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敏感指标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护理敏感指标ppt课件
![护理敏感指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d35e8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0.png)
指标意义
➢ 护患比是护士人力配备的评价指标之一 ➢ 护患比可以评价护士的工作负荷 ➢ 与患者安全隐患、医患矛盾、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因工作压力而
离职等相关联 ➢ 是患者护理结果的影响因素之一
计算公式1:此计算公式为最准确、最常用的推荐计算护患比公式
同期每天各班次患者数之和 平均每天护患比= 1:----------------------------------------
计算公式
同期执业护士总人数 床护比= 1:----------------------
统计周期内开放床位数
护理质量结构指标: 每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
定义
护理时数:指在特定时间段内护理人员执行全部护理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护理工作时数=直接护理时数+间接护理时数+相关护理时数+个人活动时间。
护理质量结构指标:床护比
定义 指统计周期提供护理服务的单位实际开放床位与所配备的执业护 士人数比例,反映平均每张床位所配备的执业护士数量
可分为:医疗机构总床护比 普通病房护理单元床护比 特殊护理单元床护比
名词解释
编制床位数:医疗机构执业注册床位数。 实际开放床位数:医疗机构收治患者实际开放床位数。 普通病房护理单元床位数:除特殊护理单元床位数之外的普通病房护理单 元床位数。 特殊护理单元床位数:重症医学科、手术室、产房、层流病房、母婴同室 床位数。 执业护士总人数:指在护理工作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总人数,含助产士。
➢ 护士参与医院事物 ➢ 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 ➢ 护理管理者的能力、领导力及支持 ➢ 人力和物力配备 ➢ 医护合作 ➢ 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
护士执业环境测评内容:
➢ 1、您对医院护士执业环境的总体评价 ➢ 2. 护士有机会参与医院内部管理 ➢ 3. 护士能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 4.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使用护理程序 ➢ 5. 护理部领导平易近人 ➢ 6. 各级护士工作职责清晰 ➢ 7. 护士有机会参与医院管理决策 ➢ 8. 医院职能管理部门能够支持护士工作 ➢ 9. 护士长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 10. 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工作关系融洽
《护理敏感指标》PPT课件
![《护理敏感指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8d00ab02768e9950e7385d.png)
提供依据,保障患者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
2021/3/26
22
五、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
计算公式:
同期某级别护士人数
某级别护士的比率=
x100%
统计周期内护士总人数
工作年限分为:<1年;1—2年(含1年);
2—5年(含2年);5—10年(含5年);
≥10年。
2021/3/26
23
六、护士离职率
意义:
是反映医疗机构内部护理人员流动性和
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同期护士离职人数
护士离职率=
x100%
统计周期末护士在职人数+统计周期内护士离职人数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部门中,不同能力级别 护士在本机够或部门所有执业护士中所占的比 率。“能力”需要用具体的维度来衡量,常用 的有工作年限、学历和卫生技术职称。
2021/3/26
21
五、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
2、指标意义:
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反映医疗机构或其 部门中护士的结构配置情况,通过监测此指标, 能够了解护士队伍结构的现状及动态变化,并 研究护士结构配置与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 系,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效利用护理人力
三、护患比
指标的定义:统计周期内当班责任护士 人数与其负责照护的住院患者数量之比。
同期每天各班次患者数之和 平均每天护患比=1:
统计周期内每天各班次责任护士数之和
当班责任护士人数:不包括办公班、外 勤、护士长、治疗班等,仅为责任护士。
2021/3/26
15
举例:
计算护患比指标数据库报表(8小时/班 次)
3、做行动过程的评估
4、通过评估结果的反馈改善行动,保障 目标实现
目标给管理者提供了宏观、方向性的指引, 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化,是管理的抓手。
2021/3/26
22
五、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
计算公式:
同期某级别护士人数
某级别护士的比率=
x100%
统计周期内护士总人数
工作年限分为:<1年;1—2年(含1年);
2—5年(含2年);5—10年(含5年);
≥10年。
2021/3/26
23
六、护士离职率
意义:
是反映医疗机构内部护理人员流动性和
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同期护士离职人数
护士离职率=
x100%
统计周期末护士在职人数+统计周期内护士离职人数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部门中,不同能力级别 护士在本机够或部门所有执业护士中所占的比 率。“能力”需要用具体的维度来衡量,常用 的有工作年限、学历和卫生技术职称。
2021/3/26
21
五、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
2、指标意义:
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反映医疗机构或其 部门中护士的结构配置情况,通过监测此指标, 能够了解护士队伍结构的现状及动态变化,并 研究护士结构配置与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 系,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效利用护理人力
三、护患比
指标的定义:统计周期内当班责任护士 人数与其负责照护的住院患者数量之比。
同期每天各班次患者数之和 平均每天护患比=1:
统计周期内每天各班次责任护士数之和
当班责任护士人数:不包括办公班、外 勤、护士长、治疗班等,仅为责任护士。
2021/3/26
15
举例:
计算护患比指标数据库报表(8小时/班 次)
3、做行动过程的评估
4、通过评估结果的反馈改善行动,保障 目标实现
目标给管理者提供了宏观、方向性的指引, 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化,是管理的抓手。
护理敏感指标ppt课件
![护理敏感指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c542f7b4daa58da1114abb.png)
者安全。对患者跌倒的评估,可以帮助护理工作者建立患者分类管理的职业思维。
预防患者跌倒的过程,充分体现护理工作对患者的责任和关怀。
映平均每张开放床位所配备的执业护士数量。
➢ 基本公式:
➢
同期执业护士人数
➢ 床护比=1:
➢
统计周期内实际开放床位数
;.
