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e来表征的(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ss第二章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

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

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

(填空或选择)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5.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化简。

三种基本形式,尤其是式2-61。

主要掌握结构图的化简用法,参考P38习题2-9(a)、(e)、(f)。

(化简)等效变换,是指被变换部分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在变换前后保持不变。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汇总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汇总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汇总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学科。

它研究的是用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这些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下面是自动控制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

一、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控制系统的定义:控制系统是用来使被控对象按照一定要求或期望输出的规律进行运动或改变的系统。

2.控制系统的要素:输入、输出、被控对象、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

3.控制系统的分类: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4.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抗干扰性、鲁棒性等。

二、数学建模1.控制对象的数学建模方法:微分方程模型、离散时间模型、差分方程模型等。

2.控制信号的形式化表示:开环信号和闭环信号。

三、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1.传递函数:描述了控制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2.传递函数的性质:稳定性、正定性、因果性等。

3.频率响应:描述了控制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响应。

四、稳定性分析和设计1.稳定性的定义:当外部扰动或干扰没有足够大时,系统的输出仍能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稳定在期望值附近。

2.稳定性分析的方法:根轨迹法、频域方法等。

3.稳定性设计的方法:规定根轨迹范围、引入正反馈等。

五、PID控制器1.PID控制器的定义:是一种用于连续控制的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通过调节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2.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参数调节等。

六、根轨迹设计方法1.根轨迹的定义:描述了系统极点随控制输入变化时轨迹的变化规律。

2.根轨迹的特点:实轴特征点、虚轴特征点、极点数量等。

3.根轨迹的设计方法:增益裕量法、相位裕量法等。

七、频域分析与设计1.频率响应的定义:描述了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响应。

2.频率响应的评价指标:增益裕量、相位裕量、带宽等。

3.频域设计方法:根据频率响应曲线来调整系统参数。

八、状态空间分析与设计1.状态空间模型:描述了系统状态和输入之间的关系。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第一节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一、两个定义:(1) 自动控制: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卞,利用控制装置使某种设备、装置或生产过程 中的某些物理屋或工作状态能自动地按照预定规律变化或数值运行的方法,称为自动控制。

(2) 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含测量元件)和被控对彖组成的有机整体。

或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些元部件组成的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有机整体。

称为自动控制系统。

在控制系统中,把影响系统输出量的外界输入量称为系统的输入量。

系统的输入屋,通常指两种:给定输入量和扰动输入量。

给定输入量,又常称为参考较输入量,它决定系统输出量的要求值或某种变化规律。

扰动输入量,又常称为干扰输入量,它是系统不希望但又客观存在的外部输入量,例如,电 源电压的波动、环境温度的变化、电动机拖动负载的变化等,都是实际系统中存在的扰动输 入量。

扰动输入量影响给定输入量对系统输出量的控制。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二、基本控制方式(3种)1、开环控制方式⑴定义: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不产生作用的控制方式,称为开环控制方式。

具有这种控制方式的有机整体,称为开坏控制系统。

如果从系统的结构角度看,开环控制方式也可表达为,没有系统输出量反馈的控制方式。

⑵职能方框图任何开坏控制系统,从组成系统元部件的职能角度看,均可用下面的方框图表示。

2、闭坏控制方式(1)定义:系统输出量直接或间接地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参予了系统控制的方式,称为闭坏控制方式。

如果从系统的结构看,闭环控制方式也可表达为,有系统输出量反馈的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工作原理开环调速结构基础上引入一台测速发电机,作为检测系统输出量即电动机转速并转换为 电压。

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比较(相减)后,产生一偏差电压,经电压和功率放人器放大后去控制 电动机的转速。

当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时,电动机就以电位器滑动端给出的电压值所对应的希望转速 运行。

当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例如负载变人),电动机的转速会发生变化(下降),测速反馈扰动输入量输出量电压跟着变化(变小),由于给定电压值未变,偏差电压值发生变化(变人),经放人后使电动机电枢电压变化(提高),从而电动机转速也变化(上升),去减小或消除由于干扰引起的转速偏差。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作者:————————————————————————————————日期:自动控制原理总结第一章 绪 论技术术语1. 被控对象:是指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

2. 被控量:表征被控对象工作状态的物理参量(或状态参量),如转速、压力、温度、电压、位移等。

3. 控制器:又称调节器、控制装置,由控制元件组成,它接受指令信号,输出控制作用信号于被控对象。

4. 给定值或指令信号r(t):要求控制系统按一定规律变化的信号,是系统的输入信号。

5. 干扰信号n(t):又称扰动值,是一种对系统的被控量起破坏作用的信号。

6. 反馈信号b(t):是指被控量经测量元件检测后回馈送到系统输入端的信号。

7. 偏差信号e(t):是指给定值与被控量的差值,或指令信号与反馈信号的差值。

闭环控制的主要优点: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缺点:使用的元件多,线路复杂,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都比较麻烦。

