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水分的平衡与调节
人体内水分的平衡与调节
人体内水分的平衡与调节执教教师: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李伟推荐人: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印兰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人体内水分平衡与调节》一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学生通过对一天的饮水量和排尿量的统计与分析,了解人体每天摄入水分和排出水分基本达成平衡;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水平衡与调节的主要器官—肾脏,理解水平衡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对“猪肾的观察”,认识肾脏结构、理解肾脏功能是个教学难点,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观察技能,才能保证本节课中“观察猪肾”活动的顺利开展。
而之前学生通过“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了解动脉、静脉,学会了辨别它们的方法,为本节课辨认肾动脉、肾静脉,了解血液在肾脏中的流向奠定了基础。
另外,学生通过对“心脏结构”、“猪小肠”的观察,已经初步学会观察生物体器官结构的基本方法,在这些基础知识与技能的铺垫下,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肾脏结构与功能,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力求借助于活动卡、多媒体演示配以适当讲授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逐步引导学生对肾结构与功能进行有序观察与思考,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相统一,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1、通过估算一天的饮水量和排尿量活动,得出人体饮水量、排尿量基本达成平衡的结论。
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归纳出多种摄水和排水途径。
2、通过“观察猪肾的活动”,能指出肾脏在人体内的位置、描述肾脏的外形特征、辨别它的内部结构,学习由表及里的观察生物器官的方法,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思想。
3、通过观看“尿液的形成示意图”,了解肾脏的“过滤作用”,理解肾是水分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官。
4、通过了解水平衡失调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体会水平衡的重要意义,认识科学饮水的重要性,增强生命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肾脏的结构与功能,体会人体内水平衡的重要意义。
【难点】1、课前收集尿液。
体液平衡和渗透压的生理调节
体液平衡和渗透压的生理调节体液平衡和渗透压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调节过程,维持这些平衡对于身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人体通过一系列机制来调节体液平衡和渗透压,以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性。
一、体液平衡的生理调节体液平衡是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
人体是由大约60%的水组成,而水分的平衡对于身体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体液平衡主要通过肾脏、汗腺和肺等器官的调节来实现。
1. 肾脏调节体液平衡肾脏是体液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官之一。
通过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肾脏能够调节体内的水分含量。
当人体缺水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出量,以保留更多的水分。
相反,当人体摄入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排出量,来排除多余的水分。
此外,肾脏还通过调节尿液的浓度来维持体液平衡。
当人体摄入过多的盐分时,肾脏会增加尿液中的盐分浓度,以排出多余的盐分。
而当人体缺盐时,肾脏会减少尿液中的盐分浓度,以保留更多的盐分。
2. 汗腺调节体液平衡汗腺是另一个重要的体液平衡调节器官。
人体通过汗液的排出来调节体内的水分含量。
当人体处于高温环境或者进行剧烈运动时,汗腺会分泌大量的汗液,以散热和防止体温过高,从而调节体液平衡。
3. 肺调节体液平衡肺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也参与了体液平衡的调节。
当人体呼气时,一部分水分随着呼出的气体一并排出体外,通过这种方式,肺能够帮助调节体液平衡。
二、渗透压的生理调节渗透压是体液中溶质的浓度对细胞渗透的压力。
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一般是相等的,维持渗透压平衡对于维持细胞内外液体的正常浓度非常重要。
人体通过多种机制来调节渗透压,包括饮食调节和肾脏调节等。
1. 饮食调节渗透压饮食中的盐分和水分的摄入量可以影响体液的渗透压。
当身体感觉到渗透压过高时,人体会通过渴望和排尿等机制来调节摄入的水分和盐分。
相反,当渗透压过低时,人体会减少尿液的排出量,保留更多的水分。
2. 肾脏调节渗透压肾脏也参与了渗透压的调节。
当渗透压过高时,肾脏会增加尿液中的溶质浓度,来排出多余的溶质,从而降低体液的渗透压。
生物渗透调节和水分平衡的调节机制
生物渗透调节和水分平衡的调节机制在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是水。
水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对于细胞内部的各种生化反应,水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水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不仅仅是载体,同时也涉及到了调节机制。
当人体内的水分失去平衡,生命活动也将受到影响。
因此,生物体有一套复杂的机制来维持水分平衡,即生物渗透调节机制。
一、渗透压和渗透压差渗透压是一种物质浓度的影响,它指的是单位体积下一个溶液中的所有溶质所带来的压力。
浓度越高,渗透压就越大。
而渗透压差,二者浓度差所产生的压力差,是影响渗透现象的重要因素。
假设两杯水,一杯是纯水,另一杯是加了盐的水溶液,放在一起,水会从纯水杯子中流向盐水杯,这是由于成分浓度不同所引起的渗透压差。
二、生物渗透调节机制人体内部满是各种溶质,溶质的分布密度不同,会形成各种浓度梯度,从而产生渗透压差。
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构成的生物膜,它具有渗透选择性,使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自由流动,而相对较大的溶质受到较大的阻碍。
在细胞膜的保护下,细胞内的渗透压并不会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大幅度变化。
但面对渗透压差,细胞膜会发挥作用,从而维持渗透压的平衡。
在机体内部,细胞液是高浓度溶液,血浆就是细胞外液,是低浓度溶液。
当血液中水分大量失去,血浆中的浓度会变得很高,细胞将失去水分,使得细胞失去正常的代谢,因而产生各种病理性现象。
此时,身体就会通过渗透调节机制来进行调节。
当血液中的渗透压上升时,肾脏会分泌一种叫做抗利尿激素(ADH)的激素,它作用于肾脏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使其增加了对水的再吸收,从而增大血管内的容积,维持了血液中的渗透压平衡。
三、其他影响渗透调节机制的因素水分不足,温度、盐度和代谢产物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机体内外的渗透压平衡,进而影响生物渗透调节机制的表现。
例如,在夏季且剧烈运动的情况下,出汗会使人体大量失水,机体就会通过调节饮水量来补充水分。
当温度过高,人们会喜欢喝凉水,这是因为水温低于体温,可以通过口腔和胃肠道吸收较多水分,进而补充人体内的水分。
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人体内部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它通过调节体内水分和溶质的浓度,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保证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体液调节主要包括水分平衡和电解质平衡两个方面。
