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高一全部教案共个专题竖直上抛运动

合集下载

竖直上抛教案

竖直上抛教案

竖直上抛运动一,教材分析:《竖直上抛运动》属于拓展型课程的内容。

重点是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及其能对其合理应用。

本节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过程,并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

对物体单程直线运动的探讨有肯定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及技能(1)知道竖直上抛运动是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并且在只受重力作用下所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g。

(2)理解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驾驭将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分解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个过程,并会求解有关的实际问题。

(4)驾驭运动整体化解题的简便方法。

2,过程及方法(1)通过视察分析物体的上抛运动,知道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是重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概括物体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

(2)通过对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的分析和例题计算,驾驭对详细问题进行分步处理和整体处理的方法。

3,情感看法及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爱好。

(2)通过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从而感受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

(3)通过对详细实例的分析, 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敏捷解决物理问题的实力。

四,重点难点分析:1, 驾驭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和规律,并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运动时间, 位移和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及运算。

2, 在竖直上抛运动的运算过程中,可将上升和下落两个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同时,设定正方向,严格运用物理量正负号法则进行运算。

五,教学用具:投影仪, 自制演示文稿, 粉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常常遇到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前面我们学过的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最简单的运动。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它的运动规律是什么?答:1,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课堂专题02 竖直上抛运动(专项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课堂专题02 竖直上抛运动(专项课件)

【答案】C 【详解】A.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A错误; B.小球上升和下降经过同一位置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B错误;
C.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h v02 45m C,确; 2g
D.小球上升到最高点前最后 1 秒内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 g 0.5 5m/s 方向向上。D 错误。故选 C。
v0 2
v0
g
v0 2g

可能为 t2
v0 2
v0
g
3v0 2g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设运动员上升到最大高度一半时的速度大小为 v,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有
v2
v02
2g
h 2
,0
v2
2g
h 2
解得v
2 2
v0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有0
v02
【答案】B 【详解】由图可知下降过程所用时间为0.8s, 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
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4.将一物体自空中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 g取10m/s2,2s后物体的速率变为10m/s,则该物体此时( D ) A.一定在A点上方,且向上运动 B.可能在A点下方 C.一定在A点上方,但向下运动 D.可能在A点
【答案】C 【详解】A.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整个运动过程中加速度都为g,则 上升过程的加速度等于下降过程的加速度,故A错误; B.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各阶段具有对称性,但运动的方向相反,故B错 误; C.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各阶段具有对称性,从抛出点上升到最高点的 时间和从最高点回到抛出点的时间相等,故C正确; D.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各阶段具有对称性,抛出时的初速度与物体回 到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误。故选C。

竖直上抛运动教案

竖直上抛运动教案

竖直上抛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掌握并能使用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及规律。

过程与方法: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竖直上抛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自由落体运动类比,体会如何从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采用“分段法”与“整体法”处理竖直上抛运动。

难点:整体法处理竖直上抛运动。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课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物体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

如果,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出的物体,物体又该做什么样的运动呢? 二新课教学(板书)1. 定义: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提问:与自由落体运动类比,竖直上抛运动又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呢?引导学生思考: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与自由落体运动方向相反,始终为重力加速度g ,因为初速度0v 方向与重力加速度方向相反;所以竖直上抛运动的实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取0v 方向为正方向,则a g =-代入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中,有:020220122v v gt h v t gt v v gh=-=--=-【教师】依据上述公式能够做出v t -图像。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特点。

(结合图像分析)(1)上升的最大高度:22200022v v h g g -==-;上升时间:000v v t g g-==- 在22v t g=时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整个过程位移为零,即回到原抛出点。

(2)上升过程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对同一段距离,上升与下落过程时间相等:AB BA t t =,OC CO t t =对同一位置,上升与下落时经过该处速度等大反向。

B B v v '=-,A A v v '=-总结:竖直上抛运动处理方法:1.分段法:上升阶段:0v ,a g =-,匀减速直线运动;最高点:0v =,a g =-;下落运动:00,v a g ==-,自由落地运动。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教案第一章:自由落体运动1.1 学习目标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1.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h = 1/2 g t^2,v = g t,h = v^2 / (2 g) 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方法:时间、位移、速度的计算实际问题举例: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1.3 教学活动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什么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公式举例讲解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类似问题1.4 作业与评估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竖直上抛运动2.1 学习目标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内容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v = u g t,h = u t 1/2 g t^2,v^2 = u^2 2 g h竖直上抛运动的计算方法:时间、位移、速度的计算实际问题举例:竖直上抛运动的应用2.3 教学活动引入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是什么讲解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公式举例讲解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类似问题2.4 作业与评估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竖直上抛运动的掌握程度第三章: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比较3.1 学习目标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异同点能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异同点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的比较实际问题举例: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应用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异同点讲解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的比较举例讲解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类似问题3.4 作业与评估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掌握程度第四章: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1 学习目标了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原理的实际应用4.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原理4.4 作业与评估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掌握程度第五章:总结与复习5.1 学习目标总结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巩固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和计算方法5.2 教学内容总结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第六章:实验探究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6.1 学习目标理解实验在探究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中的重要性学会设计实验来验证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6.2 教学内容实验目的:验证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实验原理:运用物理学原理和实验设备来探究运动规律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实验数据分析: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6.3 教学活动讲解实验目的和原理,让学生理解实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教授实验数据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得出合理的结论6.4 作业与评估布置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第七章: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数值模拟7.1 学习目标了解数值模拟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应用学会使用数值模拟软件来模拟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能够分析模拟结果,验证运动规律7.2 教学内容数值模拟的概念和应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模拟软件的使用和操作模拟结果的分析与验证7.3 教学活动引入数值模拟的概念,讲解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使用模拟软件进行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模拟教授模拟结果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验证运动规律7.4 作业与评估布置模拟作业,要求学生使用软件进行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模拟对学生的模拟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模拟方法和结果的分析能力第八章: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实际案例分析8.1 学习目标了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学会分析实际案例中的运动规律和原理能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8.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分析实际案例中的运动规律和原理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8.3 教学活动讲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中的运动规律和原理教授如何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8.4 作业与评估布置案例分析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实际案例中的运动规律和原理对学生的案例分析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九章: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拓展应用9.1 学习目标了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学会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其他问题能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进行创新性思考9.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其他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考能力9.3 教学活动讲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其他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讨论9.4 作业与评估布置拓展应用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其他问题对学生的拓展应用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掌握程度第十章:总结与复习10.1 学习目标总结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巩固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和计算方法10.2 教学内容总结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复习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和计算方法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总结自由落体和重点和难点解析1.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是学生理解的基础,对于这两个概念的混淆和误解需要重点关注。