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稳定性 快速性 准确性稳定性和快速性反映了系统的过渡过程的性能。

准确性是衡量系统稳态精度的指标,反映了动态过程后期的性能。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拉氏变换的定义:-0()()e d st F s f t t +∞=⎰几种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1.单位阶跃函数1(t)2.单位斜坡函数3.等加速函数4.指数函数e -at5.正弦函数sin ωt6.余弦函数cos ωt7.单位脉冲函数(δ函数) 拉氏变换的基本法则 1.线性法则 2.微分法则 3.积分法则1()d ()f t t F s s ⎡⎤=⎣⎦⎰L4.终值定理()lim ()lim ()t s e e t sE s →∞→∞==5.位移定理00()e()sf t F s ττ--=⎡⎤⎣⎦Le ()()atf t F s a ⎡⎤=-⎣⎦L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系统(或元部件)的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对系统进行控制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一些与自动控制原理相关的知识点:1. 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研究的对象是各类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通常由输入、输出、执行器和传感器组成。

输入是系统的控制命令,输出是系统的控制结果。

执行器根据输入控制命令来执行相应的动作,传感器用于检测系统的状态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

2. 控制器:控制器是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部分,用于决定执行器的控制命令。

常见的控制器包括比例控制器(P控制器)、积分控制器(I控制器)和微分控制器(D控制器)。

这些控制器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进行组合以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3. 反馈:自动控制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反馈。

反馈是通过传感器将系统的实际输出信息反馈给控制器,以便控制器可以根据实际输出对控制命令进行调整。

反馈可以帮助控制系统实现更准确、稳定的控制。

4. 控制策略:控制系统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来实现不同的控制目标。

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比例-微分控制和模糊控制等。

每种控制策略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5. 系统建模:在进行自动控制设计之前,需要对要控制的系统进行建模。

系统建模可以分为传递函数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两种。

传递函数模型通常用于线性系统,而状态空间模型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系统。

6. 频域分析:频域分析是自动控制原理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用于理解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常见的频域分析方法包括频率响应曲线、Bode图和Nyquist图等。

7. 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分为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两种。

闭环控制中,系统的输出信息被反馈给控制器,以便对控制命令进行调整,以达到系统要求的性能。

而开环控制中没有反馈,系统的控制命令只基于输入信号来决定。

8. 鲁棒控制:鲁棒控制是自动控制原理中一种可以应对系统参数变化、外界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的控制方法。

鲁棒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SISO) (MIMO)
数 学 传递函数
状态方程
模型
研 究 频域法、根轨 状态空间方法
手段 迹法
研 究 系统综合、校 最优控制、系
目的 正
统辨识、最优
估计、自适应
控制
4、室
温控
制系统
5、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被控对象:在自动化领域,被控制的装置、
物理系统或过程称为被控对象(室内空气)。
◎控制装置:对控制对象产生控制作用的装
温度的变化及房间散热条件的变化等)。 ◎输入信号的响应:由某一个输入信号产生 的输出信号又称为该输入信号的响应。 8.负反馈原理:将系统的输出信号引回输入 端,与输入信号相比较产生偏差,控制器利 用偏差的大小、正负进行控制,达到减小偏 差、消除偏差的目的。(以偏差纠偏差)
——构成反馈控制系统的核心 9. 由于有了负反馈,自动控制系统便形成 了一个按偏差进行进行控制的闭环系统(又 称反馈控制系统)
制实现(正如微积分是一种数学工具一 样)。 ◎解决的基本问题:
•建模: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实际问题抽象, 数学描述)
•分析: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动 /稳态性能)
•综合: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控制器 设计(方案选择、设计) 3、自动控制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研 究 单输入、单输 多输入、多输 对象 出 系 统 出 系 统
◎闭环系统必须考虑稳定性问题。 特点: 输出影响输入,所以能削弱或抑制干 扰;低精度元件可组成高精度系统;因为可 能发生超调,振荡,所以稳定性很重要 3、闭环系统与开环系统的区别 ◎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闭环控制系统的最 大特点是检测偏差、纠正偏差 ; ◎从系统结构上看,闭环系统具有反向通 道; ◎从功能上看,闭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完整word版)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e来表征的(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ss第二章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

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

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

(填空或选择)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5.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化简。

