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理念论存在着许多问题

合集下载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理念论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通过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他对理念的认识和理想国家的构想。

他的理念论包括对理念的本质、理念的层次和理念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是柏拉图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详细的分析。

柏拉图的理念论包括对理念的本质的探讨。

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超越感官世界的存在,是超越经验的真理和现实。

他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和真实,而感官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和映射。

柏拉图通过“洞穴寓言”来阐述理念与感官世界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生活在一个由感官世界所构成的洞穴中,而真理和现实则在光明的外面。

在这个洞穴中,人们只能看到感官世界的影子,而不能认识真理和现实。

柏拉图强调理念是超越感官世界的形而上的存在,是人们认识真理和现实的唯一途径。

柏拉图的理念论还包括对理念的层次的探讨。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三种理念,分别是真、善和美。

他认为,真理是理念的最高层次,是超越一切的理念。

真理是智慧和知识的源泉,是世界的本质和根基。

而善和美则是真理的衍生物,是在感官世界中的真理的影子。

善和美代表着道德和审美的价值,是人类生活的目标和价值所在。

柏拉图认为,真、善、美三者是构成理念的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最高价值和最高境界。

他强调,要实现理想国家,就必须以真、善、美为指导,追求真理、追求善良、追求美好,才能使世界变得更加完善和美好。

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阔的理论视野,它是柏拉图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的理念论不仅是对理念的本质、层次和关系的探讨,更是对实现理想国家的构想和设想。

他通过对理念和理想国家的探讨,提出了一种超越感官世界的哲学,强调了真理、善和美的重要性,为人类的精神追求和社会进步指明了方向。

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精神的提升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理念论的提出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唯有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量,使政治的伟⼤和智慧合⽽为⼀,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的庸⼈驱除到⼀旁去的时候,国家才有获得⽣命并见天⽇的可能。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必须确定构成哲学家的是什么,以及什么是我们所谓的哲学。

什么是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哲学家是⼀个爱智慧的⼈,是与那些庸俗的追求趣闻者不同的⼈,是爱“洞见真理”的⼈。

什么是哲学?柏拉图认为:哲学是⼀种洞见,是对真理的洞见。

在柏拉图看来哲学是⼀个动词,哲学是爱智慧、爱真理的⼈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洞见真理的⾏为。

柏拉图说,假如⼀个⼈爱好美的事物,爱看新悲剧、新图画、爱听新⾳乐,这样的⼈不是哲学家。

因为他只是爱好美的事物,⽽哲学家则是爱好美的⾃⾝。

仅仅爱好美的事物的那个⼈是在做梦,⽽认识绝对美的那个⼈则是清醒的,前者只不过有意见,⽽后者则有知识。

什么是意见、什么是知识呢?柏拉图认为:意见就是关于既存在⼜不存在的事物的意见,知识就是关于绝对、永恒、不变事物的知识。

柏拉图认为,⼀切可感觉的个别对象都具有既存在⼜不存在的⽭盾性质,仅适于作意见的对象,⽽不适于作知识的对象。

不可被⼈感觉到但可被⼈知道的绝对永恒与不变的事物是知识的对象,那些看到绝对永恒与不变事物的⼈是有知识的,⽽不仅仅有意见。

柏拉图由此提出了⼈可感觉的、既存在⼜不存在的事物和绝对永恒与不变事物的话题,他把⼈可感觉到的、既存在⼜不存在的个体事物称为假象,把不可被⼈感觉到但可被⼈知道的、绝对永恒与不变的⼀般事物称为理念。

柏拉图的理念论哲学是建⽴在实在与现象相互区别基础之上的,这种区别最初是由巴门尼德提出来的,后来得到了柏拉图的⽼师苏格拉底的继承,继⽽影响了柏拉图。

⼆、理念论的内容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对于许多相似的个体动物,我们都能够指着它真切地说这是⼀只猫。

我们所说的“猫”这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显然那是与每⼀个个体的猫不同的东西。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论文题目: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引言: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其影响深远,对后世哲学、政治理论以及文学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

柏拉图的作品中,尤以《理想国》和《苏格拉底的申辩》最为著名,其中阐述了其关于理念的重要观点。

本文将试图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揭示其思想的精髓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理念的本质柏拉图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永恒不变的理念的影子。

理念是世界上最真实、最完美的存在,而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这些理念的影子或者参照物。

理念是超越感官世界的,它们是“真实的真理”,是智慧和知识的根源。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的对话,阐述了理念的三个特征:第一,理念是永恒不变的;第二,理念是普遍的;理念是真实的。

二、理念的分类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多样的,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种类的理念。

他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通过参照一种种类的理念而存在的。

美、善、公正等都是理念的一种。

美是一种理念,善也是一种理念,而这些理念都是超越感官世界的、普遍的、真实的存在。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理念的层次”观点,即理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普遍的大理念,包括美、善、公正等;第二层是参照物,即可以被感官世界中的事物模仿和参照的理念;第三层是参照物的影子,即感官世界中的具体存在。

