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币的演变历史简介.
铜钱的故事
铜钱的故事在中国货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从最早的贝币、布币,到秦汉时期的五铢钱、唐宋时期的通宝钱,再到明清时期的铜元、银元,铜钱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繁荣与变迁。
本文将讲述一些关于铜钱的故事,以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一、最早的铜钱——贝币和布币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铜钱的雏形。
最早的铜钱是由贝壳和石头磨制而成,形状类似圆饼,因此被称为“贝币”。
随着青铜技术的发展,到了商朝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铜钱逐渐取代了贝币,成为了主要的货币形式。
同时,人们开始用青铜制作钱范,铸造出更加规范的铜钱。
二、秦汉时期的五铢钱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统一货币制度。
秦始皇下令废除各国的铸币权,将铸币权集中到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
从此,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大一统时代。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货币制度,继续实行五铢钱。
五铢钱由铜、锡、铅合金制成,正面有“五铢”二字,背面有各种吉祥图案,如龙、凤、鸟等。
五铢钱的发行,不仅促进了经济交流,还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
三、唐宋时期的通宝钱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和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两个繁荣昌盛的朝代。
在这个时期,铜钱的铸造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尤其是宋朝,铜钱的种类繁多,设计精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货币”。
宋朝的铜钱主要分为官铸和私铸两种。
官铸铜钱由朝廷直接监督铸造,质量有保障。
私铸铜钱则是指民间私人或商人铸造的钱币。
由于私铸铜钱的品质参差不齐,所以在市场上往往贬值较快。
为了防止私铸铜钱的泛滥,宋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专门的铸币局、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等。
四、明清时期的铜元、银元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和清朝(公元1644年-1911年)时期,中国的铜钱铸造技术进一步成熟。
特别是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随着海外贸易的繁荣,大量的铜元和银元流入中国市场。
中国货币历史上的8次重大演变!
中国货币历史上的8次重大演变!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中国货币历史源远流长,发现实物至今长达3500年左右。
其在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以下八次极为重大的变革:壹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商朝以贝作为货币,这是中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海贝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贝币铜贝随着人工铸币的广泛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贰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中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圜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圜钱秦半两货币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且这种货币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叁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铸钱而牟利。
元鼎四年,汉武帝收回了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汉五铢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肆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均明确标明钱的重量。
唐高祖武德四年,李渊改革币制,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这是中国最早的通宝钱,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开元通宝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伍银两进入了货币领域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称量货币,始于两汉,盛于明清朝代,但在清朝时有实、虚银两之分。
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等,其成色重量各地不同。
虚银两则是一种记账货币,实际支付时需折算成钱元;虽有一定含银量,但并无实物,如近代上海的“规元”、天津的“行元”、汉口的“洋例”等。
中国古钱币
“秦半两”有治疗人体跌打损伤的特殊效果。原来,秦始皇 时的“半两钱”中含有某种能促使人体骨质愈合的特殊物质。 但只有秦始皇用来铸造“半两钱”的铜矿中含有这种特殊物 质。此矿在秦始皇时已被采尽,所以以后各朝代铸造的铜钱 都不含有这种特殊物质,也就没有这种特殊疗效。
二、两汉钱币(西汉半两、两汉五铢钱、王莽钱币)
二、商、西周钱币(公元前16世纪—前771)金属铸币开始
天然贝币供不应求出现仿制贝形:陶、石、骨、玉、铜、金等材质的贝形货币,其中铜仿贝币 的发明是中国金属铸币的开始。
铜贝币
玉贝币
贝币的价值
