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研究》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鲁迅的三大文化遗产是————、————和————。 (批判旧传统,反省新传统,批判国民劣根性) 2、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 1918 年发表于《新青年》第 4 卷第 5 号的————。《狂人日记》 ( ) 3、鲁迅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出自他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 4、赵太爷、鲁四老爷等人物,分别出自鲁迅的小说————和————。《阿 Q 正传》和《祝福》 ( ) 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出自鲁迅的旧体诗————。《自嘲》 ( ) 6、鲁迅的生平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它们分别是————、————、————和————。 (少年鲁迅、青年鲁迅、中年鲁迅、晚年鲁迅) 7、鲁迅生前的第一个杂文集是————,最后一个杂文集是————。 ( 《坟》《且介亭杂文》 、 (末编) ) 8、鲁迅的小说《故乡》 ,出自他的小说集————。 (呐喊) 9、史涓生、吕纬甫、魏连殳等人物,分别出自鲁迅的小说————、————和————。 (伤逝》《在酒楼上》《孤独者) 、 、 10、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出自鲁迅的旧体诗————。 (自题小像) 11、所谓的“周氏三兄弟”分别为————、————和————。 (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 12、鲁迅的小说《祝福》 ,出自他的小说集————。 (彷徨) 13、请填写出《阿 Q 正传》中的几个重要人物———、————、————、————。 (阿 Q、小 D、王胡、赵老太爷(假洋鬼子、赵秀才、吴妈、小尼姑)等) 14、鲁迅散文,有两种表述方式,一是————,一是————。 (独语(自言自语) 、闲话(闲谈) ) 15、 “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出自鲁迅的旧体诗————。《悼丁君》 ( ) 16、鲁迅晚年,参加了一些政治性的组织,这些组织有————、————和————。“左联”“人权保障同 ( 、 盟”“中国自由大同盟” 、 ) 17、 “宴之敖”是鲁迅历史小说————中的人物。《铸剑》 ( ) 18、鲁迅一生曾经任教过的大学有————、————和———。 (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中山大学) 19、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出自鲁迅的旧体诗————。 (无题》 ) 20、鲁迅的散文集主要有————和————。 (野草》和《朝花夕拾》 ) 二、名词解释 1、 “幻灯事件” : 出自鲁迅《藤野先生》和《呐喊•自序》的自述;解剖学课程上发生的放映幻灯片,上有日本人杀害为俄国人作 侦探的中国人的内容;鲁迅深受刺激,遂改变自己学医的打算,弃医从文,从事改造国民灵魂的文学事业。这是 鲁迅重要人生转折,也是思想的转折。 2、 “硬译” : 一般来讲, “信达雅”是翻译的理想状态。如果“信达雅”三者一致的情况下固然好,但如果三者不一致,尤其 是“信”和“达”不能够一致的情况下,该如何呢?鲁迅的原则是: “宁信而不顺” 。为了达到“信” ,鲁迅采用 了“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但当“信”和“达”不能统一的情况下,鲁迅只好牺牲“达” ,就是“不顺” ,即“硬
第 2 页 共 6 页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辅导答疑”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4、鲁迅的国学研究,主要表现在哪些领域? 鲁迅的国学研究,主要表现在哪些领域?分别表现在五大领域:古籍整理;文学史研究;佛学研究、金石学研究、 美术学研究。 5、 《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是什么?第一、故事新编》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是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中引进某些现代内容和现代细节,以古和今的强烈反差造成滑稽和“间离”的效果。第二、 《故事新编》另一个 引人注目的特点,是部分作品所显示的情节内容的荒诞性。第三、 《故事新编》最重要的艺术特点,我以为还在 于借古代的故事将作者特定的情感、心境、意趣加以外化和折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表现” ,但却是表现 主义意义上的“自我表现” ,而不是简单庸俗的“自况” 。即其中的强烈的个人的主观写意性。 6、 “鲁迅精神”的实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鲁迅精神”的实质表现在哪些方面?周海婴先生概括为四个方面:立人为本;独立思考;拿来主义;韧性坚守。 7、瞿秋白所概括的鲁迅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瞿秋白所概括的鲁迅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关于鲁迅思想, 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就是瞿秋白的思路和观点, 多年 来一直沿袭的是瞿秋白的思路和观点。这个思路就是鲁迅思想“转变” ,观点就是认为鲁迅前期是进化论,后期 是阶级论。其“转变”的分界线就是 1927 年,即“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导致了鲁迅的思想发生了重大 的“转变” 。1935 年,瞿秋白以“何凝”为名,为《鲁迅杂感选集》作“序言” 。在这篇“序言”中,瞿秋白对 鲁迅思想提出了许多真知卓见的观点,如鲁迅是传统文化的叛逆(如: “鲁迅是莱谟斯,是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 的,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是绅士阶级的贰臣,而同时也是一些浪漫谛克的革命家的诤友!) ”,以及鲁迅所抨 击的貌似私怨者也是人民的公仇,以及“清醒的现实主义”等等,都是十分中肯的。