三种基本形式,尤其是式2-61。

主要掌握结构图的化简用法,参考P38习题2-9(a)、(e)、(f)。

(化简)等效变换,是指被变换部分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在变换前后保持不变。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自动控制原理是探讨如何利用各种力量和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物体或者系统的运行状态的学科。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工程实践的重要基础,广泛应用于机械、电气、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自动控制原理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控制系统由输入、处理器、输出和反馈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输入是所要控制的物理量或信号,处理器是处理输入信号的部分,输出是系统输出的目标物理量或信号,反馈将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并反馈给处理器进行调节。

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输入信号,通过反馈来使系统的输出达到期望值。

2.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法传递函数是描述线性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函数,它是一个复变量的函数。

通过传递函数可以对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和设计。

状态空间法是一种描述系统行为的方法,用状态向量和状态方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

3.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是最常见的一种控制器,它由比例(P)、积分(I)和微分(D)三个部分组成。

比例部分使控制器的输出与误差成正比,积分部分用于处理系统的静差,微分部分用于预测系统未来的状态。

通过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可以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的优化。

4.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将系统的输出信号反馈给系统的输入端进行调节的一种控制方式。

反馈控制可以使系统对扰动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减小误差。

5.系统稳定性和瞬态响应系统稳定性是指当系统输入和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系统输出是否会有无穷大的增长。

常用的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有稳定判据和根轨迹法。

瞬态响应是系统在调节过程中输出的变化过程,包括超调量、调节时间、稳态误差等指标。

6.系统优化和自适应控制系统优化是指通过调节系统参数使系统达到最佳性能的过程。

自适应控制是指系统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参数的变化自主调整控制策略的过程。

优化和自适应控制可以使系统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适应能力。

7.数字控制系统数字控制系统是利用数字计算和逻辑运算进行控制的一种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通用4篇)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通用4篇)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第1篇频率特性分为两种,分别是A(ω) 幅频特性和 φ(ω) 相频特性。

对于一个一阶线性定常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 Asinωt 的稳态输出 Ysin(ωt +ψ) ,仍是一个正弦信号,其特点:①频率与输入信号相同;②振幅 Y为输入振幅A的 |G(jω)| 倍;③相移为 ψ = ∠G(jω)。

振幅 Y 和相移 ψ都是输入信号频率 ω 的函数,对于确定的 ω 值来说,振幅Y和相移 ψ 都将是常量。

|G(jω)| = Y / A 正弦输出对正弦输入的幅值比—幅频特性∠G(jω) = ψ正弦输出对正弦输入的相移—相频特性理论上可将频率特性的概念推广的不稳定系统,但是,系统不稳定时,瞬态分量不可能消失,它和稳态分量始终同时存在,所以,不稳定系统的频率特性是观察不到的。

(1)幅相曲线:对于一个确定的频率,必有一个幅频特性的幅值和一个幅频特性的相角与之对应,幅值与相角在复平面上代表一个向量。

当频率ω从零变化到无穷时,相应向量的矢端就描绘出一条曲线。

这条曲线就是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简称幅相曲线。

(2)幅频特性曲线: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又称为伯德图(曲线)。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横坐标是频率 ω ,并按对数分度,单位是[rad/s] .对数幅频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对数幅频特性的函数值,线性分度,单位是[dB],此坐标系称为半对数坐标系。

对数相频特性曲线的纵坐标表示相频特性的函数值,线性分度 , 单位是 (0) 或(弧度),频率特性G(jω) 的对数幅频特性定义如下 L(ω) = 20lg |G(jω)| 对数分度优点:扩大频带、化幅值乘除为加减、易作近似幅频特性曲线图。

(3)对数幅相曲线(又称尼柯尔斯曲线):其特点是纵、横坐标都线性分度,对数幅相图的横坐标表示对数相频特性的相角,纵坐标表示对数幅频特性的幅值的分贝数。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第2篇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1)单位阶跃响应——输入 r(t) = 1(t),输出 h(t) = 1 - e-t/T, t >0 特点:●可以用时间常数去度量系统的输出量的数值。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点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点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点21.控制(Control):是指为了改善系统的性能或达到特定的目的,通过对系统有关信息的采集和加工而施加到系统的作用。

2.自动控制(Automatic Control):是关于受控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运行的理论和技术。

3.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地进行操作或运行。

4.自动控制系统(Automatic Control System):由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和被控对象等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些部分组成的能对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

5.系统(System):是指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些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6.信息(Information):是指符号信号或消息所包含的内容,用来消除对所关心的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7.反馈(Feedback):是指将系统的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进行比较,形成误差,从而为确定下一步的控制行为提供依据。

8.科学(Science):是指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对各种定量规律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9.技术(Technology):是指人类根据自身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改变或控制其环境的手段和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一个专门领域。

10.工程(Engineering):是指应用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使自然资源最好地为人类服务的专门技术。

11.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12.模型:是对于对象和过程的某一方面本质属性的一种表述。

13.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14.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用G(s)表示。