原始贝币没有传世品,基本为出土物。因年代久远,极易损坏,其价格通常在30元 左右,骨质贝币价格在50元左右,铜贝价 格早已在200元以上。作为收藏投资,原 始贝币出土量大,其升值潜力远不如铜贝。但原始贝币基本上没人作伪(作伪者往 往版式类同,容易鉴别),初学者作为 收藏观赏,也不失为好的选择。而其它材料 所制的贝币有不少赝品了,集币爱好者在收藏时应小心谨慎。绿松贝和铜贝的价格 要高许多,一些品相上好的大型铜贝价 格可在千元之上。
中国古钱币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它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皇, 此后历经汉唐宋元明清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演进出了系统完整、内容丰富、内涵 博 大的中国古代钱币文化。中国古钱数量之大,品类之盛,分布之广,为世界所罕见。中 国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民俗等方面的历史,其精美 的文字书法和铸造技艺古 代钱币承载和所呈现出的独特艺术性也一直为人称道。
刀币(主要流行于齐、燕、赵三国)
圆钱(主要流行于周、秦及赵、魏两国沿黄河的地区)
布币
布币是中国古代货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 铲状铜币。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现的铸币铸成铲状。
中国古钱币的演变
中国古钱币的演变先秦货币金属贝是商、周时期流通的货币。
至春秋战国中期,以劳动工具为原形的新的货币形态出现了,主要是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
(I)、布币布币是由一种铲型农具“镈”演变来的。
在古代“镈”与“布”通用。
布币在形制上有空首布和平首布之分,空首布是早期的货币,有平肩、斜肩和耸肩三种形式。
流通于春秋时期和战国初期。
平首布是后期的货币,是由空首改为平首,币文多有祈字,所以也称祈布。
祈原义指斧,后逐渐演变为重量单位。
布有半祈、一祈、二祈等,祈布有小方足、尖足布、圆足布等形式,流通干战国后期。
三孔布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铸币,至今出土和传世极少,是中国古币的珍品。
(2)、刀币刀币是由一种工具“削”演变来的,各地流通的刀币形制相差较大,刀币最先源于齐国,统一于“齐法化”的形式,“齐法化”习称三字刀,后流通到燕赵等地。
刀币有齐刀、尖首刀、明刀和直刀等形制。
流通于战国时期,齐法化刀是齐刀的代表。
(3)、环钱环钱是仿纺轮的形制铸成的,分为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两种。
前者与纺轮相似,后者则象征古人所指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点。
环钱流通始于战国中后期。
(4)、蚁鼻钱蚁鼻钱是仿海贝的形态制成的,呈椭圆形,正面突起并铸有阴文,背面扁平。
因钱面上有阴文,加上又有穿孔,犹如怪异的人面,故俗称“鬼脸钱”。
流通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5)、早期金银币黄金和白银作为贵金属早就被古人所珍爱,并用于铸造货币。
楚国铸造一种带有铭文的金饭,称为“郢爰”,这是最早期的金币。
还有一些地区用白银铸造布币,这些可谓是最早期的银币五铢钱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和度量衡。
同时也统一了货币,规定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从此,中国货币开始进入以铢两为单位,以铜质为主要币材的年代。
西汉初年的币制基本上是沿袭秦朝的币制,只是重量上锐减。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始铸五铢钱。
由于铢钱制作精美,重量适中,流通便利,因此,尽管随后的几个朝代时铸时停,但五铢钱始终处于主要货币的地位。
古代钱币材质的演变
古代钱币材质的演变
古代钱币的材质演变经历了从最初的自然物品到金属货币,再到后来的纸币的过程。
以下是这一演变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和相关材质:
1. 贝币: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是贝币,使用海贝或淡水贝壳作为交易媒介。
这种货币形式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
2. 铜币: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金属货币开始出现。
商朝时期出现了最早的金属货币——铜贝,这是模仿贝壳形状制成的铜质货币。
到了西周时期,出现了更为规范的铜质货币,如布币和刀币。
3. 铁币: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的冶炼技术的发展,铁开始被用作货币材料。
铁币相较于铜币更便宜,但也更重,携带不便。
4. 金银币:金银自古以来就因其稀有、美观和耐久性而被珍视。
战国时期,金银开始被用来制作货币,特别是在贵族和皇室之间。
5. 合金币:秦汉时期,为了提高货币的耐磨性和美观度,开始使用铜与其他金属(如铅、锡)合金铸造钱币。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铸造了半两钱(秦半两)。
6. 纸币:北宋时期,由于铜币的重量和运输成本较高,
加之铜材短缺,政府开始发行纸币,即交子和会子。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纸币时代。
7. 其他材质:除了上述金属外,古代还有使用玉石、金箔、皮革等材质制作的货币,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场合或作为礼仪用途。
总的来说,古代钱币材质的演变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
从简单的自然物品到复杂的金属合金,再到轻便的纸币,每一次变革都是对效率和实用性追求的结果。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古钱币简介: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
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中国古钱币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的钱币之学。
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
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
