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配电网新技术
主动配电网技术
3
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体系
1. 1 ADN综合规 划设计
2. ADN运行 控制
3. ADN运营 模式
14/46
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
分布式能源 消纳模式
点消纳
线消纳 面消纳
ADN的间歇式能源能量流
15/46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
主动配电网 消纳机制
16/46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
AND三种控 制方式 网侧运行控制模式
配电网的协调无功功率
和电压控制策略是通过有 载调压变压器、电容器、 分布式电源、配电网静止 功率补偿器。
37/46
每个设备的主要控制方案 电容器组根据负荷2的电压来进行控制
配电网静止无功补偿器来确保关键负荷的管理
有载调压变压器对整个馈线的电压保持分析以及与 DSTATCOM和DG协调控制。
38/46
23/46
电压不稳定
暂态不稳定
长期不稳定
主动配电网导致电压不稳定的因素
24/46
电压稳定性影响因素
静态 影响
动态 影响
DG及其接口电路对主动配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25/46
DG location
26/46
Standards
27/46
VSC topology and control
28/46
电力用户以及能源供应企业都有机会从主动配电网的发
展中收获相应的利益。
44/46
规划方面主动配电网需要优先解决源网的协同规划
以及一次与二次协同规划问题;运行控制方面主动配电 网需要优先解决间歇性波动对配电网电压调节以及功率 平衡问题;运营方面主动配电网需要优先解决电网与用 户的利益协同问题,建立适合的运营模式以保证各方利 益均衡发展。
主动配电网技术
主动配电网的发展动态
广东电网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
能够自主 协调控制间歇 式新能源与储 能装置等分布 式发电单元, 积极消纳可再 生能源并确保 网络的安全经 济运行。 10
主动配电网的发展动态
贵州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
集水电、风 电、光伏、 冷热电联供、 储能、电动 汽车充电设 施的主动配 电网集成示 范工程。
11
2 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体系
12
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体系
高渗透率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的影响
1
提高配电网的经济性 ,考虑其可用率,为提高 配电网规划效率提出新方向。
对电压稳定、继电保护、故障定位、能量管理
2
方面产生影响;也对配电网产生间歇性影响,
建立相应的并网技术进行控制管理。
购售电双方角色变换,出现能量投资或运行
主 主动配电网概述 2 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体系
4 总结和展望
2
主动配电网的来源
2008 年 CIGRE C6.11 工 作 组发布的研究报告使用了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 (ADN)”的术语 ,国内有学 者根据报告的内容,将其翻译为 “主动配电网”。
4
主动配电网核心理念
PDN
ADN
主动规划 主动控制 主动管理 主动服务
5
主动配电网与微电网
电网形式 所属关系 主动配电网 企业电网
微电网 客户电网
运行状态
常态并网、 条件孤岛
常态孤岛、 条件并网
6
主动配电网与智能电网
主动配 电网是 智能配 电网技 术发展 的高级 阶段技 术。
网络功能
智能化 灵活性 高效性 可持续性
17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
主动配电网技术发展趋势
主动配电网技术发展趋势提纲:1. 主动配电网技术的概述2. 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发展趋势3. 主动配电网技术对建筑的应用4. 主动配电网技术的优势和不足5. 主动配电网技术的相关案例论文报告1. 主动配电网技术的概述主动配电网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能源管理系统,它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建筑提供分布式、智能型的电力能源管理服务。
该技术主要包括智能化电能计量、远程控制、分析与预测、故障监测等功能,能够帮助建筑实现对电力能源的高效管理和节能降耗。
2. 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主动配电网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主动配电网技术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智能化将建筑内部的电力设备、能源设备实现互联互通,实现目标的自适应性、主动性和调度性;网络化将构建一个完整的电网系统,将建筑内部各个设备和外部电力系统相连接。
(2)规模化和分布化发展主动配电网技术的规模化和分布化发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规模化要求主动配电网技术能够适应大型建筑的需求,而分布化则要求主动配电网技术能够适应不同建筑之间的传输和交互需求。
(3)网络安全发展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安全问题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随着建筑内部电力设备的多元化和智能化,网络攻击和数据泄漏风险也相应增加,因此建筑内部需要实现多重防御措施,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3. 主动配电网技术对建筑的应用主动配电网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电力系统效率主动配电网技术通过精准度量,实时监控和大数据分析,降低电力损耗,提高系统效率,同时还能为建筑提供更可靠、更稳定的微电网解决方案。
(2)实现优化调节主动配电网技术通过数学模型和集中调控技术,实现建筑内部电力设备的优化调节,使得建筑内部的能源消耗、供给和负载均衡达到最优状态。
(3)降低电费支出主动配电网技术能够精确计量建筑内的能耗,实现电费结算,从而帮助建筑节约成本,增强经济效益。
主动配电网技术及其进展
主动配电网技术及其进展发布时间:2022-10-09T03:46:49.344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11期作者:亓曙光1孙雯2 [导读] 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增长,传统能源的缺乏,使得我国的电力技术逐渐向着高效利用化、灵活化、智能控制化的方向发展,目的就是提高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亓曙光1孙雯21.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500002.国网济南供电公司 250000摘要: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增长,传统能源的缺乏,使得我国的电力技术逐渐向着高效利用化、灵活化、智能控制化的方向发展,目的就是提高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主动配电网是实现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并网运行控制、电网以及充放电设施互动,实现智能安全用电运行的有效解决措施。