高一物理必修一竖直上抛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竖直上抛运动

X= v0 t - 1/2 gt 2
=20×5 - 1/2 ×10 ×25 = -25m
v0
负号表示5秒末物体的位置C在A点下方25m A A1
vt= v0 - gt =20-10 ×5= -30m/s C
负号表示方向向下 vt
解三: 画出运动示意图如图示: A →B 竖直上抛运动 (匀减速运动), B
(3)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
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外侧以20m/s的速度竖直上抛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米处所经历的时间是:(不计阻力,g取10m/s2 )
(定义v:t 不计空) 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4度)竖质直向点上抛在通过同一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
速度相等。 负号表示5秒末物体的位置C在A点下方25m
t
-v0
对称性
时间对称 速度对称
全程研究

vt v0 gt
向 上 为
h
v0t
1 2
gt2

几个推论 叫自由落体运动。
t 1= v0 /g=1s (3)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 画出运动示意图如图示:
H v 2g v = 0 1s B.
规律:v=gt
h=1/2 gt2
v2 =2(gh1)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竖直上抛运动
一. 自由落体运动
1. 定义: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叫自由落体运动。
2. 性质: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运动。
3. 规律:v=gt
h=1/2 gt2
v2 =2gh
4.匀加速运动的所有比例关系都适用自由落体运动。
二.竖直上抛运动
1.定义: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 出的物体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

高一物理学案 竖直上抛运动

高一物理学案   竖直上抛运动

高一物理学案(11)竖直上抛运动【课前案】【学习目标】1. 知道竖直上抛运动的本质和特点。

2. 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知识梳理】1.定义:物体以初速Vo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抛出后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2.性质:初速为Vo(Vo≠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通常规定初速度Vo的方向为正方向)3.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②位移公式:③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从最高点回到抛出点所用的时间均为,落回到抛出点的速度与抛出时速度大小,方向。

4.对称性:(1)速度对称:物体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时间对称:物体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段高度所用的时间相等。

5.处理方法:【分段法】根据上升过程是加速度为g,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来分析。

【整体法】将全过程看作是初速度为Vo(Vo≠0),加速度是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适用于全过程,但须注意方程的矢量性。

习惯上取Vo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0时物体在上升,V<0时物体在下降;h为正时表示物体在抛出点的上方,h为负时表示物体在抛出点的下方.竖直上抛运动课中案例1.竖直上抛一物体,初速度为30m/s,求:(1)上升的最大高度;(2)上升段的时间;(3)物体在1s末、2s末的高度及速度。

例2.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 O=l0m/s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h=175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少时间落到地面?落地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取g=l0m/s2)例3. 一小球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先后经过抛出点上方h=5m处的A点的时间间隔△t=2s,则小球的初速度Vo为多少?小球从抛出到返回原处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g取10m/s2)例4.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外侧上以2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m处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是多少?(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竖直上抛运动课后案1.关于竖直上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升过程是减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下降过程是加速运动B.上升时加速度小于下降时加速度C.在最高点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D.无论在上升过程、下落过程、最高点,物体的加速度都是g2. 某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不变的是()A.路程B.位移C.速度D.加速度3.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A.速度为零,加速度向下B.具有向上的速度和向上的加速度C.速度为零,加速度向上D.具有向下的速度和向下的加速度4. 在下图中,表示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的是图( )5. 从匀速上升的气球上掉下一物体,在掉下的瞬间,物体相对地面将具有()A. 方向向上的速度和向上的加速度B. 方向向上的速度和向下的加速度C. 方向向下的速度和向下的加速度D. 方向向下的速度和向上的加速度6.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3s末落回到抛出点,则小球在第2秒内的位移(不计空气阻力)是( ).A.10mB.0C.5mD.-1.25m7. 一个从地面上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是5s,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3s,则AB之间的距离是(g=10m/s2) ( )A.80mB.40mC.20mD.初速度未知,无法确定8.在某一高度以V0=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m/s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取10m/s2)()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一定为15m/s,方向竖直向上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率是5m/s2,方向竖直向下C.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m,方向竖直向上D.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路程一定是25m9.一气球以v=4m/s速度匀速上升,升至64m高处从气球上掉下一物体,求:该物体在空中的时间?(空气阻力不计,g=10m/s2)。

高一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专题3 竖直上抛运动(教学课件)

高一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专题3  竖直上抛运动(教学课件)

h
v0t
1 2
gt 2
h
v0t
1 2
gt 2
v0 v0
课堂小结
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 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v=0
vt v0 g t
vt
vt
h
v0t
1 2
g
t
2
v0
v2t v02 2 gh
v0
竖直上抛 公式+规律 处理方法
运动的性质:初速度v0 >0,加 速度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3.运动的性质: 初速度v0 >0,加速度a=-g的匀减速直线 运动。(一般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02 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
竖直上抛运动是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 运动公式同样也适用于竖直上抛运动。
vt v0 a t
x
v0
t
1 2
a
t
2
v2t - v02 2ax
v0=0 a → -g x →h
00 两种处理方法
整个竖直上抛运动可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但其本质是初速度 为 v0 加速度a= - 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处理时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v=0
1.分段法: 上升阶段: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下降阶段:自由落体运动
2.整体法:对全程列式,通常取向上为正
vt vt
(1)落地点在抛出点上方(正位移) (2)落地点在抛出点下方(负位移)
vt v0 g t
h
v0t
1 2
g
t
2
vt2 v02 2 gh
03 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
1. 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 v0 g