零初始条件:是指在t=0时刻,系统的输入、输出及其它们的各阶导数均为零。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一、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简单来说,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一个典型的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对象、控制器、测量元件和执行机构等部分组成。

控制对象就是我们要控制的那个东西,比如一个电机、一个温度场或者一个生产过程。

控制器则是根据输入的偏差信号,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律产生控制作用,去驱动执行机构。

测量元件负责测量被控量,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反馈给控制器。

执行机构接受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对控制对象施加作用。

自动控制系统按照有无反馈可以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结构相对简单,但控制精度较低。

闭环控制系统则将输出量反馈回来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形成偏差,然后根据偏差来调整控制作用,因此控制精度高,但系统相对复杂,可能会出现稳定性问题。

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要对一个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首先要建立它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就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内部状态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

微分方程是最基本的描述形式,但求解比较复杂。

传递函数则是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它可以方便地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和稳定性。

状态空间表达式则能更全面地描述系统的内部状态和动态特性。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分析法和实验法。

分析法是根据系统的物理规律和结构,推导出数学方程。

实验法则是通过对系统施加输入信号,测量输出响应,然后用系统辨识的方法得到数学模型。

三、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时域分析是直接在时间域上研究系统的性能。

主要的性能指标有稳态误差、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节时间和超调量。

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准确性,它与系统的类型和输入信号的形式有关。

对于单位阶跃输入, 0 型系统有稳态误差,1 型及以上系统稳态误差为零。

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调节时间反映了系统的快速性。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归纳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归纳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归纳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对象:需要被控制的对象,可以是一个物理系统、电子设备或生产工艺等。

-控制器:用于监测和调节控制对象的设备或程序,根据输入信号产生输出信号以实现控制。

-反馈:通过采集控制对象的输出信息,并与给定的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形成误差信号,作为控制器的输入信号。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开环控制仅根据输入信号直接控制对象,闭环控制则根据反馈信号和误差信号来调节控制器的输出信号。

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状态空间模型:使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控制对象的状态变化及其对输入和输出的影响。

-传递函数模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将控制系统描述为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描述了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过程。

3.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定义:稳定性是指控制系统的输出在无穷远处有一个有限的稳定值或震荡在一些范围内。

-稳定性判据:利用特征方程的根的位置或特征值来判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 稳定性分析方法:Bode图法、Nyquist图法、根轨迹法等。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响应速度:指控制系统从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到输出信号稳定在其稳定值所需要的时间。

-精度:指控制系统输出信号与给定信号的误差大小。

-稳定度:指控制系统输出信号在稳定状态下的波动程度。

-鲁棒性:指控制系统对参数变化、外部扰动和测量误差的抗干扰能力。

5.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比例控制器:根据误差信号的大小,直接乘以比例系数后作为控制器的输出信号。

-积分控制器:根据误差信号的积分值,乘以积分系数后作为控制器的输出信号,用于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

-微分控制器:根据误差信号的变化率,乘以微分系数后作为控制器的输出信号,用于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

6.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频率响应:描述控制系统在不同频率下对输入信号的变化如何进行响应的性能。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通过绘制控制系统的奈奎斯特曲线,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和相位裕度。

-传递函数: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将控制系统描述为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从而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输入信号是恒值,要求被控变量保持相对应的数值不变
◎室温控制系统、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系统。
随动系统(r(t)不可预测)
◎输入信号是变化规律未知的任意时间函数;
◎系统的任务是使被控变量按照同样规律变化并与输入信号的误差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导弹发射架控制系统、火炮随动系统、雷达天线控制系统;
◎当被控量为位置、角度或其导数时,这类系统又称为伺服系统。
4、室温控制系统
5、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被控对象:在自动化领域,被控制的装置、物理系统或过程称为被控对象(室内空气)。
◎控制装置:对控制对象产生控制作用的装置,也称为控制器、控制元件、调节器等(放大
器)。
◎执行元件:直接改变被控变量的元件称为执行元件(空调器)。
◎测量元件:能够将一种物理量检测出来并转化成另一种容易处理和使用的物理量的装置称
并能完成一定的任务。
◎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就可称为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
控对象组成。
除被控对象外的其余部分统称为控制装置,它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职能部件。
?测量元件:用以测量被控量或干扰量。
?比较元件:将被控量与给定值进行比较。
?执行元件:根据比较后的偏差,产生执行作用,去操纵被控对象。
◎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闭环控制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检测偏差、纠正偏差;
◎从系统结构上看,闭环系统具有反向通道;
◎从功能上看,闭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由于增加了反馈通道,系统的控制精度得到了提高,若采用开环控制,要达到同样的精度,则需要高精度的控制器,从而大大增加了成本;
?由于存在系统的反馈,可以较好地抑制系统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扰动和由于器件的老化而引起的结构和参数的不确定性;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点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点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点1.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被控对象、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被控对象是需要控制的物理系统,传感器用于采集被控对象的参数信息,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参数信息进行计算和控制命令的输出,执行器负责根据控制命令对被控对象进行操作。

