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和分区方法
(2021年整理)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docx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docx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docx)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docx的全部内容。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名词解释1.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相对稳定的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综合产出能力。
2.农业气候资源指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所提供的各种天然物质和能源(光、温、水、气等),以及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在能力3.土地资源是是指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为人类利用、用以创造财富和产生经济价值的这部分土地4.土地资源的评价:是人们对土地利用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适宜程度或价值大小的评定。
实质上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评估鉴定。
5.水资源管理的涵义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等工作.6.生物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原料、食品及其他效益的生物的总称,是一种可更新资源。
7.生物性肥料资源指与植物、人和动物关系密切的有机肥料资源,植物性肥料资源如作物秸秆、绿肥、野生植物等,动物性肥料资源有人粪尿和家畜尿等。
生物性肥料资源具有再生性。
8.废物农用资源化,又称为废物资源的农业利用,是指将具有农业价值的生产性废物和生活性废物作为一种农用资源利用,投入到农业生产体系中。
9.农业资源区域开发25310.农业资源管理指管理者在资源承载力的允许下,以资源科学理论为基础,对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的人类活动所进行的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等一系列过程。
农业资源调查
第二节 农业资源调查安徽省、地、县各级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各单项农业资源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对土地、水、生物、气候四大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初步查清了农业资源的数量、质量与分布状况,并开展了综合评价,对如何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增殖提出了意见。
一、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是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的重点,也是农业区划的重要基础。
从1979年开始到1994年,全省先后组织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概查与详查、土壤普查、以及重点地区宜林地资源、水域资源、丘陵山区坡地资源和低荒农用土地资源调查,并于1986年开始在13个县建立监测网点,进行了以土地利用现状为主的农业资源动态监测工作。
〔土地利用现状概查〕为及时满足制订农业区划的需要,全省各地首先进行了土地利用现状概查。
省区划办1980年在宿县进行的土地资源概查试点成功后,即向全省作了统一部署,各县利用航片或卫片,采用分层抽样、数理统计和编图量算等方法,概算出行政辖区内的主要土地利用分类面积。
1986年省区划办对县级土地资源概查结果进行了数据审核与汇总,编印··532了以乡镇为统计单元的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专辑。
通过核查,截至1985年底,全省土地总面积20961.37万亩,其利用现状为:耕地8552.53万亩,较同期统计上报耕地面积高出28.94%;园地353.54万亩;林地4490.77万亩,其中有林地3295.24万亩;牧草地541.46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753.36万亩,交通用地553.97万亩;水域2675.41万亩;未利用土地1534.6万亩。
省区划办、省科委农医处和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还于1982~1986年4月共同编印了1∶50万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利用现状详查〕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安徽省区划办公室于1981年开始组织开展县级土地资源详查工作。
1981年首先在繁昌县进行了土地资源详查试点,并先后在合肥、繁昌举办了全省利用航片开展土地资源调查技术培训班,全省23个县、6个地市的80多名业务技术干部参加了培训。
分区种植管理制度
分区种植管理制度一、总则分区种植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保障农田种植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农田环境,保证粮食生产安全而制定的。
二、种植分区划分1. 农业部门应根据土地质量、水资源、气候条件等因素,将农田划分为不同的种植分区,制定相应的种植方案和管理制度。
2. 种植分区应合理规划,确保土地的充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种植管理责任1. 农业部门应负责制定种植管理规定,并对各个种植分区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2. 各个种植分区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种植管理工作。
3. 种植管理机构应明确各个责任岗位,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四、农田准备工作1. 在种植季节开始前,农业部门应组织对农田进行土地整理,清理杂草,施肥、灌溉等准备工作。
2. 种植分区管理机构应做好农田的排灌工作,及时解决农田的排水问题,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要。
五、田间管理1. 农业部门应根据各个分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播种、施肥、灌溉、施药等管理方案。
2. 种植分区管理机构应做好定期田间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病虫害等问题,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
3. 种植分区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农业生产工具和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
六、收获和加工1. 农业部门应根据各个分区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组织收获工作,确保农作物的品质。
2. 种植分区管理机构应做好收获后的粮食加工和储存工作,确保粮食的安全存储。
七、农田环境保护1. 农业部门应定期对各个种植分区的农田环境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种植分区管理机构应做好农田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3. 种植分区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农民的环境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以上就是分区种植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我国农业生产有所帮助。
永久基本农田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永久基本农田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永久基本农田是指国家保持长期稳定供应粮食、农产品和农村生态发展需要的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农业、生态和社会功能。
为了保护和管理好永久基本农田资源,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内容和方法。
下面将从规划、保护、监管和补偿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规划1.制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需求,制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和边界,确保保护的目标和范围清晰明确。
2.区划分类管理: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辐射区,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根据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加强保护力度,高强度保护核心区,中等强度保护缓冲区,适度保护辐射区。
