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及仪器》课程教学大纲韩东太

合集下载

《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发布时间:2022-05-13T02:17:17.83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月总第388期作者:彭海勇张海波[导读] 《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是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基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对《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并结合现代能源动力行业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从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方面出发,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课程实践方面等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由教学实践表明,所提出的教改方案和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彭海勇张海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620摘要:《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是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基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对《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并结合现代能源动力行业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从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方面出发,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课程实践方面等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由教学实践表明,所提出的教改方案和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改革《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定位:本课程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科专业课,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关键课程之一,是工科类专业所需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动力工程测试技术》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动力工程领域参数的测试原理、方法和仪表使用,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类别及分析方法,测量仪表的组成和特性,常用显示仪表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认识其在实现生产自动化控制等过程中所起作用。

一、教学目标《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开课时间:大学本科三年级(第5学期)。

中国矿业大学韩东太节能原理与技术2

中国矿业大学韩东太节能原理与技术2
标准燃料火用:1个大气压,25℃时的燃料火用
燃料火用=标准燃料火用+物理显火用(高温高压)
e Qdw T0 S
应用朗特式简单算法 •固体燃料化学火用
y eK Qdw rW
•液体燃料化学火用
•气体燃料化学火用
eK 0.975 Qgw
eK 0.95Qgw
2.5 合理利用能量的原则
数学描述微分是全微分?0dx温度压力比容焓熵火用213热力过程热力系由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所经历的全部状态的集合214热力循环蒸气动力循环朗肯循环再热循环回热循环朗肯循环再热循环回热循环214热力循环内燃机循环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214热力循环燃气轮机循环制冷循环214热力循环22热力学第一定律进入的能量e1储存能量的增量e离开的能量e2ddquwquwquwquw闭口系能量方程qupdvqupdv可逆过程稳定流动系能量方程及应用22热力学第一定律qh12mcf2mgzwshwtqh12cf2gzwshwtqhvdpqhvdp可逆过程13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的应用1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的应用
1.蒸汽轮机、汽轮机
流进系统:
u1 p1v1 h1
流出系统:
u2 p2 v2 h2 , wS
内部储能增量: 0
h1 h2 wS wt
13
2、压气机,水泵类
流入 内增 = 0
c h1 , gz1 , ws 流出 2
2 f1
电炉的火用效率:
ex
三、能量平衡
1. 2. 3. 4.
5.
概述 热平衡 设备热平衡 企业热平衡 火用平衡
2.1 概述
能量平衡分两大类: 国家和地区的能量平衡; 企业和设备的能量平衡:目的从收支平衡出发 得出两个指标: 企业能量利用率和 设备热效率 最终降低产品的两大指标之一:成本 输入能量=有效利用能量+损失能量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23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仪器分析技术是测量物质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状态,进行科学研究与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仪器分析》是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和生物工程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鉴于硕博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课程基础知识,并且仪器分析技术种类繁多,发展迅速,本课程《仪器分析技术》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编制主要遵循“通用、精炼、新进展”的原则,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可帮助学员较好地掌握本研究所研究领域较通用的仪器分析技术,重点学习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各类仪器分析技术的原理、仪器结构和构效关系、主要实验技术/方法的特点、影响检测的主要因素、谱图解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前沿技术进展和典型应用实例等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使用本研究所大中型仪器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应用价值,通过本课程学习,学员应能够在两个方面得到能力提升:(1)正确选择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能力。

(2)评判数据质量,解析数据、挖掘数据信息的能力。

二、预修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完成本科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程或了解相关知识,具有较好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具备较好的“定性定量分析”的概念基础上开设的。

三、适用对象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和生物工程相关专业博硕士研究生。

四、授课方式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演示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并结合讨论、学生自学、课外辅导答疑以及考核。

五、课程内容课堂理论教学总计42学时,实验演示教学18.5学时,分6个技术模块共计11章展开教学,模块I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模块II-VI包括第三章至第十一章。

其中,模块1为必选项,在模块II-VI中,不同专业研究生可根据自身专业基础和技术需求情况,从第三章至第十一章教学内容中任选数个章节学习。

总学时数不少于36学时。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东北电力大学)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东北电力大学)