首先,水分平衡是体液调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体内的水分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外和血液中,它的平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代谢、呼吸和排泄等。
当人体摄入的水量超过排出的水量时,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多,导致血液浓缩,细胞膨胀,出现水中毒的症状;相反,当排出的水量超过摄入的水量时,体内的水分就会不足,导致血液稀释,细胞萎缩,出现脱水的症状。
因此,人体通过肾脏、皮肤、肺部和消化系统等器官的协同作用,调节尿液的产生和排泄,皮肤的出汗,呼吸中的水分损失,以及饮食中水分的摄入,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其次,电解质平衡也是体液调节的重要内容。
电解质是指能在水溶液中电离成离子的物质,包括钠、钾、氯、钙、镁等。
它们在细胞内外的分布和浓度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钠和钾是维持神经和肌肉细胞兴奋性的重要离子,它们的平衡受到肾脏的调节;氯离子是维持酸碱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平衡受到肾脏和肺部的调节;钙和镁是维持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的重要离子,它们的平衡受到甲状腺激素和副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因此,人体通过肾脏、肠道、皮肤和骨骼等器官的协同作用,调节电解质的吸收、分布和排泄,来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综上所述,体液调节是人体内部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它通过水分平衡和电解质平衡两个方面的调节,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保证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只有当体液调节处于良好状态时,人体才能保持健康和活力。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饮食均衡,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维持体液调节的平衡,促进身体健康。
人体水盐平衡调节方式
人体水盐平衡调节方式人体水盐平衡是指维持体内水分和盐分的稳定状态,保持恒定的内环境。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主要依赖于多个机制的相互作用,包括肾脏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和细胞水分调节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调节方式。
肾脏调节是人体水盐平衡的主要机制之一。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排出量和成分来维持体内水分和盐分的平衡。
当体内水分过剩时,肾脏会增加尿量,排出多余的水分;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脏会减少尿量,保留水分。
同时,肾脏还可以通过调节尿液中的盐分浓度来维持水盐平衡。
当体内盐分过多时,肾脏会增加盐分的排出量;当体内盐分不足时,肾脏会减少盐分的排出量。
肾脏调节水盐平衡的能力主要依赖于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神经内分泌系统也对人体水盐平衡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当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发生变化时,神经内分泌系统会通过释放激素来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
例如,当体内水分不足时,下丘脑会释放抗利尿激素ADH(抗利尿激素),促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分,从而减少尿量,保留水分。
另外,醛固酮是一种由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它可以促进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从而增加体内的盐分。
细胞水分调节也是维持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机制之一。
细胞内外的水分浓度不平衡会导致水分的流动,细胞内外的水分平衡由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质调节。
这些水通道蛋白质被称为水蛋白,它们可以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控制水分的进出。
当细胞内水分不足时,水蛋白会促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增加水分的进入;当细胞内水分过多时,水蛋白会促使细胞膜通透性减少,从而减少水分的进入。
除了肾脏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和细胞水分调节外,人体还有其他一些调节机制来维持水盐平衡。
例如,口渴反射是一种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体内水分的机制。
当体内水分不足时,口渴反射会被激活,引起口干和渴望喝水的感觉,促使人们摄入更多的水分。
此外,出汗也是人体调节水盐平衡的一种方式。
当人体运动或环境温度升高时,体温会上升,此时汗腺会分泌汗液,通过蒸发的方式散热,同时也会导致体内水分的丢失。
人体内水的平衡与盐的代谢
人体内水的平衡与盐的代谢人体内水的平衡与盐的代谢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保持体温、运输营养物质、排除废物和维持细胞功能等关键作用。
而盐则是维持正常细胞功能所必需的物质之一。
本文将就人体内水的平衡和盐的代谢进行探讨,从水的来源、排出与保持、盐的摄入与排出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水的来源与排出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包括饮水、食物中的水分和代谢产生的水。
饮水是最直接的水来源,通过口腔和消化道的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进行运输。
同时,水分也存在于食物中,如蔬菜、水果等含有丰富的水分。
此外,代谢产生的水是指细胞内的代谢反应所释放的水分。
人体内水的排出主要通过尿液、汗液和呼吸等途径。
尿液是肾脏排除废物和过多水分的主要途径,其中包含尿素、尿酸等代谢产物。
汗液主要由汗腺分泌,通过皮肤散发热量和调节体温。
呼吸时,水分从呼吸道蒸发出来,也是人体排出水分的一种方式。
二、水的保持与平衡人体内水的保持与平衡是由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肾脏共同调节完成的。
当人体缺水时,感受器会向脑部发送信号,刺激水分摄取。
同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生成,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相反,当人体摄入过多水分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排出,以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三、盐的摄入与排出盐是由钠和氯离子组成的物质,是维持正常细胞功能所必需的电解质之一。
人体盐的摄入主要通过饮食中的盐分,如食盐、酱油等,同时某些食物本身也含有一定的盐分。
摄入的盐分在经过消化道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并分布到各个组织和细胞中。
然而,摄入过多的盐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长期高盐饮食容易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适量控制盐的摄入非常重要。
另外,人体通过肾脏排出多余的盐分,保持体内盐的平衡。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中的盐分浓度,控制盐的排泄量,以维持体内盐的稳定。