3.农田整理与调整:对于存在利用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益低下的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农田整理与调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田主产功能,有序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保护1.严格划定边界:按照规划确定的边界,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界限,建立边界标识和监测机制,严禁非农业开发和建设活动侵占永久基本农田。
2.加强土地质量保护: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肥力和农田生物多样性,提高农田的可持续生产力。
3.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农田灌溉问题,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
三、监管1.建立监管机制:设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管理机构,负责农田保护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加强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和破坏行为。
2.加强农用地审批和管制:对于非农业用途的土地征收和建设项目,要进行严格审批和管制,确保不侵占永久基本农田,保障农田资源的持续利用。
3.配套政策和法规:制定配套的政策和法规,明确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相关措施和标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大家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四、补偿1.资金保障机制: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专项资金和补偿机制,确保农民的权益得到合理补偿,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加强农业区划的提案
关于加强农业区划的提案1.引言1.1 概述概述:农业区划是指根据农业生产与发展的需要,将农业区域按照一定的划分原则和规则进行分区,并依据不同的地理、气候、土壤、作物等条件,合理确定和规划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加强农业区划工作,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业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包括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生产方式的落后、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因此,加强农业区划的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加强农业区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首先,将从农业区划的意义和目的入手,介绍农业区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其次,阐述农业区划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最后,给出加强农业区划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制定全面规划、完善农业区划管理体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引起广大农业生产者、农村居民、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促进农业区划工作的全面展开,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增品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只有通过加强农业区划的工作,才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为农村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将对农业区划的背景进行概述,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加强农业区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其中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将总结本文的要点并提出建议,以期对进一步加强农业区划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正文部分,首先将重点呼应第一个要点,即当前农业区划面临的问题。
这将涉及到农业资源的分布不均、农业产业发展的不协调、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本文将探讨第二个要点,即加强农业区划的措施和方法。
这将包括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区、优化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等方面的建议。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15《中国综合农业区划》15.1农业区划的演变及取得的成就我国在国民党时期的战乱年代,也曾在重庆等地搞过土壤普查与区划。
1949年后,曾于1955年和1964年,先后两次不同范围与程度地开展过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区划,并于1979年被列为中国“六五”期间108项重大科技发展规划的第一项,从而首次在中国各省、市、县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区划。
各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区划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各级财政均列拨了相当的专项资金。
先后用5年时间完成了这一历史壮举。
初步查清了我国农业资源的家底,取得了一大批切实有效的区划成果。
时至今日,还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农业区划的内涵与范畴、理论与方法,在实践中也相应地被延伸与扩展,突破与更新,逐步演化成了目前的“农业资源区划”,更加突出了“资源”的重要地位。
这种演变的方向是正确的,趋势是必然的。
1978年以来,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周立三院士率领研究团队,以江苏为试点,系统开展了《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研究,从理论上、实践上起到了开创性、示范性的作用,为我国农业区划工作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根据1979年4月举行的中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会议的决定,为了适应近期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需要,及时提供科学建议和有关论证,由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有关部、委和科研、院校的一百多位专家,开始《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的研究和编写工作。
1980年5月完成初稿,印送有关部门和省、市、自治区审提意见,并先后召开了农口各部局及省、市、自治区代表参加的审稿会,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定稿,1982年4月通过专家鉴定。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论述我国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的专著,为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专著《中国农业区划的理论与实践》系统总结了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和地域分异规律,并对农业区划理论、方法作了全面探讨。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地图集》为我国第一部国家大地图集,系统反映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建国以来农业生产成就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国家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的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推动了中国农业地理学的发展。
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农业功能分区
第25卷,第1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Vol 125,No 11,pp45249 2004年2月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January ,2004 ・农业产业化・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农业功能分区陶 陶,罗其友(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北京 100081)摘 要 介绍了农业多功能性问题,将我国农业的主要功能分为农产品供给、就业和社会保障、文化以及生态4类,探讨了其各功能及障碍因素的内涵与地域类型划分,初步提出我国农业功能分区的方法和参考指标。
