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保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和保护功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继电保护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结构和功能;•熟悉继电保护的动作原理和保护范围;•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和特点;•能够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并分析其动作过程;•能够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注重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和保护功能。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继电保护概述•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继电保护的作用和重要性;•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基本原理。

2.第二章: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与结构•电流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电压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距离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差动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

3.第三章:继电保护的功能与保护范围•过电流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差动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接地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过电压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

4.第四章: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与维护•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方法和要求;•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和检修;•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知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继电保护知识;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结构和保护功能,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原理和主要设备;熟悉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和保护措施。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原理和整定方法;具备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能力;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设备进行现场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基本原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等。

第一部分:继电保护基本原理1.继电保护的概念和分类2.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和基本原理3.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第二部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1.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特点2.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3.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方法和技术要求第三部分: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1.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2.电力系统过电压的保护措施3.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类型和动作原理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和应用场景。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继电保护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备继电保护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于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常见继电保护装置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3. 学生能了解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配置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及故障特征。

2. 学生能独立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继电保护实验电路。

3.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及可靠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力工程及继电保护领域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2.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过程中相互交流、协作。

3. 学生提高安全意识,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注重实践操作。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电路基础知识,对电力系统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继电保护知识的同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安全意识。

1.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及发展历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2. 继电保护原理:讲解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常见保护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3. 继电保护装置:介绍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4. 故障类型及特征:分析电力系统常见故障类型,及其故障特征。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5. 继电保护配置:讲解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6.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实验操作:a. 搭建简单继电保护实验电路,观察保护装置动作特性。

b.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教材章节:实验指导书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继电保护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第2周:继电保护原理。

第3周:继电保护装置类型及结构。

继电保护和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和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原理和功能;掌握常用的保护装置和保护参数;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和保护需求;学会使用保护装置进行故障检测和保护操作;能够设计简单的继电保护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电力系统安全的责任感,增强对继电保护工作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常用保护装置和保护参数、继电保护的应用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解释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和保护动作的判断依据。

2.常用保护装置:介绍常用的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等,分析其原理和应用场景。

3.保护参数的设定:讲解保护参数的设定方法,包括动作电流、时间延迟等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4.继电保护的应用:介绍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输电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等。

5.继电保护的设计:讲解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保护级联、保护区域划分、保护装置选择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常用装置和设计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继电保护的应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保护装置的动作和性能,加深对继电保护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保护参数设定和保护方案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大学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大学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大学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及工作原理;2. 掌握常见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其对系统的影响,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3. 学会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参数设置和调整方法,了解不同保护装置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选型、参数配置和调试;2. 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诊断及处理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3. 能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继电保护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激发学生对电力系统保护技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关注行业动态,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本课程针对大学电气工程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继电保护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实际操作和工程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目标进行,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包括保护原理、保护装置分类及其工作特性;教材章节:第一章 继电保护原理内容: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方向保护等。

2. 常见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介绍故障类型、故障特征及对系统的影响;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内容:短路故障、接地故障、过电压等。

3. 继电保护装置及其选型:分析各类保护装置的构成、参数设置及适用范围;教材章节:第三章 继电保护装置内容:保护继电器、测量继电器、控制继电器等。

4. 继电保护系统参数配置与调试:学习参数调整方法、调试步骤及注意事项;教材章节:第四章 继电保护系统参数配置与调试内容:参数计算、调试方法、调试工具等。

5. 故障诊断与处理:介绍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诊断方法、处理流程及预防措施;教材章节:第五章 故障诊断与处理内容:故障诊断方法、故障处理流程、预防措施等。

继保整定课程设计

继保整定课程设计

继保整定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继保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继保装置设计和调试。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继电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了解常见的继电器类型及其应用。

3.熟悉继保整定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了解继保装置的构成和功能。

5.能够使用继电器进行简单的电路控制。

6.能够进行继保装置的调试和故障排除。

7.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继保整定的计算和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常见的继电器类型及其应用、继保整定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继保装置的构成和功能等。