主动配电网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存在的电网安全性问题、电能质量低、配电网短路容量等问题,对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文通过对当前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发展和特征进行介绍,针对主动配电网的关键技术进行科学的探讨和解释,对主动配电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准确定位和深刻认识。
在我国传统的配电网发展运行过程中,通常是依靠灵活的网络结构和较大的容量裕度来应对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电网运行稳定问题,从而保证电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电网技术的发展,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分布式能源在电力系统的发展,使得电网系统的运行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也更加的智能化。
对于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不足、网架薄弱、自动化水平低的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因此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实施对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主动配电网及其特征主动配电网和当前DG(分布式电源)网的单项供电被动式的供电网络系统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自动控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间歇式能源消纳被动式的供电网络采用的是就地消纳间歇式的能源模式,一旦间歇式的能源发送的电力出现剩余情况时,那么配电网自身是没有调节能力的,因此无法上送配电网,只能够降低自身的运行效率。
智能电网中的主动配电网技术研究
智能电网中的主动配电网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智能电网成为了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而在智能电网中,主动配电网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主动配电网的定义、优势以及当前研究的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主动配电网的含义。
主动配电网是指一种能够实现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之间信息传输、能源流动和数据交换的先进电力系统。
与传统的被动配电网相比,主动配电网具备自主调控能力,能够实现对能源的有效管理和优化利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主动配电网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以智能化、弹性化为特点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传统电网主要依赖中央发电站进行能源生产和分配,而主动配电网充分利用分布式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进行能源生产,降低了对传输和分配网络的依赖。
这种分布式的能源系统具有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在提供电力需求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实现主动配电网的智能化和弹性化,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系列关键技术。
其中之一是智能电网调度与控制技术。
调度与控制技术是主动配电网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它涉及到对分布式发电设备、电池储能系统、负荷需求等进行统一的调度与控制。
通过实时监测与分析数据,主动配电网可以优化能源分配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另一个关键技术是分布式发电设备的集成与优化技术。
随着分布式发电设备的不断增加,主动配电网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实现各类能源设备的高效地集成和利用。
通过开发一种统一的通信和控制系统,主动配电网可以实现对分布式发电设备的集成和优化,使其能够在系统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能源。
此外,智能电网中的主动配电网还需要应对安全和隐私等方面的挑战。
在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过程中,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人员需要借助密码学、隐私保护技术等方法,确保主动配电网的安全性,并保护用户的隐私。
主动配电网技术的研究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主动配电网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输和分配网络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
电力系统调度中的主动配电网技术研究与应用
电力系统调度中的主动配电网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电力系统调度方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研究和应用主动配电网技术已成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的关键。
主动配电网是一种电力系统调度中的新技术,它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先进的控制策略来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和优化调度。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和负荷需求,采取主动的控制和调度策略,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能源效率。
