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山西古建筑与民风民俗
山西古建筑讲解
山西古建筑讲解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我叫王欣。
大家可以叫我王导。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城南十五公里的悬空寺,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悬空寺分为上、下两寺。
上部为悬空寺,下部为地宫。
下半部分是地宫,整个建筑都悬浮在半空中。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悬空寺的大门——山门,大家可以看到它由两个门洞和一个小门组成。
这两个门都是方形门洞,没有门扇,叫门洞;小门叫窗,叫小门洞。
因为它悬空而建,又处在山崖上,所以叫做“悬空寺”。
从山门到悬空寺还有一段距离,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不要大声喧哗;不要乱丢垃圾;不要攀爬栏杆;不要触摸寺庙里的文物和佛像;不要在庙内烧烧香、磕个头、拜拜佛……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悬空寺的下部——地宫。
地宫是悬在空中的一个圆洞,里面有佛像和其他文物。
大家可以看到:在地宫内有两条巨龙盘绕着佛像;在两条巨龙下面是一个很大的空间;在地宫内还有四个小一点的洞。
—— 1 —1 —。
山西古建筑文化
山西古建筑文化一、山西古建筑的特点之——雄伟,庄重,古朴,典雅以山西太原明清两代城池为例,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非凡成就。
1。
大气。
与北京故宫相比,没有那么奢华;与四川的锦官城相比,没有那么繁复;与广西的风雨桥相比,没有那么简陋。
他是一座低矮的城墙,没有红墙绿瓦,也没有金碧辉煌。
与徽州的宏村相比,也显得逊色不少,这便是它在群星璀璨的众多名城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其他各个古城,都是很小的,只有太原最大,所以称作“龙城”。
那城墙高有六米,一般人站在上面仰望,已觉得气势雄伟。
倘若登临观景,更觉巍峨壮丽。
它的形状与北京城的城墙有些相似,但又远不及北京城。
它不像北京城那样中央矗立着一根标志性的立柱,好像插天一般。
其次,它没有故宫的三个大门,只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可以说,从空中俯瞰,它的形状是很规则的。
至于城内的建筑,还要大得多,各种公共场所,如广场、街道、书院、庙宇等,也较为宽阔。
三、山西古建筑的特点之——严谨,简约。
第一,如果仔细看看太原城的整体布局,你会发现,那种布局不仅与我国许多著名的古城相似,而且与许多欧洲的古城布局有许多相同之处,这是令人惊讶的。
其实,太原城的布局虽然具有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但比起中国的其他古城来,又是另一种风格。
也许有人会问,山西地处内陆,怎么能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呢?其实不然。
中国的建筑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而中国的雕刻、绘画,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的古代艺术家们,在对古代世界文明的学习和借鉴中,把各自民族的艺术和文化融入到中国传统建筑之中,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点,这正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优秀品质。
而这一切,在欧洲诸多古老的城市中是看不到的。
也许有人会说:“万里长城横亘于中国的北部边境,北京作为帝王居住的京都,以及汉族居住的中心地区,当然也应该受到影响。
”其实不然,山西这块土地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尽管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但封建社会中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劫掠和蹂躏,汉族文化在这块土地上并没有取得主导地位。
山西建筑民俗
房屋建好后,新麦上场,很多地方要磨一斗麦子、蒸大贡、炸油花、烧香烬纸、贴黄联,诚谢神灵,保护新宅平安落成,安请土神回新宅居住,俗称“谢土”。
一、山西的主要民居形式
(一)窑 洞
窑洞是古代穴居遗风的演变。窑洞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在晋西北与晋北地区,包括离石吕梁、晋中地区都比较普遍。一种是在黄土高原的土落千丈岸边挖进去的窑洞。这种窑洞在山区比较多。挖进去的窑洞一般是一明两暗,又可分为几种:有的是挖进去后只在墙壁上抹灰就住的;有的是在挖进去的窑洞内砌上一层砖,然后再抹灰;还有是把窑洞的前脸用砖砌过,里面保持原来土窑洞的。再一种是在平地上盖的窑洞房,用砖石砌成。这种窑洞在山区、平川都有,又可以分为几种:一是全砖碹成的窑洞;二是全部用石头碹成的窑洞;三是全部用土坯碹成的窑洞;第四便是砖石混合,或砖坯混合碹成的窑洞。这些窑洞,里面大都要盘炕,上木框架门窗,白麻纸上贴上鲜红的窗花,门口爬一两串南瓜葫芦,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农家风情。
鸡毛掸子是室内清扫浮尘的最好工具,平时挂墙上,是一件土色土香的别致的壁挂艺术品。打扫身上的尘土苍蝇乱飞乱落,用麦秸草编织成十分好看的绳篮,吊挂在房上,是一件极好看的装饰品。夜里点燃用艾蒿编成的火绳,以便驱除蚊虫,防止叮咬。
(四)上梁
木构平房是在墙基打起就要起架上梁的,俗称为“立架”。人们多在打基之前就请来木工整饰木材,开铆开槔,按房间布局尺寸做准备。主柱支架固立好后大多要举行上梁仪式。仪式在中午举行,届时请人在中梁画八卦、系红布、捆匝红筷、酒盅等,贴吉祥对联如“竖柱喜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迎门的墙上贴“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木工大师傅小心地放稳大梁后,便烧纸焚香放炮庆贺。亲戚邻居们还要蒸了白面花馍、带烧酒、黄表来扶梁庆贺。中午主家设酒席招待匠人、亲族和扶梁者。
山西古建筑 介绍
山西古建筑介绍
我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山西古建筑的故事哦!山西有好多好多很古老的建筑,特别是那种大大的庙啊,或者是很高的城墙,真的好厉害呀!
