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李白
【唐诗三百首】渡荆门送别李白_翻译注释赏析
【唐诗三百首】渡荆门送别?李白_翻译注释赏析【作品简介】《渡荆门送别》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5)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
构思巧妙。
脉络井井有条,结构波澜起伏,颇有层次。
这首诗在艺术上是比较成功的,写得曲折含蓄、波澜起伏,忽而写地面上的山光水色,忽而写太空的奇异景象;忽而写白天对山峦起伏、江流奔腾的大自然的欣赏,忽而又写夜晚对太空景象变幻的享受。
最后才用拟人化手法,曲折含蓄地表现诗人离乡惜别的情思。
我们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
【原文】《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1)荆门:即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战国时楚国的门户。
(2)楚国:楚地,指今湖南,湖北一带,古楚国之地。
(3)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4)江:长江。
(5)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
(6)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7)仍:依然。
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8)万里:比喻行程之远。
(9)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10)名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韵译】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盛唐-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及注释
盛唐-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及注释
题记: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首诗具体写作时间不确定,具体有三种说法:一说作于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726年(开元十四年)。
原文:
渡荆门送别
盛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注释:
选自《李太白全集》卷十五(中华书局1977年版)。
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战国时是楚国的战略门户。
〔从〕往。
〔楚国〕楚地。
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海楼〕海市蜃楼。
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怜〕喜爱。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
李白《渡荆门送别》译文及赏析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注释]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
⑺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二说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三说作于开元十四年(726年)。
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元十二年(724年)辞亲远游。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赏析一]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关于离别的古诗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关于离别的古诗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离别的古诗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希望能帮助到您!《渡荆门送别》原文:年代: 唐作者: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译文: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渡荆门送别》赏析: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
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
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
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
此说颇是在理。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渡荆门送别》赏析
三一文库()〔《渡荆门送别》赏析〕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渡荆门送别》赏析,欢迎阅读。
《渡荆门送别》原文
渡远荆门外⑵,来从楚国游⑶。
山随平野尽⑷,江入大荒流⑸。
月下飞天镜⑹,云生结海楼⑺。
仍怜故乡水⑻,万里送行舟⑼。
《渡荆门送别》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渡荆门送别》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字词注释: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
⑺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诗词释义如下: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诗词赏析: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
构思巧妙。
脉络井井有条,结构波澜起伏,颇有层次。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及翻译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出自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注释】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
⑺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二说作于开元十三年(725 年),三说作于开元十四年(726年)。
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元十二年(724年)辞亲远游。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知识扩展李白诗歌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渡荆门送别》原文及注释
《渡荆门送别》原文及注释《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渡荆门送别》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渡荆门送别》原文及注释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注释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远:远自。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万里:喻行程之远。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唐诗赏析-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及赏析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及赏析'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远:远自。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万里:喻行程之远。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在这一联,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
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
这句的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如今浓浓的思乡之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
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⑴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大河.大荒:广阔无垠的原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⑺海楼:海市蜃楼,亦称“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
这里状写江上云雾的变幻多姿。
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韵译: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二:出蜀过三峡远渡到荆门山外,来到古时楚国故地纵情漫游.山岭随着平原铺展渐渐消失,江水在辽阔的原野滔滔奔流。
水中月影像天上飞来的明镜,云霞变幻奇景结成海市蜃楼。
我始终怜爱来自故乡的江水,它不舍万里地送我乘舟漂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两句描写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美妙景色——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李白送别诗《渡荆门送别》赏析
李白送别诗《渡荆门送别》赏析李白《渡荆门送别》全诗翻译及赏析篇一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①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
仍怜故乡水③,万里送行舟。
①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②海楼:海市蜃楼。
③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
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
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
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
此说颇是在理。
译文篇二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初次离别家乡,诗人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
从故乡之水的角度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本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渡荆门送别古诗词篇三《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PPT《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五首诵读译文赏析(含解词翻译)
注 释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
创
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
作
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
背
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景
“____渡___远__荆___门__外____,___来__从___楚___国__游_____”,