2.控制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常见的控制器有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微分控制器和PID控制器等。

比例控制器的输出与被控对象的参数成比例,用于消除静差;积分控制器的输出与被控对象参数的积分值成正比,用于消除稳态误差;微分控制器的输出与被控对象参数的变化率成正比,用于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PID控制器是由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器组成的综合控制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利用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器的优点。

3.系统的稳定性和稳定裕度: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系统稳定性的判据是该系统在无限时间内的响应能否在有限范围内振荡或逐渐衰减趋于平衡态。

稳定裕度是指系统实际稳定边界与临界稳定边界之间的差值,用于评估系统稳定性的好坏。

较大的稳定裕度意味着系统对参数变化和负载干扰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稳态误差、动态响应和抗干扰能力等。

稳态误差是指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别,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和调节参数来降低;动态响应是指系统在受到扰动或控制命令改变时,恢复到新的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和过程,可以通过调节控制器的参数来提高;抗干扰能力是指系统对于外部干扰的响应能力,可以通过增加控制器的增益和改进控制策略来改善。

5.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模式。

开环控制是指输出量不通过传感器进行反馈,仅根据期望输入和系统模型进行控制。

闭环控制是指输出量通过传感器进行反馈,并与期望输入进行比较后进行控制。

闭环控制可以实现对系统的实时监测和修正,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一、数学模型与传递函数1.系统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方程来描述系统的物理特性和行为规律。

2.传递函数:传递函数是描述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函数,它是系统的拉普拉斯变换的比值。

二、系统的稳定性1.稳定性的概念: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给定条件下的输出是否能够始终收敛到一个有限的范围内。

2.稳定性判据:稳定性可以通过判断系统的极点位置来确定,例如极点都位于左半平面时系统是稳定的。

3. 稳定性分析方法: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有根轨迹法、Nyquist稳定判据和Bode稳定判据。

三、系统的时间响应1.系统的单位冲击响应:单位冲击响应是系统对冲激信号的输出响应,它可以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和反变换求得。

2.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单位阶跃响应是系统对阶跃信号的输出响应,它可以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和反变换求得。

3.响应特性参数:常用的响应特性参数有时间常数、峰值时间、峰值幅值、上升时间、超调量和稳态误差等。

四、控制系统的单一闭环反馈1.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开环系统是指没有反馈路径的系统,闭环系统是指存在反馈路径的系统。

2.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是指闭环系统中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比例为-1的系统。

3.闭环系统的稳态误差:稳态误差是指系统在达到稳定状态后,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偏差。

4.稳态误差的计算和减小方法:可以通过增大控制增益、引入积分环节或者采用预估控制来减小稳态误差。

五、PID控制器1.PID控制器的结构和原理:PID控制器是由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和微分环节组成的控制器。

比例环节根据当前误差来调节输出,积分环节根据累积误差来调节输出,微分环节根据误差变化率来调节输出。

2.PID调节器参数整定方法:常用的整定方法有经验整定法、频域法和模拟优化等。

六、根轨迹法1.根轨迹的概念和性质:根轨迹是描述系统极点运动规律的图形,它是由系统的传递函数特征方程的根随一个参数的改变轨迹而形成的。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汇总

自动控制原理总结第一章绪论技术术语1.被控对象 :是指要务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施或生产过程。

2.被控量:表征被控对象工作状态的物理参量 (或状态参量 ),如转速、压力、温度、电压、位移等。

3.控制器:又称调理器、控制装置,由控制元件构成,它接受指令信号,输出控制作用信号于被控对象。

4.给定值或指令信号 r(t) :要求控制系统按必定规律变化的信号,是系统的输入信号。

5.扰乱信号 n(t) :又称扰动值,是一种对系统的被控量起损坏作用的信号。

6.反应信号 b(t) :是指被控量经丈量元件检测后回馈送到系统输入端的信号。

7.偏差信号 e(t):是指给定值与被控量的差值,或指令信号与反应信号的差值。

闭环控制的主要长处:控制精度高,抗扰乱能力强。

弊端:使用的元件多,线路复杂,系统的剖析和设计都比较麻烦。

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稳固性迅速性正确性稳固性和迅速性反应了系统的过渡过程的性能。

