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实用版
煤矿防治水技术
![煤矿防治水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2ed10de33d4b14e85246877.png)
一、开采后的地表(汇)水防治
地面防治水是煤矿防治水的第一道防线! 主要工作是 防治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向井下渗透补给。 《规程》规定:每次降大雨时(地面)必须派专人检 查矿区及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 发现漏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井下)应及时观测井 下水文变化情况,并向矿调度室报告。
本次塌陷坑位于麻焉塔沟,塌陷坑上游沟长约5km, 汇水面积近10 km2。 估算溃入井下洪水量达200余万m3,溃入井下回填 物约17000 m3。
本次洪灾形成机理
在2006年河床曾发现裂缝,矿方当时对裂缝进行了充填, 并用水泥钢筋进行了加固。2007年7月22日,在30分钟内降水量 达45mm,由于降水强度大,上游汇水面积大,产生的径流量大, 预计本次径流量达450万m3。尽管矿方在原塌陷区上部进行了加 固工程,但由于裂隙带范围较大,洪水位超过了加固工程范围, 洪水沿周边裂隙进入采空区。随着水流的不断进入,塌陷区下方 的塌陷物不断随洪水进入采(古)空区,使加固工程失去了支撑, 形成大面积塌陷,导致大量洪水灌入井下。
《规程》:严禁将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堆放 在河流,山洪可能冲刷到的地段。
《规程》:煤矿企业每年雨季前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 行全面检查。
兴县马圐圙煤矿2007年“7.22”洪灾
马圐圙煤矿位于兴县魏家滩镇马圐圙村附近,设计 生产能力6万吨/年,批准开采13号煤层,井田面积 0.5594km2。 根据《山西省兴县马圐圙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 告》,13号煤层厚度13.90—14.00m,平均13.94m , 顶板岩层由泥岩、砂质泥岩、页岩组成。放顶煤开采, 全部垮落法顶板管理。 根据对13号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 高度进行计算---------。《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 范》提供的Hc=(3~4)M和Hf=100M/(3.3n+3.8)+5.1计算 公式, 计算结果: 冒落带高度41.82~55.76 m, 导水裂隙带高度201.44 m。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609534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1c.png)
6、清理井下排水沟、储水仓,保障水沟畅通,水仓达到应有容量。
(1)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采空区顶板自然垮落,自下而上形成为了垮落带、导水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垮落带与裂隙带遇到强含水层或者老空区、老窑、老巷道积水,水会沿裂隙带空隙流入井下,造成突水事故。若导水裂缝带高度到达地表,与地表的季节性河流、塌陷坑贯通,也会造成突水事故。
(2)采煤工作面遇到封孔质量不好的钻孔,穿透含水岩层的钻孔在采煤过程中采取的防X措施不力,也会造成透水事故。
(2)断层水普通通道较远,补给较充分,多属“活水〞。水无涩味而发甜,如果在岩巷中遇到断层水,水呈黄色,有时在岩缝中可见到淤泥。
(3)含水层水普通都具有很高的压力,水量充足。水中无涩臭味,水色发黄,有泥沙流出。
(4)如是石灰岩溶洞中的积水涌出,水呈黄鱼或者灰色,有时带有臭味。
(5)地表水一旦涌人地下,其水量很大,破坏力极强。水中混有大量的泥沙,有时还会夹带许多动植物或者其他杂物。在普通情况下,水中无其他异味。
(2)如是老空水涌出,使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时,现场职工应即将佩戴好隔离式自救器或者压缩氧自救器在未确定所在地点的空气成份能否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时,禁止任何人随意摘掉自救器的口具和鼻夹。
2、迅速汇报
突水事故发生后,现场与附近地点工作的人员,在脱离危险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突水的地点,涌水的程度,现场被困人员的情况等,并即将向矿井调度室报告,同时,应尽可能利用通知其他可能受到威胁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与时通知撤离。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范本(2篇)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c78e5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9.png)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范本矿井井下是矿山开采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防治水技术的应用对于保障矿井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范本,从井下水情监测、井下水封堵、井下水排泄等方面进行讨论。
1. 井下水情监测技术井下水情监测是矿井井下防治水的基础和前提。
准确了解井下水情的变化对于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井下水情监测技术主要有:(1)井下水位监测技术:通过设置水位监测仪器,可以实时监测井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水位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井下涌水流量监测技术:通过设置涌水流量监测仪器,可以准确测量涌水流量的大小,在涌水量超过一定限制时及时发出警报,实现快速响应。
(3)井下水质监测技术:通过采集井下水样进行化学分析,可以了解井下水的化学成分,判断水的性质和对矿体的腐蚀性,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井下水封堵技术井下水封堵技术是针对井下涌水的情况,采取的一种重要措施。
有效的井下水封堵技术可以有效控制井下涌水,保障矿井的正常开采。
目前常用的井下水封堵技术主要有:(1)注浆封堵技术:通过注入水泥浆或注浆材料进行封堵,可以形成坚固的封堵层,有效阻止涌水进入井下。
(2)井下及时支护技术:通过加强井下巷道和洞口的支护,减少井下水的渗透,保持巷道的稳定,防止巷道崩塌引起涌水。
(3)井下地质处理技术:通过改变地质构造或者进行固结处理,减少地层裂隙,降低水的渗透性,达到减少涌水的目的。
3. 井下水排泄技术井下水排泄是指将井下的水快速有效地排出矿井外部,从而防止涌水对矿井的影响,保证矿井的正常开采。
