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合集下载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血管造影:恶性肿瘤征象(血运丰富、肿 染色、大血管中断、AVM等)
瘤血管
鉴别:动脉瘤样骨囊肿、嗜酸肉芽肿、转移瘤、
骨滑膜肉瘤、脊索瘤等
生长迅速 4月后
骨盆
CT
溶骨型
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
多房性偏心性膨 胀性骨质破坏, 典型者呈皂泡状; 破坏边缘呈筛孔 状;肿瘤突破骨 皮质或骨壳又在 外围形成单层或 多层骨壳;有横 向生长趋势
合 并 病 理 性 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折
2 例
薄 壳
纵向生长
C6病理性 压缩骨折
短管状骨
胫骨骨骺
骨巨细胞瘤MRI
右 股 骨 颈 巨 细 胞 瘤
X线: CT:更好显示肿瘤的范围和皮质破坏区CT值是44Hu,明显
强化 MRI:T1低到中等信号,T2呈高信号。髓内部分T1显示最
好,骨外部分T2显示为佳。含有大量的含铁血黄素在T1 和T2的信号明显减低 血管造影:少数正常,多数有肿瘤染 色及血湖区,中心 可有无血管区 鉴别:动脉瘤样骨囊肿、单纯性骨囊肿、成软骨细胞瘤、骨 血管瘤
骨肿瘤影像诊断
巨细胞瘤
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恶性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病理:来自未分化结缔组织,瘤体=基质细胞+多核巨细 胞,可见纤维化、囊变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着
临床:常见,20~40岁多见,各骨均可发生但以股骨远端、 胫骨近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骶骨最常见。逐渐加重 的疼痛,局部肿胀和压痛,邻近关节的活动受限。病程缓 慢,如生长迅速或生长突然加速多为恶性。可复发。
恶性骨巨细胞瘤
三型:(a)原发型,从开始就是恶性;(b)进化型,是 指原发的良性GCT自发性或因为复发多次手术切除或 经过一个长的潜伏期以后的恶性变;(c)继发型,良性 的GCT放疗后发生了恶变。

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目的:分析探究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择取3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依照诊断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是普通CT组以及增强CT组。

比较这两种诊断方式的符合率与CT值。

结果:增强CT的诊断符合率较普通CT平扫高,并且增强CT测得的CT值较普通CT要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增强CT可以提高巨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标签:增强CT;CT值;骨巨细胞瘤;诊断价值骨巨细胞瘤属于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疾病之一,侵袭性强,并且会对骨质产生很大的溶蚀性破坏作用,为低度恶性或者是潜在恶性的肿瘤[1],因此,临床对骨巨细胞进行详细的诊断有助于及早采取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探究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现将内容做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择取于2009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患有骨巨细胞瘤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诊断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是普通CT组以及增强CT组。

其中,34例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5:19,患者的年龄在20岁~58岁之间,平均年龄(43.17±5.73)岁。

经过实验的病理诊断,3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中,有5(14.71%)例患者为肱骨近端病变,有3(8.82%)例患者为桡骨近端发生病变,有7(20.59%)例患者为股骨上段出现病变,有8(23.53%)例患者为胫骨上段出现病变,另外的11(32.35%)例患者为股骨下段出现病变。

参与研究的34例患者均有关节活动不便、局部出现不适、局部有肿块并且疼痛的临床表现[2]。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为骨巨细胞瘤患者[3];均符合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没有肾、肝、心脏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研究将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将患有意识障碍患者排除在外。

CT增强扫描的临床意义和注意事项介绍

CT增强扫描的临床意义和注意事项介绍

CT增强扫描的临床意义和注意事项介绍一、CT检查分几种?CT检查分为CT平扫、增强扫描和CT血管造影(CTA)以及CT三维成像等。

病人不做任何准备直接到CT进行检查称为CT平扫,哪些情况可以直接平扫,脑外伤、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发育异常,全身骨骼病变,肝内胆道结石、泌尿系统结石,全身各器官上的囊肿,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颈、腰椎间盘突出,颈腰椎椎骨性椎管狭窄,各实质性器官肿瘤筛查等。

二、哪些情况需要做增强CT检查,增强CT扫描的意义如何?凡是怀疑脑肿瘤、脑血管畸形、炎症,肺肿瘤、纵隔肿瘤,心脑血管病变,全身外周血管病变(阻塞或出血),肝胆胰脾肾、膀胱、前列腺子宫、卵巢以及胃肠道的肿瘤性病变都需要先做CT平扫,再做增强扫描。

怎样做CT增强扫描呢?增强CT扫描是指经静脉注射含碘对比剂(造影剂)后再行CT检查的成像技术,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增加,从而提高病变的显示率。

病变组织密度增加称为增强或强化,其机制是病变组织内血管丰富或血流缓慢,血脑屏障破坏,含碘造影剂在病理组织中停滞、积蓄而强化。

因此增强扫描可反映病理组织性质。

常用的碘对比剂有两种:水溶性离子型对比剂泛影葡胺和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优维显、碘海醇、欧苏等。

