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测试题
动量守恒、原子物理

高二周测试题一、选择题1.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受力变小B.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C.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其动量变化一定越大B.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其动量变化一定越快C.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越大,其动量变化一定越大D.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越大,其动量一定变化得越快 3.水平抛出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在相等时间内,动量的变化相同 B .在任何时间内,动量的变化方向都在竖直方向 C .在任何时间内,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相同 D .在刚抛出的瞬间,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为零4.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使其轨道平面与地面垂直,物体m1、m2同时由轨道左、右最高点释放,二者碰后黏在一起向左运动,最高能上升到轨道上M 点,如图所示.已知OM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1∶m2为( ) A.) 1 C.)D.15.如图所示,一恒力F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作用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上,作用时间为t ,则力F 的冲量为( )A.Ft B .mgt C .Fcos θt D .(mg-Fsin θ)t6.质量为m 的砂车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v 0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从砂车上方落入一只质量为m 的铁球,如图6-2-8所示,则小铁球落入砂车后( ) A .砂车立即停止运动 B .砂车仍作匀速运动,速度仍为v 0C .砂车仍作匀速运动,速度小于v 0D .砂车做变速运动,速度不能确定7.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光电效应,其遏止电压Uc 与入射光频率v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则由图象可知( ) A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v 0B .遏止电压是确定的,与照射光的频率无关C .若已知电子电量e ,就可以求出普朗克常量hD .入射光的频率为2v 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v 08.如图所示,一验电器与锌板相连,现用一弧光灯照射锌板,弧光灯关闭之后,验电器指针保持一定偏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增大B.将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保持不变C.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改用强度更大的弧光灯照射锌板,验电器的指针偏角将更大D.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改用强度更大的红外线灯照射锌板,验电器的指针偏角将更大A .普朗克曾经大胆假设: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B .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而且粒子的能量ε和动量p 跟它对所应的波的频率ν和波长λC .光的干涉现象中,干涉亮条纹部分是光子到达几率大的地方D .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短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其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大B .大量的氢原子从n =3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只会辐射两种不同频率的光C .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D .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结构11.X 射线是一种高频电磁波,若X 射线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的光速,以E 和m 分别表示 ( )A ,0=mBC ,0=mD 12.用光照射处在基态的氢原子,有可能使氢原子电离。
5052高一物理光学原子物理测试题

《光学、原子物理》测试题一、选择题1、某介质的折射率为2,一束光从介质射向空气,入射角为60°,如图1所示的哪个光路图是正确的?图12.如图2所示是光电管使用的原理图.当频率为v0的可见光照射到阴极K上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图2(A)若将滑动触头P移到A端时,电流表中一定没有电流通过(B)若将滑动触头P逐渐由图示位置移向B端时,电流表示数一定增大(C)若用紫外线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D)若用红外线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3、物体从位于凸透镜前3f处逐渐沿主轴向透镜靠近到1.5f处的过程中,像和物体的距离将( )(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变小;(D)先逐渐变小后逐渐变大.4.由中国提供永磁体的阿尔法磁谱仪如图3所示,它曾由航天飞机携带升空,将来安装在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中,主要使命之一是探索宇宙中的反物质.所谓的反物质即质量与正粒子相等,带电量与正粒子相等但相反,例如反质子即为,假若使一束质子、反质子、α粒子和反α粒子组成的射线,通过OO'进入匀强磁场B2而形成的4条径迹,则( )图3(A)1、2是反粒子径迹(B)3、4为反粒子径迹(C)2为反α粒子径迹(D)4为反α粒子径迹5、某原子核A 先进行一次β衰变变成原子核B ,再进行一次α衰变变成原子核C ,则:(A)核C 的质子数比核A 的质子数少2(B)核A 的质量数减核C 的质量数等于3(C)核A 的中子数减核C 的中子数等于3(D)核A 的中子数减核C 的中子数等于56、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比较氢原子所处的量子数n =1及n =2的两个状态,若用E 表示氢原子的能量,r 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则:(A) E 2>E 1,r 2>r 1 (B) E 2>E 1,r 2<r 1(C) E 2<E 1,r 2>r 1 (D) E 2<E 1,r 2<r 17、卢瑟福α 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说明原子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8、关于原子内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电磁力(B )中子和质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核力(C )质子与质子间的核力, 在2.0×10-15m 的距离内远大于它们相互间的库仑力(D )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万有引力大于它们之间 的电磁力9、在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 代表质子的方程是:(A)X P He Al +→+3015422713;(B)X O He N +→+17842147;(C)X n H +→+1021γ;(D)n He X H 104231+→+.10、如图4所示,用垂直透镜主轴的挡板MN 将发光点S 遮住,S 到凸透镜的距离为透镜焦距的23倍,S 到凸透镜主轴的距离为透镜焦距的21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点S 不能经透镜成像;(B)发光点S 可以经透镜成虚像;(C)挡板MN 对发光点S 成像无任何影响;(D)发光点S 经透镜可成放大的实像,挡板MN 存在使像的亮度变暗.图411、取两块平行玻璃板合在一起用手捏紧, 会使玻璃板上看到彩色条纹, 这个干涉现象来自:(A) 上、下两块玻璃板上、下表面反射的光(B) 第一块玻璃板上、下表面反射的光(C) 上、下玻璃板间空气膜上、下表面反射的光(D) 第二块玻璃板上、下表面反射的光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α射线的原子核衰变产生的,它有很强的电离作用(B)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是从原子核中发射出来的,它的贯穿本领很强(C)γ射线是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产生的,它是能量很大的光子流(D)红处线和紫外线都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光后产生的可见光二、填空题13、如图5所示,一束光以45°的入射角从空气投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图5在棱镜上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与棱镜该侧面成60°角,并在棱镜另一侧面上恰好发生全反射。
高中物理-专题 原子核物理(提高篇)(解析版)

