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古岩溶储集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古岩溶储集层特征赵淑平;王起琮【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2(033)002【摘要】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应用显微光学方法分析了岩溶储集层的微观特征,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储集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应用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开展了古岩溶地貌恢复及其对储集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
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古岩溶储集层以岩溶角砾岩和泥粉晶白云岩为主,发育溶蚀孔、洞、缝以及晶间孔隙,储集层碳、氧稳定同位素明显偏负,87Sr/86Sr值明显偏高。
岩溶地貌划分为3种地貌单元,其中岩溶斜坡的溶蚀作用强烈,是储集层发育的有利部位,其上覆铝土岩为有效盖层,封盖能力较强,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区域。
研究结果表明,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是研究碳酸盐岩储集层岩溶作用的有效手段,溶蚀及白云岩化作用是控制岩溶储集层发育的重要因素。
【总页数】5页(P170-174)【作者】赵淑平;王起琮【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21【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盐下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及其形成演化[J], 付斯一; 张成弓; 陈洪德; 陈安清; 赵俊兴; 苏中堂; 杨帅; 王果; 密文天2.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中下组合沉积模式 [J], 雷涛; 邓虎成; 吴冬; 伏美燕; 唐明远; 崔璐; 丁晓琪; 夏宇; 解馨慧3.酸压裂缝体形态与流动能力的控制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储层为例 [J], 郭建春;陈付虎;苟波;李嘉瑞;王世彬;肖晖;任冀川4.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储层类型成因及其主控因素 [J], 兰浩翔;伏美燕;邓虎成;雷涛;吴冬;胥旺;李依林5.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裂缝特征及成因 [J], 彭先锋;邓虎成;何建华;雷涛;张烨毓;胡笑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成藏条件及资源潜力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成藏条件及资源潜力评价戚家振;过敏;李永双【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烃源岩吸附能力相对较弱,具有良好的排烃能力.马1段,马3段以及马5段具有膏岩,盐岩沉积分布,盆地东部受到马五段厚层状膏盐层的阻隔,导致来自碳酸盐烃源岩的气源在盐下形成自生自储的碳酸盐岩气藏.奥陶系发育了三类碳酸盐岩储层,第一种组合是风化壳溶孔型储层,第二种是中、下组合白云岩晶间孔储层,第三种是盆地南部台缘礁滩相带储层.研究区源储配置良好,易形成大面积气藏,烃源岩和储层是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南缘研究区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是今后勘探研究的重点.【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5(034)003【总页数】4页(P78-81)【关键词】马家沟组;碳酸盐烃源岩;储层;资源评价【作者】戚家振;过敏;李永双【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2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位于陕北坳陷内,可分为下马家沟组和上马家沟组(包括峰峰组)。
早奥陶世马家沟组沉积期开始出现海进和海退,这导致了马家沟组底层呈现明显的旋回性沉积特征[1],因此前人将其划分了6个层段(O1m1~O1m6)。
下马家沟组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除开乌兰格尔凸起以外,都有不同厚度的沉积。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下部岩性为灰色和黄灰色的薄层状粉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
在底部夹数层砾岩。
上部是深灰色白云岩并且夹带石灰岩。
南部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0 m,位于盆地西部的下马家沟底部,从北到南超覆缺失,厚度逐渐变小。
南缘地区的下奥陶统上部厚度达到552 m~744 m,可划分为上马家沟组,峰峰组和石马坪组。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的东部即靖边气田的东部下奥陶统马5段的高盐洼地厚层膏盐下勘探取得了新的进展,镇川1井,龙探1井,铺2井和榆9井等都产出一些低产气流,并且是异常高压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时间:2007-08-03 08:41:19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根据岩性组合,延长组最早分为五段,即T3y1、T3y2、T3y3、T3y4、T3y5,随着勘探不断向盆地内部深入,结合井下岩性、电性及含油性将其进一步划为10个油层组(长1-长10)。
延长组基本以北纬38°为界,北粗南细,北薄南厚,北部厚约100-600m之间不等,南部厚1000-1300m,边缘沉积坳陷带最大厚度为3200m。
其沉积特征如下:延长组一段(T3y1):盆地东部和东北部主要由灰绿、浅红色中粗粒长石砂岩夹暗紫色泥岩、粉砂岩组成的河流沉积。
而在盆地西南部陇东一带,下部以河流、上部以三角洲及少量湖相沉积为主,其岩石类型主要为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砂岩夹薄层灰色粗砂岩及深灰色泥岩。
总的来说本段沉积以厚层、块状中-粗粒长石砂岩为主,南厚北薄,南细北粗,砂岩富含长石颗粒,普遍具麻斑状沸石胶结(俗称“愚人花岗岩”)。
自然电位曲线大段偏负,视电阻率曲线呈指状。
含长10油层组,在马家滩油田为主要采油层之一。
延长组二段(T3y2):与T3y1相比,湖盆水域明显扩大,总的沉积格局为东北沉积厚度小,粒度细,西南部沉积厚度大,粒度粗。
本段长9的下部油层以深色泥页岩夹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是一套广泛湖侵背景下形成的产物。
在长9的上部,除盆地边缘外,湖盆南部广泛发育黑色页岩、油页岩,通常称“李家畔页岩”,厚约20-40m,这套页岩在盆地内部分布稳定,井下常表现高自然伽玛、高电阻率,是井下对比的重要标志,在盆地北部及南部周边地区渐变为砂质页岩及粉砂岩,高阻现象消失。
本段上部砂岩发育段划为长8油层,主要为湖退背景下的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沉积,是陇东及灵盐地区重要的产油层。
