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优秀教案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附学案)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附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c8534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6.png)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附学案)【教学目标】1. 了解汉武帝在巩固大一统王朝中的重要作用和施政措施;2. 了解丝绸之路的形成和作用;3. 分析大一统王朝的巩固与发展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教师准备: 课件、例图、视频资料等;学生准备: 阅读教材,预习教案。
一、引入(5分钟)1. 头脑风暴: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一个“一统王朝”?有哪些优点?又存在什么难点?2. 预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二、讲解和示范(35分钟)1. 汉武帝重铸大一统王朝的背景。
(1)将丞相之位从世袭改为任用,提高了皇帝的控制力;(2)加强中央集权,设置丞相及尚书;(3)设立五行官,按各地情况进行统一治理;(4)推行制度规范化,如法制统一、度量衡统一;(5)兴修水利,发展农业;(6)对外扩张,征服南越,发展丝绸之路。
3. 丝绸之路的形成和作用。
(1)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横跨欧、亚和非三洲的港口——佛罗里达,终点在中国的重镇——洛阳;(2)丝绸之路的形成有三个阶段;(3)丝绸之路的作用:货物贸易、文化交流。
三、练习和巩固(10分钟)1. 选择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中不包括:A. 将丞相任免权掌握在自己手中;B. 实行严格的法制统一;C. 发展农业,加强水利设施建设;D. 鼓励封建割据。
2. 分组讨论:大一统王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各组介绍自己的观点。
四、作业(5~10分钟)预习下一课:《第13课魏晋南北朝的轮替与统一》。
【学案】汉朝的初生之犊,母既去矣,嗣子弱冠,志在车骑,诸侯耸动,天下大乱,百家争鸣。
这是汉武帝登上皇位时的社会环境。
1. 选择题:2. 分组讨论:四、作业。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d0f05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e.png)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通过介绍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措施,让学生了解汉武帝如何巩固国家统一,增强中央集权。
教材内容丰富,层次清晰,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秦朝的统一和灭亡,对国家统一的概念有一定认识。
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内容繁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认识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进而引出本课主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呈现汉武帝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ba005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3.png)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介绍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展示了他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统治。
教材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汉武帝及其时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古代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汉武帝和大一统王朝的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并从中感受到大一统王朝的实质。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培养历史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认识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
2.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武帝时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素材。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这位历史人物,激发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汉武帝的时代背景,提出问题:“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呢?”2.呈现(10分钟)呈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如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等。
针对每个措施,引导学生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汉武帝的某个措施,分析其在大一统王朝巩固中的作用。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f45a0f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2.png)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运用问题解决式,探究归纳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件辅助教学、结合相关史实逐次分析汉武帝采取的相关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作用。
2.难点:理解“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对汉朝巩固大一统的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三、教学时数: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公元前141年,16岁的汉武帝刘彻登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想在秦朝建立的政治、经济、思想统一的封建王朝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王朝,却烦恼重重,同学们,通过你的预习你知道汉武帝有哪些烦恼吗?(课件展示)政治上:王国林立,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思想上百家横流思想不统一;经济上: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军事上:北方的匈奴南下袭扰。
针对这些问题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解决的呢?他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呢? (板书课题)(二)研讨新课I)政治上:教师:针对王国林立,诸侯王势力强大的问题汉武帝如何解决问题呢?1.实施“推恩令”(1)让学生结合P61课后活动1回答问题。
(2)汉武帝实施“推恩令”是采纳谁的建议?解决什么问题?(3)“推恩令”的内容?(4)“推恩令”妙在哪哩?(5)“推恩令”的作用?教师:针对地方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汉武帝是怎样解决的呢?2.建立刺史制度(板书)(1)主要措措施(内容)?(2)作用?3.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和建立刺史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共同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中央大大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中央集权)II)思想上:教师:师针对思想上百家横流,思想不统一汉武帝又是如何解决的呢?1.“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板书)(1)表演历史话剧,让学生感知各派主张和百家横流的现状(2)汉初百家横流的原因?(3)汉武帝接受那派人物谁的主张?(4)“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含义?(5)主要内容?2.在长安设太学,地方设官学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板书)问:太学、官学以什么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3.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提示:为了实现思想统一,建立巩固的中央集权——目的;影响由学生回答)III)经济上:教师:针对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汉武帝又该如何解决呢?1.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中央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板书)2.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3.经济上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IV)军事上:教师:针对北方匈奴南下袭扰,汉武帝又该如何应对呢?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板书)1.什么面对匈好进动南下袭扰,汉初皇帝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却大举反击匈奴(发动战争)呢?2.什么时间?谁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3.西汉在漠北战役的胜利有何影响?(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上的措施,总结其历史作用。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c9d85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15.png)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到汉朝的政治制度、统治思想和文化成就。
学习的知识点包括:1.了解汉朝的三公九卿制度以及丞相、太尉、御史等重要官职的设置和职责。
2.了解汉武帝通过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儒家思想对国家统治的正统地位。
3.了解汉朝有哪些文化成就,包括《汉书》的编纂、《春秋左传》的注解和《焦氏易林》的整理等。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综合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历史和热爱文化的情感。
2.让学生深入感受到文化是民族生存的根基,历史是民族精神的源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汉武帝的治国思想。
2.掌握汉朝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3.培养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让学生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复杂性。
2.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综合思考能力。
三、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及时长安排第一部分导入(7分钟)1.教师引入本课题,让学生预习并回想汉武帝的一些重要事迹。
第二部分学习活动(35分钟)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三公九卿制度和丞相、太尉、御史等重要官职的设置和职责。
•学生深入分析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探讨其背后的深刻意义。