高一物理教案:浅析竖直方向抛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高一物理教案:浅析竖直方向抛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高一物理教案:浅析竖直方向抛体运动的运动规律浅析竖直方向抛体运动的运动规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竖直方向抛体运动的基本概念;2.认识竖直方向抛体的运动规律;3.掌握测量竖直方向抛体的初速度、落点高度、飞行时间等物理量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竖直方向抛体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概念;2.抛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3.怎样测出竖直方向抛体的初速度、落点高度、运动时间等物理量。

三、教学过程1.竖直方向抛体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概念竖直方向抛体是指物体从一个固定点抛出,向上运动一段时间后,上升速度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开始下落的过程。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抛体只能在真空中进行,即没有空气阻力的存在。

因为如果有空气阻力的存在,物体在上升过程中,会因为阻力不断减缓速度,最终无法达到最高点而开始下落。

2.抛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竖直方向抛体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以下三个数学公式来描述:(1)h=vt - 1/2gt^2;(2)v=v0-gt;(3)t=2v0/g。

其中,h表示竖直向上抛物体的高度,v表示抛物体在任意时刻的竖直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竖直向上运动的时间,v0表示抛物体的初速度。

从公式可以看出,竖直方向抛体的运动规律主要涉及到高度、速度、时间这几个因素的变化。

在上升阶段,抛体的速度逐渐减小,高度逐渐增加;而在下落阶段,抛体的速度逐渐增加,高度逐渐减小,最终抵达落点。

3.怎样测出竖直方向抛体的初速度、落点高度、运动时间等物理量为了测出竖直方向抛体的相关物理量,需要依靠实验。

具体的实验方法如下:(1)测量初速度在真空中,将抛体从一个固定点上抛,记录下抛出的初始高度和抛出时的时间,然后通过公式v=v0-gt求出抛出时的初速度v0。

(2)测量落点高度同样在真空中进行,将抛体从不同的高度抛出,记录下抛出时的高度和运动时间,然后通过公式h=vt - 1/2gt^2求出到达落点时抛体的高度。

(3)测量运动时间同上,在真空中将抛体从一个固定点抛出,记录下抛出时的时间和到达落点的时间差,即可得到抛体的运动时间。

高一物理人教版教案专题2.5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高一物理人教版教案专题2.5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专题2.5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讲】一.讲素养目标物理观念: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1.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了解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构思,领悟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了解伽利略利用斜面实验冲淡重力和合理的理论外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方法和过程,提高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实验探究测重力加速度g。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伽利略的探究思想及科学精神。

二.讲考点与题型【考点一】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1.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1)条件:①初速度为零;①只受重力。

(2)运动性质:是初速度v0=0、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v­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所示),斜率k=g。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只有当空气阻力比重力小得多,可以忽略时,物体从静止下落才可以当作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的理解(1)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大小:①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①大小与在地球上的纬度、距地面的高度有关:向才指向地心。

2物体在其他星球上也可以做自由落体运动,但不同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不同。

【例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速度为零、加速度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D.当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答案】CD【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选项A、B错误,C正确;当空气阻力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选项D正确。

【素养提升】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物理观念。

【规律总结】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两点注意(1)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运动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因为初速度不一定为零。

(2)物体在其他星球上也可以做自由落体运动,但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星球上所受重力一般不同,所以物体下落时的加速度一般不同。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92.9专题:竖直上抛运动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92.9专题:竖直上抛运动
高一物理上学期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9竖直上抛运动
一、复习: 例:一小球从高度 45m 的高处下落,求: (1)落到地面用了多少时间? (2)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g 取 10m/s2)
解: (1)h= 1 gt 2 (2) gt 30m / s
2 t 2h 3s
g
v0=0 h=45m (1)t=?
H 40m
x 40m
h1 H
t2
下落:υ2=√022g=(2ghh12+H)=3取0m取υ/sυ=-=-303m0 /ms(/s方(向方:向竖:直向向下下))
t2=υ/g02=3s2gh2 ∴∴ttt2===ttυ11++tt/22g==44=ss3s
=30m/(( (s 222)))由由由υx==xυυ=00υ t++aa0ttt2得+/2a:得t2:/2 得: 即即 即:::t-=-(404υ=0+-=1+ υ0t0-1)05/t(t- -2 g5) t2 =(t[(- -t-3404)-()((t+ t+ +212)0=))=00]/(-10) s =4s;
下落:t2=√2(h1+H)/g =1.4s (5t-9)( t+1)=0
∴t=t1+t2=1.8s
∴t1=1.8s,t2=-1s(舍去)
谢谢大家!
例题:一人站在 40m 高的塔上以 10m/s 的初速度竖直
向上抛出一小球,求:
(1)小落地速度大小是多少?
(2)小球整个运动过程的时间多大?
解解解法法法二一一:::(整((分分段法段段)法法取))向下为正,解解法法二二::((整整段段法法)) 取取向向上上为为正正,, 上上(υ∴下12υ升升降—)=(:::由±-tυυ3hht110=111=2===m0—υυ√υ)υ/υs002/200=/g022gg+2//==22(=22gg11a×=hsxs=1;51;0得5+m×mH(:)+=430)0( υ ∴ (m12υ 1/—) )s =(由 由±+υ υ30122m0— —)/υ υs2=00-22==222aa×xx10得 得×(: :-40) 下取υ落=:+3υt20=m=υ√/s(/g2方g=(向3s:h1竖+直H)向下=3)取0mυ取/s=υ-=3-03m0/ms(/s方(向方:向竖:直向向下下)) ((22))∴由由υtt2===txυ1υ=+0tυ/+2g=a=0t43t得s+sa:t2/2 得:(( (222)))由由由 υx==xυυ=00υ +t+aat0tt得2+/2a:得t2/:2 得: 故即=故即(∴故t[-+:::::t(1((3t4=∴0=1+)(-11)4(t))s4υ(t=υ,+0tυυ--=1=+3t2-υ1==0t)102m33==0=)1)00/0-4s0mm](s//t((2+//++2sss)((g15()0t舍22)=t))s42去s=tt4==s);44即=即=故∴ 即 即 (∴ ss[[t-(:-::- :tt故: t(- 3t131t=-04=0:1==- (-4(-)()444()0υ(sυ((s14υt=, , )+ 0t-++-+=+ =υ3tt2υ11υ1+ 02010)10=m==0)=t)0)3)-1)=- /0- 0s]0]0m(//5//((t((2--2- --/t2ss2s()g1g1(5()0)0舍 2t舍 ))=t)s2s4去 去 =st==44)4s)s;s;

