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国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衡量标准

合集下载

《中 国水资源》 讲义

《中 国水资源》 讲义

《中国水资源》讲义一、中国水资源的概况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的国家,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相对较低。

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衡,这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从总量上看,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 28000 亿立方米,居世界前列。

然而,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人均水资源量仅约为2200 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这种巨大的反差意味着水资源在中国是一种相对稀缺的资源。

在地区分布上,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普遍缺水。

特别是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例如,黄河流域尽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但由于水资源有限,长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时间分布上,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这导致了季节性的水资源丰枯变化明显。

夏季洪水泛滥,而冬季则常常出现干旱少水的情况。

二、中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农业用水在中国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例。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田灌溉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

近年来,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如滴灌、喷灌等,农业用水效率有所提高,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工业用水方面,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用水量不断增加。

一些高耗水行业,如钢铁、化工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同时,工业废水的排放也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生活用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增加。

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居民用水习惯的不合理等因素,都导致了生活用水的浪费。

三、中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水资源短缺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和一些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泊,导致水质恶化,不仅影响了水资源的可利用性,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问题。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水资源评价是针对某一区域水资源系统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的过程,旨在为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是水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决定着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一、水资源评价准则水资源评价准则是指衡量水资源状态和功能的基本衡量指标和标准,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

根据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现将水资源评价准则分为两类:水量准则和水质准则。

(一)水量准则1.水循环量。

水循环量是指某一流域范围内自然水循环的总量,包括降水、蒸发、径流、地下水补给等。

一般考虑采用年度平均值来表示。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率是指某一流域范围内长期以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表征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般考虑采用年度平均值来表示。

3.水资源平衡率。

水资源平衡率是指某一流域范围内水资源平衡状态的指标,表示不同排水分区之间的水量平衡情况。

一般考虑采用年度平均值来表示。

(二)水质准则1.水质类别、水质目标。

根据水体污染状况,对水体进行分类,并设定不同水质目标,以指导水体污染防治工作。

2.水质评价指标、标准。

根据水体的污染状况,制定符合国家标准和实际情况的水质评价指标和标准,以量化水体污染程度和污染来源。

二、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是指在水资源评价中,用于衡量各项水资源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原则。

现将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分为水量计算口径和水质计算口径两个方面。

(一)水量计算口径1.水循环量计算。

水循环量计算采用水量平衡的原则,根据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地下水补给量等指标进行计算。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计算。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计算采用供需分析的原则,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和总需求量进行计算。

3.水潮汐及灌区排水计算。

水潮汐及灌区排水计算是指考虑水资源对不同排水分区之间的影响以及灌溉用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根据不同水资源循环分区进行计算。

(二)水质计算口径1.水质评价指标计算。

第六章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水资源

第六章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水资源

第六章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水资源一、学习要求:知识:知道: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划分、主要的外流河、长江和黄河的源流概况及开发和治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记住:塔里木河、主要湖泊理解:长江的交通、灌溉和水能蕴藏、黄河上游的水能蕴藏和河套平原的发展、黄河水土流失、“地上河”及其治理、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技能:初步学会:判读水系图、阅读长江剖面图、观察长江、黄河的景观图片能力:记忆:塔里木河、主要湖泊、长江、黄河观察:在地图上观察长江、黄河等水系的源流概况及其要素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观察结果描述长江、黄河流经地区的景观特征想象:根据地图和景观图片想象长江、黄河等水系的空间状况及其地理特征,并能用地理语汇加以描述思维:根据地理图像和资料综合长江、黄河等水系的基本特征、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征二、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基尔运何D.京杭运河2.读图6-1完成下列要求(1)位于我国最北端的河流是A.黑龙江B.乌苏里江C.珠江D.雅鲁藏布江(2)我国最大的湖泊是A.洞庭湖B.鄱阳湖C.青海湖D.太湖(3)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A.弱水B.塔里木河C.湘江D.渭河(4)下列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A.弱水B.渭河C.汉江D.辽河(5)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是A.珠江B.长江C.额尔齐斯河D.怒江(6)下列河流中有凌汛发生的是A.珠江B.黄河C.长江D.淮河(7)形状象“几”字形的河流是A.黄河B.长江C.淮河D.黑龙江(8) 98年夏季,南北夹击,在我国出现了特大洪水灾害,发生洪水的两条河流是A.长江、黄河B.长江、淮河C.松花江、黄河D.长江、松花江3.读图6—3完成下列要求(1)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是A.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C.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D.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渤海B.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黄海C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渤海D.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黄海(3)黄河断流现象出现的河段是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上游(4)“泾渭分明”是我国的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好坏,就象古时的泾水和渭水一样清浊分明。