具体安排如下:1.继电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介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类、特性及应用。

2.常见的继电器类型及其应用:介绍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常见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

3.继保整定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继保整定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包括电流速断保护、时间电流特性保护等。

4.继保装置的构成和功能:介绍继保装置的构成、功能和应用,包括继电器、保护继电器、断路器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继保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继保装置的设计和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熟悉继电器的使用和继保装置的调试。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继电保护原理》等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知识拓展。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继电保护的主要参数及其调整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功能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电力系统故障,并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实践,学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器,进行基本的操作与调整。

3.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

2. 学生能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3. 学生能够培养安全意识,了解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电力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体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及其重要性。

- 解释继电保护的原理,包括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

2. 继电保护装置及其分类- 列举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装置、距离保护装置、方向保护装置等。

- 分析各种保护装置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3. 继电保护主要参数与调整方法- 介绍继电保护的主要参数,如整定值、动作时间、返回时间等。

- 讲解参数调整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影响参数调整的因素。

4. 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与应用- 概述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包括检测元件、逻辑元件、执行元件等。

- 分析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电气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气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气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气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方法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描述电气系统故障类型,并关联相应的继电保护措施。

3. 学生能够解释继电保护参数的设置原则,并分析其对保护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气继电保护方案,进行模拟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能够正确使用继电保护测试设备,进行基本的保护性能测试。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和计算工具,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继电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其探究电气系统安全保护的兴趣。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到电气安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

2.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3.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

二、教学内容1. 电气继电保护基础理论:- 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 继电保护的原理: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方向保护等。

- 教材第3章相关内容。

2. 故障类型与继电保护措施:- 常见电气故障类型:短路、过载、接地故障等。

- 各类故障的继电保护配置及动作原理。

- 教材第4章相关内容。

3. 继电保护参数设置:- 保护参数的设置原则:灵敏度、可靠性、速度等。

- 参数设置对保护性能的影响。

- 教材第5章相关内容。

4.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 继电保护方案设计流程与方法。

- 保护装置的选型与配置。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其对系统的影响,并了解继电保护在故障处理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解释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原理,如过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并分析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继电保护原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继电保护系统。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提高运用继电保护知识解决实际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继电保护实验,通过实践加深对继电保护原理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力系统的责任感,意识到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学习继电保护的严谨性和精确性,培养科学精神和细致工作的态度。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实验和案例分析,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电力系统专业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能够将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和电路原理背景,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电力系统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使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概述- 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影响- 继电保护的定义与作用- 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2. 继电保护原理- 过电流保护原理- 距离保护原理- 差动保护原理- 零序保护原理3. 继电保护装置与应用- 继电保护装置的分类与选型- 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与协调-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4.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原则- 继电保护参数整定方法- 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5. 继电保护实验- 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 继电保护装置的操作与调试- 实验结果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继电保护概述第二周:过电流保护原理第三周:距离保护原理第四周:差动保护原理第五周:零序保护原理第六周:继电保护装置与应用第七周:继电保护系统设计第八周:继电保护实验教材章节关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一章 继电保护概述第二章 过电流保护第三章 距离保护第四章 差动保护第五章 零序保护第六章 继电保护装置与应用第七章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第八章 继电保护实验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工作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1.教材章节:第五章继电保护原理
- 5.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 5.2常用继电器的结构与原理
- 5.3主保护与后备保护的配置原则
- 5.4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
2.内容列举:
-(1)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2)掌握常用继电器(如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3)学习主保护与后备保护的配置原则,理解其作用和相互关系;
-(4)学习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继电保护的参数;
-(5)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对继电保护原理及应用的了解。
2、教学内容
-(6)学习微机继电保护的原理、构成及优势;
-(7)探讨不同类型的电力系统故障(如短路、过载、接地故障等)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24)通过模拟电力系统故障,进行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测试,分析测试结果,优化保护参数;
-(25)总结课程设计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8)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继电保护的动作过程,分析动作特性;
-(9)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检验及维护方法;
-(10)结合实际电力系统案例,设计简单的继电保护系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
-(11)深入了解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对称分量法及序网分析方法;
-(12)探讨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作用,理解与SCADA、智能电网等现代技术的融合;
-(20)通过课程总结和反思,评价自身在继电保护知识掌握、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提升,为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教学内容

