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个词牌名中隐藏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 52个词牌名及由来作文素材

高考语文 52个词牌名及由来作文素材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52个词牌名及由来1:望江南。

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八声甘州。

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渔歌子。

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

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高考语文 52个词牌名及由来复习

高考语文 52个词牌名及由来复习

52个词牌名及由来1:望江南。

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八声甘州。

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渔歌子。

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

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词牌】经典词牌来源和背后的故事

【词牌】经典词牌来源和背后的故事

【词牌】经典词牌来源和背后的故事-01-浣溪沙西施浣纱,众人皆醉,“浣溪沙”的名字,便是由此而来。

粉面桃花,我见犹怜,西施在河边浣纱时,倒影透过波光粼粼的水面映到河底,连鱼儿都看痴了,忘了游水,沉到河底。

纳兰性德曾以“浣溪沙”为题作词: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淅淅沥沥,雨总是给人带来愁绪。

忆往事,桃花依旧在,人面非旧识,留迹在苍藓,孤月如钩明。

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永远陪着另一个人,人与人之间无论相聚多久,最后的结局都是别离。

人生便是如此,爱别离,恨别离。

-02-念奴娇念奴,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

念奴是一名歌姬,相传,唐玄宗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演唱,其声娇滴婉转,龙颜大悦,将此曲命名为“念奴娇”。

关于“念奴娇”,最出名的,便是苏轼的词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滚滚江水东流,淘尽千古人物。

英雄易逝,故事不老,那一片片浪花,不正是惋惜英才的咆哮吗?洪应明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纵使繁花落尽,祥云尽散,沧海桑田,人不见,铁甲犹在。

-03-雨霖铃马嵬坡下,恩怨离别。

据《碧鸡漫志》记载,唐玄宗赐死杨玉环后,在雨夜出行,马铃配雨声,让人顿感凄惨,悲从中来。

念及爱妃,唐玄宗痛心疾首,口出“雨淋铃”三字,后命人采谐音,作曲“雨霖铃”。

提起“雨霖铃”,不得不提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离别,深秋更甚。

凄厉的晨风,黎明的残月,无一不在诉说着孤独。

但生活就是这样,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周国平说:孤独和爱是互为根源的,孤独无非是爱寻求接受而不可得,而爱也无非是对他人孤独的发现和抚慰。

-04-钗头凤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

常见词牌典故及其代表作六

常见词牌典故及其代表作六

常见词牌典故及其代表作六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56个常见词牌典故及对应千古名篇。

一、一剪梅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

又名《玉簟秋》、《腊梅香》。

六十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二、忆秦娥又名《秦楼月》。

始见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题李白作。

四十六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一叠韵,亦以入声部为宜。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三、扬州慢南宋姜夔自制曲。

双调,九十八字,押平声韵。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四、风入松一说出于唐代诗僧皎然《风入松》歌;一说古琴曲有〔风入松〕。

传为晋嵇康作,见于郭茂倩《乐府诗集》又名《远横山》《风入松慢》。

双调74或76字,上下阙各6句4平韵。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吴文英五、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

十六字,三平韵。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毛泽东六、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

“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词牌名背后的故事

词牌名背后的故事

词牌名背后的故事
词牌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格式,不同的词牌有着不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每个词牌都有其独特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下面简要介绍几个词牌名背后的故事:
浣溪沙:浣溪沙是宋代文学家柳永创作的一首词的词牌名。

据说,柳永在一次游玩中,看到一位少女在溪边洗涤衣裳,因而感到灵感,创作了这首词,表达了对清新自然和淳朴少女的赞美之情。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元曲的一种词牌名,最初由元代文学家贯休所创。

据说,贯休在一次游玩中看到了一位少女,被她的美丽和动人的歌声所打动,于是创作了这首词,歌颂了少女的美丽和动人心魄的歌声。

菩萨蛮:菩萨蛮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词牌名源自李白的一首同名词。

故事中讲述了李白饮酒作诗,感叹人生短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厌倦,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每个词牌名背后的故事都承载着词作者的情感和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这些故事也丰富了词牌的内涵,使得词作更具情感共鸣和历史意义。

【写词必备】56个常见词牌典故及对应千古名篇文档(4)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写词必备】56个常见词牌典故及对应千古名篇文档(4)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写词必备】56 个常见词牌典故及对应千古名篇1.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ft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