主动配电网技术的核心是先进的监测与控制系统。
这种系统具有高精度的测量和传感器装置,可以实时采集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关键参数,同时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将这些实时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进行集中处理和分析。
在主动配电网技术的研究中,配电网规划和优化调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准确的负荷预测和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可以合理规划电力系统的供电方案,提前做好系统准备工作。
同时,基于先进的优化算法和调度策略,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最优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除了配电网规划和优化调度,主动配电网技术还涉及到实时监测和故障检测。
通过将大量的传感器和智能装置部署在配电网的关键节点上,可以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状态和运行情况。
一旦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故障检测和处理,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此外,主动配电网技术还包括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集成。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如太阳能和风能等,电力系统需要更好地适应这些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和调度。
主动配电网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之间的无缝集成和协调调度,最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它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和管理。
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技术研究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分布式能源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电力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限制。
为了满足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主动配电网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重点探讨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技术的研究进展、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技术是指以数字化、通信化和智能化技术为基础,通过集中监控、智能控制和优化管理,实现电力系统中的生产、传输和使用的协调与优化。
主动配电网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分布式能源和灵活负荷与传统的电力系统有效地集成起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供需的平衡以及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目前,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分布式能源接入与管理。
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包括太阳能光伏和风能等在内的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比例不断提高。
主动配电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实时监测、在线诊断和智能控制,确保其安全、稳定地接入到电力系统中。
同时,通过与智能电网的结合,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灵活调度和优化配置,提高分布式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响应能力。
其次是智能感知与监控技术。
主动配电网技术依赖于大量的传感器、通信设备和数据处理平台,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全面感知和监控。
通过监测和分析电网中的数据,可以实时了解电力系统的状态和性能,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控制。
例如,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提前预警和防范潜在的安全隐患。
第三是智能优化与控制策略。
主动配电网技术通过优化调度和控制策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基于分布式能源的多能互补调度策略可以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主动配电网技术还可以通过灵活负荷的调度和能量存储的管理,解决电力系统中的瓶颈和矛盾,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技术还涉及到电力市场设计、运营管理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问题。
什么是主动配电网_主动配电网技术及其进展电力配电知识
什么是主动配电网_主动配电网技术及其进展 - 电力配电学问定义,“主动配电网是内部具有分布式或分散式能源,具有把握和运行力量的配电网。
主动配电网有四个特征,一是具备肯定分布式可控资源,二是有较为完善的可观可控水平,三是具有实现协调优化管理的管控中心,四是可机敏调整的网络拓扑结构”。
就像当年争辩是否将“smart”翻译为智能电网,国内电力界的精英们现在还在为将active 翻译为“主动”还是“有源”苦恼。
主动配电网自C6.11于2008年提出并已经得到足够的关注,主动配电网是有精确定义的技术术语,而不像智能电网,仅仅是一个泛泛的口头术语。
对电力系统的各个设备(发电和用电)都有可能安装精确的测量信息的设备(IED),信息和通讯技术(ICT)的快速进展使配电网的把握和管理模式从今与传统不同。
这与社会生活极其相像。
现在社会生活有了微博,有了现场音像,个人和管理部门都有了很多可利用的现场信息,使我国这样的集中把握和管理国家的社会生活也从今不同。
传统的配电网是被动的配电网,其运行、把握和管理模式都是被动的。
由大型发电厂生产的电力,流经输电网(高压),通过配电网(MV 和LV)送到用户,因此中低压(LV)配电网即为电力系统的“被动”负荷,因此配电网可以称之为被动配电网(PDN,pass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即使接受配电自动化,尤其是在中国,其核心把握思路仍旧是被动的,即在无故障的状况下,一般不会进行自动把握的操作。