目前常用的井下水排泄技术主要有:(1)井下排水井技术:通过在井下设置排水井,将井下的水通过抽水机快速排出,减少井下水的积聚。
(2)井下给排水管道技术:通过合理设置井下给排水管道网络,将井下的水快速、有序地排出矿井,确保井下水的即时排泄。
(3)井下排水系统管理技术:通过建立完善的井下排水系统,对井下水的排泄进行科学管理,保证矿井的排水效果和运行安全。
煤矿防治水技术
![煤矿防治水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6acf07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b.png)
2、奥灰垂向进水口截流 奥灰水通过断层破碎带和陷落柱等垂向补给 煤层底板薄层灰岩,至使薄层灰岩富水性大增, 接受补给十分充足,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构成巨 大威胁,因此对奥灰垂向进水口进行截流是十 分必要的。
演马庄矿西二F3断层进水口截流工程布置图
(六)防排水技术
1、水闸门:设计、施工、试压、维护。 2、水闸墙:设计、施工、混凝土测试、定期观测。 3、临时水闸墙(化学浆、料石) 义煤曹窑西井发生突水,矿井被淹,影响到曹窑东井的安 全生产,在两井相连的大巷内建临时水闸墙,消除了曹窑东 井的水害隐患。
接近有水的灌浆 区时
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前应当编制探放水设计,确 定探水线和警戒线,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 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探放水钻孔的布置和超前 距离,应当根据水头高低、煤(岩)层厚度和硬 度等确定。探放水设计由地测机构提出,经矿井 总工程师组织审定同意,按设计进行探放水。
探放水钻机(严禁煤电钻),下套管,防喷装 置。
3、注浆材料(水泥、粘土,浆液比重1.15-1.3)
4、注浆设备(制浆机、搅拌机、除砂器、注浆泵、输浆 管路)
5、注浆方式(连续注浆、间歇性注浆)
6、注浆参数(注浆压力终压8-15MPa、注浆流量)
7、注浆效果检验
(1)钻探检验(单孔水量/注浆量、工作面所有钻孔的水 量和注浆量、检查孔水量<10 m3/h )
2012年河南煤层气公司整合的小矿报废井筒老空水溃出 死9人。
山西王家岭煤矿(基建)发生老空突水事故,造成重大人 员伤亡,多人承担刑事责任。
防治措施:通过矿井周边小窑开采及积水情况调查、物探, 圈定积水范围,划出探水线及警戒线,做到有掘必探,对老 空水进行探放,留设防水煤(岩)柱。
(五)底板水水害及防治措施
井下防治水措施
![井下防治水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5f1a67fe53a580217fcfeee.png)
矿井采掘活动总会直接或间接破坏含水层,引起地下水涌人矿坑。
井下防水的目的是防止矿坑突水,尽量减少矿坑涌水量。
井下防治水的主要措施如下。
(1)超前探放水是指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段施工井巷时,先于掘进,在
坑内钻探以查明工作面前方水情。
“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是井下生产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2)留设防水煤(矿)柱是在煤(矿)体与含水层(带)接触地段,为防止井巷或
采空空间突水危害,留设一定宽度(或高度)的煤(矿)体不采,以堵截水源流入矿井。
(3)构筑水闸门(墙) 水闸门(墙)是大水矿山为预防突水淹井、将水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构筑的特殊闸门(墙),是一种重要的井下堵截水措施。
水闸门(墙)分为临时陛的和永久性的。
(4)注浆堵水注浆堵水是指将注浆材料(水泥、水玻璃、化学材料以及黏土、砂、砾石等)制成浆液,压入地下预定位置,使其扩张固结、硬化,起到堵水截流,加固岩层和消除水患的作用。
注浆堵水是防治矿井水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前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井筒开凿及成井后的注浆、截源堵水、减少矿坑涌水量、封堵充水通道恢复被淹矿井或采区、巷道注浆保障井巷穿越含水层(带)等。
井下防治水的具体措施
![井下防治水的具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56cedb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b.png)
井下防治水的具体措施背景介绍在采煤工作中,煤层中的地下水会对井下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和障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水措施来保证井下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井下防治水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采煤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措施一:吸水井施工吸水井施工是井下防治水的一种重要措施。
在采煤过程中,若发现地下水涌出,应及时地对其进行封堵、抽水等处理措施。
吸水井施工在这里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吸水井收集地下水,从而起到控制水位的作用。
吸水井施工方法如下: 1. 深度:一般遵循井下最高水位以下4-5米的深度建设。
2. 施工工序:选定井径后,进行井壁砌筑; 3. 砌筑井筒:用混凝土砌筑下沉管口,使井筒保持圆形,防止垮塌。
4. 安装水泵:安装管道及电缆,连接水泵调好阀门。
5. 抽水试验: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安装水泵,进行抽水试验。
根据不同地质情况、井深、地下水量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抽水量和抽水深度。
措施二:排水巷道及收水井建立排水巷道及收水井建立是另外一种重要的井下防治措施。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将排水巷道和收水井相结合,将使井下地水达到自流排放的目的。
排水巷道及收水井建立方案如下: 1. 排水巷道建立:按照排水区域,确定排水巷道长度、宽度以及吊挂措施。
巷道应保持一定的坡度,方便地下水流入到收水井中。
同时,在巷道的底部应设置道横梁及止水棚等防渗措施。
2. 收水井建立:根据巷道的情况,选址建立收水井。
为避免井底淤泥及污水对排水影响,井管底部应保留2-3米立增材料,2-3米沙包或2米石灰,再进行混凝土或砖结构砌筑。
同时,还需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水泵。
措施三:注浆防渗隔水注浆防渗隔水是另外一种常见的井下防治水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在巷道或矿井坚固性不佳、有裂缝、留固缝、松动层等情况下进行加固,避免地下水渗漏。