幕,一作“莫”或“摩”。

“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ft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醉花阴又名《九日》,双调,五十二字。

上阕下阕各五句,各三仄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南乡子唐教坊曲名。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原为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

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

一百字。

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

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ft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6.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四)

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四)

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四)目录: 51、苏幕遮52、更漏子53、鹤冲天54、扬州慢55、望海潮56、雨霖铃57、浣溪沙58、醉花阴59、惜分飞60、破阵子 51、苏幕遮原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

幕,一作“莫”或“摩”。

源于龟兹乐,据考证原本是指从古高昌(今天新疆吐鲁番)传来的“浑脱”舞曲,是高昌民间以水交泼乞寒之歌舞戏。

“浑脱”是“囊袋”的意思,也称为油囊,是西域游牧民族用以盛水或奶的工具。

据说,跳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唐人称之为“泼寒胡戏”,类似于今天流行于傣族地区的泼水节,不过“泼寒胡戏”是在十一月的寒冬季节进行。

表演者为了不使冷水浇到头上、脸上,就戴上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语叫“苏幕遮”(见《宋史·高昌传》采宋王明清《挥麈录》),因而乐曲和后来依曲填出的词就被称为《苏幕遮》了。

此曲现在大多认同最早于北周大象元年(579)时传入中原,唐武则天当政末年兴起,至唐中宗时尤为盛行,一时间上上下下都热衷于此。

唐玄宗即位之后,对这种比较粗放的外来风俗不大赏识,加之朝臣极力进谏,认为裸体上身,有伤风化、“失容斯甚”,在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玄宗颁了“禁断”此俗的诏书《禁断腊月乞寒敕》:敕:腊月乞寒,外蕃所出,渐积成俗,因循已久。

至使乘肥衣轻,竞矜胡服。

阗城溢陌,深点(玷)华风。

……自今已后,即宜禁断。

开元元年十二月七日。

52个词牌名及由来(完整收藏版)

52个词牌名及由来(完整收藏版)

52个词牌名及由来(完整收藏版)52个词牌名及由来(完整收藏版)1:望江南。

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八声甘州。

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渔歌子。

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

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52个常见词牌名,52首对应千古名篇,不容错过,一定多几遍!

52个常见词牌名,52首对应千古名篇,不容错过,一定多几遍!

52个常见词牌名,52首对应千古名篇,不容错过,一定多几遍!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今天带大家了解52个常见词牌典故及对应千古名篇。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

“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醉花阴又名《九日》,双调,五十二字。

上阕下阕各五句,各三仄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南乡子唐教坊曲名。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原为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

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

一百字。

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

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词牌名的典故

词牌名的典故

词牌名的典故成语典故大家都知道吧,那成语都有哪些典故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词牌名的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词牌名的典故1词源于隋,成于唐,盛于宋。

原是隋唐以来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长短的诗体,因而又称诗余。

和唐诗双峰竞秀,各臻其美。

词首先盛行于民间,现存最早的词是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文人词相传以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最早,但疑为伪作。

词是根据曲子所填的歌词,又称为“曲子词”。

他是用来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曾有过一个乐谱。

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类似今天的C调、G调之类),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词调。

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词牌。

由于种种原因,曲子早已失传,只把名字留给我们瞻仰。

清《词规》收录词牌1180多个,实际上应该更多。

常用的词牌,大约有100多个。

时间的流逝,许多词牌名的由来,除少数外,多已散落在岁月的回廊里,不可考据。

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来自六朝隋唐旧曲;包括民间歌曲、宫庭歌舞曲、外域歌曲等等。

2)、根据词的内容,创制、谱曲而来3)、由旧词改变或由旧词牌改称4)、人名、地名等等1、竹枝词唐教坊曲名,本是巴渝民谣。

“竹枝”原是巴山楚水一带的民歌,唐·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曾在建平(今重庆巫山县)见到联歌“竹枝”,他也效屈原作《九歌》为其谱写新词九章,称《竹枝词》,被后人收入词集、词谱。

【刘禹锡《竹枝词》序:“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

岁正月,余来建平。

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

歌者扬袂睢(suī)舞,以曲多为贤。

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jié)如吴声。

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

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

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

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扬之,附于末。

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 】《竹枝》调名来自曲中和声,五代孙光宪有词,依稀窥得远古竹枝词的原貌:乱绳千结(竹枝)绊人深(女儿),越罗万丈(竹枝)表长寻(女儿)。