高中物理 第3章 抛体运动 第2节 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教学案 鲁科版必修2-鲁科版高一必修2物理教

高中物理 第3章 抛体运动 第2节 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教学案 鲁科版必修2-鲁科版高一必修2物理教

第2节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一、竖直下抛运动 1.定义物体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下抛出后,只在重力作用下而做的运动,叫做竖直下抛运动。

2.性质:初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运动规律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g 表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那么有v t =v 0+gt ,s =v 0t +12gt 2,v t2-v 02=2gs 。

二、竖直上抛运动1.定义:只在重力作用下,具有与重力方向相反的初速度的物体的运动。

2.性质:初速度向上,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3.研究方法分段法⎩⎪⎨⎪⎧⎭⎪⎬⎪⎫上升阶段: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4.运动规律1.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包括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都是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下抛运动初速度方向向下,满足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t =v 0+gt ,位移公式s =v 0t +12gt 2。

3.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向上,满足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t =v 0-gt ,位移公式s =v 0t-12gt 2。

4.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在同一位置速度等大反向。

(1)速度的大小⎩⎪⎨⎪⎧上升阶段:v t =v 0-gt下降阶段:v t ′=gt ′(2)位移的大小⎩⎪⎨⎪⎧上升阶段:h =v 0t -12gt 2下降阶段:h ′=12gt ′2(3)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 =v 0g(4)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022g1.自主思考——判一判(1)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都在减小。

(×)(3)竖直下抛运动可分解为竖直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4)竖直上抛运动和竖直下抛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相等,但速度变化方向相反。

