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影响

合集下载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 102XIANGCUN KEJI 2019年4月(上)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及其风险因素分析梁浩(佛山市食品有限公司肉类联合加工厂,广东佛山528000)[摘要]非洲猪瘟是一种极易感染的流行病,自1921年肯尼亚发生此种疫病以来开始不断蔓延,至今已经蔓延至52个国家。

当前非洲猪瘟呈现出全球蔓延的趋势,我国已有多起非洲猪瘟案例。

由于非洲猪瘟这一病毒的存活能力及传播能力较强,因此,对其进行防控难度较大。

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及防控措施,以期能为我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带来启示。

[关键词]非洲猪瘟;流行病学;风险因素;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19)10-102-2众所周知,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逐渐频繁。

在此过程中,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贸易活动中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

针对非洲猪瘟而言,非洲猪瘟的产生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及食品安全面临的潜在威胁逐渐增加,为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因此,研究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及风险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1.1非洲猪瘟的流行情况起初,非洲猪瘟只是在非洲较为流行,但是截至目前,非洲猪瘟已经横跨亚欧板块,从我国一直到俄罗斯等国家都存在非洲猪瘟这一病毒(非洲猪瘟病毒见图1)。

就当前欧洲各国对于非洲猪瘟的重视程度来看,非洲猪瘟在俄罗斯属于中等流行病,因为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较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贸易工作的日益频繁,导致2018年我国出现了第一起非洲猪瘟案例,由于我国拥有世界上50%的生猪存栏,因此,非洲猪瘟的发生会给我国食品行业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1]。

图1非洲猪瘟病毒1.2非洲猪瘟的传播路径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致死率的疾病。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存活率较高,并且对于寄生环境的要求较低,因此,只要非洲猪瘟大发生,那么将会导致防控工作及消灭工作难度增大。

非洲猪瘟调研报告

非洲猪瘟调研报告

非洲猪瘟调研报告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是猪业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

本报告旨在调查非洲猪瘟在非洲地区的流行情况、病原体特性、疫情防控措施以及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一、非洲猪瘟在非洲地区的流行情况非洲猪瘟最早发现于肯尼亚。

目前,在非洲大陆上,非洲猪瘟已经蔓延至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南非、乌干达、刚果民主共和国等。

该病毒以极高的传染性而闻名,能在病猪体内大量繁殖,迅速传播给其他猪只。

这使得疫情迅速扩散,给猪业带来了重大损失。

二、非洲猪瘟的病原体特性非洲猪瘟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是一种复杂的DNA 病毒。

该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直接接触病猪、疫区的饲料或水源,以及受污染的物品等。

它能够在野猪、家猪和软体动物中存活,这种特性使得疫情更加难以控制。

三、非洲猪瘟的疫情防控措施为了控制和阻止非洲猪瘟的传播,非洲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包括禁止病猪和肉类的流动、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和卫生监测、提高对疫情的警觉性、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等。

然而,由于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样和控制措施实施效果有限等因素,非洲猪瘟的防控依然面临许多挑战。

四、非洲猪瘟对农业经济的影响非洲猪瘟的暴发直接导致猪存栏的急剧减少,给猪肉供应和经济损失带来了巨大冲击。

由于非洲国家和地区对猪肉的依赖度较高,疫情导致的供应短缺不仅会加剧肉类价格上涨,还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饥荒问题。

此外,由于非洲猪瘟的爆发,一些农民的收入来源受到了重创,导致了农村经济的困境。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是一种具有严重传染性的猪病,在非洲地区的流行情况严重,并对当地农业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国和国际组织需要加强合作、加大科技投入,并加强畜牧业管理和卫生监控,以减少非洲猪瘟对农业和经济的损害。

同时,还需要加强公众的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共同努力保障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试论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

试论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

试论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性,在猪场中流行性非常广泛。

随着全球性的猪肉贸易和国际旅行的增加,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就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进行论述。

一、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1. 高度传染性: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力,能够在猪群中快速传播。

感染一只猪后不久即可传染给整个猪群,使得猪群中的猪几乎都会感染上非洲猪瘟。

2. 致死性强:非洲猪瘟对猪的致死性非常高,患病的猪常常在短时间内死亡,死亡率可高达100%。

这对养猪业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因为一旦猪场中出现非洲猪瘟,猪群很可能就会遭受重大损失。

3. 潜伏期短:非洲猪瘟的潜伏期非常短,通常只有几天时间。

这意味着一旦猪群中有病毒存在,就很容易在短时间内爆发疫情,对猪群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4. 多种传播途径:非洲猪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病毒污染的场地和设施、饲料、水源以及间接接触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

这增加了非洲猪瘟控制的难度,也增加了疫情暴发的可能性。

5. 无疫苗可用:目前尚无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可用,这使得非洲猪瘟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唯一的防控手段就是通过严格的卫生和隔离措施来阻断病毒的传播。

二、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1.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加强对非洲猪瘟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报告和隔离疫情病例,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疫情扩散。

