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建议收藏)

合集下载

急性阑尾炎护理临床路径

急性阑尾炎护理临床路径

急性阑尾炎护理临床路径概述急性阑尾炎是指阑尾炎症急性发作,病变部位常在阑尾黏膜淋巴组织处。

临床表现为右下腹部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本文对急性阑尾炎的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探讨。

临床路径首诊护理患者初次就诊时,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关键性评估,包括疼痛程度、体温、血压、呼吸频率、心率、饮食及排便情况等等。

此外,还要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病史、家族史、用药史等相关情况。

术前准备如果患者需要手术,需要进行术前准备。

护士需要检查患者身体状况,包括血型、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等项目。

护士还需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前的体位调整、患者的镇静、导尿和静脉置管等工作。

术中护理急性阑尾炎手术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方式,术中护理的要求也不同。

开腹手术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监测生命体征等工作。

腹腔镜手术则需要进行病人陪同、监测麻醉深度和镇静程度等工作。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整个护理临床路径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患者恢复的关键期。

术后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皮肤和伤口的护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疼痛的管理和营养支持等工作。

此外,护士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疾病抵抗能力。

出院后关怀患者出院后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关怀。

护士需要协助医生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教授患者如何预防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和护理需要一个有序的、合理的临床路径体系。

在不同阶段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精准、细心地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早日使患者恢复健康。

阑尾炎临床路径

阑尾炎临床路径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一、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ICD-10:K35.902/K35.101/K35.003)行阑尾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

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明确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

5.鉴别诊断:右侧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35.902/K35.101/K35.003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表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表
□完成术后第1天病程记录
□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酌情开始进食
□观察切口情况
□切口换药
□完成术后第2天病程记录
□抗菌药物:如体温正常,伤口情况良好,无明显红肿时可以停止抗菌药物治疗
重点
医嘱
长期医嘱:
□一级护理
临时医嘱:
□术前禁食水
□手术医嘱
□急查血、尿常规(如门诊未查)
□急查凝血功能
□肝功能、肾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护士站办理出院
重点
医嘱
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半流食
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及相关指标
长期医嘱:
□三级护理
□普食
临时医嘱:
□通知出院
护理

健康
教育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
询问术后一般情况,观察伤口。
询问术后一般情况,观察伤口。
主要
诊疗
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书写病历
□上级医师、术者查房
□制定治疗方案
□完善相关检查和术前准备
□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通知手术室,急诊手术
□完成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程记录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
□汇总辅助检查结果
□患者下床活动,观察患者是否排气
□饮食指导
变异
有 无
原因:
有 无
原因:
有 无
原因:
特殊
医嘱
护士签名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建议收藏)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建议收藏)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一、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ICD10:K35)K35。

902行阑尾切除术(ICD9CM—3:47。

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常规、生化组合等常规术前检查,B超探查阑尾区;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

.。

.。

文档交流4.辅助检查:泌尿系超声检查除外输尿管结石等;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5.鉴别诊断:疑似右侧输尿管结石时,请泌尿外科会诊;疑似妇科疾病时,请妇科会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

.。

文档交流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急性阑尾炎;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3.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亦可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入院第1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生化组合;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B超(阑尾区探查);5.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电图、血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

.。

文档交流(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2.使用二代头孢菌素及抗厌氧菌药物:头孢呋辛或头孢西丁或头孢替安,头孢菌素过敏者选用左氧氟沙星或阿米卡星;抗厌氧菌药物选用甲硝唑;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

阑尾炎临床路径

阑尾炎临床路径

阑尾炎临床路径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一、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ICD-10://)行阑尾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

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明确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

5.鉴别诊断:右侧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一、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ICD10:K35.1/K35.9)行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2. 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4. 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 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5. 鉴别诊断:疑似右侧输尿管结石时,请泌尿外科会诊;疑似妇科疾病时,请妇科会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2. 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3. 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ICD10:K35.1/K35.9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疾病编码;2. 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3. 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亦可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2. 凝血功能、肝肾功能;3.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 心电图;5.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 光片、腹部立位X 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2.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0.5至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3. 如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加用1次;4. 无特殊情况,术后24至48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临床路径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临床路径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临床路径一、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ICD-10:K35.901)。

行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9005)。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压痛伴发热(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2.体格检查: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或伴有肌卫、反跳痛),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或腹部CT检查,明确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以及阑尾或肠道占位。