某市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某市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某市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参数设置与调整方法;3. 熟悉各类继电保护在实际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分析简单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并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方案;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参数设置和调整;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继电保护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系统保护领域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学术探讨中尊重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某市高中生设计,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为将来从事电力行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继电保护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及基本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及功能。

2. 继电保护装置参数设置与调整- 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参数及其作用;- 参数设置与调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际操作案例分析与讨论。

3. 继电保护应用案例分析- 输电线路保护案例分析;- 变压器保护案例分析;- 发电机保护案例分析;- 配电网保护案例分析。

4. 继电保护相关软件应用- 软件介绍与基本操作;- 利用软件进行参数设置与调整;- 软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5. 继电保护发展趋势及新技术- 智能保护装置及其应用;- 广域保护技术;- 保护与自动化设备的融合。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编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继保整定课程设计

继保整定课程设计

继保整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保护整定的关键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解释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3. 学生能够掌握继电保护参数整定的步骤和要点,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简单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计算。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辨识并解决继电保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故障。

3. 学生能够使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继电保护的模拟与测试,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视,增强责任心。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激发探究精神。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学会沟通与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侧重于实际应用。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和电路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实际操作经验相对不足。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应用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强化团队合作,提升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原理:讲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关联教材第三章内容。

2. 保护装置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低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等,并分析其适用场景,关联教材第四章。

3. 整定计算方法:详细讲解继电保护参数的整定计算方法,包括整定原则、计算公式和步骤,以教材第五、六章为主。

4. 实际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电力系统故障案例,分析故障原因及保护整定不当导致的后果,结合教材第七章内容。

5. 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计算实践,结合教材第八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常规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常规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常规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包括继电保护的分类、工作原理及功能。

2. 学习并了解常见继电保护装置的构造、性能及在实际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 掌握继电保护参数的整定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配置。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常见故障类型进行判断,并正确选择相应的继电保护装置。

2. 学会使用继电保护参数整定方法,进行简单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配置。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对电力工程领域的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分享、协作,提高沟通能力。

3.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性,认识到继电保护工作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在掌握基础电力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继电保护相关内容。

课程性质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电力工程领域的实际工作需求,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介绍继电保护的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分析各类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2. 常见继电保护装置:学习各类常见继电保护装置的构造、性能及参数,了解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常见继电保护装置3. 继电保护参数整定:讲解继电保护参数的整定方法,分析不同电力系统条件下继电保护参数的调整。

教材章节:第四章 继电保护参数整定4. 故障分析与保护配置:结合实际电力系统故障案例,学习故障类型判断、保护装置选择及保护配置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 故障分析与保护配置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继电保护理论知识的理解。

继保整定课程设计

继保整定课程设计

继保整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保护装置的整定计算方法。

2. 掌握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对应的保护原理。

3. 学会分析保护装置的动作行为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相关知识,进行简单保护装置的整定计算。

2. 能够分析实际电力系统中发生的故障,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3.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对保护装置进行模拟调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责任感,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整定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介绍继电保护的作用、分类及工作原理,重点讲解差动保护、过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等常见保护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继电保护原理2. 保护装置整定计算方法:讲解整定计算的基本概念、参数选择和计算方法,包括电流保护、时间保护、方向保护的整定计算。

教材章节:第三章 保护装置整定计算3.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分析电力系统常见故障类型,如短路故障、接地故障等,以及保护装置的动作行为。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4. 保护装置模拟调试:介绍保护装置的模拟调试方法,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实操训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保护装置模拟调试5. 实际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电力系统故障案例,分析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和整定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分类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继电保护的设计和调试。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熟悉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和特点;能够根据故障类型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并进行设计;能够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分类和作用,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具体来说,首先介绍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然后讲解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包括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等,让学生掌握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和应用;最后介绍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采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分类和作用,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力系统中的故障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继电保护知识解决问题;接着,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采用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准备了一系列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选用我国高校普遍使用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主教材,辅助以《继电保护原理》等参考书;多媒体资料方面,制作了详细的PPT课件,展示了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图和工作原理,同时准备了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情况;实验设备方面,准备了继电保护实验装置,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继电保护知识的理解。