2. 严格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加强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控制,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的进出,加强对场地、设施、饲料和水源等的消毒和清洁,防止病毒通过各种途径传播。

3. 健康证明和过境检疫:对进出口猪只和猪产品实施健康证明和过境检疫制度,防止非洲猪瘟通过国际贸易和旅行传播。

4. 强化兽医卫生监管:加强兽医卫生监管,提高养猪者的防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

5. 加强宣传教育和科普知识:加强对非洲猪瘟的宣传教育和科普知识推广,提高广大养猪者、兽医和相关工作者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非洲猪瘟防控综合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综合措施

技术推广非洲猪瘟防控综合措施黎兴亮(重庆市铜梁区南城街道办事处产业培育中心,重庆402560)摘要:在养猪过程一旦发生非洲猪瘟后果将不堪设想。

该病有较高的传染性,并且死亡率高达百分之百,不仅会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其也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因此,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应该引起养殖户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对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把控,减少非洲猪瘟的发生,确保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非洲猪瘟;科学养殖;综合防控1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1.1非洲猪瘟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无论是家养的猪还是野猪都有很大的几率感染上该病。

首先,并且任何年龄段的猪都可能发病。

如果一旦有一头猪发病,就很快会传染给其它猪群,而且染病的猪会很快死亡%&。

其次,病毒的存活时间较长。

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这种病毒在冷冻的环境下可以存活好几个月,甚至是好几年;对染病猪的粪便进行观察,发现非洲猪瘟病毒在粪便中可以存活11d%&°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一般很难将其杀灭。

如果是一般的消毒液很难杀死它,除非是具有高浓度的消毒液才能起到杀毒的作用。

再次,从病毒的传播途径进行分析,传播的方式有很多且较复杂,不仅可以从消化道、呼吸道进行传播,蚊虫叮咬也会传播。

由于传播途径复杂,这在一定程度加大了预防控制的难度。

最后,目前还没研发出特效的疫苗,因此如果全靠免疫程序来控制疾病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市面上常用的疫苗为灭活疫苗,这种疫苗不适用于非特异性免疫%&。

1.2非洲猪瘟疫病的特点1.2.1病原体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非洲猪瘟病毒在猪瘟病毒科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该种病毒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由于该种病毒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病毒,大小170〜190kW。

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浆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该病毒可在钝缘蝉中增殖,并使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稳定性较强,有着很强的感染能力。

非洲猪瘟基础知识

非洲猪瘟基础知识

非洲猪瘟基础知识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 virus, ASF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热性、出血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

非洲猪瘟的传入和疫情的出现,对我国养猪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的防控对于保障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极其重要。

本文内容涉及非洲猪瘟的危害与流行现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策略,供体系同行们参考。

一、非洲猪瘟的危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非洲猪瘟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该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体现在:(1)非洲猪瘟病毒对家猪呈现高致死性,感染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造成养猪生产的巨大经济损失;(2)严重影响生猪产业相关的国际贸易。

发生和存在非洲猪瘟疫情国家的种猪、公猪精液、猪肉及其制品等的出口贸易受到严格限制和禁止。

与生猪产业相关的其他行业也会相继受到影响;(3)非洲猪瘟病毒在组织和环境中的抵抗能力强,且目前尚无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

扑杀发病猪、感染猪以及与其接触的猪群,并进行无害化处置,这是控制非洲猪瘟最有效的措施。

非洲猪瘟病毒仅感染家猪、野猪以及钝缘蜱,不感染人。

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无影响。

二、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1921年非洲猪瘟首次在肯尼亚报道,随后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广泛流行和持续存在。

非洲的野猪和钝缘蜱成为非洲猪瘟病毒的自然贮藏宿主。

20世纪中叶开始,非洲猪瘟相继传入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地和南美洲的巴西等国家。

葡萄牙和西班牙已分别于1993年和1995年根除了非洲猪瘟,发生于比利时、荷兰、海地和巴西的有限疫情也成功得到根除。

2007年,非洲猪瘟传入格鲁吉亚,进而传入俄罗斯,并快速蔓延。

随后相继扩散到与之交界和接壤的多个地区和国家,造成大量家猪和野猪发病死亡,并因疫情扑杀大批猪只,经济损失极其惨重。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师宗县饲草饲料工作站 655700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于猪肉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也极大的刺激了养猪行业的发展。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各类疫病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严重时会给养殖人员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而非洲猪瘟这种疾病,作为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疫病,对于全球范围内的养猪行业都有着重大影响。

为此,本文将基于非洲猪瘟病的起源与发展,着重分析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主要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免疫接种工作、全面提高防疫意识、建立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制度、有效控制传染源这几点有效的防控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非洲猪瘟;流行现状;防控措施;主要特点现阶段,在部分地区,非洲猪瘟也叫作非洲猪瘟疫病,结合相关调查数据结果表明,这种传染性疾病具有急性、热性、高接触性等特点,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病,具有100%的传播率与死亡率。