延长组三段(T3y3):沉积特征仍表现为南厚北薄,按沉积旋回自下而上进一步划分为长7、长6、长4+5油层组。
长7主要以泥页岩为主,在陇东地区长7深湖相油页岩中夹砂质浊积岩且含油,这套地层是延长组湖盆发育鼎盛时期形成的重要生油岩,俗称张家滩页岩,在湖盆广大地区均有分布,但东薄西厚、北薄南厚,是一套稳定的地层划分对比标志层。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是近年来中国大陆致力于发展的一种新型能源开采方式。
该储层主要包含有机质含量高、孔隙度低的致密页岩岩石,具有高含气量、勘探开发风险大等特点,是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难度、高风险的勘探开发工作。
针对该储层的特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其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孔隙度普遍较低,平均孔隙度为0.8% ~ 1.5%。
岩石微观孔隙
主要分布在纳米级和亚纳米级尺度上,而宏观孔隙不发育或相当微小。
此外,孔隙形态主要为微孔和孔洞型孔隙。
综合来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表现为孔隙度低,且主要以微观孔隙和孔洞型孔隙为主。
针对这些特征,需要采用高精度的探测技术和完善的开采工艺,以尽可能地发掘这些储层的潜力,提高勘探开发效率。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不同沉积相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不同沉积相有机地球化
学特征
陈建平;张爱云
【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
【年(卷),期】1999(004)001
【摘要】马家沟组浅水碳酸盐沉积体系可分为滩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
蒸发台地相四个相带;讨论了不同相带的有机质丰度、可溶有机质族组成及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研究表明,局限台地相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富含饱和烃和芳烃,正构烷烃轻组分含量相对较高;滩相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富含非烃和沥青质,正构烷烃重组分含量相对较高。
不同相带的碳酸盐岩生烃潜力不同,局限台地相水动力条件较弱,处于还原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陈建平;张爱云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华东)资源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J], 文志刚
2.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不同沉积相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J], 陈建平;张爱云;丁同福
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下古生界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龄 [J],
4.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有机质特征及烃源岩研究 [J], 朱创业;张寿庭
5.碳酸盐岩中不同赋存状态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及对成烃的贡献 [J], 王兆云;程克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盆地基本概况,油气分布特征,构造特征、储层类型、烃源岩特征、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由于其具有与我国东、西部明显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因而有着独特的油气聚集规律和分布特征。
主要表现在:①古生界以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烃源岩分布面积较广,且较稳定;②古生界以生气为主,而中生界以生油为主,油、气生成高峰时期趋于一致;③盆地主体部分地层平缓(地层倾角<1°),构造简单,并少见断裂,储集岩物性较差,因此油气以短距离运移为主,而油藏以自生自储岩性----地层圈闭为主。
根据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研究方法,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特征,该盆地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定源(烃源岩评价)-定时(生烃高峰或关键时刻)-定灶(生烃中心或生油洼陷)-定向(油气运移方向)-定位(油气运聚单元),下面根据这一原则,对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予以初步分析。
烃源岩基本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存在J2, T3, C—P,O2四套烃源岩,其中几湖相泥岩和C一P系煤系泥岩是两套主要的烃源岩。
1.下古生界气源岩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残余有机质丰度一般在0.12 %—0.33 %之间,平均为0.21% —0.22 %。
泥岩、泥灰岩烃源岩主要产于中奥陶统平凉组和上奥陶统克里摩里组、桌子山组及乌拉力克组,分布于中央古隆起西缘或南缘。
泥岩有机碳含量一般为0.4%—0.5 % ;泥灰岩残余有机碳含量大多在0.2%—0.5 %,最高达1.11 %。
干酪根镜检、干酪根碳同位素及轻烃组成等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原始有机质类型为海相腐泥型生烃母质,即以I—II ]型干酪根为主。
有机质成熟度大多已进人高成熟阶段,故以生气为主。
2.上古生界烃源岩石炭一二叠系气源岩主要是一套海陆过渡相及陆相含煤岩系,主要发育在下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总体上分布较广。
煤主要分布于太原组和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地层划分及展布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地层划分及展布特征研究刘璐摘要:本文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发育特征,对富县地区马家沟组主要标志层及小层划分进行了初步探讨,明确了该区地层剥蚀及展布特征,为区域地层对比及后续沉积相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富县地区马家沟组小层划分地层展布0 序言鄂尔多斯盆地早奥陶世马家沟期,为一套陆表海碳酸盐岩沉积,经历了三次海侵和三次海退,由此,岩性组合自下而上划分为6段,即马一段至马六段。
其中,马五段属于潮坪沉积环境,根据岩性组合特征,马五段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10个亚段。
目前关于富县地区马五段地层的小层划分还存在一定争议,本次研究基于对富县地区及周边邻井的分析,以岩性组合、岩相特征、沉积旋回为基础,以测井曲线特征为手段,重新厘定研究区内各亚段划分方案,基本确定了区内马家沟组地层的展布特征。
1 标志层的选择根据岩石地层学方法,可以根据岩性、标志层以及沉积旋回进行地层划分。