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一个很有名的庙,叫做“应县木塔”。
哇,塔好高啊!我抬头看了看,天哪,差点脖子都抻痛了呢!爸爸说,这个塔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我真是不敢相信,居然有这么老的建筑,还是木头做的,居然没坏!
还有就是那种大大的院子,里面有很多古老的房子,墙上都有好多漂亮的雕花。
爸爸告诉我,这些房子的门上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做“槛窗”。
那些窗子小小的,有点像小门一样,我最喜欢站在窗子边,偷偷看外面的小鸟飞来飞去,好像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小鸟呢,呼——飞走啦!
山西的古建筑真的是好神奇啊,里面有好多好多的故事呢。
我下次还想去看看,听听那些老建筑讲的故事,嘻嘻~
—— 1 —1 —。
山西民居习俗
一些村庄的名字,是与地舆形势亲热相关而取名的:例如三县瑙(土字旁),在榆次市西北,登上高瑙可望榆次、太谷、榆社三县,以是取名.
室内装饰,少不了窗花、炕围画,墙上贴年画.
晋中一带的老百姓,也有不少人喜欢栖身窑洞房.在平地地带用砖、石碹成窑洞,为着住在内中冬暖夏凉.但也有一些县份,比力幽静,依旧住土窑洞.
晋中的灵石县,城乡公民都喜欢住窑洞房.灵石产煤炭,烧砖容易,以是修砌砖窑洞房者居多.在靠山地址也有打土窑洞栖身的.在城关一带,人们喜欢盖瓦房.
村庄的造成,尤其是在山区,往往是由于家族聚居人口繁殖而逐渐推广的.往往一个村庄内,有几户大姓是分为几个同宗族的.有一些村庄,单纯就是由一个姓氏的家族组成.这种自然的血缘干系,往往是村庄造成的基础.
山西境内的村庄,村内有街道,街道一样平常正南正北或正东正西者居多.这些街道中,往往有个中心肠,有的叫做十字街,工厂风水视频.有的叫做大十字.这种十字街,往往是村子的中心肠带,也是群众集会的聚集点和群众文艺活动的聚集点.这种聚集点上,往往都要设置一处戏台,逢年过节时唱些乡戏.这种戏台,在山西一样平常的村庄内差不多都有.有些地址戏台,历史悠久,例如山西临汾魏村的牛王庙元代戏台,这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的戏台.在村庄内建有戏台是相当普遍的.
有一些村庄,在历史上一经做过馆、驿站、店或铺,以是村名就称为太安驿、张店、翟店、夏店、古店、大牛店、天池店、恒曲站、晋庙铺等.
还有一些村名,是历史上的关口或在关口相近,以是这些村庄的名字至今依旧叫做关,如马岭关、横岭关、黑龙关、下关、薛关等.
山西古代文化的家乡习俗
山西古代文化的家乡习俗山西,位于我国中部,素有“文化故乡”之称。
自古以来,山西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资源而闻名于世。
在山西这片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古代文化,这些文化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和延续,形成了独特的习俗。
一、祭祀活动祭祀活动是山西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山西的乡村,祭祀祖先的习俗由来已久,代代相传。
每逢祭祖的日子,全家人都会齐聚一堂,上香、献花、献酒,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
在祭祀的同时,还会举行丰盛的宴席,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共享,增进感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民俗表演山西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表演形式。
比如平遥古城的太平鼓、晋城的秧歌舞、芮城的地秧歌等,这些表演形式多以歌舞形式为主,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山西古代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
在农历节庆或民间传统节日,人们会穿着传统服饰,跳着古老的舞蹈,唱着优美的歌曲,展示出古老而生动的文化底蕴。
三、传统节日山西人民保留和传承了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祖活动、巡游仪式、民俗表演等,让人们重温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吃年夜饭、走亲访友,过年的习俗既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寓意着新年新气象的展开,是山西古代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
四、饮食习俗山西人喜欢吃面食,尤其是刀削面、烩面等。
在重大节日或家庭聚会上,人们还会亲手制作饺子、馄饨等传统小吃,体现出山西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
此外,山西还有许多当地特色小吃,如平遥牛肉饼、沁水羊肉汤等,这些小吃不仅口味独特,而且富有营养,是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民间传说山西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如孟姜女哭长城、姜汁糖糍等。
这些传说不仅承载着山西人民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还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文化内涵。
人们通过讲古谈今、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使这些古老的传说在当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总之,山西古代文化的家乡习俗包含了祭祀活动、民俗表演、传统节日、饮食习俗、民间传说等多个方面。
山西古代木建筑
山西古代木建筑、民居(宅)、土窑洞构成山西建筑的主体与特色它们的重视、保护、挖掘、研究、开发迫在眉捷。
山西省位于华北区西部、黄土高原东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古化文化摇篮”之称。
在山西大地上有着星罗棋布、遍地可见的古代木建筑、民居(宅)、土窑洞,它们构成山西建筑的主体,以自有的特色而闻名于世。
这些作为古老文明的佐证,透过历史的尘埃,继续为人民所享用。
一、古代木建筑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占有特殊位置的山西省,地上地下文物极为丰富。
山西迄今尚存的古代木建筑,几乎遍及全省各地山山西古建筑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高超的文化欣赏价值。