中国古钱数量之大,品类之盛,分布之广,为世界所罕见。
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三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而且对周边许多国家和民族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从另一个层面写就的中国古代历史。
青铜之光---原始钱币【约前21世纪前770年】大约在三、四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天然的海贝充当商品交换中的媒介--货币。
商周是贝币使用的鼎盛时期,所以,贝也就自然成为人们衡量财富的象征。
贝币作为我国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今天仍然留有明显的遗迹。
在我们使用的汉字中,贵、贱、财、货、买、卖等与财富价值交换有关的文字上,依然与贝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天然海贝经常供不应求,于是便产生了石贝、玉贝、骨贝等代用品。
贝币书写了中国古钱币历史的开端,而石贝和铜贝的出现更标志着当时商业的逐渐发达和对冶炼技术的掌握。
这枚世界罕见的虎斑宝贝,可以说是天然海贝中遗存至今的珍品大贝,也可说是三千多年前,作为货币的天然海贝的最高代表。
殷商晚期以海贝为形式的青铜铸贝出现了,1971年,出土于山西保德商墓中的这枚保德铜贝,完全算得上是中国铜铸币之鼻祖,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铸币。
(图见《千年传世珍宝鉴赏——土卷》53页096/098图)异彩纷呈---先秦【前770年-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使得金属铸币被推上了中国货币史的前台,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当时的货币也逐渐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流通领域和货币体系,在中原地区,由农具铲的演变在货币上出现了空首布,也称铲布。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第五版人民币
1999年10月1日,中 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 第五套人民币,共有 1角、5角、1元、5元、 10元、20元、50元、 100元八种面额,其 中1角、5角、1元有 纸币、硬币2种。第 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 流通需要,增加了20 元面额,取消了2元 面额,使面额结构更 加合理。
第一版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 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 行第一套人民币,共 12种面额62种版别, 其中1元券2种、5元 券4种、10元券4种、 20元券7种、50元券7 种、100元券10种、 200元券5种、500元 券6种、1000元券6种、 5000元券5种、10000 元券4种、50000元券 2种。
乾元重宝
安史之乱后,唐 肃宗为对付财政 困难、铸造大钱, 称“乾元重宝”。
会昌开元
晚唐唐武宗废佛, 取佛铜大量铸 “会昌开元”钱, 使延续了半个世 纪的通货紧缩现 象才有所缓和。
(四)货币的转折。
• 两宋“年号钱”、“御书币”与“纸币” 。
• 元代币制以纸币为主 。
• 明朝由纸币政策转 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体系。 • 清朝铜钱,纸币和机制币 。
• 隋朝“五铢钱”。
西汉五铢钱
汉武帝即位后, “外事四夷,内 兴功利”急需开 辟财源。同时郡 国自由铸钱,造 成币制混乱,物 价上涨,威胁中 央财政。于是汉 武帝公元前118年 下令废除汉初郡 国制币权,改由 中央统一铸币。
“大泉五十”是 王莽上台后为解 决经济危机而铸 行的一种大钱。 “泉”是“钱” 字的借用。王莽 相信纬学说,在 他夺取刘姓天下 后,为讳忌“刘” 字,刘字由卯、 金、刀三字组成, 故钱文中不用 “金”字而用 “泉”。
尖首之分,也是我国早期一种青铜铸币。
燕明刀
古代钱币的发展史
古代钱币的发展史
1.天然贝币:早在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天然海贝已经被用作货币,如商代的琥珀
金币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无文铜贝。
2.夏代至秦朝:中国的货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朝。
夏商时
期主要使用实物货币,即天然贝。
西周晚期除了贝币外,还流通了一些无固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
3.先秦货币: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推动了金属铸币的使用,货币形态多样化,
如空首布、铲布(农具铲的演变)、蚁鼻钱(铜贝的高级形式)、刀币等。
这一时期,货币体系因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4.秦朝货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统一的货币制度,以秦半两为主,但由于政策问题
导致货币减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汉朝初期,刘邦为了筹集军需自行铸钱,并在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了五铢钱作为官方货币。
5.货币文化的演进:随后的朝代,如唐朝、明朝、清朝等,都在货币文化和铸造技术上进
行创新和发展。
例如,唐朝的开通元宝、宋朝的交子、元朝的纸钞等,都是各自时代的代表性货币。
6.货币体系的完善:中国古代货币体系非常完善,包括多种形态和用途的货币,如布币、
刀币、圜钱、蚁鼻钱、方孔圆钱等。
这些货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历程
一、贝币:
1、6世纪前期,中国出现了石器时代的贝币,它是一种能够通过交换获得商品的
抵押物,它的特征是条状的无计量的传统物质通货,也是全国之商品流通的媒介,沿用至春秋时代。
2、春秋时期,中国出现了火铸矿贝币,它继承了石器时代贝币的手工模具铸造和
烧制工艺,将贝物以火铸法加工成贝币,沿用至战国时期。
二、铜钱:
1、自战国后期起,中国出现了铜钱,它是战国到汉代的钱币,也是历史上最早的
真正意义上钱币,它的特点是有计量,以“文”、“分”、“厘”为单位,可以作为流通
媒介来使用,沿用至汉朝。
2、汉朝初期,中国出现了“介划头”,它是汉朝铜钱的主要型式,它用铜钱质通货