这种分类方式揭示了理念的普遍性和与感官世界的关系。

三、理念在政治与伦理中的应用柏拉图将理念的概念应用到政治和伦理学的领域,提出了他的著名的“哲人治国”理论。

他认为,只有理解了真理和永恒的人才有资格去治理国家,而那些没有理解真理的人会误导国家走向堕落。

在《理想国》中,他提出了一个理想的国家模型,其中统治阶层由哲学家来当,而他们是唯一能够洞悉理念的人。

这样的统治方式能够确保国家走向真正的美好和幸福。

在伦理学中,柏拉图也强调了理念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往真理的道路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而那些沉浸于感官享乐的人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的。

《浅谈柏拉图的理念》(精选五篇)

《浅谈柏拉图的理念》(精选五篇)

《浅谈柏拉图的理念》(精选五篇)第一篇:《浅谈柏拉图的理念》浅谈柏拉图的“理念”身为“古希腊三贤”之一的柏拉图,在欧洲哲学史上建立了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的一生,哲学著作和思想建树颇丰,其中很著名的便是“理念论”何为理念?我们或许可以用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

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

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

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

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

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

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一般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

柏拉图由此提出了两个世界的观点。

一个是由个别事物组成的、我们用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世界,他称之为“可感世界”,这是一种可被人感觉到、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假象。

另一个是由理念组成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理念世界,他称之为“可知世界”。

而这两个世界的关系是原本和摹本的关系,理念世界是原本、模型,现象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摩本。

他把“理式”或宇宙间的原则和道理看作是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至于感官接触的世界则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或幻影,无永恒性和普遍性,所以不仅是第二性的,而且是不真实的。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

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

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有很多方面,其中包括他的理念论。

理念论是柏拉图对于真理、智慧和意义的理解,它的核心是对于真实的世界的一个猜想。

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真实的世界是由永恒的理念和变化多端的现象组成的。

他将真理和智慧看作是可得到的理念,而现象只是理念的阴影或者表现。

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天堂的理念是完美的,而物质的世界则是有瑕疵的。

他认为只有掌握了理念,才能获得真实的认识和智慧。

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理念是永恒的。

这意味着理念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改变,它们不存在于物质的世界中。

二是理念是完美的。

因为理念是在天堂的存在,所以它们是不受任何瑕疵的。

它们是比现象更为真实和美好的。

三是现象是理念的影子。

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理念是对于真实的物质世界的模型。

现象只是它们的表现和影子,不是真正的实体。

四是理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柏拉图的理念论主张认识应该从理念中开始。

只有通过理念,人们才能真正地认识世界和自己。

五是理念具有层级关系。

柏拉图认为,存在很多个不同的理念,它们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层级关系。

每个更高层次的理念都包含着之前所有较低层次的理念。

柏拉图的理念论对后来的哲学、宗教、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哲学思想提供了一种更加基础和纯粹的基础,同时也为人类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提供了启迪和指导。

例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都受到了柏拉图的思想启示。

在科学方面,柏拉图的理念论为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哲学基础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总之,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哲学体系。

它对于理解真理、智慧和人类存在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于整个西方哲学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理念论”看柏拉图美学思想.

从“理念论”看柏拉图美学思想.

从“理念论”看柏拉图美学思想[关键词]理念美本身模仿回忆理念论是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核心。

柏拉图由此为基础研究了很多关于艺术与美的问题。

他区分了“美本身”和美的事物,探讨了理念的美和艺术的美,艺术的特征论和审美的过程。

本文也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美的理论——理念1.“美本身”与美的事物我们知道柏拉图研究了美的本质问题,最早区分了“美本身”和美的事物。

“美本身”是柏拉图创造出来的词汇。

柏拉图认为存在一个纯粹的“美”,即“美本身”。

它与美的事物是对立和分离的,并且具有使事物美的功能。

在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中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的对话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问题。

在对话中他们的讨论涉及了美是小姐、母马、竖琴、汤罐之类具有美的属性的具体事物吗?美是使事物显得美的质料或形式吗?美是某种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吗?美是恰当、有用或有益吗?美是否是由视觉和听觉引起的快感呢?《大希庇阿斯篇》这篇对话对美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问题。

柏拉图对美本身的追问被称为天才的追问,正是有了这个追问,西方才产生了美学。

2.理念论柏拉图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之后,并没有止步于此。

他进一步研究了“美本身”的来源和特征,以及使事物美的具体原因。

这也是他著名的理念论。

在柏拉图看来,纯粹的“美”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美不仅是多种多样且富于表面,是现象的存在。

事物之所以被人们认为美是由于美的事物中具有“美本身”。

这是因为美的现象分有了美的本身、本质或美的理念。

所谓理念,就是那些被赋予以形而上学的实体性质的观念或原则。

美是一种既超越于物质世界,又独立于人心之外的形而上学的实体。

美的本质不在于自然事物,而在于“理念”。

“理念”是“自存自在”的,因此是永远没有变异和发展的。

事物的美是由于分有“理念”所形成的。

在这里,“理念”存在于理念的世界,人存在于可知的世界。

柏拉图理念论分析

柏拉图理念论分析

柏拉图理念论分析摘要:柏拉图作为一古希腊的伟大的哲学家,他提出的理念论开创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史上产生了极大影响。

尽管“理念论”存在着缺陷,但它对哲学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主要浅谈柏拉图理念论的提出、内容、意义、缺陷及影响。