正确性是权衡系统稳态精度的指标,反应了动向过程后期的性能。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拉氏变换的定义:F ( s) f ( t )e- st d t几种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1.单位阶跃函数1(t)2.单位斜坡函数3.等加快函数4.指数函数e-at5.正弦函数sin ωt6.余弦函数cos ωt7.单位脉冲函数 (δ函数 )拉氏变换的基本法例1.线性法例2.微分法例3.积分法例Lf ( t )d t1F ( s )s4.终值定理e( ) lim e( t ) lim sE ( s)ts 05.位移定理L f (t)e 0 s F(s)Le atf ( t )F ( s a )传达函数: 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 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称为系统 (或元零件 )的传达函数。

动向构造图及其等效变换1.串连变换法例2.并联变换法例3.反应变换法例4.比较点前移“加倒数”;比较点后移“加自己”。

5.引出点前移“加自己”;引出点后移“加倒数” 梅森( S. J. Mason )公式求传达函数典型环节的传达函数 1.比率 (放大 )环节 2.积分环节 3.惯性环节 4.一阶微分环节 5.振荡环节G ( s)12 s 22 Ts 1T C ( s ) = 1 n6.二阶微分环节( s )P k kR ( s )k 1第三章时域剖析法二阶系统剖析2nKJF2nJ2 n(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汇总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1.过阻尼 ξ>1 的状况 :系统闭环特色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第一章绪论1.机械系统:以实现一定的机械运动、输出一定的机械能和承受一定的机械载荷为目的。

激励(输入):外界与系统的作用,如作用力(载荷)。

分为控制输入和扰动输入。

响应(输出):系统由于激励作用而产生的变形或位移。

2.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机械工程控制论实质上是研究机械工程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

具体地说,是广义系统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作用下,从系统的一定的初始状态出发,所经历的由其内部的固有特性所决定的整个动态历程,研究系统与其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从系统、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问题的不同,机械控制工程论的任务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系统分析问题)已知系统和输入,求系统的输出。

(最优控制问题)已知系统和理想输出,设计输入。

(最优设计问题)已知输入和理想输出,设计系统(滤波与预测问题)已知输出,确定系统,以识别输入或输出中的有关信息。

(系统辨识问题)已知输入和输出,求系统的结构与参数。

3.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准、快)稳定性: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能够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

稳定性是系统工作的首要条件。

准确性:在调整过程结束后输出量与给定的输入量之间的偏差。

衡量系统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

快速性:系统输出量与希望值之间产生偏差时,消除这种偏差的快速程度。

控制的三要素:控制对象、控制目标、控制手段。

控制论的两个核心:信息和反馈需要解决的两大基本问题:控制系统的分析和控制系统的设计。

4.反馈:将系统的输出以一定的方式返回到系统的输入端并共同作用于系统的过程。

内反馈:系统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自然形成的反馈。

内反馈是造成机械系统存在动态特性的根本原因。

外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为达到某种控制目的而人为加入的反馈。

正反馈:能使系统的绝对值增大的反馈。

负反馈:能使系统的绝对值减小的反馈。

5.自动控制的本质:闭环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就是一个“检测偏差并纠正偏差”的过程。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知识点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知识点

5.频率特性: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其稳态输出与输入的复数比与频率ω的关系图形表示方式1)极坐标图(又称奈氏图,幅相频率特性曲线)2)对数频率特性图(Bode图)—工程上应用最多】由两张图构成:一张是对数幅频图,一张是对数相频图。

微分方程:最基本直接的方法,时域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复域数学模型,古典控制理论中最为重要,工程上用得最多
1.数学模型图形表示: 框图(方框图、动态结构图)
信号流程图
频率特性:频域数学模型
X1.一般以最大超调量、调整时间和稳态误差来评价系统响应的平稳性、快速性和稳态精度。

X2.传递函数定义为:在初始条件为零时,输出量的拉氏变换式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式之比。

记作G(s)=Y(s)/U(s)
X3单回路控制系统主要由四个基本环节组成,即被控对象(简称对象)、测量变送装置、控制器和执行器.
7.连续系统中,每处的信号都是时间t的连续函数,这种信号称为连续信号或模拟信号。

离散系统中,至少有一处或几处的信号是时间t的离散函数,称其为离散信号。

采样定理:采样频率要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2倍,才能无失真的保留信号的完整信息。

4.
3,过渡过程的四种基本形式(1)非振荡的单调过渡过程被控变量在给定值的某一侧作缓慢变化,没有来回波动,最后稳定在某一数值上(2)衰减振荡过程被控变量上下波动,但幅度逐渐减小,最后稳定在某一数值上(3)等幅振荡过程被控变量始终在某一幅值的上下波动(4)发散振荡过程被控变量上下波动,幅度逐渐变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1、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给定值)运行。

◎系统:是指按照某些规律结合在一起的物体(元部件)的组合,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能完成一定的任务。

◎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就可称为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