94 2021年高考物理100考点最新模拟题千题精练(选修3-5)第六部分 原子物理 专题6.11 原子核物理(提高篇)一.选择题1.(2020东北三省四市二模)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居里夫人通过α粒子轰击铝原子核,首次发现了中子B .核反应堆中的“慢化剂”是为了减慢反应速度,防止反应过于剧烈C .轻核聚变过程中,会有质量亏损,要释放能量D .原子核的质量越大,比结合能就越小 【参考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子的发现、核反应堆、轻核聚变、比结合能及其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知道。
【解题思路】查德威克通过α粒子轰击铝原子核,首次发现了中子,选项A 错误;核反应堆中的“慢化剂”是为了降低快中子的速度,以利于重核裂变反应正常进行,选项B 错误;轻核聚变过程中,会有质量亏损,要释放能量,选项C 正确;原子核的质量越大,核子数就多,但是比结合能不一定就越小。
例如氦核的质量大于氘核,但是氦核的比结合能大于氘核,选项D 错误。
2.(2020湖南永州模拟)氚核发生β衰变除了产生β粒子和新核外,还会产生质量数和电荷数都是0的反中微子v e 。
若氚核在云室中发生β衰变后,产生的反中微子和β粒子的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设反中微子的动量为P 1,β粒子动量为P 2,则。
A .上述核反应方程为0-1314102H+n e+He →+v eB .β粒子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路径,此体现了粒子的波动性C .氚核内部某个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会向外发射β粒子D .新核的动量为P 1-P 2 【参考答案】C【名师解析】根据题述,氚核发生β衰变,其核反应方程为0323-11H e+He →+v e ,选项A 错误;β粒子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路径,此体现了粒子的粒子性,选项B 错误;氚核发生β衰变,是氚核内部某个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会向外发射β粒子,选项C 正确;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新核的动量为P 1+P 2,选项D 错误。
高考物理西宁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西宁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关于原子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发生的轻核聚变C.的半衰期为5天,10g经过10天后还剩下5gD.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可知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2.某一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通过电场后分成三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1的电离作用在三种射线中最强B.射线2贯穿本领最弱,用一张白纸就可以将它挡住C.放出一个射线1的粒子后,形成的新核比原来的电荷数少1个D.一个原子核放出一个射线3的粒子后,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比原来少2个3.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卢瑟福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B.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C.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D.查德威克利用α射线轰击氮原子核获得了质子4.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是可分的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半衰期越短C.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出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D.机场、车站进行安检时,能发现箱内危险物品,是利用了α射线较强的穿透能力5.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核聚变反应方程,表示质子C.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氦原子光谱的特征6.关于原子、原子核以及核反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且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B.一个氢原子从n=3的能级发生跃迁,可能只辐射1种频率的的光子C.10个23592U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5个23592U原子核没发生衰变D.核泄漏事故污染物铯(Cs)137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其衰变方程为1371375556Cs Ba+x →,由方程可判断x 是正电子7.下列关于原子核相关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链式反应B .人类对原子核变化规律的认识是从α粒子散射实验开始的C .中等质量核的平均结合能比重核的平均结合能大,所以重核裂变要释放能量D .钚(239)可由铀239()经过1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而产生 8.原子核反应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核电站等。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经典测试题附解析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经典测试题附解析一、选择题1.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少 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C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 .铀核(23892U )衰变为铅核(20682U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2.如图所示,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在匀强磁场中,它发生一次α衰变后变为钍核,α粒子和钍核都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1是α粒子的径迹,2是钍核的径迹B .1是钍核的径迹,2是α粒子的径迹C .3是α粒子的径迹,4是钍核的径迹D .3是钍核的径迹,4是α粒子的径迹3.中国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EAST )近期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重大突破。
由于其内部核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因此“东方超环”也被称为“人造太阳”“人造太阳”采用的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 A . B .C .D .4.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麦克斯韦通过实验发现,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B .玻尔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 .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D .查德威克用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打出一种新的粒子叫中子5.C 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N ,半衰期为5700年。
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C 与C 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C 的比例持续减少。
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C 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古木采伐的年代距今约2850年 B .C 衰变为N 的过程中放出射线 C .C 、C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D .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C 的衰变 6.太阳内部发生核反应方程,该反应出现了质量亏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 是负电子,反应过程放出能量B .x 是正电子,反应过程放出能量C .x 是负电子,反应过程吸收能量D .x 是正电子,反应过程吸收能量7.“嫦娥四号”的核电池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23894Pu 的衰变供电的。
高一物理光学原子物理测试题