由于非离子造影剂泛影葡胺副反应多,现已很少应用。

增强CT扫描检查的目的和临床意义有哪些?1、提高等密度病灶和小肿瘤的检出率CT虽然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但很多病变在CT平扫图像上由于病灶与所处器官之间没有明显的密度差异,CT 平扫不能显示出病灶或肿瘤的大小和形态,需要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增强CT扫描,人为地增加了病变与正常器官之间的密度差异,就可以清楚地发现CT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灶或小肿瘤。

CT使用四十年的实践证明,脑、肝、胰、脾、肾等实质脏器内的小病灶尤其是实质性占位,在平扫图像上呈等密度的例子比比皆是,单纯靠平扫难免有漏诊情况,因此,凡是怀疑实质性器官肿瘤需要先做CT平扫,再作增强就不会漏掉等密度的肿瘤。

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教学提纲

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教学提纲

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教学提纲一、CT增强检查的原理和目的1.CT增强检查的原理1.1CT增强剂的作用原理1.2CT扫描的原理1.3CT图像的生成和重建2.CT增强检查的目的2.1显著提高病变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对比度2.2观察和评估血管和组织的灌注情况2.3揭示病变的形态、分布和范围二、CT增强检查的临床应用1.CT增强检查在胸部疾病中的应用1.1肺癌的诊断和分期1.2胸部感染和炎症的评估1.3胸部损伤和血管病变的检查2.CT增强检查在腹部疾病中的应用2.1肝脏和胰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2肾脏和肾上腺病变的评估2.3腹部恶性肿瘤的分期和评估3.CT增强检查在骨骼和关节疾病中的应用3.1骨肿瘤和骨转移的检查与评估3.2骨折和关节损伤的影像学诊断3.3骨质疏松症和退行性关节病的监测和评估4.CT增强检查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4.1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2颅内肿瘤和脑血管畸形的评估4.3脑伤害和炎症的影像学检查三、CT增强检查的优势和限制1.CT增强检查的优势1.1快速、非侵入性,适用于大部分患者1.2高分辨率、准确性高,可以显示微小病变1.3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有助于评估病变形态和分布2.CT增强检查的限制2.1对比剂的过敏反应风险2.2辐射剂量较高,特别对于儿童和孕妇有风险2.3部分病变或组织不易显示,如软组织的细微病变四、CT增强检查的注意事项和后续处理1.事前准备和禁忌症的评估2.对比剂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3.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医学决策和治疗规划4.检查结果的解释和与患者沟通五、CT增强检查的技术发展和展望1.CT增强检查的新技术和方法2.学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瞻性3.CT增强检查在个体化医疗中的潜力总结:CT增强检查作为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提供丰富的病理信息,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规划。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CT增强检查的限制和风险,并在临床应用中加以合理使用和细致评估。

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

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

谢谢大家的聆听!
5、造影剂不良反应的表现
副作用的发生率与造影剂的剂量及给药速度成正比。造影剂副反 应的机制相当复杂,尚未完全阐明。除造影剂的高渗外,还有化学毒 性及神经毒性。 (1)轻度反应 热感,恶心、呕吐、喷嚏、头晕、轻度头痛、局部 荨麻疹、轻度胸闷,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2)中度反应 有较明显头疼、胸闷、气急,全身荨麻疹、血压轻 度下降,需要做过敏处理
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学 诊断水平也不断提高,这其中很大 程度得益于CT扫描技术的不断改进 完善以及对比剂在增强扫描中的应 用,明显提高了病变检出率及诊断 准确性。
一、造影剂的临床应用
1、造影剂的定义



所谓造影剂是指临床检查和治疗过程中为了增加某 一内脏组织或腔道对比度,更加清晰地显示器官或 腔道的形态、轮廓及病变特征,常需要应用某种特 殊物质,这种物质就叫对比剂(contrast medium ),俗称造影剂。 造影剂没有任何的治疗作用。 造影剂在体内不发生代谢,72小时内99%以上通过 尿液以原型排出体外。
例2:女,58岁,3年来多次出现手足抽搐症状, 近一月来自觉头晕头疼
胶质母细胞瘤(IV级)增强后肿瘤边界、周围水肿显示清晰。
例3:右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R
L
CT
AX
R
L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CT增强:渐进性强化
例4:神经鞘瘤
R
L
CT
AX
R
L
CT
骨窗
AX
R
L
CT
增强 AX
R
L
视 神 经 受 压 移 位 CT 增强 COR
(3)重度反应 喉头水肿,严重呼吸困难、循环系统障碍,休克直 至死亡,需要紧急抢救。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肿瘤,来源于多核巨细胞,发生在骨的任何部位,尤其是长骨的骨髓腔内。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方法。

1、X线表现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呈现为局部骨质破坏和瘤周反应,破坏区边缘模糊或毛糙,瘤周反应范围广泛,可有明显的半月形透亮区出现,被称为Shaefer征象。

还可出现气体或液体平片征象,如钙化或出血。

在长骨骨干上,病变可引起骨皮质增厚和骨膜反应,甚至穿透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

2、CT表现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与X线表现相似,但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分布。