现有的配电网分析计算,无论损耗、电压和牢靠性,都是基于最大负荷条件或平均负荷条件。
因此,传统配电系统原来就不是为接入大量分布式资源而设计的。
以下依据C6.11的报告整理被动与主动配电网的区分:被动配电网。
大量分布式能源(DER)接入配电网后可能会带来诸多影响。
例如,影响短路水平和设备选型、影响无功功率和电压分布、影响爱护、配电自动化和故障清除过程、影响特殊状况下的孤岛运行。
主动配电网技术及其进展
主动配电网技术及其进展摘要:电力作为一种能源,具有不可或缺的特点,为提高供电可靠性,要不断加大相关技术的研究力度。
基于此,文章从主动配电网及其技术体系分析入手,详细论述了主动配电网技术的进展,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主动配电网;技术;供电可靠性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大量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网,对配电网的运行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造成影响,间接影响了供电可靠性。
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加大主动配电网技术的研究力度,改变系统潮流,改善电能质量,加快配电网从被动模式向主动模式转变的速度,为分布式能源的顺利接入提供技术支撑。
借此就主动配电网技术及其进展进行分析。
1主动配电网及其技术体系1.1基本概念主动配电网简称ADN,是能够对分布式能源进行综合控制的配电网,通过灵活的网络架构管理潮流,在监管环境及接入准则的基础上,分布式能源对系统承担支撑作用。
主动配电网的核心理念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规划、主动控制、主动管理和主动服务[1]。
在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过程中,主动配电网是高级阶段技术,它的出现使配电网的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国内,主动配电网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尤其是在一些示范项目的推动下,如间歇式能源消纳及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多元协同的主动配电网运行关键技术等。
1.2关键技术体系主动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综合规划设计、运行控制及运营模式。
1.2.1综合规划设计在主动配电网综合规划设计中,分布式能源消纳模式是重点,具体包括三种模式,分别为点消纳、线消纳和面消纳,对应的管理模式依次为用电管理、运行管理和能量管理。
1.2.2运行控制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控制方式有三种,分别为网侧运行控制、源-网双侧协调运行控制、源侧运行控制。
其中网侧运行控制模式应用高级数据管理系统(ADMS),控制的主要对象为电网侧可控设备,如联络开关、储能装置等;双侧协调运行控制模式能够在网侧控制失效的情况下,通过用户侧的微电网管理系统,间接对用户光伏侧发电系统进行控制,通过协调有效抑制对配电网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在源侧运行控制模式下,并网用户通过微电网管理系统控制,并入配电网的小规模发电,实现少量上网,由电网侧负责监测并网点的运行动态[2]。
主动配电网新技术PPT49页
EN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主动配电网新技术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电力系统中的主动配电网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主动配电网技术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
然而,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稳定、可靠、高效的用电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对电力系统进行改进和升级。
其中,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应用正在成为电力系统升级的重要方向。
一、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定义主动配电网技术是指一种以数字化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与能源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电力系统。
该技术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能源输入与输出,实现对能源的实时监测和优化控制,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
二、主动配电网技术的核心特点主动配电网技术的核心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化的能源输入和输出:主动配电网技术不仅支持传统的火电、水电、核电等能源形式,还可以实现对太阳能、风能、光热等可再生能源的有效管理。
通过多样化的能源输入和输出,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依赖度,提高电力供应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2. 实时监测和控制:主动配电网技术通过分布式传感器、智能计量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运营人员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3. 灵活的负荷管理:主动配电网技术支持灵活的负荷管理,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实现对负荷的动态管理和调整。
在高负荷时段,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自动进行负荷疏解,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三、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应用场景1. 城市综合能源系统:主动配电网技术可以应用于城市综合能源系统。
通过对城市光伏、风电、微电网等能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优化调度,可以提高城市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性。
2. 工业园区能源系统:主动配电网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工业园区能源系统。
通过对园区内各企业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实现能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从而降低企业的用能成本。