标志层是指在地层剖面中,某些分布范围较广、特征突出容易识别的岩层[1]。
O1m55亚段为厚层块状深灰色白云岩,在区域上广泛分布,又被称为“黑腰带”,可作为区域标志层;O1m6段时期沉积了一套厚层的灰色—深灰色微晶灰岩,亦可作为区域标志层;此外,通过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岩性分析及连井对比,又选择了马五1底泥岩层、马五2底白云岩层、马四顶纯白云岩层、马五7底泥云岩层、马五8底泥云岩或云质泥岩层等5个标志层,作为亚段划分与对比的区域性标志层,具体特征见表1。
表1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马家沟组O1m5—O1m6段标志层特征表2 马五段地层划分与对比亚段对比划分的办法是以标志层为界限,再参考岩性、测井曲线特征,即以K1标志层指示O1m6段,K2标志层指示马五1亚段底部,K3标志层指示马五2亚段底部,K4标志层指示马五4亚段顶部,K5标志层指示马五5亚段,K6标志层指示马五7亚段底部,K7标志层指示马五8亚段底部[2] [3]。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储层特征研究
天然气是一种节能且污染小的能源,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其需求量呈跨越式增长,国家也更加重视该能源的利用,开发天然气不仅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还能在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解决能源需求。
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在碳酸盐储层多有分布,对该类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对天然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为例对碳酸盐储层进行了研究。
1 区域沉积背景鄂尔多斯盆地为我国陆上第二大沉积盆地,处于大陆中部,跨越陕西、内蒙古、甘肃等多个省市, 盆地南起秦岭,北至阴山,西自贺兰山,东抵吕梁山。
区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区内发育凹陷、隆起、斜坡等构造。
该盆地经历了较长久的复杂地质变化,主要分为坳拉谷时期(发生在元古代的中晚期)、陆表海时期(主要发生在早古生代)以及晚古生代海陆过渡等五大演化阶段。
区内构造变形较弱,多发育多旋回演化,盆地基底主要包含了太古界、中元古界、下元古界,岩性以变质岩与结晶岩为主。
由于构造运动发生沉积间断而导致盆地部分地层缺失,缺失包括奥陶、志留、泥盆和石炭统地层,剩余地层沉积相对较为完整,岩性主要以沉积岩为主,其整个沉积岩的厚度较大,约在6千米左右。
盆地主要发育六个一级构造单元,包括西部的西缘冲断带、天环坳陷、北部的伊盟隆起、南边的渭北隆起、东部的晋西挠褶带以及中部的伊陕斜坡,盆地几乎不发育二级构造[1,2]。
2 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岩石学特征主要包括岩石的成分及结构特征,是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
岩石的组分及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储层的储集性能,是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研究的基础依据。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是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
石灰岩和白云岩是碳酸盐岩的最主要岩石类型。
根据岩屑及岩心资料,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绝大部分为白云岩,其中白云岩占31.25%,主要有泥晶白云岩、泥-细粉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等,其次为含灰云岩、灰云岩、鲕粒白云岩、藻云岩等;石灰岩绝大多数为次生灰岩,其原岩为膏岩、膏云岩或云膏岩,灰化交代形成次生灰岩,其次为云灰岩、含云灰岩、硅质灰岩(硅质隐晶条带状或纹层状分布)等,并见少量硬石膏岩。
延长气田南部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特征
202延长气田南部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南部,包括宜川、富县、黄龙、黄陵和洛川等地区。
本工区奥陶系为受区域性海侵-海退控制的碳酸盐岩台地,马家沟期发育周期性的蒸发岩盐旋回,其中马一段、马三段、马五段为海退沉积,沉积物以膏岩质白云岩、白云质石灰岩为主;马二段、马四段、马六段为海侵沉积,沉积物以石灰岩为主,夹白云岩与少量硬石膏岩、岩盐等[1]。
奥陶系在本区只发育下统马家沟组,以马五段为主,个别井钻遇马六段和马四段。
笔者通过对区域岩石薄片、岩心样品、地质资料等的研究,对该区的碳酸盐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做了细致分析。
1 地层分布及岩石学特征根据岩石薄片鉴定统计结果表明,工区内马家沟组岩石类型以白云岩和灰岩为主,这两个端元之间的岩石类型较少,主要有灰质(含灰)云岩、云质(含云质)灰岩等。
其中,白云岩类主要为泥晶和粉晶白云岩,其它粗粒白云岩很少。
从实钻剖面看,整体上马家沟组中部马五段主要为白云岩类,夹少量云质泥岩、云质灰岩和泥质灰岩。
白云岩有的较纯,以灰色和褐灰色为主,有的含泥质、含灰质、含膏质,在灰质白云岩中常见到含粉末状黄铁矿结核和团块。
马家沟组上部马六段主要岩石类型以石灰岩为主,主要是一套细粒石灰岩。
马家沟组下部马四段为灰色(深灰)的厚层块状云质灰岩和夹杂云岩的颗粒状灰岩,以灰色泥晶灰岩为主,同时含有一定数量的白云岩。
该段灰岩云化不匀并呈多斑结构,上部云岩偶尔可见石膏假晶和石英粉砂。
本区钻遇的地层有马六、马五和马四段,极个别井钻遇马三段。
马六段在大部分地区被剥蚀,马五段的10个小层发育比较齐全,在古隆起高部位遭受了不同程度剥蚀,有的只留下了马五5以下的小层。
2 成岩作用奥陶系沉积体系距今约4.4-5亿年,属海相碳酸盐岩沉积。
随着5亿年环境的变迁,介质、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决定了其成岩作用具有多样性,地层主要受压实、压溶、胶结、重结晶、溶解和交代等作用。
通过对区内钻井岩心、薄片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表现得不像碎屑岩那样显著,这些作用属于破坏性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储集性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对这几种成岩作用不做细致研究。
鄂尔多斯地区马家沟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鄂尔多斯地区马家沟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鄂尔多斯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油气勘探区,马家沟组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地层单元,其岩相古地理特征对于研究该区域的沉积演化和油气藏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马家沟组的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探讨。
岩相特征:
马家沟组主要由泥岩、粉砂岩和砾岩组成,其中泥岩含量最高达到90%以上。
泥岩呈灰色或蓝灰色,常含有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其颗粒粒度多为细粒或粉粒状;粉砂岩和砾岩则为灰色或灰白色,粒度较粗,与泥岩夹层分布。