病变呈现为均质或不均质的软组织密度影像,可有坏死囊肿区和骨小梁被破坏的表现。

CT还可以检测到骨膜下垂直粘膜面生长的情况,提示可能的恶性转化。

3、MRI表现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是研究骨巨细胞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和骨髓内的病变。

T1WI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

病变周围软组织肿胀和积血可表现为低信号,液体坏死区则呈高信号。

MRI能够确定病变的分界线和侵犯情况,也可以预测病变的活动程度。

4、骨扫描表现骨巨细胞瘤在骨显像中呈现为局部放射性浓聚区,与其他骨肿瘤的放射性浓聚区不同,其形状不规则而且病变区域较大。

放射性浓聚区的形状和分布可在正位放射仪和侧位放射仪上观察到。

5、诊断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需要结合X线、CT、MRI、骨扫描等多种影像学技术进行综合分析。

其中,X线和CT可作为首选方法,MRI可更好地显示软组织情况和病变的活动状态。

骨扫描可以发现较小的病变和转移灶。

另外,病理学检查也是确定诊断的重要手段。

6、结论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我们应该掌握正确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方法,以便于早期确诊和治疗。

在进行影像学诊断时,应仔细分析各种影像学表现,注意鉴别诊断。

同时,还应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加强病例交流,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水平。

骨肿瘤影像学诊断

骨肿瘤影像学诊断

长骨骨骺:软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
长骨骺线:骨软骨瘤
长骨干骺端:骨肉瘤、骨旁肉瘤、骨软骨瘤
长骨骨干:尤文氏瘤、骨髓瘤、网状细胞肉瘤
扁骨:骨髓瘤、转移瘤
骨肿瘤的好发部位
2
1
5
1岁以内: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
5~15岁:尤文氏瘤
30~40岁:骨纤维肉瘤、骨网状细胞肉瘤、骨巨细胞瘤
4
20~30岁:成骨肉瘤、软骨粘液纤维瘤、骨样骨瘤、动脉瘤样骨囊肿
3
青少年:骨肉瘤、骨软骨瘤
6
40岁以上: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软骨肉瘤
骨肿瘤的好发年龄
骨肿瘤发病率
良性骨肿瘤中以骨软骨瘤多见
01
恶性骨肿瘤以转移瘤为多见
02
而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则以骨肉瘤为常见
03
20-40岁为常见。好发于四肢长骨的骨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为常见
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较大肿瘤可有局部皮肤发热和静脉曲张。部分肿瘤压之可有似捏乒乓球样的感觉


骨巨细胞瘤临床特征
骨巨细胞瘤发病部位
起源于骨骼结缔组织的间充质。由于肿瘤的主要组成细胞类似破骨细胞,因此,又被称为破骨细胞瘤
病理分为三级 级:良性 级:生长活跃(有恶性倾向) 级:恶性(十足恶性)
骨巨细胞瘤病理表现
2
1
肿瘤位于骨端,呈单房或多房性骨质破坏,多数为偏心性透亮区,内有纤细的骨嵴,骨皮质菲薄,典型表现为“肥皂泡样透亮区”
4
转移瘤引起广泛性骨质破坏时,血清碱性磷酸酶可增高,这有助于同多发性骨髓瘤鉴别
转移性骨肿瘤临床与病理
03
02
01
转移性骨肿瘤可分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以溶骨型常见

做平扫CT后,为什么还要做增强CT呢?

做平扫CT后,为什么还要做增强CT呢?

做平扫 CT后 ,为什么还要做增强 CT呢 ?1.平扫CT与增强CT1.平扫CT临床上,平扫CT也被称为非强化扫描(非增强扫描),也就是不需要使用血管内对比剂的一种普通扫描。

作为临床常见的扫描技术之一,平扫CT有其特有的诊断价值,且在临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实际上,扫描设备价格比较昂贵,相应的检查费用也会比较高,所以不应该将平扫CT检查当成常规的诊断方式。

对于临床患者的检查,应该在了解其病情及扫面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再科学、合理地选择诊断手段。

通常认为,平扫CT检查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地价值较高,且临床应用也比较广泛。

在诊断寄生虫病、脑梗塞与脑出血、颅内肿瘤及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等疾病方面,平扫CT的诊断效果显著。

具体可表现为,平扫CT检查头颈部、胸部、心与大血管及腹部与盆部等疾病,临床诊断效果可靠。

在诊断头颈部疾病方面,比如听骨脱落与破坏、对眶内占位病变及中耳小胆指瘤等,平扫CT诊断也很有价值;在诊断你胸部疾病方面,虽然平扫CT检查较难显示大血管重叠病变、同心病变等,但能够清晰显示患者胸膜、胸壁等病变情况,临床诊断优越性显著;在诊断腹部、盆部疾病方面,平扫CT逐渐推广应用,其主要检查腹膜腔、肝、胆及生殖系统疾病等,诊断疾病占位性病变、外伤性病变的效果明显。