新教材同步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专题强化竖直上抛运动追及和相遇问题学案

新教材同步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专题强化竖直上抛运动追及和相遇问题学案

新教材同步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学案:专题强化 竖直上抛运动 追及和相遇问题[学习目标] 1.知道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会利用分段法或全程法求解竖直上抛的有关问题.2.会分析追及相遇问题,会根据两者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列方程解决追及相遇问题.一、竖直上抛运动 1.竖直上抛运动将一个物体以某一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这种运动就是竖直上抛运动. 2.运动性质先做竖直向上的匀减速运动,上升到最高点后,又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整个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为g ,全段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3.运动规律通常取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a =-g . (1)速度公式:v =v 0-gt . (2)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3)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v 2-v 02=-2gh .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02g.(5)上升到最高点(即v =0时)所需的时间:t =v 0g .4.运动的对称性 (1)时间对称物体从某点上升到最高点和从最高点回到该点的时间相等,即t 上=t 下. (2)速率对称物体上升和下降通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 0=10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面高175 m 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再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落地前瞬间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g 取10 m/s 2) 答案 7 s 60 m/s 解析 解法一 分段法绳子断裂后,重物先匀减速上升,速度减为零后,再匀加速下降. 重物上升阶段,时间t 1=v 0g =1 s ,由v 02=2gh 1知,h 1=v 202g=5 m重物下降阶段,下降距离H =h 1+175 m =180 m 设下落时间为t 2,则H =12gt 22,故t 2=2Hg=6 s 重物落地总时间t =t 1+t 2=7 s ,落地前瞬间的速度v =gt 2=60 m/s. 解法二 全程法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重物全程位移h =v 0t -12gt 2=-175 m可解得t =7 s(t =-5 s 舍去)由v =v 0-gt ,得v =-60 m/s ,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下.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1.分段法(1)上升过程:v 0≠0、a =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2)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 2.全程法(1)整个过程:初速度v 0向上、加速度g 竖直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规律v =v 0-gt ,h =v 0t -12gt 2.(2)正负号的含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①v >0表示物体上升,v <0表示物体下降.②h >0表示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 <0表示物体在抛出点下方.(2019·天津益中学校高一月考)在某塔顶上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 ,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 ,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g 取10 m/s 2) (1)物体抛出的初速度大小为多少?(2)物体位移大小为10 m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多少?(3)若塔高H =60 m ,求物体从抛出到落到地面的时间和落地速度大小. 答案 (1)20 m /s (2)10 m 30 m 50 m (3)6 s 40 m/s解析 (1)设初速度为v 0,竖直向上为正,有-2gh =0-v 02,故v 0=20 m/s.(2)位移大小为10 m ,有三种可能:向上运动时x =10 m ,返回时在出发点上方10 m ,返回时在出发点下方10 m ,对应的路程分别为s 1=10 m ,s 2=(20+10) m =30 m ,s 3=(40+10) m =50 m.(3)落到地面时的位移x =-60 m ,设从抛出到落到地面用时为t ,有x =v 0t -12gt 2,解得t =6 s(t =-2 s 舍去)落地速度v =v 0-gt =(20-10×6) m /s =-40 m/s ,则落地速度大小为40 m/s. 二、追及、相遇问题 1.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事项(1)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2.解题基本思路和方法分析两物体的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列位移方程(2019·汉阳一中月考)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在他前面x 0=13 m 远处以v 0=8 m/s 的速度匀速向前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t 0=2.5 s ,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 =2 m/s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警车发动后追上违章的货车所用的时间t ; (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Δx m . 答案 (1)11 s (2)49 m解析 (1)警车开始运动时,货车在它前面 Δx =x 0+v 0t 0=13 m +8×2.5 m =33 m 警车运动位移:x 1=12at 2货车运动位移:x 2=v 0t警车要追上货车满足:x 1=x 2+Δx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t =11 s(t =-3 s 舍去) (2)警车速度与货车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 对警车有:v 0=at ′ x 1′=12at ′2,x 2′=v 0t ′最远距离:Δx m =x 2′-x 1′+Δx =49 m.针对训练 (2019·宁夏育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汽车以20 m /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制动后40 s 停下来.现在同一平直公路上以20 m/s 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200 m 处有一货车以6 m/s 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司机立即制动,则:(1)求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2)是否发生撞车事故?若发生撞车事故,在何时发生?若没有撞车,两车最近距离为多少? 答案 (1)0.5 m/s 2 (2)不会相撞 最近相距4 m 解析 (1)汽车制动加速度大小a =v At =0.5 m/s 2(2)当汽车减速到与货车共速时t 0=v A -v Ba=28 s汽车运动的位移x 1=v 2A -v 2B2a=364 m此时间内货车运动的位移为x 2=v B t 0=168 m Δx =x 1-x 2=196 m <200 m ,所以两车不会相撞.此时两车相距最近,最近距离Δs =x 0-Δx =200 m -196 m =4 m.一辆小汽车以30 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 m 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 m/s 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1所示,图线a 、b 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 -t 图像(忽略刹车反应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故不会发生追尾事故B .在t =3 s 时发生追尾事故C .在t =5 s 时发生追尾事故D .若紧急刹车时两车相距40 m ,则不会发生追尾事故且两车最近时相距10 m 答案 B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由题图知,t =3 s 时大卡车的位移为:x b =v b t =10×3 m =30 m小汽车的位移为:x a =12×(30+20)×1 m +12×(20+15)×2 m =60 m则:x a -x b =30 m所以在t =3 s 时发生追尾事故,故B 正确,A 、C 错误;由v -t 图线可知在t =5 s 时两车速度相等,小汽车相对于大卡车的位移:Δx =12×(20+10)×1 m+12×10×4 m=35 m<40 m则不会发生追尾事故且两车最近时相距Δs=x0-Δx=5 m,故D错误.追及相遇问题常见情况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类型图像说明匀加速追匀速a.t=t0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增大;b.t=t0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x0+Δx;c.t=t0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减小;d.能追上且只能相遇一次.注:x0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匀速追匀减速匀加速追匀减速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类型图像说明匀减速追匀速开始追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t0时刻:a.若Δx=x0,则恰能追上,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b.若Δx<x0,则不能追上,此时两物体间最小距离为x0-Δx;c.若Δx>x0,则相遇两次,设t1时刻Δx1=x0两物体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两物体第二次相遇.注:x0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匀速追匀加速匀减速追匀加速1.(竖直上抛运动)(多选)某物体以3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5 s 内物体的( ) A .路程为65 mB .位移大小为25 m ,方向竖直向上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D .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 ,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 AB解析 初速度为30 m/s ,只需要t 1=v 0g =3 s 即可上升到最高点,位移为h 1=12gt 12=45 m ,再自由下落2 s 时间,下降高度为h 2=12gt 22=20 m ,故路程为s =h 1+h 2=65 m ,A 项对;此时离抛出点高x =h 1-h 2=25 m ,位移方向竖直向上,B 项对;5 s 末时速度为v 5=v 0-gt =-20 m /s ,速度改变量大小为Δv =|v 5-v 0|=50 m/s ,C 项错;平均速度为v =xt =5 m/s ,方向竖直向上,D 项错.2.(追及相遇问题)(2019·龙岩市期末)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时同地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2所示,在0~20 s 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在t =10 s 时两车相遇B .在t =10 s 时两车相距最近C .在t =20 s 时两车相遇D .在t =20 s 时,乙车在甲车前面 答案 C解析 0~10 s 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大,甲车在乙车的前方,两者间距增大;t =10 s 后乙的速度比甲的大,两者间距减小,所以t =10 s 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故A 、B 错误;根据v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t =20 s 时甲、乙的位移相等,两车相遇,故C 正确,D 错误.3.(竖直上抛与相遇综合问题)以初速度v 0=20 m/s 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2 s 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问两小球在离抛出点多高处相遇(g 取10 m/s 2)( )A .10 mB .15 mC .20 mD .5 m 答案 B解析 先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到达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t =v 0g =2010 s =2 s ,所以另一小球抛出时,它恰好在最高点将要做自由落体运动.