因此目前动物卫生组织已经针对这种疾病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自2018年以后,非洲猪瘟在我国蔓延至许多省份,尽管根据相关的调研结果显示,这种疾病并不会对人类造成较大危害,但是从大范围角度来看,依旧没有一个有效的疫苗可以防止非洲猪瘟的发病与扩散,这种病毒只要在某个区域出现之后,就会给当地以及附近的养猪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针对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至关重要。

1.非洲猪瘟的起源与发展从非洲猪瘟这一名称上来看不难猜出,这种疾病源自于非洲,而后从非洲逐渐开始向着世界范围内更宽广的区域蔓延。

非洲猪瘟首次被发现是在坦桑尼亚地区,于1914年首次发生,而首次报道有关非洲猪瘟新闻则是在东非肯尼亚地区,于1912年进行了公开报道,而后到1957年之后,非洲猪瘟陆续传播到了葡萄牙、南美洲等多个地区,直至2007年以前,非洲猪瘟疫病开始逐渐稳定下来。

但是在2017年过后,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又发现了规模较大的非洲猪瘟疫病,并且于2018年开始逐渐蔓延到非洲地区以及我国的多个省份。

2023年猪病流行情况与2024年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

2023年猪病流行情况与2024年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

2023年,我国生猪养殖产能有所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猪肉产量5 794万t ,增长4.6%;全年生猪出栏72 662万头,增长3.8%;2023年年末生猪存栏43 422万头,下降4.1%。

受到多种因素的叠加,全年猪价持续低迷,生猪养殖行业严重亏损。

非洲猪瘟流行严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和猪流行性腹泻偏重发生,对生猪养殖企业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影响极大,特别是非洲猪瘟对生猪产业的实际危害与影响呈加重态势。

很显然,生猪产能(猪肉产量、出栏数量)增长背后的“隐匿”现象值得全行业思考。

1 2023年重要猪病流行情况1.1 非洲猪瘟1.1.1 疫情发生与流行加重2023年,非洲猪瘟(ASF )发生与流行重于2022年,疫情呈现返弹和加剧态势。

据诸多方面的信息,自2023年10月以来许多地区呈现区域性暴发流行,疫情涉及的区域较为广泛,规模化和大型养殖企业2023年猪病流行情况与2024年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杨汉春,周 磊(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北京 100193)基金项目: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CARS-35)猪场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2023年我国非洲猪瘟疫情为零报告,实际发生的情况以及严重程度值得重视。

不上报疫情和不管控疫情不仅无益于非洲猪瘟的防控,更不利于生猪产业稳定发展和提质增效。

1.1.2 非洲猪瘟病毒I 型/II 型重组毒株的出现进一步加剧流行毒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据相关实验室的研究报告和检测数据显示,除非洲猪瘟病毒(ASFV )基因Ⅱ型野毒株及其低毒力变异、重组毒株而外,2023年出现基因I 型与基因II 型的重组新毒株,该毒株呈现致病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流行地区较广,临床样本中的检出率大幅增加。

由此提示,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 型/基因II 型重组毒株的污染已比较严重。

非洲猪瘟病毒毒株的多样性无疑造成了临床疫情和病型的复杂性,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非洲猪瘟以及非洲猪瘟病毒毒株混合感染的存在加大了生猪养殖场对临床疫情监测与识别、实验室诊断与检测的难度。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措施

2020年第10期我国自2018年8月3日首次确认非洲猪瘟疫情至今,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疫情防控紧急预案。

当疫情发生时,各地区要逐级上报,及时采样送检,确诊后要做好各类防控。

对已感染地区内的生猪、饲料、粪便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设置临时检查消毒点进行定点消毒。

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十分巨大,必须提高防控意识,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

1流行病学非洲猪瘟是一种D N A 病毒,具有极强的变异性,分布于生猪的血液及组织液中,感染率较高且不受生猪年龄及品种的限制。

非洲猪瘟病毒的耐热性较差,各种消毒剂都可将其消杀。

发病猪、带毒猪以及软蜱等都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生猪接触到污染物也可能患病。

非洲猪瘟可以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以及慢性型。

一般最急性型未出现症状即已经死亡,患此型的生猪死亡率100%;急性型患猪,体温一般在42℃左右,病猪精神及食欲不佳,可视粘膜出现紫绀,眼部及鼻部分泌物为脓性粘液,出现便秘或腹泻,随病情发展会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超过95%;亚急性病程较长,病情较轻,病程从10~30d 都有,死亡率较低,在30%~70%,同时,病猪关节会出现肿胀。

慢性型的病程长达几个月,死亡率较低,但极难康复,病猪身体消瘦,发育缓慢,部分皮肤出现溃疡及坏死。

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疫苗,非洲猪瘟防控的有效方式还是利用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和控制,比如,可通过动物试验接种、免疫组化法、免疫酶技术、血细胞吸附试验、荧光抗体实验、血清学实验及病毒核酸检测等方式来进行确诊,确保疫情防控及时到位。