注浆防渗隔水方案如下: 1. 巷道注浆:在检查巷道后,发现阳角及污水井内漏水,以注浆法加实填缝具体操作为: - 先将反震波缝用锤钻凿成V形或U形; - 然后按照设计要求,采用硬质水泥浆进行注浆。
井下防治水措施
![井下防治水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cdf6a1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3.png)
井下防治水措施随着采矿深度的增加,在井下出现水灾的风险越来越高。
水灾会给矿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危及矿工的生命安全。
因此,采矿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措施来防止井下水灾的发生。
井下水灾的原因井下水灾的主要原因是矿井地质条件和工作面采矿活动的影响,导致地下水压力增大,水量增多,超过了井下排水设施的负载能力。
此外,污染水源影响水质、煤矿采空区开采、井筒漏水等也会引起井下水灾。
井下防治水措施井下防治水措施主要分为一次防治和二次防治两个阶段。
一次防治是指在采矿前对地下水系统进行调查,了解地下水的来源、流向和水质等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井下水位,防止水灾的发生。
二次防治是在采矿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处理地下水灾害,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运行。
一次防治1. 流量控制通过合理掌握井下水文地质特征,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井下流量和水位变化规律;采取截断、拦排、拦蓄、泵站增流等措施,控制井下水流量的大小,以便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2. 井筒防渗井筒防渗是指对井筒、井壁及井下支承系统进行防渗处理,防止井水通过矿井空间和固体内孔隙进入矿井内部。
主要措施包括:井筒注浆,井壁衬砌,井口封堵等。
3. 监测系统建设采用多种井下监测设备,开展井下地质环境、矿井结构和水文水资源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及时了解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和矿井的运行状态,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4. 井下排水采取适合的井下排水方案,合理利用井下排水设备,及时排除井下积水,以保证矿井安全稳定运行。
井下排水是井下水灾防治的最基本措施。
二次防治1. 及时发现和处理在矿井生产运行过程中,需采用严密的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井下漏水和地下水涌入现象,及时进行抢险处理和钻孔排水等措施。
2. 预备灾害和应急预案矿井应建立完备的预备灾害和应急预案,进行灾害评估和情况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井下水灾应急预案和漏水排水预案,确保漏水、涌水、突水等水灾时及时响应。
结论井下水灾是矿业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应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从源头上杜绝井下水灾的发生。
矿井防治水技术措施
![矿井防治水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adf29b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e.png)
矿井防治水技术措施矿井防治水技术措施是指在矿井开采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防水治理措施保障矿井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性,防止由于地下水涌升、渗漏和外部水体对矿井造成的威胁和危害。
准确地说,矿井防治水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矿井防渗注浆:主要是通过在矿井壁和顶板等易渗漏区域进行注浆,有效消除地下水渗透。
2.矿井断层水位管理:矿井断层交汇区域是矿井多次发生水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在这些区域实行水位管理,及时做好维护和管理工作。
3.填井采水:矿井开采过程中,地下水常常会从开采工作面渗出,这就需要进行填井采水来进行应对,在必要时可以进行收集和处理。
4.排水系统的建设:在矿井内部建设疏干、疏浚系统,及时排水,保持矿井内部的干燥与舒适。
为了保障矿井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性,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水技术措施,下面将从矿井防渗注浆、矿井断层水位管理、填井采水和排水系统建设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1. 矿井防渗注浆矿井防渗注浆是指在矿井地下水级别高、渗流量大的地方,施加压力将水泥浆等材料注入矿井壁和顶板等易渗漏区域,增加地下水涌进的阻力,达到封堵水流渠道,以达到防止渗漏的目的。
注浆的材料通常包括水泥、特种混凝土、树脂等。
注浆施工前,要做好相关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根据矿井地质结构和地下水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测和分析,确定注浆的注入深度、注入量、注入压力等技术参数。
同时,对注浆材料的类型、比例和施工条件也要进行认真考察和筛选。
2. 矿井断层水位管理矿井断层交汇处是地下水流聚集的区域,也是水灾频繁发生的主要地方。
为了及时预防和避免矿井断层水位升高引发的安全事故,需要建设水位管理系统,对这些区域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控。
水位管理系统一般包括井下水位监测、水位预警、水位调节、水位控制等多个方面。
通过监测和分析井下的水位情况,预测矿井水位升高的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和管理,确保矿井在水位下降的过程中,不会对矿井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性造成影响。
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66f11ef52d380eb63946d07.png)
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为更好地防止矿井生产中水灾事故的发生,对矿井水患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我矿防治水有关制度,保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特制定本措施。