此外,对于胃肠病变向腔外侵犯或向邻近组织转移等,平扫CT检查也具有较大的价值。

1.增强CT增强CT,也被称为强化CT,是在平扫CT检查的基础上,对可疑部位进行重点检查的诊断手段。

临床上,很多疾病在平扫CT检查下不会显现病变特征,比如肝血管癌、小肝癌及小的肝囊肿等,只有在注射造影剂后,对局部位置进行增强CT检查,加强某些局部位置的对比度,才能进一步确诊。

因此,增强CT检查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的检查手段。

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在进行普通的CT检查之后为发现异常情况,则可能需要进行增强CT检查,通过使用造影剂来进行对比,更为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变情况。

浅谈CT增强扫描的意义

浅谈CT增强扫描的意义

浅谈CT增强扫描的意义CT增强扫描是目前医学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诊断手段之一,通过该技术可以对人体进行全面和高精度的成像。

它的意义在于为医生提供全面的信息,使得医生可以对病情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接下来本文将就CT增强扫描的意义做一个浅谈。

1.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CT增强扫描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诊断疾病。

例如,在 CT增强扫描中添加造影剂可以使组织和器官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减少扫描中的干扰物,从而确保医生能够准确地判断病情。

此外,CT增强扫描还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如肿瘤细胞的分布、肿块的形成和运动轨迹等,这对于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更好的评估治疗效果CT增强扫描对于评估治疗效果也非常重要。

通过扫描肿瘤或其他组织刺激性病灶的生长情况,可以跟踪疾病的发展,并确定治疗的效果。

如果治疗无效,CT增强扫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情的原因,从而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CT增强扫描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工具。

3. 用于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CT增强扫描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变部位、病情的大小和转移情况,从而决定手术的策略和手术的难度。

此外,扫描结果还可以帮助术前规划手术方案,减少手术风险。

因此,CT增强扫描在手术治疗前的准备过程中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CT增强扫描可以在早期检测病变,特别是癌症等高危病的筛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CT增强扫描,可以在病变非常小的情况下检测到问题,从而便于及时干预和治疗。

同时,通过对病人进行周期性的扫描,还可以跟踪病情的发展,并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CT增强扫描在医学临床中的意义非常重要。

它可以为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信息、更好的评估治疗效果,为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术前准备,同时可以提高疾病筛查的准确性。

因此,CT增强扫描在临床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病人的康复率和生命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CT增强扫描的意义是哪些

CT增强扫描的意义是哪些

CT增强扫描的意义是哪些随着广大人民对健康要求的关注。

CT作为先进的技术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CT增强扫描能够发现和诊断一些疾病,它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以颅脑CT 检查为例,平扫CT诊断的准确率为82%,增强扫描的准确率则上升到92%-95%。

那么,CT增强扫描的意义是哪些?CT增强扫描在CT日常工作中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对病灶尤其是小病灶的3、在已确定为恶性肿瘤的,增强扫描的目的在于提高肿瘤分期的检出率。

通过增强扫描,病灶与实质或周围组织的强化程度往往不一致,两者的密度差异较大,可以借此发现平扫时漏检的病灶。

平扫时这些病灶呈等密度或密度差异很小,或与血管断面影不能区分。

实践证明,脑、肝、胰、脾、肾等实质脏器内的小病灶尤其是实质性占位,在平扫图像上呈等密度的例子比比皆是,单纯靠平扫难免有漏诊情况,也是不可取的。

2、提高对病灶的定性能力。

CT平扫不仅检出率低,而且对病灶的定性和鉴别能力也是有限的,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灶增强的有无、程度和增强方式或类型可以提高病灶的定性能力,对典型病例不难作出定性诊断。

准确性,或判断肿瘤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4、对于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和显示,动态增强扫描更是必不可少的;对血管性和非血管性病变的鉴别,增强扫描同样很重要,如血管和小的淋巴结的鉴别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肺门、颈部、盆腔等部位的淋巴结与血管的鉴别在图像上常常遇到困难,通过增强扫描,浓度高的血管与强化不明显的淋巴结之间密度差异增大,很容易区别。

以上就是“CT增强扫描的意义是哪些”的相关介绍。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CT增强扫描是必需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要注意的是心肝肾功能差或危重病人最好由相关科室医护人员陪同前往;扫描完成后20分钟内如无不适可离开,一般没有饮食或其它方面的禁忌。

CT增强扫描在CT日常工作中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对病灶尤其是小病灶的3、在已确定为恶性肿瘤的,增强扫描的目的在于提高肿瘤分期的检出率。