《中 国水资源》 讲义

《中 国水资源》 讲义

《中国水资源》讲义一、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洗漱、烹饪,还是农业灌溉、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资源。

没有水,地球上的生命将无法延续,社会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

在中国,水资源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快速发展经济的国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能源供应、生态平衡以及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中国水资源的现状1、水资源总量中国的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相对较低。

据统计,中国的水资源总量约为 28000 亿立方米,在世界各国中排名前列。

然而,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

2、水资源分布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

这种分布不均的状况给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水资源质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中国的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导致部分地区的水质恶化,不仅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还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威胁。

三、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用水效率低下在农业方面,传统的灌溉方式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许多地区仍然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水资源利用率仅为 4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效率则高达70%以上。

在工业领域,一些企业的生产工艺落后,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造成了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2、水资源过度开发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部分地区对水资源进行了过度开发。

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一系列问题。

一些河流的开发利用率超过了其生态警戒线,影响了河流的生态功能和自净能力。

3、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水资源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存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的问题。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导致水资源的配置不合理,难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利用。

水资源管理标准

水资源管理标准

水资源管理标准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对于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标准成为当务之急。

一、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资源是有限且不可再生的,我们必须合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首先,建立水资源保护区和重点水源地,严格禁止任何不符合水资源利用规范的活动。

其次,加强水资源规划,确保水资源的科学分配和合理利用。

同时,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水资源污染和浪费问题。

最后,加强水资源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于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二、水质标准水质是评价水资源的重要指标,确保水质安全对于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

建立科学严谨的水质标准是保护公众健康的基础。

在制定水质标准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水源的特点、水体的用途以及适用的治理技术。

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并对不符合标准的排放行为进行惩罚。

三、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保障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制定水资源管理标准时,应考虑到不同行业和用水领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用水限额和节水措施。

加强水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推动节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用水效益。

此外,鼓励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如雨水收集利用、水资源回用等。

四、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密不可分,保护水资源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制定水资源管理标准时,应确保水资源的生态需求和环境承载力,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加强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促进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鼓励采用生态治理的方法,如湿地保护和河道生态修复等。

五、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水资源是全球的共同财富,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是水资源管理的必要措施。

在制定水资源管理标准时,应与国际接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水资源挑战。

同时,建立并完善水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水资源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

地理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六章中国的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教案

地理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六章中国的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教案

第六章中国的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教学目标1.了解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2.认识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3.记住我国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

4.知道我国水能资源的利用和分布状况,通过阅读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同地形、气候的关系。

5.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的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

教学重点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2.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教学媒体投影片“地球上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各地区水能蕴藏量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比重表”,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非洲东部干旱”材料。

教学过程【引言】学生阅读“非洲东部干旱”和“缺水的华北”材料后,讨论此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小结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一、水资源的重要意义1.从对比中认识水的重要性拿粮食和水比,哪一个与人体的关系最密切?粮食固然重要,但水与人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人体的70%都是水。

人们常用3个“5”来做比方,人可以5个星期不吃东西,却不能5天不进一点水,也不能5分钟不吸空气。

从而说明,如果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

【板书】2.用课本中的数据,说明水的用途、用量。

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用水量与日俱增。

【讨论】请学生们说出水在生活中的用途。

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资源的重要意义,但是水资源储存在哪里,又有哪些形式呢?【板书】二、水资源储存在哪里?【投影】“地球上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图,请大家思考地球上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是怎样循环的?找一名学生利用投影片“地球上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图,给其他同学讲解。

【小结】海洋上的水受热蒸发形成水汽,上升到空中,然后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在一定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上,然后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再回到海洋里,这就形成了地球上水的循环。

水资源标准体系

水资源标准体系

水资源标准体系一、引言水资源是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标准体系应运而生。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水资源标准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监测、水文测验与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水资源安全保障、水资源信息化与数字化、水资源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水资源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水资源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资产评估与交易、水资源政策法规等。