关键词:柏拉图、理念论、洞穴隐喻、意见、哲学柏拉图,古希腊素朴思辨哲理的集大成者。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成熟了的素朴思辨哲理,他系统总结了素朴思辨哲理的既有成果,他的观点全面贯通了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将素朴思辨哲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因此而奠定了西欧古文明意识形态的发展基础,对人类思维的内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柏拉图的素朴思辨哲理不仅在西欧整个奴隶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影响到西欧中世纪和欧洲近代思想文化。

没有柏拉图的西欧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柏拉图的理念论在自己的《国家篇》探讨关于纯哲学的问题时提出来,而在讨论纯哲学的问题中,柏拉图较为全面的论述了自己的理念论。

这一伟大的哲学理论是柏拉图较具代表性的理论之一。

一:理念论的创立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指出:“在所说的各派哲学之后,柏拉图的方案出现了,它在许多方面追随着这些哲学,但也有和意大利派哲学不同的自己的特点。

在青年时代,柏拉图开始是克拉底鲁的同路人,也赞同赫拉克利特的意见。

一切可感觉的东西不断流变,关于它们,知识是不存在的,他在晚年仍然持这样的观点。

苏格拉底致力于伦理学,对整个自然则不过问。

并且在这些问题中寻求普遍,他第一个集中注意于定义。

柏拉图接受了这种观点,不过他认为定义是关于非感性事物的,而不是那些感性事物的。

正是由于感性事物不断变化,所以不能有一个共同定义。

他一方面把这些非感性的东西称为理念,另一方面感性的东西全都处于它们之外,并用它们来说明。

”[2]由此可见,柏拉图熟悉各家各派的哲学理论,不过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从巴门尼德到苏格拉底的思路,尤其是将苏格拉底的思想从伦理学的领域推广扩展到了整个宇宙自然。

二:理念论的提出柏拉图在《国家篇》第五卷后半部分到第七卷提出了与政治学相对的纯哲学问题,而在讨论纯哲学的问题中,柏拉图较为全面的论述了自己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传统,并对后世的哲学、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念论(Theory of the Forms)是他最为著名的哲学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在古希腊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分析和阐释。

我们需要了解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什么。

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他认为世界上存在两种现实:一种是感知世界(sensible world),另一种是理念世界(world of Forms)。

感知世界是我们所见所闻所感知到的物质世界,而理念世界则是超越感知世界的存在,其中包含了一切真正的、永恒的、不变的、普遍的理念(Forms)。

柏拉图提出了一种二元对立的观念,认为感知世界是变化的、有限的和不真实的,而理念世界是不变的、无限的和真实的。

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真正的现实,它是普遍的、永恒的,而感知世界则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和副本。

柏拉图强调了理念世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理念世界,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在理解柏拉图的理念论时,我们需要考虑它的起源和发展。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在他的对话录中最早出现的,其中以《理想国》和《斐德罗》为代表。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的口吻阐述了他关于理念的理论,强调了理念的普遍性和真实性。

在《斐德罗》中,柏拉图则进一步讨论了理念世界和感知世界的关系,提出了对感知世界的批判。

在后来的《铸工篇》和《时间篇》中,柏拉图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理念论,强调了理念世界的普遍性和不变性,以及感知世界的相对性和变化性。

柏拉图在这些作品中不断深化和完善了他的理念论,使其成为一种完整的哲学体系。

在理解柏拉图的理念论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它的影响和意义。

柏拉图的理念论对后世的哲学、宗教、艺术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哲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真正的现实和真理,以及如何达到真理的理解。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现实存在于理念世界中,而感知世界只是理念的不完美映射。

下面,我将详细解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超越感官世界的永恒和不变的实体。

感知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包括物体、概念和抽象概念,都是理念的展现。

我们能够看到和感知到苹果的存在,但是苹果的真实本质只存在于理念世界中。

理念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它们是永恒和不变的。

柏拉图将理念分为三个层次:最高的是“智”的理念,包括真理、美和善等;次一级的是“意”的理念,包括数学和科学的概念;最低一级的是“感”的理念,包括感性的事物,如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等。

每个理念都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完美性,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知识的获取是通过回忆而来的。

他认为人的灵魂在前世已经接触到了理念,而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任务就是通过思考和回忆来重新获得对理念的认识。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学习不是从外部输入信息,而是从内部获取知识。

只有通过思考和回忆,我们才能深入理解真理和现实。

柏拉图的理念论对于其后的哲学和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念论是其对话录《斐德鲁斯》、《茨义诺》、《国家》等的核心内容,也是他的政治和道德思想的基础。

塔尔斯基的真理理论和康德的先验论等都受到了柏拉图理念论的启发。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其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试图解释什么是真正的现实和真理,并提出通过思考和回忆来达到对理念的认识。

柏拉图的理念论对于后来的哲学和科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对人类认识和思维方式的一次重要的突破。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一、引言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影响深远,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其著作《理想国》中阐述了其理念论,这一理论对于后世的哲学和政治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深入探讨其思想内涵以及对今天世界的启示。

二、柏拉图的理念观1. 理念的本质柏拉图所谓的理念,指的是无形、永恒、完美之物。

在他看来,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都是无常、变化、不完美的,而真正的实在只存在于理念之中。

