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地理必修二学习知识点总结计划农业.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 2. 农业区位因素(课本 P42 图 3.3 )
区位因素影响
自气候水热条件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耕作制度、生长发育和产量
然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 25°的山地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因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利于水土保持
素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不同的农作物生长,如东南丘陵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水源对半干旱、干旱地区的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来说,是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也是限制因素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运输条件,要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要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发展农业
社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以机械化为主
会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因①培育良种可以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小麦可在海拔4000 米种植;双季稻向北推广
素科技到江淮平原;②农业科技可提高农业生产率;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玻璃温室、塑料大棚、无土栽培。
生活习惯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结构的转变
历史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①市场需求变化使城市周围农业生产重点转为乳畜业和园艺业②交
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范围扩大。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的改造:①玻璃温室、塑料大棚改造温度条件;②东南丘陵、黄土高原、云贵高的变化原地形坡度大,修筑梯田改造地形条件;③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
④三江平原沼泽地过湿,通过挖渠排水改造水分条件;⑤沿海滩涂土壤含盐度高,通过工
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排盐,改造土壤。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特征。
★ 2.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课本P45~ 46 图 3.9 )
分布区域澳大利亚西南部、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生产、经营方式小麦—牧羊为主;家庭经营
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自然条件:①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降水较多;②地势平坦开阔;
区位优势③土壤肥沃;④灌溉条件较好。
社会经济条件:①地广人稀;②市场广阔;③机械化水平高;④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
种优良;⑤交通便利;⑥政策扶持;⑦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
生产优势① 两种生产方式交替进行,土地休耕轮作,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
壤肥力;②两种生产方式忙、闲错开,便于有效、合理地安排农事活动;
③生产的灵活性大,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经济收入稳定。
限制性因素灌溉水源(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
解决措施东水西调(修建水利工程,引大分水岭东侧的水)
精品文档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课本
P47~ 48 图 3.11 )
分布 亚洲季风区(包括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东南亚、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 区)
自然因素
① 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水稻种植;②河流中下游平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便于水田
管理;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便于灌溉
社会因素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②人口稠密对粮食的需求量大;③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④人 们喜食稻米 生产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家庭经营,人多地少
适度规模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单产高;人多地少,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人多地少,凭传统经验耕作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 水利工程量大
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
政府大力投资水利工程建设
★二、商品谷物农业(课本 P49~ 50 图 3.14 ,3.15 )
概况
美国中部平原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⑴主要作物:小麦、玉米
⑴自然条件——①地形平坦开阔;②土壤深厚肥沃;
⑵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③水源充足;④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商品率高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交通便利;②地广人稀;
⑶经营模式及分布:
③工业发达,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①家庭经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④科技水平高;⑤市场广阔
阿根廷、乌克兰、俄罗斯
②国营——中国的东北、西北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大牧场放牧业(课本
P51~ 52 图 3.16 )
分布 美国和阿根廷牧牛为主,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为主
生产对象 牛、养 产品 肉、皮、毛等
基础条件 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植被稀疏,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生产特点
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阿 根 廷 潘 帕 区 位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斯 草 原 大 牧 优势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场放牧业 (密 主 要 ①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铁路的贯通、海上冷冻船的发明) ;
集 的 商 品 牧 措施
② 开辟水源(打机井) ; ③种植饲料;④育良种牛。
牛业)
★二、乳畜业(课本 P52~ 54 图 3.20 , 3.21 )
分布 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生产对象 奶牛
产品
牛奶及其制品 主导因素
市场、饲料供应
布局原则
① 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分布在大城市附近;②乳制品加工业可以分布在离城市较远的地方。
区位 自然因素:①气候温凉潮湿,利于牧草生长;②地形平坦,利于饲草和饲料种植;优
势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饮食习惯,市场广阔。
特点
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
西欧 乳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