一、矿井开采所采用的安全保证措施1、采掘工作面的防治水措施1〕、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老窑状况,并在井上、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田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状况等。
2〕、针对主要含水层〔段〕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并制定相应的“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措施。
3〕井巷掘进必须严格执行“逢掘必探,边探边掘〞的探放水原则,掌握前方水文状况,假设发现有水患时,应及时采用措施,待确认安全后方可向前掘进,并将出水点位置标于井上下对照图或采掘工程平剖面图上。
井巷揭露的主要出水点或地段,必须进行水温、水量、水质等地下水动态和松散含水层涌水含砂量综合观测和分析,防止滞后突水。
4〕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特别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用措施,马上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5〕井下和地面排水设施保证完好,所设沉淀池、水沟要及时进行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须清理一次。
每年雨季前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成立防洪抢险队伍,并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6〕在矿井采掘工程中保持“有掘必探〞的原则,避免再次碰到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溶洞水。
7〕查明矿区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并组织实施。
做到水文地质条件可靠。
2、地面防治水措施必须先查清矿区及其四周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状况,与水力有关的水利工程,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二、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设1、防水煤〔岩〕柱的留设原则1〕、在有突水威胁但又不宜疏放〔疏放会造成成本大大提升时〕的地区采掘时,必须留设防水煤〔岩〕柱。
煤矿井下防治水措施
![煤矿井下防治水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b803b0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c.png)
煤矿井下防治水措施1. 引言近年来,煤矿防治水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水灾是造成煤矿事故和生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煤矿井下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
本文将从井下防治水的重要性出发,介绍煤矿井下防治水的一些常见措施。
2. 煤矿井下防治水的重要性在煤矿生产中,井下水灾是常见的灾害之一。
水灾不仅会导致矿工伤亡,还会破坏设备、影响矿山生产。
因此,煤矿井下防治水工作不能忽视。
合理的防治水措施不仅可以预防水灾事故的发生,还能保持矿井的正常运行,提高矿山的生产效率。
3. 煤矿井下防治水的常见措施3.1 封闭防治煤矿井下水主要来源于地表和煤层内部。
封闭矿井周围的水源,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进入井下是防治水的基本措施之一。
这可以通过修建围岩完好、结构合理的围岩支护和隧道防渗排水等方式来实现。
3.2 排水防治排水是防治水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煤矿井下,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排水系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地下排水井、隧道排水等方式进行排水。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3 停产排水在一些突发情况下,需要及时停产进行排水。
比如,当井下出现大量积水时,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排水,同时停止井下的生产活动。
在排水完成后,再恢复正常的井下生产。
这是一种紧急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水灾事故的发生率。
3.4 防渗处理防止煤层内部的水进入井下是煤矿井下防治水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采取堵水、充填和封闭等方法进行防渗处理。
同时,还可以利用地下开采工程等技术手段,减少煤层内部的水位,降低水灾事故的发生概率。
4. 煤矿井下防治水的管理与监测为了提高防治水的效果,还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
煤矿应建立健全的防治水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
同时,还需要配置专业的监测设备,定期监测矿井的水位和水质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5. 结论煤矿井下防治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防治水措施,可以预防水灾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山生产的持续稳定。
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c9165d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e.png)
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矿井是矿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矿山的挖掘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大量的水,因此需要对矿井进行防治水处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矿井防治水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防治水的必要性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地下水的渗入、涌入,特别是深部矿井会遇到压力很大、流量较大、水质浑浊的地下水。