9
二、床护比 ➢ 按照服务单位的类型分类:
医疗机构总床护比
床护比
普通病房床护比
特殊护理单元床护比
ICU、手术室、
产房、产科
;.
10
二、床护比指标意义:
➢ 1.反映护理服务的人力投入。
➢
2.帮助管理者了解当前床护比例关系
➢
3.有助于引导管理者建立以合理的人员配备模式
➢
4.为安全运行提供警示
;.
11
二、床护比使用方法:
床护比是一个引导管理者基于开放床位数配置护理人力的工具。管理者应当对这 些护理单元最低和合理的床护比的“理论值”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结合收治患 者的类型、医院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等因素,拟定自身的床护比标准值。
下午班
接班 患者数
新收 患者数
夜班
接班
新收
患者数 患者数
;.
16
护患比指标的意义
1、患者护理结局的好坏,与护理人力的配备有直接关系。护患比反应护理服务的 有效人力投入,反映执业护士直接照顾患者数量情况,而护理人力的合理配置, 是护理服务的规范化的基本保障,属于护理质量的结构性指标。
;.
17
护患比指标的意义
7
应用敏感指标的原则
1、打通信息渠道,保障数据可获得性和可靠性 2、注重指标内涵,避免单看数值 a、对指标值本身考量。 b、对指标值影响因素的考量。 C、关注指标可能带来的负面激励。 3、真诚反馈,合理辅导,持续改进
质量敏感指标解读护理课件
![质量敏感指标解读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95f26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3.png)
。
资源利用类指标
如床位使用率、护士工作效率 等。
02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具体内 容
患者满意度指标
患者满意度指标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直观指标之一,通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来反映护理效果。
患者满意度指标包括患者对护士的态度、技能、服务流程等方面的评价,以及患者 对医院整体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提高患者满意度指标的方法包括加强护士培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等。
护士护理效果指标
护士护理效果指标主要反映护 士的护理效果和技能水平,包 括护理操作规范、护理效果评 估等方面的指标。
护士护理效果指标的评估可以 通过患者病情好转率、并发症 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数 据来进行。
提高护士护理效果指标的方法 包括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理 技能、优化护理流程等。
护理安全指标
目的
通过质量敏感指标的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护理服务中的问题, 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护理服务质 量,保障患者安全和满意度。
质量敏感指标的重要性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通过监测和评估质量敏感指标,可以及时发现护理服务中的不足和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 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保障患者安全和满意度
质量敏感指标通常与患者安全、满意度和健康结果等关键领域相关,通过监测这些指标, 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不满和安全隐患,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安全。
质量敏感指标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如何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敏 感指标,以及如何确保数据收集的准 确性和及时性,是面临的挑战。
机遇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敏感指标体系, 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医院 的长远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质量敏感指标的未来发展方向
个性化医疗
资源利用类指标
如床位使用率、护士工作效率 等。
02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具体内 容
患者满意度指标
患者满意度指标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直观指标之一,通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来反映护理效果。
患者满意度指标包括患者对护士的态度、技能、服务流程等方面的评价,以及患者 对医院整体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提高患者满意度指标的方法包括加强护士培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等。
护士护理效果指标
护士护理效果指标主要反映护 士的护理效果和技能水平,包 括护理操作规范、护理效果评 估等方面的指标。
护士护理效果指标的评估可以 通过患者病情好转率、并发症 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数 据来进行。
提高护士护理效果指标的方法 包括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理 技能、优化护理流程等。
护理安全指标
目的
通过质量敏感指标的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护理服务中的问题, 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护理服务质 量,保障患者安全和满意度。
质量敏感指标的重要性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通过监测和评估质量敏感指标,可以及时发现护理服务中的不足和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 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保障患者安全和满意度
质量敏感指标通常与患者安全、满意度和健康结果等关键领域相关,通过监测这些指标, 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不满和安全隐患,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安全。
质量敏感指标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如何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敏 感指标,以及如何确保数据收集的准 确性和及时性,是面临的挑战。