山西现存的古建筑18118处,建筑种类应有尽有,其中一部分还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艺术的孤例。
目前已被确认的金代之前的木构建筑全国共有146座,而山西境内就有106处,其中的7处是唐、五代的遗存,文物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
存留至今的唐朝木构建筑除敦煌196号窟檐仅存的柱斗、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的下半部分外,较完整的四座唐朝木构建筑是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和佛光寺东大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和平顺天台庵正殿。
可以说,中国现存结构完整的唐朝木构建筑的大殿都在山西。
唐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战火不断,山西却保存了这个时期的三座木构建筑:平顺的龙门寺西配殿、大云院正殿和平遥镇国寺万佛殿,这些都堪称古代东方艺苑的珍品。
宋、辽、金、元时期,山西的建筑艺术最为辉煌。
辽、金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大量吸收汉族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留下了许多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建筑精品,其中的代表性建筑有大同善化寺和华严寺、洪洞广胜寺、芮城永乐宫、临汾牛王庙、霍州署大堂,等等。
建于辽代的应县木塔规模宏大,健硕华美,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
山西古代砖石建筑的艺术成就非常显著。
山西是现存古代长城时间跨度最大的地区,保存了战国以来两千余年的长城2500多公里,其中东魏、北齐、隋、宋四朝的长城为山西独有。
山西古代的墓葬石雕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山西古建筑特色简介资料作文素材
山西古建筑特色简介资料作文素材《话说山西古建筑特色》嘿,今儿咱就来唠唠这山西古建筑那些事儿。
咱山西,那可是古建筑的宝藏之地啊!每次去逛那些古建筑,我都觉得自己像是穿越到了过去的时光隧道里,倍儿有意思。
先说说那乔家大院吧,哇塞,那规模,那气派!一进去就感觉自己像个土财主似的。
满院子的房子一间连着一间,就跟迷宫似的。
而且那木雕、石雕、砖雕,简直是精美绝伦呐!感觉每一处雕刻都在给咱讲一个故事,咱就是说技艺人真的绝。
走在那院子里,我都能想象得出当年乔家的人在这儿生活得是多么热闹、红火。
还有平遥古城,那城墙厚得哟,感觉能挡住千军万马。
走在古城的街道上,脚下的石板路都透着历史的沧桑感。
两边那古色古香的店铺,卖啥的都有,有时候我都恍惚了,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呢。
偶尔还能碰到几个穿着古装拍戏的,嘿嘿,那可真是有趣极了。
再看那些寺庙、古塔啥的,那造型,那气势,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手艺。
那斗拱,那飞檐,高高地伸向天空,就好像在跟老天爷打招呼似的。
站在下面往上瞅,我都担心它们会不会突然飞起来。
山西的古建筑啊,就像是一本本厚厚的史书,记载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它们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咱山西人的骄傲。
每次给外地朋友介绍咱山西的古建筑,我都觉得特别有面子。
哎呀呀,咱山西古建筑的特色那真是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呐。
要是你还没去好好欣赏欣赏,那可真是太可惜啦!赶紧去体验体验吧,保准让你大开眼界,对咱山西的历史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总之呢,山西古建筑特色那绝对是杠杠的!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咱生活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让我们好好珍惜、保护这些宝贝疙瘩,让它们继续在时间的长河里闪闪发光吧!。
山西古建筑特色简介资料作文素材
山西古建筑特色简介资料作文素材《咱山西的古建筑,那叫一个绝!》嘿,今儿个咱就来唠唠咱山西的古建筑。
那可真是不唠不知道,一唠吓一跳啊!山西古建筑,那绝对是咱中华大地上的瑰宝啊!一走进山西,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建筑的大观园。
这儿的古建筑那叫一个多,一个妙,一个绝!先说说那平遥古城。
那城墙高大厚实,就跟个大巨人似的,守护着城里的老百姓。
走在那古街上,脚下的石板路都透着历史的韵味儿。
两边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仿佛还能听到昔日的喧嚣声。
嘿,咱要是穿上一身古装,走在这街上,那感觉就跟进了古代似的,说不定还能遇上个大侠呢!还有那乔家大院,哇塞,那真叫一个气派!那四合院一套连着一套,屋子多得都数不过来。
每一间屋子都精雕细琢的,那木雕、石雕,活灵活现的,简直就是艺术品啊!听说当年乔家的人在这儿生活得可滋润了,真让人羡慕。
咱要是能在这住上一晚,那得多带劲啊!再瞅瞅那应县木塔,嘿,全是木头搭起来的,居然能屹立千年不倒!这古人的手艺可真是绝了。
看着那高高的木塔,我就忍不住想,当年那些工匠们是咋把这么多大木头一根根搭起来的呢?真是太厉害了!山西的古建筑为啥这么牛呢?那是因为咱山西这地儿历史悠久啊,老祖宗们在这儿留下了太多的宝贝。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咱山西人的骄傲,也是咱全中国人的财富啊!那有人可能就问了,这些古建筑有啥用呢?嘿,用处可大了去了。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让咱能了解过去的故事。
它们也是艺术的殿堂,让咱欣赏到古人的智慧和才华。
而且,它们还是旅游的热门景点呢,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咱可得好好珍惜这些古建筑,不能让它们受到一点破坏。
要是谁胆敢在上面乱涂乱画,那咱山西人可绝不答应!咱要把这些古建筑好好地传给子孙后代,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咱山西的独特魅力。
总之,山西的古建筑那真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咱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咱山西人可得挺直了腰板,大声地告诉全世界:“咱山西的古建筑,那叫一个绝!”。
山西古建筑介绍
山西古建筑介绍