3. 建筑节能系统:主动配电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建筑节能系统。
系统可以根据建筑内的能源使用情况,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来降低能源的浪费,从而降低建筑的能耗成本。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传统的电力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微电网技术不断发展并应用于主动配电网中。
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能源 (DEG)、能量储备设备 (ER)、负荷和智能电力电子装置等组成的、能够独立运行的小型电力系统。
在主动配电网中,微电网技术能够以点对点的方式将电能进行集约使用和管理,实现能源的高效配置和灵活供需调节。
1. 能源管理:微电网技术可以有效地管理分布式能源和能量储备设备,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在微电网内部对能源的监控和控制,可以根据系统负载和能源供需情况进行能量调节和优化。
微电网还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主运行,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能源优化配置:微电网技术能够将不同能源形式进行集约使用和优化配置。
通过智能电力电子装置的控制,微电网可以将各种能源形式进行协调运行,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与传统燃料发电机组的协同运行。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地区能源互联:微电网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地区能源之间的互联和共享。
通过微电网系统的互联网格化,不同地区的微电网可以相互协作和交换能量,实现能源的互补和共享。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能促进能源的地区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主动配电网技术及其进展
主动配电网技术及其进展随着能源结构和电力系统的发展,主动配电网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主动配电网是指在传统配电网基础上,通过引入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智能负荷等元素,实现配电网的智能化、灵活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其在电力市场、可再生能源并网、电压稳定和电能质量改善等方面的进展。
主动配电网技术是指在传统配电网基础上,通过引入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智能负荷等元素,实现配电网的智能化、灵活性和可靠性。
主动配电网的核心是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布式能源的接入:主动配电网通过引入分布式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和分布式供应。
储能系统的应用:主动配电网通过引入储能系统,实现对电能的储存和释放,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智能负荷的控制:主动配电网通过实现对智能负荷的控制,实现负荷的优化调度和用电模式的优化。
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主动配电网通过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主动配电网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主动配电网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了主动配电网的商业化运营。
我国在“十三五”期间也提出了发展主动配电网的计划,并且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了试点项目。
未来,主动配电网技术将朝着规模化、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主动配电网技术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提高电力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
例如,在电力市场中,主动配电网可以通过对分布式能源的调度和优化配置,实现在满足负荷需求的前提下,降低系统成本并提高环保效益。
主动配电网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并网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例如,通过引入分布式能源和储能系统,主动配电网可以实现对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调度和控制,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主动配电网技术在电压稳定和电能质量改善中的应用主动配电网技术在电压稳定和电能质量改善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面向主动配电网的源-网-荷-储新型能源协调控制技术
面向主动配电网的源-网-荷-储新型能源协调控制技术发布时间:2023-04-10T03:19:52.233Z 来源:《科技潮》2023年3期作者:刘杰[导读] 由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在积极进行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源种类逐渐从低质量向高质量改变,基于全新技术所产生的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能源安全质量提升的主要内容。
中国电建集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由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在积极进行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源种类逐渐从低质量向高质量改变,基于全新技术所产生的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能源安全质量提升的主要内容。
但这些能源在接入电网之后经常会带来不同安全隐患,最常见的就是波动性,这会影响到电网运行的稳定性,无法有效满足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电能的需要。
在这一背景下,主动配电网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能够显著解决可再生能源应用在电网上所产生的通道瓶颈与复核消纳等问题,提升绿色能源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能源发展。