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措施,这些水会汇入到矿井底部,导致矿井内部水位上升,水压加大,不仅严重危及矿工的安全,而且也会对矿山的生产带来威胁。
二、防治水的技术措施(一)维护矿井周围水文环境在矿井的形成过程中,水文环境往往会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在矿井之前的水文环境和矿井开发后的水文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
为了防止矿井周围的地下水涌入矿井之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1、采用人工控制法,通过堆石、挡土、设立墙壁等措施来固定地下水位,防治地下水的溢出和流出。
2、增设地下横向通道,将涌入的地下水引入隔离水管,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其进行过滤、洁净和拦阻。
(二)采取加固措施在矿井的开发过程中,地下水流量不断增加,水压也会不断上升,这时就需要加固措施。
常用的加固措施有以下两个方面:1、加固矿井井筒,主要是要加强井筒的承重能力,以应对地下水的压力和井筒之间的力量传递。
2、加固井壁和井帮,通常是采用筏板和护壁形式。
在矿井开发的过程中,如果地下水量测得较高,在其底部地方布置筏板,用以承重压力,抗拒大量的地下水的压力;井帮加固则是使用钢宽带和钢丝网,分别在井帮中设置,同时也增大其稳定性。
(三)管道系统在矿井中运行的管道也是防治水的重要一环。
在矿井中运行的水管,一般分为地面管道和井下管道两种。
在设计地下管道系统时,必须考虑到地下水的流动性,采取隔离和防水措施。
在实际的设计中,常采用U形管道,通过脑袋的形式将管道连通。
而地面管道则是通过短路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水的便捷流动。
(四)运用泵技术泵技术的运用也是防治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矿井中经常使用的泵是斜达泵和自然放液泵。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98538a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a.png)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矿井开采活动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矿井开采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井下水的问题,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威胁。
因此,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井下防治水技术的概述、井下防治水方法和设备、井下防治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井下防治水技术的概述井下防治水技术是指在矿井开采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治井下水的问题。
它主要包括井下防治水方法、井下防治水设备、井下防治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等方面。
井下防治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和提高矿井的开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井下水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煤矿的生产能力和安全生产。
通过井下防治水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应用,可以降低井下开采过程中遇到的水灾风险,提高开采效率,减少生产停工时间,降低矿井的生产成本。
二、井下防治水方法和设备井下防治水方法主要包括地面措施和井下措施两种。
地面措施是指在矿井地面进行的一系列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地面排水系统建设、地面排水设备维护等。
地面排水系统建设包括排水井、排水管道等设施的建设,以及排水设备的选型和安装。
地面排水设备维护包括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检修,以确保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行。
井下措施是指在矿井井下进行的一系列防治水措施,主要包括封闭水源、封堵水流、提高采空区水位等。
封闭水源是指通过封堵水源的方式,防止水源进入井下。
封堵水流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封堵井下水流的通道,防止水流进入井下。
提高采空区水位是指通过采取提高采空区地下水位的方式,减少地下水的涌入,从而减少井下水的问题。
井下防治水设备主要包括泵站、管网、防渗墙等。
泵站是井下排水设备的核心,通过泵站将井下的积水抽到地面,实现排水的目的。
管网是指井下排水系统中的管道系统,负责将井下的水流导向泵站。
防渗墙是通过在井下建设防渗墙,将地下水源与井下相隔离,防止地下水源进入井下。
三、井下防治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井下防治水技术的应用广泛,涵盖了煤矿、金矿、铁矿等各类矿井。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8aaa42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b.png)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随着煤炭产业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水是煤矿生产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如何防治水的安全事故是煤矿安全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的相关知识,以期对煤矿安全监管和实际生产有所帮助。
煤矿水安全概述煤矿地下水体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与煤层地质构造和矿井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水文地质体系。
地下水的渗透和流动会影响煤矿开采的安全和生产效益。
同时,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破坏,地下水会受到破坏和扰动,进而可能引发水灾事故。
因此,科学合理地防治水灾事故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煤矿水安全地质特征煤矿地下水体受煤层地质和矿井工程活动的影响较大,其地质特征也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性。
