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毒性实验终结版

合集下载

急性毒性实验(实验课)

急性毒性实验(实验课)

SX50= i× [(Σp-Σp2)/(n-1 ) ]½
注:X50
为lgLD50 SX50为lgLD50的标准误差
如动物不死,可减少稀释倍数,按
0.1ml/10g灌胃给予稀释倍数较低的乌头水 提液取;如动物死亡,可增加稀释倍数, 灌胃给予稀释倍数较高的乌头水提取液。 再观察动物的反应。
按上述方法,探索出可致小鼠大多死亡的
最小剂量及大多小鼠不致死亡的最大剂量。
结果
动物号 体重(g) 给药量 反应 备注
1.LD50实验设计
目的:学习LD50 测定方案设计 材料:乌头水提液(浓度:0.5g/ml)、
注射器、灌胃器。 动物:昆明种小鼠18-22g,雌雄各半。
方法:
取小鼠称重,先用1只按0.1-0.2ml/10g灌胃
给予乌头水提液(0.25g/ml),观察动物反应。 如动物死亡,将溶液稀释一定倍数后,按 0.1ml/10g灌胃给予乌头水提液取稀释液,再 观察动物的反应。
3.574 10 0.9
2810
2110 1590

? ?
10
10 10
0.7
0.3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5
1190

10
0
Xm=3.574 i=Lg1.3345=0.1253 Σp=? Σp2=? n=10
相关公式
LD50=log-1[Xm-i(Σp-0.5)]
LD50的95%可信限 =lg-1(X50± 1.96 SX50)
组间剂量比值(低剂量/高剂量)
0.65 0.7 0.75 0.8 4组 6- 7组 0.85 4- 5组 0.9 5- 6组
10
5- 6组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化学物、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科学。

而毒理学实验技术则是研究这些有害作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我们能够评估物质的毒性、确定安全剂量范围,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毒理学实验技术。

一、急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是毒理学中最常见的实验之一,其目的是测定化学物质在短时间内(通常为 24 小时至 14 天)对生物体造成的损害。

实验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经口急性毒性实验和经皮急性毒性实验。

经口急性毒性实验是将化学物质以特定的剂量灌胃给予实验动物,然后观察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

通过计算半数致死剂量(LD50)来评估物质的毒性强度。

LD50 越小,说明物质的毒性越强。

经皮急性毒性实验则是将化学物质涂抹在动物的皮肤上,观察其对皮肤的刺激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全身性毒性反应。

在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动物的种类、年龄、体重、性别等,以及化学物质的给予方式和剂量。

同时,要对实验动物进行密切观察,记录其症状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等。

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与急性毒性实验不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的观察周期较长。

亚慢性毒性实验的观察期通常为 90 天左右,而慢性毒性实验则可能持续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这些实验旨在评估化学物质在长期低剂量暴露下对生物体产生的潜在危害,如对器官功能的影响、致癌性、致畸性等。

实验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实验动物的体重、饮食、行为、血液生化指标等,并在实验结束时对动物进行解剖,检查各个器官的病理变化。

三、遗传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用于检测化学物质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损害作用,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 DNA 损伤等。

常见的遗传毒性实验方法有:1、细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 实验):通过检测化学物质对细菌基因突变的诱导作用,来评估其遗传毒性。

2、微核实验:观察细胞中微核的形成,以判断化学物质是否导致染色体损伤。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

实验一急性毒性试验(Acute Cytotoxicity Test)一、实验目的:了解生物材料急性毒性的含义,掌握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医学上通常指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对药物而言的,并以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来衡量药物急性毒性的大小。

所谓LD50是指某一药物使试验动物总体死亡一半的剂量,由于LD50是剂量反应曲线上最敏感的一点,而且有易测、准确和重复性好的优点,以此作为药物使用的安全指标。

但对于生物材料而言,它与药物在体内的反应机理不同,大多数生物材料不能计算LD50,所以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动物静脉或腹腔注射试验材料或其浸提液来观察实验动物体重在24、48和72h的变化、运动、呼吸状态以及死亡情况作为评价的指标,判定某种生物材料的急性毒性作用。

三、实验对象:小鼠四、实验器材和药品: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蒸馏水,生理盐水(0.9%),注射器(1ml),量筒(10ml),小烧杯(50、100ml),高压消毒器。

五、实验步骤:1.浸提液制备:按评价标准裁剪试样,选择适当浸提温度制备浸提液。

2.将10只体重在17~23g间的健康、未做过其他实验的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

3.将浸提液按每公斤小鼠体重注射50ml于实验组小鼠尾静脉(50ml/kg),用生理盐水按同样方法作空白对照。

4.记录试样表面积和使用浸提液的容量;记录注射后24h、48h、72h两组小鼠的体重,观察其各种生物学反应情况。

六、评价方法:2.1 在72h观察期内,注射材料浸提液的动物反应不大于对照组动物,则认为该材料符合急性毒性试验要求。

2.2在72h观察期内,注射材料浸提液动物中有2只以上出现轻度毒性症状或仅1只动物出现明显毒性症状死亡,或实验组5只动物的体重均下降,即使无其他中毒症状都要进行重复试验。