岩石多呈水平或缓倾斜状分布,结构单一,无明显节理或褶皱。
古地理特征:
马家沟组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或近滨海相,其形成时期为侏罗纪至白垩纪交界。
从岩相特征来看,该层主要由泥岩和粉砂岩组成,泥岩居多,表明其沉积环境以较为稳定的深海或海湾为主。
而砾岩可以反映当时沉积环境的动态性,其可能由于波浪、水流撞击而形成。
在地质构造上,马家沟组的分布范围较广,从鄂东北至鄂南地区,而且经过长时间的海侵与海退、地壳抬升等作用,形成了不同的构造单元。
例如,鄂东北地区的马家沟组主要分布于龙大地块,该地块为当时的陆块,受到环绕海洋的影响较小,因此沉积环境稳定,岩石多为泥岩,在岩层中分布与岩石类型较
为单一;而鄂南地区的马家沟组则主要分布于横山—南河地块,该地块在侏罗纪时期处于海洋中心位置,受到丰富的陆源物质的输入,因此岩石中含有大量砾石和颗粒较大的石英和长石等,呈现为多元的岩相。
总体来说,马家沟组的岩相古地理特征表明其主要沉积环境为浅海或近滨海相,沉积环境较为稳定,而地质构造的差异则导致了岩相的多样性。
对于油气勘探来说,马家沟组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油气藏的分布区域,为地层划分与储层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气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气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作者:褚莎马福丽薛慧博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最早实施石油勘探的地区,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鄂尔多斯盆地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且我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储集层成熟度较低,成岩作用强,岩石颗粒细、分选差,胶结物含量高,储集空间变化大、非均质性较强,是我国典型的低渗透油藏。
本文主要介绍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气地质特征及其油藏储存特性,为将来的勘探开发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
关键词:鄂尔多斯;延长组;油气地质特征1 前言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快速消耗,全球能源紧缺,非常规油气资源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对缓解全球的经济危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地区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分布在延长组长6长7砂岩属于低渗透油田,延长组油田在我国的油藏储存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气地质进行研究,对我国的油气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特征构造简单,圈闭界限不明显。
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多旋回叠合型盆地,经历过稳定的地质沉降和凹陷迁移结构出现明显的扭动。
盆地内构造相对简单,地势平缓,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单斜坡地貌,由于地区储层的低渗透以及运移通道平缓制约了地下油层的长距离运移,油层以近源充注形成储藏为主,单斜坡的地形构造下,地形构造圈闭不发育,地下油层主要分布于岩性圈闭中。
由此可见,该区域内的长藏主控条件是:近油源、砂岩与烃源岩有良好的倾向接触,使其具备了很好的石油运移通道条件以及发育岩层的圈闭性。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区是低渗透油层的发育区,其储层物性较,砂岩发育,储层的发育良好。
延长组油层的成藏形式:陕北地区构造东高西低,整体走向沿北北东向南南西延伸,沉积相与地形走向一致,主河道的方向沿构造高的区域向低的区域延伸,通过研究发现主河道的圈闭不发育。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典型沉积相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典型沉积相特征研究摘要:本文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钻井及岩心观察资料的认识,有效开展了区内马家沟组典型沉积微相的识别及划分,并结合连井对比手段,明确了区内马家沟组沉积相空间展布特征,初步探讨了沉积相发育的主控因素,为区域沉积相研究及勘探部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富县地区马家沟组沉积相主控因素0 序言富县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目前作为中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天然气有效接替建设阵地,受控于资料基础薄弱、高产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勘探开发局面难以打开。
本文从单井及区域沉积相划分与对比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富县地区沉积相空间展布特征。
1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1.1 沉积相划分方案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时期为一套陆表海浅水碳酸盐岩沉积,通过区内富古1井等多口钻井的岩芯观察,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相划分方案(表1)。
表1富县地区马家沟组O1m5—O1m6段组沉积相划分方案富县地区马家沟组O1m5—O1m6段沉积相为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1]。
其中,O1m5段为局限台地相,O1m6段为开阔台地相;在局限台地相区内进一步可划分出包括潮坪(潮上和潮间)亚相、瀉湖亚相和台内滩亚相,在开阔台地相区主要发育开阔潮下亚相。
每个亚相中可进一步细分出若干个微相。
1.2 典型沉积相及沉积微相的识别标志与特征根据上述研究区马家沟组O 1m 5—O 1m 6段沉积体系、沉积相、亚相及微相划分方案,结合区内岩芯、薄片观察及岩电分析,总结提出云坪、膏云坪、含膏云坪、泥质瀉湖、灰坪等典型微相的岩石学识别标志及特征。