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的古建筑资源,这些古建筑反映了山西古代建筑的风格、技术和文化内涵。
山西的古建筑主要包括寺庙、庙宇、宫殿、园林、房屋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古代寺庙建筑,代表了山西古代建筑的精华。
山西著名的寺庙建筑有下大夫寺、云岗与五台山,这些都是中国的佛教文化名胜。
下大夫寺是山西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建于唐代,是著名的七层石塔——下大夫塔的所在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云岗和五台山寺庙则是中国佛教宝藏之一,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和精美的佛教艺术品。
此外,山西的园林建筑也极为独特,以平遥古城的古建筑为代表,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和商业气息。
山西的房屋建筑也十分有特色,一般使用黄土墙、灰砖瓦,适于山西的气候条件,是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典范。
综上所述,山西的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艺术品位。
山西古建筑专题讲解
山西古建筑专题讲解(一)山西是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各位团友:大家好!这几天大家的山西之旅参观欣赏了许多古代建筑。
既有巍峨壮观的应县木塔、恒山悬空寺;也有恢弘大气的五台山佛光寺、大同华严寺。
其实我们山西现存的古代建筑远不止这些。
在古老的三晋大地上,至今保留着4座唐代木构建筑,445座从五代时期到宋、辽、金时期的木构建筑。
数量之多,竟占到了全国同期木构建筑的70%以上,是其他地区望尘莫及的。
不仅如此,山西明清时期的木构建筑更是多达8500座。
这些建筑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唐代建筑体现的是雄浑大气,五代建筑是苍劲古朴,而宋代建筑技法成熟,体现的是庄严规整。
辽、金建筑粗犷豪放,明清建筑品类繁多,精雕细作,当您走进山西,也就走进了一座巨大的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
中国古代建筑由于广泛使用木质作为建筑材料,易燃易腐,不易保存,所以宋辽以及金代以前的建筑可以说凤毛麟角。
而山西虽在这一时期战乱频繁,烽火四起,兵连祸结,但保存了如此多的建筑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这些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大多属于宗庙寺庙建筑,我想这些宗教寺庙建筑得益于山西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山西厚重的文化底蕴吧!在山西这座巨大的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里,您可以欣赏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它们有的淡装素裹,有的富丽堂皇,堪称是一部“立体的古代建筑史”。
翻开这部建筑史书,中国古代的各种形式建筑——宫廷府第,城池关隘,街亭市楼,墓冢陵寝,园囿宫苑,祠堂祭厅,桥梁堤坝,名居宅院,佛儒道庙,乐楼戏台,驿站会馆,可以说是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构建之精,造型之美在全国首屈一指,无与伦比。
其中唐代建筑的代表作——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被我国古代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海内孤例”、“亚洲之光”。
佛光寺东大殿依山而建,坐东向西,它的斗拱硕大,屋顶平缓,是一座体现唐代最高水准的宫殿式风格建筑。
朋友们,宋朝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发挥到极致的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论述建筑的专著《营造法式》。
传统山西民居概览
传统山西民居概览著名建筑学大师梁思成曾将山西省称为“古代建筑的宝库”。
它不仅拥有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其民居建筑也独具特色。
山西民居从布局上看,有四合院、楼阁式、排排房、窑洞等;按建筑材料来分,有土体民居、木架结构体系民居、砖木混合结构民居等。
其中四合院、楼阁式、排排房等庭院建筑形式分布最广,窑洞在其他地方虽有零散分布,但主要分布于吕梁山脉地区。
这些不同的民居形式共同构成了山西民居的整体风貌。
一、晋北民居——排排房晋北地处山西最北端,气候寒冷,建筑以厚层土坯屋与砖木结构为主。
一般都是平顶房屋,可以利用起来晒粮食,富裕的人家,一般会修瓦房,又有“一出水”与“两出水”的区别。
房屋正面为木柱式,以便开窗采光。
房屋布局大都是一明两暗,堂屋为明,住室为暗,三间相连。
各房屋之间常以“一”字排开,一座一座毗邻排列,别有特色,被称为排排房。
二、晋中民居——四合院晋中一带明清时期经济发达,商业繁荣,建筑水平在山西境内最高,也最有代表性。
其民居多是四合院,一般由大门、倒座、过厅、垂花门、正房以及厢房组成狭长的四合院。
院子的入口与倒座相结合,将门设在中间,与官署建筑相似。
而一些大规模的院落,融合了官府的气势与富商的奢华,常由好几个院落共同组成一个大院落。
譬如乔家大院,把院门设在南边,一进门就是狭长的院子,院子北边再开两个门,设正院与偏院。
正院是二进四合院的布局。
一进院的两边有3间侧房,过了过厅就是二进院,二进院是南北狭长的院子。
正房是明楼,两层五开间。
东西各有5间厢房。
在正院的旁边,还有个偏院,布局跟正院差不多,不过是平房而已。
三、晋东南民居——阁楼式晋东南地区森林覆盖率比其他地区要高,以杨树、槐树、柳树为主,所以当地居民就地取材,以木构架结构为主,即以木架梁来作为承重的构件,再用土块、土砖或者砖墙来做围护结构——新民居建筑多以砖墙来代替柱子作为房子的承重结构。
晋东南地区雨水充足,所以屋顶都是硬山坡式的,覆盖着青瓦,可以起到排水与隔热的作用,一些山区的民居,正房的房檐特别突出,除了防雨与遮阳的功能,还可以作为通道。
山西民俗文化
山西民俗文化山西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
山西的民俗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民俗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方面。
一、传统节日山西的传统节日多以祭祀、庆祝丰收和纪念历史事件为主题。
比如,春节是山西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人们会举行祭灶、贴春联、拜年等活动,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清明节时,人们会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缅怀。