2.3 重复试验的动物数量应加倍,即每组需10只小鼠。

(完整版)急性毒性试验

(完整版)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间隔6-8小时),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分析人体过量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I期临床的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一、啮齿类动物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一)试验条件1.动物品系:常用健康的小鼠、大鼠。

选用其他动物应说明原因。

年龄一般为7-9周龄。

同批试验中,小鼠或大鼠的初始体重不应超过或低于所用动物平均体重的20%.实验前至少驯养观察1周,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饮食、体重及精神状况。

2.饲养管理:动物饲料应符合动物的营养标准。

若用自己配制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若是购买的饲料,应注明生产单位。

应写明动物饲养室内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

3.受试药物:应注明受试药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

(二)试验方法:由于受试药物的化学结构、活性成分的含量、药理、毒理学特点各异,毒性也不同,有的很难观察到毒性反应,实验者可根据受试药物的特点,由下列几种实验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1.伴随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2.最大耐受剂量(MTD)试验方法:最大耐受剂量,是引起动物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而不产生死亡的剂量。

3.最大受试药物量试验方法:在合理的浓度及合理的容量条件下,用最大的剂量给予实验动物,观察动物的反应。

4.单次口服固定剂量方法(Fixed-dose procedure)。

选择5、50、500和2000mg/kg四个固定剂量。

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受试药物后再禁食3-4小时。

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

根据受试药物的有关资料,由上述四个剂量中选择一个作初始剂量,若无有关资料作参考,可用500mg/kg作初始剂量进行预试,如无毒性反应,则用2000mg/kg 进行预试,此剂量如无死亡发生即可结束预试。

急性毒性实验报告

急性毒性实验报告

急性毒性实验报告急性毒性实验报告引言:急性毒性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程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小白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了解某种化学物质的毒性效应,并为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选取了20只健康的小白鼠,分为4组,每组5只。

实验组分别接受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A的处理,对照组接受生理盐水处理。

实验过程中,观察小白鼠的行为、食欲、呼吸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持续时间为24小时。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和结果:1. 实验组小白鼠在接受化学物质A处理后,出现了明显的行为异常。

它们表现出活动减少、食欲下降、毛发无光泽等症状。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白鼠的行为异常更加明显。

2. 呼吸方面,实验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呼吸深度减小。

这表明化学物质A对呼吸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实验组小白鼠的体温有所下降,尤其是接受高剂量处理的小白鼠。

这可能是由于化学物质A对体温调节系统的干扰导致的。

4. 实验组小白鼠的心率明显加快,而对照组小白鼠的心率变化不大。

这表明化学物质A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 实验组小白鼠的精神状态明显受到影响,它们表现出迟钝、无精打采的状态。

这可能是化学物质A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所致。

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化学物质A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效应明显。

其表现为行为异常、呼吸系统受损、体温下降、心率加快以及精神状态受到影响等。

2. 小白鼠对化学物质A的毒性反应与剂量呈正相关关系。

高剂量处理的小白鼠表现出更明显的毒性效应。

3. 化学物质A可能对呼吸、体温调节、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毒性影响。

结论:本次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学物质A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

在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估。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化学物质的监管,确保其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

药物急性毒性实验

药物急性毒性实验

实验一药物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目的】了解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的意义、原理,掌握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和计算过程。

【原理】LD50是指在一群动物中能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由于实验动物的抽样误差,药物的致死量对数值大多在50%质反应的上下呈正态分布。

在这样的质反应中药物剂量和质反应间呈S型曲线,S型曲线的两端处较平,而在50%质反应处曲线斜率最大,因此这里的药物剂量稍有变动,则动物的死或活的反应出现明显差异,所以测定半数致死量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药物毒性的大小。

【实验材料】1、动物:小白鼠,体重18-24g,雌、雄各半,实验前禁食12小时,不禁水。

2、药品:盐酸普鲁卡因,苦味酸。

3、器械:小鼠笼,天平,注射器(1mL),电子计算器。

【方法和步骤】(一)预备实验1、探索剂量范围:先找出100%及0%死亡的剂量,此即上下限剂量(D m及D n)。

方法是先取出小鼠9-12只,每组3只,按估计量(根据经验或文献资料定出)给药,如3只小鼠全死则降低剂量一半,如全不死则增加剂量一倍,如部分死亡,则按2:1的比例向上、向下调整剂量,由此找出上下限剂量。

2、确定组数,计算各组剂量:确定组数(G):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一般分5-8个剂量组。

