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党的*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9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
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包括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
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有: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目的,是回答“为谁发展”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动力。
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政法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
必须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政法工作的各个方面,在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使政法事业更好地得到发展。
一、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中心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要义。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理解第一要义,始终贯穿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一是要把握发展的中心地位。
十七大报告强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只有把握发展这个主题,才能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展问题。
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我们党就把经济建设确定为党执政后的中心任务。
党的八大全面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邓小平同志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展现出蓬勃生机,是与我们党始终扭住发展不放松、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分不开的。
科学发展观继承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深化了对发展这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的认识。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发展放在中心位置。
二要把握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
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和指导意义,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从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发展”,是指在生产力变革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观”是指对某个问题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发展观”,是指对发展问题的看法和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是指对发展问题形成的一系列科学、正确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胡锦涛同志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又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上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2010级《中特理论》论文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吴伟民(23)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要求。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要以科学的精神抓好我们的各项工作。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温家宝总理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要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前,空想社会主义者就在抨击资本主义反人道性质的同时,把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升了关于人类发展问题的认识层次和境界。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将是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阐释,而其核心内容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同时,我们要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它具有科学而又丰富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进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抓住发展,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发展基础之上的。
不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
因此,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二、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坚持以人为本为科学发展观为核心。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以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目标。
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的理解
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的理解许晓东“科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发展观”是人们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主张。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作了这样的概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对“第一要义”可作三层理解:其一,发展是第一位的,是绝对的,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如何发展的思想和观念,是为发展服务的,离开发展就无所谓科学发展观。
其二,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一语道破了发展的绝对性和永恒性;江泽民所说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度概括了发展在党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
这些思想都同“第一要义”密切相关。
其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是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而不是否定发展、不要发展、磨灭发展的锋芒、阻碍发展的脚步。
“第一要义是发展”,揭示和概括了发展在科学发展观全部内容中的首要地位,指明了发展的重要性,是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抓住的首要一环。
核心是以人为本,至少应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目标。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的、核心的目标。
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是以人为本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也就是把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谋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个内容影响和制约着科学发展观中的其他内容,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内容来展开的。
三是以人为本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
1、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科学的发展观强调的是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集约发展,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状态相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促进的协调发展,经济增长,科技进步,政治民主,人民生活改善有机结合的系统发展。
首先,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精神实质是更好地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
其次,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的,以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的社会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惠及全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是科学的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第四,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
2、申请入党的条件是什么?年满18周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它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3、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原因:(1)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要求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党正确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党所担负的历史任务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4)中国共产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5)世界上一些执政党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党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主要任务:(1)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
2021-08-17 14:29:26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贯穿科学发展观的始终。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
1科学发展观简介
基本含义: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5、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和根本要求-PPT课件
中国经济 在国际分 工中陷入 一种令人 担忧的怪 圈
口 出
获得再出口 的必要资源
廉
价
产 品
创汇
提供廉价劳 动力的“世 界工厂”, 赚取微薄的 加工费。缺 乏自主知识 产权的出口 商品
2019年底10663 亿$的外汇储备 超过日本,第一
高附加 值设备 和服务
巨额 顺差
进口 原材料
极其不公正的国 际分工格局每一 个环节都充满了 剥削欺诈和歧视
• 现实背景
国内背景:
(1)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水平低、不完全、发展很不平衡。 (2) 2019年4月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 (3) 2019年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结构最不稳定期 (4) 201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 进入关键期
实际人均 1066元
实际达到73克
实际上建成 80%
科学发展观的 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 根本要求 三、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 历史背景
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一脉相承
(1)毛泽东:四个现代化 (2)邓小平:三个有利于 (3)江泽民:三个代表 (4)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高技术
能源
演化为“新中国威胁论” 的证
21
中国的出口商品大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因此,导致“出 民工的力气,争苦力的工钱”…
• 据人民网2019年11月报道,外商 在中国生产的芭比娃娃,进口原 料1美元,运输、管理费为65美分, 中国获得的加工费只有35美分, 出口价2美元,美国售价9.99美元。 该产品的进出口总额3美元,中国 的要素所得为1美元(即进入GDP 统计的部分)单独计算该产品的 外贸依存度为300%。
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XXX(XXX大学XXX学院XX XXXXXX)摘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生动运用和体现,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深化。
只有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顺利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以人为本;精神实质;政绩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对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科学论断的深化。
这一新的发展观的提出是在发展问题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发展观的与时俱进,是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
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高度。
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涉及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亦即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等问题。
科学发展观,全面是基础、协调是纽带、可持续是目标、以人为本是核心,而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正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重要的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强调了统筹兼顾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问题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解决了新世纪新阶段怎样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含义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 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 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 统筹兼顾。
二、科学发展观的性质和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 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 大战略思想。 ——报告摘录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 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含义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分党校 第六期培训班讲座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
党86年的历史波澜壮阔,择其要者,可以说做了三件大事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利国利民
●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强国富民。
目前正在做着第三件大事 显然,实行强国富民必须“集中力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然而,仅
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
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
2018版 毛概 第七章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和
思考:华为神话是如何缔造的?是什么因素促使 华为快速发展?