除此之外,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在山西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活动。
二、民间艺术山西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琴棋书画、紫砂壶、剪纸、面塑等各类民间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传承。
尤以晋剧、山西布袋戏等地方戏曲为山西文化的代表之一,这些戏曲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剧情体裁受到广泛的欢迎。
此外,民间工艺品如彩绘泥塑、剪纸、刺绣等也是山西民俗文化的亮点。
三、民间信仰山西人民有着深厚的宗教信仰传统,包括道教、佛教、民间信仰等。
山西许多名胜古迹,如五台山、恒山等都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吸引着无数信徒和游客。
此外,山西还有许多传统的民间信仰,如拜神、祈福、祭灶等活动,体现了山西人对宗教信仰的尊崇和传承。
四、民间习俗山西的民间习俗也是其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喜事时的婚礼习俗、过年时的各种节庆活动、传统的民间戏曲演出等,在这些活动中人们传承着家族的传统,弘扬着自己的文化。
此外,山西的民间风俗还包括了节气习俗、生育习俗、饮食文化等,丰富多彩,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
在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民俗文化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
保护和传承山西的民俗文化,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悟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也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归宿。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省是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地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筑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赏析。
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底蕴,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和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进行赏析,探索其建筑特色和历史意义。
一、建筑特色1.木结构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主要采用木质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特色之一。
木结构民居在保持房屋结构稳固的也能适应地区特有的气候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在山西的民居中,木材的选择和搭建方式都有独特之处,使得民居更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
2.砖瓦建筑另一特色就是山西明清时代民居采用了大量的砖瓦来进行建筑。
砖瓦作为建筑材料,不仅具备坚固耐用的优势,更能为建筑增添美观和艺术性。
民居的屋顶多为琉璃瓦,搭配着各种不同形状的砖雕,装饰出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3.院落式布局山西民居的布局多采用了院落式的设计,形成了“四合五天井”的典型特征。
院落一般以木质或砖石建筑围合而成,形成私密的生活空间。
而院内的天井则起到采光、通风和美化空间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居住格局。
4.雕刻工艺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以其精美的雕刻工艺而闻名。
房屋的门窗、梁柱、栏杆等处都有精美的木雕和砖雕,这些雕刻不仅为民居增添了华丽的装饰,更展现了当时匠人们的高超技艺和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二、历史意义1.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特色和工艺水平,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
木结构、砖瓦建筑、院落式布局和精美雕刻等元素,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2.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生活习俗。
从民居的建筑布局和装饰风格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对于研究明清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山西明清时代民居承载着丰富的建筑技艺和艺术传统。
在这些古老的民居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匠人们的智慧和勤劳,以及他们对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
山西古城文化的家乡风俗
山西古城文化的家乡风俗山西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家乡风俗。
在山西古城文化中,家乡风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承着千百年来的历史和传统。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山西古城文化的家乡风俗。
首先,山西古城的家乡风俗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山西人热情好客,重视家庭和亲情。
每逢佳节或重要的时刻,家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共同享受团圆的时刻。