52个词牌名称来历

52个词牌名称来历

52个词牌名称来历1、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BWCB保温夹套泵3、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段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年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此。

5、长相思: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此。

rcb保温沥青泵6、丑奴儿: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全铸钢沥青泵8、定风波: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句,此调取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YHB 齿轮润滑油泵9、芳心苦: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此。

10、风入松: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浣溪沙: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13、减字浣溪沙: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YHB润滑油泵14、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六丑: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是周邦彦写的新调。

”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

52个词牌名及由来

52个词牌名及由来

1 :望江南。

本名《谢秋娘》 ,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不忆江南” 名《忆江南》 ,又名《梦江南》 、《望江南》、《江南好》等。

2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 、《眉峰碧》 、《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 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

3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 《采桑》,后截取一 “遍” 单行, 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 、 《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 《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 晏殊。

4 :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 ,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 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 :长相思。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 、《相思令》等。

因 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 :丑奴儿。

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 ,所以通称《采桑子》 ,又名《丑奴儿令》 罗敷媚》。

7 :捣练子。

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 :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 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 、《定风波令》等。

9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 ,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10 :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而改 ,故名。

11 :八声甘州。

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 :渔歌子。

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 :六丑。

周邦彦自创。

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古典文献汇编】《52个词牌名及由来》(完整收藏版)

【古典文献汇编】《52个词牌名及由来》(完整收藏版)

【古典文献汇编】《52个词牌名及由来》(完整收藏版).txt点的是烟抽的却是寂寞……不是你不笑,一笑粉就掉!人又不聪明,还学别人秃顶。

绑不住我的心就不要说我花心!再牛b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悲伤!活着的时候开心点,因为我们要死很久。

请你以后不要在我面前说英文了,OK?【古典文献汇编】52个词牌名及由来(完整收藏版)1:望江南。

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八声甘州。

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宋代词牌名的来历及典故

宋代词牌名的来历及典故

《宋代词牌名的来历及典故》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宋代那些有趣的词牌名是怎么来的,还有它们背后的小故事。

比如说“清平乐”这个词牌名呀,“清平”就是说太平、安宁,“乐”呢就是快乐的意思。

传说在古代,有一个地方的人们生活得非常幸福、快乐,没有战争,没有烦恼,所以就有了“清平乐”这个词牌,人们用它来写美好的生活。

还有“如梦令”,听起来是不是很梦幻呀?据说有个诗人晚上做了一个很美很美的梦,醒来后就写下了一首词,用了“如梦令”这个名字,好像在告诉大家他的梦就像一首美妙的曲子。

小朋友们,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宋代词牌名的来历及典故》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宋代词牌名的故事哟。

“菩萨蛮”这个词牌名也很有趣呢。

以前呀,有一些从外国来的漂亮姐姐,她们头上戴着好多好看的首饰,穿着特别的衣服,人们觉得她们就像菩萨一样美丽,所以就有了“菩萨蛮”这个词牌。

再说说“沁园春”。

有一个很漂亮的园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还有弯弯的小河,就像春天的画一样美。

有人为这个园子写了词,用了“沁园春”这个名字。

小朋友们,是不是感觉很神奇呀?
《宋代词牌名的来历及典故》
小朋友们,今天再来讲几个宋代词牌名的来历和典故啦。

“西江月”,据说呀,在一条叫西江的河边,晚上的月亮特别亮,特别美。

有个诗人看到了,就写了一首词,用了“西江月”这个名字,把那美丽的景色记录了下来。

“渔家傲”呢,是因为以前有很多渔民,他们每天在海上捕鱼,生活虽然辛苦,但是很自由、很快乐。

有人就用“渔家傲”来写他们的生活。

小朋友们,这些词牌名是不是很有趣呀?。

中国45个经典词牌名来历大全,真是开眼了(值得收藏)

中国45个经典词牌名来历大全,真是开眼了(值得收藏)

中国45个经典词牌名来历大全,真是开眼了(值得收藏)
提到诗,我们就会想到词。

想到词,你一定会记起古代的一些大词人吧!比如辛弃疾、苏轼、李清照等,好多词流传千古。

那么关于词,你又了解多少呢?我们知道,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要有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牌名呢?词牌名是词的一种曲调名称,每个词牌名都有着固定的声律与格式,词牌名一旦固定下来,也就意味着词的音律与节奏也就定下来了。

