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内分泌系统危重患者护理常规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常规(一)护理措施1. 卧床休息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注意安全防范,如加床栏,使用约束带。

2. 立即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1~2路,严格按医嘱调节滴速,先快后慢,根据血压、心率、尿量、末梢循环情况及中心静脉压调节速度,24小时输液总量约4000~5000ml。

3. 加强血糖监测,血糖下降速度以每小时3.9~6.1mmol/L为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4.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 定期检测血糖、血气分析及电解质。

采血必须在非输液肢体侧进行。

6. 观察病人水电解质失衡及脱水现象。

7. 鼓励病人大量饮水,昏迷者可鼻饲温开水,每日饮水量应达4000ml。

进清淡饮食,保证主食摄入量,暂禁脂肪类食物,直至酮症消失。

(二)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及家属避免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如感染、外伤、中断胰岛素治疗或应用胰岛量用量不足、暴饮暴食、精神过度紧张等二、糖尿病低血糖护理常规(一)护理措施1. 意识障碍者,给予50%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推注,保持气道通畅,配合医生抢救;意识清楚者给予葡萄糖或其他无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2. 观察低血糖症状缓解情况,直至病人血糖正常、症状缓解,必要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40~60ml。

3. 服用阿卡波糖的病人,出现低血糖时,需要服用葡萄糖纠正低血糖。

4. 低血糖症状缓解后给病人适量进食碳水化合物,如一片面包或两块饼干。

(二)健康教育当发现有低血糖症状和体征时,有条件的应立即进行血糖监测来确认低血糖的诊断,防止病人跌倒、摔伤。

病人病情稳定后,与病人一起分析低血糖原因并进行低血糖自我管理教育。

第二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护理常规(一)护理措施1.按内分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休息,轻者可下床活动。

有心脏病并发症或出现甲亢危象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第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疾病概述】内分泌系统疾病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包括内分泌腺体异常、激素的分泌异常、靶细胞对激素的反应异常等。

常见疾病分为:①垂体病;②甲状腺病; ③甲状旁腺病;④肾上腺病; ⑤胃肠胰岛病。

【一般护理】(一)休息与卧位应根据不同疾病进行具体护理,轻者休息或卧床休息,危重或做特殊检查者绝对卧床休息。

(二)危重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设专人护理,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等不良刺激。

(三)精神及心理护理,解除患者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根据病种及病情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及心理辅导。

(四)根据不同疾病遵医嘱给及各种治疗饮食并嘱患者守膳食原则。

【专科护理】(一)按时测量身高、体重并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等。

(二)饮食护理不同的内分泌患者需要不同的饮食成分及数量,应根据不同疾病给予各种治疗饮食并注意饮食是否符合规定,嘱患者遵守膳食原则。

(三)专科检查掌握内分泌疾病常用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并做好各种检查的准备工作,按时收集各种化验标本。

要求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释以取得合作,以保试验过程和标本采集准确无误。

(四)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建立良好的关系,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提供舒适的环境,鼓励患者表达感受,指导患者修饰自身形象以增加心理舒适和美感,如甲亢突眼患者外出可戴深色眼睛镜等。

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

(五)危象护理应了解不同疾病危象的表现及处理方法,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治疗。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如胰岛素、葡萄糖、酚妥拉明、碘化钠、地塞米松、5%碳酸氢钠注射液、10%葡萄糖酸钙、硝酸甘油等、(六)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不能随意减药、停药,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健康教育】(一)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二)加强专科只是宣传、健康保健指导,使患者及家属熟悉防病治病的常识,避免各种诱惑。

(三)根据不同疾病指导患者选择不同的饮食,少量多餐,忌烟酒。

内分泌科一般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一般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一般护理常规一、主要的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或高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退或亢进,机体代谢紊乱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的预防与自我护理知识。

3、自身形象的紊乱与疾病引起身体外形改变等因素有关。

4、焦虑与疾病难以治愈、长期治疗导致经济负担加重有关。

二、观察要点1、观察病人的体重、体型,计算体重指数(BMI)。

2、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有无毛发浓密、稀疏,有无体型异常,有无满月脸、色素沉着,有无突眼等。

3、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

三、护理措施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2、一般护理①环境:病房整洁、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

②休息:有急性并发症时应卧床休息,缓解期应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③饮食:根据病情,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禁食浓茶、咖啡。