•学生研究汉朝的文化成就和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三部分总结(8分钟)3.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4.教师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常识性的历史思考,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2.教学方法1.问题导入法: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讨论,引发学生的思维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群体讨论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就某一个话题展开讨论,进行思想碰撞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辩证分析法:采用辩证的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探讨某一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a068e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3.png)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位期间,如何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等手段,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统治。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史实,让学生了解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同时,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掌握汉武帝时期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2.汉武帝时期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相关内容;2.资料:收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3.视频:准备相关的历史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汉武帝时期的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汉武帝是谁吗?他有什么样的成就?”2.呈现(10分钟)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相关资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汉武帝的改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秀教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0015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a.png)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秀教案
汉武帝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统治。
这些措施包括:
1. 扩大领土:汉武帝通过多次战争和外交手段,将国土范围扩大到最广阔的时期。
他征服了南方的南越、北方的匈奴,并通过与西域各国的外交关系,加强了对西部边疆的控制。
2. 实施中央集权:汉武帝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行政体系。
他设立了尚书、郎官等官职,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的控制,使得汉朝的统治更加高效和稳定。
3. 推行儒家思想: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将其作为国家的官方思想。
他任用儒家学者为官,并将儒家经典作为教材,普及儒家思想。
这样做不仅巩固了政权的合法性,也增加了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
4. 加强军事力量: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汉武帝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他通过扩充军队规模、改善武器装备和加强军事训练,提升了汉朝的军事实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5. 实行开疆拓土政策:为了增加国家的财富和资源,汉武帝实行了开疆拓土的政策。
他鼓励人民移民到边远地区,开垦荒地,开展冶铁、盐铁等生产活动,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总结起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教案主要包括扩大领土、实施中央集权、推行儒家思想、加强军事力量以及实行开疆拓土政策。
这些措施使得汉朝在汉武帝的统治下达到了繁荣和稳定的顶峰,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优秀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6e65d5daef5ef7ba0d3ce6.png)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2.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2.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3.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权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内容。
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学情分析】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问题
A.实行“削藩”。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622a0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c.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精选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篇1【教学目标】1. 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国家“大一统”在政治、思想、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评价汉武帝,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认识到这一局面是西汉王朝强盛的顶点,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评价汉武帝【学习过程】本课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政治上的大一统”,第二部分为“思想上的大一统”,第三部分为“经济上的大一统”,第四部分为“评价汉武帝”。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1)材料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封国(或诸侯、王国;或王国问题)势力过于强大;(2)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颁布“推恩令”(或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二、思想上的大一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三、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四、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西汉国力最为强盛。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设计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15666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f.png)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相关历史记载,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各相关措施,能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并能借古鉴今,结合习主席提出的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三、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汉武大帝》视频片段,指出汉武帝,刘彻他将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他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大一统时代讲授新课:分析课题1、简介汉武帝(汉武帝,名刘彻,是西汉历史上的第七位皇帝,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称帝,在位54年。
一生文治武功,对内平息叛乱,对外北击匈奴,首开丝绸之路,在他的统治之下迎来了西汉最鼎盛的一段时间,他使汉朝的威名远播海外,名留青史!)2、解释“大一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
后世因此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教师:作为一国之君,汉武帝也有好多烦恼,请同学们依据老师给出的材料分析汉武帝的烦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烦恼一:西汉初,朝廷对地方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吵得皇帝心神不宁啊!烦恼二:展示材料: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诸侯王拥有重兵,在管辖的地盘内自行任免官吏、征收赋税、铸造钱币等。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烦恼三:展示材料一:讨匈奴,通西域,军费开支浩繁,加上天灾不断,百姓四处流亡,国库空虚。
材料二:富商大贾[gǔ],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译:大商人冶铁铸币卖盐,家财积累到万金,却不帮助解决国家的急难,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烦恼四:“白登之围 "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教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995694647d27284b7351d5.png)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等史实,探讨这些措施的目的及作用,培养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汉武帝作为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宽阔胸襟;培养实事求是、是非分明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及其作用【教学难点】对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评价汉武帝。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有这样的诗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中的“秦皇汉武”指出“秦皇”是秦始皇,“汉武”是汉武帝。
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皇帝,都把“大一统”的格局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前面已学过秦始皇,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二、新课学习(一)“推恩令”的实施教师:这可讲述的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那么谁知道什么是大一统呢?学生: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
教师:大一统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汉高祖和汉文帝、汉景帝为了巩固政权做出了重要的举措。
到了汉武帝时期他是如何巩固政权的呢?他从哪些方面进行巩固的?学生:政治;思想文化;经济。
教师:在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西汉实行郡国制。
教师:政治上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施行的?学生:诸侯王实力强大,地方豪强发展,威胁中央集权。
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我们来看一则资料。