5.鉴别诊断:右侧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行阑尾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开腹阑尾切除≤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35.901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1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腹部超声(右下腹阑尾区彩超);(4)床边心电图、腹部X线透视或平片(必要时)。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妇科检查,必要时需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腹部CT。

(七)选择用药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

急性阑尾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表

急性阑尾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表

4.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5.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35.1/K35.9急性阑尾炎疾病编码;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3.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亦可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心电图;5.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0.5至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3.如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加用1次;4.无特殊情况,术后24至48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住院当天。

1.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

2.手术方式:顺行或逆行切除阑尾。

3.病理: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4.实验室检查:术中局部渗出物宜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术后回病房平卧6小时,继续补液抗炎治疗;2.术后6小时可下床活动,肠功能恢复后即可进流食;3.术后2-3天切口换药。

如发现切口感染,及时进行局部处理;4.术后复查血常规。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2.体温正常,腹部无阳性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3.切口愈合良好(可在门诊拆线)。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对于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先予抗炎治疗;如病情不能控制,行脓肿引流手术,或行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必要时行Ⅱ期阑尾切除术,术前准备同前。

2.手术后继发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或门脉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导致围手术期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一、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二)诊断依据: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检查腹部检查(右下腹固定压痛和反跳痛)直肠指检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必要时可查血尿定粉酶4、辅助检查 B超检查科排除胆系疾病,女性患者可排除妇科疾病,右下腹超声确定有无包快或阑尾周围脓肿形成。

胸腹部立位X线检查排除肺部疾病和上消化道穿孔。

5、鉴别诊断疑是右侧输尿管结石时,请泌尿科会诊。

疑是妇科疾病时,请妇产科会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者,建议行手术治疗;2、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症者,给与抗炎保守治疗;3、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患者、妊娠期、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等)须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保守治疗的风险,同时给与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有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3、如患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须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也可进入临床路径。

(六)手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当天,所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电介质、肾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等)4、心电图;5、其它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尿淀粉酶、胸腹部X光片、腹部超声、妇科检查等。

(七)手术日为住院当天1、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2、手术方式:顺行或逆行切除阑尾;3、病理: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八)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机: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择药物;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半小时至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3、如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加用一次;4、如无特殊情况,术后24小时至48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1、术后回病房平卧6小时,继续给予补液抗炎治疗;2、术后6小时可以下床活动,肠功能恢复后即可进流质;3、术后2—3天切口换药,如发现切口有脂肪液化或感染,及时进行局部处理;4、术后复查血常规。

肠痈临床路径

肠痈临床路径

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住院患者。

一、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肠痈。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ICD10:K35.1/K35.9)(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

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

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有上方有触痛。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5.鉴别诊断:疑似右侧输尿管结石时,请泌尿外科会诊;疑似妇科疾病时,请妇科会诊。

2.证候诊断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贺菊乔、何清湖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8)(1).气滞血瘀:不发热或发热,腹胀,恶心呕吐。

苔白腻,脉弦紧。

气滞为主者,腹痛绕脐,尚未固定,腹壁柔软;血瘀为主者,痛点固定在右下腹,拒按,有轻度反跳痛。

(2).瘀滞化热:右下腹痛加剧,有明显跳痛及肌紧张,发热口干,便秘溲赤。

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腹痛剧烈,可遍及全腹,有弥漫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或有界限不清之包块。

高热。

舌质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厚腻,脉弦滑数,或洪大而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 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会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 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会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ICD-10:K35.902/K35.101/K35.003)行阑尾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

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明确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

5.鉴别诊断:右侧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35.902/K35.101/K35.003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肠痈临床路径

肠痈临床路径

肠痈临床路径((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住院患者。

一、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肠痈。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K35.135.9)(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贺菊乔、何清湖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8)(2)西医诊断:①参照《外科学》第 7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证候诊断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贺菊乔、何清湖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8)气血瘀滞湿热蕴结热毒壅盛(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贺菊乔、何清湖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8)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肠痈(急性阑尾炎);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肠痈(急性阑尾炎)的患者;2.发病72小时以内入院的患者;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3)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通气功能测定、血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气血瘀滞证:通里攻下,行气祛瘀,佐以清热解毒。