机遇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敏感指标体系, 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医院 的长远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质量敏感指标的未来发展方向
个性化医疗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PPT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ce5f1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1.png)
床护比---相关解释
执业护士总人数: 指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总人数,含助产士 新入职护士若未注册不能统计入内
床位数 实际开放床位数:医疗机构收治患者实际开放床位数 编制床位数:医疗机构执业注册床位数 普通护理单元床位数:除特殊护理单元床位数之外的普通护理单元床位数 特殊狐护理单元床位数:重症医学科、手术室、产房、层流病房、母婴同室等分别计数床位数
• 衡量组织内部护士人力资源流动状况 • 促进分析离职原因,为改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六、护士执业环境
• 指促进或制约护理专业实践的工作场所的组织因素, 包括护士工作的物理环境和组织环境
• 护士执业环境测评得分
• 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的润滑剂
六、护士执业环境的概念
促进或制约护理专业实践的工作场所相关的因素,包括: 物理环境:空间设置,设备,器材等 组织环境:护理领导力,护理管理组织架构,制度流程
五、护士离职率
• 离职:与特定组织有劳动关系且在该组织领取工资和奖金的个人,结束其与 组织的这种关系的行为
• 统计周期内,某医疗机构中护士自愿离职人数与累计在职护士总数的比率
•
护士离职率=
同期护士自愿离职人数 (统计周期初在职护士人数+统计周期末在职护士人数)/2
×100%
• 自愿离职人数 • 院内岗位调整、且未变更注册单位者,不计入离职 • 在职护士总数:(统计周期初人数+统计周期末人数)÷2
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影响恢复进程 甚或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如骨折
无
没有伤害
严重度2级(中度)
需要冰敷、包扎、缝 合、夹板等医疗或护 理处置观察
死亡
患者因跌倒产生的持续 性损伤而最终致死
九、院内压疮发生率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解读ppt课件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37130358fb770bf78a55a5.png)
• • • • 每天的班次分为白班、夜班(不分大、小夜班统一计算) 白班、夜班起止时间依据本单位的班次安排时间,全院应统一 某班次(8:00-18:00)责任护士数(标准工作时长8小时) 1名责任护士工作时间8小时,计算为1名责任护士(8 ÷ 8)、1名责 任护士白班工作时间为10小时,则计算为1.25名白班责任护士(10 ÷ 8=1.25) • 举例:夜班责任护士数:如果某病区夜班(18:00-次日8:00)有4名 护士,班次分别为: ①18:00-次日8:00 ②18:00-次日2:00 ③2:00-次 日8:00④18:00-23:00,5:00-8:00 • 则该区夜班责任护士为(14+8+6+8) ÷8=4.5
•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指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发生的某导管非
计划性拔管例数占该周期内某导管留置总日数的比例,或者是占该 周期内导管置管总例数的比例
• 指标意义: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是反映患者安全的重要指标,体
现了护理质量水平。通过对该指标进行监测,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 导管管理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提示管理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最大限 度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7、应用敏感指标的原则
• 》打通信息渠道,保障数据可获得性和可靠性 》注重指标内涵,避免单看数值 》真诚反馈,合理辅导,持续改进
病人受益 目标达成
监测 评估
质量改善
素质提升
敏感性指标
反馈 辅导
管理者
信息
一线人员
敏感指标管理的良性循环
主要内容
一、背景及意义
二、敏感指标与护理质量管理概述
三、护理敏感质量指标释义
崇德 惠民 敬业 创新
1、床护比 指标意义
• 《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4版)》对床护比的要求:
•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指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发生的某导管非
计划性拔管例数占该周期内某导管留置总日数的比例,或者是占该 周期内导管置管总例数的比例
• 指标意义: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是反映患者安全的重要指标,体
现了护理质量水平。通过对该指标进行监测,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 导管管理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提示管理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最大限 度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7、应用敏感指标的原则
• 》打通信息渠道,保障数据可获得性和可靠性 》注重指标内涵,避免单看数值 》真诚反馈,合理辅导,持续改进
病人受益 目标达成
监测 评估
质量改善
素质提升
敏感性指标
反馈 辅导
管理者
信息
一线人员
敏感指标管理的良性循环
主要内容
一、背景及意义
二、敏感指标与护理质量管理概述
三、护理敏感质量指标释义
崇德 惠民 敬业 创新
1、床护比 指标意义
• 《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4版)》对床护比的要求:
护理敏感指标ppt完整课件
![护理敏感指标ppt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b49373856a561253d36f28.png)
指标意义
➢床护比是护士人力配备的评价指标之一 ➢床护比可以作为基本人力配备的参考标准 ➢是患者护理结果的影响因素之一
指标意义
有关床护比标准
1:0.4
局限性 涉及变量:开放床位数、所有执业护士总数 有效人力?层级配置?工作量?工作环境?