目录第1章绪论........................................................................................................................ - 1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 -1.2 总实验装置以及监测原理........................................................................................... - 1 -1.3 检测和控制参数........................................................................................................... - 4 -第2章温度的测量............................................................................................................ - 5 -2.1 实验管流体进出口温度测量和控制.......................................................................... - 5 -2.1.1 检测方法设计以及依据................................................................................ - 5 -2.1.2 仪表种类选用以及设计依据........................................................................ - 5 -2.1.3 测量注意事项................................................................................................ - 7 -2.1.4 误差分析........................................................................................................ - 7 -2.2 水浴温度的测量........................................................................................................ - 7 -2.2.1 检测方法设计以及依据................................................................................ - 7 -2.2.2 仪表种类选用以及设计依据........................................................................ - 8 -2.2.3 测量注意事项................................................................................................ - 9 -2.2.4 误差分析........................................................................................................ - 9 -2.3 管壁温度测量............................................................................................................ - 9 -2.3.1 检测方法设计以及依据................................................................................ - 9 -2.3.2 仪表种类选用以及设计依据........................................................................ - 9 -2.3.3 测量注意事项.............................................................................................. - 10 -2.3.4 误差分析...................................................................................................... - 11 -第2章水位的测量.................................................................................................................. - 12 -3.1 补水箱水位测量...................................................................................................... - 12 -3.1.1 检测方法设计以及依据.............................................................................. - 12 -3.1.2 仪表种类选用以及设计依据...................................................................... - 12 -3.1.3 测量注意事项.............................................................................................. - 13 -3.1.4 误差分析...................................................................................................... - 14 -第4章流量的测量.................................................................................................................. - 15 -4.1 试验管内流体的流量测量...................................................................................... - 15 -4.1.1 检测方法设计以及依据.............................................................................. - 15 -4.1.2 仪表种类选用以及设计依据...................................................................... - 15 -4.1.3 测量注意事项.............................................................................................. - 17 -4.1.4 误差分析...................................................................................................... - 18 -第5章差压的测量................................................................................................................ - 19 -5.1 实验管出入口差压.................................................................................................. - 19 -5.1.1 检测方法设计以及依据.............................................................................. - 19 -5.1.2 仪表种类选用以及设计依据...................................................................... - 19 -5.1.3 测量注意事项.............................................................................................. - 21 -5.1.4 误差分析...................................................................................................... - 21 -设计心得体会............................................................................................................................ - 22 -参考文献.............................................................................................................................. - 23 -第1章 绪 论1.1 课题背景与意义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十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8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测试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共40学时,2.5学分。

《测试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各种机械量、热工量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测试系统的构成,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工程量检测的方法和仪器工作原理,具备根据具体测试对象、测试要求、测试环境选择合适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测试系统的能力。

课程以课堂讲述为主,突出基本概念,并配以适量实验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与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 熟悉信号的分类与描述方法,掌握测量信号分析的主要方法,具备从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2. 掌握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函数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掌握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掌握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熟悉负载效应及其减轻措施以及测量系统的抗干扰措施;3. 掌握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能针对工程测量问题选用合适的传感器;4. 掌握电桥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了解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了解滤波器的类型和实际滤波器的特征参数;5. 掌握压力、位移、振动、温度等常见工程量的测量方法,了解其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6. 了解测试技术中的常用软件,例如Matlab、LabVIEW等;7. 了解计算机测试系统及虚拟测试系统的构成。

知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进行测量的方法、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等。

参考教材:[1]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熊诗波,黄长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2] 《测试技术基础》,李孟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周生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4]《测试技术基础》王伯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徐科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6]《传感器及其应用》栾桂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三、课程内容(一)、绪论主要内容:测试技术的概念与研究对象;测试技术在本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测试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测试技术课程的特点及任务要求;测试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第一讲:绪论

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第一讲:绪论

绪 论

近代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测物理量场的干扰。
①在测试方法上,由接触测量向非接触测量发展,避免了传感器对被 转速测量:
绪 论
②在测量的时间域上,由热物理量的静态测量发展为热物
理量的动态测量;
绪 论
③在测量的空间域上,由被测物理量的个别点的测量发展
到整个物理量场的测量。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动力工程现代测试技术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中常见物理量(温度、压力、速 度、流量、噪声、应变等)的传感器工作原理、测量电路原理和信号分 析方法。 内容如下
绪 论
测 量 误 差 分 析
测 试 系 统 特 性
传 感 器 原 理
各 种 测 量 技 术
测 量 信 号 处 理
虚 拟 仪 器 技 术
工 程 应 用
动力工程现代测试技术