继电保护线路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线路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线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线路的基本原理、常用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2)熟悉常用保护装置的构造、原理和应用;(3)掌握继电保护线路的组成、设计和调试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2)能够选择合适的保护装置并绘制保护接线图;(3)能够进行继电保护设备的调试和故障处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安全的责任感;(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对电力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继电保护基本原理:介绍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包括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

2.常用保护装置:介绍常用保护装置的构造、原理和应用,如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等。

3.继电保护线路设计:讲解继电保护线路的组成、设计和调试方法,包括保护范围、保护级数、时间电流特性等。

4.保护装置的调试与维护:介绍保护装置的调试和故障处理方法,如校验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分析故障原因等。

5.继电保护设备的选择与配置:讲解如何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保护装置,并绘制保护接线图。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继电保护线路设计实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保护装置,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继保整定计算课程设计

继保整定计算课程设计

继保整定计算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继保整定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继保整定计算,并理解其在一二次设备中的实际应用。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继保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了解各种继电器的结构和动作原理,能够看懂继保图纸,并理解继保整定计算在一二次设备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继保整定计算,并能够对一二次设备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和处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继保整定计算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继保整定计算在一二次设备中的重要性,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继保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继电器的分类、结构、动作原理和继保装置的组成。

2.继保计算方法:包括电流继保、电压继保、时间继保和距离继保的计算方法。

3.继保图纸识读:使学生能够看懂继保图纸,理解继保装置的接线方式和动作逻辑。

4.继保整定计算实例: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掌握继保整定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5.一二次设备故障分析与处理:培养学生对一二次设备故障进行分析的能力,并掌握基本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继保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继保整定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3.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继电器的动作原理和继保装置的实际应用。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继保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继电保护技术课程设计 (2)

继电保护技术课程设计 (2)

继电保护技术课程设计背景继电保护技术是电力系统中保证设备运行安全稳定的重要技术手段。

它利用电力系统中的电气量进行监测,对设备故障或系统异常进行快速判断和隔离,从而保障了电力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深入了解继电保护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实现,对电力系统及其相关行业从业人员都是至关重要的。

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应用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内容实验1:逆变器保护选用逆变器保护实验,目的为实现对逆变器的过电流保护。

过电流保护是电气保护中最常见的保护,通常在电气系统中对电流进行保护。

在逆变器保护实验中,运用了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对逆变器电路进行分析,实现对电流大小、电路路径的控制,进而实现了过电流保护。

实验所需材料:•软件:Proteus、Matlab/Simulink•硬件:电子元件(三极管、电感、电容、电阻、二极管等)、逆变器等实验步骤:1.搭建逆变器电路,连线实现电路互联。

2.设定不同的电路参数,测试逆变器电路输出电流的变化。

3.测试逆变器电路在过电流状态下的响应。

4.模拟电路故障,观察实验结果,记录相应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2:主保护原理选用主保护原理实验,目的为实现传统电力系统中主要的变电站继电保护及其布置方式的学习。

主保护原理是电网故障自动切除装置的基本保护原理,目的是实现对重要电气设备进行快速切除,保护系统安全。

实验所需材料:•软件:DigSILENT PowerFactory、PSCAD/EMTDC•硬件:电子元器件、模拟电力系统等实验步骤:1.模拟能够实现箭头线路的电力系统,通过计算器进行模拟仿真。

2.重点对“主变遮断器”、“母线差动保护”、“主变分合闸保护”、“馈线保护”等作出仿真模拟,实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切除功能。