关键词 农业 多功能 分区收稿日期:2003203203 陶陶为副研究员 罗其友为研究员、室主任 一、农业的多功能性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农业的作用就是生产食品和工业原料,只着眼于以各种技术和手段实现农业的经济功能。
事实上,作为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对于农村社会及整个国家来说,农业还具有不可忽视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
农业的多功能性具有公共产品特性,市场无法体现其完整价值。
(一)农业多功能性的提出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近年来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使许多国家的农业面临不利的处境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
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了农业在这些国家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等方面的功能效益,进而威胁到农村社会以至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非经济功能的重要性逐步突显,并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提出日本文化与水稻种植密切相关,保持日本水稻生产也就保护了日本的“稻米文化”。
日本于1999年颁布《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提出了食品稳定供应、农业多功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振兴的四个理念和农产品自给率目标。
1999年,法国通过立法制定了国家的农业战略,主导思想就是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
实施的基本方式是国家和农民签订为期5年的土地经营协议。
耕地分等实施方案
耕地分等实施方案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合理的耕地分等管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施耕地分等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耕地的分等标准,应该综合考虑土壤肥力、水分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科学制定不同等级的耕地标准。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农作物适宜性等因素,将耕地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于进行精细化管理。
其次,耕地分等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性。
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对耕地的占用,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农业用地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同时,要加强对耕地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另外,耕地分等实施方案还应该注重发挥农业生产效益。
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等管理,可以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作物的种植适宜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等级的耕地,制定相应的耕作措施和管理方法,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耕地分等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督管理。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耕地分等工作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耕地分等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耕地分等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
综上所述,耕地分等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积极推动耕地分等工作,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和分区方法
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和分区方法一、概述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区划规划显得愈发重要。
农业资源区划是指根据自然环境条件、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对农业区域进行划分和规划,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法1. 调查研究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首先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条件的调查,以及农田分布、作物类型、养殖业分布等农业生产情况的调查。
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可以全面了解农业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利用现状,为后续的区划工作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2. 数据分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
通过对各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农业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的区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关键环节。
在综合评价中,需要考虑自然环境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农业生产布局、交通水利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各个区域的农业资源禀赋和开发潜力,为区划的合理性提供理论支撑。
4. 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价的结果,制定农业资源区划的具体方案。
方案应当充分考虑到各项因素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划分标准和区域规划,确保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利用。
三、分区方法1. 自然条件分区法自然条件分区法是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划分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因素。
通过自然条件分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特点和适宜的生产类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资源开发分区法资源开发分区法是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开发潜力进行划分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因素。
通过资源开发分区,可以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 功能分区法功能分区法是根据各地区的农业生产功能进行划分的方法,主要包括粮食生产区、经济作物生产区、畜牧业生产区等。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分区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分区
农业水资源管理分区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将农业区域划分为不同的水资源管理区域。
分区的主要依据包括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作物种植类型和水资源供应状况等。
常见的农业水资源管理分区包括:
1. 降水型分区:根据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情况,将农业水资源管理分为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等。
不同地区可以采取不同的灌溉方式和节水措施,以确保作物获得足够的水源。
2. 土壤类型分区: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土壤水分持持能力,将农业水资源管理分为沙质土壤区、粘土土壤区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需要采取不同的农事措施和灌溉方法,以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