对于美、善、公正等概念,柏拉图认为它们不是通过感官获得的,而是超越感官世界的存在。

这些理念是绝对的,它们超越了我们的现实经验,包含了所有事物的本质和真理。

柏拉图按照理念的层次将其分为多个层次,最高层次的理念是善,它是其他一切理念的根源和支配者,而下一层次则是真理、美、公正等。

这些理念之间有一定的层次关系,善是万物的根源,其他理念都是善的表现和体现,所有理念都回归到善这个最高理念之中。

3. 理念的认知方式柏拉图认为,人们通过哲学的思维和智慧才能真正了解和认识理念。

他提出了一种理念的认知方式——直观的知识,即通过内在的直觉和理性来感知理念,而不是通过感官来认识。

只有开启内在的智慧之眼,深入理念的内在本质,才能真正领会理念的本质和真理。

4. 理念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和模板,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理念的影子和副本。

他使用了著名的“洞穴寓言”来说明这一观点,称现实世界就像一个洞穴,人们只能看到一些物体的影子,而无法看到真正的事物。

真理和真实只能在超越洞穴、回归理念之中实现。

唯有超越现实世界,回归理念,才能找到真正的智慧和真理。

三、柏拉图的理念论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柏拉图的理念论对今天的哲学、政治学、道德学等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 对哲学的影响柏拉图的理念论对后世的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

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的理念论(四)

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的理念论(四)

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的理念论(四)三、回忆说和灵魂转向说在知识问题上,早期自然哲学家大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感性经验为认识的依据,巴门尼德揭露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主张唯有对存在的思想才是真理之路。

柏拉图象巴门尼德一样否定了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因为不可感知的、普遍的、绝对的理念不可能我们对事物的感觉经验,这就彻底断绝了通过感觉经验认识理念的可能性。

既然我们不是通过感觉经验,那是通过什么方式认识理念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柏拉图提出了“回忆说”。

回忆说柏拉图认为,我们的灵魂原本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那时它追随神,无视我们现在称做存在的东西,只昂首于真正的存在”,[10]所以它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具备一切知识。

但是后来灵魂附着于躯体之后,由于受到躯体的干扰和污染,因此而遗忘了一切。

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的东西。

因此,回忆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

[11]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灵魂都能轻易地回忆起它们,凡在投生前只约略窥见,或在投生后受邪恶熏陶而堕落的,都不易做到这一点,只有少数人保持着回忆的能力。

回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由看、摸或其他感觉来引起,尤其是看。

因此,虽然我们不可能通过感觉经验来认识理念,但是认识理念却又必须依靠感觉经验。

换言之,感觉在对理念的回忆中具有某种诱导的作用。

灵魂对理念的回忆,分为突发与渐进两种形式。

突发形式表现为疯狂,那是一种忘我的直观状态。

当灵魂看到尘世的美,便回忆起真正的美,它感到翅膀正在生长并且急欲展翅高飞,把下方的一切置之度外,全然不顾,于是被世人认作疯狂。

其实这是最高级的最佳状态,爱美的人分有这种疯狂,便被叫作钟爱者。

渐进形式表现为理性的进展。

它的步骤是这样的:“从显而易见的美开始,继而为了最高的美而上升,就象在梯子的阶上一样,从一进到二,从二进到所有美的形体,从美的身体到美的制度,从美的制度到美的学问,最后从学问到那只研究美自身的科学,最终知道美的本质”。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中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理念论对西方哲学、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柏拉图看来,知识和真理不是来自于感觉经验,而是来自于理智和思考,他认为人类应该寻求超越感觉世界的真理和普遍意义,这是实现人类理性与精神完善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从柏拉图哲学中的理念论角度分析其思想。

一、理念与物质世界柏拉图认为,世界分为两个层面:知觉的物质世界和超越物质的理念世界。

知觉的物质世界是虚幻的,只存在于我们感官的经验之中,而超越物质的理念世界是真实的、永恒的和完美的。

理念世界包罗万象,涵盖了一切抽象概念和普遍规律,这些理念对于真理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柏拉图将人类的真正使命看作是从感性世界中抽象出理念并逐渐逼近完美的理念,由此向真理和智慧的方向努力。

他认为,人类的灵魂隶属于超越物质世界的理念世界,而肉体仅仅是灵魂的外壳。

在这个意义上,理念世界是人类真正的家园,在此,人类灵魂可以获得最纯粹、最完美的知识和智慧。

二、理念的层次和本质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包括了很多不同层次的理念,从最简单的形式开始,逐渐推向复杂的自然法则和人类道德等如此复杂的理念。

理念的层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底层的物体,中层的形式,顶层的智慧。

在这个意义上,智慧属于理念的最高端,这个理念需要尽可能多的学习和思考,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

在柏拉图看来,真正的理念不可描述和不可捉摸,它们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不属于人类感知能力的范畴。

因此,我们不能通过感性经验来了解真理和智慧,而是必须寻求透彻理解理念的力量。

拥有透彻的理念概念,就可以了解真实的存在和实际的变化,这是维持生命中的先决条件。

三、理念的认识柏拉图认为,理念的认识是通过思维、直觉和对话实现的。

思维是理念的核心,我们需要通过思考来了解真理和智慧,而直觉则是超越感觉,直接抓住生命之真理的方法。

对话同样是一种认识方式,它是指探究和发现真理的合理方法,通过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并发掘新的知识或思考对现有知识的理解。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在西方哲学史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的理念论(Theory of Forms)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哲学概念。