一般来说,煤矿地下水具有以下特征:1.水文地质复杂性。
由于煤层下覆和下伏地层及构造的复杂性,地下水的分布、类型和运移规律也相对复杂。
2.水资源丰富。
煤层储水量较大,由于煤层产生的固定水和可透水性差的差异水共同进入煤层系统并受地质构造和地表降雨的影响,形成了煤矿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
3.潜在危险性。
煤矿地下水在采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地面塌陷、煤矿地下水爆炸等。
同时,堆放的矸石、煤渣、固体废弃物等也会产生渗漏水,进一步增大了水灾事故的风险。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为了防止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
以下是相应的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1. 计算水流量和含水量在采空区涌水和井下水灾的预防中,为了掌握水流量和含水量等水文地质参数,需要进行水文地质预测。
应用水资源计算,预测和控制采空区或工作面的涌水量;采煤过程中,对于底板、煤层和顶板的水文地质参数和涌水走向,都需要计算涌水量和含水量等参数。
2. 煤矿排水技术对于采空区、井下涌水和废弃矿井的积水等问题,需要进行排水处理。
煤矿排水技术也是煤炭生产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的目的是在不降低采矿效率的前提下,排除井下水体以及矿顶上的外来水,以维持井下的干燥状态。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1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1](https://img.taocdn.com/s3/m/fb5ec92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6.png)
煤矿防治⽔安全技术措施1矿井防治⽔措施为了更好地贯彻执⾏《煤矿防治⽔规定》切实抓好矿井防治⽔⼯作。
确保安全⽣产,特根据我矿实际编制矿井防治⽔措施及⽔害预警程序。
⼀、建⽴健全防治⽔领导机构1、成⽴了矿井防治⽔⼯作领导组矿长 : 郭爱权总⼯ : 马锡友成员 : 闫志刚、黄明光、王占东、曹继伟、李清⾂、郝达来、刘学全、史永成、朱彩飞、赵强⼆、地形地貌井⽥内的地形特征为东北⾼,西南低,地形标⾼为1160m~1260m,⾼差为100m。
以风积沙漠地貌为主,呈波状起伏,微地貌形态有新⽉形沙丘、沙垄等,流⽔地貌分布在井⽥西部的乌兰⽊伦河,河流两侧可见Ⅰ、Ⅱ、Ⅲ级阶地,第四系萨拉乌素组湖积地层多为风蚀地貌。
三、地表⽔系区内地表⽔系较发育,主要河流为位于井⽥西部的乌兰⽊伦河及位于井⽥东南部的乌兰⽊伦河⽀流~考考赖沟,乌兰⽊伦河发源于鄂尔多斯市巴定沟,流径鄂尔多斯市、伊⾦霍洛旗,于陕西省神⽊县汇⼊黄河,全长228km,流域⾯积8706km2,内蒙古境内长117km,流域⾯积3041 km2,为常年径流,年平均流量为337mm3,其中净⽔304 mm3,年含砂量44Mt,据黄河⽔利委员会所设王道恒塔⽔⽂站历年观测成果,该河最⼤洪流量为9760m3/s(1976.8.2),贫⽔期流量⼀般为3.13m3/s。
最低侵蚀基准⾯为1228.23m,最⾼洪⽔位为1238.66m。
考考赖沟发源于⼯作区中北部,呈东北~西南⾛向,全长约6km,⾄⽯圪台井⽥东南⾓流⼊乌兰⽊伦河,该溪为常年性地表径流,流量⼀般为0.158m3/s,⾬季有所加⼤,是神东煤炭公司的供⽔⽔源地。
四、⽓象本区⽓候属于半⼲旱、半沙漠的⾼原⼤陆性⽓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春季多风,秋季凉爽,全年少⾬,昼夜温差⼤,⽆霜期短。
降⾬量多集中于每年7、8、9三个⽉,年降⾬量为100.8~593.5mm,年蒸发量为2297.4~2833.7 mm,是降⽔量的4~5倍。
⽓温最⾼为36.6℃ (1975年7⽉16⽇),最低为-30.1℃(1974年12⽉14⽇),年平均⽓温为6.2℃。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范本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d71d5c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b.png)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范本一、引言井下水是指矿井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下水或开采底板裂隙渗水。
由于地质条件和开采工艺的复杂性,矿井井下防治水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将介绍一种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范本,旨在提高矿井防治水的效果和工作效率,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范本(二)1. 水文地质勘察在矿井开采前,必须进行详细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主要包括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井下水的性质及其来源的研究、水文地质地图的绘制等。
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可以了解井下水的数量、渗流方向及其含水层的分布,为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提供依据。
2. 井下水的合理排放为了控制井下水的涌出量,必须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
主要包括设置压裂带、井筒封堵、井下排水孔的设置等。
通过合理设置井下水排放设施,可以有效控制井下水的涌出量,减轻地面排水压力。
3. 井下防渗隔水在矿井井下进行防渗隔水工程,可以有效阻止井下水的渗入。
主要包括设置隔离层、注浆加固、封堵裂隙等。
通过密封矿井的渗水通道,可以减少井下水的渗入,提高井下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4. 底板防治水底板是煤矿开采过程中最容易受到水涌的地层。
为了控制底板裂隙渗水,可以采取压实底板、混凝土充填等措施。
通过加固底板的稳定性,可以有效控制底板水的涌出,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5. 管理井下水管理井下水是矿井防治水的关键措施之一。
主要包括定期排查井下水源,分析井下水的水质变化,及时处理井下水的问题等。
通过及时管理井下水,可以减少水危害,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
三、总结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范本对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水文地质勘察、井下水的合理排放、井下防渗隔水、底板防治水和管理井下水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矿井井下水的涌入,减少水危害,提高矿井生产效益。