CT增强扫描的临床应用

CT增强扫描的临床应用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CT增强 扫描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和诊 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 率。
个性化扫描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CT增强扫描 方案,以提高扫描效果和患 者体验。
远程医疗服务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 ,实现远程CT增强扫描图像 的传输和诊断,为偏远地区 患者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
过敏反应的处理
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扫描和造影剂注射,给予抗过敏和急救 措施。
其他并发症的处理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对于造影剂外渗引起的局部疼 痛或肿胀,可进行冷敷或药物治疗。
06
CT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及展望
临床价值评估
1 2 3
提高病变检出率
通过增强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 织的对比度,从而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CT增强扫描的临床应用
汇报人:XX
2024-01-23
CONTENTS
• 引言 • CT增强扫描基本原理 • CT增强扫描在各系统中的应用 • CT增强扫描的优势与局限性 • CT增强扫描操作规范与注意事
项 • CT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及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病变检出率
CT增强扫描通过静脉注射 造影剂,增加病变与正常 组织间的对比度,从而提
02 肾功能损害
造影剂需要通过肾脏代谢,对 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造影剂 可能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导致 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03
辐射剂量
04
CT增强扫描需要使用X射线进行 成像,因此患者会接受一定的辐 射剂量。虽然现代CT设备已经 采取了多种措施降低辐射剂量, 但长期或频繁接受CT检查仍可 能增加辐射相关风险。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带状低信号区),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常提示肿瘤分化较高。 •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
鉴别诊断-单骨单灶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 多发生于20岁之前。 • X线:取决于成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及新生骨小梁,可分为5种:囊
状膨胀性改变,丝瓜瓤样改变,磨玻璃样改变,虫蚀样改变,硬 化改变。 • 边缘清晰、较厚且完整硬化边。 • 外缘光滑,内缘毛糙。 • 内可见絮片状骨化/钙化。 • 常并发骨骼弯曲织。 • 肉眼观:灰白或暗红色,可有出血、坏死、囊变。 • 光镜下:单核瘤细胞,多核巨细胞,间充质细。 • 分级: ➢I级(良性):多核巨细胞数量多于单核细胞。 ➢II级(过度型):介于I级和III级之间,细胞较均衡。 ➢III级(恶性):多核巨细胞少而小,单核细胞多,细胞核大,
谢谢
鉴别诊断-骨囊肿
• 好发于10-15岁,多见于干骺端或骨干。 • 一般无任何症状 。 • 病灶膨胀不明显,长轴平行骨干,有硬化边。 • CT为液性密度,无强化。 • 易发生病理性骨折,骨折后碎片掉入腔内,形成典型的“碎片
陷落征”。
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 好发于10-20岁,多有外伤史。 • 多位于近骨端的骨干部,多纵向生长 。 • 粗大的纵行骨嵴或间隔(位于病灶中央)。 • 轻度骨膜反应。 • CT和MRI上表现为多囊状改变,可见多个液平面 。 • 增强后可见粗大的供血血管,囊内可见斑片状明显强化影。 • 可为原发性,也可继发或伴发于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或
骨巨细胞瘤 的影像诊断 与鉴别诊断
概述
• 骨巨细胞瘤是较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占原发骨肿瘤的4%9.5% ,仅次于骨软骨瘤和骨肉瘤。
• 好发年龄: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 • 好发于骨骺融合后的成熟骨骨端,长骨多见,其中又以股骨下

X线和CT检查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X线和CT检查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X线和CT检查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评价X线摄影和CT对骨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均行X线检查,38例行CT扫描。

结果:50例中良性骨肿瘤18例(骨巨细胞瘤10例,骨软骨瘤8例),恶性骨肿瘤28例(骨肉瘤15例,软骨肉瘤6例,尤文氏肉瘤2例,脊索瘤3例,淋巴肉瘤2例),转移瘤4例。

结论:合理应用X线平片和CT检查,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骨肿瘤,确定病变的良恶性、范围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可靠治疗依据。

【关键词】骨肿瘤;X线;CT;诊断骨肿瘤占全身肿瘤的2% ~3%[1],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影像诊断在骨肿瘤的诊断中占重要地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影像设备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X线、CT在国内已较普及。

本文对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3月经我院病理诊断确诊的50例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X线和CT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资料均来自于我院2006年9月~2009年3月经影像学检查的骨肿瘤患者,共50例,年龄15~68岁,平均(45±11.5)岁,男38例,女12例。

其中良性骨肿瘤18例(骨巨细胞瘤10例,骨软骨瘤8例),恶性骨肿瘤28例(骨肉瘤15例,软骨肉瘤6例,尤文氏肉瘤2例,脊索瘤3例,淋巴肉瘤2例),转移瘤4例。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1.2 影像学检查:采用GEPathSpeedCR,Kodak8100干式激光打印机,日本岛津630mAX线机,影像板(imagingplate,IP)大小为35cm×43cm,35cm×35cm,24cm×30cm。

CT采用PhilipsSecura螺旋CT机,球管电压120~140kV,球管电流140~280mA;层厚、间隔5~10mm,常规软组织窗,骨窗重建。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分析与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分析与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分析与鉴别诊断发表时间:2012-12-24T13:48:24.5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帅建军1 汪湍2[导读] 分析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征象,总结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帅建军1 汪湍2(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073-02【摘要】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征象,总结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方法 26例经病理证实的各种类型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的回顾性分析。

结果平片简便易行,能提供病变部位整体信息。

CT和MRI能够提供更详细信息。

结论综合运用X线平片、CT及MRI方法,与临床表现、病人一般状况相结合将提高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放射摄影术磁共振成像影像学表现诊断鉴别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局部侵袭性的肿瘤,大部分是良性,部分生长活跃,也有少数一开始就是恶性。