糖尿病患者应进食糖尿病饮食。

3、症状护理①意识障碍者应使用床档,保证病人的安全。

②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平整。

皮肤破溃者,配合医生进行创口护理。

③对突眼者,指导病人外出时戴深色的墨镜。

④高热病人予降温处理,低温者应保暖。

4、用药治疗的护理①遵医嘱使用降低血糖的药物,并注意观察各种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②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注意观察有无水钠潴留及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③应用其他药物时,应注意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④一旦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告知医生。

5 、心理护理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家庭成员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四、健康教育1、疾病知识和康复指导。

2、合理饮食。

3、日常生活指导。

4、预防复发。

内分泌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内分泌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内分泌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一、内分泌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饮食调控:内分泌科疾病患者饮食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合理控制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的摄入。

对于甲状腺疾病来说,对碘的摄入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多或过少。

对于甲状旁腺疾病和肾上腺疾病来说,要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辣椒等。

2.定期复查:内分泌科疾病患者需定期复查,以掌握病情变化和疗效评估。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等。

甲状腺疾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超声等。

甲状旁腺疾病和肾上腺疾病患者需定期检查相关激素水平等。

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内分泌科疾病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需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物的规律使用。

甲状腺疾病患者需要使用甲状腺激素或抗甲状腺药物。

甲状旁腺疾病和肾上腺疾病患者需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4.心理支持:二、内分泌科疾病健康教育1.饮食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合理饮食的知识,告诉他们不同疾病需要注意的饮食原则。

例如,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糖分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养分摄入;甲状腺疾病患者需适当摄入含碘食物;甲状旁腺疾病和肾上腺疾病患者需避免刺激性食物。

2.运动健康教育:运动对于内分泌科疾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改善代谢、减轻体重等。

患者需要注意运动的时间、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不适。

3.药物知识教育:向患者介绍相关药物的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副作用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患者正确的使用药物。

提醒患者要按时、按量服药,避免错过或重复用药。

4.心理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如放松训练、呼吸调节、心理疏导等。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5.定期复查教育:引导患者树立定期复查的意识,告知他们定期复查的必要性。

解答患者对于复查项目和复查的频率等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规划检查时间。

内分泌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腺垂体功能功能减退症(西蒙-席汉综合征)是由于腺垂体缺血、坏死、肿瘤、炎症、手术等原因引起的腺垂体内分泌功能不足的一种疾病。

1.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神志、体重、睡眠、排便及活动情况。

观察患者有无头痛、视野变化、视力变化。

准确记录每日出入量。

(2)注意保暖: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常表现怕冷,要注意保暖。

维持室内温度在20~28℃、湿度在50%~60%,定时通风换气,使患者感觉舒适。

要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偏低,可加盖棉被或用热水袋,但要注意防止烫伤。

(3)皮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皮肤粗糙干燥、色素减退、苍白、少汗、弹性差、要注意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卫生,避免受伤,干燥粗糙的皮肤涂抹润肤品保护,贴身应穿棉质透气的衣物,避免化纤类,避免穿紧身衣。

2、护理常规(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根据病情分级护理,有合并症应绝对卧床休息。

(3)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单易消化饮食,食物中要富含膳食纤维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

(4)心理护理:1)垂体功能减退症的患者身心变化较大,对之前的工作和社会角色适应力下降,会感到力不从心,对前途丧失信心,产生焦虑,恐惧或抑郁,应关心、体贴、尊重、支持患者。

2)患病后,患者不同程度出现第二性征消退,生理周期改变和性欲减退、性交痛,女性出现阴道分泌物减少,男性存在勃起障碍等影响夫妻生活,取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在隐蔽舒适的环境下与患者一起分析、讨论压力的来源,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应对方法。

3)动员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如丈夫(妻子)和儿女的支持。

4)请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协助患者营造良好的病室氛围。

(5)让病人认识到随意停药的危险性,必须严格遵守医嘱,不得随意增减药物剂量,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过量易致欣快感、失眠;服甲状腺激素应注意心率、心律、体温、体重变化等。

(6)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状态、有无低血糖、低血压、低体温等情况。

内分泌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内分泌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内分泌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护理:病情较轻者可多休息或卧床休息,病情危重或做特殊检查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给予各种治疗饮食,注意饮食是否符合规定,并嘱其严格遵守膳食制度。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型态、肢体活动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

4.用药护理:熟悉内分泌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观察用药效果,并进行用药指导。

5.基础护理:依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对患者进行ADL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生活自理缺陷的患者进行生活照顾。