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根据不同矿井的特点和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防治水方案,并严格执行。
只有通过有效的井下防治水工作,才能保障矿工的安全,实现矿井的可持续发展。
防治水措施
![防治水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2a13172852458fb770b56b4.png)
防治水措施露天煤矿雨季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防治水规定》,为了保证露天煤矿在雨季生产安全不受水害威胁,露天煤矿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制定了雨季。
一、进行雨季水情、水害分析矿区位于哈什拉川上游的青杨树沟流域,青杨树沟南而北贯穿全区。
青杨树沟的次一级沟谷也较发育,各沟谷将矿田分割得支离破碎。
这些沟谷在枯水季节干涸无水,但在丰雨季节,可形成短暂的溪流或洪流,洪流具有历时短、流量较大的特点。
大气降水在地表形成迳流后流入上述沟谷,出本区北部汇入哈什拉川主河道,最终向北注入黄河。
二、雨季为了防止露天煤矿顺利度过汛期,根据煤矿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措施进行雨季水害防治:、露天开采 1、疏通泄洪通道雨季来临前组织人员对露采坑周边及上游泄洪通道进行巡查,发现通道阻塞及时进行疏通,在可能发生阻塞地段进行加引流。
2、构筑拦水挡墙为了防止雨季大气降水沿露采坑周边直接进入采坑,淹没露采工作面,威胁露采坑生产安全、加大露采坑排水负担,根据矿井实际情况,沿露采坑周边构筑拦水挡墙,墙高不低于,底宽不低于2m,墙体材料为露采剥离物,墙体外部覆黄土。
3、进行露采坑、排土场边坡稳定观测雨季必须加强露采坑、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观测,防止于降雨诱发滑坡灾害。
4、建立雨季预警机制为了防止雨季露采坑发生事故,及时掌握暴雨与洪水预警信息,在暴雨预警信息发布后应立即组织撤出人员及设备。
5、完善露采坑排水系统雨季来临前对露采坑排水设备进行检修,保证雨季排水工作正常。
、露天开采 1、地面①加引流、疏通地表排泄通道在露采坑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加引流,保证雨季降水沿地表顺利排泄至采坑以外,减小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坑底。
②填漏堵缝安排人员对地表裂缝及塌陷进行填埋,特别在雨季来临前,对地表裂缝、塌陷进行彻底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地段重新进行填埋。
③封闭废旧井口雨季来临前,对井田范围内所有废旧井口填埋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填埋质量达不到要求及可能导水的井口,必须重新进行封闭。
④抽排露采坑、低洼积水区积水对露采坑、低洼积水区积水及时设泵抽排,防止渗入补给井下。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模版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bcc7b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6.png)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模版1. 简介1.1 矿井井下防治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矿井井下防治水的目标和原则。
1.3 本文档的结构和组织。
2. 矿井井下水文地质调查2.1 矿井井下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2.2 矿井井下水文地质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2.3 矿井井下水文地质调查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2.4 矿井井下水文地质调查的报告和评估。
3. 矿井井下防治水方案设计3.1 矿井井下防治水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2 矿井井下防治水方案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3.3 矿井井下防治水方案设计的评估和选择。
3.4 矿井井下防治水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4. 矿井井下防治水工程施工4.1 矿井井下防治水工程施工的组织与管理。
4.2 矿井井下防治水工程施工的施工方案和方法。
4.3 矿井井下防治水工程施工的设备和材料。
4.4 矿井井下防治水工程施工的安全措施和质量控制。
5. 矿井井下防治水工程运行与维护5.1 矿井井下防治水工程运行与维护的组织和管理。
5.2 矿井井下防治水工程运行与维护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5.3 矿井井下防治水工程运行与维护的设备和设施。
5.4 矿井井下防治水工程运行与维护的安全措施和质量控制。
6. 矿井井下防治水工程评估与改进6.1 矿井井下防治水工程评估的目的和方法。
6.2 矿井井下防治水工程评估的指标和标准。
6.3 矿井井下防治水工程评估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6.4 矿井井下防治水工程改进的措施和效果评估。
7. 结论7.1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的总结和回顾。
7.2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7.3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的应用推广和示范。
注意:以上仅提供了一个简要的模板,具体的内容和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本模板中的____字仅为估算值,根据实际需要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井下防治水的措施
![井下防治水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5a8ab7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9.png)
井下防治水的措施井下防治水措施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和保证矿井煤层水平安全开采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针对井下防治水的措施进行一些详细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建立科学的排水系矿工在开采煤炭时,需要对井下煤层进行排水,以保证煤层稳定。