取代贝币和火铸矿币,以称量实物,沿用至唐代。
三、金币:
1、自唐朝起,中国出现了金币,它是以度量黄金重量的钱币,它的特点是用金的
计量单位度量黄金的重量,制成金币作为流通的媒介,沿用至元朝。
2、元朝时期,中国出现了“银元”,它是元朝的银钱,也是中国最为主要的钱币,
它的特点是使用有计量的小钱作为流通媒介,沿用至清朝。
四、近代货币:
1、清朝末期,中国出现了“钞币”,它是清朝末期至民国早期新兴的纸质媒介通货,它的特点是使用当银行发行的纸币,以汇票、定期存款等方式来发行,沿用至民国时期。
2、民国至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出现了“废钞重铸”,它是铸币经过改造后成为新
的货币,它的特点是以新钱覆盖旧钱,以废钞制铸新钱的形式发出新钱,沿用至今。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史(带图解说)先秦钱币(一) 先秦时期经济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
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
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
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
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
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
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
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
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
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
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
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
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
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中国古钱币发展四步曲
中国古钱币发展四步曲我国钱币自商代起源之后,在长达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钱币的形态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根据各时期钱币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变化,我们将中国钱币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成钱币萌芽、纪地钱币、铢两钱币、年号钱币四个大的历史时期。
一、钱币萌芽时期这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的商代晚期开始,到公元前8世纪的春秋初年结束,先后历时400多年。
这一时期钱币的主要特征是:①钱币虽然已经出现,但形态上尚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铜贝模仿天然贝,原始布与一般生产工具铲的小型化。
②铸币原料采用当时铸造礼器、兵器、工具最常用的铜金属,对后世铸币长期使用铜料产生深远影响。
③存在着共同使用铜贝、原始布、铜金属块称量货币的现象,开启了春秋战国时期多种钱币体系的先河。
④钱币上尚没有文字出现。
总的看来,这时的钱币尚处于萌芽时期,但它为以后的钱币发展奠定了铸钱技术的基础。
另外,由于西周宗法制度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金属钱币的使用并没有能完全排斥民间广泛流行的“以物易物”交换活动和用其他物品作为货币的传统,钱币因而未能在商品流通中取得主导地位,这是迄今为止未能发现众多商周钱币遗物的根本原因。
早期贝币二、纪地钱币时期这一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的春秋初年开始,到公元前3世纪末的战国晚期结束,先后历时500多年,史称春秋战国时期。
通常又细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在商品经济方而,最显著的特点是商业化大都市的涌现和金属铸币的发展以及大量使用。
所谓纪地钱币,主要指在钱币上铸有地名、城邑名。
当然,当时钱文的性质比较复杂,还有纪天干、纪地支、纪数目、纪重量、纪交换值、纪范次、纪炉别、纪国名、纪币名等情况。
但主流是纪地性质,因此学术界通常把这一时期内的钱币统称为纪地钱币。
从钱币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看,经地时期的钱币较前有很大的变化,形成鲜明的时代特色:①钱币上出现了文字,这是一个最大的特点和进步。
这些钱币文字性质不一,书体不同,它们为探讨钱币的流通范围、铸主、年代、币值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文字依据,它们也是研究早已失传的秦、齐、楚、燕、赵、魏六国古文字的珍贵实物资料。
古钱币的认识
古钱币的认识古钱币是指古代使用的货币形式,是研究历史、考古等学科的重要对象之一。
通过对古钱币的认识,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政治制度、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信息。
下面将从古钱币的起源、发展、种类和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古钱币的起源古钱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中国。
在那个时候,人们开始使用铜、银等金属制作成不同形状的钱币,用于交换商品和支付税赋。
最早的古钱币被称为“刀币”,形状类似于刀子,上面刻有文字和图案,用于证明其价值。
二、古钱币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古钱币逐渐演变成了各种不同的形式。
在中国,古钱币经历了贝币、铜质圆形钱币、方孔钱币等阶段。
每个时期的古钱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例如刻有当时的皇帝或国家标志,或者刻有吉祥图案。
同时,古钱币的制作工艺也逐渐提高,刻字和图案变得更加精细。
三、古钱币的种类古钱币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圆形钱币、方孔钱币、贝币、刀币等。