但本文中,瞿秋白仍然沿袭 了创造社、太阳社诸公当时批判鲁迅的观点,就是鲁迅的“转变”说。认为: “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 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 以至于战士, 他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 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 。 8、请具体分析《在酒楼上》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 请具体分析《在酒楼上》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白描: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 的“白画” 。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 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物象。 《在酒楼上》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其 中的人物及景物的叙述和描写都与小说的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整个小说的抒情的氛围结合起来。 融情入境, 情景交 融,构成了一个特有的象征性的氛围和意境。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于“雪景”及其氛围的描写,与小说中人 物的心境融为一体。 四、论述题 1、分析《阿 Q 正传》中“阿 Q”形象并概括其本质。 《阿 Q 正传》通过生动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艺术形象,特别是阿 Q,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有鲜明的 个性,包含深广的社会和历史内容,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 20 世纪 80 年代,学者林兴宅概括了阿 Q 性格的十大方面: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 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
第 3 页 共 6 页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辅导答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见“有关资料”中的《论阿 Q 的性格系统》)。 这比较全面地概括了阿 Q 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 阿 Q 是未庄的一个流浪雇农,他上无片瓦,下无片地,只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过活,“割麦便割麦,舂米便 舂米,撑船便撑船”。他身受残酷的剥削、压迫和凌辱,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这本已十分可悲,但是尤其令人痛 心的是,他对来自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竟然麻木健忘,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甚至用欺侮弱者来发泄自己被别人 欺压的不平之气。小说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层面上展开了对阿 Q 性格的刻画。 阿 Q 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像中取得精 神上的满足和胜利。“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两章,集中刻画了阿 Q 的这一性格特征。他对于自己的身世 很是渺茫,与别人口角时却会说:“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他生活困窘,地位低下, 连老婆也娶不上,却偏偏要虚妄地夸口“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表现出盲目的妄自尊大;他忌讳头上的癞疮疤, 且颇为苦恼,可人们偏要拿他的癞疮疤寻开心时,他会说“你还不配”,于是就觉得自己头上的癞疮疤非同寻常, 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了;当他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响头之后,站了一刻,心想:“我总算被儿 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表现出他的自欺欺人;后来人家打他,还要他承认不是儿子打老子,而是人 打畜牲,阿 Q 被迫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这下他该自认失败了吧?并不,他想:他是第 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他在 精神上又胜利了;他赌博赢得的洋钱被抢,无法解脱“忽忽不乐”时,就自打嘴巴以假想打的是“另一个”而在 精神上转败为胜,表现出他的自我摧残;被王胡撞头遭到“平生第一件的屈辱”,吃假洋鬼子的“哭丧棒”而遭 到“平生第二件的屈辱”,和小 D 摆“龙虎斗”,调戏小尼姑,表现出他的畏强凌弱;阿 Q 向吴妈求爱,被赵秀 才用大竹杠教训了一顿,过了一会,他听见外面有声音,一看是吴妈在那里哭闹。“他想打听,走近赵司晨的身 边。这时他猛然间看见赵大爷向他奔来,而且手里捏着一支大竹杠。他看见这一支大竹杠,便猛然悟到自己曾经 被打,和这一场热闹似乎有点相关„„”表现阿 Q 令人难以置信的健忘麻木。阿 Q 在现实中处处失败却用这种法 宝取胜。这种“精神胜利法”如同麻醉剂,麻醉了他的每一根神经,使他不能认识自己所处的悲苦命运,过着奴 隶不如的生活,至死也不觉醒。生命将要结束时,阿 Q 还自我安慰地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无师自 通”地喊出一句“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他的性格至死未变。 