湿热蕴结证:通里攻下,清热利湿,佐以行气活血。

热毒壅盛证:通里攻下,清热解毒,佐以行气凉血。

2.预防与护理(九)完成路径标准1.病情稳定,腹痛腹胀等主要症状改善;2.腹部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肠鸣恢复;3.体温、血象均恢复正常。

【实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诊疗规范

【实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诊疗规范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ICD10:K35)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1 月第1版)1.病史:转栘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2.体征:体温、脉搏、心肺情况、腹部体征、肛门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足跟震荡试验;3.化验: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4.辅助检査:立位腹平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8超检查有无阑尾脓肿形成;5.鉴别诊断:怀疑右侧输尿管结石请泌尿科会诊;可疑有妇科疾患请妇科会诊。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 月第1版)1.明确诊断急性阑尾炎者需手术治疗;向家属交待病情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症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100 10:K35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疾病编码;1.有适应证,无禁忌证;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十尿常规;2.心电图;3.凝血功能;^4.肝肾功能;5.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尿淀粉酶、胸片、8超、妇科检査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为第一、二代头孢类+灭滴灵0.5静点;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3.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1.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2.急诊手术顺行或逆行切除阑尾;3.术后标本送病理。

2022年版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

2022年版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

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2022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

一、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肠痈(TCD编码:BWV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或急性阑尾炎伴局限性腹膜炎)(ICD-10:K35.900或K35.904)行急诊阑尾切除术或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901或47.010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3)右下腹固定压痛。

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

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有上方有触痛。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与“十三五”规划全国高等教材《外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2018年)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如可疑宫外孕,查尿HCG.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2.证候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第十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陈红风主编,2021年)。

肠痈(急性阑尾炎)临床常见证候及诊断:(1)瘀滞证证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泄热。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一、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概述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急性阑尾炎一旦诊断明确,即具备了实施阑尾切除术的指征。

(二)诊断标准
L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可有胃肠道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等)。

2.体征:可以有轻度发热;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可有反跳痛及腹膜刺激征,可有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阳性、直肠指诊可有右前方触痛。

3•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可升高。

4.排除其他疾病。

(三)纳入标准
L诊断明确,年龄〈65岁。

2.全身情况好,无肝、肾、心、脑功能障碍,能耐受手术。

(四)排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五)治疗常规
1.急性阑尾炎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刻实施阑尾切除术。

2.术前准备: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常规,
输血快速筛查,胸部正位片,心电图。

3.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进食,
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六)出院标准
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腹痛症状缓解,体温正常,腹部无阳性体症。

(七)质量标准
1.平均住院日:7天。

2.疗效标准:治愈率299%,病死率VI%。

3.切口感染率V3%。

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成人单纯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V65岁无包块形成)(ICD-10:
K35.1/K35.9)
拟行:阑尾切除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_病房:—床号:―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_月_日/出院日期:―年_月_日预期住院天数:二天/实际住院天数:―天预期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一、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ICD10:K35)K35。

902行阑尾切除术(ICD9CM—3:47。

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常规、生化组合等常规术前检查,B超探查阑尾区;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

.。

.。

文档交流4.辅助检查:泌尿系超声检查除外输尿管结石等;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5.鉴别诊断:疑似右侧输尿管结石时,请泌尿外科会诊;疑似妇科疾病时,请妇科会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

.。

文档交流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急性阑尾炎;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3.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亦可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入院第1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生化组合;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B超(阑尾区探查);5.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电图、血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

.。

文档交流(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2.使用二代头孢菌素及抗厌氧菌药物:头孢呋辛或头孢西丁或头孢替安,头孢菌素过敏者选用左氧氟沙星或阿米卡星;抗厌氧菌药物选用甲硝唑;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

..文档交流3.抗生素使用时间5~7天,根据病情而定;(八)手术日为住院当天。

1.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

2.手术方式:顺行或逆行切除阑尾.3.病理: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4.实验室检查:术中局部渗出物宜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九)术后第二天评估。

1、切口愈合情况;2、各种检查有无发现其他异常情况,这些情况是否需要处理;3、有无其他合并症存在及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

(十)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术后回病房平卧6小时,继续补液抗炎治疗;2.术后6小时可下床活动,肠功能恢复后即可进流食;3.术后2-3天切口换药.如发现切口感染,及时进行局部处理;4.术后复查血常规。