不同测量对象床护比
***医院床护比 ***医院普通病房护理单元床护比 ***医院ICU床护比 ***医院母婴同室床护比 ***医院手术室床护比 ***医院产房床护比
结构-过程-结果
结 构
过 程
结 果
科室结构和特点 人员配置和特点
设备资源 监测方法和装置 操作指南/标准
实践指南 干预的成效 病人严重程度评分 护士工作质量评分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筛选
1. 护理工作的维度: 专业技术、患者安全、身心体验
2. 质量管理的维度: 结构--过程--结果
3. 敏感的维度: 把握质量工作的关键问题,短板--工作要点
直接护理时数:指患者直接得到的护理活动时间
例如:给药、交接班、测量生命体征、巡视、接诊患 者、各种穿刺、抽血、健康教育、评估、测量血糖、 出入量记录、换药、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管路护理、 与患者谈话、办理出院、护理操作、协助患者活动、 转床、协助检查、移除管路、导尿、急救、协助进食 等。
第二部分:13个敏感指标的定义 指标意义及计算方法
国家遴选的13个敏感指标
结构
床护比 护患比 每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 不同级别护士的配备 护士离职率 护士执业环境测评
过程 结果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率
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院内压疮发生率 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ICU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 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敏感指标与护理质量管理ppt课件
![敏感指标与护理质量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a5b558844769eae009edce.png)
基本公式: 某级别护士的比率=同期某级别护士数/统计周期内
护士总人数*100%
20
护士离职率是用于衡量组织内部护士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 标。了解护士离职现状,并将现状与本院常态及其他同级医疗机构护 士离职现状进行比较,针对异常情况,对护士离职原因、由于离职造 成的护士结构变化及由于护士离职对护理质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为管理者制定人员招聘和培训计划、改善管理策略等方面提供依据
基本公式 护士离职率=同期护士离职人数/统计周期末护士在职人数+统计周
期内护士离职人数*100%
21
护士执业环境是影响患者结局的关键因素之一。 健康的护士执业环境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激励护士增加工作投入,促进患者安全,提高 护理质量,降低护士离职率,节约医院成本。
22
增加护士的人员配置,保证充足的人力资源 让护士更多的参与决策过程,拥有更多自主权 创建和谐医护关系 提升领导力 促进护理专业化发展
9
结构
环境、设 备、人力
照护对象
结果
患者安全、 质量改善
过程
如何照护 敏感质量指标:反映护理结果、过程、结果
10
■护理质量聚焦
□可以反映护理现状的指标 □可以反映护理质量的指标 □可以反映护理效果(与护理相关的患者结果)的指标 □准确的、完整的收集同质化的护理质量数据
□指标的判读与关联性分析 □如何利用数据、指标来改善护理质量(科学依据)
基本公式 平均每天护患比=同期每天各班次患者数之和/统计周期内每天各
班次责任护士之和
18
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患者平均每天实际得到的护理时数 护理时数:包括直接护理时数、间接护理时数和相关护理时数。 管理者了解患者所得到的护理服务总时数,进而可推算出护理工作
护士总人数*100%
20
护士离职率是用于衡量组织内部护士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 标。了解护士离职现状,并将现状与本院常态及其他同级医疗机构护 士离职现状进行比较,针对异常情况,对护士离职原因、由于离职造 成的护士结构变化及由于护士离职对护理质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为管理者制定人员招聘和培训计划、改善管理策略等方面提供依据
基本公式 护士离职率=同期护士离职人数/统计周期末护士在职人数+统计周
期内护士离职人数*100%
21