在我国骨巨细胞瘤是常见的骨肿瘤之一。

约占所有骨肿瘤的14.13%,在良性肿瘤中,仅次于骨软骨瘤,比国外资料的发病率高[1]。

现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就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就影像学分析、鉴别诊断结合有关文献进行简要的讨论。

1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骨巨细胞瘤,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8~40岁,平均25岁,病程2个月~4年。

主要临床表现:局部疼痛或酸痛16例,其中剧烈疼痛3例,伴有放射痛4例;局部包块5例,不伴有疼痛及其他不适;有外伤史5例。

实验室检查均无重要异常,12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9例同期行CT扫描,5例同期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CT、MRI扫描)。

CT扫描都采用GE公司16排螺旋CT机,进行连续扫描,层厚5mm,与层距1mm。

骨巨细胞瘤临床诊疗指南

骨巨细胞瘤临床诊疗指南
有乒乓球样感觉D若穿破骨进入软组织,则生成明显的软组织肿块。长骨骨端肿
瘤的局部浸润反应可造成关节功能障碍,查体可发现皮温升高,表浅静
脉充盈。
3.4 发生于脊柱的骨臣细胞瘤可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脊髓损伤及截瘫。
4 【辅助检查】
4.1 X线骨端呈局限性、偏心性溶骨性破坏,病灶周围有一反应性薄层骨壳存
在,内有骨嵴突H:。形成X线下所谓分叶状或肥皂泡样改变,但部分病例可无
6.3. 截肢或关节离断术 用于复发性Ⅲ级骨巨细胞瘤复发者。若侵犯范围
不太广泛,也可行节段截除术。
骨巨细胞瘤临床诊疗指南
1【制定规范的依据】
《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2【概述】
本病比较常见,约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1/5 0组织来源不
清楚。
3 【临床表现】
3.1 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3.2 一般为单发,好发于长骨端,约so%病变位于膝关节的上下骨端。
3.3 患部常感酸痛或钝痛,一般不剧烈。肿胀多为骨质膨胀扩张的结果,触之
4.4 病理学检查 镜下见以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为主要成分的溶骨
性病变,根据肿瘤内基质细胞与巨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I、Ⅱ、Ⅲ级,I级代
表良性,Ⅲ缎代表恶性程度最高。
5 【诊断】
5.1 青壮年长骨端单发,患部常感酸痛或钝痛,一般不剧烈。肿胀触之有乒乓
球样感觉。
5.2 典型X线表现。
5.3 病理学检查。
6 【治疗】
一旦确诊就应手术治疗:
6.1. 刮除植骨术应用于I级肿瘤,范围较小者。刮除后如不肯定其良恶,
可用骨水泥填充,观察2年再决定下一步手术。
6.2. 广泛局部切除和边缘切除术 用于I、Ⅱ级肿瘤,范围较大或刮除后

浙江核医学科模拟题2021年(16)_真题-无答案

浙江核医学科模拟题2021年(16)_真题-无答案

浙江核医学科模拟题2021年(16)(总分98.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前列腺癌很少侵犯的部位是哪一项:()A. 膀胱B. 精囊腺C. 直肠D. 尿道E. 周围脂肪2. 输卵管自内向外的解剖分段是:()A. 峡部、漏斗部、壶腹部、伞部B. 峡部、壶腹部、漏斗部、伞部C. 漏斗部、峡部、壶腹部、伞部D. 壶腹部、峡部、漏斗部、伞部E. 峡部、壶腹部、伞部、漏斗部3. CT表现为长骨干骺端广泛骨质硬化,内见坏死区及较多死骨,常见于:()A. 成骨性骨肉瘤B. 骨梗死C. 慢性骨髓炎D. 尤文肉瘤E. 骨结核4. 下列关于脾血管瘤CT表现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A. 实性或囊实性肿块B. 边缘清楚低或等密度病灶C. 由毛细血管或海绵样扩张血管构成D. 毛细血管瘤最为常见E. 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5. 关于脾外伤CT检查的叙述,错误的是:()A. 伤后立即做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正常不能完全除外脾破裂B. 随时间推移血肿密度逐渐减低,是血肿内的血红蛋白和水容量减少所致C. 平扫不易发现脾包膜下血肿D. 脾撕裂伤时可见脾外形不完整或模糊,脾边缘裂缝E. 脾破裂出血多积聚于左侧结肠旁沟6. 下列关于肾结核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90%左右由血行感染而来B. 结核菌在肾髓质引起结节增生和破坏C. CT显示肾乳头处的多发低密度干酪灶D. 可从肾的一部分扩散形成多数空洞或积脓E. 晚期钙化表明肾结核病变完全愈合7. 肾上腺出现钙化较多的肿瘤是:()A. 嗜铬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B. 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髓脂瘤C. 肾上腺皮质腺瘤及肾上腺囊肿D. 神经母细胞瘤及肾上腺癌E. 肾上腺皮质腺瘤及肾上腺癌8. 异位嗜铬细胞瘤多数位于:()A. 纵隔B. 胃壁C. 腹主动脉旁或肾门D. 肝脏E. 膀胱9. 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中常见的类型是:()A. Ⅰ型B. Ⅱ型C. Ⅲ型D. Ⅳ型E. 混合型10. 直肠癌的主要转移方式是:()A. 血行转移B. 淋巴道转移C. 种植性转移D. 直接外侵E. 以上都不是11. 输尿管生理狭窄区中最窄的部位位于:()A. 肾盂起始部B. 输尿管起始部C. 过髂主动脉处D. 跨过骨盆入口处E. 进入膀胱壁处12. 下列哪项不是胃溃疡恶变的X线表现:()A. 龛影口部一个指压迹征B. 纠集黏膜呈杵状或中断C. 龛影口部呈钝角状或呈双重阴影D. 小段环堤E. 龛影变浅13. 下列关于腹膜后脂肪肉瘤的描述,正确的是:()A. 肿块越大,恶性程度越高B. 实体型肿瘤以脂肪组织成分为主C. 即使分化程度很高,肿块密度也不太均匀D. 脂肪组织成分越少,肿瘤分化越好E. 没有发现脂肪成分就不能诊断为脂肪肉瘤14. 膀胱癌的起始症状不可能是:()A. 血尿B. 尿频、尿痛C. 排尿、困难D. 充溢性尿失禁E. 下腹部肿块15. 关于前列腺增生的CT表现,下列哪项叙述正确:()A. 前列腺上缘不超过耻骨联合以上10mmB. 左右不对称,局部凸出C. 密度不均,可见钙化D. 膀胱三角区抬高E. 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16. 前列腺癌多发生骨转移,其表现多为哪一种:()A. 成骨型B. 溶骨型C. 混合型D. A、B、C都是E. A、B、C都不是17. 患者,女性,59岁。