1)局限台地相-潮坪亚相-云坪微相局限台地相潮坪亚相云坪微相在研究区内O 1m 510、O 1m 59、O 1m 58、O 1m 57、O 1m 55、O 1m 52、O 1m 51各亚段中广泛发育,岩性为微晶云岩或粉—微晶云岩,局部见干裂角砾云岩,颜色为浅灰色—灰色—深灰色。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层序地层与岩相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层序地层与岩相分布王起琮;张宇;杨奕华;杨伟利;李洁【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48)004【摘要】应用露头、岩心、薄片鉴定以及测井解释数据,探讨马家沟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其对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影响,识别出马家沟组的层序边界、地层界面及体系域.该研究将马家沟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各层序划分为低位、海侵、高位正常海退以及强制海退4个体系域.研究表明,碳酸盐台地的低位体系域以蒸发岩和准同生白云岩为主;海侵体系域以泥晶灰岩及云斑含云灰岩为主,高位体系域以云斑灰云岩及残余结构结晶白云岩为主;强制海退体系域以蒸发岩为主;古陆周围主要为泥质云岩或含泥云岩,台地边缘主要为颗粒灰岩及残余结构结晶白云岩;前缘斜坡主要为砾屑云岩或砾屑灰岩.研究认为,相对海平面变化、古气候以及古地貌特征是制约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成岩序列以及岩相分布的主要因素.【总页数】10页(P568-577)【作者】王起琮;张宇;杨奕华;杨伟利;李洁【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控藏作用 [J], 王龙;梅朝佳;李屹尧;赵静2.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中部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储层分布 [J], 周桂芹3.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奥陶系马家沟组层序地层研究 [J], 潘进4.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标准化层序地层学研究 [J], 杨伟利;王起琮;刘佳玮;石堃;魏巍5.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控藏作用 [J], 王龙;梅朝佳;李屹尧;赵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组盐下沉积相特征及相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组盐下沉积相特征及相模式在近年来中组合勘探研究的启示下,我们认识到膏盐岩下白云岩储层具有较好的烃源条件。
因此,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盐下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测试分析等技术手段,系统的研究了研究区内的沉积相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
研究认为:研究区马家沟组盐下主要发育了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两种沉积相,包括潮坪、点滩等4个亚相以及潮上泥云坪、潮上云坪等12个沉积微相。
结合研究区情况和参考邻区的沉积模式,得出结论: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盐下地区为潮上云坪-潮间灰云坪-膏盐湖(泻湖)的变迁模式。
标签:鄂尔多斯;盐下;台地;沉积相前言相对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的勘探程度而言,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的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最为薄弱。
近期在中组合勘探研究的启示下,提出膏盐岩下上古煤系烃源侧向供烃成藏新认识:加里东风化壳期,奥陶系地层自东向西依次剥露,中央古隆起及其东侧邻近地区,膏盐下白云岩储层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直接接触,形成南北向带状展布的供烃窗口,供烃面积大、范围广,形成利于规模运聚的源储配置关系[1]。
在这一新的理论认识下,文章对其中之一的勘探目标-东部坳陷下的盐下储集体进行研究,详细分析其储层的沉积相,希望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
1 区域地质背景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部,在晚元古带-早古生代早期沉积了一套厚层的碳酸盐岩[1]。
文章的研究区位于盆地东部为华北海域,区内普遍缺失中、上奥陶系沉积[2],后受到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东边的大部分地区缺失了马家沟组六段的地层,顶部均为马五段白云岩。
在地理位置上盐下地区位于盆地东部,主要是米脂、绥德、延安一带,在区域上地跨伊陕斜坡、晋西挠褶带,行政区域上地跨陕西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从区域地质概况及研究区内的沉积相标志来分析,研究区内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两种沉积相。
经过对研究区岩芯的观察,结合区域沉积背景的特点,进一步划分了潮坪、点滩等4个亚相以及潮上泥云坪、潮上云坪等12个沉积微相(表1)。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家沟组岩盐测井响应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家沟组岩盐测井响应特征研究石芳惠;马芳侠;陈立军;何文忠【摘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型含盐地层的特征,选取了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密度、电阻率、井径等测井曲线,以数理统计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为研究思路,在Y291井区实例应用中,综合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和录井数据,通过声波时差自然伽马交会图、声波时差密度交会图建立岩性与电性关系图,研究成果能较好的将石盐同石膏、石灰岩、白云岩区分开来,并建立了该区马家沟组石盐识别界限标准:声波时差210~255μs/m、自然伽马6~31API、密度1.8~2.2g/cm3,该标准能够初步识别石盐埋藏深度并预测盐层厚度。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4页(P63-65,69)【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岩盐;测井响应【作者】石芳惠;马芳侠;陈立军;何文忠【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9;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9;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延安 7160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延安 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Y291井区近几年的气盐兼探,已经在y214等井发现了较好的石盐显示,证明了研究区有一定的岩盐资源量。
但是长期以来,受勘探程度较低和取心不足的制约,目前探区内盐层的纵、横向分布情况不甚清楚,计算资源量(储量)所需的关键参数不全面,难以满足开发部署和实际生产的需要。
针对该情况,笔者对Y291井区马家沟组(O1m)碳酸盐岩型含盐地层进行了研究,达到利用测井资料将石盐同其他岩性区别开来的目的,为石盐地质评价和储量计算以及岩盐开发奠定基础。
Y291井区从1955年延深1井首次钻遇到盐层[1],经过几十年盐矿勘探,在鄂尔多斯盆地米脂坳陷(陕北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发现了资源潜量为6×1012t规模巨大的盐矿。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马家沟组马五储层特征