护士执业环境是影响患者结局的关键因素之一。 健康的护士执业环境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激励护士增加工作投入,促进患者安全,提高 护理质量,降低护士离职率,节约医院成本。
22
增加护士的人员配置,保证充足的人力资源 让护士更多的参与决策过程,拥有更多自主权 创建和谐医护关系 提升领导力 促进护理专业化发展
9
结构
环境、设 备、人力
照护对象
结果
患者安全、 质量改善
过程
如何照护 敏感质量指标:反映护理结果、过程、结果
10
■护理质量聚焦
□可以反映护理现状的指标 □可以反映护理质量的指标 □可以反映护理效果(与护理相关的患者结果)的指标 □准确的、完整的收集同质化的护理质量数据
□指标的判读与关联性分析 □如何利用数据、指标来改善护理质量(科学依据)
基本公式 平均每天护患比=同期每天各班次患者数之和/统计周期内每天各
班次责任护士之和
18
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患者平均每天实际得到的护理时数 护理时数:包括直接护理时数、间接护理时数和相关护理时数。 管理者了解患者所得到的护理服务总时数,进而可推算出护理工作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解读PPT课件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b7ac975acfa1c7ab00cce7.png)
3 、找出根源,驱动改善 &指标的最终目的是,找出影响质量的根源,从而制定改善的措
施,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可以考虑对质量指标的目标值做适当的分解。 &让不同岗位的组织成员明确自己在不同的质量指标中的目标、
任务以及行为准则。(注意:明确责任不是为了追责,而是为 了调动不同岗位的人自我管理的动力) &再出现质量问题时循迹追踪,找到问题的根据,以便改进。
白班,记录各护士的上班时长,根据上面公式计算出白班的责任护士数,护士 5工作4小时,计为0.5人,其余人均工作8小时,均计为1人,共5.5人;护士7-10 参与夜班,同样计算出夜班责任护士人数为5.5人。
& 白班交接班的时候住院患者数为30人,期间新入院5人,则白班收治患者数为
(30+5)×(8÷8)=35人。白班期间出院2人,因此夜班接班时住院患者数为 33人,期间新入院3人,则夜班收治患者数为(33+3)×(16÷8)=72人。
平均每天护理时数 (3272.5/30天)
109.1
110.8
平均护理时数
平均每天住院患者
每住院患者24小时 平均护理时数
44.8
2.4 (109.1/44.8)
44.7
2.5 (110.8/44.7)
两个护理单元护理人力配备现状一览表
项目 实际开放床位数 实际配备护士人数 实际开放床位床护比
平均护患比 白班平均护患比 小夜班平均护患比 大夜班平均护患比
8 8 8 8 4 8
5.5
30 5 35
6.36 9.73
夜班时长16小时 夜班责任护士上班小时数
8 12 16 8 5.5 33 3 72 13.09
7、指标意义
欧洲9国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护士每增加一名患者工作量,住 院患者30天死亡率增加7%,可见要想提升护理质量,关注护患 比是必须的。
《护理敏感指标》ppt课件
![《护理敏感指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bc6a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f.png)
为什么需要关注护理敏感指标
01
02
帮助识别和解决潜在的护理问 题
提高护理质量
03
监测和改进护理效果
04
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
如何应用护理敏感指标
建立标准化和系统化的数据收集方法 根据数据制定改进计划并采取行动
定期评估和分析指标数据 持续监测和调整计划以实现持续改进
护理敏感指标的种
02
类
疼痛管理指标
《护理敏感指标》ppt 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护理敏感指标的种类 • 护理敏感指标的监测与应用 • 护理敏感指标的持续改进 • 结论
引言
01
什么是护理敏感指标
01
护理敏感指标是用于衡量和评估 护理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工具。
02
它们是一组经过筛选和确定的指 标,能够反映护理工作的关键领 域和患者结局。
智能化应用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护理敏感指标 的智能化分析和预测,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 依据。
THANKS.
