的相互作用类型。
这些作用可以分为化学和物理两类。
化学相互作用是两种或更多药物之间化学反应产生的反应,例如水合作用、酸碱中和等。
而物理相互作用则是仅仅由于混合在一起的两种或更多药物之间的物理性质而引起的反应,例如沉淀,气泡和凝固。
对于岩舒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的问题,我们需要研究两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物理特性方面,混合在一起的液体药物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沉淀、气泡和凝固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液体药物的温度和密度。
化学性质方面,我们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反应,例如水合作用或酸碱中和等。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各药物的PH值、酸碱度、电导率和化学成分,以确保它们的配伍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岩舒注射液、生理盐水、葡萄糖和甘露醇等常用输液的混合配伍,已经有较多的相关研究。
针对不同的配伍方案,研究数据也不尽相同。
例如,在岩舒注射液与0.9%生理盐水配伍的研究中,pH值的变化无明显影响,但有些研究发现岩舒注射液和0.9%葡萄糖混合可能会导致沉淀。
此外,Halevi等人研究发现,在岩舒注射液与50%甘露醇混合的过程中,药物分散在甘露醇中并且没有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岩舒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的问题需要全面考虑药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对于已经被证明相容的药物,我们可以放心使用。
对于未经验证的药物配伍,我们应该遵循相关规定来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用药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尽量减少药物间混合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分析概述【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输液配伍稳定性综述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新剂型,具有功效独特、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抢救急危重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并显现出良好的疗效。
截止2005年底,国家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有109种,其中4个品种收入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下称《药典》)[1]。
但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临床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除中药注射剂本身成分复杂(如含有酶、皂苷、鞣质、角质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及患者个体差异外,与中药注射剂和输液配伍后,其稳定性发生变化也有很大的关系。
为保证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笔者对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文献报道总结如下。
1 穿琥宁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是由从穿心莲叶中提取的穿心莲内酯与琥珀酸酐反应,生成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DAK-K)而制得的灭菌水溶液,具有解热消炎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及上呼吸道感染。
陈氏等[2]报道,穿琥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5%GS)、0.9%氯化钠注射液(0.9%N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性质稳定,常温下8 h内溶液澄明,外观无改变,pH值及含量基本无变化,紫外扫描吸收曲线形状、吸收峰也无改变。
2 刺五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具有平补肝肾、益精壮骨的作用,临床广泛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脑血栓、脑栓塞等。
倪氏[3]报道,刺五加注射液与5%GS、0.9%NS、10%GS、GNS、复方醋酸钠注射液配伍,室温放置24 h,外观未发生变化。
刺五加注射液的pH值为4.5~6.0,以上混合液在24 h内pH值均在4.5~6.0范围内,通过紫外吸收值测定,刺五加注射液主要成分芦丁的含量也基本稳定。
3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王氏[4]报道,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5%GS、0.9%NS、低分子右旋糖苷、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溶液颜色随放置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配伍后微粒有不同程度增加,但仍符合规定;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6 h内测得的百分含量在98%以上,溶液pH值无明显改变,紫外吸收峰无位移,用薄层色谱法检查无新斑点产生;但与GNS配伍后溶液的pH值变化较大,最低值为3.04,对血管壁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临床应用时应缓慢滴注;另外,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10%GS或GNS中24 h 内pH和含量的变化较0.9%NS、低分子右旋糖苷、木糖醇注射液为大,这可能是由于葡萄糖液含醛基、酮基而易引起pH值变化而致含量变化。
4 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为灯盏花乙素,具有调节心脑血管系统作用,临床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脑血栓、冠心病、心绞痛等。
陈氏等[5]报道,灯盏花素注射液分别与10%GS、5%GS、0.9%NS、G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混合,6 h内含量均为标示量的99.0%以上,外观澄明度无变化;与0.9%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混合配伍时pH值稍有上升;不溶性微粒数与0.9%NS、G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高于与10%GS、5%GS配伍,但仍在《药典》规定范围内。
5 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丹参和降香水溶性提取物的灭菌水溶液,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对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等有较好的疗效。
王氏等[6]报道,复方丹参注射液与0.9%NS、10%GS、甘露醇配伍时外观无明显变化,pH值在一段时间无变化,可混合滴注;与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混合后颜色变化明显,提示复方丹参注射液在pH>8时成分发生改变,不可与其混合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配伍时出现混浊,pH值改变较明显,提示不能同时使用,需用时应分别滴注且时间间隔约半小时。
6 葛根素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是一种良好的血管扩张药,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疗效确切。
钱氏等[7]报道,葛根素与5%GS、0.9%NS、GNS配伍后,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均稳定,4 h内含量无明显变化。
但最佳使用条件是在常温下与5%GS配伍。
何氏等[8]报道,葛根素注射液原液的pH值为3.6±1,与5%GS配伍后pH值变化较小,但与0.9%NS配伍后pH值明显升高。
在常温时,溶液的微粒数在《药典》规定范围内,在模拟高温(37±1)℃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液中的微粒数逐渐增多,超过《药典》规定范围。
建议在临床使用中应尽可能与5%GS配伍,如确实需要配伍0.9%NS,则应做到现用现配,并在2 h内点滴完毕,另外还要注意室温的变化。