四、水与盐的紧密关系人体内水的平衡与盐的代谢密切相关。
水和盐分之间通过渗透压和浓度梯度维持互相的平衡。
人体细胞内的水分浓度与细胞外的水分浓度保持平衡,这样细胞才能正常运作。
水平衡调节
机体水平衡的调节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水的出人量是保持动态平衡的。
这是出于神经、激素及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参与了调节的结果。
1.神经调节作用。
口渴思饮是体内缺少水分的信号,排尿是体内水分过多及代谢的结果。
口渴与排尿都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2.激素调节作用。
体内某些激素(如垂体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具有利尿作用,另•—些激素(如增血压素)则有抗利尿作用。
某些皮质激素也能促进血液水分的增加。
3.化学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食物成分与机体水平衡的关系上。
有的离子能促进水在组织内的蓄积,有的则可促进排尿。
例如钠可促进水在体内的蓄积,因此水肿病人不宜多进食盐;钾和钙能促进水分由体内排出,所以多吃水果、马铃薯、督喜等富含钾、钙的食品可以利尿,即与此有关。
另外,通常认为每同化l克糖类时,可在体内积蓄3克水。
因此摄取富有糖类食物的幼儿,体重虽然显若增加,但因蓄积大量水分,因而体质松软。
蛋白质为亲水肢体,血浆中的蛋白质有保持血液水分的作用。
脂肪不但不能促进水的积蓄,还会迅速引起水的负平衡。
某些物质如咖啡碱,也有利尿作用。
2.4 人体水缺乏的后果2.4.1机体脱水的严重性水在机体内的存在形式包括两部分,即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前者占体重的20%,后者占体重的40%一50%。
总体液的百分含量超过或低于此范围时,都会发生生理改变。
机体自身为了在较小限度内调节体液,而具备许多机制。
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大脑下丘脑的神经中枢,通过肾脏控制口渴和排尿感觉。
人体因为有水的溶媒作用,才能在体内不断的进行新陈代谢,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又必须即时排出体外,这就需要水分作为载体。
这种水量每天最低约需500mL。
如果完全不摄入水分.人体也要排泄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所需水分就会从体内各部分收集。
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细胞的水分会减少,形成脱水,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1.当机体火水量为体重的2%左右时,足以细胞外液和间液水分丢失为主。
此时下丘脑的口褐中枢受到刺激,出现意识性摄水需求,出现尿少及尿钾丢失量增加;2.若继续脱水,当失水达到体重的4%左右时(为中等程度脱水),细胞内、外液水分的丢失量大致相等,会出现脱水综合征。
人体水盐平衡调节方式
人体水盐平衡调节方式人体的水盐平衡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它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机制来保持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在恒定的范围内。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
一、尿液调节尿液是人体排泄废物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调节水盐平衡的重要手段。
肾脏是尿液形成的主要器官,通过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来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浓度。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排出量,以减少体内的水分;而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出量,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二、体液调节体液是人体内细胞外液中的液体部分,包括细胞外液和血浆等。
体液中的溶质浓度对于维持水盐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体液中的溶质浓度过高时,机体会通过渗透调节机制,增加水分的摄入和减少溶质的摄入,以稀释体液中的溶质浓度;反之,当体液中的溶质浓度过低时,机体会减少水分的摄入和增加溶质的摄入,以增加体液中的溶质浓度。
三、口渴感调节口渴感是人体对水分需求的一种生理反应。
当体内水分不足时,机体会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产生口渴感,促使人们主动摄入水分。
这是一种主动的调节方式,通过及时补充水分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四、皮肤调节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通过调节体表的水分蒸发来维持水盐平衡。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皮肤会增加汗液的分泌,通过蒸发的方式排出体内的水分;而当体内水分不足时,皮肤会减少汗液的分泌,减少水分的蒸发,以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五、神经内分泌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于水盐平衡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当体内水分不足时,神经系统会通过神经传导和激素的释放来促进肾脏排尿和口渴感的产生;而当体内水分过多时,神经系统会抑制肾脏排尿和口渴感的产生。
内分泌系统中的抗利尿激素和抗利尿激素也参与了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总结起来,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包括尿液调节、体液调节、口渴感调节、皮肤调节和神经内分泌调节。
这些调节机制相互作用,通过不同的途径来维持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人体的水平衡是如何维持的
人体的水平衡是如何维持的
正常人每天水的来源和排出为动态平衡状态,水的来源和排出量每天维持在2500ml左右,体内水的来源包括饮水约1200ml、食物中含水约1000ml、内生水约300ml三大部分。
体内水的排出以经肾脏为主,约占60%,其次是经肺、皮肤和粪便排出,总排出量约为2500ml。
体内水的正常平衡受口渴中枢、垂体分泌的血管升压素及肾脏的调节。
人体可以通过调节排尿量维持体内水的平衡,人体内水过量,可以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即尿量增加,人体内水不足,体内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排尿减少。
但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
扩展资料:
保持身体水分平衡的方法:
1、喝过多的水和过少的水都会对身体有害,健康人每天喝的水数量应该等于其一天排出的水的数量。
正常人平均每天通过粪便,呼吸,汗液,尿液排出约2500ml 的水。
所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水应该等于这个数量。
2、从食物中获得的水分相当于一天吃5个半150g的苹果。
但是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适当多吃一些来补足缺少的水分。
3、生菜,西红柿都含有非常多的水分,它们95%都是水。
4、苹果之类的水果含水量有86%,也比较多。
5、香蕉和土豆看起来很干但其实也含有75%的水。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人体通过多种机制来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的调节机制:1. 肾脏调节: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水和电解质调节器官,通过调节尿液的产生和排泄来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肾脏可以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来排除多余的水分,调节尿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和排泄量,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2. 水平衡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来实现。