柏拉图对于理念的探讨使得他成为了哲学史上的巨人,并且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包括其基本概念、核心思想以及相关的批评和讨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最早见于其著作《理想国》中,这一理论贯穿了他的整个哲学体系。

在柏拉图看来,世界是一个永恒而不变的理念世界和一个多变的感知世界的合一。

理念是绝对的、不变的、完美的实体,并且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之外的。

而感知世界则是变化的、不完美的、有缺陷的,并且是人们日常经验所能直接感知到的世界。

理念与感知世界的关系就像灯和物体关系一样,理念是显现物体的原因。

在理念世界中,存在着各种绝对的理念,比如美、真、善等等。

这些理念是永恒的、不变的,是所有同类事物的典范和标准。

而在感知世界中,各种有形的物体都是根据理念的模板而存在的。

每一个美丽的事物都是因为参照了美的理念而变得美丽的。

而这些感知世界中的事物只是理念的不完美的投射,只有在理念的世界中才能找到完美的事物和真理。

柏拉图认为,人们的知识来自于对理念的直观认识,而不是通过感知世界的经验积累。

真正的知识是超越感官经验的,是基于理念的智慧而来的。

柏拉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分割线”理论,将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理智的知识,即对理念的直观洞见,另一种是感觉的知识,即对感知世界的经验。

柏拉图将前者视为真正的知识,而将后者看作是欺骗和幻觉。

只有通过理智的思考和直观,人们才能获得真理和智慧。

柏拉图的理念论也遭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一些哲学家认为,理念论过于超越感知世界,使得理念成为了一种超验的存在,而这种超验的存在无法被人们所接触和理解。

柏拉图的理念论也被人们指责为对感官世界的厌恶,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经验和实践。

而且,柏拉图的理念论也很难解释感知世界中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因为理念本身是不变的。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以对理念的探究为主要内容,可以称为理念论。

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超出感性世界的一种原型,是智慧之源。

本文将从柏拉图的理念论角度,分别从理念的本质、理念的分类以及理念的认识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念的本质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真正存在的,而物质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投射。

他以“理念”一词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反思,认为现实只是完美理念的影子或拷贝,即“影子世界理论” 。

他认为,理念是不可知、不可见和不可感知的,唯有在思维中才能认识它。

柏拉图将人类的存在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身体,另一个是灵魂。

身体属于感性世界,灵魂属于理念世界。

身体是世间事物的外在表现,而灵魂则是人们对事物的内在认识和理解。

他认为,只有通过灵魂来了解事物的真正本质,才能够获得永恒和不变的真理。

二、理念的分类柏拉图将理念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自然界的理念、哲学的理念和神圣的理念。

其中,自然界的理念又称为感性世界的理念,包括树木、河流等自然界中的事物。

哲学的理念涉及到人类智慧的领域,包括道德、正义等抽象的事物。

神圣的理念是最高层次的理念,也是最为完美、最为高尚的理念。

这些理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指导,更是人类的关爱和追求的对象。

三、理念的认识方法柏拉图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感性认识,一种是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官来感知世界,获取常识性的知识;而理性认识则是通过思维来认识世界,获得更加深刻的知识。

对于理性认识,柏拉图提出了“回忆说”和“启示说”两种理论。

回忆说认为,人类的灵魂在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拥有所有的知识。

因此,人只需要唤起这些已有的知识点,即可获取真理。

而启示说则认为,人类的灵魂能够通过与神灵接触,获得灵感和启示,从而认识真理。

综上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个极具思想深度和哲学高度的哲学体系,对后世哲学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对理念的探究,提出了一种“上帝孤独”的概念,认为真理和理念是超越人类的智慧和永恒的存在。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主要思想是存在一个超越物质世界的理念世界,这个理念世界是唯一真实和可信的存在。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分析和探讨:一、理念论的核心思想柏拉图的理念论提出了一个至高的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由无形无色的灵魂和抽象无形的构成的。

灵魂是指任何可以感受到的事物,比如美、善、真、爱等等,而构是指任何可以被智力理解的东西,比如数字、几何图形等等。

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唯一真实的世界,而物质世界则是由理念世界的影子构成的幻象。

柏拉图将这个理念世界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理念世界的最高层次,是至高的智慧之神所居住的地方,他是宇宙的缔造者和支配者,是一切的根源和终极目的。

第二层是智慧之神所创造的理念世界,其中包括万物的真正本质和精华,比如女性、男性、动物、植物等等。

第三层是物质世界,是由理念世界的影子所构成的,是不真实、不可靠且不完美的。

二、理念论的意义与价值柏拉图的理念论对于古希腊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当时希腊哲学界对于真相的认识。

在柏拉图看来,物质世界并不是唯一可信的世界,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可靠的,而物质世界则只是这个真实世界的影子和表现。