计算各组剂量:要求各组剂量按等比级数排列,在找出D m及D n和确定组数后,可按下列公式求出公比r:r再按公比计算各组剂量D1,D2,D3,D4,D5……D m,其中D1=D n=最小剂量,D2=D1⨯r; D3=D2⨯r; D4=D3⨯r; D5=D4⨯r; ……D G=D G-1⨯r。

r值一般以1.7~1.15之间为宜。

计算举例:已知某药在致死毒性实验中,Dm=187.5 mg/kg; Dn=76.8 mg/kg, 确定组数G=5,求r及各组剂量。

先代入公式求r=1.25,再计算各组剂量D1=Dn=76.8 mg/kg,D2=76.8⨯1.25=96 mg/kg, 依次计算D3,D4,及D G(D5)分别为120,150,187.5 mg/kg。

20121015终版急性毒性试验

20121015终版急性毒性试验
4. 为长期毒性试验、特殊毒性试验和临床药理评价提供 观察指标及剂量设计依据。
5.为毒效应的靶器官确定和机制分析提供线索。
6.作为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检测措施。
2020/1/27
任立群
26
二、 LD50 测定的设计原则及方法
(一)实验动物
选择原则
●尽量选择急性毒性反应与人近似的动物; ●易于饲养管理、试验操作方便的动物; ●繁殖生育力较强,数量较大能够保障供应; ●价格较低,易于获得的动物。
任立群
8
二、急性毒性评价的基本要求
一般程序
注意:
1.试验过程中对死亡动物最好进行尸检; 2.为提高实验的重现性,必须使所有的实验条件及
方法规范化,根据GLP的有关规定进行操作。
2020/1/27
任立群
9
二、急性毒性评价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至少选用两种实验动物 采用两种给药途径 给药后观察 7~14 天动物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在基础性研究工作中,按科研课题的具体要求 选择,在法规性毒理学评价工作中,必须按照其规 范要求进行。
2020/1/27
任立群
27
(一)实验动物 1.动物种类
在LD50的测定中,实验动物常选用啮齿类的小鼠 或大鼠,尤其是小鼠。
2020/1/27
任立群
28
(一)实验动物
1.动物种类
小鼠的优点是:繁殖周期短、产仔多、生长速 度快、体型小、饲料消耗少以及毒理学背景资料较 多、比较温顺便于捕捉、操作方便、试验的准确性 和一致性好。
大鼠要求染毒前应隔夜禁食,一般在前一天傍晚下班时 或晚间将饲料撤掉。
小鼠和大鼠基本类似,但由于其消化吸收和代谢速度较 快,可隔夜禁食也可禁食4小时以上。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毒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学科,其实验技术的发展对于评估化学物质的安全性和风险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常见毒理学实验技术的总结。

一、急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是评估化学物质在短时间内(通常 24 小时至 2 周)对生物体造成的毒性效应。

实验动物通常选用小鼠或大鼠,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经口、经皮、吸入等)给予一定剂量的受试物。

观察指标包括动物的死亡情况、临床症状(如行为异常、呼吸困难等)、体重变化等。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计算出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这是衡量化学物质急性毒性的重要指标。

二、亚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亚急性毒性实验的时间通常为 28 天至 90 天,亚慢性毒性实验则为90 天至 180 天。

这些实验旨在观察化学物质在较长时间内低剂量暴露下对生物体的潜在毒性。

除了观察一般症状和体重变化外,还会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学变化(如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的组织形态改变)等。

三、慢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的周期较长,一般为 1 年以上,甚至可能持续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

这种实验更能反映化学物质长期暴露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等。

检测指标与亚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类似,但更加注重对肿瘤发生、生殖系统影响以及遗传物质损伤的评估。

四、遗传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用于检测化学物质对生物体遗传物质(DNA)的损伤作用。

常见的方法包括:1、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试验):通过观察受试物是否能引起细菌基因突变来评估其遗传毒性。

2、染色体畸变试验:观察细胞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3、微核试验:检测细胞中微核的形成,反映染色体的损伤。

五、生殖毒性实验生殖毒性实验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包括对生殖器官、生殖细胞、胚胎发育等方面的作用。

实验分为三段:1、Ⅰ段: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实验,评估对雌雄动物生殖能力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医学〗BRM-SJS急性毒性试验报告

〖医学〗BRM-SJS急性毒性试验报告

四、结果
动物灌胃一次后,两周内未见有动物死亡。动物给药后活 动正常,体重增加。BRM-SJS LD50不能测出。结果见表1。
五、说明
20g/100ml的药物浓度已稠至不能再浓缩提高,用该浓度 以0.2ml/10g体重(相当于4.0g/20ml/kg)给动物灌胃一次后, 没有发现动物死亡及肉眼可见的毒副作用,提示BRM-SJS毒性 较小,LD50未能测出。
brmsjs急性毒性试验报告欢迎来主页搜索文档包括管理营销职责规划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管理理财策划方案英语gre手册建筑之类本人各种各类的宏观经济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营销策划公司理财物流采购生产质量能力素质成功激励知识信息国企改革民营经济案例报告管理工具管理表格管理制度地产管理酒店管理服装行业成功创业表格大全土木工程培训大全商铺店铺绩效考核质量管理
18.3土1.6 24.8土2.2
19.1土0.8 25.0土2.5
18.4土1.1 24.9土2.1
18.9土0.9 25.1土2.3
Dose(g/kg)
4.00 3.20 2.56 2.05 1.64
Death mouse number
0 0 0 0 0
二、材料:
1.受试物:BRM-SJS由北京临床肿瘤基因研究所提供,为 胶囊剂,批号2001-5。
2.实验动物:实验用18-22g昆明种小鼠,50只,国家二 级动物,雌雄各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动物室提供。 实验动物生产合格证号:京动许字(1999)第015号,动物实验 设施合格证号:(1996)第007,实验动物设施合格证号:京动 管准字(1994)第103号。实验全过程在室温20-24℃,相对湿 度40-60%,层流系统实验室完成。
表1 Table l