当人体水分过少时,口渴感觉会刺激脑部的渴觉中枢,促使人们饮水。
而当人体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产生,促使排除多余的水分。
3. 酸碱平衡调节:人体内的酸碱平衡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和肾脏来调节。
当体内酸性增加时,呼吸系统会增加呼吸深度和频率,以排除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酸性物质的积累。
另外,肾脏也可以调节酸碱平衡,通过排泄酸性或碱性物质来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
总结起来,人体通过肾脏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平衡,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水分平衡,通过呼吸系统和肾脏调节酸碱平衡,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这些调节机制可以使人体内环境维持在适宜的状态,促进正常的生理功能。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是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
以下是常见的调节机制:1. 尿液产生与排泄:肾脏是主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器官。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产生与排泄来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浓度。
当血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浓度过高时,肾脏会增加尿液产生并排除多余的水分和电解质。
相反,当血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浓度过低时,肾脏会减少尿液产生以保留更多的水分和电解质。
2. 呼吸调节:呼吸系统通过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来维持酸碱平衡。
当血液酸性过高时,呼吸系统会加快呼吸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排出,减少血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酸性物质),从而减轻酸性。
相反,当血液酸性过低时,呼吸系统会减慢呼吸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出,增加血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从而减轻碱性。
体内多余水分排出方法
体内多余水分排出方法
人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尿液和汗液的形式。
下面是一些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的方法:
1. 均衡饮水:适量饮水有助于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喝足够的水有助于稀释体内其他废物和毒素,并促进尿液产生,帮助排出多余水分。
2. 控制盐分摄入:减少盐分的摄入可以帮助降低体内水分的潴留。
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导致体内水分增加,造成水肿和身体重量增加。
3. 增加运动量: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汗腺的活动,通过汗液排出多余水分。
运动还可以帮助加快新陈代谢,促进废物和多余水分的代谢和排出。
4. 饮食调节: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可以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防止便秘和水肿。
此外,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的钾元素有助于平衡体内水分。
5. 避免过度饮酒:饮酒过量会导致脱水,身体丧失过多水分。
如果饮酒后感到口渴,请适量饮水以补充水分。
6.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高温环境下容易大量出汗,导致水分丢失过多。
在高温环境下,应尽量避免暴露在太阳下,保持室内通风和空调的使用。
请注意,如果存在体液潴留或身体异常症状,请咨询医生的建议。
水盐平衡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在人体内,水和盐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物质。
水盐平衡是指保持人体内外液体中水和电解质的相对稳定状态,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人体的水分和电解质需要经过精细调节,以确保细胞正常运作。
水盐平衡的调节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理过程,涉及多个器官和调节系统的协同作用。
水的平衡调节人体内部的水分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间液。
机体维持水的平衡主要通过肾脏、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协调完成。
肾脏是体内水分调节的主要器官,通过调节尿量和尿液浓度来维持体液内的水分平衡。
当体内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时,肾脏会减少尿量,保留更多的水分,以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盐的平衡调节盐在体内主要以电解质的形式存在,包括钠、钾、氯等。
体内的盐平衡受肾脏和肾上腺皮质的调节。
肾脏通过调节盐的再吸收和排泄来维持体内盐的平衡。
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则可以调节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从而影响体内盐的平衡。
盐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直接影响体内电解质平衡,维持正常细胞功能和生理活动。
水盐失衡的影响当体内的水盐平衡遭到破坏或失调时,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例如,失水过多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而盐摄入过多或过少也会影响体内的盐平衡,影响血压、心脏功能等。
因此,维持水盐平衡对于维持正常的机体功能至关重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水和合理摄入盐分,保持体内水盐平衡的稳定。
结语水盐平衡的调节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机制,通过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协同作用完成。
了解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合理饮水和控制盐分摄入,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保持良好的水盐平衡,机体各项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运作,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健康,从细微之处注意调节体内水盐平衡。
以上是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简要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身体的平衡状态。
生命贵在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持身体健康,迎接美好的未来。
人体内水分的平衡与调节
执教 彭容 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
水-约97% 尿液组成
观察肾脏的组成结构
书P123 活动10.19
猪肾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猪肾内部有哪些主要结构?