除被控对象外的其余部分统称为控制装置,它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职能部件。

测量元件:用以测量被控量或干扰量。

比较元件:将被控量与给定值进行比较。

执行元件:根据比较后的偏差,产生执行作用,去操纵被控对象。

参与控制的信号来自三条通道,即给定值、干扰量、被控量。

2、自动控制原理及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

而不是对某一过程或对象的具体控制实现(正如微积分是一种数学工具一样)。

◎解决的基本问题:建模: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描述)分析: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动/稳态性能)综合: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控制器设计(方案选择、设计)3、自动控制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4、室温控制系统5、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被控对象:在自动化领域,被控制的装置、物理系统或过程称为被控对象(室内空气)。

◎控制装置:对控制对象产生控制作用的装置,也称为控制器、控制元件、调节器等(放大器)。

◎执行元件:直接改变被控变量的元件称为执行元件(空调器)。

◎测量元件:能够将一种物理量检测出来并转化成另一种容易处理和使用的物理量的装置称为传感器或测量元件(热敏电阻)。

◎比较元件:将测量元件和给定元件给出的被控量实际值与参据量进行比较并得到偏差的元件。

◎放大元件:放大偏差信号的元件。

◎校正元件(补偿元件):结构参数便于调整的元件,用于改善系统性能。

◎给定元件(参考输入元件):将指令输入信号变成参考输入信号(参据量)的元件(电位器)。

6、室温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7、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信号和变量◎输入信号:由外部加到系统中的变量,它不受系统中其他变量的影响和控制。

◎输出信号:由系统或元件产生的变量,其中最受关注的输出信号又称为被控变量(室内的实际温度)。

◎控制变量:控制器的输出信号称为控制变量,它作用在控制对象(执行元件、功率放大器)上,影响和改变被控变量(放大器(控制器)的输出信号)。

◎被控变量:在控制系统中被控制的物理量是被控变量。

(空气温度)◎反馈信号:是被控变量经传感器等元件变换并返回到输入端的信号,一般与被控变量成正比(热敏电阻即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给定值:又称为指令输入信号,它与被控变量是同一物理单位,用来表示被控变量的设定值(室内温度的设定值)。

◎参考输入信号:代表指令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进行比较的基准信号称为参考输入信号(电位器的输出电压)。

◎偏差信号:参考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之差称为偏差信号(e= r - y)。

◎扰动信号:是加于系统上的不希望的外来信号,它对被控变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及房间散热条件的变化等)。

◎输入信号的响应:由某一个输入信号产生的输出信号又称为该输入信号的响应。

8.负反馈原理:将系统的输出信号引回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相比较产生偏差,控制器利用偏差的大小、正负进行控制,达到减小偏差、消除偏差的目的。

(以偏差纠偏差)——构成反馈控制系统的核心9. 由于有了负反馈,自动控制系统便形成了一个按偏差进行进行控制的闭环系统(又称反馈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一、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按照控制方式和策略,系统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和复合控制系统三大类。

1、开环控制系统◎控制器和控制对象间只有正向控制作用,系统的输出量不会对控制器产生任何影响;◎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控制,但控制精度低;◎一般适合于干扰不强或可预测的、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如果系统的给定输入与被控量之间的关系固定,且其内部参数或外来扰动的变化都比较小,或这些扰动因素可以事先确定并能给予补偿,则采用开环控制也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控制效果;◎对扰动没有抑制能力。

2、闭环控制系统◎系统输出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实现了按偏差控制;◎也称为反馈控制;◎闭环控制系统由前向通道(控制器和控制对象)和反馈通道(反馈装置)构成;◎反馈控制:正反馈和负反馈;◎具有正反馈形式的系统一般不能改进系统性能,而且容易使系统性能变坏;◎通常而言,反馈控制就是指负反馈控制。

◎闭环系统必须考虑稳定性问题。

特点: 输出影响输入,所以能削弱或抑制干扰;低精度元件可组成高精度系统;因为可能发生超调,振荡,所以稳定性很重要3、闭环系统与开环系统的区别◎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闭环控制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检测偏差、纠正偏差;◎从系统结构上看,闭环系统具有反向通道;◎从功能上看,闭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由于增加了反馈通道,系统的控制精度得到了提高,若采用开环控制,要达到同样的精度,则需要高精度的控制器,从而大大增加了成本;由于存在系统的反馈,可以较好地抑制系统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扰动和由于器件的老化而引起的结构和参数的不确定性;反馈环节的存在可以较好地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4、复合控制复合控制就是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相结合的一种控制,是在闭环控制回路的基础上,附加了一个输入信号或扰动作用的顺馈通路,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

二、线性控制系统和非线性控制系统按照系统是否满足叠加原理,系统可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两类。