二、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调查评价是水资源标准体系的基础。

它通过对水资源的分布、储量、质量、时空分布等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利用水资源的过程,包括水源开发、水利工程设计等。

这一领域涵盖了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等方面,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四、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是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改善,包括水质的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维护和水环境的改善等方面。

它旨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对水资源的分配、调度和监管,包括水资源的分配计划、调度方案和监管措施等。

它旨在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六、水资源监测水资源监测是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水文的观测和分析、水质的检测和评估等方面。

它旨在提供准确的水资源信息,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七、水文测验与水资源评价水文测验与水资源评价是对水循环过程的观测和分析,包括降水、蒸发、径流等过程的研究和观测。

它旨在提供准确的水循环信息,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八、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是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用水的措施,包括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废水的回收和利用等方面。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准确的评价可以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而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作为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其对于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水资源评价准则水资源评价准则是指在评价水资源时所应遵循的规范和标准。

水资源评价准则主要依据当地的水资源特征、水资源管理需求以及国家相关法规进行制定。

水资源评价准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水资源特征:水资源的特征是评价水资源的重要依据之一,主要包括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流域面积、地形地貌等。

(二)水资源管理需求:水资源管理的需求是水资源评价的出发点,主要包括水资源开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调控等。

(三)国家法规和标准:国家法规和标准是水资源评价准则的依据之一,评价水资源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

二、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是指在评价水资源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不同的评价指标需要不同的评价计算口径,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水量评价口径:水量评价口径主要包括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平衡计算、水资源开发潜力等。

(二)水质评价口径:水质评价口径主要包括水质指标计算、污染物浓度计算、环境水质标准等。

(三)生态评价口径:生态评价口径主要包括流域生态要素评价、生物多样性评价、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等。

三、水资源评价准则和计算口径的重要性水资源评价准则和计算口径对于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评价准确性:遵循统一的水资源评价准则和计算口径,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从而为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规范水资源管理工作:水资源评价准则和计算口径对于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规范水资源管理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三)提高科学性:采用科学的水资源评价准则和计算口径,可以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减少主观误差,为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

全国水资源区划标准

全国水资源区划标准

全国水资源区划标准一、总则1、水资源区划是中国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水资源评价、规划、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在进行水资源区划时,应保持行政区域与流域分区的统分性、组合性与完整性。

2、水资源区划应考虑大江大河流域的完整性,结合地貌和控制断面对大江大河干流进行合理分段。

3、水资源区划应按照水系内河流关系,并兼顾地级行政区的完整性,以有利于进行分区水量控制的要求进行划分。

4、水资源功能区划的目标是根据中国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确定不同水域的功能定位,明确管理目标,强化保护措施,实现分类管理和保护。

二、水资源区划原则1、保持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原则:水资源区划要保持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避免过度分割,以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原则:水资源区划要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合理划分水资源的功能区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3、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原则:水资源区划要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保护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利用,以保障河流的健康发展。

4、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原则:水资源区划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5、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水资源区划要遵循科学规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区划方案,以利于实际管理和操作。

三、水资源区划标准1、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生态等条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水资源区,每个水资源区应保持相对稳定,并明确其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2、水资源区的划分应考虑大江大河流域的完整性,结合地貌和控制断面对大江大河干流进行合理分段。

同时,应兼顾地级行政区的完整性,以有利于进行分区水量控制的要求进行划分。

3、水资源功能区划应根据不同水域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明确不同功能区域的管理目标和保护措施,实现分类管理和保护。

中国的水资源课件

中国的水资源课件
用水量最大的部门是农业,占全国用水量 的80%。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率仅为50%,水资 源浪费极为严重。农业节水成为节水的关键。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小测题: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陆地上

2、最方便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人们常用
作为淡水资源多少的指标.
3、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 多,____少, ___多,____少。解决办法:__________ 4、目前更大规模的调水工程是:___________
世界人均值的1/32。
河北省: 人均383立方米,年缺水量高达60亿立
方米,年排放污水20亿立方米,60%以上 的地表水和城镇工矿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 程度的污染,中南部河流已到了“无河不 干,有水皆污”的境地。
河南省: 由于用水过量,大量河道干涸,
湿地消失,黄河、漳河、淮河、卫 河相继发生断流。
P55活动2 问题
1.水是宝贵的资源
水资源: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陆地上 淡水资源 。
海洋水96.53% 。 冰川 68. 69% 。
地球水
陆地淡水 2.53% 。 地下淡水30.06%。
陆地咸水0.94% 。
其他淡水 1.25%。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储量约占全球
淡水总储量的 0.3%