这一观点对于古希腊哲学的后世影响深远,将不可见的世界提升为理念世界,其思想贡献远比智慧之神所在的第一层理念世界更具意义。

柏拉图的理念论也表现出哲学的价值。

在当时,人们仍然没有弄清什么是好和什么是不好,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

理念论的主张为哲学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对真正的本质是什么。

通过思考和研究理念世界,人们可以找到身体和心灵之间的关联,能以一种更深层次的方式理解和解释这个世界。

另外,柏拉图的理念论对于现代哲学也有深远的影响。

现代哲学认为,大部分的人类结论都来自于感官的经验,但这些经验是不稳定的和变幻莫测的。

从柏拉图的角度来看,通过超越物质世界,识别意识本质,人们才能合理地洞察世界,从而更加容易理解人类存在的本质。

解读柏拉图理念论

解读柏拉图理念论

解读柏拉图理念论摘要:柏拉图哲学主要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其哲学核心概念是“理念”,这一概念与轴心时代的中国哲学家老子提出的“道”之思想如出一辙。

柏拉图这一超感性的思想概念的经历了从前期“分有说”到后期“通种论”的变化,对西方哲学的影响意义深远。

关键词:柏拉图;理念;老子;道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79-03理念概念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从柏拉图开始,西方哲学便以其为根基,建立起了座座直冲云霄的哲学大厦。

那么柏拉图的“理念”始自何处?其内涵与意义何在?一、柏拉图哲学对苏格拉底哲学的继承苏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家都是在探求自然哲学之路,伊奥尼亚派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1]毕达哥拉斯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数,而德谟克利特则认为原子才是构成世界的本原。

早期的希腊人并未区分理性思维与存在是有差异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智者,智者们已经开始区别想象中的存在与客观具体的存在,认识到思想与存在是有差异的。

苏格拉底与智者不同,他看到了理性本身的超越性和客观性,具有客观的对象。

苏格拉底认为是万物存在和发展所追求的完满原则是“善”,“善’’内在于每一个人的心灵之中,自在不变,它是客观的,自然的。

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即是从人自身中去寻求理性,认识自身,从人自身寻找感性世界被理解的根据,使同一类的感性物可以得到普遍的统一解释,也正是因为此,苏格拉底是古代第一个认识到有“共相”存在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开始的理性思维路向的同时,将目的论引入了哲学,为随后的柏拉图理念产生奠定了基础。

在苏格拉底那里,已经有了回归理性的意向,但是由于还没有理念论的支持,还不能彻底构建一个独立的理念世界。

柏拉图将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做了分离,并将苏格拉底在伦理领域内的普遍定义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西方哲学智慧》第4讲 柏拉图的理念论

《西方哲学智慧》第4讲  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明确区分了现象与本质主张摒弃感觉经验以思想把握真理既奠定了西方哲学此后两千多年的基本思路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哲学问题例如本质与现象一与多一般与个别共相与殊相理性与感性等等当柏拉图在洞穴比喻中把哲学家塑造为殉道者的时候在他的心中一定想起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
第四讲
柏拉图的洞穴
授课教师:苗春荣 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由于这个理想世界太理想化了,所以我们通常称之为“乌 托邦”,即“无何有之乡”的意思。哲学家生活在理想之中, 如果让他去负起使理想成为现实的重任,有点勉为其难了。 更何况哲学家也是人,无论如何不可能满足柏拉图为哲学王 所规定的条件。像所有的人一样,哲学家始终生活在理想与 现实的矛盾和冲突之中,也许他面临的冲突更加激烈,因为 他身处现实与理想这两个极端之间。 • 哲学王"的观念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可以说源远流长。如 果解决问题需要把握事情的真相,也就是获得知识,那么哲 学作为"智慧之爱",在一切知识中应该是最高的,因为它所 把握的不是小知识小聪明,而是宇宙万物的奥秘。所以,哲 学家是真正称得上有知识的人,他当然是治理国家的行家里 手,这是任何人都无法与之比拟的。由此可见,哲学家的"野 心"最大,与他相比,帝王将相的野心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哲 学家们要统治的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是一个世界,而是整个 宇宙。因而治理区区一个小小的囯家当然不在话下。
• 柏拉图相信,只有哲学才能拯救希腊文明,于是 他在综合吸收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 德、阿那克萨戈拉等哲学家有关思想的基础上, 主要,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亦即"理念论",这是西 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当然,由于 桕拉的著述活动历经几十年之久,思想前后变化 很大,而其多数著作难以确定写作的时间,因此 尽管有些学者将他的思想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严格说来,我们不应该将他 的全部思想看做是一个统一而严密的体系。

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
①理念是什么?
1、理念是事物的共相。

理念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普遍共相,即事物的本质。

2、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个别事物由于分有了这一理念而成为这一事物的,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了事物。

3、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

事物则是对理念不完满摹仿的结果。

4、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标。

事物存在的目标就是实现它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

②“分有”与“摹仿”的区别在于是否有“造物主”:“分有”是没有造物主的“摹仿”,而“摹仿”是由造物主的“分有”。

③理念的体系
最低等级的理念:具体事物的理念,如桌子、石头、马等等。

较高等级的理念:数学或科学的概念,一、二;动、静等等。

再高等级的理念:伦理道德的理念,勇敢、节制、智慧、正义、美等。

最高级理念:善。

④理念论所遇到的问题:
1、关于理念的普遍性问题。

按道理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理念,那么低下事物、或者邪恶是否也有自己的理念。

2、关于理念被分有的问题。

理念应当是单一完整的,但是在分有的时候会破坏理念的完整性。

“大”的理念怎么被分有?
3、第三者问题。

理念和具体事物之间有所差别,这种差别会引出另一个理念,以至无穷。

4、分离问题。

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相互分离,人们不可能通过现实世界认识理念世界,同时,理念世界中的善、美等等也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理念世界存在的意义何在?。