压疮监控与处理
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并 对已发生的压疮进行及时 处理和记录。
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指标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
对所有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并记录评估结果。
预防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使用弹力袜、定期运动等 。
监控与处理
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已发生的深静脉血栓进行及时处理和记 录。
护理敏感指标与患者结局的关系
直接关系
护理敏感指标与患者结局之间存 在直接的关系,如高血糖水平可 能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
间接关系
护理敏感指标与患者结局之间存 在间接的关系,如高血糖水平可 能导致患者的遵医行为下降,进 而影响患者的结局。
(医学课件)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数据采集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数据采集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9636e504a1b0717fd5dd93.png)
32
护患比
统计周期内当班责任护士与其负责护理的住院患者数量
定义
比例
平均每天护患比=1:
公式 (白班+夜班)
58.5+91.875 = 150.375 5.875+2.75 = 8.625
同期每天各班次患者数之和
= 1:17.4
统计周期内每天
各班次责任护士数之和(白班+夜班)
. 33
每住院患者每24h平均护理时数(HPPD)
直接护理患者的护士,护士长不计算在内,如果护
士长承担了责任护士的工作时间就计算在内
责任护 责任护士标准工作时长8h,每8h就算是1个责任护士
士数
数
责任护士数计算公式=工作时间÷8 白班 8:00—17:00(时长9h)
. 夜班 18:00—08:00(时长 14h)
1.125 1.75
责任护士数? 0.75 责任护士数?30
理质量。
. 59
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SBI)发生率
统计周期内,监测场所CLASBI发生例次占同期该场所中心导管置 定义 管总日数的千分比 某导管UEX发生率= 公式 总日数 统计周期内:统一的时间计算,比如每天17:00至次日17:00 变量特别 说明 同期CLASBI发生例次:长期医嘱,统计周期开始日期时间到结束 日期后48hCLASBI发生例次(CLASBI诊断依据医疗诊断)
定义
平均每天每位患者所获得护理时数(h) 护理时数= 同期本院病区在岗执业护士实际上班
公式
小时数 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实际占 用床日数
住院患者 实际占用
由统计报表获取统计期间的实际占用床日数或实 际占用床位数
. 34
每住院患者每24h平均护理时数(HPP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衡量组织内部护士人力资源流动状况 • 促进分析离职原因,为改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六、护士执业环境
定义
• 指促进或制约护理专业实践的工作场所的组织因素, 包括护士工作的物理环境和组织环境
床护比---相关解释
执业护士总人数: 指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总人数,含助产士 新入职护士若未注册不能统计入内
床位数 实际开放床位数:医疗机构收治患者实际开放床位数 编制床位数:医疗机构执业注册床位数 普通护理单元床位数:除特殊护理单元床位数之外的普通护理单元床位数 特殊狐护理单元床位数:重症医学科、手术室、产房、层流病房、母婴同室等分别计数床位数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基本程序
自评数据完整 性和可靠性
指标比较: 自身的趋势 同业的差异
追问原因: 事件的分布 过程的回溯
确定短板 拟订改进策略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
结构指标6个
• 床护比 • 护患比 • 每住院患者24小时 • 平均护理时数 • 不同级别护士配置 • 护士自愿离职率 • 护士执业环境测评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护患比---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相关说 明
某个班次收治患者总数
(接班时在院患者数+该班时段内新入科患者数)×(班次时长÷8)
如:夜班(18:00--次日08:00)收治患者数 夜班接班时患者数未8,新入院1人,转入1人,转出1人,死亡1人 夜班收治患者数为:(38+1+1)×(14÷8)=70
变量特别 说明
意义
• 实际开放床位数:实际收治患者的长期固定床位数 • 执业护士总人数: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总数
• 引导管理者基于“开放床位”初步估算护理人力 • 可以参考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或行业组织的推荐,也可以参考国外 • 考虑收治患者类型、医院定位和发展方向等,拟订自身床护比标准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 反映在医疗机构或其部门中护士的人力资源结构 • 分析护士人力资源结构与护理质量、患者安全的关系 • 知道优化护士人力资源配置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四、不同级别护士配置---计算公式
• 某级别护士的占比率=
同期某级别护士人数 统计周期内护士总人数
×100%
• 统计周期内某级别护士人数= 统计同期始某级别护士人数+ 统计同期末某级别护士人数 2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三、每住院患者每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 (HPPD)
定义
• 平均每天每位患者所获得护理时数(小时)
公式
• 护理时数=
同期本院在岗执业护士实际上班小时数 统计周期内患者实际占用床日数
变量特别 说明