3.根据仿真结果,初步确定继电保护功能、功能元件等编制保护原理图。

4.根据继电保护原理图,设计保护元件联动方案,完成联动保护仿真。

继保课程设计

继保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题目: 三段式电流保护设计院系名称: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气F1202 学生姓名:雷建磊学号:201216040103 指导教师:邵锐教师职称:讲师评语及成绩:指导教师:日期:目录1 设计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题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具体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要完成的任务 (2)2 设计要考虑的问题 (2)2.1 设计规程 (2)2.1.1 短路电流计算规程 (2)2.1.2 保护方式的选取及整定计算 (2)2.2 本设计的保护配置 (3)3 短路电流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等效电路的建立 (3)3.2 保护短路点的选取 (4)3.3 短路电流的计算 (4)3.3.1 最大方式短路电流计算 (4)3.3.2 最小方式短路电流计算 (4)4 保护的配合及整定计算 (5)4.1 主保护的整定计算 (5)4.1.1 保护I段电流的整定计算 (5)4.1.2 保护II段电流的整定计算 (5)4.2 后备保护的整定计算 (6)4.2.1 动作电流的计算 (6)4.2.2 动作时间的计算 (7)4.2.3 灵敏度校验 (7)5 二次展开原理图的绘制 (7)5.1 原理接线图 (7)5.2 交流回路展开图 (8)5.3 直流回路展开图 (9)6 继电保护设备的选择 (9)6.1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9)6.2 继电器的选择 (9)7 保护的评价 (10)参考文献 (10)1 设计内容1.1 课题简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学、课程设计等几个主要部分。

15年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15年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XT1* XT 2* XT1 / ZB 40.333 /120.97 0.3334
(2)变压器T3等值电抗计算
XT 3 (UK % 100) (VN2 103 SN ) (10.5 /100) (1102 / 60) 21.175
XT3* XT3 / ZB 21.175 /120.97 0.175
2021/7/27
16
2.2.2变压器等值电抗计算 (3)变压器T4、T5、T6、T7等值电抗计算
XT 4 XT 5 XT 6 XT 7 (UK % 100) (VN2 103 SN ) (10.5 /100) (1102 / 20) 63.525
XT 4* XT5* XT6* XT7* XT 4 / ZB 60.525 /120.97 0.525
变压器及线路。
2021/7/27
10
1.1.5 选取流过保护的最大负荷电流的原则
选取流过保护的最大负荷电流的原则如下: (1)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引起的增加负荷。 (2)并联运行线路的减少,负荷的转移。 (3)环状网络的开环运行,负荷的转移。 (4)对于双侧电源的线路,当一侧电源突然切除发电机, 引起另一侧增加负荷。
2021/7/27
7
1.1.2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选择原则
(1)发电厂、变电所低压侧有电源的变压器,中性点均 要接地(加装三相自动重合闸) 。 (2)自耦型和有绝缘要求的其它变压器,其中性点必须 接地。 (3)接于线路上的变压器,以不接地运行为宜。 (4)为防止操作过电压,在操作时应临时将变压器中性 点接地,操作完毕后再断开,这种情况不按接地运行 考虑。
(2)变压器T8等值电抗计算
XT8 (UK % 100) (VN2 103 SN ) (10.5 /100) (1102 /15) 84.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题目: 三段式电流保护设计院系名称: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气F1202学生姓名:雷建磊学号:指导教师:邵锐教师职称:讲师目录1 设计内容课题简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学、课程设计等几个主要部分。

在完成了理论的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专业特安排了本次课程设计。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

而发电厂正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电能经过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并被分配给用户,再通过各种用电设备转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其他形式的能量。

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希望线路有比较好的可靠性,因此在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保护线路的各种继电装置应该有比较可靠的、及时的保护动作,从而切断故障点极大限度的降低电力系统供电范围。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就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设置的。

本次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了六大部分,分别为运行方式的选择、电网各个元件参数及负荷电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继电保护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对所选择的保护装置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短路电流的计算和电气设备的选择是本设计的重点。