最方便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河流水 和 淡水湖泊水, 以及浅层地下水. 人们常用 多年平均径流量 作为 淡水资源多少的指标.
1.跨流域调水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我国主要的水资源调配工程:
(1)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往华北和西北。 (2)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入青岛。 (3)引黄入晋工程——将黄河水调入山西省。 (4)引滦入津、入唐工程——将滦河水调入天津、唐山。

水资源管理标准

水资源管理标准

水资源管理标准是指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指导原则。

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解决日益紧缺的水资源问题,并确保人类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的重要性、内涵和实施方式。

一、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发展的基础。

然而,当今世界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包括水质污染、水量不足和水分配不均。

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和滥用。

其次,可以促进水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未来世代的需求得到满足。

最后,它可以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促进相关政策和措施的落实,从而使水资源管理更加科学和稳定。

二、的内涵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利用、水质管理和水权分配等。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标准应包括保护水源地、避免土地河流的污染、减少水资源浪费等要求。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标准应围绕减少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发展再生水利用等内容制定。

水质管理方面的标准应包括水质检测、污染物排放控制等。

而水权分配方面的标准应侧重于公平分配、合理优先等原则。

三、的实施方式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参与。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建立监管机构,确保得到有效实施。

同时,政府应促进科技创新,加大对水资源管理技术和设备的扶持力度。

其次,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推行节水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用水量和水污染。

最后,个人也要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减少浪费,提高用水效率。

四、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水资源管理涉及到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协调,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其次,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最后,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也存在差异。

为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

企业应加强合作,共享先进的水资源管理经验和技术。

个人应从小事做起,养成节水习惯,并积极参与水资源管理的志愿活动。

水资源衡量标准

水资源衡量标准

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承载力标准
(五)植被标准 生态系统中的非人类居住和生产区内应保证足
够的地下水位,以保持80%以上的原自然生态系 统的乔、灌、草植被和原来的物种结构。 (六)动物群落标准
人类生存环境附着的生态系统的森林和草原地 带应保证足够的水源和相应的植被,以保持60% 以上的原自然生态系统的动物种类和群落。
总体分析:我国为水资源中度短缺的国家
世界上共有22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4个,地区为31个。
我国水资源在世界(132个国家)上的位置 总水资源量:居世界第4位, 仅次于加拿大、巴西、 和俄罗斯,略多于美国和印尼,占世界总水资源量 的7%(人口占21%)。 按人均淡水资源量:第82位
我国水资源在世界(32个主要国家)上的位置 按人均淡水资源量:第21位
1115 92 1455
524 347
松辽河片 海河片 黄河片
淮河片
长江片
11126
珠江片
2240
东南诸河片
西南诸河片
4379
内陆河片
九大片区(松辽合并)地表水可利用量11000亿方/ 年
约占地表水量的40%
我国水资源量及其分布
地下水资源量 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量为8700亿方/年,其中 平原区为2500亿方/年。 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500亿方/年,其中 平原区1600亿方/年。如果从南北方来看,北方地 下水资源量为1540亿方/年,南方为1960亿方/年。
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图
1000 1200 1600 2000 3000mm 25 50 200 400 800 mm
中国水资源分区图
一级流域(片)界线 二级流域界线 一级流域(片)编号 二级流域编号
我国水资源量条件及其分布

《中 国水资源》 讲义

《中 国水资源》 讲义

《中国水资源》讲义一、中国水资源的概况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 28000 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然而,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200 立方米左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1/4。

中国的水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极不均衡。

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

这种分布不均不仅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从时间分布上看,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这导致了季节性的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并存的局面。

在雨季,洪水泛滥,而在旱季,水资源又极度匮乏。

二、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短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工业用水、农业灌溉和城市生活用水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在北方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2、水污染严重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导致水体污染严重。

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资源的质量,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3、水资源浪费在农业灌溉方面,传统的灌溉方式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

在工业生产中,一些企业的工艺设备落后,用水管理不善,也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在城市生活中,居民的节水意识淡薄,用水浪费现象也较为普遍。