3. 农作物需水分区: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将农业水资源管理分为旱作区、水稻区、果树区等。
不同作物对水的需求量不同,因此需要合理安排灌溉计划和水资源分配。
4. 水资源状况分区: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水质情况,将农业水资源管理分为水源充足区、缺水区等。
水资源状况良好的地区可以更加灵活地利用水资源,而缺水区则需要更加注重节约用水和合理分配水资源。
通过农业水资源管理分区,可以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满足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需求,并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规划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_农业园区规划案例
生态农业规划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_农业园区规划案例方案一: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根底上,结合未来开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1.1生态农业示范区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
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表达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
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
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欣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置消费。
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表达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
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表达“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1.2观光旅游区域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
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欣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
第九章农业资源与农区区划
2、农业资源分类 按照不同原则可把农业资源分成不同的组成部分。 按属性分: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社会经济资源 按用途分:种植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业资源和渔业资源 按需求分:广泛资源和稀缺资源 3、农业资源基本特征 • 系统性与整体性 • 地域性 • 持续动态性 • 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线性 • 稀缺性与有价值性
•总量多,人均、单位耕地面积水量较少。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泥沙淤积严重,增加了江河防洪的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 ③土地资源 •土地辽阔、类型多样。 •类型结构不合理。 •后背土地资源中,宜农耕荒地数量少,质量差;宜林地数量多, 质量较好。 •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土地退化严重。 •土地与人口矛盾尖锐,土地资源承载力长期处于临界状态。
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意义: • 为研究农业结构和布局奠定基础 • 为科学地划分农业区提供可靠的依据 • 为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农业区域划提供科学根据 3、农业资源调查和评价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① 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实行长远与当前结合,为农业生产 服务。 ② 运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 合效益的分析、评价。 ③ 要深入主导因素和限制因素,全面的原则,评价资源的质量等级及其合理利用的方向途径。
二、农业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现代农业生产的生产规模和开发利用资源的广度、深度不断扩 大,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就要对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 1、农业资源调查:指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各种农业资源条 件种类、特征、数量、质量、分布和潜力及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的全面的综合性的考察。 2、农业资源评价: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资源数量的有 限性和质量、分布及其结构功能的差异性,并结合发展生产的 要求,对各种资源在利用中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作用和效益予 以科学的计量和评价,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方式。
森林资源管理第3章森林区划
森林资源管理第3章森林区划第3章森林区划第1节区划概述⼀、区划的概念与种类什么是区划?所谓区划,简⾔之,就是分区划⽚,是区域划分的简称。
具体来说,区划是对地域差异性和相同性的综合分类,它是揭⽰某种现象在区域内共同性和区域之间差异性的⼿段。
这种划分的地域范围(或称地理单元),其内部条件、特征具有相似性,并有密切的区域内在联系性,各区域都有⾃⼰的特征,具有⼀定的独⽴性。
区划的种类,常见的区划有⾏政区划、⾃然区划、经济区划3⼤类。
(⼀)⾏政区划为便于进⾏⾏政管理⽽分级划分的区域。
如省(⾃治区、直辖市)—地区(市)、盟、州—县(市)、旗—乡、镇。
其中地区专员公署是省(⾃治区)政府派出机构,只有⾏政管理职能,不设权⼒机构,⽽少数民族地区的盟和州都设有权⼒机构。
根据国家管理需要,⾏政区划是可以变动的。
⼤⾏政区如省、县变化较⼩,变化⽐较⼤的是乡的⾏政管理机构和区域范围。
其变动的原因是政治、经济、民族、国防的特殊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深⼊发展,⾏政区划变动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
(⼆)⾃然区划⾃然区划是按照⾃然因⼦的差异性划分若⼲的⾃然区域,按多种因⼦划分的叫综合⾃然区划。
按单项⾃然因⼦划分的叫部门区划。
如⽓候、地貌、⼟壤、植被、⽔分等区划。
⾃然区划是⼤⾃然各因⼦划分的⾃然区域,是纯⾃然、客观的因素。
凡经划分清楚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会变化的。
(三)经济区划经济区划是根据客观存在,各具特⾊的经济现象所划分的区域。
它是社会劳动地域分⼯的⼀种形式,是以⼀定经济结构、中⼼城市为核⼼,紧密联系的地域经济(⽣产)综合体。
经济区划有综合经济区划和部门经济区划2类。
综合经济区划类似国民经济区划,包括⼯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全⾯的区划。
部门经济区划,如⼯业区划、综合农业区划、交通运输区划、商业⽹区划等等。
综合农业区划还可细分成畜牧业区划、作物区划、林种区划等。
⼆、森林区划与⾏政区划的关系森林区划(⼜称林地区划)是森林经营管理⼯作的重要内容之⼀,合理的区划,将为森林永续利⽤打下基础。
农业资源调查农业资源调查的方法与技巧
农业资源调查农业资源调查的方法与技巧农业资源调查方法与技巧农业资源调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规范的调查工作,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和信息支持。
下面将介绍一些农业资源调查的方法与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农业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实地调查中,调查员需要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可以通过询问当地农民、采集土壤样品、测量农田面积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
实地调查可以直观地了解农田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搜集大量信息的有效方式之一。
可以通过设计问卷,向相关农民、农户、农场主等对象发放,并收集其填写的意见和建议。
问卷调查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农民的需求、种植情况、耕作方式等信息,为进一步的资源调查和农业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三、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现代农业资源调查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使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航拍图像或卫星影像对农田进行监测和分析,快速获取大范围内的有关数据。