2防治措施非洲猪瘟涉及范围较广,防治需要全社会的有效配合。

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大关于非洲猪瘟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辖区内生猪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让广大群众认识到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当地的舆论监督,公开透明防控工作,避免造谣传谣行为的出现。

其次,对辖区内生猪养殖户进行逐一排查和日常报送,发现非洲猪瘟疑似病例要立即隔离,消杀并上报。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9篇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9篇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9篇第1篇示例: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对猪群造成严重破坏,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近年来,为了有效遏制非洲猪瘟的传播,我国在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接下来就从防控政策、疫情监测、养殖管理和宣传教育四个方面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进行总结。

一、防控政策在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后,国家及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强调了非洲猪瘟的重要性,加强了对养猪业的监管和管理。

各级政府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也进行了有效的组织和协调,确保了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国家还加大了非洲猪瘟防控方面的经费投入,为防控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二、疫情监测针对非洲猪瘟的疫情监测工作十分重要。

各级兽医部门加强了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做到了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还制定了相关的疫情监测计划,对可能发生疫情的地区进行重点监测,防止疫情扩散。

三、养殖管理在猪的养殖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防控非洲猪瘟。

养殖户要加强对猪只的日常管理和检疫,做好疫苗接种,严格控制猪只的流动和交易。

加强对猪只进出口的监管,并对可能传播非洲猪瘟的渠道进行有效封闭,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

四、宣传教育开展对非洲猪瘟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十分重要。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和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

加强对兽医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应对非洲猪瘟的能力。

宣传教育工作的加强,为非洲猪瘟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还需继续加强,在政策、疫情监测、养殖管理和宣传教育等方面都需要持续投入和努力。

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加强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保障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2篇示例:近年来,非洲猪瘟在我国的多个地区爆发,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各级部门和养殖户积极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下面就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简称ASF)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对于猪业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非洲猪瘟最早在非洲发现,并且在野猪和家猪中传播。

近年来,非洲猪瘟在亚洲和欧洲地区爆发,对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在疫情的暴发地区,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来限制病毒的传播。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以及相关的防控措施。

一、流行现状1. 亚洲地区自2018年起,亚洲地区出现了多起非洲猪瘟的疫情暴发。

特别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非洲猪瘟的爆发对中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据中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中国已经扑杀了数百万头猪,猪肉价格也因此出现了大幅上涨。

越南、菲律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非洲猪瘟的疫情暴发,对当地的养猪业造成了重大影响。

2. 欧洲地区除了亚洲地区外,欧洲地区也出现了一些非洲猪瘟的疫情。

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等国家都曾爆发了非洲猪瘟的疫情。

欧洲的猪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 非洲地区非洲猪瘟最早在非洲被发现,目前非洲地区仍然是疫情的高发区。

野猪和家猪中都有非洲猪瘟的传播,非洲猪瘟依然是非洲地区的一大猪类疫情威胁。

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了一定的传播趋势,对全球猪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二、防控措施针对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各国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以限制病毒的传播,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

1. 加强检疫和监管各国和地区都加强了对进出口猪肉及猪产品的检疫和监管力度,加强了边境管控,防止病毒通过猪肉和猪产品进入国内。

2.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许多地区采取了控制病毒传播的措施,包括提高养殖密度、改善生猪饲养环境、加强养殖管理等,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

3. 加强宣传和教育各国和地区还加强了对养猪户和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引导养殖户科学养殖、健康养殖。

4. 开展疫苗研发和接种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加大对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力度,以期能够控制病毒的传播,减少疫情的损失。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摘要】非洲猪瘟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动物传染病,常见于猪类家畜,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本文旨在探讨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首先介绍了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现状,强调加强动物检疫、养殖场环境清洁消毒、监测和报告以及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结论指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任务繁重,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以保护动物健康和维护畜牧业发展。

非洲猪瘟的控制不仅是养殖业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只有通过全面合作才能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共建绿色畜牧业生态系统。

【关键词】非洲猪瘟、流行现状、防控措施、动物检疫、环境清洁、监测报告、宣传教育、防控工作、社会参与1. 引言1.1 非洲猪瘟的流行背景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动物疾病,其病原体具有高度变异性,对猪的死亡率极高。

非洲猪瘟在非洲大陆首次发现,但近年来已出现在亚洲、欧洲等地区,给全球猪肉产业带来了严重威胁。

非洲猪瘟的传染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病毒携带者、食用受感染的猪肉或病死猪尸体以及受污染的水、饲料等途径传播。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极具传染性,一旦传入养殖场或野猪群中,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的疫情暴发,给猪群造成巨大损失。

当前,非洲猪瘟在我国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传播,给养猪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危害。