4、水生态破坏过度开采地下水、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导致了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涵养和生态平衡。

三、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1、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以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2、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水资源标准体系

水资源标准体系

水资源标准体系
摘要:
一、水资源标准体系的定义和作用
二、我国水资源标准体系的发展历程
三、水资源标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四、水资源标准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五、未来水资源标准体系的发展方向
正文:
水资源标准体系是一个涵盖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综合体。

它对于促进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水资源标准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水资源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和更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水资源标准体系。

水资源标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水资源规划与设计标准、水资源监测与评价标准、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标准、水资源利用与节水技术标准、水资源管理法规与政策等。

水资源标准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保障国家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促进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然而,水资源标准体系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部分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待提高,地区差异和行业特点导致的标准实施难度等。

未来,我国水资源标准体系将继续坚持科学、实用、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实施工作,以适应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新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标准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标准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标准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在各行业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各行业都需要遵守一套完善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本文将围绕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展开论述,从水资源管理、节水措施、水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各行业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同时确保水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各行业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基础。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各行业应制定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并加强监督和评估。

具体来说,每个行业都应设立专门的水资源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水资源管理计划。

这些计划应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防止浪费和滥用。

同时,行业应加强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

二、节水措施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各行业都应采取一系列节水措施。

首先,行业应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如节水喷淋设备、节水洗涤机等,以减少水的浪费。

其次,行业应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例如,在农业领域,可以采用精细化灌溉技术,减少灌溉水量。

在工业领域,可以优化生产过程,减少水的消耗。

此外,行业还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修复漏水等问题。

三、水污染治理水污染对水资源的破坏是各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各行业都应制定相应的水污染治理措施。

首先,行业应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达到排放标准。

对于污水排放量较大的行业,应建立配套的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以确保排放的水质达到相关标准。

其次,行业应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此外,还应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严禁非法排污行为,并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

四、水资源保护与循环利用为了保护水资源,各行业还应积极推广水资源的保护与循环利用。

一方面,可以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尊重和珍惜。

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可以推广水的再生利用技术,将污水经过处理后重新利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领域。

中国的水资源课件共21页

中国的水资源课件共21页

3月22日是第18个“世界水日”,今年 的主题是“保障清洁水源,创造健康世 界”。中国是联合国认定的13个缺水国家 之一。据水利部门调查,中国667个城市中, 现在有420多个城市缺水。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蓝藻
2005年松花江污染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你认为怎样可以节约用水?
看图标,你能说说这个标志的含义吗?
我国径流量的分布,基本上同降水量分布一 致。
中国年降水分布
北少
西少
东多
南多
南北方面积比例及径流量比例比较表
地区 北方 南方 黄河淮河流域
面积
60%
40%
耕地占38%
总径流量 不足20% 80%以上 水资源约占6%
北少
西少
东多
南多
地域 水资源供需现状分布带
对应地区
缺水带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西部
中国的水资源课件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家庭用水调查
1、刷牙或淋浴中抹香皂时,有没有关 上水龙头? 2、淘米、洗菜的水,有没有用在别的 地方(浇花、冲厕所等)? 3、有没有使用节水龙头或节水器具? 4、水龙头有没有漏水?
家庭用水调查
5、清洗餐具时,如果油污过重,有没有 先用纸擦去油污,然后进行冲洗。 6、有没有过量使用清洁剂? 7、衣服有没集中清洗,减少洗衣次数。 8、有没有经常用水解冻或冷却食物? 9、上月份你家缴付的水费是多少?