通过此次线路保护的设计可以巩固我们本学期所学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这一课程的理论知识,能提高我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题目如图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Un=115kV ,1G X =15Ω、Xg3=10Ω, 1L =60km 、3L =40km 、C B L -=50km 、D C L -=30km 、E D L -=20km ,线路阻抗Xo=Ω/km ,I relK =、II rel K =III rel K =,max C B I -=300A ,max D C I -=200A ,max E D I -=150A ,ss K =,Kre=.图系统原理网络图试对线路AB段保护2进行三段电流保护的设计。

要完成的任务(1)保护的配置及选择;(2)短路电流整定计算(系统运行方式、短路点、短路类型);(3)保护配合及灵敏系数校验;(4)保护原理展开图的设计;(5)对保护的评价。

2 设计要考虑的问题设计规程短路电流计算规程在决定保护方式前,必须较详细地计算各短路点短路时流过有关保护的短路电流,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在满足《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技术规程》和题目给定的要求条件下,尽可能采用简单的保护方式。

其计算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1)系统运行方式的考虑需考虑发电厂发电容量的最大和最小运行方式。

(2)短路点的考虑求不同保护的整定值和灵敏度时,应注意短路点的选择。

(3)短路类型的考虑相间短路保护的整定计算应取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以作动作电流整定之用;而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计算两相短路电流,以作计算灵敏度之用。

若采用电流电压连锁速断保护,系统运行方式应采用正常运行方式下的短路电流和电压的数值作为整定之用。

保护方式的选取及整定计算采用什么保护方式,主要视其能否满足规程的要求。

能满足要求时,所采用的保护就可采用;不能满足要求时,就必须采取措施使其符合要求或改用其他保护方式。

选用保护方式时,首先考虑采用最简单的保护,以便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当采用简单保护不能同时满足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要求时,则可采用较复杂的保护方式。

选用保护方式时,可先选择主保护,然后选择后备保护。

通过整定计算,检验能否满足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

当采用的保护不能很好地满足选择性或速动性的要求时,允许采用自动重合闸来校正选择性或加速保护动作。

当灵敏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在满足速动性的前提下,可考虑利用保护的相继动作,以提高保护的灵敏性。

后备保护的动作电流必须相互配合,要保证较靠近电源的上一元件保护的动作电流大于下一元件保护的动作电流,且有一定的裕度,以保证选择性。

本设计的保护配置主保护配置选用三段式电流保护,经灵敏度校验可得应使电流1段、2段作为主保护。

后备保护配置经分析应使过电流保护作为近后备保护和远后备保护。

3 短路电流计算等效电路的建立图 系统等效电路图由已知可得,线路的总阻抗的计算公式为:其中,Z —线路单位长度阻抗;L —线路长度。

所以,将数据代入公式可得各段线路的线路阻抗分别为:经分析可知,最大运行方式即阻抗最小时,则有两台发电机运行,线路1L 、3L 运行,由题意知1G 、3G 连接在同一母线上,则其中,符号“||”表示并联的意思。

同理,最小运行方式即阻抗值最大,分析可知在只有1G 和1L 运行,相应地有: 保护短路点的选取选取B 、C 、D 、E 点为短路点进行计算。

短路电流的计算最大方式短路电流计算在最大运行方式下流过保护元件的最大短路电流的公式为:其中,ϕE —系统等效电源的相电动势; k Z —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之间的阻抗; s Z —保护安装处到系统等效电源之间的阻抗;ϕK —短路类型系数、三相短路取1,两相短路取23。

对于保护2,母线C 在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三相短路流过保护2的最大短路电流为:BC smin kCmax X X E I +=代入数据得: Ikcmax=最小方式短路电流计算在最小运行方式下流过保护元件的最小短路电流的公式为:其中,ϕE —系统等效电源的相电动势;smax Z —保护安装处到系统等效电源之间的阻抗;L Z —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处之间的阻抗。

所以带入各点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到各点的的最小短路电流为:4 保护的配合及整定计算主保护的整定计算保护I 段动作电流的计算最小保护范围计算式为:其中 ,ϕE —系统等效电源的相电动势;s.max Z —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之间的阻抗; 1z —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阻抗。