中国如果没有了阿里巴巴, 腾讯和京东将在电子商务上取而 代之,但如果中国没有了华为, 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代替。
01
02 蝉联全球 专利申请 最多企业, 累积8万 多项,总 量全球第 一 新成果
03
04
16个全 球研发 中心, 研发人 员占45%, 研发投 入763亿
4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
为什么?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怎么样?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必须抓住和用好机遇
5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依靠谁? 为了谁? 如何才能靠得住? 达到什么样目标?
6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根本政治度
我
国
的
基
本
政
治
度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9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1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实 质 —— 如 何 执 政
22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四大考验”
“四种危险”
(1)精神懈怠危险 (2)能力不足危险 (3)脱离群众危险 (4)消极腐败危险
1992年: 18亿
1992年: 1亿 2014年: 2889 亿 2016年: 5216 亿371亿 净利润
2014年: 2876亿
2016年: 2856亿 净利润36亿
惊天逆转何以发生?
24年后,华为是联想 的10倍
科学发展观点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点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作者:姜伟星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09年第01期[摘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这对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914X(2009)01(a)-0228-01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中央根据十七大精神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发展规律的理论升华,是执政理念的认识飞跃,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一、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
邓小平同志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指出“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
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国强民富都无从谈起。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相关资料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邓小平发展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中国在xx年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从xx世纪xx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吸收人类发展的有益成果,着力丰富发展内涵,创新xx发展思路,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
2.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坚持把X的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xx,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手段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要坚定不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理念,打造xx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施“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造xx能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深化改革开放。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条件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走xx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经济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相关材料2:坚持以人为本。
1.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自由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从对事物的依赖转变为自由人的交往,这是通过扬弃自由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对立来实现的。
在共产主义中,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实现了劳动的大众化,劳动不再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的第一需要,这样就会有足够的自由时间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自由发展。
6篇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实质
第二,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 会和谐的思想。早在西周时期,周太史史 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 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 用“和”的概念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 文化理念。“和”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普 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包括了和 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 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 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理念。
如何理解? 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同时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其理论地位同属于党的指导思想系列, 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 果。属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十七大报告又不将科学发展与党的其他指 导思想做并列式的表述。在新修改的党章 的总纲中表述得十分明确。总表述为:中 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 自己行动的指南。这是讲我们党的指导思 想,其中并没有包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 展观既属于指导思想系列,又属于“深入 贯彻落实”这个工作指导方针的层面。
第一,有的学者认为,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 来源于近代西方人本主义。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 崇尚自由,反对神权、张扬人性,对于反对封建主 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 西方人本主义,以个人为本位、以实现自我价值为 基本追求,在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 张个人利益至上。同时,人本主义离开具体的历史 条件,离开人的社会性,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 性说明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维 护统治地位服务的。
第二,有的学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直接来 源于国外发展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外发展观在不断 演变。从20世纪50年代追求经济增长,到 60年代追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再到70 年代注重可持续发展,80年代后期开始将 发展看作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 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发展 观越来越理性。