《光学、原子物理》测试题一、选择题1、某介质的折射率为2,一束光从介质射向空气,入射角为60°,如图1所示的哪个光路图是正确的?图12.如图2所示是光电管使用的原理图.当频率为v0的可见光照射到阴极K上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图2(A)若将滑动触头P移到A端时,电流表中一定没有电流通过(B)若将滑动触头P逐渐由图示位置移向B端时,电流表示数一定增大(C)若用紫外线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D)若用红外线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3、物体从位于凸透镜前3f处逐渐沿主轴向透镜靠近到1.5f处的过程中,像和物体的距离将( )(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变小;(D)先逐渐变小后逐渐变大.4.由中国提供永磁体的阿尔法磁谱仪如图3所示,它曾由航天飞机携带升空,将来安装在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中,主要使命之一是探索宇宙中的反物质.所谓的反物质即质量与正粒子相等,带电量与正粒子相等但相反,例如反质子即为,假若使一束质子、反质子、α粒子和反α粒子组成的射线,通过OO'进入匀强磁场B2而形成的4条径迹,则( )图3(A)1、2是反粒子径迹(B)3、4为反粒子径迹(C)2为反α粒子径迹(D)4为反α粒子径迹5、某原子核A 先进行一次β衰变变成原子核B ,再进行一次α衰变变成原子核C ,则:(A)核C 的质子数比核A 的质子数少2(B)核A 的质量数减核C 的质量数等于3(C)核A 的中子数减核C 的中子数等于3(D)核A 的中子数减核C 的中子数等于56、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比较氢原子所处的量子数n =1及n =2的两个状态,若用E 表示氢原子的能量,r 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则:(A) E 2>E 1,r 2>r 1 (B) E 2>E 1,r 2<r 1(C) E 2<E 1,r 2>r 1 (D) E 2<E 1,r 2<r 17、卢瑟福α 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说明原子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8、关于原子内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电磁力(B )中子和质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核力(C )质子与质子间的核力, 在2.0×10-15m 的距离内远大于它们相互间的库仑力(D )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万有引力大于它们之间 的电磁力9、在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 代表质子的方程是:(A)X P He Al +→+3015422713;(B)X O He N +→+17842147;(C)X n H +→+1021γ;(D)n He X H 104231+→+.10、如图4所示,用垂直透镜主轴的挡板MN 将发光点S 遮住,S 到凸透镜的距离为透镜焦距的23倍,S 到凸透镜主轴的距离为透镜焦距的21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点S 不能经透镜成像;(B)发光点S 可以经透镜成虚像;(C)挡板MN 对发光点S 成像无任何影响;(D)发光点S 经透镜可成放大的实像,挡板MN 存在使像的亮度变暗.图411、取两块平行玻璃板合在一起用手捏紧, 会使玻璃板上看到彩色条纹, 这个干涉现象来自:(A) 上、下两块玻璃板上、下表面反射的光(B) 第一块玻璃板上、下表面反射的光(C) 上、下玻璃板间空气膜上、下表面反射的光(D) 第二块玻璃板上、下表面反射的光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α射线的原子核衰变产生的,它有很强的电离作用(B)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是从原子核中发射出来的,它的贯穿本领很强(C)γ射线是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产生的,它是能量很大的光子流(D)红处线和紫外线都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光后产生的可见光二、填空题13、如图5所示,一束光以45°的入射角从空气投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图5在棱镜上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与棱镜该侧面成60°角,并在棱镜另一侧面上恰好发生全反射。
高三物理原子练习题

高三物理原子练习题1. 题目: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子、质子和中子是原子的基本组成部分B. 电子负载在一个原子核外的轨道上C. 原子核是一个带正电的粒子D. 原子的大小主要由电子云决定2. 题目:以下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B. 周期表的第一行代表着1周期C. 周期表的最后一行代表着7周期D.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以相似的化学性质周期性地分布3. 题目:下列关于原子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原子核带有正电荷C. 原子核在原子中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占据绝大部分D. 原子核带有自旋4. 题目:下列关于电子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电子云是由电子构成B. 电子云在原子核外形成了一定的空间分布C. 电子云的位置和速度可以同时确定D. 电子云的分布与电子的能量有关5. 题目:下列关于原子尺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子的尺寸是确定且不变的B. 原子的尺寸越大,其原子核和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越强C. 原子的尺寸可由原子核的大小确定D. 原子的尺寸可以用电子云的外径表示6. 题目:下列关于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等B. 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C. 质子和中子的电荷数相等D. 质子和中子均带有自旋7. 题目:以下关于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托姆逊提出的原子模型中,原子有质子和电子两种基本组成部分B. 波尔提出的原子模型中,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轨道上C. 瑞利提出了电子云的概念,说明了电子的双性D. 卢瑟福通过金箔实验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提出了实验原子模型8. 题目: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B. 元素可以在化学反应中被分解为其他化合物C.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D.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定性分析9. 题目:下列关于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 原子核带有负电,电子云带有正电B. 原子核的质量占据了整个原子的大部分C. 电子云的体积大于原子核D. 原子核和电子云都是以静止的状态存在10. 题目:以下关于同位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B. 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 同位素的存在导致了同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 同位素的存在对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没有影响以上是高三物理原子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巩固对原子和原子结构的理解。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光子说B .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不仅有能量还具有动量C .是聚变反应D .据波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高能级从低能级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2.太阳内部有多种热核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方程是:234112H+H He+x →,若已知21H 的质量为1m ,31H 的质量为2m ,42He 的质量为3m ,x 的质量为4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x 是质子B .x 是电子C .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为()21234E m m m m c ∆=+--D .21H 和31H 在常温下就能够发生聚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B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C .只要强度足够大的光照射金属就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D .将放射性物质放在密闭的铅盒内,可以延长它的半衰期 4.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 .核聚变反应方程,表示质子C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氦原子光谱的特征 5.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C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 .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6.由于地震、山洪等原因将大量的金丝楠及其他树种深埋,经千万年碳化、氧化、冲刷形成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植物“木乃伊”,又叫碳化木,俗称乌木,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 与12C 的比例与大气中相同,生命活动结束后,14C 衰变为14N ,14C 的比例持续减少,其半衰期约为5700年,现通过测量得知,某乌木样品中14C 的比例恰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