本课程学习要求:
(1) 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描述方法,建立明确的信号频谱的概念;掌握频谱 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数字信号分析中的基本概念。
(2)掌握测试装置基本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条件,并能正确运用于测
试装置的分析和选择。掌握一阶、二阶线性系统动态特性和测试方法。 (3)掌握常用传感器、常用信号调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并能正确选用。 (4)对测试技术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并能初步应用于产品设计、性能评定和实 验工作中。
光纤流速传感器 生物酶血样分析 传感器 荧光材料 制作的电 子鼻传感 器
热 /光
电量
绪 论
②传感器+嵌入式计算机 智能传感器(变送器)

动力工程测控技术教学概论PPT

动力工程测控技术教学概论PPT
特点
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动态性 、实时性等特点,涉及机械、电 子、计算机、控制等多个学科领 域。
动力工程测控技术的应用领域
能源领域
交通运输领域
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对 各种动力设备进行监测与控制,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和设备运行安全性。
如航空、铁路、船舶、汽车等,对动力系 统进行监测与控制,确保安全可靠运行, 提高运输效率。
控制技术定义
控制技术是通过对被控对象的输入信 号进行控制,以达到期望的输出效果 的方法和技术。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控制策略
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PID控制、模糊 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执行器、传感 器和被控对象四个部分。
信号处理基础
信号处理定义
信号处理是对信号进行采集、变换、分析和综合 的方法和技术。
02
动力工程测控技术基础知识
测量技术基础
01
02
03
测量技术定义
测量技术是获取和转换物 理量成为可感知、可量度 信号的方法和技术。
测量系统组成
测量系统包括传感器、信 号调理器和数据采集器三 个主要部分。
测量误差分析
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需 要进行误差分析和处理。
控制技术基础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仿真软 件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 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评估与反馈
教学评估
通过考试、实验、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 能力。
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评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持续改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引入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
01
将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应用于动力工程测控技术教学中,提升

第一章 概述——0309

第一章 概述——0309

➢ 零值法:使被测量对仪表的影响被同类的已知量的影响所 抵消,则被测量便等于已知量。天平。
2020/4/25
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
第一章 概 述
25
第二节 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测量方法分类
2. 间接测量:直接测得与被测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物理量, 通过计算获得被测量的数值。
P = Tn / 9549
式中,P——内燃机功率(kW); T——内燃机曲轴转矩(N∙m); n——转速(r/min)。
热能与动力
测试技术
主讲教师:李国岫 教授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2020/4/25
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
第一章 概 述
1
第一章 概 述
2020/4/25
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
第一章 概 述
2
测试技术的含义:
测试技术是测量技术与试验技术的总称,是依靠一 定的科学技术手段定量的描述事物的状态变化和特征。
测试技术的基本任务——获取信息
一、测量方法分类
第二节 测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定义:
测量:是指确定被测对象属性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 作。具体是指用特定的工具和方法,将被测物理量 与另一同名的作为单位的物理量相比较,以确定两 者之间的比值。
测量三要素:工具、方法、单位
测试: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或者可以理解为测 量和试验的综合。
2020/4/25
第一章 概 述
16
汽车中用到的主要传感器
2020/4/25
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
第一章 概 述
17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2020/4/25
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
第一章 概 述
18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及仪表复习模拟题答案培训课件

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及仪表复习模拟题答案培训课件

《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及仪表》复习模拟试题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某待测水头约为90米,现有0.5级0~2.94⨯106Pa 和1.0级0~0.98⨯106Pa 的两块压力表,问用哪一块压力表测量较好?答: 后者。

2、对某一物理量x进行N次测量,测量值x i与其出现的次数N i满足一定的规律,误差分布呈对称性、单峰性、有界性的特点。

3、任意两种均质导体A、B,分别与均质材料C连接组成热电偶回路,若热电势分别为E AC(T,T0)和E CB(T,T0),则导体A、B组成的热电偶的热电势为:E AC(T,T0)+ E CB(T,T0)。

4、用铜和康铜分别与铂相配构成热电偶,热电势E铜-康铜(100,0)=1.10mV,E铜-铂(100,0)=0.75mV,E康铜-铂(100,0)=-0.35mV 。

7、弹簧管压力计中游丝的作用是:恢复、导电、径向间隙小。

9、标准节流装置由节流元件、取压设备、后面的直管段三部分组成,孔板取压有角接取压;法兰取压和径距取压三种方式。

10、气体的体积流量q v。

11、系统的绝对误差传递公式为12、根据统计学原理,随机误差服从_统计规律__,因而可采用_统计法则__对含有随机误差的测量结果加以表达。

15、某种铜热敏电阻30℃时的电阻值R1=1.812kΩ,35℃时的电阻值R2=1.510kΩ,那么热敏电阻在32℃时的电阻值为:1.683 kΩ。

16、氧化锆氧量计安装方式分为抽出式和___直插式__。

20、红外气体分析仪工作原理是:被测气体对红外线的吸收程度,来对多组分混合气体进行定量分析。

22、请指出下列误差属于哪类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1)用一块万用表测量同一电压,重复测量15次后所得的结果误差。