急性毒性试验总结

急性毒性试验总结

急性毒性试验总结目前搜集到的水质的急性毒性试验相关标准有3个,分别是《GB/T 15441-1995 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 16125-2012 大型溞急性毒性实验方法》《GBT 13267-91 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 急性毒性测定方法》以下分别针对三个标准进行简单的整理归纳:一、GB/T 15441-1995 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废水、纳污水体及实验室条件下溶性化学物质的水质急性毒性监测。

2主要仪器耗材、化学试剂(1)、氯化汞(剧毒)(2)、明亮发光杆菌T3小种(冻干粉)(3)、生物发光光度计(4)、2ml、5ml测试管(玻璃制品,与生物发光光度计配套)3实验过程主要是以氯化汞作为参考毒剂,进行样品的测试,后期需要绘制曲线将测得的数据转化成相应的氯化汞的浓度4、结果表达(1)可用氯化汞浓度来表达样品毒性(2)可用EC50值表达样品毒性此方法难点:1、氯化汞为剧毒,次方法使用氯化汞次数较多,需要操作人员特别注意。

2、对于后期的各种计算,需要多次试验进行总结整理二、《GB/T 16125-2012 大型溞急性毒性实验方法》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可溶性化学物质的毒性、工业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浸出液的综合毒性、废水的处理效果、地表水、地下水及水中沉积物的毒性2主要仪器耗材、化学试剂1、常规化学试剂即可2、大型溞幼溞(受试生物)3、常规现场测定仪器如PH计、溶解氧仪、温度计等3实验过程将样品稀释不同的浓度,事先通过预实验,确实出大型溞全部存活和全部死亡的浓度,在这个浓度范围内进行稀释,观察受试生物的情况4、结果表达以24hEC50或48hEC5来表示受试生物在一定时间内对大型溞运动能力(包括死亡)抑制的程度。

检测化学物质样品时,以mg/L表示,当检测废水样品、固体废弃物或水中沉积物浸出液时,以百分数或ml/L表示。

此方法难点:与其他生物毒性一样,对于受试生物的培养、繁殖、驯养及实验过程中对照组的存活率,都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
第4页
二、试验准备
试验应在符合GLP试验室内进行,试验样品质量和稳定性应符合要求,与药效学及 临床试验一致。
(一)样品液配制
中药材町用浓缩煎剂或浸膏,中药制剂可用不含辅料提取物加水或用o.5%羧基纤 维素钠,0.5%吐温—80,5%阿拉伯胶等混悬剂、增溶剂配成混悬液等,尽可能配成 水溶液,水不溶性成份可用植物汕配成油溶、乳浊液。也有用乙醇、聚乙醇等溶剂配 成样品液者,但溶剂本身急性毒性能干扰试验结果,所以,急性毒性试验汇报中应对 样品液配制方法加以详细说明,必要时设溶剂对照组。
急性毒性试验
第7页
第二节 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一、LD50测定
最小致死量是使动物刚好致死药品剂量,但因为药品性质,给药方法和个 体差异,每只动物最小致死量确很大差异,试验和统训学原理表明一群动物 最小致死量平均值相当于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测定方法很多,但试验没 计大同小异,所不一样者为算方法不一样,其试验方法以下:
急性毒性试验
第12页
(二)安全性评价
(1)依据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判断供试药品毒性强弱、类型。我国尚无统—要求。
(2)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对临床研究有指导意义,能够为临床研究时探索安全有 效剂量防止出现急性不良反应提供依据。
不过,鉴于人体与各种动物对各类化合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各类 型毒性反应差异,尚无规律可循,现有化学药品统计数据表明,在进行临床研 究时,仍应依据试验结果参考文件资料报道进行由低到高安全治疗剂量探索。
(二)样品液浓度及给药容量
为了求得最低致死且或半数致死量,需要设不一样剂量组,使个别组反应率在50% 以上,个别组反应率在50%以下。不一样剂量设定有两种方式,—是浓度一定不一样 给药容量,另—种是容量一定不一样给药浓度,二者各有所长。