• 护理时数:本院在岗执业护士的护理时数
意义
• 反映患者获得的护理工作量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四、不同级别护士配置
定义
• 不同能力级别护士在本机构或部门所有注册护士中所占的比率
公式
• 某级别护士的占比=
同期某级别护士人数 统计• 周‹ 期内护士总人数
×100%
变量特别 说明
意义
• 学历:以取得的学历证书为凭证 • 职称:卫生技术职称以医疗机构实际聘用为准 • 年资:年限‹1年、1年≤年限‹2年…… • 返聘护士计入相应级别护士人数
过程指标1个
• 住院患者身 体约束率
结果指标6个
• 院内内压疮发生率 • 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
管发生率 • 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发
生率 • 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发生率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
生率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内容说明
指标定义
指标意义
计算方法
使用方法
指标评述
• 定义 • 相关概念
• 统计周期内,某医疗机构中护士自愿离职人数与累计在职护士总数的比率
•
护士离职率=
同期护士自愿离职人数 (统计周期初在职护士人数+统计周期末在职护士人数)/2
×100%
变量特别 说明
意义
• 自愿离职人数 • 院内岗位调整、且未变更注册单位者,不计入离职 • 在职护士总数:(统计周期初人数+统计周期末人数)÷2
的定义
• 测量目的 • 测量对象 • 对护理质量
管理的意义
• 计算公式及 相应的解释
• 数据及来源
• 使用方法概述 • 数字背后的意义
• 应用案例
• 指标关联分析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一、床护比
定义
• 统计周期内实际开放床位与所配备的职业护士人数比例
公式
•
床护比=1:
同期职业护士总数 统计周期内开放床位数
某个班次责任护士数
责任护士:直接护理患者的护士,一般情况下护士长不计算在 内,当护士长承担了责任护士的工作时可计算在内
某班次责任护士数:(标准工作时长:8小时) • 1名责任护士工作时间8小时,计算为1名责任护士(8÷8=1) • 1名责任护士白班工作时间为10小时,则计算为1.25名白班责任
护士(10÷8=1.25)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敏应应用用培训感 标
应用指标数据 提升品管效果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体现护理工作特点 符合质量管理规律 与患者的健康结果密切相关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指标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看清质量现状及动态
明确自身在业界的位置
探测质量问题或潜在问题
分析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
引导质量改善策略
评价质量改善行动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护患比---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相关说 明
班次
每天的班次分为白班、夜班(不分大夜班、小夜班,统一计算) 白班、夜班的起止时间依据本单位的班次安排时间,全院应统一 如:白班8:00---18:00(时长10小时)
夜班18:00---08:00(时长14小时)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护患比---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相关说 明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二、护患比
定义
• 统计周期内当班责任护士人数与其负责护理的住院患者数量之比
公式
•
平均每天护患比=1:
同期每天各班次患者数之和 统计周期内每天各班次责任次责任护士数之和
变量特别 说明
• 当班责任护士数:统计期间内在岗、直接护理患者的 责任护士总人数
意义
• 引导管理者基于“护理需求”配置护理人力 • 还可以进一步计算班次护患比
• 统计周期内护士总人数=
统计同期始护士人数+ 统计同期末护士人数 2
1.级别: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学历、不同卫生技术职称护士的人数
2.护士:分子和分母中的护士,均指注册护士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五、护士离职率
定义 公式
• 离职:与特定组织有劳动关系且在该组织领取工资和奖金的个人,结束其与 组织的这种关系的行为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六、护士执业环境
定义
• 指促进或制约护理专业实践的工作场所的组织因素, 包括护士工作的物理环境和组织环境
床护比---相关解释
执业护士总人数: 指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总人数,含助产士 新入职护士若未注册不能统计入内
床位数 实际开放床位数:医疗机构收治患者实际开放床位数 编制床位数:医疗机构执业注册床位数 普通护理单元床位数:除特殊护理单元床位数之外的普通护理单元床位数 特殊狐护理单元床位数:重症医学科、手术室、产房、层流病房、母婴同室等分别计数床位数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基本程序
自评数据完整 性和可靠性
指标比较: 自身的趋势 同业的差异
追问原因: 事件的分布 过程的回溯
确定短板 拟订改进策略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
结构指标6个
• 床护比 • 护患比 • 每住院患者24小时 • 平均护理时数 • 不同级别护士配置 • 护士自愿离职率 • 护士执业环境测评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护患比---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相关说 明
某个班次收治患者总数
(接班时在院患者数+该班时段内新入科患者数)×(班次时长÷8)
如:夜班(18:00--次日08:00)收治患者数 夜班接班时患者数未8,新入院1人,转入1人,转出1人,死亡1人 夜班收治患者数为:(38+1+1)×(14÷8)=70