关键词: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储;新型能源;协调控制1主动配电网主动配电网是内部具有分布式或分散式能源,具有控制和运行能力的配电网。
主动配电网有四个特征,一是具备一定分布式可控资源,二是有较为完善的可观可控水平,三是具有实现协调优化管理的管控中心,四是可灵活调节的网络拓扑结构。
主动配电网可以提高响应速度、网络可视性以及网络灵活性、较高的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较高的自动化水平、更容易地接入分布式能源、降低网络损耗、更好地利用资产、改进的负荷功率因数、较高的配电网效率、较高的供电质量和敏感客户的可用性。
2考虑“源-网-荷-储”的主动配电网协调规划模型2.1“源-网”层规划模型前推回代算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
通过对传统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将传统粒子群算法与模拟退火相结合,实现两种算法的优势互补。
改进的退火粒子算法图如图2所示。
电力配电网主动配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电力配电网主动配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用电负荷的增加,电力配电网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
然而,在庞大的电网中,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分散,用户种类繁多,请求参数差距较大,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了诸多的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主动配电技术应运而生。
一、主动配电技术主动配电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的被动配电技术而言的。
传统的被动配电是指传统的配电方式,它是根据各个电缆长度、电流大小、负荷分布依据电缆的电学特性计算出电力的送达。
但这种方式并不具有实时性和灵活性,同时也不能再细化思路,最终导致了能量的测量和计算无法准确地实现。
而主动配电技术则是指在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模型算法等方式主动判断故障模式,然后制定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质量。
二、主动配电技术的构成要素(一)智能终端主动配电技术的智能终端是指能够实现数据的收集、记录,同时可以实现智能化的判断与分析的设备。
智能终端包括传感器、智能仪表等,主要用于采集供电信息,包括电量、电压、电阻等数据。
(二)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采集与传输是指将智能终端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并向运行管理系统传输,供运行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及优化的过程。
数据采集与传输主要采用物联网、低功耗蓝牙等技术。
(三)运行管理系统运行管理系统包括管理软件,优化模型和算法,运行管理人员等。
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配电网运行的状态进行分析、确定故障点,并展开智能化的优化过程,提高供电质量、节能减排,实现主动配电运行的管理和控制。
三、主动配电技术的应用(一)提高供电质量在主动配电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实现供电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大大提升了供电质量。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实现一些智能化的控制,减少漏电现象的出现,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节能减排在主动配电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实现负载的平衡,避免供电过剩或不足的情况,从而减少能量的浪费,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三)提高供电效率通过对电网进行智能化优化,主动配电技术可以实现供电的高效运行。
主动配电网中的新型数据驱动应用
计算机名词
目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背景
03 应用与挑战
02
未来主动配电的关键 数据分析技术
04 前景
主动配电中的新型数据驱动应用是指对电与用户之间的需求进行有效的融合,通过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为用户 提供高品质服务,并通过分布式智能协调实现电的自愈、自治和自组织。
当前,国内外对主动配电中的新型数据驱动应用的研究刚刚起步,尚存在着技术储备不足、数据获取存储及 安全通信障碍、数据分析理论和技术匮乏等问题。
关于数据中心并技术,依然是一个值得深着更高的技能要求,这对于电的工程与研究人员而言会构成一定的 挑战。其次是管理权限上的壁垒。云计算数据中心通常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统一管理。要实现数据中心并技术, 需要电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权限上的深入沟通和协作。
前景
如何对配电中呈指数级增长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及分析,是实现主动配电优化运行的一大技术保 证。未来的主动配电将通过新型数据驱动应用,对电与用户之间的需求进行有效的融合,通过深度挖掘数据价值 为用户提供高品质服务,并通过分布式智能协调实现电的自愈、自治和自组织。
当前,国内外对主动配电中新型数据驱动应用的研究刚刚起步,尚存在着技术储备不足、数据获取存储及安 全通信障碍、数据分析理论和技术匮乏等问题。
感谢观看
主动配电的数据具有典型的大数据“4V”特征:体量大(volume)、类型多(variety)、增长快或速度快 (velocity)和价值大(value)。其络规模大且结构复杂,不仅含有高渗透率的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及智能家居 等可控元件,还接入了大规模的智能电表、综合测量单元、同步测量单元等监测元件。依据数据的来源,可分为 内部数据(包括系统运行数据、元件监测数据等),外部数据(包括电价、交易量、用户用电等营销类数据及电力 企业管理数据等)。依据数据的结构,又可划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传统的电力系统主要由关系 数据库存储及管理电能生产营销等核心业务数据,这部分数据称为结构化数据。而无法在数据库中用二维表来逻 辑表达实现的数据,称为非结构化数据,主要包括系统线路及元件设备的检修监测图片、视频及客户服务的音频 数据等。此外,随着智能电的发展,智能电表、传感器等设备正在产生海量的系统日志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配电网Hale Waihona Puke 心理念PDNADN