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武粟;王仁贵【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24(22)1【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月我院8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非骨巨细胞瘤的溶骨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MSCT定量参数,分析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MSCT定量参数,分析MSCT定量参数与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相较于增强前平扫CT值,两组增强后CT值均有升高(P<0.05);观察组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绘制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诊断的受检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三者诊断AUC值均在0.7以上,且联合诊断AUC值>0.9,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与未复发患者在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Campanicci's放射线分级、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巨细胞瘤患者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均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及Campanicci's放射线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0.05);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Campanicci's放射线分级、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均与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P<0.05)。

结论骨巨细胞瘤患者MSCT检查CT值明显较高,在骨巨细胞瘤定性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如结合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等因素进行预判,可提示术后复发,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内蒙古医学影像模拟题2021年(70)_真题-无答案(98)

内蒙古医学影像模拟题2021年(70)_真题-无答案(98)

内蒙古医学影像模拟题2021年(70)(总分76.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动脉瘤样骨囊肿"正确的演变顺序为( )A. 稳定期、溶骨期、膨胀期、愈合期B. 膨胀期、稳定期、溶骨期、愈合期C. 溶骨期、膨胀期、稳定期、愈合期D. 稳定期、膨胀期、溶骨期、愈合期E. 膨胀期、溶骨期、稳定期、愈合期2. 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的类型是( )A. 肩关节前脱位B. 肩关节后脱位C. 肩关节半脱位D. 肩关节脱位合并外科颈骨折E. 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头骨折3. 在①膝关节、②踝关节、③腕关节、④掌指关节、⑤跖趾关节中,小儿类风湿关节炎常侵犯的关节是( )A. ①④B. ②⑤C. ③④D. ④⑤E. ①②③4. 颈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为前后径小于( )A. 8mmB. 9mmC. 10mmD. 12mmE. 13mm5. X线平片怀疑骨肉瘤,CT检查的主要目的是( )A. 明确病变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B. 更加清楚显示病变内部的结构C. 清楚准确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扩展D. 发现平片不能发现的细小病灶E. 以上均是6. 男,18岁,CT扫描发现脊柱旁软组织肿块,邻近椎体骨质压迫吸收,增强扫描肿瘤内可见低密度区,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 椎旁血管瘤B. 椎旁神经纤维瘤C. 血肿机化D. 转移瘤E. 淋巴瘤7. 栅栏样改变是椎体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在CT横断位上表现为( )A. 大小不等的分隔状B. 肿瘤穿破导致骨小梁的中断C. 边缘清楚、骨质硬化伴点状钙化D. 椎体的溶骨性破坏,伴密度不均E. 椎体骨小梁稀疏,呈增粗的小圆点状8. CT较易发现以下哪种征象,而区分良、恶性骨巨细胞瘤( )A. 骨皮质变薄B. 骨皮质膨胀C. 骨皮质断裂D. 皂泡样表现E. 骨分隔多9. 小关节病变CT表现为( )A. 椎间盘膨隆,有气体影B. 黄韧带肥厚和侧隐窝狭窄C. 椎小关节增生,关节间隙变窄、积气D. 关节破坏伴软组织肿块E. 椎体增生和破坏10. 女,7岁,左小腿较右侧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探究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择取3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依照诊断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是普通CT组以及增强CT组。