7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保肝降酶、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病、湿疹、皮肤炎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任氏[9]通过对甘草酸苷注射液与5%GS、10%GS、0.9%NS、GNS、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时稳定性的研究表明,在(25±1)℃、自然光照射下,6 h内配伍后溶液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药典》规定。
8 红花注射液红花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临床上用于治疗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
曹氏等[10]报道,红花注射液与5%GS、0.9%NS、G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苷的混合液在8 h内(室温)外观无异常变化,pH值及含量无明显变化,其紫外吸收峰也未见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符合《药典》中规定。
但发现红花注射液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2 μm 和5 μm的微粒数出现倍增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的Ca2+与红花注射液中的一些成分如糖类结合所致;与GNS和低分子右旋糖苷混合后,>2 μm 的微粒也出现剧增现象。
虽然《药典》对<10 μm的微粒数无明确要求,但微粒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因此认为红花注射液与5%GS、0.9%NS配伍使用较好。
9 华蟾素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主要用于恶性肿瘤及乙型肝炎的治疗。
张氏[11]报道,华蟾素与低分子右旋糖苷、乳酸钠林格注射液、l0%GS、5%GS、0.9%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7种输液配伍后,在室温26 ℃、24 h内各混合液均澄明无色泽变化,含量和紫外吸收光谱无变化,仅5%碳酸氢钠混合液的pH值略有升高,此为碳酸氢钠自身缓慢分解所致。
10 苦参素注射液苦参素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苦参素,即氧化苦参碱,有抗炎、抗过敏、利尿、解热、保肝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及肿瘤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低下和其它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张氏等[12]模拟临床使用方法对苦参素注射液与0.9%NS、5%GS、10%GS 3种输液配伍后观察,发现苦参素注射液在0.9%NS中,40 min含量下降为初始量的96.70%,8 h含量下降为初始量的84.12%,提示临床应用时宜现配现用;5%GS和10%GS在8 h以内含量稳定。
11 血塞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调节改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视网膜血管阻塞、心血管疾病等。
宋氏等[13]报道,血塞通注射液与5%GS混合4 h,与10%GS和0.9%NS混合1 h,均较稳定,含量均为初始量的98%以上,1 h以后在10%GS和0.9%NS中含量下降较明显。
12 茵栀黄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是由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经提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具有保肝、利胆退黄、增强免疫机能及抗菌、抗病毒、解热等作用。
李氏[14]报道,茵栀黄注射液与0.9%NS、GNS、1O%GS、复方醋酸钠注射液配伍后,室温放置24 h,外观均未发生变化。
茵栀黄注射液的pH值为6.5~8.0,4种输液与其配伍后,混合液的pH值均在6.7~7.3范围内。
通过测定紫外吸收值考察混合液中主要成分黄芩苷的含量变化显示,茵栀黄注射液与0.9% NS、GNS、复方醋酸钠注射液混合后,紫外吸收值在4 h内较为稳定;与1O%GS混合,放置2 h后,紫外吸收值明显下降,分别为2 h下降3.4%、4 h下降3.1%、24 h下降4.2%。
13 银杏达莫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为银杏黄酮醇苷与双嘧达莫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减慢心率、竞争性拮抗血小板活性因子、扩张动脉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改善缺血组织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学习记忆等作用。
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血栓栓塞性等疾病。
宁氏等[15]报道,银杏达莫注射液与5%GS、10%GS、0.9%NS、GNS注射液配伍后外观无明显变化,各混合液放置6 h后,pH值及紫外吸收值无显著变化;放置8 h后,与10%GS的混合液紫外吸收值有显著变化,主药含量降低至8O.13%;放置12 h后,与0.9%NS的混合液吸收值没有显著变化,其余3种混合液主药含量降低程度均很明显。
《药典》规定的双嘧达莫注射液的pH值范围为2.5~4.5,实验中在银杏达莫注射液中滴加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随着碱量的增加,溶液出现絮状物,提示临床配伍应选择酸性溶液,配伍后的pH值尽量在2.5~4.5范围内。
14 注射用炎琥宁注射用炎琥宁是由穿心莲提取物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注射剂,具清热解毒及抗病毒作用,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蒋氏等[16]报道,炎琥宁与5%GS、0.9%NS、GNS配伍稳定性较好,在6 h内各配伍液澄明,无颜色变化,在不同时间紫外扫描图谱无改变,炎琥宁含量与初始含量比较无明显变化,介于99.5%~1OO%之间。
15 结语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和探讨越来越引起业界重视,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稳定性的研究,将有助于临床正确掌握中药注射剂的应用,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中药注射剂独有的疗效。
【参考文献】[1] 庄洁.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8):21.[2] 陈�P,孙国兵,冯军.穿琥宁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业,2003,l2(7):36.[3] 倪晓霓.刺五加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山东医药工业,2002,21(5):36-37.[4] 王艳宁.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1):5-7.[5] 陈星浩,林翠芬.灯盏花素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6,(3):58-59.[6] 王祖凤.复方丹参注射液与6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实验观察[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6):835.[7] 钱爱而,邹素兰,王晓杰,等.葛根素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OO3,11(3):58-59.[8] 何志敏,臧亚如.注射用葛根素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J].中草药,2004,35(8):886-887.[9] 任书青.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稳定性考察[J].河北医药,2006,28(8):736.[10] 曹毅敏,刘炜,林立.红花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稳定性考察[J].广东药学,2002,12(4):31.[11] 张国龙.华蟾素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J].包头医学,2004,28(1):28.[12] 张雪莲,席秋红,马玉明.苦参素注射液与3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基层中药杂志,2002,16(3):16.[13] 宋沧桑,陈锡波.血塞通注射液与3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1,10(3):192-193.[14] 李乐.栀黄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1):1239-1240.[15] 宁小艳,唐蒙轩,陈星浩.银杏达莫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295.[16] 蒋建伟,谢风云.注射用炎琥宁与常用输液及药物的配伍稳定性与禁忌[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O):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