排水系统是井下防治水工作的基础,它应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
2. 定期清理止水堵漏在井下煤炭开采过程中,如果煤岩发生滑动,岩层内的水可能会进入井下工作面,形成渗水、涌水、溃水等现象,造成危害。
为此,定期进行止水堵漏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3. 加强井下空气循环井下空气流通不畅会影响矿工的安全和生产。
通过加强井下空气循环,可以保证井下工作面的通风状况,降低空气污染,保护矿工身体健康。
4. 使用先进防水材料在井下进行防水施工时,选择先进的耐磨、耐高压、耐老化的防水材料,能够有效地保证施工效果。
此外,在施工中还应充分考虑各种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水方案。
5. 开展地质探测工作科学的地质勘探和开展透水性测试能够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涌水事故发生。
在井下防治水工作中,开展地质探测工作可以为煤层水文地质条件提供足够的情报,为选择正确的防水方法提供参考。
6. 加强井下管理提高井下矿工安全意识,在日常的生产中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加强对井下工作面的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
同时,对井下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7. 制定应急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涌水、渗水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预案,对可能发生涌、渗事故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预估,充分考虑周到,提前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
井下防治水的措施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和保证矿井煤层水平安全开采的必要措施。
通过上述综述,我们深入了解了井下防治水工作的基本执行步骤,能够更好地为有效防止矿井涌、渗事故的发生,并保证井下矿工的人身安全和经济利益不受侵害提供重要保障。
矿井防治水措施
![矿井防治水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6bd2181bceb19e8b8f6ba77.png)
阳城县白沟煤矿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KUANGJINGFANFZHISHUEIANQUANJISHUCUOSHI阳城县白沟煤矿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一、矿井防治水措施(一)、矿井开拓、开采和其它安全保证措施1、矿井用一个水平开采3#煤层,在副斜井井底3#煤层设中央水泵房和主副水仓将井下涌水集中排至地。
主副水仓总容量共为800 m3,可以满足矿井8小时正常涌水量的要求。
2、每个掘进工作面必须配备有TXU—75型探水钻机,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井下各积水点均设置小水泵。
3、在生产过程中,要提前查清在井田周围现有开采的小煤窑和废弃的古窑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等情况。
4、开采采空区的积水区下方煤层时,应加强监测上方岩体的塌陷情况,密切注意掘进巷道围岩变化情况,预先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事先进行探放水工作。
5、主排水设备的台数,按工作、检修、备用配备齐全,并满足矿井排水能力。
6、主要水仓、沉淀地和水沟中的淤泥应定期处理。
7、定期清理水仓和水沟,维护好水泵和排水管路,保证井下水流畅通和排水设备完好。
8、井下采掘作业严格按设计操作,严禁开采矿井采空区及其它保护煤柱,以防发生突水事故。
(二)、防水安全煤柱留设根据《采矿设计手册》:1、各煤矿边界均留设20m的安全保护煤柱。
2、断层落差大,含水断层一侧留30—50m煤柱;落差较大的断层一侧留10—15m煤柱;采区内落差小的断层,通常不留煤柱。
3、工作面巷间煤柱留16m。
4、本矿井主大巷间即两侧留煤柱30m。
(三)、井下探放水措施1、探放水原则(1).矿井必须做好水灾分析预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2).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①.接近水淹区或情况不明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时;②.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裂隙带和陷落柱等时;③.打进水体隔离煤柱前;④.接近可能与河流等水体相通的断层破碎带等;⑤.接近未封闭又可能突水钻孔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F-ED-J1982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实用
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井下水害来势凶猛,俗有“水老虎”之
称。
矿井防治水可归纳为“查、探、放、排、
堵、截”六个字。
一、做好矿井水文观测与水文地质工作
1.做好水文观测工作。
2.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二、井下探水
“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是采掘工作必须
遵循的原则。
遇下列情况之一者时,必须探水:
(1)接近水淹井巷、老空、老窑或小窑
时;
(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陷落柱时;
(3)接近可能出水钻孔和各类防水煤柱时;
(4)接近可能与地表水体相通的断裂破碎带或裂隙发育带时;
(5)上层采空区积水,在两层间垂直距离小于采高40倍或巷高10倍的下层采掘工作以及采掘工作面有明显出水征兆时。
三、放水(疏干)
有计划地将威胁性水源全部或部分地疏放掉,是消除水患的有效措施之一。
1.疏放老空水
2.疏放含水层水
四、截水
截水是利用水闸墙、水闸门和防水煤(岩)柱等物体,临时或永久地截住涌水,将采掘区与水源隔离,使某一地点突水不致危及其它地区,减轻水灾危害的重要措施。
1.防水煤(岩)柱的留设
2.水闸墙(防水墙)
水闸墙是用不透水材料构成的永久性构筑物,用于隔绝有透水危险的区域。
3.防水闸门
防水闸门一般设置于井下运输巷内,正常生产时防水闸门敞开着,当突然发生水患时,闸门关闭将水阻挡于闸门之外。
五、矿井注浆堵水
注浆堵水就是将配制的浆液压入井下岩层空隙、裂隙或巷道中,使其扩散、凝固和硬
化,使岩层具有较高的强度、密实性和不透水性而达到封堵截断补给水源和加固地层的作用,是矿井防治水害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