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得,两小球再经过1 s 后相遇.故两小球相遇处离抛出点的高度为h =v 0t -12gt 2=20×1 m -12×10×12 m =15 m.4.(追及相遇问题)当交叉路口的绿灯亮时,一辆客车以a =2 m /s 2 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在同一时刻,一辆货车以10 m/s 的恒定速度从客车旁边同向驶过(不计车长),则: (1)客车什么时候追上货车?客车追上货车时离路口多远? (2)在客车追上货车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答案 (1)10 s 100 m (2)25 m解析 (1)客车追上货车的过程中,两车所用时间相等,位移也相等,设经过t 1时间客车追上货车, 则v 2t 1=12at 12,代入数据解得t 1=10 s ,客车追上货车时离路口的距离x =12at 12=12×2×102 m =100 m.(2)两车距离最远时,两车应具有相等的速度, 设经过时间为t 2,则v 2=at 2,代入数据解得t 2=5 s. 最大距离Δx =v 2t 2-12at 22=10×5 m -12×2×52 m =25 m.训练1 竖直上抛运动1.(2019·莆田四中、莆田六中高一联考)某同学身高1.8 m ,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 m 高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约为( ) A .2 m /s B .4 m/s C .6 m /s D .8 m/s 答案 B解析 由题可知,人的重心在跳高时升高约0.9 m ,因而初速度v 0=2gh ≈4 m/s ,故选B. 2.(2019·湛江市模拟)如图1所示,将一小球以10 m/s 的初速度在某高台边缘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取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向上为坐标轴正方向,g 取10 m/s 2,则3 s 内小球运动的( )图1A .路程为25 mB .位移为15 mC .速度改变量为30 m/sD .平均速度为5 m/s 答案 A解析 由x =v 0t -12gt 2得位移x =-15 m ,B 错误;平均速度v =xt =-5 m/s ,D 错误;小球竖直上抛,由v =v 0-gt 得速度的改变量Δv =-gt =-30 m/s ,C 错误;上升阶段通过路程x 1=v 202g =5 m ,下降阶段通过的路程x 2=12gt 22,t 2=t -v 0g =2 s ,解得x 2=20 m ,所以3 s 内小球运动的路程为x 1+x 2=25 m ,A 正确.3.一个从地面开始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 的时间间隔是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是T B ,则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 A.18g (T A 2-T B 2) B.14g (T A 2-T B 2) C.12g (T A 2-T B 2) D.12g (T A -T B ) 答案 A解析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经过同一点,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则从竖直上抛运动的最高点到点A 的时间t A =T A 2,从竖直上抛运动的最高点到点B 的时间t B =T B2,则A 、B 两点的距离x =12gt A 2-12gt B 2=18g (T A 2-T B 2).4.(多选)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间隔为2 s ,它们运动的v -t 图像分别如图2中直线甲、乙所示.则( )图2A .t =2 s 时,两球的高度差一定为40 mB .t =4 s 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C .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相等D .甲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的相等 答案 BD解析 根据v -t 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t =2 s 时,甲球的位移为40 m ,乙球位移为0,但需注意题干两球从距地面不同高度处抛出,故高度差不一定等于位移差,A 错误;t =4 s 时,对甲球位移为t 轴上方面积减去下方面积,代表的位移为40 m ,乙球位移也为40 m ,B 正确;由于初速度相同,两球从抛出到回到抛出点的运动情况一致,所以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和回到抛出点的时间相等,D 正确;由于抛出点高度不同,回到抛出点之后的运动时间不同,所以落到地面的时间间隔不同,C 错误.5.(多选)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上以20 m/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 m 处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 ) A .1 s B .2 s C .3 s D .(2+7) s 答案 ACD解析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当石块运动到抛出点上方离抛出点15 m 时,位移为x =15 m ,由x =v 0t -12gt 2,解得t 1=1 s ,t 2=3 s .其中t 1=1 s 对应着石块上升过程中离抛出点15 m 处时所用的时间,而t 2=3 s 对应着从最高点下落时离抛出点15 m 处时所用的时间.当石块运动到抛出点下方离抛出点15 m 处时,位移为x ′=-15 m ,由x ′=v 0t ′-12gt ′2,解得t 1′=(2+7) s ,t 2′=(2-7) s(舍去).6.(2016·江苏卷)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 和位置x 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答案 A解析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小球与地面碰撞后速度v 与位置x 的关系为v =v 20-2gx ,从最高点下落时二者的关系为v =-2g (x 0-x ),对比图像可知A 项正确.7.(2019·武威市第六中学月考)某校一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了一枚火箭,设火箭发射后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后可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 s 到达离地面40 m 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 2,求: (1)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大小; (2)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3)火箭从发射到返回发射点的时间. 答案 (1)20 m/s (2)60 m (3)9.46 s解析 (1)设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为v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h =v2t ,解得v =20 m/s.(2)火箭能够继续上升的时间t 1=v g =2010 s =2 s火箭能够继续上升的高度h 1=v 22g =2022×10 m =20 m因此火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H =h +h 1=60 m. (3)火箭由最高点落至地面的时间t 2=2H g=2×6010s =2 3 s ,火箭从发射到返回发射点的时间t 总=t +t 1+t 2≈9.46 s.训练2 追及和相遇问题1.(多选)(2019·遵义航天高中模拟)在某次遥控车漂移激情挑战赛中,若a 、b 两个遥控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b 车启动时,a 车在其前方2 m 处B .运动过程中,b 车落后a 车的最大距离为4 mC .b 车启动3 s 后恰好追上a 车D .b 车超过a 车后,两车不会再相遇 答案 CD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b 在t =2 s 时启动,此时a 的位移为x =12×1×2 m =1 m ,即a 车在b 车前方1 m 处,选项A 错误;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最大距离为x max =1.5 m ,选项B 错误;由于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车才相遇,由题图可知,b 车启动3 s 后(即t =5 s)的位移x b =12×2×2m +2×1 m =4 m ,x a =12×1×2 m +3×1 m =4 m ,故b 车启动3 s 后恰好追上a 车,C 正确;b 车超过a 车后,由于b 的速度大,所以不可能再相遇,选项D 正确.2.(多选)两辆游戏赛车a 、b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 =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图像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能够追上另一辆的是( )答案 AC解析 选项A 图中当t =20 s 时,两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相等,此时b 追上a ,所以选项A 正确;选项B 图中a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始终小于b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所以不可能追上,选项B 错误;选项C 图中,在t =20 s 时,两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相等,此时b 追上a ,所以选项C 正确;选项D 图中a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始终小于b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所以不可能追上,选项D 错误.3.A 、B 两车沿同一直线同方向运动,A 车的速度v A =4 m /s ,B 车的速度v B =10 m/s.当B 车运动至A 车前方7 m 处时,B 车刹车并以大小为a =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求:(1)A 车追上B 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2)经多长时间A 车追上B 车.答案 (1)16 m (2)8 s解析 (1)当B 车速度等于A 车速度时,两车间距最大.设经时间t 1两车速度相等,有:v B ′=v B -at 1,v B ′=v AB 的位移:x B =v B t 1-12at 12, A 的位移:x A =v A t 1,则:Δx m =x B +7 m -x A ,解得:Δx m =16 m.(2)设B 车停止运动所需时间为t 2,则t 2=v B a=5 s ,此时A 的位移x A ′=v A t 2=20 m ,B 的位移x B ′=v B t 2-12at 22=25 m , A 、B 间的距离Δx =x B ′-x A ′+7 m =12 m ,A 追上B 还需时间t 3=Δx v A=3 s , 故A 追上B 的总时间t =t 2+t 3=8 s.4.(2019·连云港市模拟)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 1=11 m 处,乙车速度v 乙=60 m/s ,甲车速度v 甲=50 m/s ,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 2=600 m ,如图2所示.若甲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 =2 m/s 2,乙车速度不变,不计车长.图2(1)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2)到达终点时甲车能否超过乙车?答案 (1)5 s 36 m (2)不能解析 (1)当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距离最大,即v 甲+at 1=v 乙,得t 1=v 乙-v 甲a =60-502s =5 s ;甲车位移x 甲=v 甲t 1+12at 12=275 m ; 乙车位移:x 乙=v 乙t 1=60×5 m =300 m ,此时两车间距离Δx =x 乙+L 1-x 甲=36 m.(2)甲车追上乙车时,位移关系为x 甲′=x 乙′+L 1,甲车位移x 甲′=v 甲t 2+12at 22, 乙车位移x 乙′=v 乙t 2,将x 甲′、x 乙′代入位移关系,得v 甲t 2+12at 22=v 乙t 2+L 1, 代入数据得,t 2=11 s ,实际乙车到达终点的时间为t 3=L 2v 乙=10 s , 所以到达终点时甲车不能超过乙车.5.(拓展提升)一只气球以10 m /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 m 处有一小球以2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g 取10 m/s 2,不计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1)不考虑上方气球对小球运动的可能影响,求小球抛出后上升的最大高度和时间.(2)小球能否追上气球?若追不上,说明理由;若能追上,需要多长时间?答案 (1)20 m 2 s(2)小球追不上气球,理由见解析解析 (1)设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时间为t ,则h =v 202g,解得h =20 m , t =v 0g,解得t =2 s. (2)设小球达到与气球速度相同时经过的时间是t 1,则 v 气=v 小=v 0-gt 1,解得t 1=1 s在这段时间内气球上升的高度为x 气,小球上升的高度为x 小,则x 气=v 气t 1=10 mx 小=v 0t 1-12gt 12=15 m 由于x 气+6 m>x 小,所以小球追不上气球.。