比较这两种诊断方式的符合率与CT值。

结果:增强CT的诊断符合率较普通CT平扫高,并且增强CT测得的CT值较普通CT要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增强CT可以提高巨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标签:增强CT;CT值;骨巨细胞瘤;诊断价值
骨巨细胞瘤属于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疾病之一,侵袭性强,并且会对骨质产生很大的溶蚀性破坏作用,为低度恶性或者是潜在恶性的肿瘤[1],因此,临床对骨巨细胞进行详细的诊断有助于及早采取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探究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现将内容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于2009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患有骨巨细胞瘤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诊断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是普通CT组以及增强CT组。

其中,34例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5:19,患者的年龄在20岁~58岁之间,平均年龄(43.17±5.73)岁。

经过实验的病理诊断,3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中,有5(14.71%)例患者为肱骨近端病变,有3(8.82%)例患者为桡骨近端发生病变,有7(20.59%)例患者为股骨上段出现病变,有8(23.53%)例患者为胫骨上段出现病变,另外的11(32.35%)例患者为股骨下段出现病变。

参与研究的34例患者均有关节活动不便、局部出现不适、局部有肿块并且疼痛的临床表现[2]。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为骨巨细胞瘤患者[3];均符合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没有肾、肝、心脏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研究将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将患有意识障碍患者排除在外。

1.2诊断方法
首先对3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普通CT平扫,其次再对其进行增强CT 的扫描[4],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使用来自德国西门子公司的西门子6排螺旋CT对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扫描,其中扫描的参数分别是1.375的螺距、120kV 的管电压、150mA的管电流、2mm的层厚与1.25mm的重建层厚;普通CT扫描完成后将相关数值做详细记录。

接着采用碘海醇作为造影剂,注射速度为
3.5mL/s,注射的剂量为80mL,造影剂注射完成后的60s对患者进行增强CT扫描,其中增强CT扫描的重建方式是软组织的重建以及骨重建,同样,扫描完成将CT值做详细的记录。

1.3观察指标
观察普通CT扫描以及增强CT扫描的符合率与CT值情况[5]。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结束之后,将参与本次研究的3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相关情况的数据,准确无误地录入进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表示计数资料,其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其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

其中95%被作为可信区间,即当p值在0.05以下,可以表示此次实验研究的普通CT诊断价值与增强CT诊断价值的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普通CT组与增强CT组诊断的符合率比较:经过将两种CT诊断方式的结果数据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后,我们得出增强CT诊断的符合率明显要高于普通CT诊断的符合率,两组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的数据情况如表1所示:
2.2普通CT组与增强CT组诊断的CT值比较:将两次诊断的CT数值进行详细的记录比较,我们得出增强CT诊断的平均CT值明显要高于普通CT诊断的CT值,两组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的数据情况如表2所示:
3.讨论
CT属于临床对恶性肿瘤类疾病常使用的诊断方式之一,普通CT是指对患者进行单纯的CT扫描而不使用造影增强;而增强CT扫描则是指通过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水溶性碘造影剂的方式再进行CT扫描,此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造影剂,使患者血内的碘浓度增加,从而增加病变组织与周围领近组织的密度差,通多这种方式来达到提高疾病显示率的效果[6]。

通过造影之后可以让病变部位显示得更加清楚,这样能够弥补普通CT平扫未能够显示或者是存在显示不清楚的病灶,进而对病变是否存在强化的情况给出定性的诊断。

因此,在對巨骨细胞瘤这种潜在的恶性肿瘤进行临床诊断时,增强CT通过其高定性能力以及高检出率的优点,对血管结构进行清楚观察,可以实现普通CT平扫不能够实现的诊断效果;此外,增强CT还可以为肿瘤分期以及手术切除治疗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7]。

CT值则主要是反应人体中某局部组织其密度大小的计量单位,为准确的判
断病变情况而进行CT值的测定,其中CT值越大则表示密度越大[8]。

本次实验结果中,普通CT扫描其诊断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相符合的几率为67.65%,而增强CT则为97.06%;在诊断符合率上,增强CT明显优于普通CT,p<0.05。

而CT值的测定结果显示,普通CT平扫其CT值明显低于增强CT扫描的CT值,p<0.05。

这说明了,增强CT相较于普通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其诊断符合率高达97.06%。

综上所述,增强CT可以提高巨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廖欣,焦俊,宋玲玲等.脊椎骨巨细胞瘤的X线片、CT 及磁共振表现[J].重庆医学,2014,(2):170-172.
[2]杨德胜.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5):796-797.
[3]司慧勇,李海学,程晓光等.CT扫描特征定量分析对骶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效能[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3):245-247.
[4]张国平,徐文坚,邹婧等.脊椎骨巨细胞瘤CT、MRI表现与病理分级对照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5):831-834.
[5]费强.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4,(30):42-44,161.
[6]郭卫生.观察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4,(27):91-92.
[7]高宇,马晓晖,张伟等.脊柱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7):1165-1168.
[8]金林.探讨增强扫描CT 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4):63-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