6.专科护理:知晓内分泌疾病常用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并做好各种检查前的准备工作,遵医嘱按时收集各种化验标本。

加强患者宣教及健康指导,使患者知晓防病治病的常识,了解随访的意义,坚持定期复查。

7.安全护理: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进行高风险评估,加强健康教育,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做好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

8.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身心状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1.向患者做好入院宣教,讲解内分泌科病区环境,治疗、查房、探视时间及病室管理制度等。

2.让患者了解入院须知,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3.让患者了解内分泌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告知患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并劝其严格遵守膳食制度。

5.让患者了解或掌握内分泌疾病常用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让其做好各种检查准备,遵医嘱按时正确收集各种化验标本。

6.向患者讲解内分泌疾病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7.向患者讲解内分泌专科疾病护理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

8.做好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正确用药,按时复诊,避免情绪波动,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生活,进行适当有规律的活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人院接待关注患者第一次用餐及用水,饇释第二天抽血及检查前注意事项,告知患者24小时内需留取血、尿、便标本行常规检查。

3.基础护理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患者,提供生活照顾,加强患者生活护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对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协助其讲行基础护理;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休息与活动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轻症患者休息与活动,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住单间。

5.饮食护理遵医嘱根据疾病种类给予不同饮食护理,如: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都需要依据治疗目标接受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应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根据体重情况适当减少总能量的摄入,尤其是超重和肥胖者;禁烟、酒,避免咖啡、浓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6.排泄护理保持二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药或灌肠通便。

7.用药护理掌握内分泌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浓度、作用及副作用,注意用药前后的情况。

8.专科观察要点评估病情变化,遵医嘱测量生命体征、神志、血糖、血酮、尿糖、尿酮、尿量、身高、体重等;严密观察内分泌系统疾病各种危象的先兆表现;及时做好专科检查前后准备,正确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熟悉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保持急救药品、物品的完好。

9.心理护理做好解释及沟通工作,协助克服各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10.健康教育针对专科疾病,实施患者健康教育。

内分泌科 护理常规(全)

内分泌科 护理常规(全)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入院、出院护理要点执行。

2、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及其护理要点。

3、测量体温、呼吸、脉搏。

〔1〕一般新入院病人,2次/天,连测3天,如体温正常,那么按分级护理有关要点执行。

〔2〕高热病人,按高热病人护理要点执行。

〔3〕某些专科疾病病人须观察体温时,按有关疾病护理要点执行。

4、按医嘱测量血压。

5、测量体重,病人入院时测量1次,以后每周测一次。

6、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应对其进行全面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方案及护理措施,并记录于护理病历上。

7、准确、及时留送各种标本。

新入院患者应在次晨留取尿与粪便标本送作常规检验。

8、严重观察病情和药物反响,如有异常变化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积极协助处理。

9、凡危重病人应填写护理记录单,及时准确记录出入量、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临时治疗与护理等内容,并按时作小结与总结。

每日的出入量应记录在体温单上。

10、了解本病区内常规用药、急救药物〔含专科疾病急救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副作用,熟练掌握其用法及本卷须知。

11、保持本病区一般器材、急救器材〔含专科疾病急救器材〕、各种急救治疗包的性能良好,可供随时应急使用,并能掌握其使用或配合医生操作的方法。

12、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了解其心理需要、给予心理支持。

病情允许时,应鼓励并指导病人自我护理,增强其治病与康复的信心。

13、针对病人的疾病进行健康指导,包括本病的预防、病症、治疗、饮食、休息、身体锻炼、保持心理健康等根本知识,以及出院后来院复查的时间等内容。

14、病区环境应清洁、整齐、安静、平安,空气新鲜,室温18~20°C、湿度50%~60%为宜。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定时更换体位。

加强平安管理。

做好根底护理。

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尿道外口护理,根据级别护理认真巡视病房。

抽搐昏迷时应设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方案及护理措施,详细记录护理记录单,出入液体量及血压记录。

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内分泌科是研究内分泌系统并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的科室,主要以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为主。

而中医护理在内分泌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辅助医生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

下面将介绍一些内分泌科中医护理的常规方法。

1.中医辩证观察: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气色、精神状况、舌苔、脉象等表现来判断疾病属于哪种病因、病位、病理性质,从而指导治疗。

护士应该观察患者的面色有无发黄、发红、苍白等异常现象,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观察舌苔的颜色和形态,以及脉搏的强弱有无异常变化等。