高三《光学、原子物理》测试题

一、选择题1.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为2=n 的某种玻璃的表面,如图1所示,i 代表入射角,则( ) 图1 A .当i>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B .无论入射角i 是多大,折射角r 都不能超过45° C .欲使折射角r=30°,应以i=45°角入射D .若入射角i=arctg 2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2.如图2所示,一个点光源A 沿过焦点F 的直线作远离光轴的运动,则经透镜成的像点将( )A .作匀速运动B .远离光心运动C .平行于主轴,向透镜移动D .沿直线向另一个焦点运动图23.某种频率的光射到金属表面上时,金属表面有电子逸出,如光的频率不变而强度减弱,那么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数值时,就没有电子逸出B .逸出的电子数减少C .逸出的电子数和最大初动能都减小D .逸出的电子最大初动能不变4、透镜成虚像时,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 B .凸透镜成虚像的位置,可能在焦点以内,也可能在焦点以外 C .凹透镜所成虚像的位置只能在焦点以内 D .凸透镜所成虚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5.太阳的连续光谱中有许多暗线,它们对应着某些元素的特征谱线,产生这些暗线是由于( ) A .太阳表面大气层中缺少相应元素 B .太阳内部缺少相应元素 C .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元素 D .太阳内部存在着相应元素6、如图3,光点S 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在S '点,已知S '到透镜的距离是S 到透镜距离的2倍,现保持S 不动,将透镜沿垂直主轴方向上移3cm ,则像从原位置向上移动的距离是( )图3A .3cmB .6cmC .9cmD .12cm 7、如图4红光和紫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由图可知图4A.a是红光,b是紫光B.b是红光,a是紫光C.a光在水中传播速度大D.b光在水中传播速度大8、某激光器能发射波长为λ的激光,发射功率为P,C表示光速,h为普朗克恒量,则激光器每秒发射的光子数为A.λphcB.hpcλC.cphλD.λphc9、关于光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炽热的液体发射连续光谱B.太阳光谱中的暗线,说明太阳中缺少与这些暗线对应的元素C.明线光谱和暗线光谱都可用于对物质进行分析D.发射光谱一定是连续光谱10、某放射性原子核A经一次β衰变而变成B,B经一次α衰变变成C,则()A.核A的中子数比核C的中子数多3B.核A的质子数比核C的质子数多3C.核C的核子数比A的核子数多4D.核A的中性原子中的电子数比核B 的中性原子中的电子数多111.如图5所示,是原子核人工转变实验装置示意图.A是α粒子源,F是铝箔,S为荧光屏,在容器中充入氮气后屏S上出现闪光,该闪光是由于()图5.α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α粒子从氮核里打出的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α粒子从F上打出的某种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粒子源中放出的γ射线射到屏上产生的12.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相结合生成一个氘核,若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1、m2、m3,则()m1+m2=m3m1+m2>m3而吸收能量,所以m1+m2<m31+m2-m3)c2/h的光子。
徐州工程学院原子物理复习学习

徐州⼯程学院原⼦物理复习学习11光伏原⼦物理75分范围及参考答案注:此份试卷是由11测试班原⼦物理⽼师腾绍勇⽼师给的纸质稿,后经孟祥龙同学编辑⽽成的。
答案出⾃11光伏、11测试两个班多位⼤神之⼿,由于时间仓促,内中错误难免会有很多,在此,此份材料只作为参考材料,若考试考不到,本⼈不负任何责任。
⼀、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原⼦半径的数量级是:(B )A 、cm 1010- B.m 1010- C.m 108- D.m 1310-2、根据波尔理论,若将氢原⼦激发到n=5的状态,则:(A )A.可能出现10条谱线,分属4个线系B.可能出现9个谱线,分属3个线系C.可能出现11条谱线,分属5个线系D.可能出现⼀条谱线,属莱曼系3、碱⾦属原⼦能级的双重结构是由于下⾯的原因产⽣:(A )A.价电⼦⾃旋与轨道⾓动量相互作⽤B.原⼦实极化C.价电⼦的轨道贯穿D.相对论效应4、氦原⼦有单态和三重态两套能级,从⽽它们产⽣的光谱特点是:(D )A.单能级各线系皆为单线,三重能级各线皆为三线B.单能级各线系皆为单线,三重能级各线系皆为双线C.单能级各线系皆为双线,三重能级各线系皆为三线D.单能级各线系皆为单线,三重能级各线系较为复杂,不⼀定是三线5、原⼦中轨道磁矩µL 和轨道⾓动量L 的关系应为:(B ) A.L m e L 2e -=µ B.L m e L 2e =µ C.L m e L e =µ D.L m eL e -=µ 6、我们说可以⽤描写碱⾦属原⼦中价电⼦的量⼦数n ,l,j 来描写伦琴射线光谱对应的状态,确切地说应该是描写:(A )A.内壳层具有空位的状态B.内壳层某个电⼦的状态C.K 壳层电⼦的状态D.最外壳层价电⼦的状态7、在LS 耦合下,两个⾮同科p 电⼦能形成的原⼦态是:(D )A. D 1,D 3B.S P D 131,,C. D P D P 3311,,,D.S S P P D D 31313,1,,,,8、镁原⼦(Z=12)处于基态时价电⼦的原⼦组态及基态原⼦应是:(A )A. 013s 3S sB. 032s 2P p C 012s 2S s .D.0333P p s 9、电⼦填充外层原⼦轨道是,先填4s 轨道后填3d 轨道,是由于:(A )A.n 内层电⼦对4s 电⼦的屏蔽作⽤不如3d 电⼦的屏蔽作⽤强B.3d 电⼦的⾃旋-⾃旋作⽤⽐4s 电⼦的强C.3d 电⼦与核的库伦作⽤⽐4s 电⼦的更强D.两电⼦间的⾃旋轨道作⽤使4s 能级低于3d 能级10、通过测量β衰变的β离⼦能谱,可得出正确的结论:(B )A.为连续谱,最⼤值不确定,与核具有能级相⽭盾B.为连续谱,有确定的最⼤值,与核具有能级不⽭盾C.为连续谱,有确定的最⼤值,与核具有能级相同D.为连续谱,没有确定的最⼤值,故仍可确定核能级。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整合测试 动量守恒 原子物理专题突破系列小题狂练大题冲关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系列:整合测试--动量守恒原子物理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013·北京东城区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B.核聚变反应方程21H+31H→42He+10n中,10n表示质子C.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向外辐射光子[答案]A[解析]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核流,A正确;10n表示中子,B错误;当照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能发生光电效应时,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hν-W0,可见E k与ν不成正比,C错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吸收光子,D错误。
2.(2013·山东济南一模)在下列四个核反应方程中, x1、x2、x3和x4各代表某种粒子( )①31H+x1→42He+10n②14 7N+42He→17 8O+x2③94Be+42He→12 6C+x3④32He+21H→42He+x4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x1是电子B.x2是质子C.x3是中子D.x4是中子[答案]BC[解析]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1是氘核,x2是质子,x3是中子,x4是质子,故B、C正确。
3.(2013·福建泉州质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是喜庆心情的流露。
有一个质量为3m的爆竹斜向上抛出,到达最高点时速度大小为v0、方向水平向东,在最高点爆炸成质量不等的两块,其中一块质量为2m,速度大小为v,方向水平向东,则另一块的速度大小是( )A.3v0-v B.2v0-3vC.3v0-2v D.2v0+v[答案] C[解析] 设向东为正方向,在最高点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3mv 0=2mv +mv′,则v′=3v 0-2v ,C 正确。
2021年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测试(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结合能和比结合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放出的能量称为结合能B .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因此它的结合能也一定越大C .重核与中等质量原子核相比较,重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都大D .中等质量原子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均比轻核的要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2349290U Th X →+中X 为电子,核反应类型为β衰变B .234112H+H He+Y →中Y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C .2351136909205438U+n Xe+Sr+K →,其中K 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D .14417728N+He O+Z →,其中Z 为氢核,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3.静止的一氡核22286Rn 放出一个α粒子后变为一个新核,α粒子动能为αE 。
