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国古代史核心知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第一单元先秦——秦汉

一、夏、商、西周

(一)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对象:王族(为主)、姻亲、功臣、先代贵族

评价:加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使统治集团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秩序。

后期诸侯国壮大,逐渐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分裂局面。

2、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为了解决贵族继承问题。

内容(也是特点):最大特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本质特点是以血缘关系维护统治

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评价:宗法制保证了西周贵族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该制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但嫡长子继承制、家族制度和“尊宗敬祖”观念,长期影响着

中国社会。

(二)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1、农业:耕作技术的特点:刀耕火种。

农业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以石器、木器为主。

农作物: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稻为主。

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买卖

2、手工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丝织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3、商业:商朝,出现了最早的货币。商人善经商,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三)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

1.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2.商朝已有关于日食的纪录(世界最早)。

二、春秋战国

(一)经济

1、农业

(1)铁工具、牛耕推广:铁器的应用——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变革;

牛耕的运用——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2)水利:秦国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秦国修郑国渠灌溉了关中农田。

2、手工业:冶铁业发展

3、商业:商业发达,一些政治中心形成了繁华的商业中心;从商鞅变法开始出现重农抑商政策。

4、小农经济和地主土地制度出现的原因: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小农经济特点:自耕农土地制度经济;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经营方式。

自耕农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精耕细作农业形成的主体。

5.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经济结构;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营模式。

(二)政治改革

1、春秋时期的改革

齐桓公任用管仲变法,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内容: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收税,

作用:事实上承认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战国时期的改革

(1)背景:随着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增强在兼并战争中的国力。

(2)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3)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评价: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推动了秦国社会发展和制度的转型;增强了国力,为秦统一奠定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新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并深入民心。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三)思想文化上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度瓦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各国国君重用。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

2、“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1)道家

创始人是春秋的老子,著作《道德经》,认为万物本原是“道”,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出“无为

而治”的政治主张。

战国的庄子,提出“齐物”的观点和“逍遥”的人生态度,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

(2)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①春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仁”和“礼”为核心)

西方,启蒙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

②“亚圣”孟子:提出“仁政”思想。

主张“民贵君轻。”——重视人民的作用

仁政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③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礼法并施

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在“性恶论”的基础上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3)韩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

主张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倡导变法革新;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以法治国

影响:其主张对秦统一中原,建立中央集权制提供了理论条件。

3、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1.科技:世界最古老的星表之一──战国石申编著《石氏星经》。

2.文学

孔子编订整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主要收集的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

楚辞: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楚辞这一新体诗歌。代表作《离骚》。

3.艺术:

战国出现毛笔绘制的帛画,代表作为《人物龙凤图》

三、秦朝

(一)统一的时间:公元前221年

原因: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间、区域间联系加强;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秦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

秦王嬴政的杰出才能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内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设丞相(行政,百官之首)、御史大夫(监察)、太尉(军事),相互牵制。

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地方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