记忆里,我们经常见到的词牌名有如梦令、念奴娇、忆江南、沁园春、长相思、破阵子等等,每种词牌名都是怎么来的?一些词牌名的来历还会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今天我们带来了中国经典词牌名的来历,一共有45个,一般你见过的词牌名这里都涉及到了,每个都还举了一个例子,一起来看看吧!
怎么样?这45个词牌名的由来,是不是很好的学习资料?赶快收藏、转发出去,让更多朋友受益吧!。

56个词牌典故,56首千古名篇

56个词牌典故,56首千古名篇

56个词牌典故,56首千古名篇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56个常见词牌典故及对应千古名篇。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

“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醉花阴又名《九日》,双调,五十二字。

上阕下阕各五句,各三仄韵。

醉花阴,词牌名,又名“醉春风”“醉花去”。

以毛滂《醉花阴·孙守席上次会宗韵》为正体,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

无变体。

代表作品有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辛弃疾《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等。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南乡子唐教坊曲名。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原为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

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藏在词牌名里的故事

藏在词牌名里的故事

藏在词牌名里的故事虞美人倾诉衷肠专用,传说虞美人花听了它会舞 动花枝。

词牌档案楚汉相争,乌江边,西楚霸王项羽兵败。

在他生命的最后_个夜晚,听到四面楚歌响起,项羽知道这重围难以突破,他心疼虞姬,劝她另谋出路。

虞姬,跟随项羽南征北战已有七年之久,她不仅美,还能一边唱歌一边舞剑,深得项羽喜爱。

她常常即兴创作词曲,并且以“虞美人”作为曲名。

在项羽劝她离开的这_晚,虞姬又_次边唱歌边舞剑,只是到了最后,她拔剑自刎了,血染之地长出了鲜红的花。

她的节烈令人钦佩,后人便给血土中长出的花起名“虞美人”,“虞美人”也逐渐演化为了词牌名。

为《虞美人》奠定哀伤基调的是南唐后主 李煜,他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哀伤又凄绝,最后一句“问者能有凡多愁?怆仞一江眷水肉东流”,还让这词牌还多了个a_江春水”的别名。

STORY心园舂被调侃得多了,便成了曲;大佬来填词了,便成了流行歌曲。

词牌档案沁园本是_座园林。

汉明帝刘庄曾带女儿刘致到沁河游竹林,刘致十分喜爱这里,明帝就在沁河旁建了一座园林,名为园”,并封刘致为‘%水公主'到了明帝第五子章帝时代,外戚干政、宦官当道。

外戚大将窦宪的妹妹被册封为皇后,窦宪便仗势横行霸道,他看上了沁园,要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强买,沁水公主并不敢抗拒。

汉章帝有一天出行路过沁园,发现换了主人,才得知窦宪夺园的事,气愤的汉章帝严厉斥责了窦宪,勒令他归还沁园。

尽管后来外戚兼并土地的情况有所收敛,但这事儿还是被之后的文人反复拿来调侃,渐渐地还创作出了_首曲子,就叫《沁园春》。

加之大佬苏試填的《沁园春(孤馆灯青)》等词,《沁园春》有了标准模板,并很快成为宋代一大流行歌曲。

念奴娇唐玄宗时期当红歌手念奴“同名专辑”。

词牌档案念奴是_名歌女,而且是歌者中的佼佼者,地位不亚于现在的顶级流行歌手。

“有姿色,善歌唱,未尝一曰离帝左右”,《开元天宝遗事》这样描述她,有颜值有能力,难怪能成为大牌,连唐玄宗都是她的粉丝。

据说唐玄宗每年在宫门楼下赐宴群臣,都会持续上几天,热闹非凡,但宾客太吵闹,宫廷乐师们的演奏声都被掩盖了,实在是美中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个词牌名中隐藏的故事,你知道多少?词牌,亦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但当历史赋予了他们身后的文化底蕴时,它们背后的故事也变得耐人寻味起来。

【沁园春】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等。

汉显宗刘庄共有11女。

永平三年,封第五女刘致为沁水公主,婚配东汉开国元勋邓禹之孙高密侯邓乾,并为其修建园林一座,名为沁园,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