实验三经口急性毒性实验

实验三经口急性毒性实验

掌握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选取实验动物、准备受试物、分组、给药、观察并记录实验 数据。
实验步骤的意义
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后续的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理解实验意义
实验意义
经口急性毒性实验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有助于评估受试物的急性毒性作用和潜在风险,为新药 研发、化学品安全性评价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效性。
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合理的 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动物种类、数 量、分组、给药方式、剂量等。
实验人员培训
确保实验人员熟悉实验操作规程和 注意事项,具备相应的实验技能和 知识。
实验操作
给药
按照实验方案,采用适当的给药方式,给予实验 动物不同剂量的受试物。
观察
密切观察实验动物的生命体征、行为变化等,记 录实验数据和异常情况。
02
03
毒性反应
实验组动物体重增长较对照组慢。
实验组动物出现呼吸困难、抽搐、 瘫痪等毒性反应,对照组无异常。
结论总结
经口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实验组动物 表现出明显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提示 该物质具有较高的急性毒性。
实验结果可用于评估该物质的急性毒 性风险,为进一步的安全性评价和风 险控制提供依据。
05
04
实验结果与分析
数据记录
实验动物
健康成年小白鼠,体重20-30g,雌雄各半。
给药方式
经口灌胃,给药剂量为10ml/kg。
观察指标
记录实验过程中动物的行为、体征、毒性反应等。
实验数据
记录各组动物死亡数、体重变化、毒性反应程度等。
结果分析
01
死亡情况
实验组动物死亡率为20%,对照 组无死亡。

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报告

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报告

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报告引言毒性实验是评估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急性毒性实验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动物在暴露于高浓度物质后的反应和症状,来评估物质的毒性程度。

本实验旨在研究某种未知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步骤和措施。

实验材料和设备•未知化学物质样品•实验动物(例如:小鼠)•毒性评估表格•天平•注射器•实验室用具(例如:试管、容器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进行实验。

确保动物的品种纯正、健康,并符合实验要求。

–准备实验动物的舒适住所,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

–对实验器材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实验环境的清洁。

2.分组与标记–将实验动物分为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标记清楚以避免混淆。

–对照组不接触未知化学物质,用于对比分析实验组的数据结果。

3.化学物质注射–使用天平准确称取一定剂量的未知化学物质。

–使用注射器将化学物质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注意注射剂量的准确性。

4.观察和记录–在注射化学物质后的不同时间点进行观察,记录实验动物的症状和行为变化。

–包括但不限于:呼吸变化、心跳变化、体温变化、运动能力降低等。

–使用毒性评估表格进行记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5.实验结束与数据处理–实验时间结束后,停止对动物的处理。

–统计和整理实验动物的观察数据,计算各个实验组的平均值和变异程度。

–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判断未知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程度。

结果与讨论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未知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程度评估结果。

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症状和行为变化,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组动物在注射未知化学物质后出现了明显的生理和行为异常变化,如呼吸困难、心率增加、体温升高等。

2.对照组动物在相同条件下未出现上述异常变化,说明这些变化与未知化学物质的注射有关。

3.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未知化学物质具有较高的急性毒性程度。

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报告

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报告

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报告急性毒性实验是我班进行的一项特殊的实验。

我班是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团队。

我经常组织一些班委和班干部进行活动,还组织一些活动,使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如开展“三走进军营”的活动、“我的成长”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走进孤儿院等活动。

其中组织这些活动最主要也是我最感兴趣的是“三走进军营”活动。

它是一项特殊而且重要的实践活动。

因为它使我的视野更开阔了,思维更敏捷了,情感更丰富了,而且使我和同学们都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了。

它使我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了应用化学方法和技能对化学学习和实践有了较大帮忙和促进作用。

下面我将以急性毒性实验为例作一介绍。

一、实验准备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我们在实验前进行了大量地准备。

首先我们根据实验需要准备了许多化学试剂。

如试剂一:硼砂钠与氯气的混合溶液等;试剂二:试剂三:小苏打水等;试剂四:药品五:注射器一只;小苏打水五:水银滴定管一只;药品六:小苏打二: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一瓶;药品七:小苏打水三瓶。

二、实验步骤1、操作:实验前准备,要用盐酸、硫酸或其他溶液配制(要严格控制浓度),并用一种特殊的试剂配制成溶液,称取该溶液在一碗中并用小金属勺子舀入一小碗。

2、观察:在试验中主要观察实验对象的行为变化。

包括其外观特性和气味变化。

3、分析:用万用表测试不同浓度物质并记录。

4、观察样品颜色变化并记录,如变黄、变白及变浓等。

5、防护:如被污染物品处置后,应立即用水冲洗伤口和皮肤,用肥皂水进行局部清洗以防止感染,然后再用大量清水冲洗。

6、处理:用无菌水冲洗1小时,并用硫磺粉消毒伤口和皮肤。

7、处理后观察:如硫磺粉消散后,应再次用清水冲洗伤口和皮肤,直至伤口和皮肤无大碍后可继续进行下一步实验流程或休息时间,使其充分恢复至正常呼吸水平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实验流程或休息时间,并注意观察皮肤反应。

急性毒性实验报告小鼠

急性毒性实验报告小鼠

急性毒性实验报告小鼠一、实验目的急性毒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某种物质在短时间内对小鼠可能产生的毒性作用,包括致死效应、中毒症状等,从而为进一步的毒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的昆明种小鼠,体重在 18 22g 之间,雌雄各半。