隙极 为罕见 , 隙多为成 岩 过程 中形成 的次生 空 隙。 空 次 生 空 隙形 成 主 要 跟 岩 石 结 构 、 积 构 造 、 造 应 沉 构 力 、 地貌 等 因素有 关 。 古 1 晶 间空 隙及 晶间溶 孔 ) 晶间空 隙形成 于 基质 泥 晶 白云 岩 的重结 晶以及
2 岩 石学特征
碳 酸盐 岩 的 矿 物 主要 由方 解 石 、 白云 石 、 特 凌
幅度较 小 的鼻 隆构 造 , 油 气 富集 具 有 一 定 的控 制 对 作 用 … 。研究 区北起 延 安 、 抵 宜君 、 至永 宁 、 南 西 东
达宜川 , 面积约 3×1 k 0 m。
矿 、 镁矿 等碳 酸盐 岩矿 物 组成 , 菱 常含 有一些 非 碳 酸
遭受 到不 同程 度 的剥 蚀 。依 据 古 生 物 特 征 、 积 旋 沉
回及 区域 性标 将 奥 陶系 马家 沟组分 为 5个地 层 岩性 段, 自下 而上 为 马一 至 马 五段 。富 县地 区位 于鄂 尔 多斯 盆地 东南 部 , 构造 上 属于 二级 单元 陕北 斜坡 , 该
台地 亚相 。沉 积 微 相 主 要 有 泻 湖 、 坪 浅 滩 , 云 潮 泥 坪 、 膏 云坪 、 云坪 等 。岩石类 型 主要 为溶 塌角 砾 泥 膏
征 、 隙类 型和 孔 隙结 构特征 。 同时对储层 特征 的影 响 因素 即沉 积 作 用 、 岩溶 作 用 、 岩作 用等 孔 古 成
进行 了探 讨 。
关 键词 : 尔多斯 盆 地 ; 家沟组 ; 层 特征 ; 层 影响 因素 鄂 马 储 储
中图分 类号 : E 2 T l2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46 2 2 1 ) 30 9 -4 10 -0 X( 0 0 -0 20 1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马家沟组成岩作用特征
摘 要 通 过 对 研 究 区 1 口钻 井 l 6 5条剖 面 数 百 片岩 石 薄 片 的详 细 鉴 定 , 结 合沉 积 吏
和 区域 地 喷特 征 , 合 兮 析 了主 要 目的层 马 家 沟组 的成 岩 作 用 娄 型 及 其 特 征 马 家沟 组 综
日
郝 雁
学 硕 士学 位
3x 0k 7 1 m ,盆地 古生 界蕴 藏着 丰 富 的天然 气资 源 , 全 国第三 次资 源评 价 , 天然气 资 源量 为 1 .x O2 07 l 。 m
鄂尔 多斯 盆地 中部 气 田下古 生界 已探 明天 然气 地质 储 量 约 3 4 x 0 1 1]主 要集 中在 奥 陶 系顶 部 的 0 8 1 1 -, 1 2 [
早 奥 陶世 ,鄂尔 多斯 盆地 沉 积 了一 套碳 酸盐 岩 为 主夹 蒸发 岩 的地层 . 之为 马家 沟组 或 马家沟群 . 称
在储 层评 价 以及成 岩 圈闭 油藏 的勘探 等 方面 均具 有 重 要意 义 。本文试 图对 鄂 尔多斯 盆地 南 部马 家沟 组
自下而 上划 分为 “ 马一 ” “ 至 马六 ” 六个 地层段 共 马 家沟 一期 ( 马一 期 ) , 始 出现 洋壳 , 并进 一步 扩
的成岩作 用 做些探 讨 。
展 为相 当于 现代 板块 体制 下 的沟 、 、 主动 大陆边 弧 盆
缘 构造体 系 。此 时发 生奥 陶纪 的第 二次 海侵 ,其 构 造一 沉积 特 点与之 前 的第一 次 海侵 ( 沉积 了冶 里组 )
有其 连 续性 , 地南 部 隆起 l。马二期 , 盆 6 _ 海侵 达 到 了
I , 5
,
2 (_ l 1
海 相
油
延长气田马家沟组储层特征研究
1 储层特征1.1 岩石类型研究区马家沟组储层天然气主要富集于碳酸盐储层。
碳酸盐主要分为白云岩、灰岩,以及其他类型的过渡岩性。
统计发现,在同样埋深条件下,白云岩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要好于石灰岩,且白云岩占据了碳酸盐储层一半以上。
研究区白云岩主要分为泥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含残余颗粒白云岩等[1]。
1.2 孔隙类型通过分析铸体薄片资料,可将研究区的孔隙类型分为晶间孔、铸膜孔与溶洞孔三类。
图1 研究区马家沟组晶间溶孔 图2 研究区马家沟组铸膜孔 图3 研究区马家沟组溶洞孔晶间孔主要存在于粉晶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中,其呈不规则状,常充填方解石或泥质,面孔率分布在2%~5%。
铸膜孔主要为岩石颗粒内部溶蚀产生的孔隙,内部溶解物主要包含鲕粒、软体类动物以及膏盐类矿物。
研究区含有大量膏盐类溶解矿物,在溶蚀作用后产生铸膜孔,2%~6%。
溶洞孔为相对孤立的不规则的大孔隙,主要形成于岩石的溶解作用,溶洞孔中常见泥质、方解石等填充物[2-3]。
1.3 裂缝类型研究区裂缝主要分为高角度裂缝、缝合线、微裂缝等。
裂缝可连通溶洞,提高天然气渗流能力,研究区马家沟组裂缝普遍发育。
高角度裂缝为近似垂直的裂缝,是流体在层间流通的通道,这些裂缝也为上古生界生烃增压形成酸性液体提供了良好的上下运移的通道;缝合线形成于岩石后期的压溶作用,研究区常见缝合线发育,多填充泥质或方解石;微裂缝主要由于岩溶作用形成,微裂缝发育时多形成网状缝,可以很好的改善储层渗流。
2 物性特征研究区马五1小层储层孔隙度分布在0.4%~12.8%,平均大小为3.2%,渗透率分布在0.001mD~17.2mD,平均大小为0.5mD。
研究区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
表1 研究区马五1小层储层物性统计表层位样品数孔隙度, %渗透率/ mD 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马五13250.412.83.20.00117.20.53 成岩作用类型研究区成岩作用主要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与破坏性成岩作用两类。
《2024年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烃源岩受石炭系充填影响的研究》范文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烃源岩受石炭系充填影响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区之一,其复杂的构造和沉积环境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马家沟组作为该地区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其发育状况和成藏潜力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热点。
然而,石炭系充填对马家沟组烃源岩的影响却鲜有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烃源岩受石炭系充填影响的情况,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二、区域地质背景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西部,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和沉积历史。
马家沟组是该地区主要的烃源岩层系之一,发育了丰富的有机质和一定规模的储层。
石炭系则是另一重要层系,其充填作用可能对马家沟组烃源岩产生影响。
因此,对这两个层系的地质背景进行了解是研究的关键。
三、马家沟组烃源岩特征马家沟组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湖相沉积环境中,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和类型。
通过岩心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可以确定其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型为主,具有良好的生油潜力。