【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词谱》以为此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菩萨蛮】始于唐宣宗大中初年。

相传唐代女国(缅甸的罗摩国)来进贡,他们梳着高高的发髻,戴着金饰的帽子,身上挂满了珠玉缨络,称为菩萨蛮队,于是有人制作出了“菩萨蛮”词牌。

【蝶恋花】是商调曲,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忆秦娥】又名“秦楼月”“双荷叶”“蓬莱阁”“碧云深”“花深深”“中秋月”“子夜歌”“华溪仄”“。

最早见于《忆秦娥·箫声咽》词。

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

“秦娥”本指的是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

传说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爱吹箫,嫁给仙人萧史。

【长相思】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长相思“。

【满庭芳】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

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

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雨霖铃】王灼《碧鸡漫志》记,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出逃,在马嵬坡迫于形势,将杨玉环赐死。

后在霖雨连绵之夜,玄宗车行于蜀中栈道之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与凄惨。

他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不觉悲从中来,口出“雨淋铃”三字。

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记恨焉”,并叫伶人张野狐吹奏,从此流传于世。

【钗头凤】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琬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分离。

多年后陆游沈园春游,与唐琬不期而遇。

陆游“怅然久之,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

据考证,《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

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

【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

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发展为大曲。

凡是大曲都由几个乐章组成,“歌头”就是开头一段。

【贺新郎】清代《古今词话》记载“东坡守杭州,湖中宴会,有官妓秀兰后至,问其故,以结发沐浴忽觉困倦对,座客颇恚(huì)恨”。

秀兰受责怪后,于酒席上摘石榴花献在座诸宾,未曾想更激怒了宾客。

苏轼为此赋“贺新凉”,即“乳燕飞华屋”也。

秀兰歌之,众人始息怒而乐。

【鹊桥仙】一说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

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以上说法都表明了这一词牌与“鹊桥相会”的神话有关。

【踏莎行】据说,北宋寇准在一个暮春之日和友人们去郊外踏青,忽然想起唐代诗人韩翃“踏莎行草过春溪”之句,于是作了一首新词,名为“踏莎行”。

“踏莎行”中的“莎”字读suō,指莎草,亦称“香附子”。

【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为名,逐渐演化为词牌名。

【青玉案】出自东汉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

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

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鱼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

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

【竹枝词】唐教坊曲名,本是巴渝民谣。

“竹枝”原是巴山楚水一带的民歌,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曾在建平见到联歌“竹枝”,他也效屈原作《九歌》为其谱写新词九章,称《竹枝词》。

【闲中好】源自晚唐诗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因词中有“闲中好”句,故取作词牌名。

【章台柳】据唐传奇《柳氏传》里的记载,柳摇金是唐玄宗天宝年间长安富商李宏的歌姬,通晓翰墨,歌喉婉转。

柳摇金因韩翊的诗才而对其心生爱意,韩翊对柳氏亦有好感。

天宝十三年,韩翊考取进士及第,回乡省亲,路途遥远不便携柳摇金同往,便将妻子留在了长安,独自回乡。

韩翊省亲期间,安史之乱起,战火连天。

柳摇金为保清白,寄身法灵寺避难,两人也因此失了音信。

饱经坎坷与悲欢,韩翊和柳摇金得以破镜重圆,白头偕老。

【谢秋娘】中唐著名政治家李德裕任浙西观察使时与一个叫谢秋娘的歌妓相好,可惜谢秋娘红颜薄命,很早就死了,李德裕为纪念谢秋娘,用隋炀帝所作《湖上曲·望江南》调撰《谢秋娘曲》。

【望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望江南。

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四十四字。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段单行,取为词。

始于晏殊。

【定风波】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句,此调取平定叛乱的意思。

【六丑】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是周邦彦写的新调。

”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

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如梦令】相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xù)自度曲。

起初叫《忆仙姿》,苏轼嫌调名不雅,取词中“如梦、如梦”之叠句,改名《如梦令》。

【点绛唇】始见于南唐·冯延巳《阳春集》【生查子】唐代教坊曲,后转作词调。

据传《生查子》的“查”字本是“楂”字,省笔写成“查”字。

【声声慢】毛先舒《填词名解》云:“词以慢名者,慢曲也。

拖音袅娜,不语辄尽。

”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词,名《胜胜慢》,是为他的家妓荣奴离去所作。

【风入松】唐代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木兰花】又名“玉楼春”“西湖曲”。

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阮郎归】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