竖直上抛运动教案(好)

竖直上抛运动教案(好)

竖直上抛运动一、教材分析《竖直上抛运动》在教材中没有出现,但是在生活中很常见,可以视为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延伸。

本节课主要是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来分析竖直上抛运动,所以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将重点放在规律的推导、特征、及其应用。

上节课已经讲过自由落体运动,本节课简要介绍常见的几种抛体运动。

先讲竖直下抛,先易后难,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知识。

通过例题,让学生对竖直上抛有一定认识,并自己尝试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分过程分析。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再用图像让学生理解竖直上抛的对称性。

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整体法,先用图像证明可以把竖直上抛看成一个过程,为学生顺利接受整体法做好铺垫。

在进行竖直上抛运动教学中,分段法和整体法是解决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以及多过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对物体运动的研究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实例引入;除此之外,对于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的推导为了更通俗易懂,采用例题的形式,通过具体物理情境进行分析。

用整体法解竖直上抛得问题很简单,但是学生理解起来又是最困难的。

所以通过数学严格证明,让学生从心理上完全接受这种方法。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竖直上抛运动是具有竖直方向的初速度,并且在受重力作用时所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

2.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会将竖直上抛运动分解为匀减(加)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个过程,并会求解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交流与讨论,知道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通过对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掌握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步处理和整体处理的方法。

3.通过具体例题的分析、比较,得到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学习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

2.4.1竖直上抛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4.1竖直上抛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如设置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便学生能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同时,确保教室内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白板等正常运作,以便教师能够顺利进行教学。
此外,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准备一些互动环节,如问题讨论、小组竞赛等,以及相关的教学游戏或模拟实验软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知识。
例题5:
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以25m/s的速度竖直上抛,求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4秒后的速度和位移。
答案: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4秒后的速度为v=v0-4gt=25m/s-4*9.8m/s*4s=1.6m/s。
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4秒后的位移为s=v0t-1/2gt^2=25m/s*4s-1/2*9.8m/s^2*4s^2=100m-230.4m=10.6m。
例题3: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以15m/s的速度竖直上抛,求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2秒后的速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案: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2秒后的速度为v=v0-2gt=15m/s-2*9.8m/s*2s=2.2m/s。
例题4:
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以12m/s的速度竖直上抛,求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3秒后的位移。
答案: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3秒后的位移为s=v0t-1/2gt^2=12m/s*3s-1/2*9.8m/s^2*3s^2=27m-44.1m=12.9m。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体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交流分享的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树立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乐于分享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高一阶段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对基本的运动学概念、力和运动的关系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学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我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教案、讲义、练习题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教案、讲义、练习题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知识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1.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1)基本公式t v at =,212x at =,22t v ax =. (2)特点从0t =开始计时,以T 时间为单位,有:①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123::::1:2:3::n v v v v n =……②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位移比为:::::1:3:5::(21)N x x x x N =-ⅠⅡⅢ……③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为:2222123::::1:2:3::n x x x x n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N t t t t =ⅠⅡⅢ……2.自由落体运动(1)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特点①初速度00v =②受力特点:只受重力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③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g ,其大小不变,方向始终竖直向下.(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速度公式t v gt = 下落高度212h gt =下落时间t =落地速度v 3.竖直上抛运动(1)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竖直上抛运动具有对称性,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是可逆的.物体在通过同一位置时,上升速度和下落速度大小相等;物体在通过同一高度的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2)竖直上抛运动的几个具体值①物体上升的时间01v t g= ②上升的最大高度220011122v H v t gt g=-= ③物体下落的时间02v t g =,④落回原地的速度0002v v v g v g =-=-(3)处理方法①可以将其分为两个过程来处理:上升过程为a 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利用前面的规律公式求解.②因为整个运动过程的加速度不变,都是g ,且竖直向下,整个运动可以看成是一个匀减速直线运动,这样处理更方便.规定抛出点为原点,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如右图所示,则规律公式为:02012t v v gty v t gt=-⎧⎪⎨=-⎪⎩例题精讲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3s 内的位移是20m ,第9s 内的位移是50m ,则其加速度为( )A 、22m/sB .23m/sC .25m/sD .以上均不对2、.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比乙先着地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C.甲、乙同时着地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3、.甲物体的重量比乙物体大5倍,甲从H 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 高处与甲物体同时自由落下,在它们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双选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B.下落1s 末,它们的速度相同C.各自下落1m 时,它们的速度相同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4、.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s 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 )A.保持不变B.不断增大C.不断减小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5、.图1所示的各v -t 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 )6、一物体从45m 高处自由下落,在最后1s 通过的高度是______s ,最后1s 的初速度是______m/s ,最后 1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

竖直上抛运动教案

竖直上抛运动教案

竖直上抛运动教案竖直上抛运动教案如下:一、教学目标1.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能够熟练计算竖直上抛物体的位移、速度及运动时间。

3.通过观察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分析、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理解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关系,掌握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教学内容1.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和特征。