加强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提高养猪场的防疫意识和能力,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的流行,保障猪肉生产的稳定发展,对我国的畜牧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当前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旨在通过对非洲猪瘟传播途径、流行现状以及防控措施的详细介绍,加深公众对非洲猪瘟疫情的了解,促使养殖场主和动物防疫部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防控和遏制该疫情的蔓延。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同时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疫情,确保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生猪安全。

非洲猪瘟处置情况汇报

非洲猪瘟处置情况汇报

非洲猪瘟处置情况汇报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对猪的生
产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遏制非洲猪瘟的传播,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处置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政府加强了对非洲猪瘟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各级动植物检疫部门建立了
完善的监测网络,加强了对疫情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一旦发现非洲猪瘟病例,立即采取隔离、封锁、扑杀等紧急处置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科学研究和防控技术的研发。

通过加强科
研攻关,我国已经研发出了一系列的疫苗和防控技术,有效提高了非洲猪瘟的防控能力。

同时,政府还积极引导和支持养殖户采取科学防控措施,提高了养殖户的自我防控能力。

再次,政府加强了对非洲猪瘟疫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有效减少了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非洲猪瘟疫情的处置力度,加强了对养殖户的扶持和帮助,减轻了养殖户的损失,保障了猪肉市场的供应和稳定。

总的来说,我国政府在非洲猪瘟的处置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政府和社会各界仍需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共同保障猪肉生产和市场的安全稳定。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目前已流行于非洲、欧亚大陆和亚洲部分地区,威胁着全球猪肉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1.1 流行范围目前,非洲猪瘟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主要包括非洲、欧亚大陆和亚洲部分地区。

在非洲,疫情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中部地区,如芬兰、波兰和立陶宛等欧洲国家,以及中国、越南、菲律宾、韩国等亚洲国家。

其中,中国是最受影响的国家之一,已有多个省份报告了非洲猪瘟疫情。

据统计,自2018年8月份发现首例非洲猪瘟病例以来,中国已损失了数以百万计的猪只和数千亿元的经济损失。

1.2 病原学特点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大型 DNA 病毒,属于病毒纲铜线虫病毒科铜线虫病毒属。

它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猪或野猪、斯蜱等昆虫的体液或分泌物、肉或肠道内脏等途径进行传播。

病毒可以在猪的血液、体液、病理切片和器官、粪便、饲料、衣物、车辆等物品表面存在数天到数周的时间。

1.3 临床表现非洲猪瘟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从轻微的病毒感染到急性和猝死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病猪主要表现出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精神萎靡、皮肤发红、皮下淤血等症状。

高度致死性非洲猪瘟病毒株会在猪的内脏组织中造成严重的出血、肿胀等症状,导致很多猪只猝死。

2.1 注重场内场外防控场内防控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日常消毒和及时发现疑似病例的及时隔离等。

场外防控主要措施包括做好入口检疫、控制野生动物和斯蜱等传播可能来源的传播等。

2.2 控制疫情扩散在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后,应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具体措施包括:立即隔离、治疗或扑杀疑似或感染病猪,并对不明确病因的病猪进行检测;对场地、设施、饲料、人员、车辆等进行彻底消毒和封锁管控;调查流行病学史,依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适宜的动物运输安排和统一处置方式。

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张家宁 崔奎青(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摘 要]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

非洲猪瘟在家猪种群中发病率高,有很强的传染性,猪患病后死亡率极高,易导致猪群规模急剧缩小,严重影响生猪产业发展。

基于此,介绍非洲猪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疫苗开发和防控措施,使生猪养殖户更好地了解非洲猪瘟这一疾病,并对其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非洲猪瘟;流行特点;疫苗;传染性疾病[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5-101-40引言非洲猪瘟近百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传播,2018年在我国暴发,对我国的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

非洲猪瘟是影响养猪业发展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对所有品种和年龄的家猪和野猪都会造成影响,具有复杂的流行病学特征,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动物疫病。

为此,笔者从非洲猪瘟病毒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方向出发,对疫苗研究和防控措施展开综述,以期为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和早期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1病原学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线型双链DNA包膜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的唯一成员。

根据病毒株的不同,基因组大小有170~193 kb,含有151~167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可以编码150~200种蛋白质。

基因组的中央是长约125 kb 的保守区域,左端48 kb与右端22 kb区域的长度差异通常用于区分不同的分离株,基因组末端显示反向重复并由发夹环闭合[1]。

非洲猪瘟病毒直径为175~215 nm,由外膜、外衣壳、二十面体膜、二十面体内衣壳及封闭的核壳和类核组成,平均直径约为200 nm,类核被核壳和内外衣壳包围,衣壳由1 892~2 172个壳粒组成,每个衣壳被脂质膜包裹。

猪场小飞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危害

猪场小飞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危害

猪场小飞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危害回答猪场小飞一般指的是非洲猪瘟,它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情,它与普通猪瘟的不同点在于该病在发病后,病猪的体温会上升至41℃,通常会持续约4天,而在死亡前的48小时,体温则会下降。