血管 输尿管
肾盂 输尿管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肾皮质、肾髓质 ·等出入的门户
· 形成尿液
(ml)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饮水量 排尿量
杨祺恩 梁瀚祺 徐诺非 周子景 李治祺 王飞羽 刘昱宏 倪志诚 王曜俊 魏昕桐 陆心怡 朱思灏 叶泽楷 谢朋融 叶皓诚 王吉人 黄昱之 游双鸣
谭锴 姚嘉琪 李皓轩 史庭轩 方行远 漆之禹 宋一凡 陈瑞祺 于嘉瑞
尤祺 赵秋彦 胡瑞康
张珂 刘照瑞 侯佳凯 刘瑜凝 程天恩 郁承鑫 杨毅晨 高绍涵
胡玥 王禹听 覃泽亚 吕卓萱 沃思羽
摄入水(L)
饮料 ≥1.20 进食 约1.00
生命活动 约0.30 总量 约2.50
排出水(L)
尿液 约1.35 皮肤 约0.70 呼吸 约0.30 排便 约0.15 总量 约2.50
人体水分含量标准
人体水分含量标准
人体水分含量标准是维持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体正常水分含量、水分平衡、水分摄入量、水分排出量以及水分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1. 正常水分含量
人体正常水分含量是指人体内所含的水分百分比。
根据年龄、性别、体重和身体状况等因素,人体正常水分含量有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新生儿体内的水分含量最高,可达80%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分含量逐渐降低。
成年男性水分含量约为60%,女性约为50%。
2. 水分平衡
水分平衡是指人体在摄入水分和排出水分之间的平衡状态。
如果摄入的水分不足,会导致脱水;如果摄入的水分过多,则会导致水肿。
因此,保持水分平衡非常重要。
3. 水分摄入量
水分摄入量是指人体每天通过饮食和饮水等途径摄入的水分量。
根据年龄、性别、体重、活动水平和环境等因素,人体每天需要摄入适量的水分以维持水分平衡。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每天需要饮用约3.7升水,女性每天需要饮用约2.7升水。
4. 水分排出量
水分排出量是指人体通过尿液、粪便、呼吸和皮肤等途径排出的水分量。
尿量和大便的含水量是判断人体水分平衡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天排尿约12升,排便约150毫升。
同时,呼吸和皮肤也会排出一定量的水分。
5. 水分调节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肾脏等器官调节水分平衡。
当摄入的水分过多时,肾脏会通过增加尿量排出多余的水分;当摄入的水分不足时,肾脏会减少尿量以保留体内的水分。
同时,内分泌系统会调节体内的激素水平以维持水分平衡。
水平衡的生理学原理
水平衡的生理学原理水平衡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指的是人体内液体和电解质的平衡状态,包括体液的容积、浓度和组分的稳定。
水平衡的调节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实现的,其中包括肾脏调节、神经调节和荷尔蒙调节等。
一、水平衡调节的生理过程1.肾脏调节肾脏是维持水平衡的关键器官,通过调节尿液的生成、排泄和重吸收,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其中肾小球负责过滤血浆,而肾小管则负责重吸收和排泄。
在肾小球中,血液被过滤,形成初尿。
初尿中包含了大量的水分和溶解的物质。
然后,在肾小管中,根据体内的需要,对初尿进行重吸收和排泄的调节,形成最终的尿液。
如果体内水分摄入过多,肾小管会减少水的重吸收,并增加尿液的排泄量;相反,如果体内水分不足,肾小管会增加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的排泄量。
通过这种方式,肾脏调节体内的水平衡。
2.神经调节水平衡的调节还涉及到神经系统的参与。
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调节渴饥中枢、水钠代谢和排尿等过程,对水平衡进行调节。
当体内水分不足时,渴饥中枢被刺激,引发渴饥感,从而促使个体主动摄水。
同时,神经系统通过调节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泄,使体内水分得以维持平衡。
3.荷尔蒙调节荷尔蒙在水平衡调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抗利尿激素包括抗利尿激素ADH和醛固酮,它们能够提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液的排泄量。
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脑下垂体释放ADH,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而当体内水分过多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从而促进尿液的排泄。
二、水平衡失调的影响水平衡的失调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当体内水分不足时,会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皮肤干燥、尿液浓缩等。
这时,人体不仅会感到不适,还会出现电解质失衡等并发症。
另一方面,体内水分过多也会导致水中毒。
水中毒是指体内水分过多,导致电解质浓度过度稀释的病理状态。
严重的水中毒可引起脑水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由此可见,水平衡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水和电解质平衡水和电解质在身体内的平衡调节
水和电解质平衡水和电解质在身体内的平衡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人体是由70%的水分组成的,而电解质则是人体内的重要化学物质。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对于人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和电解质在身体内的平衡调节。
一、水平衡的调节水平衡涉及到人体内水分的吸收、排出和储存。
人体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水平衡,包括口渴感觉、肾脏功能和激素的调节。
1. 口渴感觉:当人体失水时,体内的渗透物质浓度会增高,导致口渴感觉的产生。
口渴感觉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提示人们摄入水分。
2. 肾脏功能:肾脏是主要调节水平衡的器官之一。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增加尿液排出量,以维持水分平衡;相反,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脏会减少尿液排出,以保留水分。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来维持水分平衡。
3. 激素调节:激素也在水平衡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抗利尿激素ADH(抗利尿激素)会促进肾脏重吸收水分,从而减少尿液的排放。
饮水后,ADH分泌减少,尿液排出量增加。
血浆渗透物质的变化也会影响饮水和尿液排出。
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电解质是指能够在溶液中离解成带电离子的溶质,如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等。
电解质的平衡对于神经、肌肉等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1. 钠离子平衡:钠离子是体内最重要的阳离子,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包括细胞膜电位的维持、神经传导和体液渗透压的调节。
肾脏是钠离子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官,通过尿液排泄、重吸收来维持钠离子的平衡。
饮食中的钠摄入也对钠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2. 钾离子平衡:钾离子在维持细胞内外电位差、神经肌肉传导、酶活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肾脏是钾离子的主要排泄机构,通过调节尿液排泄量和血钾浓度来维持钾离子的平衡。