指的是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 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 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 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赏 析
赏析
“___山___随__平___野__尽____,__江___入__大___荒___流____。”在这一联,短短十个字,
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 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
这句的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 际的原野中奔流。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 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 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幅气 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赏 析
“___仍___”,
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
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 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 思念故乡的感情。
赏 析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 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远:远自。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注 释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依然。 怜:爱。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 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万里:喻行程之远。
李白的送别诗《渡荆门送别》赏析
李白的送别诗《渡荆门送别》赏析李白《渡荆门送别》全诗翻译及赏析篇一[唐]李白渡远2荆门外,来从楚国3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4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5。
仍怜故乡水6,万里送行舟。
注释:1、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
2、渡远,乘船远行。
3、楚国,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
4、大荒,此指广阔的原野。
5、海楼,即海市蜃楼。
6、怜,爱。
故乡水,指流经四川的长江。
作者把四川当作故乡,长江自蜀东流,故称。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离蜀东下时在荆门外所作。
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乘舟自蜀中出荆门的所见所感,表现出作者豪放不羁的情怀。
全诗共八句,开篇即点明自己出游的路径。
诗人来自蜀地,远在“荆门外”,而“楚国”是目的地,出了荆门山便意为离蜀入楚,诗人常在蜀地,一朝离别,自然感慨万千。
诗中三四句如一幅长轴山水图,秀美如画,脍炙人口。
渡荆门送别古诗词篇二《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扩;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
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
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
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
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李白《渡荆门送别》全诗翻译及赏析篇三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①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
《渡荆门送别》译文赏析诗词
《渡荆门送别》译文赏析诗词《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注释】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远:远自。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万里:喻行程之远。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在这一联,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
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
这句的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种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其中“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 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颈联写景,这是作者第一次见到广阔平原的 “月”和“云”,情景交融,蕴藏着诗人欣喜 的心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无限爱恋我的故乡山水,把我的船送到万里 之外,还不忍分别。
用拟人的手法,说故乡之水怀着深情厚谊,不 远万里,依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不直接说 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从另一面来写, 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切,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 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李白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 1、了解《渡荆门送别》的创作背景。 • 2、了解《渡荆门送别》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 1、分析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 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 2、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 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 情感目标: • 体会诗人对祖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故乡的 无限爱恋之情。
一般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是忧愁悲 伤,为什么这首诗却有着兴致勃 勃的满腔豪情?
•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故乡景。 • 故乡水,明月心,字字化作——送别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 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 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 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 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与杜甫合称“李杜”。他 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 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 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写作背景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把蜀地当 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诗篇反映出对蜀中 生活的怀念之情。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24岁第一次出蜀时所作。 此时的诗人,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 怡,不由得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 律诗。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写了诗人家门前十分冷落,他只得在 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表达了作者对 世态冷暖的感叹和被免职后的寂寞愁绪。
一、读——知其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首联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 颔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 颈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 尾联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
•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二、绘——悟其情
渡远荆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来从楚国游。
我从蜀地远渡出游,经过荆门这个地方,来到楚 国游历。 首联叙事,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 广阔的原野。江水沿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
颔联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 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蕴藏着 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 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以动写静,给人以空 间感和流动感。 “入”字用得贴切,写出了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 方的奔腾之势,江面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 腾着诗人的想像,体现了作者对前途的展望,洋 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绘其情 发挥联想和想象,任选一句,描绘画面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天空,如一只温柔的眸 子,静静注视着我。水中倒映着皎洁的月影, 轻舟荡漾起层层波纹,水中的月亮便随着这波 纹轻轻晃动,像是从天上坠入凡间的巨大天镜, 将我的心映照得没有一丝杂质。洁白的云彩飘 荡在天空,飘荡在江上,迷雾交织,幻化出神 秘绮丽的海市蜃楼。我睁大了眸子,在这海市 蜃楼中看到了一个美丽新奇的世界。
绘其情
三层挑战: 1、发挥联想和想象,将一句诗至少写成三句。 2、有联想、想象的同时,语言要形象生动, 有画面感。 3、不仅有 画面感,还要做到景中含情。
三、探——明其旨
文章主旨
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 人开阔的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 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