第六章中国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衡量标准

第六章中国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衡量标准

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承载力标准 (二)地表水水质标准 流域排污总量,应小于河流径流量的1 流域排污总量,应小于河流径流量的1/40 (三)地下水标准 抽取地下水后, 应保证地下水位仍能保持 抽取地下水后 , 原植被的水平, 原植被的水平 , 不能由于抽取地下水而造成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
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承载力标准
第六章 水资源衡量标准 我国水资源条件 、分布及特点
水资源与各种资源的关系
水资源与土地资源: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水资源与土地资源:“水土流失” 与“水土保持” 水资源与森林资源:森林生态系统(400~500mm降 水资源与森林资源:森林生态系统(400~500mm降 森林资源 );种树与种草 再造秀美山川? 种树与种草; 水);种树与种草;再造秀美山川? 森林是“绿色的水库” 森林是“绿色的水库”。具有巨大的生态服 水资源与草原资源:草原(降雨量在300mm)主要 水资源与草原资源:草原(降雨量在 ) 务功能。 务功能。山场林下死地被物的最大吸水量可 靠降水,地下水补充。 靠降水,地下水补充 松树2.2倍 达其自重的3.6倍 。 达其自重的 倍,松树 倍。森林能涵养 水源,保持水土,可以使50~ % 水源,保持水土,可以使 ~80%的雨水含 水资源与海洋资源: 水资源与海洋资源:水循环 蓄在植被和落叶松中渗入地下。 蓄在植被和落叶松中渗入地下。 水资源与气候资源:降雨、降雪 水资源与气候资源:降雨、 水资源与能源: 水资源与能源:势能 动能 电能
北京市地表径流深为243 mm, 北京市地表径流深为243 mm,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水平衡地 但由于过量集中人口,目前生态系统已严重退化。 区,但由于过量集中人口,目前生态系统已严重退化。
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承载力标准
(一)地表水利用量标准 一 地表水利用量标准 一般不应超过河川径流量的40% (1) “三生”用水一般不应超过河川径流量的 % ) 三生”用水一般不应超过河川径流量的 (2)必要的跨流域调水, 调出地区的地表径流深应 )必要的跨流域调水, 大于200mm、 人均水资源量应在 、 人均水资源量应在1700m3 / 人 的警戒 大于 线以上。 线以上。

水资源利用标准

水资源利用标准

水资源利用标准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农业、工业和环境保护的基础。

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标准对于保障水资源供应、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探讨水资源利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标准1. 水资源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标准水资源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应基于就地取材的原则,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益。

同时,要充分考虑地方的气候条件、水资源量、水质等因素,并明确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2. 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和提高标准对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应采用科学可行的指标体系,包括供水率、节水率等指标,并规定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目标要求和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

鼓励开发和应用节水设备和技术,促进用水行业的节水和用水效率提高。

二、水资源保护标准1. 水源地水质保护标准确定水源地水质保护的标准和指标,设置监测点位,并采取必要的监测和保护措施,在水源地周边严格限制和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将水源地列入生态保护红线。

鼓励加强水源地保护项目的建设和维护。

2. 水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标准制定水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标准,明确水体水质达标的要求,完善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加强水域生态环境的监管和管理,恢复和修复受损的水域生态系统,保持水域生态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水资源管理标准1. 水资源管理制度标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许可制度、水资源收费制度、水资源权益分配制度等。

规范各个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水资源管理行为,明确管理责任,并加强水资源的监管和评估。

2. 水资源供水管理标准制定供水企业的服务质量评估标准,包括供水可靠性、供水水质等指标,并明确供水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供水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用水需求。

3. 水资源利用信息公开标准加强水资源利用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信息公开平台,提供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mm
<150mm
环境生态状况
比较适宜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发展
能较好地维系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承 载能力较强;
基本可维持原有植被的生态系统不蜕化的最低水 资源量,可以承载适当的人类活动;
荒漠或者半荒漠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的地区,不 适于人类居住,更不适于社会经济发展。
北京市地表径流深为243 mm,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水平衡地 区,但由于过量集中人口,目前生态系统已严重退化。
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承载力标准
(五)植被标准 生态系统中的非人类居住和生产区内应保证足
够的地下水位,以保持80%以上的原自然生态系 统的乔、灌、草植被和原来的物种结构。 (六)动物群落标准
人类生存环境附着的生态系统的森林和草原地 带应保证足够的水源和相应的植被,以保持60% 以上的原自然生态系统的动物种类和群落。
世界上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哥伦比亚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1万mm,是世界上最潮湿的地方; 印度的乞拉朋齐保持月降水量最多的记录,1861年7月降雨量 达9300mm; 夏威夷的怀厄莱山则在一年中则有350个下雨天; 非洲留尼汪岛贝洛夫12小时降水1086mm; 北美洲牙买加鲍登半岛2天降水2086mm; 非洲留尼汪岛塞路斯3天降水3240mm。 南美洲智利北部的阿诺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连 续400年没有下一场雨。 世界上最干燥的国家是埃及,它的大部土地是沙漠。 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年降 水量最小的地区,一般为50毫米,盆地中部不足25毫米。