小鼠购自正规的实验动物供应商,并在实验前适应环境一周,饲养条件为温度 22 ± 2℃,相对湿度 50% 70%,12 小时光照/黑暗循环,自由摄食和饮水。

2、受试物质本次实验所选用的受试物质为_____(具体名称),纯度为_____%。

3、实验器材电子天平(精度 001g)、灌胃针、注射器、解剖器械等。

三、实验方法1、剂量设计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和相关文献资料,确定本次急性毒性实验的剂量组。

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每组 10 只小鼠。

高剂量组为可能引起小鼠 100%死亡的剂量,低剂量组为可能不引起小鼠死亡的剂量,中剂量组介于两者之间。

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2、染毒途径采用经口灌胃的方式进行染毒。

灌胃前禁食不禁水 12 小时,灌胃体积为 02ml/10g 体重。

3、观察指标(1)染毒后即刻观察小鼠的中毒症状,包括行为异常、抽搐、呼吸困难等,并记录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

(2)每 30 分钟观察一次小鼠的存活情况,直至 24 小时。

(3)对死亡小鼠及时进行解剖,观察其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

(4)在 24 小时后,对存活的小鼠进行称重,并解剖观察内脏器官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中毒症状高剂量组小鼠在灌胃后很快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活动减少、呼吸急促、抽搐等。

中剂量组小鼠在灌胃后一段时间内出现较轻微的中毒症状,如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等。

低剂量组小鼠未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

2、死亡情况高剂量组小鼠在 6 小时内全部死亡,中剂量组小鼠在 12 小时内有部分死亡,低剂量组小鼠在 24 小时内无死亡。

对照组小鼠在观察期间均存活。

3、体重变化存活小鼠在 24 小时后的体重变化不明显,高剂量组死亡小鼠体重较灌胃前减轻。

急性毒性实验终结版LC

急性毒性实验终结版LC
实验课所需准备的试剂和材料:
学习静式呼吸道染毒操作方法 学习测定和计算LC50的试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目的
呼吸道吸入染毒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动式吸入,一种是静式吸入。
实验原理(染毒方式)
01
02
经呼吸道急性毒性试验(LC50)
优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消耗受试物少、适用于小动物 接触易挥发液 态化合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缺点:受试物浓度难维持恒定,而且实验动物有经皮吸收的 可能。
急性毒性试验
单击添加副标题
-LD50 与LC50 的测定
急性毒性试验的染毒方式可有多种,包括经口、经呼吸道、经皮及注射染毒方式等。
确定受试物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LC50、观察受试物所致的急性中毒症状及其毒性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的毒性试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目的及意义:
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目的
学习急性毒性试验的实验设计原则 熟练掌握经口灌胃染毒操作技术 掌握LD50计算方法和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静式呼吸道吸入染毒:
优点:能即时补入新鲜空气和排出污浊空气,氧分压,二氧 化碳分压,温度、湿度,受试物浓度保持恒定。 缺点:设备复杂,消耗受试物多、易污染环境
动式吸入:
注意单位!
染毒柜内受试物浓度的计算
实验动物及器材
试剂和材料
试剂 受试物(易挥发液体,苯(原液))、苦味酸酒精饱和液、0.5%品红溶液或其他染色剂。
敌敌畏(DDVP)配制:(组距1.4,给药量0.2ml/10g)
(4℃)
(25 ℃ )
将动物固定成垂直体位,腹部面向操作者,使动物的上消化道固定成一直线
灌胃操作
高剂量组动物的死亡常很快发生,染毒后应即刻密切观 察。观察和记录中毒症状及出现的时间,死亡数量和时间及死亡前的特征。按照实验结果,填写急性毒性实验记录表。 中毒的症状观察:兴奋、流涎、肌震颤、抽搐、管状尾、呼吸减慢、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站立不稳、大小便失禁、大剂量侧卧以致死亡。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实验
取健康小鼠24只,雌雄各半,禁食24h后,生药于次日灌胃给予痛风颗粒颗粒混悬液0.78ml(16.30g/kg,相当生药量86.88g/kg),观察小鼠活动、饮食、呼吸等情况,然后连续观察15天,纪录7天内的动物死亡数及毒性反应。

结果:灌胃后,小鼠活动减少,约1小时左右逐渐缓解,7天内24只小鼠无一只死亡及明显中毒反应。

计算过程:
常温下配的痛风颗粒最高浓度为0.417g/ml(16.30g/kg,相当生药量86.88g/kg),颗粒密度4.73g/ml。

20g小鼠胃内容积0.78ml。

按动物表面积比率换算等效剂量换算(20g小鼠:70Kg成人=381.9:1)
按最高浓度4.73g/ml(相当生药剂量22.23g/ml)及小鼠最大灌胃容量0.78ml计算:
小鼠最大给药剂量:4.73*0.78/0.02=207.87g/kg;
按动物表面积比率换算等效剂量换算,折算70Kg成人最大给药量:207.87*0.02*387.9=1612.66g/70kg,相当生药剂量7579.5g/70Kg。