2、分析《狂人日记》的艺术特征。 《狂人日记》一发表,就以其“格式的特别”而引起了许多关注新文学的人们的注意。而它的特别,主要就在于 它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小说从来没有过的“日记体”形式。 此外,作口中所带有的“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和新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寓热于冷”的凤格也引起了人们 的重视。 所以,茅盾说:当时“还没有第二个同样惹人注意的作家,更找不出同样成功的第二篇创作小说”。 在中国,以前没有日记体小说,只有笔记体和章回体小说。笔记体是“采风式”的,章回体是“说书式”的, 它们在都采用第三人称,而日记体则全部采用第一人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表白。 鲁迅的《狂人日记》不但从题目上,而且从整体形式上都借鉴了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鲁迅在借鉴 果戈理小说的同时,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得更为“忧愤深广”,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很好地表现了本 民族的生活和意识,而且在艺术手法方面,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抛弃本国的小说传统,在以自我表白为主要特征的 日记体小说中,仍然能很好地运用白描手法,极简明地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第 1 页 共 6 页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辅导答疑”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译” 。总之, “直译”——甚至是“硬译”——可说是鲁迅“至死不渝”的翻译方法。 3、 “科场案” : 即发生于 1895 年的“周福清科场案” 。周福清是鲁迅的祖父,因参与科举考试的舞弊,事发被判为斩监侯。这导 致鲁迅故家的败落,对鲁迅的幼小的心灵产生重大影响,是对鲁迅幼年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 4、 “假洋鬼子” : 鲁迅小说《阿 Q 正传》中的人物;留过洋、没有系辫子,但留有假辫子,所以被阿 Q 斥为“假洋鬼子” ;是改革 派人物的代表。 5、 “女师大事件” : 1922 年左右,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期间发生了该校校长杨荫瑜与该校学生的冲突。当时的教育总长 章士钊和一些“正人君子”支持杨荫瑜。但迅坚决站在了学生的一面,并写下大量的杂文进行了批驳。 6、吕纬甫: 鲁迅小说《在酒楼上》中的人物,有着鲁迅的自我的影子。吕纬甫早年激进,维新,曾到庙里拔掉了神像上的胡 子,但中年以后渐趋颓唐,教学生“子曰诗云” ,但他仍然不屈于自己的命运,依然为寻找自己的梦为挣扎着。 7、 《中国小说史略》 : 鲁迅的文学史著作,为他在北京大学的小说讲义。叙述了从上古神话到晚清小说的发展轨迹,是中国现代第一部 关于小说的历史总结,为小说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8、 《狂人日记》 : 鲁迅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第一篇现代小说。小说以日记的形式,叙写了一个精神病患者从发病到康 复的过程,暴露了礼教社会的弊害和罪恶。指出了传统中国礼教“吃人”的本质。 《狂人日记》可谓是鲁迅整个 创作的总纲。 三、简答题 1、早在日本留学时,鲁迅和好友许寿裳经常讨论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早在日本弘文学院学习时,鲁迅就曾和许寿裳探讨国民性问题。他们常常谈起三个相联的问题: (一)怎样才是 理想的人性?(二)中国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许寿裳回忆说,他们认为“我们民族最缺 乏的东西是诚和爱” ,而其原因“当然要在历史上去探究,因缘虽多,而两次奴于异族,认为是最大最深的病根。 做奴隶的人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诚和爱呢?„„惟一的救济方法是革命” (许寿裳: 《我所认识的鲁迅•回忆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2 年版) 。 2、鲁迅散文写作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写作的系列性:有计划和整体构思的系列写作。第二、内容的私密性:触及的乃是自己心灵中最柔软之处。 第三、两种表述方式:独语体和闲话体。 3、 《呐喊》《彷徨》的艺术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 《呐喊》《彷徨》的艺术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鲁迅文学创作的成就主要是在小说上。他以《呐喊》《彷徨》显 、 、 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 ,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鲁迅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者,现代小说在 他手里开创,也在他手里成熟。他的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 《呐喊》和《彷徨》的艺术创新表现在:—、最 先打破了古典小说以人物彼此之间的故事为中心情节的模式, 开创了以塑造人物、 表现思想感情为意图的小说模 式,自由安排情节。二、在结构形式上,打破了古典小说按纵向时间叙述的方式,单一的第三人称自由地组织结 构,运用顺叙、倒叙和插叙,自由选择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在叙事的同时,心理刻画与外部描写有机结合。三、 将现实主义的典型化特征应用于小说创作,并注意与其他创作方法的融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小说文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