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国统考中小学教师D类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
根据动机行为与目 标的远近关系
按学习动机与学习 活动的关系
远景性动机 近景性动机
直接动机
间接动机
与长远目标相联系 与近期目标相联系 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是由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 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 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 师期望在学习上的反映结果
理论要点·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2 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1.初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2)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3)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2.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的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需要迫切 (2)情感有文饰、内隐和曲折性 (3)情感容易受挫折,忍受能力差 3.高中生情绪体验呈如下特点 (1)情绪的延续性 (2)情绪的丰富性 (3)情绪的特异性 4.高中生情感发展特点 (1)情感逐渐由不稳定到稳定 (2)情感丰富多彩,复杂而深刻
必备要点·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 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实际锻炼法: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 惯的方法。 (4)陶冶教育法: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 方法。 (5)道德修养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 行为控制。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6)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 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理论要点·学生的权利 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之一,依法享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各项权利。具体 包括: 1.平等的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人的基本权利,其重要性来自教育对人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具体而言 包括:一是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二是终身受教育的权利;三是特殊群体的 受教育的权利。 2.享有教育资源权 受教育者有参加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 利。 3.获得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者有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4.获得公正评价权 受教育者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权,完成规定的学业或获得相应的学业证 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5.申诉与诉讼权 受教育者有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循序渐进
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 教学。
巩固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 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量力性
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 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判断要点 教学开始之前;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
教学过程之中;改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结束之时;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
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
评价பைடு நூலகம்象团体的平均成绩
预期的教学目标
评价对象的不同时期或不同方面
必备要点·德育原则
原则
含义
导向性原则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 向发展。
策略选择 ●课堂突发事件处理 【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要从教育入手,本着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化解矛盾、教育全班的精 神,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 2.目的性原则: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整体上关怀并促进每个学生的 成长。 3.针对性原则: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辅之以不同的处 理方式。 4.客观性原则:依据事实真相去分析和处理,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5.启发性原则:随时注意启发学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诱导他依靠自身的积极因素去 克服消极因素。 6.有效性原则:要用“育人”的眼光去看事件,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无论什么 事都应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看到坏的一面,同时又看到有利的、积极的一面。 7.一致性原则:教师的班级工作一定要顾及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处理突发事件时,各种因素和力量应力求步调一致,相互配合。 8.冷处理原则:对于有些突发事件,教师不应急于表态,急于下结论,而应冷静地观 察一段,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处理。
3.目标一致,相互合作:教师要起到“身正为范”的教育示范作用,而家长则要在学 校教育的基础上,在家庭教育中做好对孩子的督促、引导,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补充、 有机统一、形成正向合力。
4.有效沟通,保持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家长保持 联系,向他们反馈学生的在校学习表现,聆听家长对于教师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建立起教师 与家长之间长期有效的良性互动交流机制。
理论要点·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 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学习的 “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 2.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 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基础 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讨论。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 过合作活动达到目标并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此外,还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 行全班交流或全校交流。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 类)考点预测
教育常识
必备要点·常用教学原则
原则
含义
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 科学性与教育性
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 相结合
育。
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 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要点·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建立教师威信 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理论要点·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获取、收集、处理、运用 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 (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 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 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 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 展的理念。
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
因材施教 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
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必备要点·教学评价
分类标准
概念
诊断性评价
实施功能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运用的标准
相对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
绝对性评价 (目标参照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
●教师与家长交往的策略 1.换位思考,理解感受:站在家长的立场去理解他们,对于彼此之间出现的分歧或者 不理解,能够采取恰当的沟通方式化解矛盾,对于孩子的问题可以采取先扬后抑、先褒后贬 的交流方式。
2.安抚倾听,相互信任:教师应该学会倾听,及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建议,听取他们 的真实想法,针对家长的质疑或者不理解进行适当的解释安抚,同时还要表达对家长作为教 学配合者所起作用的信任与肯定,缓解紧张情绪和氛围的同时,获取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疏导原则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 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 生相结合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 结合的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 因素的原则
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 结合起来。 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 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 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 得到最好的发展。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 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 里如一。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 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 起来。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 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1.因势利导:指顺着学生心理、思想行为的发展趋势,加以有效地引导。发展优点, 克服缺点,力求使外部的诱导、启发,通过学生内因而起积极的作用。 2.随机应变:迅速地判明情况,及时地确定行为方向,采取果断的措施。要适时根据 情况,灵活果断地处理事先未预料的问题,及时调节,消除矛盾。 3.掌握分寸:实事求是,通情达理,且说话合度、行为得体、方式适宜;使学生口服 心服。无论表扬,还是批评,能够估计情势,考虑学生年龄、经验、认识水平、以及学生性 格、脾气等,并选择恰如其分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4.审时度势:审时是仔细研究时局;度势是估计情况变化,针对实际选择正确的教育 方法,这就要求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 5.对症下药:要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使教育工作取得预期的成功。在教育个别 学生的同时又要对集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力求做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
直观性
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
掌握知识。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启发性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
必备要点·强化的类型
类型
强化
正强化 负强化
惩罚
正惩罚 负惩罚
消退
条件 给予愉快刺激 撤销厌恶刺激 呈现厌恶刺激 撤销愉快刺激 无任何强化物
行为发生频率 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
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必备要点·学习动机
分类标准
具体分类名 称
内部学习动
根据动机产生的动

力来源
外部学习动

注释 往往由内在需要所引起,与学习本身的兴趣相联系
综合应用能力(D 类)考点预测 理论要点·“以人为本”学生观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 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