(2)观测者抄写记录时错写了数据造成的误差。

(3)在流量测量中,流体温度、压力偏离设计值造成的流量误差。

23、常用的压力传感器有:应变式、压电式、压阻式、电感式和电容式等型式。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doc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doc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MEASUREMENT IN HEAT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二、课程编码:0303014三、学时与学分40学时(讲课40学时),2.5学分。

四、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微机原理。

五、课程性质:必修六、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动力工程及动力机械中常用参数的测试原理,方法,仪器仪表的原理及选用,误差分析计算,及微机在测试系统中的应用等。

七、适用专业:热能及动力工程本科生;八、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测量系统概论及误差分析简介(2学时)【内容】: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仪器仪表的主要性能参数;误差的分类及处理方法,直接测量及间接测量中随机误差及系统误差的计算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基本内容【重点与难点】:第二章温度测量(4学时)【内容】:热电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计算方法及有关电路;几种常用的热电偶及电阻温度计;正确地选用温度计并了解温度计的标定方法;了解几种其它形式的温度计的原理。

【基本要求】:掌握基本内容【重点与难点】:电阻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计算方法,第三章压力测量(6学时)【内容】:流体稳态压力测量的基本原理,测压传感器的形式及构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动态压力测量传感器的原理,基本结构;压力计及压力测量系统的标定;真空测量技术。

【基本要求】:掌握基本内容【重点与难点】:流体稳态压力测量的基本原理,测压传感器的形式及构成;动态压力测量传感器的原理,基本结构。

第四章流速及流量的测量(6学时)【内容】:流体速度的测量(稳态下要求掌握速度探针的原理及使用,动态下要求掌握热线风速仪及多普勒测速仪的原理);速度方向的测量(二维流及三维流方向测量的原理及方向探针的结构及测量方法);流量的测量要求掌握几种常用的流量计(节流压差形,涡轮流量计,浮子流量计等)的原理组成及使用方法。

节能原理与技术1

节能原理与技术1
中 国 印 度 法 国 德 国 英 国 日 本 美 国 墨 哥 西 意 利 大 加 大 拿 巴 西 俄 斯 罗 西 牙 班 澳 利 大 亚 世 界
世界平均水平是中 国的2.6倍
0
世界主要国家能源利用经济效率
1,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及资源状况
能源的分类
太阳辐射能(6×1017kWh/a) 按来源来分 核能(裂变和聚变能源 次能源 按能源 分 能源 能源: \ \ 能\热能
3.1.3 油,气锅炉
对于油炉:由于先进的燃烧器和成熟的本体设计,柴油 对于油炉:由于先进的燃烧器和成熟的本体设计, 燃尽率和排烟温度都可控制到理想程度, 燃尽率和排烟温度都可控制到理想程度,故油炉提高热 效率已没有多少余地. 重油还有余地 还有余地. 效率已没有多少余地.但重油还有余地. 如果本体设计有缺陷,排烟温度过高, 如果本体设计有缺陷,排烟温度过高,可根据燃烧 器背压余量布置热管省煤器. 器背压余量布置热管省煤器. 对于气炉:大量水蒸气携带着可观的汽化潜热离开锅炉. 对于气炉:大量水蒸气携带着可观的汽化潜热离开锅炉. 这部分热量约占天然气低位发热量的14 这部分热量约占天然气低位发热量的 % .它等于燃料 高低位发热量之差. 高低位发热量之差. 尽可能多地通过锅炉受热面或特殊换热器把排烟中 的水蒸气凝结下来,回收其热量, 的水蒸气凝结下来,回收其热量,就能较大幅度地提高 锅炉热效率. 锅炉热效率.
3.2.6 载热体加热炉
优势 高温低压,不用水处 优势: 高温低压, 理; 载热体介质:矿物油,盐; 载热体介质:矿物油, 运行注意点:介质析碳, 运行注意点:介质析碳, 受热面结焦(例) 运行时 受热面结焦( 要监控盘管进出口压差和 温度. 此外, 温度 此外,矿物油要过 滤和补充. 滤和补充.