2.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竖直上抛运动,如投篮、扔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竖直上抛运动?具有什么特征?如何计算其运动轨迹?2、新课教学(1)定义和特征: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其特征为: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或重力远大于空气阻力,空气阻力可忽略),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g;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0;物体上升达到最高点还要下落,上升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2)规律: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得出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有:速度公式v=v0-gt,位移公式x=v0t-1/2gt2,速度-位移公式v2-v02=-2gx。

其中t为运动时间,g为重力加速度。

(3)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关系:竖直上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都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研究方法也相似。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可将上升和下落两个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上抛运动的下落阶段,两者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初始条件。

3、巩固练习(1)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竖直上抛运动问题,如球的上抛和下落时间、距离等。

(2)分析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电梯上升和下降、投篮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竖直上抛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包括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特征、规律以及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关系等。

3[1][1].2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

3[1][1].2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

第3章第2节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竖直下抛运动的意义和规律2、知道竖直上抛运动的意义和规律3、能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引导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激发探索与创新意识。

2、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宇的科学态度和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的规律2、能用合成分解的方法来分析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归纳法,推理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过程](一)引入:教师:在上个学期中我们主要学习了运动学和力学,运动学中重点讲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

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课本上举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并作为专门的一节,是什么?学生:自由落体运动教师:怎么样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教师指定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物体仅在重力的作用下做初速度为0的直线运动。

教师给予肯定后进行实验。

(二)探究教学(1)竖直下抛运动实验1:将两球拉至同一高度,先让一小球无初速度释放。

问:如果忽视空气阻力,小球做的什么运动?学生: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2:通过实验装置给小球一作用力,让其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下落问:同样忽视空气阻力,此时小球做的还是自由落体运动吗?为什么?学生:不是,因为它有了一定的初速度。

用CAI模拟刚才实验过程教师:请同学们总结第二个实验中小球的运动特点。

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特点:有一定的初速度,仅受重力的作用,竖直下落。

教师:同学们所总结的便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竖直方向上抛体运动中的一种,竖直下抛运动。

学生再次整理前面特点得出竖直下抛运动的概念。

板书(用CAI展示):一、竖直下抛运动:1、概念:将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向下竖直抛出,忽视空气阻力,物体所做的运动称为竖直下抛运动。

高一物理高一全部教案共个专题竖直上抛运动

高一物理高一全部教案共个专题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 了解什么是竖直上抛运动;(2) 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3) 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能熟练计算竖直上抛物体的位移、速度及运动时间。

2.经过观察物体的上抛, 概括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经过对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的分析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竖直上抛与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都是略去空气阻力抽象出的理想化模型, 这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在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运算的基础上, 掌握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运动时间、位移和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及运算。

2.在竖直上抛运动的运算过程中, 可将上升和下落两个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学生不易接受。

同时, 设定正方向, 严格运用物理量正负号法则在运算中至关重要, 是个难点。

三、教具投影仪、投影片、彩笔。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本章我们已经学习了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今天学习一种含有折返情形的竖直上抛运动。

(二)教学过程设计1.竖直上抛运动演示小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

指出: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该运动的特征:(1)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2) 因为重力远大于空气阻力,故空气阻力可忽略。

物体只受 重力作用,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

(3) 物体上升达到最高点还要下落,上升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 动,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

2. 竖直上抛运动的计算方法(1)将竖直上抛运动分为上升和下落两个阶段分别进行计算。

(先由学生自己推导,然后出示投影片得出结果。

)①上升时间t i②上升最大高度由位移公式汁吋1-£蠡 将t L = —ftA H=—2£I £ 丿 2 I g J2e③下落时间t 2物体上升到最高点瞬时速度为零 升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0二V o -gt 上由位移公式3= #t a =④落地速度v t由速度公式=gt s代入® =中得%=彳严卜韻⑤全程时间T(2)由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知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的受力情况及加速度是相同的,那么能否把这一运动看做一个统一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呢?投影出示物体运动的v-t图:若匀减速至V t=O后受力情况不变,物体则被反方向加速,回到原来位置时总位移s=0;末速度v t二v o,图象为:可见,只要设定物体运动的正方向,规定矢量的正负号即可将竖直上抛运动的全过程看做统一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竖直上抛运动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了解什么是竖直上抛运动;
(2)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
(3)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能熟练计算竖直上抛物体的位移、速度及运动时间。

2.经过观察物体的上抛, 概括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经过对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的分析和计算,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竖直上抛与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都是略去空气阻力抽象出的理想化模型, 这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在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运算的基础上, 掌握竖直上抛运动中物
体运动时间、位移和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及运算。

2.在竖直上抛运动的运算过程中, 可将上升和下落两个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学生不易接受。

同时, 设定正方向, 严格运用物理量正负号法则在运算中至关重要, 是个难点。

三、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彩笔。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本章我们已经学习了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今天学习一种含有折返情形的竖直上抛运动。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竖直上抛运动
演示小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

指出: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该运动的特征:
(1)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

(2)因为重力远大于空气阻力, 故空气阻力可忽略。

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

(3)物体上升达到最高点还要下落, 上升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计算方法
(1)将竖直上抛运动分为上升和下落两个阶段分别进行计算。

(先由学生自己推导, 然后出示投影片得出结果。

)
①上升时间t1
物体上升到最高点瞬时速度为零, 由速度公式可得0=v0-gt上升时间
②上升最大高度
③下落时间t2
④落地速度v t
⑤全程时间T
(2)由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知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的受力情况及加速度是相同的, 那么能否把这一运动看做一个统一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呢?
投影出示物体运动的v-t图:
若匀减速至v t=0后受力情况不变, 物体则被反方向加速, 回到原来位置时总位移s=0; 末速度v t=-v0, 图象为:
可见, 只要设定物体运动的正方向, 规定矢量的正负号即可将竖直上抛运动的全过程看做统一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例1 竖直上抛一物体, 初速度为30m/s, 求: 上升的最大高度; 上升段时间, 物体在1秒末、 2秒末、 3秒末、 4秒末、 5秒末、 6秒末的高度及速度。

(g=10m/s2)
解: 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①最大高度
②上升时间
③1秒末
2秒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