这些观察结果可以帮助中医医生进行辨证施治。

2.中药煎煮和服药指导: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结果,医生会给患者开出相应的中药方剂,而护士的任务就是煎煮和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服药。

护士应该了解各种中药材的性味归经,熟知中药的煎煮方法和服药规则,确保患者能够正确按时服药。

3.食疗指导:中医治疗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因为饮食与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如阳虚体质的患者应多食温热食物,阴虚体质的患者应多食清润食物等。

同时,护士还应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食材,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讲究“养生”,即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调养身体,增强抵抗力。

护士应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生活习惯指导,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饮食的卫生与规律,适量参加体育锻炼等。

这些习惯的培养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5.心理疏导:疾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心理状态也会反过来影响病情的发展。

护士应对患者进行病情解释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疾病,减轻焦虑和压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6.定期随访和评估:护士应定期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

另外,护士还要进行健康评估,包括观察体征指标,如血压、心率、体温等的变化,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内分泌科护理常规(-)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达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1.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

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当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次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一)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肾病科护理常规(-)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达指定床位休息。

内分泌系统护理常规

内分泌系统护理常规

内分泌系统护理常规护理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常规措施包括:热情接待患者,安排床位并做好入院介绍;测量生命体征和体重,记录在病历上并通知医生;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包括饮食和药物宣教;协助留取标本并做好各项检查前的宣教;经常巡视观察患者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护理记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以提高健康意识。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散发性和假性四种。

其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由甲状旁腺本身病变引起的,表现为骨骼病变、肾结石和高钙血症等。

护理措施包括:嘱患者减少活动,避免剧烈活动;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促进尿钙排出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控制饮食中钙的摄入量,避免高钙食物;注意观察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情况;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监测患者血钙和PTH水平。

在护理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时,需要进行病情观察,包括监测血电解质和定期测尿钙。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记录每日出人量,以便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对于手术后的患者,要密切关注是否出现低血钙的症状,并及时给予药物治疗,观察低血钙的改善情况。

3.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厌食、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4.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烦渴、多尿导致全身脱水、高热、血压下降、虚脱、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力衰竭等症状。

5.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是否发生改变,如淡漠、精神错乱、幻觉、嗜睡、昏迷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从而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征表现为基础代谢增加、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一)护理措施1.参照内分泌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室环境整洁、安静、凉爽,减少家属探视,避免不良的声光刺激,注意患者休息。

3.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低碘为宜,以满足患者机体的高代谢状态,忌饮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1.病史询问:包括患者的过去病史、家族史、个人病史等,以便了解疾病发生的可能原因和发展过程。

2.体格检查:主要检查患者的生殖器官、肾上腺、甲状腺、胸腺等内分泌腺器官的肿大、异常形态等情况。

同时还应检查头面部特征、皮肤、毛发、嗅觉、视觉、听觉、口腔、颈部、胁肋、腹、生殖器等情况。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唾液等的一系列检查,如血糖、肾功能、血脂、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水平等检查,以确定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是否正常。

4.中医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中医师会进行综合分析,辨别患者的病情是属于何种中医证候,并根据辨证结果制定个性化的中医治疗方案。

5.饮食调理:根据中医理论,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量,适量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以帮助身体调整内分泌功能。

6.药物治疗: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具中药方剂,以平衡患者的阴阳、气血、脏腑等方面的功能,并缓解患者的症状。

7.中医按摩疗法: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病理变化的恢复。

8.中医针灸疗法:通过针刺一定的穴位,以调整患者的脏腑功能,促进病理症状的消失。

9.中医理疗法:通过特定的热疗、温灸、艾灸等方法,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增强抵抗力,促进机体康复。

10.心理护理:内分泌疾病常伴随着情绪波动、焦虑等心理问题,护士应该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11.定期复查:患者接受治疗后,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中医辨证施治、饮食调理、药物治疗、中医按摩疗法、中医针灸疗法、中医理疗法、心理护理和定期复查等措施。

中医通过调整患者的整体功能状态,促使机体回归正常状态,达到治疗目的。

内分泌科一般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一般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给与各种治疗饮食,注意饮食是否符合规定,并督促病人严格遵守治疗膳食制度。

3.按时测量身高、体重,并记录。

4.讲解内分泌疾病常用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并做好各种检查的准备工作,按时收集各种化验标本。

5.加强健康教育,使病人熟悉防病治病的知识。

糖尿病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营养状况、使用药物情况。

2.观察有无低血糖、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的表现。

3.评估皮肤、泌尿系、足部及肺部有无感染。

4.评估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既往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