第1章测量方法及误差

第1章测量方法及误差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2.随机误差
定义 测得值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 量结果的平均值之差。又称为偶然误差。 特点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 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的误差。 产生原因 随机误差是由人们不能掌握,不能控制,不能调节,更 不能消除的微小因素造成。这些因素中,有的是尚未掌 握其影响测量准确的规律;有的是在测量过程中对其难 以完全控制的微小变化(如温度波动、噪声干扰、电磁 场微变、电源电压的随机起伏、地面振动等),而这些 微小变化又给测量带来误差。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测量误差的概念——真值
真值:与给定的特定量一致的值。 理论真值一般只存在于纯理论之中。 如:三角形内角之和恒为180º ,一个整圆周角为 360º 真值。
测量误差的概念——约定真值
约定真值:是指对于给定用途、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赋予 特定量的值。 亦称:指定值、约定值、参考值或最佳估计值。 例:由国家建立的实物标准(或基准)所指定的千克复原 器质量的约定真值为1kg,其复现的不确定度为0.008mg。
被测量的真值
x X0
测定值
适用于:同一
量级的同种量的 测量结果的误差 比较和单次测量 结果的误差计算。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2.相对误差
定义:仪表的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实值之比,用百 分数表示,即
x x0 100% x0
相对误差的特点:
①相对误差只有大小和符号,无量纲,一般用百分数 来 表示; ②相对误差常用来衡量测量的相对准确程度。 被测量的大小不同---允许的测量绝对误差不同; 相对误差相同时,被测量的量值小 --- 允许的测量绝 对误差也越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号:0805210617TIPE
《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及仪器》(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of Power Engineering)
课程教学大纲
48学时 3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及仪器》是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常见热工仪器仪表的原理,掌握温度、压力、流量等热工参数的测量方法,了解数据采集、传输和显示技术,熟悉热工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创新实践动手能力。

二、适用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了解测量系统的基本构成,和测量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性;掌握常见热工参量的测量方法及使用的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掌握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
1. 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测量的基础知识,仪表组成及分类,测量的误差和不确定度,随机误差的统计处理,系统误差,间接测量中量值的估计,测量不确定度估计,仪器的质量指标,测量器具的标定。

2. 温度测量
测温的物理基础,热电偶测温的物理基础,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种类及结构,电阻温度传感器,接触测温方法讨论;辐射测温仪表,测温仪器的标定。

3. 压力测量
概述,液柱式压力计、弹性压力计,电气压力测量,压力表的选择和安装与故障分析,压力表的使用和校验。

4. 流量测量
概述,节流流量计,速度流量计、容积流量计,其他流量测量计简介。

5. 水位测量
水位测量的意义,连通器式液位计,压差式水位计,电接点水位计;水位测量的其它方法。

6. 气体成分分析
概述,氧量分析仪、红外气体分析仪、化学发光气体分析仪,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

7. 其他参数测量
概述,转速测量,功率测量,振动测量,电子皮带秤。

(二)实验的教学内容
1. 热工常用仪表认知实验(必做)
观察各类仪表,增加感性认识,掌握常用仪表的使用方法。

2. 热电偶制作(选做)
了解热电偶结构,掌握热电偶制作方法。

3. 热电偶校验(选做)
了解热电偶工作原理,掌握热电偶校验方法,学会绘制热电偶热电势特性曲线。

4. 测温仪表综合应用实验(必做)
了解热电偶、热电阻及配套仪表的安装方法,掌握测温系统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5.(XCZ-101)测温动圈表的校验(必做)
了解XCZ101测温动圈表的结构和接线方法,掌握仪表校验方法和原理。

6.(XCZ-102)测温动圈表的校验(必做)
了解XCZ102测温动圈表的结构和接线方法,掌握仪表校验方法和原理。

7. 弹簧管压力表校验(必做)
了解弹簧管压力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仪表校验方法和原理。

六、学时分配表
七、主要参考书
1. 韩东太等,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及仪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2. 郑正泉等,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八、考核方式(包括作业、测验、考试等及其所占比例)
本课程考核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

考试采取笔试闭卷或开卷方式,考查以小论文或大作业方式进行考核。

同时结合平时作业、测试、考勤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建议考试或考查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10%。

九、说明(包括: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对自学内容的指导意见、其他专业运用此大纲的意见等。

)
本课程应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与形象化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同学对讲授内容有一定感性认识,并结合工程实际讲解,适当布置作业帮助同学掌握知识,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重视工程实践、解决工程问题和总体分析能力。

制定者:韩东太
审定者:宋正昶
批准者:郭楚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