其中,方孔钱币是中国古代钱币的特色之一,也是世界上独特的钱币形式。
方孔钱币上有一个方孔,方便人们用绳子串起来携带和使用。
而圆形钱币则是最常见的古钱币形式,它们通常是由铜、银等金属材料制成,上面刻有文字、图案或者纹饰。
四、古钱币的价值古钱币不仅具有货币的功能,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由于古钱币的稀有性和历史价值,其价格在市场上一直居高不下。
对于收藏家来说,古钱币是一种重要的投资品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保值和升值空间。
同时,古钱币也是研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信息。
古钱币是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钱币的认识,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政治制度、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信息。
古钱币的起源、发展、种类和价值都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深入了解和研究古钱币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意义。
中国古钱币知识大全
中国古钱币知识大全一、钱币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其货币发展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
早期的货币多为自然物,如海贝、骨贝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逐渐出现了人工制造的布币、刀币等。
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货币制度,确立了圆形方孔钱的形制,使中国货币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此之后,中国历代王朝都颁布了各自的货币制度,铸行了具有各自特色的钱币。
二、钱币材质中国古代钱币的材质主要包括铜、铁、金、银等。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由于生产力和资源状况的不同,所铸钱币的材质也有所不同。
例如,秦朝时期主要使用的是青铜材质,而唐朝时期则主要使用的是铜和铁。
三、钱币类型中国古代钱币的类型繁多,包括布币、刀币、圜钱、方孔圆钱、通宝等。
其中,布币主要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刀币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圜钱主要流行于秦朝和汉朝,方孔圆钱则贯穿了中国整个古代货币史。
通宝则是中国古代货币的一种重要形式,自唐朝起开始使用,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四、钱币纹饰与图案中国古代钱币的纹饰和图案非常丰富,每个时期的纹饰和图案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例如,秦朝的半两钱币采用的是粗犷的线条和文字,汉朝的五铢钱则注重细腻的纹饰和图案。
此外,一些特殊时期的钱币还具有特定的纹饰和图案,如唐朝的开元通宝上常有各种美丽的花草图案。
五、钱币价值评估评估古钱币的价值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年代、材质、保存状态、稀有度等。
一般来说,年代越久远、材质越稀缺、保存状态越好、稀有度越高的古钱币价值越高。
此外,古钱币的品相、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也会对其价值产生影响。
六、钱币收藏与保养收藏古钱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品相好的古钱币进行收藏;其次,要注意防止古钱币受到物理损伤;最后,要合理保存古钱币以防止其受到化学腐蚀等损害。
保养古钱币则要注意清洁和防锈两个方面,可以使用柔软的布轻轻擦拭古钱币表面,避免使用有害化学物质进行清洗保养。
七、钱币市场行情古钱币市场行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状况、政策调整、市场需求等。
中国古钱的72变
中国古钱的72变19岁,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
喜爱研究中国货币史、收藏历代古钱,能够熟练掌握纸币、邮票的整形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数次极为重大的演变:自然货币向金属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或元宝的演变,以及纸币的产生。
货币的起源——自然货币在我国远古时期,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低下物质极不丰富,部落或家庭之间偶尔发生的交换活动也只是以物易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物质财富也相对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需求不断扩大,以物易物交换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了,于是人们急需寻找交换的中介物。
原始贝币产生于商代,距今已有约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钱币的始祖。
贝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因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
由于它大小适中,具有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天然贝就逐渐充当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
海贝主要出产于我国的东海、南海等海域。
它作为货币的出现,反映了商代商业交流的情况,标志着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贝币以“朋”为计量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