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农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农田的植被覆盖情况、土壤质量、灾害风险等信息,为科学调控和管理提供支持。
四、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农业资源调查的新趋势。
通过建立农田信息管理系统、农业资源数据库等方式,对农业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和分析。
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资源调查的效率和精度,也为数据共享和决策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
综上所述,农业资源调查是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工作。
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与技巧能够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各方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调查手段,不断完善农业资源管理体系,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Word count: 355 words.。
农业资源利用区划
一、农业资源利用区划1、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与属性有哪些?答:农业自然资源是为农事活动或农业生产提供原料或能量的自然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农业经营对象的生物资源,如森林资源、作物资源、牧场和饲料资源、野生及家养动物资源、水产渔业资源和遗传种质资源等。
另一类就是仅为农用生物提供载体或生长的环境,本身并没有物质生产功能,如土地资源、农业气候资源等。
农业自然资源的属性:1)整体性: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在生物圈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在内的各种自然资源也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形成一整体。
2)稀缺性:稀缺性是资源最基本的属性。
这是因为资源具有单向流动的特征,即资源只能是供,社会系统的需求是受体。
而作为供体的资源总是被消耗的,只要是被消耗,随着资源量断减少,而稀缺性则日趋明显。
农业自然资源绝大部分属可更新资源,伹仍表现稀缺的征,当社会的需求大于资源再生能力,就会出现供需不平衡,并随着差距的拉大而加剧。
3)地域性:资源的地域性,即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
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作为对环境适应的果,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的生态适性,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在最适分布区内,生物生产力和济产量最高。
4)层次性: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层次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某一种资源而言,对这种资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层次的研究和利用。
甚至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多种资源及其环境的总体规律,以了解在系统或生物圈的水平上资源的开发对大区域、互于整个地球环境的影响,从而改善资源经营管理方法,提高环境质量。
5)多用性:一种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即具有多用性,这是自然资源又一重要属性。
6)国际性:有些自然资源却由国际共享(如公海中的自然资源)。
此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后果往往会超出一个国家的范围而影响其它国家,因此国际间签定了许多协议和公约来协调这方面的工作。
7)竞争性:资源的竞争性来源于资源的稀缺性。
论述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和分区方法
农业资源区划是指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和需求,将农业耕地、水资源、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不同农业生产区域的边界和特征,从而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工作方法1. 研究调查在进行农业资源区划工作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调查工作,包括对耕地资源、水资源、气候条件、农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全面了解农业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特点,为后续的区划工作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和依据。
2. 综合评价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需要对各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限制条件和适宜性。
通过使用GIS技术和多因素评价模型,对不同农业资源进行定量化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为后续的区划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3. 区划划分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要求和资源特点,确定不同的区域划分方案。
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作物种植要求、水资源分布、气候特点等因素,将农业资源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为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业生产提供合理的空间布局。
二、分区方法1. 土壤类型分区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资源,在农业资源区划中可以根据土壤的类型和特性进行分区划分。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于不同农作物的适宜性不同,可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排水性、质地等特点进行分区,确定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区域。
2. 水资源分区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不同的水资源条件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
在农业资源区划中可以根据水资源的分布、水质、水量等因素进行分区划分,确定不同的灌溉和排水区域,为农业生产提供合理的水资源保障。
3. 气候条件分区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条件,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于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在农业资源区划中可以根据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因素进行分区划分,确定不同的适宜农作物种植的区域。
农业气候资源普查与区划
农业气候资源普查与区划、农业技术角度的地理知识点一、农业气候资源普查气候资源普查的目的和意义气候资源普查是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通过普查,查清各种气候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为气象台站预报和服务提供基础数据。
气候资源普查的内容和方法气候资源普查主要包括温度、光照、降水、风、湿度、蒸发等气象要素的普查;农业生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对气候条件的需求和适应性的普查;以及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太阳辐射、地表热状况等物理因素的普查。
气候资源普查的方法主要有:气象台站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实地调查观测和遥感资料的结合应用。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气候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
二、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区划的意义和原则农业气候区划是气候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需求以及农业生产特点,将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划分为一个区,以便因地制宜地指导农业生产。