线性控制系统◎组成控制系统的元件都具有线性特性;◎输入输出关系一般可以用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传递函数以及状态空间表达式来描述;◎线性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齐次性和适用叠加原理;◎如果线性系统中的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为线性定常系统;否则称为线性时变系统。

非线性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若至少有一个元件具有非线性特性;◎一般不具有齐次性,也不适用叠加原理;◎输出响应和稳定性与输入信号和初始状态有很大关系;◎也有时变和定常系统之分;◎严格地讲,绝对线性的控制系统(或元件)是不存在的。

三、定值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按照输入信号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定值(恒值)控制系统(r(t) = const.)◎输入信号是恒值,要求被控变量保持相对应的数值不变◎室温控制系统、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系统。

随动系统(r(t) 不可预测)◎输入信号是变化规律未知的任意时间函数;◎系统的任务是使被控变量按照同样规律变化并与输入信号的误差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导弹发射架控制系统、火炮随动系统、雷达天线控制系统;◎当被控量为位置、角度或其导数时,这类系统又称为伺服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 r(t) 变化事先已知)◎输入信号是按已知的规律(事先规定的程序)变化;◎要求被控变量也按相应的规律随输入信号变化,误差不超过规定值;◎热处理炉的温控系统、机床的数码加工系统和仿形控制系统。

四、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连续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各部分的信号都是时间的连续函数。

◎离散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各部分的信号中只要有一个是时间的离散信号。

◎离散模型是计算机控制的最主要模型。

五、其他分类方法◎集中参数系统和分布参数系统◎单输入输出系统和多输入输出系统◎时变和非时变(定常)系统◎确定性系统和不确定性系统◎有静差和无静差系统等等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简史1 经典控制理论◎40~50年代形成 SISO系统◎基于:二战军工技术◎目标:反馈控制系统的镇定◎基本方法:传递函数,频率法,PID调节器 (频域)2 现代控制理论◎60~70年代形成 MIMO系统◎基于:冷战时期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目标:最优控制◎基本方法:状态方程(时域)3 智能控制技术◎90年代开始发展◎专家系统——姑苏慕容◎模糊控制——醉拳◎神经网络◎预测控制4 正在发展的各个领域◎自适应控制——独孤九剑◎大系统理论◎鲁棒控制——金钟罩铁布衫◎多率周期控制◎非线性控制(微分几何,混沌,变结构)后现代控制理论80年代以后,控制理论向广度与深度发展,呈现三个主流方向:◎大系统,是指规模大,结构复杂变量众多的信息与控制系统。

在系统理论中,采用状态方程和代数方程相结合的数学模型,状态空间,运筹学等相结合的数学方法。

◎智能控制是具有某些仿人智能的工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最典型的是智能机器人,智能主体等。

◎21世纪网络、通讯、人机交互为代表的信息自动化集成的理论与技术。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一、系统的状态、过程及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为实现自动控制,必须对控制系统提出一定的要求;◎平衡态或静态、稳态(steady state):对于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而言,当输入量和扰动量均不变时,系统输出量也恒定不变,称系统处于稳态;◎平衡态的转移:当输入量或扰动量发生变化时,反馈量将与输入量产生偏差,通过控制器的作用,从而使输出量最终稳定,即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过渡过程:由于系统中各环节总存在惯性,系统从一个平衡点到另一个平衡点无法瞬间完成,即存在一个过渡过程,该过程也称为动态过程、暂态过程和瞬态过程(transient)。

根据系统稳态输出和暂态过程的特性,对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稳、快、准。

(1)稳: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平稳性。

◎稳定性是指控制系统偏离平衡状态后,自动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能力。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由其结构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控制系统必须具有稳定性(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稳定的控制系统必然存在过渡过程;稳定与否通常可以用曲线来描述(如下图所示)。

◎平稳是指动态过程振荡的振幅和频率。

即被控量围绕给定值摆动的幅度和摆动的次数。

好的动态过程摆动的幅度小,摆动的次数少。

(2)快:系统的快速性,即动态过程进行的时间长短。

◎稳和快反映了系统在控制过程中的性能。

系统在跟踪过程中,被控量偏离给定值越小,偏离时间越短,说明系统的动态精度越高。

(3)准:就是要求被控量和设定值之间的误差达到所要求的精度范围。

◎准确性反映了系统的稳态精度◎通常控制系统的稳态精度可以用稳态误差来表示:cr(t)——系统希望输出;c(t) ——实际输出两者误差—— e(t) = cr(t) - c(t)稳态误差——lim() sse e tt=→∞◎根据输入点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参考输入稳态误差和扰动输入稳态误差。

◎稳态误差与系统的类型和输入信号有关。

◎对于随动系统或其他有控制轨迹要求的系统,还应当考虑动态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