大型海贝一枚中型海贝二枚北京保利2012春拍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时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金属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从商朝中晚期至周,由于人口增多、农业进步、手工业发达、商贸往来频繁等诸多因素,促使货贝需求量猛增,故在当时又出现了许多仿制贝币,有石贝、骨贝等。
这类贝币形体都较小,其长绝大多数在1.2——2.4厘米之间。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货币发展史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
以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
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
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
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
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
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
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
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
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
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
战国时期即较早铸行的是圆形圆孔,后秦惠文王,秦始皇铸圆形方孔“半两”钱。
圆形环钱是方孔钱的原始状态。
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
铜贝钱文“”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
蚁鼻喻小,意即小钱。
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
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为巩固封建统治和发展封建经济,统一了钱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外圆内方的半两钱,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币制改革。
这种铜币它避免了以往钱文复杂难辨,大小各异,轻重不一,币值不明等弊病,制定了适应需要的重量和形制。
半两钱作为我国钱币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这种外圆内方的钱币在形制上从此固定下来,并为历代沿袭,直至清末。
古钱币的发展历史
古钱币的发展历史展开全文古钱币指古代货币。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
距今3000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
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中国钱币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渊源与由来编辑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
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
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
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
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
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
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
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
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1]钱币的历史编辑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最初以贝币作为交换单位)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
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晰,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最早的纸币编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宋代,但是“交子”的实物和钞版均已遗失。
目前国内现已发现年代最早的“金代铜钞版”已为金泉钱币博物馆收藏。
历史演变编辑纲钱指国家或地方政权法定发行的一类钱币。
由一种纲钱的不同版别派生出“目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汉武帝时期始行“五铢”钱
汉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 废“半两”,改铸 “五铢”钱,大小 轻重适宜, 制作精 美,深受欢迎,其 后各朝累铸,沿用 至唐初长达730余 年,是中国历史上 最长寿的货币。
•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 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
•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货、财、贸、贱、贷、贫、账” 等,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 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 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铜币
1.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货币体系