此外,马家沟组烃源岩的发育程度和厚度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这也影响了其成藏潜力。
四、石炭系充填作用对马家沟组的影响石炭系充填作用在鄂尔多斯盆地广泛存在,其充填物质可能来自周边的山地或河流。
充填作用可能改变了马家沟组的原始沉积环境,进而影响其烃源岩的发育。
具体来说,充填物质可能遮挡了马家沟组的透气性,阻碍了有机质的成熟和油气运移;同时,充填作用也可能改变了马家沟组的储层物性,降低了其储油能力。
五、研究方法与结果为了研究石炭系充填作用对马家沟组烃源岩的影响,我们采用了地质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
首先,通过地质分析确定了石炭系充填作用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分布范围和强度;其次,通过地球化学分析确定了马家沟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充填作用对马家沟组成藏潜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石炭系充填作用对马家沟组烃源岩的发育和成藏潜力产生了显著影响。
六、讨论与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我们认为石炭系充填作用对马家沟组烃源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充填作用可能改变了马家沟组的原始沉积环境,影响了有机质的保存和成熟;其次,充填物质可能遮挡了马家沟组的透气性,阻碍了油气运移;最后,充填作用也可能改变了马家沟组的储层物性,降低了其储油能力。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马家沟组五1亚段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马家沟组五1亚段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陈建明;王起琮;翟顺涛【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马五1亚段碳酸盐岩储集孔隙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依据孔隙的形成演化和其对岩石结构的依赖性,将研究区孔隙分为组构选择性孔隙和非组构选择性孔隙,前者包括晶间孔、晶间溶孔和铸模孔等,后者包括裂缝、角砾间溶孔和裂缝溶蚀扩大孔.认为沉积环境影响和控制了马五1亚段储层孔隙系统的形成与改造,成岩作用是主要因素,其中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储层次生孔隙,压实-压溶作用减小孔隙体积,重结晶作用在不同成岩阶段对储集空间的改造具有不同影响.构造破裂形成的裂缝,在形成渗流通道的同时扩大了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研究区储层的孔隙演化经历了原生孔隙形成—缩减、次生孔隙发育—充填、次生孔隙再埋藏—充填三个阶段,孔隙的类型随成岩环境的变化而不同.%It is porous but heterogeneous in the Lower Ordovician Majiagou Submember-51 carbonate reservoir in Zhidan area,Ordos Basin.According to pore evolution and associated lithologic structures,two types of different pores can be divided.One is the fabric selective pores that include intercrystal pores,intercrystal solution pores and moldic pores,and the other is the non-fabric selective pores that mean fissures,interbreccia solution pores and fissu re-corrosion enlarged pores.It is indicated tha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late diagenesis a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and controlling pore development in the carbonate reservoir.Diagenesis plays the key roles,such as solution and dolomitization resulting in secondary pores,compaction and pressolution decreasing pore volumes,andrecrystallization influencing reformation of reservoir space.Fissures play a role of enlarging reservoir space as forming seepage ways.The evolution of pores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in this area,the format ion-reduction stageof primary pores,the development to filling stage of secondary pores,and the reburial-filling stage of secondary pores.It is shown that the pores are different in type with changing diagenetic environment during these stages.【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5(020)004【总页数】8页(P13-20)【关键词】早奥陶世;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孔隙演化;影响因素;鄂尔多斯盆地【作者】陈建明;王起琮;翟顺涛【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2+3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勘探过程中,陕北志丹地区有多口井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获得了可观的工业气流,预示着该区具有极大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马家沟组碳酸盐
岩储层特征分析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是今年开勘探与开发作业的重点,对区域地质、岩心、测井以及实验分析等方式与方法进行综合运用,针对研究区域储层特征展开较为细致的研究,将其储层地层、岩性、孔隙类型、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确定下来。
关键词: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天然气是一类重要程度非常高的清洁能源,对天然气进行合理而又高效地开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不仅如此,对于环境保护意义亦非常重大。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马家沟组碳酸盐储层以非常重要的含气层段的形式而存在,勘察与明确其储层相应特征以及具体的成岩作用,对于区域内部天然气的科学以及顺利开采能够发挥出重要的指导作用。
1研究区地质概况