饮食中的钾摄入也对钾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3. 酸碱平衡:酸碱平衡是指维持体液内酸碱物质浓度稳定的一种生理调节。
酸碱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官是肾脏和肺。
肾脏通过调节氢离子的排泄和重吸收来维持酸碱平衡。
肺通过调节呼吸深度和频率来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
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广泛的原因
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广泛的原因以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广泛的原因为题,我们来探讨一下体液调节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体液调节是指人体通过不同机制来维持体内各种体液的稳定性,包括血液、淋巴液、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等。
体液调节的范围广泛,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如水盐平衡、酸碱平衡、温度调节等。
下面我们将分别探讨这些方面的体液调节作用。
首先是水盐平衡。
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体液调节通过肾脏、肠道和皮肤等多种途径来控制体内水分的摄入和排出。
肾脏是主要的水盐平衡调节器官,通过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同时,体液调节还通过调节饮水量、出汗量和呼吸水分损失等方式来保持水分的平衡。
其次是酸碱平衡。
体内的酸碱平衡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参数。
体液调节通过调节酸碱物质的生成和排除来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其中,肾脏通过排泄酸性物质和吸收碱性物质来调节体内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也参与到酸碱平衡的调节中,通过调节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来维持酸碱平衡。
此外,体液调节还通过调节饮食结构和代谢产物的排泄来维持酸碱平衡。
最后是温度调节。
体液调节在人体温度的调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体的正常体温范围是36.5-37.5摄氏度,体液调节通过调节血液循环、出汗和发热等途径来维持体温的平衡。
在寒冷环境下,体液调节会促使血管收缩,减少热量的散失;在高温环境下,体液调节会促使血管扩张,增加热量的散发。
此外,出汗也是体液调节在温度调节中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蒸发散热来降低体温。
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广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涉及到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如水盐平衡、酸碱平衡和温度调节等。
体液调节通过调节各种体液的成分和浓度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确保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这种广泛的作用范围使得体液调节成为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保障。
同时,了解体液调节的机制和调节方式对于人们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水量平衡的知识点总结
水量平衡的知识点总结一、水的输入与输出1. 水的输入- 饮水:通过喝水摄入。
- 饮食:含有水分的食物也是水的一种来源,例如水果、蔬菜、汤类食物等。
- 代谢水:在代谢过程中,身体也会产生一定量的水。
2. 水的输出- 尿液:通过排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的尿液排出体外。
- 汗液:通过出汗排出一部分水分,以维持体温。
- 呼吸:在呼吸过程中,也会有部分水分从体内排出。
二、调节水量平衡的机制1. 肾脏调节- 肾脏是体内最重要的水平衡器官,通过调节尿液的产生和排出来维持水量平衡。
- 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当体内水分过少时,脑下垂体会释放ADH,促使肾脏减少尿液的排泄,从而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 醛固酮激素的分泌:醛固酮可以调节肾小管对水分的吸收和排泄。
2. 血液渗透压调节- 血液渗透压是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的重要指标,当血液渗透压升高时,体内的水分向血液中流动,从而维持血液渗透压的平衡。
- 肾小球滤过压:通过调节肾小球的滤过压,也可以影响尿液的产生和排出。
3. 渴觉和饮水调节- 当体内水分不足时,渴觉会被激活,促使人们摄入更多的水来补充体内水分。
4. 体温调节- 当体温升高时,人体会通过出汗的方式排出多余的热量,同时也会随之排出一部分水分。
三、水量平衡与健康1. 水的摄入与健康- 适量的饮水可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促进代谢和排泄废物。
- 饮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例如水过多可能导致水中毒,而水过少则可能导致脱水。
2. 水的排出与健康- 尿液的排出是排除体内废物和多余水分的重要途径,因此保持正常的尿量对健康至关重要。
- 汗液的排出可以维持体温平衡,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但过度出汗也可能导致水分丢失过多。
3. 水量平衡与疾病- 水量平衡失调可能引起多种健康问题,如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 不同疾病状态下对水量平衡的要求也可能发生变化,需要注意适当调整饮水和饮食。
四、调节水量平衡的注意事项1. 适量饮水- 建议每天饮水量为2-3升,具体的饮水量还需根据个人情况、气温和运动量等进行适当调整。
简述水平衡
简述水平衡水平衡是指人体内各种物质的含量和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状态。
这个状态是由人体内的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肾脏等。
水平衡的维持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非常重要。
水平衡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水的摄入和排出。
水的摄入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摄入,而水的排出则主要通过尿液、汗液和呼吸等途径。
当人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排出量,以维持水平衡;当人体内水分不足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出量,以保持水分的平衡。
除了水分的调节外,人体还需要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电解质是指带电离子,包括钠、钾、氯、钙等。
这些离子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如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调节酸碱平衡等。
电解质的平衡主要通过肾脏的调节来实现。
肾脏可以通过调节尿液的成分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水平衡的失调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当人体内水分过多时,会导致水中毒,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当人体内水分不足时,会导致脱水,出现口渴、头晕、乏力等症状。
电解质的失调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低钠血症会导致抽搐、昏迷等症状。
为了维持水平衡,人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饮水要适量。