在开始发热的3-4天,病猪通常会出现无食欲、极度累弱、咳嗽、呼吸速度快等症状,一般情况下,病猪在发热的第七天便会死亡,或者会在出现症状后的1-2天死亡。

一、猪场小飞是什么东西1、是什么猪场小飞一般指的是非洲猪瘟,它是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的传染病,属于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情。

2、症状(1)在发病后,病猪的体温会升高至41℃,一般会持续4天左右,但是在死亡前的48小时,它的体温又会下降,因此它与普通猪瘟的症状有些不太一样。

(2)在最开始发热的3-4天,猪会出现无食欲、极度累弱、咳嗽、呼吸速度快等症状,而有些猪则会出现下血痢、呕吐等症状。

(3)病猪一般会在发热的第七天死亡,也有部分猪会在症状出现的1-2天死亡。

二、猪场小飞有什么危害1、危害(1)猪场小飞(非洲猪瘟)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一般可达100%,对猪来说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一旦发病便容易给猪场造成严重的损失。

(2)非洲猪瘟一般只传染猪不传染人,不属于人畜共患病,一般对于人没有危害,但是若发现了有猪瘟的猪肉,那么便不能够食用,同时还要合理的处理掉,而且该病的病毒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短期内,在同一个区域、范围内便不宜再养猪了。

2、预防(1)目前还没有能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疫苗,不过高温以及消毒剂一般能够有效的杀灭病毒,因此做好防护也是防控该病的关键。

(2)不可以用泔水或者餐余垃圾饲喂生猪,而一些进出养殖场及其生产区的人员、车辆、物品,则要严格的进行消毒。

(3)一般不宜让生猪接触到野猪、钝缘软蜱,若发现了猪瘟疫苗免疫失败、猪不明原因死亡等情况后,应及时告诉当地的兽医部门,并及时进行排查,避免疾病进一步扩大。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2020年第04期自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已经给我国的养殖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给食品安全都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相较于猪瘟,非洲猪瘟的致死率更高,传染性更强,会对免疫系统进行破坏,造成组织器官的病变,一旦出现该疾病,则需要迅速采取措施,并且进行无害化处理。

1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且传播迅速的一种疾病。

其发病的过程短,病死率非常的高。

生猪感染后的症状和猪瘟十分类似,表现发热、心跳加速和呼吸困难,一部分的生猪还有咳嗽症状。

非洲猪瘟自非洲首次出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2018年8月份,首次传入我国,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迅速采取控制措施,由于控制及时,非洲猪瘟疫情已基本控制,但非洲猪瘟的严重性不容忽视,2020年冬春季节非洲猪瘟的防控形势也依然非常严峻,各地需高度重视并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

2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我国农业部自非洲猪瘟发生和蔓延以来,一直十分重视重视该项工作。

各个地区的相关部门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对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相关养殖区域以及周边进行全面紧急的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上报。

像一些重点区域可能存在潜在传染风险的区域:生猪养殖场、交易市场、屠宰场等,更应该进行细致的排查。

要精准的的识别传染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生猪死亡情况,应该立即进行上报,精准的识别传染源,并对其周围区域展开病源学调查,同时也应该对传染源进行无害化处理。

各个地区、各个养殖场都应该做好引种工作,规范引种,并且做好检疫,以免疫情随着生猪的引进大范围的进行传播。

首先,各个地区的养殖工作人员都应该明确产地检疫的重要性,明确种猪的来源。

进口追踪检疫还有入境隔离检疫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引进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不要迅速混群饲养,先进行隔离工作,隔离观察一个月之后,确定没有携带病毒,再进行混群饲养。

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洲猪瘟的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影响一、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流行趋势1、疫情首发:非洲猪瘟非人畜共害病,政府未雨绸缪早有准备2018年8月3日,我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一起非洲猪瘟疫情(ASF),这是中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

疫情发生后,沈北新区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的区域已实施管控,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截止目前已经扑杀生猪8116头。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猪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高达100%。

因为临床表现与普通猪瘟类似,故名非洲猪瘟,但两种疫病完全不同。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DNA病毒,普通猪瘟为RNA病毒,所以疫苗不存在交叉保护,截至目前,非洲猪瘟都无有效疫苗可防控,扑杀是唯一手段。

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以媒介昆虫传播的DNA 病毒,其传播方式主要是接触性传播。

人类或污染的猪肉、猪肉制品及饲料产品很有可能成为ASFV传播的通道。

研究表明,ASFV对反复冻融有很强的耐受性,其在冻结肉中甚至可以存活1000天。

非洲猪瘟非人畜共患病,正常烹饪完全可以消灭病毒,无需恐慌。

非洲猪瘟虽然致死率极高,但是猪是非ASFV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其他动物不感染该病毒,即该病非人畜共害病,虽然对猪有致命危险,但对人却没有危害,对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不产生直接影响。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也不太可能出现变异传染人的情况。