相传东汉年间,有刘晨、阮肇二人去天台山采药,在山上偶遇两位仙女,便跟随她们入了家中,食胡麻饭,又行了夫妻之礼,优哉游哉的过了半年才返回家中。

谁知山上一天山下一年,山下他们的妻子儿女早已不在,只有几个不知道隔了多少辈的子孙。

这二人再上山去,仙女早已不知所踪。

【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醉落魄】又名“一斛珠”。

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

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据说创自刘禹锡和白居易,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俩只是《浪淘沙》的模仿者。

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敦煌曲就有了《浪淘沙》的曲调名,这个曲调是流传于丽江纳西族民间的洞经古乐。

洞经古乐是中原道教音乐融合纳西族民间音乐的音乐,是古蜀氐羌巫观祭祀音乐形成的青城洞经古乐。

后人考究这个洞经古乐就是晚唐《浪淘沙》的音乐原型。

敦煌曲虽有《浪淘沙》的曲调名,但有目无辞,根据《乐府诗集》刘禹锡和白居易的诗中猜测,敦煌曲里面的《浪淘沙》应该是七言绝句体。

【眉妩】《汉书·张敞传》:“(敞)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

”词调名盖本此。

汉宣帝年间,张敞任京兆尹。

张敞为官没有官架子,经常在散朝后步行回家。

他和他的妻子感情很好,因为他的妻子幼时受伤,眉角有了缺点,所以他每天要替他的妻子画眉后,才去上班,于是遭长安城中的人讥为“张京兆眉妩”。

后来有同僚上奏皇帝,指张敞此举有辱士大夫身份。

一次,汉宣帝当着众大臣询问这位京兆尹,问他为妻画眉是否属实。

结果张敞非常从容地说:“臣闻闺房之内,夫妻之私,有甚于画眉者。

”意思是夫妇之间,在闺房之中,还有比画眉更过头的玩乐事情,你只要问我国家大事做好没有,我替妻子画不画眉,你管它干什么?皇帝一听觉得有理,而且张敞是一个才干出众的人,治理长安,政绩昭著,汉宣帝爱其才,所以未予深。

还将他和妻子树成立夫妻恩爱的典范。

发展到后来,人们也用“张敞画眉”比喻夫妻恩爱。

但是这种不拘小节,也使他不得升迁。

张京兆画眉实际上是画的是情,正因为如此,才为后人追慕。

这么一个温柔而浪漫的故事,千百年来不知道引来多少人艳羡。

【忆王孙】《忆王孙》这个词牌据传是取秦观词《忆王孙·春闺》“萋妻芳草忆王孙”句中的词语为词调名。

《楚辞》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刘安《招隐士》里有“王孙兮归来,山中不可以久留”。

后来诗人多用“王孙”、“芳草”作为感景怀人之词。

杜甫诗“短畦带碧草,怅望思王孙”已隐有“忆念王孙”之意了。

之后如王维《送别》:“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刘长卿《经漂母墓》:“王孙旧此游”、贺铸《子夜歌》:“王孙何许音尘”、柳永《荔枝香》“王孙空恁肠断”。

王孙一般泛指贵族子孙,《索隐》注:“秦末多失国,言王孙、公子,尊之也”。

《集解》:“如言公子也”。

到了后来,也用来尊称一般的青年男子了。

【洞仙歌】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

传说此调为吕洞宾所作,原用以咏洞府神仙。

但敦煌曲《云谣集杂曲子》载有词调,与宋人所作此词体式不同。

任二北《敦煌曲初探》根据其中有“恨征人久镇边夷”、“令戎客休施流浪”等句,认为与玄宗朝征兵戍边事有关,因而推断此调创于开元、天宝之际。

【祝英台近】《祝英台近》这个词牌名始见苏轼《东坡词》。

祝英台与梁山伯的故事,为我国男女因恋爱而殉身相传最早且最普遍的故事。

《祝英台近》这个词牌名就是以梁祝故事为词调名。

但该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一直争论不休。

《白香词谱》载,据宁波府志记载:东晋穆帝时,会稽梁处仁,字山伯,从师过钱唐,逢一士子同渡,自称上虞祝贞,字信斋。

同学三年,祝先归,梁后访之,则为祝氏九娘英台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