成人每日口服痛风颗粒生药剂量30g/70kg,小鼠一次口服痛风颗粒为成人每日临床常用量的253倍:7579.5/30=253倍
小鼠一次口服痛风颗粒的最大耐受量为86.88g/kg,此为成人每日临床常用量的253倍,结果表明该药口服给药临床常用量使用安全。

急性毒性试验-LD50的测定

急性毒性试验-LD50的测定

急性毒性试验-LD50的测定北京理工大学开放性实验总结报告学生姓名 _____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所在院系 ______ 专业___________开放实验室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2013-5-5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设备处制一、实验项目概况实验项目的主要结论:戊巴比妥钠的半数致死量为134.32mg/kg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回归方程y(Probit)=-24.916+14.058Log(D)半数致死量ID50=134 32mg/kg二、实验项目技术报告1 •实验原理表1【实验结果】:LD50的测定依据药物剂量依次给药。

利用Bliss法计算LD50样品名称戊巴比妥钠实验动物昆明小鼠给药途径腹腔注射实验日期2013.5.5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剂量对数剂量动物数死亡数死亡百分率实验机率单位回归机率单位(X)(只)(只)(%)(Y)(Y)77 1.8865300.00— 1.603196 1.9823300.00— 2.9495120 2.07923133.00 4.5697 4.3119150 2.17613267.00 5.4303 5.6742190 2.2788337.11731E2回归方程y(Probit)=-24.916+14.058Log(D)半数致死量LD50=134.32mg/kgLD50(Feiller 校正)95%的可信限=92.405--205.57mg/kgLD5=102.59mg/kgLD95=175.85mg/kg三、参加开放性实验的体会与建议四、评价与认定导教师评价意见与成绩评定:实验态度积极认真,并且能够较好的完成实验包含的内容。

试验后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院系主管领导审核与学分评定意见:同意核准该生选修学分数分院系主管签字:年月日学校主管部门审批意见:部门签章:年月日备注:。