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承载力标准
(一)地表水利用量标准 (1) “三生”用水一般不应超过河川径流量的40% (2)必要的跨流域调水,调出地区的地表径流深应 大于200mm、人均水资源量应在1700m3/人的警戒 线以上。
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承载力标准
(二)地表水水质标准 流域排污总量,应小于河流径流量的1/40
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图
1000 1200 1600 2000 3000mm 25 50 200 400 800 mm
中国水资源分区图
一级流域(片)界线 二级流域界线 一级流域(片)编号 二级流域编号
我国水资源量条件及其分布
地表水资源量 降水落地后,有56%的水量为陆面蒸发和植物
行政区
河南 山东 陕西 辽宁 吉林 北京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西藏 新疆 甘肃 宁夏 青海 内蒙古
降雨量
765 693 686 676 612 610 590 535 525 516 500 430 326 292 275 263
全国各省2002年降雨量(mm)
行政区 降雨量 行政区 降雨量 行政区 降雨量 行政区 降雨量 全国 659 上海 1388 河南 707 北京 413 江西 2017 湖北 1288 陕西 604 河北 390 浙江 1969 安徽 1266 吉林 594 天津 362 湖南 1961 云南 1251 西藏 545 宁夏 333 广东 1870 贵州 1242 辽宁 520 青海 284 广西 1858 重庆 1183 黑龙江 502 甘肃 268 海南 1834 江苏 922 山西 496 内蒙古 248 福建 1782 四川 867 山东 420 新疆 216
中国水资源条件及在国际上的位置 (降雨量时、空分布)
我国气候分布区
我国水资源量条件及其分布
降水量
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6.2万亿方/年,折合平均 降水深648mm。低于全球陆面降水的834mm和亚洲 陆面降水的740mm。各地年降水量分布极不平衡。 东南沿海和西南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超过2000mm。 长江流域为1000-1500mm,华北、东北为400-800mm, 西北内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到200mm。
人均水资源量(m3)
大于3000 3000~2000 2000~1000
1700 500~1000 小于500
缺水程度
相对丰水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缺水警戒线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水资源的环境生态标准
以地表径流深衡量 地表径流深=区域水资源总量/区域面积
地表径流深 >270 mm
150mm-270mm
水资源与能源:势能 动能 电能
水资源与旅游资源:山青水秀
主要内容
1、水资源衡量标准 2、水资源条件(降雨量时空分布)、
缺水程度、国际比较
水资源衡量标准
社会经济标准 环境生态标准 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承载力标准
水资源的社会经济标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参考标准:以人均水资源量来 衡量。 人均水资源量=当地自产水资源量/(当地人口数+流动人 口折合的人年数)
第六章 水资源衡量标准 我国水资源条件 、分布及特点
水资源与各种资源的关系
水资源与土地资源:“水土流失” 与“水土保持”
水资源与森林资源:森林生态系统(400~500mm降
森水林);是种“树绿与色种的草水;库再造”秀。美具山有川巨?大的生态服 务水功资源能与。草山原场资林源下:死草原地(被降物雨的量最在大30吸0m水m)量主可要 达靠其降水自,重地的下3水.6补倍充,。松树2.2倍。森林能涵养 水水源资源,与保海持洋水资土源,:可水循以环使50~80%的雨水含 蓄水在资源植与被气和候落资叶源松:中降雨渗、入降地雪下。
中国水平衡要 素综合分带图
半干旱—少水带 湿润多水带 干旱—干涸带 半湿润—过渡带 十分湿润丰水带
全 国 各 省 多 年 平 均 降 雨 量
mm
行政区
全国 海南 广东 福建 广西 江西 浙江 湖南 安徽 重庆 云南 湖北 贵州 四川 上海 江苏
降雨量
936 1800 1700 1677 1650 1612 1604 1450 1300 1200 1237 1199 1169 1091 1042 1000
(三)地下水标准 抽取地下水后,应保证地下水位仍能保持
原植被的水平,不能由于抽取地下水而造成 地面沉降。
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承载力标准
(四)受水区的标准 应向自然水生态不平衡的、人类生存环
境附着的生态系统,即水资源总量折合地表 径流深小于150mm的地区调水;应向水资源总 量减去居民最低耗水量后,折合地表径流深 小于150mm的人口密集区,如城市调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