货币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自从秦半两 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秦为什么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作为统一后的定 型货币?何以为历朝历代所沿用? (1)圆形方孔钱自身的优点; (2)秦人使用圆形方孔钱的传统; (3)中国人传统宇宙观的体现——天圆地方; (4)君临万方、皇权至上的象征; (5)中国人处世观的体现——外圆内方。
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其无装柄中空的銎。平肩平底 布或平肩方向耸肩尖足布或圆肩圆足布发展。
布币
肩
足
桥梁
布币
平肩 尖足
耸肩 圆足
圆肩 方足
平 肩 桥 裆 布
刀币是有商周时
期的工具青铜削 演而来的,所以 刀币的柄端均有 环,柄上有裂沟。
齐国和北方
的燕国身主要使 用刀币。刀币分 “燕明刀”和 “齐刀化”二大 类型。刀币形状 取象于山戎、北 狄等北方游牧民 族渔猎用的刀类 工具。由于齐刀 面有“化”字文 而称“刀化”。
铜
贝
铸
黄
白
纸
币
币
金
银
币
•
因介 现 商 物 产 的 的 原 的。 , 品 交 力 产 商 始 。贝 成 日 换 的 生 代 贝
币为益阶发,,币 能商增段展标是产 成品多之程志钱生 为交。后度着币于 货换此,。当的距 币过时可在时始今 是程贝交原社祖三 有的币换始会,千 原中出的物生它年
贝成为中国古代最早货币 的原因:一是本身有功用, 二是有天生的单位(个, 十个穿成一串叫一朋), 三是坚固耐久,四是便于 携带,五是产量不多,得 来不易。
燕明刀
圜钱
• “圜钱”是中国战国时期铸行的一类圆形铜质货币,又称 “圜化”,简称“环钱”,是我国先秦时期铜铸币四大系统 之一,也主要是秦国的铸币形式。圜钱有两大类:一是 圆形圆孔,比较原始;二是圆形方孔(由圆形圆孔逐渐 演变而成)。
鬼 脸 钱
蚁 鼻 钱 、
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钱 文“”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 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 鼻钱”。
三、白银
1.早期的白银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白银铸币 已经出现。1974年河北 平山县战国时中山国墓葬 的发掘中,出土了银质贝 币数枚,同时出土的还有 赵 国的刀布,因而可知 银贝在中山国也同刀币一 样是日常流通的货币。
•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 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二十四进位)。
• 李渊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 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 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的演变。开创了唐宋以后“文”为单 位的年号。
•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 刀币,蚁鼻钱,环钱(圜钱 )四大货币体系。
• 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因形状似 铲,又称铲布,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 两大类。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 (qióng,斧子上安柄的孔)。
铲币
早期的布币形式——空首布
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
元鼎二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
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
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
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
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
三、白银
天然银块——春秋战国银刀、银贝、银布币—— 西汉白金三品——东汉至唐宋多铸成饼、锭、铤、 条、块及它器饰——北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7年)开始以银锭为合法通货——1197年金铸 承安宝货银币,正式成为法定银币流通——元代铸 行银元宝——明嘉靖年间确定银两制,银钱双本位 制,中国开始正式成为用银本位的国家——清嘉庆 以后,外国银元成为中国的通用货币,光绪年间自 铸光绪元宝银元,为我国银元之始。此后银两与银 元并用,一直沿用到1933年废两改元为止。
锡贝币
蚁鼻(鬼脸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 之币”,废止战国时期各国流通的刀形、布形、环形等形式不一、单位各异的各类铜, 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 定的货币。
•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 有两、钱(3.37克)、分、厘的十进位法。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 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形形色色的货币
钱币退出流通领域的原因:
名目繁多、形制杂乱;
成色参差不齐、钱法朝令夕改;
货币流通不稳定,不能适应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下商品经济的 发展。
作用。
南北朝币制的混乱
• 南北朝货币: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大 动荡时代,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大衰退、 大混乱时代,宋、齐、梁、陈各自都 曾铸钱,造成货币缺乏统一性和连续 性,导致货币减重极盛,私铸劣钱盈 市。
(3)铜铸货币在唐、宋、元、明、清期间的发展
唐朝建国后,在整顿币制过程中, 铸造“开元通宝”钱,代替原来的 “五铢钱”,以后各朝代都称“通 宝”,只是把“开元”二字换成当 时的年号,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清 代。至1916年“洪宪通宝”止,通 宝、元宝钱体系沿用了近一千三百 年,其生命力之长久,在世界货币 史上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