每天应该饮用足够的水,但不要过量。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需要饮用约2升水。
2. 饮食要均衡。
食物中含有水分和电解质,应该注意饮食的均衡,以保持水平衡。
3. 注意环境因素。
在高温、低温、高海拔等环境下,人体需要更多的水分来维持水平衡。
4. 注意药物的影响。
某些药物会影响人体的水平衡,如利尿剂会增加尿液的排出量,导致脱水。
水平衡是人体内各种物质含量和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状态,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的重要保障。
为了维持水平衡,人们需要注意饮食、饮水、环境和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如何调节体内水平衡以维护健康
如何调节体内水平衡以维护健康体内水平衡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当体内水平衡被打破时,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脱水、水中毒等。
因此,了解如何调节体内水平衡以维护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您保持体内水平衡。
首先,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是维持体内水平衡的基础。
人体约60%的重量是水,水对于维持血液循环、消化吸收、体温调节等功能至关重要。
因此,每天饮水量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体内水平衡的稳定。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饮水约2升,但具体的饮水量还应根据个人的体重、活动量和气候条件做出适当调整。
其次,均衡饮食也是调节体内水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如水果、蔬菜等,通过饮食摄入水分也是维持体内水平衡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外,食物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电解质,如钠、钾、氯等,它们对于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至关重要。
因此,合理搭配食物,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避免过多摄入盐分和糖分,有助于维持体内水平衡。
除了饮水和饮食,适当的运动也是调节体内水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有助于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废物,从而维持体内水平衡。
此外,适当的运动还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维持体内水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水平衡。
此外,避免过度饮酒和摄入咖啡因过多的食物和饮料,也有助于维持体内水平衡的稳定。
总之,调节体内水平衡以维护健康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通过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维持体内水平衡,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让您拥有健康的体内水平衡,享受健康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内水分的平衡与调节
执教教师: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李伟
推荐人: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印兰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
《人体内水分平衡与调节》一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学生通过对一天的饮水量和排尿量的统计与分析,了解人体每天摄入水分和排出水分基本达成平衡;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水平衡与调节的主要器官—肾脏,理解水平衡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对“猪肾的观察”,认识肾脏结构、理解肾脏功能是个教学难点,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观察技能,才能保证本节课中“观察猪肾”活动的顺利开展。
而之前学生通过“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了解动脉、静脉,学会了辨别它们的方法,为本节课辨认肾动脉、肾静脉,了解血液在肾脏中的流向奠定了基础。
另外,学生通过对“心脏结构”、“猪小肠”的观察,已经初步学会观察生物体器官结构的基本方法,在这些基础知识与技能的铺垫下,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肾脏结构与功能,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力求借助于活动卡、多媒体演示配以适当讲授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逐步引导学生对肾结构与功能进行有序观察与思考,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相统一,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估算一天的饮水量和排尿量活动,得出人体饮水量、排尿量基本达成平衡的结论。
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归纳出多种摄水和排水途径。
2、通过“观察猪肾的活动”,能指出肾脏在人体内的位置、描述肾脏的外形特征、辨别它的内部结构,学习由表及里的观察生物器官的方法,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思想。
3、通过观看“尿液的形成示意图”,了解肾脏的“过滤作用”,理解肾是水分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官。
4、通过了解水平衡失调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体会水平衡的重要意义,认识科学饮水的重要性,增强生命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肾脏的结构与功能,体会人体内水平衡的重要意义。
【难点】1、课前收集尿液。
2、理解肾脏的基本作用和各结构的功能。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题是“水平衡”,学生对人体内的水平衡缺乏感性认识,而教材中“饮水量与排尿量的比较”的课前活动可帮助学生对人体的“水平衡”形成初步认识,因而我对教材中两个活动的顺序和内容作了以下调整:课内,首先展开“估算一天饮水量和排排尿量”这一课前活动的交流,以此活动为切入口,不仅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可让学生在对人体内的水平衡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学习“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心理基础和探究的欲望。
对教材中的两大学习内容,我采用“课内外结合”之策略,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为了突出“人体内水平衡”这一教学重点,课前让学生估算、统计并记录一天饮水量和
排尿量,课内利用柱形图直观地显示这些数据,便于学生分析归纳。
继而通过分析书本上提供的一组数据,进一步证实人体每天摄入水分和排出水分基本达成平衡的,从而理解人体内的水分含量总是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对肾脏的基本作用和各结构的功能的理解”,为此,根据“活动10.19”我设计了学生活动卡,力求通过活动卡的指导,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各结构所具有的功能,然后利用FLASH 演示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让学生带着“流入肾脏的血液和流出肾脏的血液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阅读教材,使他们对肾脏的基本作用有更全面和深刻地理解。