资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shèng)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秀教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8fbcc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7.png)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2.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过程与方法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 对历史的影响。
2.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3.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权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内容。
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教学方法】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图片、史料等。
【教学过程】汉武帝接受了 主父偃的建议。
实 现“推恩令”,下 令允许诸侯将自己 的封地分给其子 弟,建立较小的侯 国。
通过“推恩” 这种相对和缓而 “富有人情味”的 方式,原来的王国 被分割成许多小侯 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 央直接管辖的郡管 理。
不费一兵一卒, 达到了削弱王国的 目的,而得到封地 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而培养了侯国的忠 诚。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4b40fbde80d4d8d05a4f10.png)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教材分析西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了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大一统。
二、课程标准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视频《汉武大帝》主题曲教师:正如视频中出现的: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那么这个历史人物是谁?他在中国历史上做出了什么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来解读这位历史人物。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期,社会安定,百姓富裕,仓库里粮食压着粮食,铜钱压着铜钱,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文景之治”。
汉初61年的休养生息奠定了汉朝民富国强的物质基础,使下一任皇帝能够得以施展他的抱负教师: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去世,年轻的太子刘彻继位,这就是汉武帝。
展示:汉武帝教师:汉武帝从小就很聪明,在他3岁时,汉景帝问他“乐为天子否?”你愿意做天子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汉武帝回答说“由天不由儿愿”,这是由您而不是由我来决定的。
教师:和父辈们比起来,汉武帝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接手的是一个富饶的国家;但同时,他也面临着一些新困境。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38063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6.png)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第一篇: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过程】利用导入框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汉高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的。
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推恩令”的实施自主阅读课本P54-55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推恩令”实施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刺史制度的内容、作用。
(1)背景:①西汉初,诸侯势力强大,独霸一方,骄奢淫逸,公开反抗封建官吏,甚至有人企图谋反;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乱;内容:①下诏诸侯王将封地分封给子弟,封地与势力缩小;②削藩。
作用: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抗衡。
(2)13个州部各派刺史1人,既监视州部地方官,又监视豪强及其子弟,严禁其为非作歹,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知识模块二、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自主阅读课本P55~56内容,完成第2~3题。
2.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客观: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件。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459c4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a.png)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2022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目标】1.知道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作用。
3.认识到汉武帝大一统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崇儒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刘彻继位,此时的刘彻刚满16岁。
他就是汉武帝,从此,这位为中华汉史留下浓墨重彩的天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位长达54年。
今天让我们走近汉武帝,领略他的雄才大略。
二、新课讲授(一)“推恩令”的实施1.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哪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诸侯王和豪强地主)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威胁朝廷。
2.结合《西汉前期形势图》,让学生分析西汉前期诸侯的发展情况,初步了解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
结合材料和图片,说说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着什么困惑材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万,府库的“金银珠宝,多于京师”。
材料二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学生结合材料归纳: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那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呢?3.(播放视频:推恩令)学生结合视频归纳“推恩令”的内容。
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
实现“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推恩令就是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的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为侯,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进行管理。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教案(广东省市级优课)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教案(广东省市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35ada62ec8d376eeafaa316e.png)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解决基础问题,合作探讨推恩令等需要想象和演示的部分,解读史料,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维护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地任务。
【教学重点】思想一统和经济政策【教学难点】“推恩令”【教学方法】高效课堂【教学用具】多媒体【自主学习】一、“推恩令”的实施1.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________”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2.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3.影响:从此,________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
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2.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2.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3.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权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内容。
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等。
【教学过程】
图)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问题呢?
“推恩令”的实行,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那“推恩令”妙在何处?
教师作出评价,总结“推恩令”的作用:大大削弱了地方封
汉武帝接受了
主父偃的建议。
实
现“推恩令”,下
令允许诸侯将自己
的封地分给其子
弟,建立较小的侯
国。
通过“推恩”
这种相对和缓而
“富有人情味”的
方式,原来的王国
被分割成许多小侯
国,侯国不再属于
王国管理,而归中
央直接管辖的郡管
理。
不费一兵一卒,
达到了削弱王国的
目的,而得到封地
的诸侯子弟,对皇
帝感恩戴德,从而
培养了侯国的忠
诚。
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了解“推
恩令”的作用。
现了大一统的鼎盛局面。
下列各项措施与之有关的是()
①限制封国势力
②兴办太学
③组织反击匈奴战争
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D
2.A
中考链接
1.(2015年广东卷)“盖
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
”
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
人”与“非常之功”是()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
论》
D.华佗发明麻沸散
2.(2015年江苏连云港卷)
下侧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
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
胁皇权的因素,汉武帝()
A.实行“削藩”
回答问题。
熟悉中考题
目。
【板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背景
(1)必要性:诸侯王势力很大;诸子百家各派相当活跃(思想)。
(2)可能性
①主观方面: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②客观方面:汉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2.措施
(1)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
(2)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3)经济:统一五铢钱,盐铁专卖,重视农业生产
3.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