同时非洲猪瘟病毒对高温敏感,70摄氏度下30分钟即可灭活,因此正常烹饪完全可以消灭病毒,所以居民无需恐慌。

而深埋病死猪有一个生物发酵发热过程,特别是生石灰遇水也会产生大量热量,多重措施能够保证彻底杀死病毒。

我国对非洲猪瘟忌惮有加,早有准备,在2015年出台了具有具备实际操作意义的文件,并在北方边境省份等高风险地区多次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专项督查。

作为全球第一养猪大国,我国对非洲猪瘟一直忌惮有加,早在2012年我国就已出台文件以预防非洲猪瘟,为当前疫情快速控制打下一定基础。

早在2012年俄罗斯非洲猪瘟高发之时,农业部就联合质检总局等8个部委局联合发文《关于切实做好非洲猪瘟防范工作的通知》,并在2015年推出了具备实际操作意义的《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并在北方边境省份等高风险地区多次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专项督查,细则的颁布为本次非洲猪瘟疫情的处理提供了系统的操作方案,有助于各个疫点的疫情被快速控制。

2017年,俄罗斯在距离我国满洲里口岸不足1000公里的伊尔库茨克州再次发生疫情,非洲猪瘟跨境传入我国风险进一步加大,国家质检总局迅速发布《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

总体而言,我国虽然是第一次爆发非洲猪瘟,但是得益于国家防范于未然的措施,健全的防控体系,不断提升的经济实力以及强大的国家行政力量,对已发现疫情的疫区处置合理迅速。

2、疫情发展:60天23例疫情爆发,区域爆发势头开始呈现自8月1日起,我国在60天内爆发了23例非洲猪瘟疫情,区域爆发势头开始呈现。

自从8月初首例非洲猪瘟在我国沈阳被确诊以来,截止到9月30日,农业农村部共通报了23起非洲猪瘟疫情,遍布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内蒙古、吉林8省,涉及散养户、种猪场和屠宰场。

其中安徽疫情爆发最为严重,累计确诊8例,遍及芜湖市、宣城市、滁州市和铜陵市4个地级市,内蒙古确诊4例,江苏、黑龙江、河南、辽宁和吉林分别确诊2例疫情,浙江发生1例,从疫情的传播路径来看,非洲猪瘟呈现由北向南再向北的特点,虽仍然是点状分布,但开始呈现区域爆发的势头。

受疫情管理政策影响,目前各疫区因非洲猪瘟累计扑杀生猪82924头(含辽宁省清查过程中扑杀11257头)。

3、疫情趋势:污染面和传染源仍未确定,后续疫情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当前疫情的病毒污染面和病毒传染源仍有待进一步调查(难度较大),而我国存在大量的中小散户,较多的潲水猪以及频繁而不规范得生猪调运,为控制疫病传播增加了难度。

叠加非洲猪瘟早期发现难,无可用疫苗预防,使得后续疫情形势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不排除出现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

非洲猪瘟病毒进入中国的源头和路径尚未明确,潲水猪的存在增加了我国染病风险。

疫情的彻底控制永远是从源头病毒开始,若未能控制病源,就不可能净化。

当前非洲猪瘟的来源和路径仍在调查中,根据基因测试显示,中国疫情的毒株部分基因序列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2017株的相应序列完全一致,而俄罗斯远东地区2017年以来也发生了多起非洲猪瘟疫情,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在3月发布了一份名为《非洲猪瘟对中国的威胁》报告,明确提醒我国注意非洲猪瘟从俄罗斯传播过来的风险。

而我国由于养殖基数庞大,存在大量饲喂泔水的散养户,他们有可能接触到来自境外航班的餐食,增大了我国染病的风险。

根据有关报道,前21例疫情中,至少有9例是用泔水饲养,泔水养猪成为非洲猪瘟高发特征。

复杂的养殖环境使得疫情追溯耗时耗力,不利于疫情的及时控制。

相比于源头的不确定性,理清传播路径对于控制非洲猪瘟至关重要,当前爆发的23起疫情,遍布8个省市,其内在联系探明仍需时间。

从疫病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非洲猪瘟的潜伏期是4-19天,由于染病猪会在发病前两天开始排毒,所以当疫情爆发之时,ASFV(非洲猪瘟病毒)已经开始传播。

防疫部门需要立即对疫点至少两天前(我国自行的是前30天)所有进出人员、车辆和物品进行追溯,确认其不会传染到易感动物,如发现有传染风险,应立即进行扑杀。

由于我国生猪调运频繁,大量中小散户生物安全防疫意识不足,能够接触到生猪或者饲养人员的机会特别多。

在已爆发的23例疫情中生猪存栏规模不足500头的高达18户(不算河南郑州疫点),占比近8成。

此过程十分耗费时间,不利于疫情的及时控制。

因此在未明确疫情的传播途径之前,防疫主要以全面排查,发现扑杀为主。

截至9月1日,全国已排查场点2303.5万个,生猪10.3亿头次,疫情总体已经可控。

未来如果知道来源、理清路径就可以顺藤摸瓜,主动防疫,定点监管高风险区域,将非洲猪瘟影响降至最小。

二、我国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及周期影响分析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农业部重点管控生猪调运环节,监管政策不断加码,目前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东南18个省份之间生猪调运已经停滞,产销区价格严重分化,对当前猪周期演化和未来行业格局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当前猪周期演化:产能错配,生猪滞销,产区进入激烈的洗牌阶段。