作为我国一个规模上非常大的含油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有着丰富的油气层系,在下古生界区域,具备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从当前实际开发情况来看,已经完成了对榆林、靖边、子洲、大牛地和乌审旗等大规模气田的发掘。
延长气田面积为1.07×104k㎡,从具体的构造位置上看,处在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伊陕斜坡以北,整个区域内部构造比较平缓,坡降平均值处在6-9m/km之间,倾角通常在0.3°-0.6°范围内,构造特点为东北部偏高、西南部偏低,整体以平缓斜坡的形式而存在,断裂发育比较少,构造圈闭也不大。
在研究区域上古生界,以石炭系与二叠系为其主要的发育地层,中石炭统本溪组以及下伏下古生界奥陶统马家沟组两者之间呈现出平行不整合的接触状态,在这之中,存在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地层缺失的问题。
2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2.1储层岩性特征
以岩心以及薄片等相关资料的统计为参照,可大致作以下认定:研究区域碳
储层主要是白云岩,进一步地以晶粒的大小为依据,可以对白云岩作以下几种类
型的细分:(1)泥微晶,粒径在0.03mm以下;(2)粉晶,粒径大于0.03mm但
是未超过0.1mm;(3)细晶,粒径大于0.1mm但是未超过0.25mm;(4)中-粗晶,粒径大于0.25mm但是未超过2.00mm;(5)不等晶。
在此研究区域内,白云
岩以泥晶、泥-细粉晶、粉-细晶和粉细晶几种类型为主,其他次要的岩类包括灰
云岩、含灰云岩以及藻云岩等。
泥微晶白云岩主要在潮坪环境下形成,多在马一、马三以及马五段分布;粉晶白云岩则在整个马家沟组中均有分布,所占比例大于50%;另外,细晶白云岩更多地分布于马四、马五与马六段,以浅灰色厚层状或
是块状为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中-粗晶白云岩多在马四和马六段分布,但总的来说,此类型并没有很大的分布范围。
2.2储层孔隙类型与特征
通过对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和毛管压力曲线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参考,可以对研究区域内马家沟组的储层孔隙作以下4种主要类型的划分:(1)孔隙型;(2)溶孔型;(3)裂隙型;(4)复合型。
其中,最为主要的为溶孔型和
复合型2种类型。
原生孔隙:在沉积作用结束以后,依旧能够保留下来的全部孔隙都被划归至
原生孔隙的范畴,主要包括沉积前孔隙和沉积期孔隙两种子类型,在此研究区域
内部,原生孔隙储层并不多见。
次生孔隙:在沉积作用结束之后,在岩石内部形成的全部孔隙都被划归至次
生孔隙的范畴,此类孔隙亦有沉积后孔隙之称,其形成时间与原生孔隙相比要更久。
以形成时间为划分依据,可以对次生孔隙作早成岩、中成岩和晚成岩3种主
要阶段的划分。
在此研究区域内部,储层以此生孔隙为主。
在碳酸盐岩储层中,裂缝是其一种非常重要的孔隙类型,不仅有着广泛的分布,对于储层的意义也堪称重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储集性能的优化。
研
究区域内储层裂缝的发育十分成熟,以构造缝与溶蚀缝两种类型为主。
构造缝:在形成储层之后,研究区域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包括海西、
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期等,这使得其构造缝的发育程度非常高,不过很多构造
缝都被充填或者是半充填,只有一少部分的晚期缝有效。
溶蚀缝:在溶蚀作用之下形成的裂缝被称作溶蚀缝,此类裂缝通常有着非常
不规则的产状,类型亦多样化,对不同倾角裂缝、层间缝、砾间缝和网状缝等均
有涉及。
整体而言,此类裂缝在储层的改造中有重要作用发挥出来。
2.3物性特征
以研究区域内马五1层位为例,其储层的孔隙度在0.4%-12.8%的水平范围内,平均大小为3.2%,渗透率在0.001mD-17.2mD水平范围内分布,平均大小可达
0.5mD。
此区域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具有典型性。
表1 研究区域马五1层位储层物性特征
3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
对研究区域的成岩作用进行分析,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两大类型:(1)建设性;(2)破坏性。
在这两种类型中,前者进一步包括白云岩化作用与岩溶作用两种类型,后者在研究区域内则以去白云化作用、胶结作用以及重结晶作用为主。
3.1建设性成岩作用
(1)白云岩化作用。
在白云岩化的过程中,岩石体积呈现出逐渐减小的变化之势,这会导致孔隙空间的增加,进而提高岩石面孔率,与之相伴随,会有很多晶间孔形成,这能够奠定很好的基础以供溶蚀流体实现进一步增容。
在研究区域内部,受到白云岩化作用而形成的晶间孔隙数量比较多,不仅如此,岩性特征亦有多样化的表现,分布的岩层对泥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以及粉晶白云岩均有涉及。
(2)岩溶作用。
此类作用主要指的是溶蚀流体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的物性改造。
溶蚀流体主要以地表水、中深储层的热液作用和生烃环节生成的酸性流体为来源。
在此研究区域内,岩溶作用会加快储层储集空间的形成进程,不过也会出现比较常见的填充现象,在此作用之下,形成的孔隙更多的是溶蚀孔隙和晶间孔。
3.2破坏性成岩作用
(1)去白云化作用。
在表生成岩时期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淡水淋滤的影响,此环节白云岩会被方解石交代,它属于白云岩化作用的逆变化。
在去白云化作用之下,之前生成于白云岩化作用之下的晶间孔隙会被填充交代,其物性也会由此而降低。
(2)胶结作用。
研究区域内的储集空间以方解石以及白云岩等填充胶结物为主,储层物性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
(3)重结晶作用。
这是研究区域碳酸盐储层在中埋藏以及深埋藏沉积环境下的主要成岩作用,主要指的是沉积岩由先前的非晶质转变为隐晶质以及晶质体过程,此环节常常与颗粒的由小变大相伴随。
因此,常常会有孔隙被增大的晶粒
在此环节填充,加之重结晶环节还有流体在其中参与,溶解物常常会在储集空间
内部沉积,储层亦会由此而受到破坏。
研究区域内重结晶成岩是一种常见的破坏
性成岩作用。
4结语
(1)研究区域储层岩性主要为泥晶灰岩夹白云岩,对其储层孔隙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孔隙型、溶孔型、裂缝型以及复合型4种类型,其中,以溶孔型与复合
型储层最为主要。
(2)研究区域储层属于低孔低渗透类型,具有典型性,很多孔隙都小于几
微米,孔隙度多数都没有超过4%;如果没有微裂缝存在,渗透率多数都不会超过0.1mD,孔隙度和渗透率两者之间有比较好的相关性表现出来;对于存在微裂缝
的岩心而言,其渗透率通常都比较高。
(3)研究区域的成岩作用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建设性,其二
为破坏性,在这两种类型中,前者主要包括白云岩化作用与岩溶作用两种类型,
后者在研究区域内则以去白云化作用、胶结作用以及重洁晶作用为主。
参考文献:
[1]刘运奇. 延长气田马家沟组储层特征研究[J]. 石化技
术,2020,27(6):156,184.
[2]侯学明,杨超辉.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3):181-182.
[3]乔莲莲,谭云龙,杨浩,等. 延长气田南部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特
征[J]. 石化技术,2017,24(7):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