若衰变放出的能量全部变为新核和α粒子的动能。
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 )A .α28486E c ⋅B .α28684E c ⋅C .α2218222E c ⋅D .α2222218E c ⋅ 4.朝鲜“核危机”举世瞩目,其焦点问题就是朝鲜核电站采用的是轻水堆还是重水堆.因为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产出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994u P 这种23994u P 由铀23992U 衰变而产生.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23994u P 与23992U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B .23994u P 与23992U 核内具有相同的质子数C . 23992U 经过2次β衰变产生23994u PD . 23992U 经过1次α衰变产生23994u P5.有关原子及原子核方面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出来的γ光子,是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B .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C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为中子时所产生的D .轻核聚变要在很高的温度下才能发生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B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C .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出电子的荷质比D .卢瑟福发现了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7.铀(23892U )经过α、β衰变后形成稳定的铅(20682Pb ),在衰变过程中,中子转变为质子的个数为( )A .6个B .14个C .22个D .32个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时所产生的C .方程式258254492902U Th He →+是重核裂变反应方程 D .23290Th 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成为20882Pb9.研究表明,中子(10n )发生β衰变后转化成质子和电子,同时放出质量可视为零的反中微子e ν。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原子物理学(吉林联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1【多选题】(20分)初期的原子学说有哪些()。
A.量子原子学说B.热的原子学说C.电的原子学说D.物质的原子学说2【多选题】(20分)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
A.质子的发现B.电子的发现C.X射线的发现D.放射性的发现3【多选题】(20分)原子物理学的发展经过那三个阶段()。
A.初期的原子学说B.量子力学建立C.早期原子论D.原子物理新篇章4【单选题】(20分)1900年,哪位科学家建立了能量子概念()。
A.卢瑟福B.玻尔C.普朗克D.汤姆逊5【单选题】(20分)1895年,以下哪位科学家发现了X射线()。
A.居里夫妇B.亨利贝克勒尔C.卢瑟福D.伦琴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0分)在金箔引起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每10000个对准金箔的α粒子中发现有4个粒子被散射到角度大于50的范围内。
若金箔的厚度增加到4倍,那么被散射的α粒子会有多少?A.16B.2C.8D.42【单选题】(10分)进行卢瑟福理论实验验证时发现小角散射与实验不符这说明()。
A.原子不一定存在核式结构B.小角散射时一次散射理论不成立C.散射物太厚D.卢瑟福理论是的3【单选题】(10分)在同一粒子源和散射靶的条件下观察到粒子被散射在90°和60°角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粒子数之比为()A.1:8B.1:4C.4:14【单选题】(10分)如果用相同动能的质子和氘核同金箔产生散射,那么用质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是用氘核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的几倍?()A.2B.1C.4D.1/25【单选题】(10分)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根据该模型能够知道()。
A.入射 粒子的散射方向与靶物质种类无关B.原子半径在10-10m量级C.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D.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电子质量6【判断题】(10分)汤姆逊的原子模型是正确的,并且被α粒子散射实验所证实。
()A.对B.错7【判断题】(10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解释了粒子散射实验出现的大角散射。
成都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 :1309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82349290U Th X →+中X 为电子,核反应类型为β衰变 B .234112H+H He+Y →中Y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C .2351136909205438U+n Xe+Sr+K →,其中K 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 D .14417728N+He O+Z →,其中Z 为氢核,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2.(0分)[ID :130918]我国科学家为解决“玉兔号”月球车长时间处于黑夜工作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小型核能电池,将核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变为电能,需要的功率并不大,但要便于防护其产生的核辐射。
请据此猜测“玉兔号”所用核能电池有可能采纳的核反应方程是( )A .32411120H+H He+n → B .235114192192056360U+n Ba+Kr+3n → C .23823894951Pu Am+e -→ D .274301132150Al+He P+n →3.(0分)[ID :130903]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和m 3。
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 A .123()m m m c +- B .123()m m m c -- C .2123()m m m c +-D .2123()m m m c --4.(0分)[ID :130897]质子和中子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当它们结合成氘核时,产生能量E ,并以γ射线的形式放出.已知普朗克常数为h ,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氘核的质量和γ射线的频率的表达式分别为( ) A .122(),E E m m c h -+ B .122(),E Em m c h+- C .122(),E h m m c E++ D .122(),E E m m c h++ 5.(0分)[ID :130880]在核反应方程41417278He+N O+X →中,X 表示的是 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α粒子6.(0分)[ID :130873]下列哪些事实表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A .α粒子的散射实验 B .天然放射现象 C .阴极射线的发现 D .X 射线的发现7.(0分)[ID :13087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 .温度升高,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半衰期减小C.原子核发生β衰变后原子序数不变D.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短的多,因此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8.(0分)[ID:130862]钍核23290Th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变成铅核,则A.铅核的符号为20882Pb,它比23290Th少8个中子B.铅核的符号为20478Pb,它比23290Th少16个中子C.铅核的符号为20882Pb,它比23290Th少16个中子D.铅核的符号为22078Pb,它比23290Th少12个中子9.(0分)[ID:130945]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玻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D.平均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10.(0分)[ID:130939]关于原子物理知识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B.盖革—米勒计数器不仅能用来计数,还能区分射线的种类C.质子、中子、电子都参与强相互作用D.原子中电子的坐标没有确定的值,只能说某时刻电子在某点附近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11.(0分)[ID:130938]历史上,为了研究放射粒子的性质,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下面四幅示意图中所表示的实验中是研究发射源产生不同射线的特性的是()A.B.C.D .12.(0分)[ID :130935]地球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利用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通过对目前发现最古老的岩石中铀和铅含量来推算。