在教学中,通过了解水平衡失调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的讨论,学生初步体会水平衡的重要意义,增强生命的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课内的各种活动,力图促进学生以主体参与、相互协作的方式进行的探索学习,学会科学推理的方法,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思想,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等多个维度的发展。
五、教学内容组织
【活动设计】
活动1:比较一天的饮水量和排尿量、摄水量和排水量
活动目标:通过分析学生统计的“饮水量和排尿量”估算数据以及教材上的“摄水量与排水量”的数据,得出人体摄水量和排水量基本达成平衡的结论。
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对数据的分析,归纳,并了解科学的数据统计,需要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才能进行,科学研究是十分
活动2:观察猪肾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猪肾的活动,学会由表及里的观察生物器官的方法,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思想。
通过观看“尿液的形成示意图”,了解肾脏的“过滤作用”,理解肾是水分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官。
六、学习器材和资源准备
【器材】活动1:带有刻度的水杯、收集尿液的容器。
活动2:1个完整的猪肾(演示),解剖好的猪肾(学生实验每组1个),解剖盘、镊子、玻璃棒、白色小毛巾。
【资源】活动卡、PPT。
七、教学过程
八、学习训练:
【CW】课堂活动记录单及使用说明课堂活动记录单:
猪肾的观察
活动目的:
通过对猪肾的观察,了解肾脏的主要结构及相关功能。
一、观察猪肾的外部形态:
1、你认为猪肾的外形与相似。
2、肾门处有、、。
二、观察猪肾的内部结构:
1、辨认肾皮质、肾髓质、肾盂(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结构名称)
2、观察:
肾盂与相连
肾盂向下与相通
3、据以上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
肾盂具有作用;
尿液可能是在中形成的;
具有输送尿液的作用
三、思考: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缺少物质?
使用说明:此活动卡配合活动10.19使用,第一步:填写猪肾的外部形态结构,由于所观察的猪肾部分外部结构可能缺失,(例如:有些猪肾上可能肾静脉已缺失)学生可根据实际观察结果,如实记录。
第二步:观察肾内部结构时,2、3两项内容要求学生连续完成(即边记录观察结果,边推测各结构功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思想【H W】回家作业及设计说明
回家作业:练习册:10.3“平衡与健康”三、问题6
说明:认识肾脏的结构与功能,了解人体内水平衡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而第6题采用填图和问答相结合的形式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反馈,不仅有助于教师从侧面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而且通过练习,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九、教学反思
第一次
我的设计“水的平衡与调节”一课以“平衡”为主线,依次展开两个活动:“饮水量和排尿量的比较”、“认识水平衡的器官—肾脏”。
第一次设计中,要求学生分别估算出两天的饮水量之差和排尿量之差,利用这两个数据的比较,研究饮水量和排尿量之间的关系。
紧接
建议1:
沿肾盂四周观察
建议2:用玻棒插入肾盂内部,向肾门处延伸
十、推荐及教后语
建构主义及主体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活动为策略,使学生从自己的探索、习得中学会认识并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善于为学生的探究搭好“脚手架”,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能拾阶而上。
李伟老师的
《人体内水分平衡和调节》教学对此作了积极的探索,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构建”方面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遵循学生基础,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教师在钻研教材和分析学生知识背景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对对教材中的两大学习内容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做到了教学内容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趋合理,学生更能明确自己在课堂上活动的目的,使教学更有成效。
如按教材的安排,“估算人一天饮入和排出的水量”的活动在学习肾结构和功能之后,而对学生而言,由于还没有有关“肾结构和功能”的知识,也没有有关“水平衡”的知识,该活动在操作不仅有难度,而且必须在课前完成,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做该活动。
所以,将该活动放在“肾结构和功能”之前,不仅能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更能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感到好奇,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知识的情感。
(二)指导学生缜密思考,主动构建知识。
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落实、更注重挖掘学生活动中的科学方法并在教学中体现科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中教师两次巧妙应用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并推理出人体饮水途径和排水的途径。
第一次,学生课前活动收集的数据多种多样,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数据综合归纳,形成直观形象的柱形图,引导学生从柱形图中获得相关信息,提出有关问题;从而为学生合理的推理、得出有理有据的结论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课前估算的数据存在一定误差时,李老师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提供的统计数据,学生不仅明白人体“水平衡”含义也使学生了解现有实验条件的局限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有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注重感性观察,引导理性思维
从感性的直观地观察行为,到直觉的思维,到抽象的思维,一直到揭示事物的本质,这就是人获得知识的过程。
本节课中,李老师在设计“观察肾”的教学活动时,充分遵循了这一理论。
她对教材的内容顺序略作调整,先结构后功能。
重点放让学生学习“由表及里”的顺序观察法。
在观察肾的外形时,重点放在肾门处的三根管子(肾动脉、神静脉和输尿管),为学习“肾形成尿液”提供基础;在观察内部结构时,“活动卡”的指导,在识别各结构的基础上,合理推测肾的功能,也体现了教师“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思想在课堂中的渗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身蕴涵了浓厚的生命教育的元素,教师在学生理解“人体水分平衡”的意义的基础上,虽然提出“科学饮水”的方法,这对学生的养成科学的饮水习惯、增强生命的自我保护意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教师若能够将“科学饮水”与“水的平衡与调节”之间的关系糅合于教学中,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信念、情感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