(十一)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2.体温正常,腹部无阳性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3.切口愈合良好(可在门诊拆线).(十二)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需排除的情况:1.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2.手术后继发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或门脉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导致围手术期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二、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ICD10:K35)行急诊阑尾切除术(ICD9CM—3:47.1)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6~8天时间住院第1天(急诊手术)住院第2天(术后第1天)住院第3天(术后第2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书写病历□上级医师、术者查房□制定治疗方案□完善相关检查和术前准备□交代病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通知手术室,急诊手术□上级医师查房□汇总辅助检查结果□完成术后第1天病程记录□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切口情况□切口换药□完成术后第2天病程记录□完成术后评估重点医嘱长期医嘱:□Ⅰ级护理临时医嘱:□术前禁食水□急查血、尿常规(如门诊未查)□急查凝血功能□生化组合□感染性疾病筛查□阑尾区B超长期医嘱:□Ⅱ级护理□术后半流食□抗感染药物长期医嘱:□Ⅱ级护理□术后半流食□抗感染药物临时医嘱:□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检查项目□心电图、胸透或者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主要护理工作□入院评估:一般情况、营养状况、心理变化等□术前准备□术前宣教□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嘱患者下床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切口情况□患者下床活动有利于肠功能恢复,观察患者是否排气□饮食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

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

护士签名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4天(术后第3天)住院第5天(术后第4天)住院第6-8天(术后第5—7天)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复查血常规及相关生化指标□完成术后第3天病程记录□观察患者切口有无血肿,渗血□进食情况及一般生命体征□观察切口情况,有无感染□检查及分析化验结果□检查切口愈合情况与换药□确定患者出院时间□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和拆线日期□开具出院诊断书□完成出院记录□通知出院处重点医嘱长期医嘱:□Ⅱ级护理□半流食□抗感染药物临时医嘱:□复查血常规及相关指标长期医嘱:□Ⅲ级护理□普食□抗感染药物临时医嘱:□通知出院主要护理工作□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指导病情□无□有,原因:1。

□无□有,原因:1.□无□有,原因:1.变异记录2。

2。

2.护士签名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医师签名腹股沟疝临床路径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成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

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

0-53。

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文档交流1。

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

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

文档交流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

文档交流2。

手术治疗:疝修补术.(四)标准住院日为7—9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

文档交流3.年龄在18-65岁。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1。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2)生化组合、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4)腹股沟B超。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推荐使用第一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对头孢菌素过敏者使用左氧氟沙星. .。

..。

文档交流(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

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

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使用网片的具体类型,目前常用的网片包括国产及意大利产杰西充填式网片、PHS、UHS网片。

.。

.文档交流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

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而定。

2。

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使用网片患者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时间不超过72小时,未使用网片患者不建议使用抗生素。

....。

文档交流(十)术后第二天评估。

1、切口愈合情况;2、各种检查有无发现其他异常情况,这些情况是否需要处理;3、有无其他合并症存在及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

(十一)出院标准。

1。

切口对合好,无红肿、渗液、裂开及大面积皮下淤血情况。

2。

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手术并发症。

(十二)变异及原因分析。

1。

腹股沟嵌顿疝和绞窄疝因病情严重且变化快,可能有疝内容物坏死,须急诊手术治疗,进入其他相应路径。

2.合并有影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实施的疾病,或发生其他严重疾病,退出本路径。

3。

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二、腹股沟疝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成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

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9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2—3天(手术日)主要诊疗工作□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伴随疾病会诊□上级医师查房,观察病情变化,行术前病情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手术方案□完成术前准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贵重用品协议书□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手术□完成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确定有无术后并发症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普食□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长期医嘱:□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普食□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拟明日在硬膜外或全麻下行左/右侧腹股沟疝手术□术前禁食长期医嘱:□外科术后护理常规□一级/二级护理□饮食:根据病情临时医嘱:□心电监护、吸氧(必要时)□切口处沙袋加压□观察伤口情况□生化组合、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心电图及正位胸片□腹股沟B 超 □必要时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CT 检查□常规皮肤准备 □先锋及普鲁卡因皮试 □其他特殊医嘱□其他特殊医嘱主要护理 工作□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护理计划 □指导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心电图、胸片等检查□静脉取血(当天或此日晨)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手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前物品准备 □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病情变异记□无 □有,原因: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