在山西的古城里,人们经常举行各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舞狮、舞龙等,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生活的乐趣,也传承着历史文化的精髓。
其次,山西古城的家乡风俗体现在饮食文化中。
山西的传统美食精致可口,如太原双剪面、山西刀削面、醋焖大鳇鱼等,都是当地人钟爱的美食。
此外,山西人还有独特的饮食习惯,如喝酒必配小菜、有事聚餐离不开饭桌等,这些习俗凸显了山西古城人民热爱生活、注重饮食的特点。
再次,山西古城的家乡风俗体现在节日习俗中。
山西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每逢节日,人们都会举行庆祝活动,祈求祥和平安。
山西的古城里流传着许多古老的习俗和传统民俗,如舞火龙、庙会等,这些活动既展示了山西人的民族自豪感,也体现了他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最后,山西古城的家乡风俗体现在建筑文化中。
山西有着众多古老而壮丽的建筑,如平遥古城墙、悬空寺等,这些建筑既是山西文化的象征,也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在山西古城中,人们会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如戏剧表演、展览会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又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山西古城文化的家乡风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山西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家乡风俗,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珍惜山西古城的文化遗产,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愿山西古城的家乡风俗永远传承下去,绽放出更加灿烂的文化光芒。
山西古建筑保护介绍
山西古建筑保护介绍朋友!今天给你唠唠俺们山西的古建筑,那叫一个绝。
要说古建筑,这可是俺们山西的瑰宝,听到这个话题,我这心里就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又骄傲又揪心。
你瞅咱山西,那可是祖国的历史博物馆啊!每次我走在那石板路上,跟古庙、古塔打个照面,那感觉就像穿越进了一本古书,随手翻开的每一页都是华夏文明的缩影。
那墙上的砖啊,屋顶的瓦,那真是有故事的!它们就像是历史的无声絮语,只要你耐心去听,总能听到古老的心跳声。
咱山西的古建筑呢,摸上去就像是摸着一位老者的手,粗糙但温暖,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沧桑岁月。
尤其是那风雨交加的日子,看到这些古建筑,我这心里就嘀咕:你可得熬住啊!不过有时候也怕它们撑不住。
毕竟你知道,岁月这杆子老是在这儿捣乱。
对于古建筑保护啊,我就觉着,这就是在守护我们的根。
咱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东西,咱得给它好好看着不是?不过呢,保护它们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
要天天跟漏水的屋顶、大风刮斜的梁柱斗智斗勇。
有人说咱有啥这套,那是对老建筑的赤诚之心啊!咱这山西的古建筑,还有个绝活,啥绝活呢?那就是它们的能工巧匠们。
你知道那些飞檐、斗拱,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造出来的,那都需要几代人的磨练和传承。
我有时候想,这些老建筑要是会说话,会不会跟那些师傅们唠家常呢?可惜的是啊,现在经济发展快,有些人只顾眼前利益,总想着拆了盖楼赚钱。
哼,那些老建筑才不稀罕呢,它们只愿意静静地守候着,等待懂它们的人去倾听、去守护。
有次我在一个保护古建筑的研讨会上,看到一些专家学者们为一个修复方案讨论得面红耳赤,那架势跟为自己孩子争个出头机会似的。
我这心里就暖烘烘的,觉得咱山西的古建筑遇到这些人真是福气。
话又说回来,保护古建筑就像享用一颗水蜜桃,简单点才是长久之计。
我们不必过度雕琢,只要保留它们的原汁原味就好。
你说是不是?这文章我也不知道写得咋样,反正这就是我对咱山西古建筑的那些感觉。
朋友,你要是也有啥故事,和我分享分享呗。
咱一起把这历史的宝藏好好守护,让以后的日子里,它们还能像现在这样给咱带来欢乐和感动。
中国建筑文化:山西传统聚落中的民居形式
中国建筑⽂化:⼭西传统聚落中的民居形式⼭西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个重要流派。
在中国民居中,⼭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向有“北⼭西,南皖南”的说法。
⼭西民居聚族⽽居,乡⼟聚落中民居建造的普遍规律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由于⾃然地理条件的千差万别,加上⼭西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物资转运困难,这使得⼭西传统民居形式风格迥异。
据《晋政辑要》载:“查晋省地处万⼭,路途险仄,砖⽡⽊⽯各料向较别处为昂,运送更属不易。
梁柱巨⽊尤为缺少,往往于数百⾥外⼊⼭采伐,挽运来省,所费尤多”。
⼭西民居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构筑⽅式来看,主要分为窑洞式和砖⽊结构式两种类型。
窑洞式民居⼜可分为黄⼟窑洞和砖⽯窑洞⼆种。
黄⼟窑洞主要分布在⼭区,这种构筑⽅式经济适⽤、施⼯便捷,是⼭西民居的重要形式。
⼭西现存最早的砖⽊结构民居,是位于⾼平市中庄村的元代姬⽒民居,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民居建筑实例。
现仅存正房三间,砖⽊结构,坐北朝南,明间设板门,单檐悬⼭顶,檐柱带有⽣起和侧脚,举折平缓,造型古朴。
明清两代,⼭西商业与⾦融业繁荣,在晋中、晋南及晋东南地区出现了⼀⼤批豪宅⼤院。
通常被冠以“⼤院”的名称,⽐如王家⼤院、曹家⼤院、常家⼤院、何家⼤院、乔家⼤院等等。
建筑上都颇具⼭西民居的传统特⾊,规模宏⼤、规划严谨、空间内向、装饰豪华、壁垒森严、内涵深厚。
中国古建筑⼭西传统聚落中的民居主要采⽤如下⼏种形式:1、窑洞在⼭西,⽆论是⼭区还是平原地区;⽆论是城镇聚落还是乡村聚落,窑洞的分布⾮常⼴泛,最为普遍,这是⼭西民居的共性所在。
(1)晋西窑洞晋西窑洞分布在吕梁⼭脉的⼴⼤区域,该区⼴布黄⼟,居民⼜普遍贫困,以⼟窑作为居住形式是最经济适⽤的选择。
这⾥的窑洞以直接开挖黄⼟的横⽳居为主,《兴县志》所记述的“城⽆万⾦之家,乡⽆百家之村,营窟陶⽳”,就是最形象的写照。
(2)晋北窑洞晋北“地苦寒,寝处必有⽕炕,⾼三尺许”。
这⾥的窑洞建设,源远流长,如宋代的洪皓出使⾦国,在路过云中地区时,就曾见到“⽳居百家”。
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