5.了解对疾病的认识及经济状况等。

6.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糖、血酮、尿酮、糖化血红蛋白、电解质等。

【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2.有感染的危险3.焦虑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低血糖。

5.知识缺乏【护理措施】1.一般休息(1)休息与活动:病情稳定者适当运动,有严重并发症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予糖尿病饮食,控制总热量,均衡膳食。

(3)心理:主动关心病人,了解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

2.病情观察及护理(1)如出现心慌、乏力、颤抖、出冷汗、饥饿感时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立即监测血糖并报告医生,指导其服用糖果或含糖食物(如5、6块饼干,半杯果汁),若症状未缓解,15分钟内重复给予含糖食物。

出现昏迷时,遵医嘱立即推注50%的葡萄糖20—40ml,再用10%葡萄糖静滴维持直至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2)如出现疲乏、极度口渴、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呈烂苹果味,烦躁、嗜睡甚至昏迷时,应警惕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的发生,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遵医嘱快速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泵入、输氧、心电监护、监测血糖及电解质变化等,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3.用药护理使用胰岛素时剂型、剂量要准确,督促病人准时进餐防止低血糖发生,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正确保存胰岛素2--8℃冰箱冷藏或不超过28℃室温避光放置。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常州金林骨科医院内分泌科护理常规目录一、内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二、糖尿病护理常规 (2)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3)四、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护理常规 (5)五、低血糖症护理常规 (6)六、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7)七、甲亢危象护理常规 (9)八、甲状腺炎护理常规 (10)九、尿崩症护理常规 (11)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 (12)十一、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 (13)十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14)十三、高血钙危象护理常规 (15)十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护理常规 (16)十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护理常规 (17)十六、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18)十七、嗜铬细胞瘤致高血压危象护理常规 (19)十八、低钾血症护理常规 (20)十九、糖原累积病护理常规 (21)二十、护理部相关专科检查护理常规 (22)内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制订(修订)者:护理部审批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休息与卧位:应根据不同疾病进行具体护理,轻者休息或卧床休息,危重或做特殊检查者绝对卧床休息。

3、生活护理:除常规生活护理外,还应注意身高、体重及准确记录出入量等特殊护理项目。

4、饮食护理:根据不同疾病给予各种治疗饮食并指导病人遵守膳食原则。

5、功能试验:了解内分泌疾病功能试验的意义及方法,做好各种物品准备及急救准备,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释以取得合作,保证试验过程和标本采集准确无误。

6、用药护理:正确给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指导患者预防副作用的发生。

7、内分泌疾病危象的护理:了解危象发生的表现,以及不同危象的特异治疗及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8、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精神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9、健康教育:根据病种及病情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护理,遵医嘱定期门诊随访。

常州金林骨科医院Array糖尿病护理常规制订(修订)者:护理部审批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定义: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1.健康宣教
2.药物管理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准确地给予药物,并监测患者的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在给药前,护士应检查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禁忌,遵从用药原则和操作规范。

3.疼痛缓解
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常常伴有疼痛症状,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热敷、按摩、药物镇痛等。

4.饮食管理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

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宣教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合理选择脂肪摄入、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定时进餐等。

5.情绪支持
内分泌疾病常常伴有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护士应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倾听,提供情绪支持,帮助患者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6.协助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
护士负责协助医生进行内分泌系统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如血糖监测、
甲状腺超声、抽血、注射等。

护士应做好检查和治疗前的准备工作,提醒
患者注意事项,解答患者的疑问,同时配合医生进行有关操作。

7.监测疾病进展和并发症
护士应根据患者疾病的发展情况,进行定期的生命体征检查、疾病指
标监测和并发症观察,及时发现疾病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相
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8.提供康复护理
对于一些需要康复护理的内分泌疾病患者,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包括体育锻炼、心理疏导、营养补充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9.保持环境安全
护士应保持内分泌科病房的环境整洁、安静、舒适,预防交叉感染和
控制疾病的传播。

护士应做好消毒工作,保持病房空气新鲜,避免噪音和
过度刺激。

10.持续教育和研究
对于内分泌科护士来说,持续教育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护士应不断
学习和更新内分泌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提高自身
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

总之,内分泌科护理要求护士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
人文关怀和细致的护理工作。

通过实施以上常规措施和注意事项,可以提
高内分泌科患者的护理质量,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