我们认为严格的禁运政策导致养殖业区域产销错配问题凸显,产区猪价低迷、养殖户销售困难导致现金流压力显著提升,补栏积极性大幅下滑,几乎所有生猪(肉猪、种猪、仔猪)都面临滞销,产区进入激烈的洗牌阶段,必定会导致产能被迫快速退出,2019年猪价上涨已是定局。

未来行业格局发展:龙头养殖企业地位将更加牢固,屠宰场话语权也将增加。

随着规范化快速成为主旋律,中小养殖户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大型养殖企业将凭借其更少的边际成本弹性,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将迎来一轮新的发展契机。

在这个过程中优秀企业成本与行业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龙头地位更加稳固。

而流通领域主导权将更多的向屠宰场倾斜,肉类的冷链物流发展也将迎来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1、防疫措施:调运环节监管不断加码,产销区猪价分化明显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重点管控生猪调运环节,监管政策不断加码。

非洲猪瘟发生后,农业部迅速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对疫区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

同时展开了疫病的溯源和传播途径追溯工作。

为防止非洲猪瘟在现有疫点的基础上继续传播,农业组在生猪调运管控环节和扑杀补贴不断加码,接连出台4个重磅文件。

8月10日,农业部发布《关于防治非洲猪瘟加强生猪移动监管的通知》,严防因生猪移动导致疫情扩散蔓延;8月31日,农业部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关于切实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发生疫情省份生猪及其产品调运要求,严格限制生猪及其产品由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调运;9月11日,农业部发布了《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跨省调运监管的通知》,明确要求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省相邻的省份暂停生猪跨省调运,并暂时关闭省内所有生猪交易市场。

暂停时间从任一相邻省发生疫情至其全部相邻省疫情解除封锁前。

目前全国爆发疫情的省份有8个,疫情省的相邻省份有10个(河北、山西、上海、福建、江西、山东、湖北、陕西、宁夏、甘肃),整体覆盖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东南地区18个省份。

我国生猪由北向南的运输线路几乎被全部封锁。

9月13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将非洲猪瘟纳入强制扑杀补助范围,对此次强制扑杀补助标从800元/头提至1200元/头,以上补助经费从2018年8月1日起实施。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平均成本13元/kg,按照1200元倒推体重应该是在92kg,考虑到正常生猪出栏体重在110-130kg且猪场一般都是批次养殖,存栏猪有大有小,因此我们认为1200元的补贴已经能够覆盖大部分养殖户当前的存栏成本。

同时将扑杀补贴提升至1200元/头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建议的“补偿价格应该在其商业价值的70%到110%之间”,不仅可以帮助养殖户打消上报顾虑,减少偷运偷埋等非法行为,又能对构建上下联通的防疫体系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2、周期影响之一:生猪流通“新格局”、2019年猪价上涨或成定局在流通受限的情况下,产销区价格走向分离,疫情产区养殖户现金流面临较大挑战,重点关注生猪调出大省疫情发展。

我国生猪产能差异化分布明显,河南、山东、湖南、湖北、河北外调猪肉量排名全国前五,合计919万吨,占全国生猪调运总量的73%,占全国消费总量的17.3%,销售渠道对外依存度极高,若猪肉调运受限,将导致省内猪价大幅下跌,此次洗牌较为惨烈,我们预计散养户最多亏损一批猪就会被迫退出(6个月),从而刺激猪价大幅上涨。

禁运政策若未发生大幅调整,疫情产区养殖户现金流将面临极大挑战,补栏积极性显著降低,产区洗牌力度将继续加大,母猪将大量被迫淘汰,那么对应的明年3季度后生猪出栏量将会大幅减少;而生猪存栏的出清更快,半年左右就可以达到出清,2018年底或2019年上半年的猪价可能就会迎来景气期,需保持密切关注。

(1)产销区价格急剧分化:销区受益、产区洗牌18省市生猪调运受限,产销区价格差创历史记录。

非洲猪瘟爆发以来,为控制疫情,切断病毒传播路径,防止疾病扩散,生猪及其产品在调运环节的管控力度不断加码,导致产销区域猪价严重分化。

从最初的沈阳生猪禁止外调,到目前18省市生猪调运受限,安徽、河南、江苏三省猪肉产品更是被限制调出,我国生猪由北向南的运输线路几乎被全部封锁。

而流通环节受阻带来的影响正不断显现在区域猪价上,根据芝华产销区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8月1日,我国产销区生猪均价差距为0.27元/kg,非洲猪瘟爆发之后,产销区生猪均价急剧扩大至2.22元/kg,远超历史极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