食品的测定实验:急性毒性实验

食品的测定实验:急性毒性实验

致死量的测定常以半数致死量为标准。半数致死量是指能 够引起试验动物一半死亡的剂量,妈药物致死量对数值, 用符号LD50表示。由于LD50的测定较简便、可靠,而且 稳定,现已成为标志动物急性中毒程度的重要常数。 LD50测定的方法有多种,如Bliss法、改进寇氏法、简化 机率单位法、累积插值法、机率单位-加权直线加归法等 等。以上方法虽各有特点,但都有共同的要求:
(3)试验周期和观察指标:给药后至少观察7天。观察期间应 逐日记录动物的毒性反应情况和死亡动物的分布。
(4)正式试验前,均须先用少量动物进行预试试验,大 致测出受试药物引起0%和100%死亡率的致死量范围,然 后安排正式试验。正式试验组数不得少于三个剂量组,一 般选用4~5个剂量组,每组动物数为10~20只。
2、正式实验:在预试实验测得Dn和Dm的剂量范围内设4~6个剂量 组,最多10组。最理想的结果是使LD50的上下各有2~3组。组数愈 少,准确性愈差。各剂量组的动物要求相等,至少10只动物(分组时 应注意分层随机均匀化的原则)。本实验要求最大反应率为100%, 最小反应率为0%, 或至少反应率接近100%或0%。组间剂量比值(1: K),常用1:0.8或1:0.75。如实验中出现相邻剂量有重复的100% 和0%反应率时,应将靠边的组弃去不计,使大剂量组只有一个100% 的反应率,小剂量组也只有一个0%的反应率。
LD50的平均可信限= LD50±(LD50高限-
LD50低限)/2
Xm:最大剂量组剂量的对数值
i:相邻两组剂量(d)对数值之差,或相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两组高剂量与低剂量之比的对数。
P:各组动物的死亡率,用小数表示。
ΣP:为各组动物死亡率的总和。
n:每组动物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毒症状和动物死亡情况观察
急性毒性试验的观察和记录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中 毒体征及发生过程、死亡情况和时间分布、体重和病理形 态学变化。
观察和记录中毒症状及出现的时间,死亡数量和时 间及死亡前的特征。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周期一般为14天, LD50或LC50计算时以观察周期内各组动物的总死亡数为依 据。根据观察情况分析中毒特点和毒作用靶器官。按照实 验结果,填写急性毒性实验记录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经呼吸道急性毒性试验(LC50)
实验目的 学习静式呼吸道染毒操作方法 学习测定和计算LC50的试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原理(染毒方式) 呼吸道吸入染毒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动式
吸入,一种是静式吸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静式呼吸道吸入染毒: 优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消耗受试物少、适用于小动物 接触易挥发液 态化合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缺点:受试物浓度难维持恒定,而且实验动物有经皮吸收的 可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敌敌畏(DDVP)配制:(组距1.4,给药量0.2ml/10g)
剂量mg/kg 原液量(g)
36.44
0.1139
原液量(ml)
(4℃)
0.0813
定容量(ml) 50
原液量 (ml)
(25 ℃ )
0.0948
51.02
0.1594
0.1139
50
0.1327
71.43
根据实验动物中毒症状、死亡时间、特征 和LD50,按受试物种类,分别参照相应的经口 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进行评定,判断该受试物的毒 性大小及毒性特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实验课所需准备的试剂和材料:
健康成年小鼠若干只(按每组5~6人,每组10只动物, ♂♀各半)、50 ml容量瓶(每组1个)、加样器(200μl、 1000μl)、加样枪头、DDVP原液、1 ml玻璃注射器、灌 胃针头(每组2套)、棉签、染液、LD50记录纸、小鼠笼 (每组2个)、电子天平(2台)、搪瓷托盘(每组一个)、 受试物、苦味酸酒精饱和液、0.5%品红溶液或其它染色 剂。
LD50计算(改良寇氏法)
改进寇氏法是利用剂量对数与死亡率呈S型曲线而设计 的方法,又称Karber法或平均致死量法。本法要求每个染 毒剂量组动物数要相同,各剂量组组距呈等比级数,死亡 率呈正态分布,最低剂量组死亡率呈<20%,最高剂量组死 亡率>8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毒性分级及结果评定
动物选择及性别辨认
急性毒性实验一般首选哺乳动物,其中又以大小鼠最
为常用。大、小鼠主要依据肛门与生殖器之间的距离来区
分。远——♂、近——♀。成年鼠:雄性卧位可见睾丸, 雌性可见腹部有12个乳头。
动物称重、编号和随机分组
应依据统计学原则进行随机分组。
1 2 3 4 5 6 组数
1
只数
2
.
体重
.
1 82 79 3 64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LD50)
试验目的 学习急性毒性试验的实验设计原则 熟练掌握经口灌胃染毒操作技术 掌握LD50计算方法和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试验内容 动物选择和性别鉴定 称重、编号和随机分组 小鼠经口灌胃操作技术 毒性症状观察、LD50计算和毒性分级
操作步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0.2232
0.1594
50
0.1858
100
0.3125
0.2232
50
0.2603
140
0.4375
0.3125
50
0.3642
196
0.6125
0.4375
50
0.5099
灌胃操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将动物固定成垂直体位,腹部面向操作者,使动物的上消 化道固定成一直线
毒性作用/中毒症状和动物死亡情况观察
试剂
受试物(易挥发液体,苯(原液))、苦味酸 酒精饱和液、0.5%品红溶液或其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选择健康实验动物,称重(精确到0.1g),编号, 随机分组。
剂量分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呼吸道吸入染毒: 依设计剂量浓度及染毒柜体积,计算需要加入的受试物 量。将5♂、5♀共10只小鼠→放入静式染毒柜内→加盖 (注:每只小鼠每小时所需要的气积为3L)。将液态受 试物经加药孔加到接物蒸发器(纱布、滤纸、蒸发皿或小 型加热器)上→开启小电扇,计时→观察、记录中毒症状 和动物死亡情况。染毒结束后,关闭电源,打开盖子,驱 走柜内残存的含毒空气,取出动物,存活者归笼继续观察。 (症状:呕吐、昏迷、抽搐、呼吸麻痹而死亡) LC50计算:同LD50
急性毒性试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实验目的及意义: 确定受试物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LC50、观
察受试物所致的急性中毒症状及其毒性作用特点, 为进一步的毒性试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急性毒性试验的染毒方式可有多种,包括经 口、经呼吸道、经皮及注射染毒方式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
受试物剂量选择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对于一种新的化学物质,剂量选择可参照同系物 的毒性或文献资料加以估计,先用少量动物以组距 较大的一系列剂量进行预实验,找出粗略的致死剂 量范围,然后再设计出正式实验剂量组
受试物配制
本次试验所用的受试物是80%的敌敌畏(DDVP)原液。 按照事先设计的剂量分别稀释配制为几种不同浓度的 受试物溶液,而各个剂量组的动物均给予相同单位体 重体积的受试化学物。
动式吸入: 优点:能即时补入新鲜空气和排出污浊空气,氧分压,二氧 化碳分压,温度、湿度,受试物浓度保持恒定。 缺点:设备复杂,消耗受试物多、易污染环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染毒柜内受试物浓度的计算
注意单位!
试剂和材料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实验动物及器材
健康成年小鼠若干只,(每组10只,♂♀各 半),小鼠笼(每组2个)。静式吸入染毒柜6个、 吸管、动物秤、记录纸。
高剂量组动物的死亡常很快发生,染毒后应即刻密切观 察。观察和记录中毒症状及出现的时间,死亡数量和时间及 死亡前的特征。按照实验结果,填写急性毒性实验记录表。
中毒的症状观察:兴奋、流涎、肌震颤、抽搐、管状尾、 呼吸减慢、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站立不稳、大小便失禁、 大剂量侧卧以致死亡。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