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努力开创公司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对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是一件大事。
通过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温家宝所作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进行专题认真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进一步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这是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所做出的重要决策。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保证。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只有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关系,才能在各项工作中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科学发展观的新内涵1.发展必须是全面的。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最新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如何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为什么第一要义是发展?因为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不发展就没法保证人民的基本权益,特别在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的国家,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等达到2%就很不错了,而我们的增长如果低于4%,就业问题就无法解决。
太湖蓝藻以后,苏南经济几十年发展毁于一旦,喝水都得从几十里地外运,于是,苏南痛下决心,污染企业一概不要,但苏北要,为什么?因为要发展,苏北人提出:要环保,更要温饱,要健康,更要小康,哪怕被毒死,也不要被饿死。
苏南为什么不要,因为发展起来了,富起来了,有了治理污染的资本。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必须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胡锦涛:“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
”以人为本,相对以物为本,即以经济增长为本,发展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刘易斯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唯一尺度,核心理念就是: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增长就是社会进步。
简单说就是:发展=增长=进步。
这就是以物为本的传统的发展理念。
因为适应了人们对快速发展的渴望,对促进财富积累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曾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促进发展的作用,但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发展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首先是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问题严重。
由于大量使用能源资源,很快排放量就超过了自然的净化能力。
也就是说,工业化在制造了大量的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的短缺。
全世界十大著名的环境污染事件,半数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
最著名的是伦敦烟雾事件:即伦敦被烟雾包围,白天汽车开灯行驶,所有飞机被迫停飞,空气中的粉末,灰尘使市民的呼吸疾病俱增,许多市民晕倒在去医院的路上。
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1.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人民至上”,也就是用以人民为中心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平衡发展。
它旨在以增强全民获得感、幸福感为核心,将政府、企业、人民等关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综合治理来逐步实现对全体人民全面发展。
2.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致力于“三强”协调发展,即经济建设、政治体制建设以及文化精神建设有机结合,避免失衡发展等。
目标是要通过完善国家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文化现代化发展,实现经济质量效益高、社会收益大、生态宜居与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3.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充分发挥计划经济优势,重视市场机制,坚持依靠实践创造理论,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逐步形成现代社会主义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采取积极、合理的对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发展与节约、发展与保护、空间和时间、自然和社会、各方利益之间的关系,注重尊重知识、价值、制度,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体系。
4.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体系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体制措施,以及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驱动力和维护力,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体制要改革,加强改革开放,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结合市场机制,推动经济发展;强化企业职能行政,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地位;完善社会保障;全面加大投入科研开发;创新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教育素质;改善统计管理;建立空间城市结构;实施由政府主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5. 第五,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实现每个人全面发展、幸福安康”,实现和谐社会、共同富裕和生态宜居等,并最终达到“让万民美满幸福”的目标。
也就是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奋勇于心,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把每个人全面发展、幸福安康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愿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群众解读:●发展不为民,好比树无根;发展不全面,会损一大片;发展不协调,犹如歌跑调;发展不持续,民生难改善。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科学发展是真道理,谁偏离了这个真道理,谁就在时代和人民群众面前输了理。
2、什么是全面发展?答: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群众解读:●阳光、雨露是万物生长的起码养分,经济、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要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只演“独角戏”,不唱“合奏曲”。
●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少做“假大空,急功利”的事,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
3、什么是协调发展?答: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群众解读:●协调发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丢了西瓜捡芝麻,也不能丢了芝麻捡西瓜,既要西瓜,也要芝麻。
●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单位,最薄弱的一面决定其发展上限。
只有解决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才能实现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答: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群众解读:●资源有限瞎浪费,最后一滴是眼泪。