主动规划 主动控制 主动管理 主动服务
5/46
主动配电网与微电网
电网形式 所属关系 主动配电网 企业电网
微电网 客户电网
运行状态
常态并网、 条件孤岛
常态孤岛、 条件并网
6/46
主动配电网与智能电网
主动配 电网是 智能配 电网技 术发展 的高级 阶段技 术。
反孤岛保护 电压协调控制
ADINE 工程
保护定值自适应整定
基于静止同步补偿器的 电能质量控制
基于DG的电压控制
8/46
主动配电网的发展动态
2012年863项目“主动配电网的间歇 式能源消纳及优化技术研究与应 用”,在广东电网示范
2014年863项目“多源协同 的主动配电网运行关键技术 研究及示范”将分别在佛山、 北京、贵阳、厦门进行示范
18/46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
源侧运行控制模式
对于一定渗透率并网用户侧而言,应用微网 管理系统(或分布式发电控制系统);
对于多个零散小规模发电在配电网的并网, 原则上应实现自发自用及少量上网,电网侧仅 监测并网点动态。
仅当以上两种情形在发生影响电网稳定运行 或电能质量超标时,电网侧应用ADMS直接通 过并网点开关设备进行切除。
• 许多文献把电压崩溃归结为由于系统不能满足无 功需求的增加,在某些不良运行点或当系统受到 较大扰动后,因为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强励和负荷 端电压下降,负荷需求减少,系统能保持电压相 对稳定。随后,由于带负荷调压变压器的连续调 节使负荷端电压升高,供电得以恢复,同时带负 荷调压变压器一次侧电压下降,电流上升,发电 机无功越限,其连锁反应使负荷电压下降,电压 稳定破坏。
3 电压稳定性与无功支持
21/46
电压稳定性
关于电压稳定性的定义至今仍存在分 歧1990年IEEE将电压稳定性定义为“系统 维持电压的能力。”
电压崩溃是指由于电压不稳定所导致 的系 统内大面积,大幅度的电压下降的过 程。
22/46
电压稳定性
• 现在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是电力系统中电压水平主 要由无功功率平衡条件决定。
AND三种控 制方式 网侧运行控制模式 源网侧运—行控网制模双式 侧协调运行控制模式 源侧运行控制模式
17/46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
网侧运行控制模式
电网侧应用ADMS,仅依靠直接对中压并网点开 关、联络开关、储能装置、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等电网 侧可控设备进行控制
源--网双侧协调运行控制模式
在网侧运行控制模式失效的条件下,通过用户侧微 网管理系统(或分布式发电控制系统)间接地,或通 过协议直接地对用户侧的光伏发电系统进行有效控制, 从网端、发电端协调抑制其对配电网的影响
主动配电网新技术
1/46
目录
1 主动配电网概述 2 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体系
4 总结和展望
2/46
主动配电网的来源
2008 年 CIGRE C6.11 工 作 组发布的研究报告使用了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 (ADN)”的术语 ,国内有学 者根据报告的内容,将其翻译为 “主动配电网”。
范明天,教授级 高级工程师,国 际大电网会议( CIGRE ) 中 国 配 电与分布式发电 (C6)专委会主 任,中方委员。 研究方向为配电 系统规划主动配 电系统规划
3/46
主动配电网的特点
主动配电网是可以综合控制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发 电、柔性负载和储能)的配电网,可以使用灵活的网络 构架实现潮流的有效管理,分布式能源在其合理的监管 环境和接入准则基础上承担对系统一定的支撑作用。
11/46
2 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体系
12/46
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体系
高渗透率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的影响
1
提高配电网的经济性 ,考虑其可用率,为提高 配电网规划效率提出新方向。
对电压稳定、继电保护、故障定位、能量管理
2
方面产生影响;也对配电网产生间歇性影响,
建立相应的并网技术进行控制管理。
购售电双方角色变换,出现能量投资或运行
Grounding
29
无功支持
30
电压稳定性影响因素
主网无功
DG reactive 有功功
负载无功 power
率流
馈线电 压等级
31
4 总结和展望
32/46
无功功率的协调控制对于主动配电网的稳定运行极 其重要,尤其是在高渗透率的配电网情况下,DG对电压 无功的调节要么强制实施要么引导应用。而且政府部门还 会对参与无功功率调节控制的DG在税收和其他辅助性的 服务方面提供优惠,这将激励DG的拥有者参与到全系统 的电压控制中来。而这些综合化控制必须适应系统的操作 要求:
网络功能
智能化 灵活性 高效性 可持续性
微网 可靠 自治 主动 电网 电网 配电网
网络规模
7/46
主动配电网的发展动态
欧盟FP6主 导 的ADINE(即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示范工程,其核心理念是利用自动化、信息 、通信,以及电力电子等新技术实现对大规模 接 入 DG的 配 电 网 进 行 主 动 管 理 (active work management)。
19/46
主动配电网灵活运营模式
主动配电网灵活运营模式
以光伏并网为例: 在用户处投建光伏发电,在满足用户需求的
基础上要求电网完全接受和消纳,实现自身利益 最大化。
用户要求接入光伏以降低用电成本,多余电 力则上送电网进一步获取利益。
此外,可能存在第三方能量管理企业对用户 内部进行能量优化管理。
20/46
9/46
主动配电网的发展动态
广东电网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
能够自主 协调控制间歇 式新能源与储 能装置等分布 式发电单元, 积极消纳可再 生能源并确保 网络的安全经 济运行。 10/46
主动配电网的发展动态
贵州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
集水电、风 电、光伏、 冷热电联供、 储能、电动 汽车充电设 施的主动配 电网集成示 范工程。
23/46
电压不稳定
暂态不稳定
长期不稳定
主动配电网导致电压不稳定的因素
24/46
电压稳定性影响因素
静态 影响
动态 影响
DG及其接口电路对主动配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25/46
DG location
26/46
Standards
27/46
VSC topology and control
28/46
3
商,市场运营模式将面临新的变革。
13/46
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体系
1. 1 ADN综合规
划设计
2. ADN运行
控制
3.
ADN运营
模式
14/46
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
分布式能源 消纳模式
点消纳 线消纳 面消纳
ADN的间歇式能源能量流
15/46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
主动配电网 消纳机制
16/46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