原子物理和核物理测试题

原子物理和核物理测试题1. 多项选择题:(1) 物质的微观性质是由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所决定的。
以下哪个不属于原子结构的组成部分?A. 质子B. 电子C. 中子D. 分子(2) alpha粒子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电荷量为+2。
根据这个信息,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alpha粒子质量数为4B. alpha粒子相对电荷为+4eC. alpha粒子相对电荷为-2eD. alpha粒子的电子数为2(3) 核反应是核内粒子重新排列的过程。
以下哪种反应不属于核反应?A. 衰变B. 转化C. 双分裂D. 合成(4) 在核聚变反应中,两个轻核聚变为更重的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以下哪组是核聚变反应中常见的核反应?A. 氘+氘 -> 氦-3 + 中子B. 氦-3 + 氦-3 -> 锗-6 + alpha粒子C. 锗-6 + alpha粒子 -> 钐-9 + 中子D. 钐-9 + 中子 -> 铯-13 + alpha粒子(5) 核裂变是重核分裂为两个或更多轻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以下哪种反应不属于核裂变?A. 235U + 中子 -> 141Ba + 92Kr + 3中子B. 235U + 中子 -> 137Cs + 96Zr + 2中子C. 235U + 中子 -> 89Y + 144Nd + 3中子D. 235U + 中子 -> 101Sn + 133Cs + 2中子2. 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原子的构成及其特点。
答: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存在于原子的中心核心,被电子环绕。
质子具有正电荷,电荷数目等于电子的数量,以保持整体电荷中性。
原子的特点包括:质子质量较大,电荷为正;电子质量很小,电荷为负;中子质量较大,无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内,而电子则围绕核心运动。
(2) 核裂变和核聚变是两种不同的核反应。
2020高考物理复习 专题23 原子物理(解析版)

2020年5月全国名校联考最新高考模拟试题分项汇编(第一期)原子物理1、(2020·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5月一模)关于核反应方程2382349290U Th+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核反应方程中的X 代表的粒子为氢原子核B. 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一定能缩短23892U 的半衰期C. 此核反应释放能量D. 此核反应方程属于β衰变,β粒子是23892U 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答案】C 【解析】A .由电荷数守恒与质量数守恒可知X 的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核反应方程为238234492902U Th+He →所以此核反应方程中的X 代表的粒子为α粒子,故A 错误; B .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等条件无关,故B 错误;CD .此反应是α衰变,由于发生质量亏损释放能量,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
2、(2020·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如图所示,α、β、γ三种射线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 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电离作用最强B. 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贯穿能力最强C. 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射出的氦核,它的电离作用最弱D. 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贯穿能力 【答案】B 【解析】A .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电离作用最弱,穿透本领最强,选项A 错误;B .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贯穿能力最强,选项B 正确;C .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射出的氦核,它的电离作用最强,选项C 错误;D .β射线是原子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负电子,它具有中等的贯穿能力,选项D 错误。
故选B 。
3、(2020·山东省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浙江省2024届高三物理选考综合测试卷(七)(基础必刷)

浙江省2024届高三物理选考综合测试卷(七)(基础必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甲所示为粒子直线加速器原理图,它由多个横截面积相同的同轴金属圆筒依次组成,序号为奇数的圆筒与序号为偶数的圆筒分别和交变电源相连,交变电源两极间的电势差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在时,奇数圆筒比偶数圆筒电势高,此时和偶数圆筒相连的金属圆板(序号为0)的中央有一自由电子由静止开始在各间隙中不断加速。
若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交变电源的电压为U,周期为T。
不考虑电子的重力和相对论效应,忽略电子通过圆筒间隙的时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在圆筒中也做加速直线运动B.电子离开圆筒1时的速度为C.第n个圆筒的长度应满足D.保持加速器筒长不变,若要加速比荷更大的粒子,则要调大交变电压的周期第(2)题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2022年10月9日,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
我国星际探测事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不断开创新高度。
已知“东方红一号”绕地球运行周期为1.9小时,“嫦娥一号”绕月球运行周期为2.1小时,“天问一号”绕火星运行周期为8.2小时,“夸父一号”绕地球运行周期为1.7小时。
根据以上信息可知( )A.“东方红一号”的轨道半径最大B.“嫦娥一号”的向心加速度最大C.“天问一号”的发射速度最大D.“夸父一号”的运行速度最大第(3)题关于原子物理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为()A.电子的发现证实了原子是可分的B.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有较弱的电离本领第(4)题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运行。
物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近代物理初步第2讲原子结构与原子核练习含解析

第2讲原子结构与原子核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贵州毕节模拟)物理学重视逻辑,崇尚理性,其理论总是建立在对事实观察的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其中β射线来自原子最外层的电子B.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C.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电荷量子化D.汤姆孙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内部是有结构的[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原子物理学史及相关科学家的贡献。
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其中β射线来自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这种转化的电子发射到核外,也就是β射线,而不是来自原子核外的电子,A错误;玻尔的氢原子模型说明原子核外的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B错误;密立根油滴实验首次发现了电荷量子化,C错误;电子的发现让人们认识到原子可以再分,说明原子内部是有结构的,D正确。
2.(2019·云南昆明测试)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
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错误!H+21H→错误!He+错误!n。