变量特别 说明
意义
• 实际开放床位数:实际收治患者的长期固定床位数 • 执业护士总人数: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总数
• 引导管理者基于“开放床位”初步估算护理人力 • 可以参考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或行业组织的推荐,也可以参考国外 • 考虑收治患者类型、医院定位和发展方向等,拟订自身床护比标准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 反映在医疗机构或其部门中护士的人力资源结构 • 分析护士人力资源结构与护理质量、患者安全的关系 • 知道优化护士人力资源配置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四、不同级别护士配置---计算公式
• 某级别护士的占比率=
同期某级别护士人数 统计周期内护士总人数
×100%
• 统计周期内某级别护士人数= 统计同期始某级别护士人数+ 统计同期末某级别护士人数 2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三、每住院患者每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 (HPPD)
定义
• 平均每天每位患者所获得护理时数(小时)
公式
• 护理时数=
同期本院在岗执业护士实际上班小时数 统计周期内患者实际占用床日数
变量特别 说明
• 护理时数:本院在岗执业护士的护理时数
意义
• 反映患者获得的护理工作量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四、不同级别护士配置
定义
• 不同能力级别护士在本机构或部门所有注册护士中所占的比率
公式
• 某级别护士的占比=
同期某级别护士人数 统计• 周‹ 期内护士总人数
×100%
变量特别 说明
意义
• 学历:以取得的学历证书为凭证 • 职称:卫生技术职称以医疗机构实际聘用为准 • 年资:年限‹1年、1年≤年限‹2年…… • 返聘护士计入相应级别护士人数
过程指标1个
• 住院患者身 体约束率
结果指标6个
• 院内内压疮发生率 • 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
管发生率 • 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发
生率 • 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发生率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
生率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内容说明
指标定义
指标意义
计算方法
使用方法
指标评述
• 定义 • 相关概念
• 统计周期内,某医疗机构中护士自愿离职人数与累计在职护士总数的比率
•
护士离职率=
同期护士自愿离职人数 (统计周期初在职护士人数+统计周期末在职护士人数)/2
×100%
变量特别 说明
意义
• 自愿离职人数 • 院内岗位调整、且未变更注册单位者,不计入离职 • 在职护士总数:(统计周期初人数+统计周期末人数)÷2
的定义
• 测量目的 • 测量对象 • 对护理质量
管理的意义
• 计算公式及 相应的解释
• 数据及来源
• 使用方法概述 • 数字背后的意义
• 应用案例
• 指标关联分析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一、床护比
定义
• 统计周期内实际开放床位与所配备的职业护士人数比例
公式
•
床护比=1:
同期职业护士总数 统计周期内开放床位数
某个班次责任护士数
责任护士:直接护理患者的护士,一般情况下护士长不计算在 内,当护士长承担了责任护士的工作时可计算在内
某班次责任护士数:(标准工作时长:8小时) • 1名责任护士工作时间8小时,计算为1名责任护士(8÷8=1) • 1名责任护士白班工作时间为10小时,则计算为1.25名白班责任
护士(10÷8=1.25)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敏应应用用培训感 标
应用指标数据 提升品管效果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体现护理工作特点 符合质量管理规律 与患者的健康结果密切相关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指标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看清质量现状及动态
明确自身在业界的位置
探测质量问题或潜在问题
分析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
引导质量改善策略
评价质量改善行动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护患比---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相关说 明
班次
每天的班次分为白班、夜班(不分大夜班、小夜班,统一计算) 白班、夜班的起止时间依据本单位的班次安排时间,全院应统一 如:白班8:00---18:00(时长10小时)
夜班18:00---08:00(时长14小时)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护患比---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相关说 明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二、护患比
定义
• 统计周期内当班责任护士人数与其负责护理的住院患者数量之比
公式
•
平均每天护患比=1:
同期每天各班次患者数之和 统计周期内每天各班次责任次责任护士数之和
变量特别 说明
• 当班责任护士数:统计期间内在岗、直接护理患者的 责任护士总人数
意义
• 引导管理者基于“护理需求”配置护理人力 • 还可以进一步计算班次护患比
• 统计周期内护士总人数=
统计同期始护士人数+ 统计同期末护士人数 2
1.级别: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学历、不同卫生技术职称护士的人数
2.护士:分子和分母中的护士,均指注册护士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五、护士离职率
定义 公式
• 离职:与特定组织有劳动关系且在该组织领取工资和奖金的个人,结束其与 组织的这种关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