山西的民风民俗山西,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
山西的民风民俗自古以来就承载着这个省份的历史文化,从而成为了山西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山西的民风民俗,探究其深刻的人文内涵。
土地之神——土地庙在山西的乡间,可以经常见到土地庙的身影。
土地庙是山西民间最常见的庙宇之一,主要是用来神奉山西的土地之神。
在山西的农村中,人们普遍有祭祀土地之神的习惯,相信土地之神可以保佑他们的庄稼长得茁壮。
因此,土地庙也成为了许多山西乡民信仰的中心。
在土地庙中,你可以看到许多有关农业生产的神明和灵物,如玉皇大帝、城隍爷、土地公等。
这些信仰塑造了山西人勤劳、务实的一面,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崇尚自然、敬畏万物的优秀传统。
婚丧嫁娶——传承千年的礼仪山西人崇尚传统,婚丧嫁娶的礼仪也是如此。
在山西的传统婚礼中,有“重三娶”的习俗。
新郎要在婚礼当天,先去新娘家三次提亲,才视为正式迎娶新娘。
此外,还有“订婚”、“送嫁妆”、“倒追珠子”等各种传统仪式。
婚礼的主题以喜庆、祥和为主,这也反映了山西人向往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
在山西的传统葬礼中,也有许多独特的仪式。
在家里布置灵堂时,要用黑色的布幔、红烛床、白鸟衣和花环等道具来表达哀悼之情。
在安葬过程中,还需要由亲属朋友手捧红花披洒,以示哀悼之意。
这些传统的习俗逐渐地形成了一种稳定、规范化的社会单位,使山西人在生死之间保持着自己的传统文化。
小吃大观——山西的美食山西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拥有着大批的特色小吃。
最著名的当属家常菜“剁椒鱼头”和“耳丸汤”,还有用骨头、猪油、花生米、香葱和辣椒等食材炒制的“山西扣肉”,以及以面条为主食的“刀削面”、“烙饼”和“炸酱面”等等。
此外,在山西的节庆活动中,人们也会制作各种特色美食。
例如在端午节时,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在中秋节时,人们会品尝月饼、赏月等,这些都是山西的文化魅力之一。
结语山西的民风民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
山西省民俗风情
山西省民俗风情神灵信仰土地爷民俗信仰主要是神鬼,这种信仰源始于远古。
山西人在一块山河阻隔的天地里,一方面塑造了自己的神,同时也不断被输入外来神。
天地信仰是最古老、最根本的信仰。
它实际上是一些自然神的综合,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湖海、风雨雷电,这都是人类最初的神。
不过民间确实供奉着一位天地爷,但它没有专门的庙祠,只在过年时,从市面上买一张木板天地神画,上有天公地母和一班人马,中间有一个牌位,写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
人们把它贴在屋檐下,有时只有黄表纸写一个天地神们,以示尽心。
再在两边贴上对联:“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河”,横批是天地神位。
下边置供桌、放香斗、摆供品,焚香点烛而祀。
在男女婚礼时,新郎新娘要大礼祭拜,俗称拜天地。
民间还有一系列俗神为人们所信仰,如福禄寿三星、喜神、财神、门神、龙、送子娘娘神、谷神等。
灶君俗称为灶王爷,在山西民间最普通,是最深入群众的神,它至少具有这样三种职能:一、民以食为天,灶王爷掌管饮食;二、司职命运;三、监察善恶。
因而民间对灶王爷都是笃信虔诚的,将它供在家中灶头,腊月二十三上天时,香火糖锡为之送行,大年初一再把它接回来。
泰山石敢当是农村最常见的镇宅避邪碣石,它通常嵌在街头的墙壁上。
一块尺寸大小不拘的条石,刻上泰山石敢当便可逐邪驱恶、大吉大利。
它是远古崇拜山石与道教东岳信仰的混合遗风。
生前有功于人,死后为神,这是中国造神的准则。
在人神信仰中,关羽为人造神之佼佼者,关公崇拜的普及,全国从北到南,远及海外。
由于乡音土情,山西对关公更加厚爱,对关公的信仰祭祀,达到了人神崇拜的顶点。
其它二郎神、东岳大帝、孔圣人、姜太公,这都是中国普遍崇拜的人神。
在民间巫觋的神龛里,魏征、唐僧、孙悟空、薛仁贵、樊梨花、赵匡胤、杨宗保、穆桂英、包拯、济公等,也都是座上神灵,充分表现着中国造神的随意性。
社会上百工技艺都有自己的祖师爷,是行业神。
行行有神。
既有一行多神,也有多行一神。
行业神是社会分工在神祀上的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其他陵墓
霍州署与故宫博物院、河 北保定直隶总督署、河南内乡 县衙构成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 的四级古代官文化系列,具有 较高的研究、观赏与保护价值。
霍州署正堂
2、绛州大堂
• 绛州大堂始建于唐,今只存有唐代石 质覆盆式莲花柱础,现存大堂建筑为元代 重建遗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绛州大堂以面宽、跨度长为国内罕见。
1、娄睿墓
2、李克用墓
3、元好问墓
1、娄睿墓
• 1981年在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王郭 村西南发掘出来的,墓主人娄睿是北 齐武明皇太后的侄儿,官大将军等职。
娄睿墓壁画为北齐时壁画,保存 完好,是我国南北朝史上的瑰宝。
•
2.李克用墓
• 位于代县阳明堡镇七里铺村北,墓室穹 窿顶高出地表,由封土覆盖,是一座典型的 唐末五代时期的墓葬。
第一节
古城遗址与古代祠庙
• 教学目标: • 了解山西地区宗教信仰的概况; • 熟悉主要宗教在山西的历史发展过程; • 掌握山西地区的主要宗教代表人物及其 历史影响。 • 教学重点: • 山西佛教发展历史中的著名高僧
• 中国古建筑博物馆—— 山西
• 山西现存古建总数18118 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3.7 万处,其中明清木结构建 筑8500多座,辽金以前的 多达106座,古民居2000多 处,古戏台3000多座、古 塔近600座,古长城3500多 公里,绵延9市40县,保留 关隘、城堡、所、卫、墩 台 1500多个,大小石 窟寺300余处。当之无愧于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 的美称。
(2)晋城玉皇庙
(3)浑源悬空寺
芮城广仁王庙
芮 城 的 永 乐 宫
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塑像
(三)山西的石窟 1、云冈石窟 三大特点:造像气魄雄伟、 内容丰富多彩、融中外艺术于 一体
2、龙山石窟
中国稀有的道教石窟,国家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天龙山石窟
第三节
衙署关隘与大院民居
• 教学目标: • 了解山西境内衙署、关隘与大院民居的概 况; • 熟悉山西境内关隘与大院民居的主要代表 性景区及其主要内容和特色。 • 教学重点: • 山西衙署 山西境内的关隘 民居类型 主要晋商大院
少 壮 几 时 兮 奈 老 何 ?