已知错误!H的质量为2。
013 6 u,错误!He的质量为3。
015 0 u,错误!n的质量为1。
008 7 u,1 u=931 MeV/c2.氘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B)A.3。
7 MeV B.3.3 MeVC.2。
7 MeV D.0。
93 MeV[解析]氘核聚变反应的质量亏损为Δm=2×2。
013 6 u-(3.015 0 u+1.008 7 u)=0.003 5 u,释放的核能为ΔE=Δmc2=0.003 5×931 MeV/c2×c2≈3.3 MeV,选项B正确。
3.(2020·山东高考模拟)2019年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元素人工转变100周年。
1919年,卢瑟福用氦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产生了另一种元素,该核反应方程可写为4,2He+14 7N→m,8X+错误!Y。
高考物理承德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结构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高考物理承德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结构基础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图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 =5的能级的氢原子,在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有5种B .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有8种C .可能辐射能量为2.86eV 的光子D .可能辐射能量为11eV 的光子2.一个氢原子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该氢原子( ) A .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 .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 .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 .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只增加入射光的强度,饱和光电流不变C .在核反应方程41417278He N O X +→+中,X 表示的是中子D .根据玻尔理论,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光子发生跃迁后,其电子的动能减少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汤姆孙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 .一群处于n =4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4种谱线C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D .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5.若用|E 1|表示氢原子处于基态时能量的绝对值,处于第n 能级的能量为12n E E n =,则在下列各能量值中,可能是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辐射出来的能量的是( ) A .114E B .134E C .178E D .1116E 6.关于近代物理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查德威克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4141712781He N O H +→+B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C .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要放出光子,氢原子的能量减小, 电子的动能减小D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既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7.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B .乙图中,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C .丙图中,射线甲由电子组成,射线乙为电磁波,射线丙由α粒子组成D .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轻核聚变8.氢原子能级图的一部分如图所示,a 、b 、c 分别表示氢原子在不同能级间的三种跃迁途径,设在a 、b 、c 三种跃迁过程中,放出光子的能量和波长分别是E a 、E b 、E c 和λa 、λb 、λc ,则( )A .b a c λλλ=+B .b a c λλλ=C .111baeλλλ=+D .b a cE E E =-9.氢原子从能量为m E 的较高激发态跃迁到能量为n E 的较低激发态,设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氢原子 A .吸收光子的波长为()m n c E E h - B .辐射光子的波长为()m n c E E h - C .吸收光子的波长为nm chE E -D .辐射光子的波长为nm chE E -10.下列有关四幅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汤姆逊原子枣糕模型的正确性B .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C .放射线甲由 α粒子组成,每个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D .该链式反应属于原子核的聚变反应11.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 61~3.10 eV 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物理测试题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3-5模块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根据天然放射现象,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会随着压力、温度、化合物种类变化而变化C. 铀()经过多次α、β衰变形成稳定的铅()的过程中,有6个中子转变成质子D. 一个氡核衰变成钋核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天,则2g氡经过天衰变,剩余氡的质量是1g2.入射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上发生了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但频率保持不变,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数目减少B. 从光照射到金属表面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明显增加C.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D. 有可能不再产生光电效应3.如图甲是α、β、γ三种射线穿透能力的示意图,图乙是工业上利用射线的穿透性来检查金属内部的伤痕的示意图,请问图乙中的检查是利用了哪种射线()A.α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三种射线都可以4.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到之间,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的一部分,若用某种能量的光子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发出至少两种频率的可见光,则该光子能量可能为()A. B. C. 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铀核发生裂变时的核反应是U →Ba+Kr+2nB.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C.压力和温度对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没有任何影响D.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6.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玻尔理论也能很好地解释复杂原子的光谱B .玻尔理论认为原子的能量是连续的,电子的轨道半径是不连续的C .大量处在n=2能级的氢原子可以被 eV 的电子碰撞而发生跃迁D .当氢原子从n=2的状态跃迁到n=3的状态时,辐射出 eV 的光子7.若用绿光照射某种金属板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下列哪一种方法可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A.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B. 增加光的照射时间C. 改用黄光照射D. 改用紫光照射8.用一束单色光照射处于基态的一群氢原子,这些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处于激发态,并能发射光子,现测得这些氢原子发射的光子频率仅有三种,分别为1ν.2ν和3ν,且1ν<2ν<3ν。