柏拉图的理念论存在着许多问题

柏拉图的理念论存在着许多问题

柏拉图的理念论存在着许多问题柏拉图的理念论存在着许多问题:理念与事物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理念如何分有或是摹仿理念?自然万物可感而不可知,理念可知而不可感,我们怎样认识理念??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批判理念论的不是别人而是柏拉图自己,而且他的自我批评毫不客气,就连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批评实际上也没有超过柏拉图。

古人在讨论问题时,注重的是如何解决问题。

当自己原有理论体系无法解决问题时,他们毫不讳言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只要有必要,他们毫不犹豫抛开原有的体系,去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哲学是什么?-- 解决问题。

可是后来有的哲学家则略有不同,当他们营造起一套体系之后,其很重要的工作任务是如何维护自己的体系。

在《巴门尼德篇》中,柏拉图以"少年苏格拉底"代表他自己的理念论,以巴门尼德为批评者,深入探讨了理念论所面临的问题。

前期:理念与具体事物,两者不可分,同时又认为,具体事物是流变不定的,只有理念是永恒不变的;人们不禁要问:载负理念的事物生生灭灭,理念何以能独立自存?中期:柏拉图把理念从具体事物中抽取出来,组成了一个独立王国—理念世界或可知世界,剩下的那些纯物质的部分则组成现象(理念的影像)世界或可见世界。

比如:“日喻”“线喻”“洞穴之喻”;“模仿说”—先有扇之理后有扇之器。

后期:是不是所有具体事物都有理念?第一,关于理念的普遍性问题。

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浓厚的价值含义,所以虽然按理念论所说,每类事物都有一个同名理念作为存在的根据,但是对树、火、人等自然物是否存在理念的问题,他却犹疑不决,感到没有把握;对头发、污泥、秽物等低下事物,他虽然认为如果有这类理念实在太荒谬了,但如果要否定它们也有困难,因为这样一来,势必将否认任何事物都因理念而存在的理论前提。

于是,柏拉图对这个引起他不安的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恐怕陷入无底的谬说泥坑中而殄灭"。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形而上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在缺陷

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在缺陷

国家正 义 的维持等 。但 是 ,在每个 部 分 ,柏 拉 图 的正
义理论 都存 在着缺 陷 。
国家正 义 的内在 困难 与个人 正义 的 内在紧 张


如果硬要他们从事与适合于他们的禀赋但却违背他们 兴趣 的工 作 ,就会 造成 强有 力 的抵 触 ,他们是 不会 把
工 作做好 的 。这样 ,无 论对 于工作 ,还 是对 于他们 自
个 等级是永 恒存在 的 。另 一方 面 ,国家 的组成部分
之间 , 不可能像 灵魂 的组成部 分一样 , 也 都是 平等 的。
力 的多数 人 ,因而也 总是存在 着统治 者与被统 治者 。
在 国家 中 ,总是 存在 着掌握权 力 的少 数人与 不掌握权
要 消灭统 治者 与被统 治者的 区分 ,使 所有人在 政治权
力上平等 ,除非 消灭 国家 。统 治者与被 统治 者的 区分
利于美 德的形成 ,但 另一方 面又 阻碍 了其他 美德 的形
成 。正 如 巴克所 言 ,柏 拉 图的正义 观念使他 拒绝 给个 人 以权 利 ,而这 些权利 恰恰是 个体成 为一个 有道德 的
人 进而有 能力获 取任何 美德 的条件 。他 在 消除罪恶产
都 应该从 事这些好 工作 ,这样 只能采用 数人 做同一工
作 的办法 ,势必造 成人 浮于事 ,效率低 下 ,这 与柏拉 图对理想 国家 的要 求也是 相矛盾 的 ,他 提 出专业 化原 则 的一个 主要 目的就是要 提高 国家生 活中的效率 。如 果让 多余 的人去从 事其他 工作 ,这 又违 背 了禀赋 决定 职业 的专业 化原则 。前者 的后果违 背专业 化原则 ,后
有 在美德 问题上 的 自由选 择权 。如果把 对美德 的 自由 选 择权交 给他们 ,就可 能被滥用 ,并 因此带来 错误 和 罪 恶 。因此 ,辅 助者和生 产者要 想增进 美德 ,就必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的理念论存在着许多问题:理念与事物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理念如何分有或是摹仿理念?自然万物可感而不可知,理念可知而不可感,我们怎样认识理念?•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批判理念论的不是别人而是柏拉图自己,而且他的自我批评毫不客气,就连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批评实际上也没有超过柏拉图。

古人在讨论问题时,注重的是如何解决问题。

当自己原有理论体系无法解决问题时,他们毫不讳言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只要有必要,他们毫不犹豫抛开原有的体系,去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哲学是什么?-- 解决问题。