农业气候区划的原则包括:相似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综合性原则和相对一致性原则。
相似性原则是指区划的各个分区在气候条件方面应当具有相似性;主导因素原则是指要抓住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综合性原则是指要综合考虑各种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相对一致性原则是指区划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以便于指导农业生产。
农业气候区划的方法和步骤农业气候区划的方法主要包括:根据气象台站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面积的气候信息;以及野外实地调查观测。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各种气候因子在不同地区的变化情况,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气候区划的步骤包括:收集整理气象台站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农业气候区划图;野外实地调查观测;综合分析,提出区划报告。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区划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改完善。
三、农业技术角度的地理知识点农业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农业技术是指农业生产中所应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包括农作物的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农田水利、农业机械等方面的技术。
我国热带作物种植区划工作要点
我国热带作物种植区划工作要点一、目的和要求热带作物种植业是指在热带地区栽种的特种经济作物。
包括:产胶作物:橡胶油料作物:椰子、油棕纤维作物:龙舌兰、剑麻饮料作物:咖啡、可可、茶叶香辛作物:胡椒、丁香、伊兰香、香茅热带水果:香蕉、菠萝、芒果、油梨、腰果、柑桔、荔枝、龙眼等。
热带药用植物:豆蔻、槟榔、玉桂、柯拉、罗勒……热带牧草:象草、潘哥拉草、坚尼草、危地马拉草、等类热带作物的生产事业。
热带作物种植业区划是全国种植业区划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科学地规划和指导热带作物种植业生产的基础。
分区区划的目的是:通过资源调查,在基本摸清各区发展热带作物种植业生产家底的基础上,运用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行以热带作物种植业结构、布局、分区为中心内容的种植业区划,为合理开发利用我国热带农业自然资源、调整热作种植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分区分类指导热作种植业生产、制定热作种植业生产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热作种植业区划的主要任务:(一)进一步摸清我国热带农业自然资源和热带地区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二)提出热带作物种植业区划报告;(三)组织成果应用。
热带作物种植业区划应达到下列三项要求:(一)要有科学性。
要求数据准确,论据充分,方法科学,符合客观规律。
不仅有利于种植业生产的发展,而且要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促进农林牧副渔的协调发展。
(二)要有综合性。
要充分利用热带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各项区划成果,综合评价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处理好热带作物种植业和农业其他部门、橡胶与其他热带作物等本种植业内部的相关关系。
(三)要有实用性。
热带作物种植业区划的目的在于应用,要有用可行,有利于发展热带作物商品生产,有利于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二、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一)热带农业自然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农业自然资源调查是区划的基础。
在充分利用有关现代成果的同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查:1.土地资源。
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调查、土壤普查资料的基础上,重点调查以下几个方面:(1)对本植区热带作物土地利用现状和宜植地的土地资源进行详查,并进行评价;(2)对宜胶地、宜各类热作土地的数量和项量,包括土壤类型、肥力状况、开垦条件等进行调查和评价,要包括地方、农垦两在系统,不能遗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和分区方法
农业资源区划是指根据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条件、生物环境和农业生产等
因素的特点,将一定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利用规划,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和分区方法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和分区方法。
一、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
1. 数据收集与分析: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首先需要收集有关土地资源、水
资源、气候条件、农作物适宜性等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气象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
2. 专家评估与判断:在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估
与判断。
专家可以根据各项数据以及自身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农业资源进行划分,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3. 地方实地调查与验证: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中需要进行地方实地调查与
验证。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土地实际利用情况、农民的种植习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从而更加准确地进行农业资源区划。
4. 制定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在数据收集、专家评估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制定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是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重要环节。
规划应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和优势特点,明确农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二、农业资源区划的分区方法
1. 土地资源分区: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分区是农业资源区划
的核心环节。
土地资源分区可以根据土地质量、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承载力等因素
进行划分,划分出适宜粮食作物种植的区域、适宜果树种植的区域、适宜蔬菜种植的区域等。
2. 水资源分区: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水资源分区是农业资源区划的
关键环节。
水资源分区可以根据降水量、水利设施情况、水质等因素进行划分,划分出适宜灌溉农田的区域、适宜养殖的区域、适宜渔业发展的区域等。
3. 气候条件分区:气候条件是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气候条
件分区是农业资源区划的重要内容。
气候条件分区可以根据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因素进行划分,划分出适宜种植旱作农作物的区域、适宜种植水稻的区域、适宜种植果树的区域等。
4. 农作物适宜性分区:农作物适宜性是农业资源区划的重要依据,农作物适宜
性分区是农业资源区划的重要任务。
农作物适宜性分区可以根据土壤的类型、农作物的特点和生长需求等因素进行划分,划分出适宜种植玉米的区域、适宜种植稻米的区域、适宜种植小麦的区域等。
综上所述,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和分区方法是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专家
评估与判断、地方实地调查与验证以及制定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多种手段进行的。
分区方法包括土地资源分区、水资源分区、气候条件分区和农作物适宜性分区。
这些工作方法和分区方法的应用能够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