则入射光子的能量应为( )A . h 1νB . h 2νC . h (1ν+2ν)D . h 3ν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的半衰期会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提出了光子说C.处于n=3能级状态的大量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频率的光子D.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光子说10.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C DA.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B.发现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C.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D.射线甲由α粒子组成,每个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11.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波粒二象性指光有时表现为波动性,有时表现为粒子性。
B. 个别光子易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易表现出波动性。
C. 能量较大的光子其波动性越显着。
D. 光波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明显。
12.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的金属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从的激发态跃迁到的激发态时所发出的光的波长最短B.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且均能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C.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D. 从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所发出的光能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且使光电子获得最大初动13.关于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衰变及其放出的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核外电子产生的B.经过α衰变后,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较旧核前移两位C.使用加热、加压等方法可以缩短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D.2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1个半衰期后一定只剩下1个该元素的原子核14.原子核内有中子和质子,在β衰变时,每发射一个β粒子,就有()A.一个质子转化为电子B.一个质子转化为中子C.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D.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消失15.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A. “光子说”本质就是牛顿的“微粒说”B. 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小C. 一束单色光的能量可以连续变化D. 只有光子数很多时,光才具有粒子性16.如图所示,+Q表示金原子核,α粒子射向金核时被散射,其偏转轨道可能是图中的A. bB. cC. dD. e17.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列光电流I与A、K之间的电压U AK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A. B.C. D.18.根据玻尔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处于定态时,虽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电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C.氢原子可以吸收小于使氢原子电离能量的任意能量的光子,因而轨道半径可以连续增大D.电子没有确定轨道,只存在电子云19.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γ射线的贯穿作用B.α射线的电离作用C.β射线的贯穿作用D.β射线的中和作用20.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A.原子不可再分 B.原子的核式结构C.原子核还可再分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二、不定项选择题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 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C. 任何金属都存在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这个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D. 入射光的强度增大,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会增大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 某些原子核能够放射出β粒子,说明原子核部含内有β粒子C. 某种单色光照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若只增大入射光强度,则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会增加D. 一个氘核的质量大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总和23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普朗克常量h=×10-34J·s,由图可知()A.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1014 HzB.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1014 Hz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 eV24.(多选题)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A.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C.入射光的频率为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D.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氡的半衰期为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天后就一定剩下1个氡原子核了B. 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C. 光是一种概率波D.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E. 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原子的总能量减小26..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27.图1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多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用从n=4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照射图2所示光电管的阴极K时,电路中有光电流产生,则( )A. 若将滑片右移,电路中光电流增大B. 若将电源反接,电路中可能有光电流产生C. 若阴极K的逸出功为 eV,则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JD. 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中只有4种光子能使阴极K 发生光电效应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C.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D.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B.卢瑟福将量子观点引入到原子模型中,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现象C.汤姆孙在研究γ射线时发现了电子D.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 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A B C D3-5模块综合检测班级姓名分数32.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某金属的极限波长恰等于氢原子由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发出的光的波长.现在用氢原子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发出的光去照射,则从该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多少.33.如图所示,相距为d的两平行金属板A、B足够大,板间电压恒为U,有一波长为λ的细激光束照射到B板中央,使B板发生光电效应,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金属板B的逸出功为W,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求:(1)从B板运动到A板所需时间最短的光电子,到达A板时的动能;(2)光电子从B板运动到A板时所需的最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