可是后来有的哲学家则略有不同,当他们营造起一套体系之后,其很重要的工作任务是如何维护自己的体系。

•在《巴门尼德篇》中,柏拉图以"少年苏格拉底"代表他自己的理念论,以巴门尼德为批评者,深入探讨了理念论所面临的问题。

•前期:理念与具体事物,两者不可分,同时又认为,具体事物是流变不定的,只有理念是永恒不变的;人们不禁要问:载负理念的事物生生灭灭,理念何以能独立自存?
•中期:柏拉图把理念从具体事物中抽取出来,组成了一个独立王国—理念世界或可知世界,剩下的那些纯物质的部分则组成现象(理念的影像)世界或可见世界。

比如:“日喻”“线喻”“洞穴之喻”;“模仿说”—先有扇之理后有扇之器。

•后期:是不是所有具体事物都有理念?
•第一,关于理念的普遍性问题。

•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浓厚的价值含义,所以虽然按理念论所说,每类事物都有一个同名理念作为存在的根据,但是对树、火、人等自然物是否存在理念的问题,他却犹疑不决,感到没有把握;对头发、污泥、秽物等低下事物,他虽然认为如果有这类理念实在太荒谬了,但如果要否定它们也有困难,因为这样一来,势必将否认任何事物都因理念而存在的理论前提。

于是,柏拉图对这个引起他不安的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恐怕陷入无底的谬说泥坑中而殄灭"。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形而上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宇宙万物的根据或本质是"真",而"真"与"善"和"美"应该有共通之处,至少"真"不应该是"不善"或"恶",所以人们才会陷人疑惑之中:如果宇宙万物具有统一的根据或本质,难道说善与恶都来源于同一个根据?就基督教来说,如果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还存在着恶?显然,从形而上学的角度看,我们不能只承认善的理念,而不承认恶的理念。

•第二,关于理念被分有问题。

•事物分有理念而存在,这是柏拉图坚定不移的信念。

•至于怎样分有,却是一个难题。

柏拉图承认,事物对同名理念的分有只能有两种方式,或者是分有整个的理念,或者是分有理念的一部分,但这两种方式都有困难。

因为理念的首要特性是单一完整性,而事物则是多数的。

如果每个事物都分有一个整体的理念,那么有许多事物就需要有许多个理念。

这就与理念论的基本原则,即多数同类的事物只能有一个同名的理念,发生了矛盾。

如果事物分有理念的一部分,那同样破坏了理念的完整性,把同一理念肢解成很多部分了。

例如,如果大的事物分有"大的理念"的一部分,因为部分小于整体,它分有的便是小而不是大了。

如果相等的事物分有"相等的理念",由于部分小于相等自身,它所分有的便不是相等了。

如果小的事物分有"小的理念"的部分,因为整体大于部分,那么"小的理念"相应于小的事物,就是大而不是小了。

既然只能有两种分有方式,而这两种方式都难成立,
那么分有说本身是否成立呢,柏拉图感到左右为难。

还是中国哲学比较方便,朱熹的理学以"月映万川"来比喻理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他不用也不需要证明。


第三,"实在世界的重叠"或者"第三者"难题。

如果有许多同类的事物就需要有一个同一的理念,例如许多大的事物有一个共同的"大的理念",那么这个"大的理念"与其他大的事物放在一起,也需要有一个同一的理念,这就是第二个"大的理念",如此类推,可以有无数个"大的理念",从而陷入了"实在世界的重叠"。

后来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第三者"的论证的难题:如果同类事物之外有一个同名的理念独立存在,那么就可以在理念和事物之外出现一个"第三者",即第二个理念,如此类推,以致无穷。

用模仿说能不能避免这个困难呢?好像也不行。

按照模仿说,事物与理念是蓽本与原型之间的关系,摹本与原型相似,反之亦然,原型与摹本也相似。

既然两者相似,它们就应该分有一个共同的原型,还是避免不了"第三者"的难题。

第四,有关"分离"的问题。

理念是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的实在,这是理念论的基本原则。

然而,如果理念是独立存在的,那么理念就不在我们中间存在,理念与我们的世界是两个分离的世界。

在理念世界里,理念与理念可以有相互关系,在我们的世界里,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有相互关系,但是我们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不能与理念世界中的理念发生关系。

例如,我们世界中的奴隶不是"主人的理念"的奴隶,主人也不是"奴隶的理念"的主人,"主人的理念"只与"奴隶的理念"有关。

照此推论,我们只能与我们的世界中的东西发生认识的关系,理念世界也是如此。

这样一来,一方面是我们不可能认识理念。

另一方面是神也不可能认识我们世界中的事物,换言之,如果分有说和摹仿说都不成立,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的联系就会割断,就会推出两个无法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结论。

Last
不承认每个事物都有它自己的、总是同一的、决定性的形式,那么他的理智将无处落脚。

他将完全毁坏论辩的能力。

这就是说,对柏拉图而言,理念独立存在于事物之外,乃是理念论的基本原则,非如此不能确定知识的基础。

于是,柏拉图干脆撇开那些难题,把思考的重心从事物与理念之间的分有关系转移到理念与理念之间的分有关系上来。

讨论理念之间的结合分有关系,形成了柏拉图的"通种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