资源有限不再生,可持续发展鸣警钟。
●不思发展是休止符,协调发展是弹钢琴,加快发展是快四拍,持续发展是连接音,科学发展是最强音。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答: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群众解读:●经济发展像跑车,引擎动力靠改革,基本原则掌方向,任何部件丢不得。
●科学发展民为本,社会和谐党导航。
6、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是什么?答: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人民是否高兴和满意,是我们考虑一切发展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
群众解读:●为政之道,富民为先。
大发展小发展,百姓最有发言权;真发展假发展,要靠百姓说了算。
●科学发展直观看:一看天空蓝不蓝,二看河水清不清,三看钱包鼓不鼓,四看党风正不正,五看社会和不和,六看事业兴不兴。
7、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什么?答:改革开放。
群众解读:●中国特色是艘船,改革开放是风帆,科学发展为春风,人民富裕最关键。
●科学发展观是金钥匙,解放思想是总阀门,改革开放是车轮子,和谐小康是金屋子。
手持金钥匙,打开总阀门,踏上金轮子,走进金屋子!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什么?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群众解读:●百姓眼中的科学发展:领导干起来,环境好起来,群众富起来,生活美起来。
●科学发展就是风正了,气顺了,劲足了,人民生活滋润了。
●不绷紧科学发展这根弦儿,就弹不出和谐社会这个曲儿。
9、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答: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群众解读:●心里装着老百姓,永远保持先进性。
●关注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解决民生是最大的事情。
●关注民生是焦点,服务民生是热点,建设民生是重点,民生工作无终点。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什么?答: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群众解读:●心情敞开,眉头展开,胆子放开,膀子甩开,步子迈开,和谐幸福自然来。
●有一种力量叫科学,有一种进步叫发展,有一种资源叫团结,有一种幸福叫和谐。
1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群众解读:●把人的优点放大一点,把人的缺点缩小一点,和谐就会多一点;把私利看得小一点,把群众利益做得大一点,和谐就会丰富点。
●和谐之“和”(口有禾)要求人人有生存权,和谐之“谐”(皆有言)要求人人有发言权。
权益来自法制,法制保障和谐。
12、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是什么?答: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群众解读:●不发展,不和谐;慢发展,难和谐;盲目发展失和谐;科学发展真和谐。
●追求自己的发展不能妨害社会的和谐,追求人类的发展不能影响自然的和谐。
13、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什么?答: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群众解读:●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才能进步。
●从思想观念上破除“坐井观天”的偏见,在小地盘上干大事;破除“鼠目寸光”的短见,从难点中找亮点;破除“守株待兔”的成见,不断创造新优势。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谁在思想上领先一小步,谁就会在发展上领先一大步,思想解放者活,观念封闭者死。
14、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什么?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群众解读:●发展是第一要务,贵在“科学”;创新是自强动力,贵在“自主”;为民是根本宗旨,贵在“落实”。
●缺乏自主创新的发展,是短命的发展;掠夺资源的发展,是损命的发展;追求面子的发展,是要命的发展。
15、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核心和基础是什么?答: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群众解读:●抓人才是抓今天的经济,抓科技是抓明天的经济,抓教育是抓后天的经济。
●经济发展,人才为本;人才发展,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创新为本。
16、什么是第一生产力?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群众解读:●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制胜武器;谁占领了技术制高点,谁就占领了产业高端。
●说一千,道一万,经济落后是白干;发展才是硬道理,科技就是加油站。
17、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有什么区别?答: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群众解读:●发展要成功,科学是真经;发展求质量,标准不能忘;发展求效益,干事讲规律;发展讲科学,社会才和谐。
●“经济发展了,环境污染了,生命缩短了”,发展就不科学了。
18、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答: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群众解读:●实现科学发展要做好“加减乘除”——农民收入用加法,企业负担用减法,城镇建设用乘法,节能减排用除法。
●产业化是立交桥,一端连着企业,一端连着市场;信息化是高速路,一头连着传统,一头连着现代。
1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是什么?答: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群众解读:●宝山能挖几代?致富要想别招;莫待山穷水尽,千古骂名难逃。
●科学发展就是要走出“资源拿走、污染留下;财富拿走,贫困留下”的怪圈。
20、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是什么?答:就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群众解读:●科学发展就是要给自己挣个金山,给子孙留个青山。
绝不能“一地致富,八方遭殃”;绝不能“吃祖宗饭,砸子孙碗”●良好的环境比金子还要珍贵,蓝天、绿地、青山、秀水是无价之宝。
宁舍千元钱,不舍一分田;宁饿十顿饭,不毁一亩林。
21、什么是循环经济?答: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淘汰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率。
群众解读:●发展是面镜子:盲目发展,满目疮痍,断了子孙路,绝了后代粮;科学发展,生机勃发,循环利用可持续,一代更比一代强。
●既要经济数字,又要生态数字,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和谐发展,既要小康生活,又要健康生活。
让地球的负担小一点,让自然的微笑多一点,让生态得以喘息,让子孙后代得以持续发展。
2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什么?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群众解读:●新农村,建起来;小花园,靓起来;新农民,笑起来。
钱袋子,鼓起来;小生活,富起来;新农民,乐开怀。
●新农村,变化大,科学发展定规划。
屋顶装上太阳能,卫星天线空中架,娱乐活动集体搞,种啥就到网上查,芝麻开花节节高,农民心里乐开花。
●山头戴绿帽,山腰穿花袍;不烧柴和草,沼气进了灶;解决用水难,水管送家园;家乡生态好,农民开口笑。
2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是什么?答: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群众解读:●农村快跑需要城市领跑,城市快跑需要农村助跑,城市起飞不能让农民兄弟掉队,城市发展不能忽视农民兄弟的贡献。
●引导农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必须配好三把“金钥匙”。
坚持“干点”与“盼点”对接,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坚持“班子”与“路子”并重,凝聚群众脱贫致富的合力;既抓“口袋”,又抓“脑袋”,探索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
24、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什么?答: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群众解读:●农村科学发展要抓好“五行”——金,增强集体实力;木,抓好植树造林;水,加强水利建设;火,抓好食品安全;土,严格保护耕地。
●科学使用金土地,勤恳耕耘有朝气,农业发展科学化,创意耕田保经济,致富经验写传奇,见证农民新活力。
25、什么是现代农业?答: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
群众解读:●过新年,刮东风,科学发展建奇功,蔬菜大棚长年绿,四季菜果全供应,城里吃上放心菜,农民钱包鼓又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