对于保护2,母线C 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三相短路流过保护5的最大短路电流为: Ikcmax= 相应的速断定值为:Iop2=*=所以,以上计算表明,在运行方式变化很大的情况下,电流速断保护在较小运行方式下可能没有保护区。

限时电流速断定值根据如下公式可以计算:其中,Ⅱrel K —可靠系数,取值为。

经分析,保护2的限时电流速断定值为:①与保护5的Ⅰ段相配合分支系数为:保护5的Ⅰ段电流整定值为:保护2的Ⅱ段电流整定值为:②与保护4的Ⅰ段相配合发电机的短路电流值为:保护4的Ⅰ段电流整定值为:保护2的Ⅱ段电流整定值为:比较后取两值较大者:保护2处的灵敏度系数为:也不满足sen K ≥的要求。

可见,由于运行方式变化太大,2处的限时电流速断的灵敏度远不能满足要求。

后备保护的整定计算动作电流的计算过电流整定值计算公式为:其中,Ⅲrel K —可靠系数,取值为;ss K —可靠系数,取值为;re K —可靠系数,取值为。

代入公式,可得:rel ss D-Emax set.2rel 1.15 1.5150 2.031500.3(kA)0.85K K I IK ⨯⨯===⨯=ⅢⅢ对于2的Ⅲ段存在分支系数,因此,线路L1的最大电流值为:保护2的三段电流值为:动作时间的计算假设母线E 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限为,保护2的三段动作时间为:t7=t6=t7+=1st5=t6+=t2=t5+=2s灵敏度校验保护2作为远后备保护的灵敏度为:满足作为远后备保护灵敏度的要求。

5 二次展开原理图的绘制原理接线图如图所示,每个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都画在一个图形内,所有元件都用设备文字符号标注,如图中KA表示电流继电器,KT表示时间继电器,KS表示信号继电器。

原理接线图对整个保护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概念。

图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接线图交流回路展开图展开图中交流回路和直流回路分开表示,分别如图和图所示。

其特点是每个继电器的输出量根据实际动作的回路情况分别画在图中不同的位置上,但仍然用同一个符号标注,以便查对。

在展开图中,继电器线圈和出点的连接尽量按照故障后的动作顺序连接,自左而右,自上而下的排列。

如下图所示:图电流保护交流回路展开图直流回路展开图图电流保护直流回路展开图6 继电保护设备的选择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互感器是按比例变换电压或电流的设备。

其功能主要是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100V)或标准小电流(5A或10A,均指额定值),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其一次侧接在一次系统,二次侧接测量仪表与继电保护装置等。

同时互感器还可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在选用互感器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小电流选线装置用零序电流互感器;(2)与DD11/60型继电器配套使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3)与DL11/型继电器配套使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4)精度与容量(额定负荷)的关系。

继电器的选择正确选用继电器的原则应该是:(1)继电器的主要技术性能,如触点负荷,动作时间参数,机械和电气寿命等,应满足整机系统的要求;(2)继电器的结构型式(包括安装方式)与外形尺寸应能适合使用条件的需要;(3)经济合理。

7 保护的评价在做继电保护配置时我们应该使配置的结果满足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证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

可是这四个指标在很多情况下是互相矛盾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它们达到一定的平衡即可。

通过这次设计过程可以看出,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的短路电流与最小运行方式下两相的短路电流相差很大。

按躲过最大运行方式下末端最大短路电流整定的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值很大,最小运行方式下灵敏度不能满足要求。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定值必须与下一级线路电流速断保护的定值相配合,所以其定值也很大,灵敏度也均不能满足要求。

过电流整定按照躲过最大负荷电流整定,其动作之受运行方式的限制不大,作为近后备和远后备灵敏度都能满足要求,一般采用受运行方式变化影响很小的距离保护。

参考文献[1] 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2] 于永源,杨绮雯. 电力系统分析[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3] 王永康.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