欢 乐 极 兮 哀 情 多 。
萧 鼓 鸣 兮 发 棹 歌 ,
横 中 流 兮 扬 素 波 。
泛 楼 船 兮 济 汾 河 ,
怀 佳 人 兮 不 能 忘 。
兰 有 秀 兮 菊 有 芳 ,
草 木 黄 落 兮 雁 南 归 。
秋 风 起 汉 秋 兮 武 风 白 帝 辞 云 飞 ,
洪 洞 广 胜 寺 壁 画
广 胜 寺 水 神 殿 壁 画
洪 洞 广 胜 寺 壁 画
~
洪 洞 广 胜 寺 壁 画
• 明代
山西新绛县东岳稷益庙壁画
稷 益 庙 壁 画
三、寺观与石窟
(一)山西的寺院
1、东汉:以塔为主体(如洪洞 广胜寺) 2、魏晋:普建佛寺(当时仅大 同寺就建有佛寺百所) 3、隋:形成云中、五台山、太 原、汾阳等寺院群落
山西宋代 建筑遗存:
6、北宋:本土化 (1)受伽蓝制度影响, 布局简洁规整,中轴 对称 (2)突出了佛殿的地 位
高平崇明
寺中佛殿、 太原晋祠 圣母殿、 晋城青莲
寺、陵川
南吉祥寺
7、辽代:继承唐风格,加入
民族特色
(1)善化寺大雄宝殿
(2)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3)应县木塔
(4)觉山寺塔
善化寺大雄宝殿
4、唐:最盛期
(1)庭院式布局出现,奠定中国佛 寺基本格局 (2)宫室型建筑基础上已定型化: 中轴线显著 (3) 塔的中心位置被阁、殿堂所 替代
南禅寺
佛光寺
• • • • •
山西四座唐代建筑: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平顺县王曲村天台庵正殿
5、五代: 平遥镇国寺 平顺龙门寺 平顺大云院
(二)晋商大院
1、常家庄园 榆次东阳镇车辋村
(1) “八可庄园” (可燕居、 可耕读、可修身、可养性、可赏观、 可游览、可遐思、可咏怀) 明末 清初
(2)充分展示了华夏民居瑰宝的魅 力
2、曹家大院
太 原 双 塔
(三)山西境内的古代壁画
• 南北朝时期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的壁画
宋 、 元 、 金 时 期 芮 城 永 乐 宫 壁 画
永乐宫三清殿及壁画
•
洪洞广胜寺壁画原有两处,下寺 后殿中的壁画在1828年被盗卖,现陈 列在美国的一座艺术馆里;另一处即 闻名全国的水神庙明应王殿元代壁画。 南墙东侧一幅描绘舞台演戏情景的壁 画是研究古代戏剧音乐的珍贵参考资 料。
•
山西四座唐代建筑:五台山南禅寺
大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芮城广
仁王庙正殿、平顺县王曲村天台庵正
殿
• 山西三座五代建筑:平顺县龙门寺
西配殿、平顺大云院正殿、平遥镇国
寺万佛殿
•
山西现存古长城时间跨度
最大的地区,其中东魏、北齐、
隋、宋四朝长城为山西所独有。
•
太原晋祠的汉白玉质鱼沼
飞梁,是全国仅存的一例采用
• 教学目标: • 了解山西境内墓葬、楼塔、寺观与石窟的 历史演变和现存概况; • 熟悉山西境内墓葬、楼塔、寺观与石窟的 主要代表性景观及其主要内容和特色。
• 教学重点: • 古代墓葬 山西名楼 山西名塔 古代 壁画 • 山西境内现存各个朝代的著名佛教建筑 • 著名的道教建筑 • 龙山石窟
一、山西古代墓葬
华严寺
~
应 县 木 塔
山 西 灵 丘 的 觉 山 寺 塔
• 8、金:南北两种风格
• 山西北部,佛寺建筑沿袭着辽代 雄浑古朴的风格,寺院殿堂规模宏 大。
中南部的寺院则显著的受到宋朝 的影响,建筑规模较小,但结构精 巧、装饰华丽
•
(二)山西的道观
1、唐代
芮城广仁王庙
2、宋----明清
(1)芮城的飞云楼 • 位于万荣县解店镇东岳庙内,也称 “解店楼”。楼的始建年代不祥,现存 建筑为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所重建的 形制,是我国现存古代楼阁建筑中的珍 品,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
• 万荣有个飞云楼,半截插到天里头
飞 云 楼
• 3、绛州三楼 • 三楼位于新绛县城西的高垣 上,依次排列有钟楼、乐楼、鼓 楼,钟楼在前,鼓楼在后,乐楼 居其中。2001年06月25日,绛州 三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 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名单 。
侯马晋国遗址
古魏城遗址
• 位于芮城县城北2.5公里,南 北城墙在地面可见。古城东起柴涧 村、铁家庄,西至后龙泉村、城南 沟村,北至永乐宫北0.5公里,南 至永乐宫门前,呈方形,周长4500 米。残留于地面之上的城墙高出地 面l–7米,城址宽度一般在13–15米 之间。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平城遗址
•
鼓楼位于城内西北的高垣上, 临近州府的围墙,是城内最高的 建筑。据记载,鼓楼为元至正年 间(1341。1368年)建造,明清两 代相继重修,现存建筑为明代的 遗迹 。整体造型美观大方,是 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物
鼓 楼
(二)山西境内的名塔
• 1.洪洞广胜寺飞虹塔 • 广胜寺在洪洞县东北17公里的 霍山南麓,分上、下两寺,飞虹 塔位于山颠的上寺,是我国现存 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宝塔。飞虹 塔身全部用砖砌成,平面呈八角 形,共有十三级,高约47米,外 形由下至上逐级收缩,形成一个 锥体形状,是我国砖塔建筑中少 见的形式 。
•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 “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二)宁武关
•
位于宁武县城,为内长城重要关隘,南依云中 山,北靠管涔山,东北接恒山,西南连芦芽山,
地形险要,素有“铁宁武”之称。
(三)偏头关
• 位于偏关县城中部偏西的关河北岸,平原隔河相望。 • 素有“铜偏关”之称 • “半壁孤城水一湾,万家烟火壮雄关。黄河曲曲涛 南下,紫塞隆隆障北环”
• 2.地窨院:平陆、芮城 • 建造方法:选择一块平坦的地方,从上而 下挖一个长宽三、四十米,深约十多米天 井似的深坑,形成露天场院,然后在坑壁 上掏成正窑和左右侧窑,为一明两暗式结 构,再在院角开挖一条长长的上下斜向的 门洞,院门就在门洞的最上端。
• 其他生活设施:水窖、旱井、打谷 场、烟囱。 • 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 炊烟,忽闻鸡犬声。 • 3.穿心院:大同
• 平城遗址在今大同城北、大同 火车站以西到陈庄一带,北依方山, 外靠长城。今大同城北上皇庄之东 和白马城村北的板筑城基,当即郭 城的北墙遗迹。平城遗址为国家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古代祠庙
• 较为典型的代表即为太原的晋 祠、万荣后土祠、临汾尧庙、解 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晋城玉 皇庙。
第二节 墓葬、楼塔、寺观与石窟
• 钟楼 • 钟楼位于城垣的最南 端,是绛州三楼中的第 一楼,始建于北宋乾德 元(963年),元、明、清 三代陆续重修,现存实 物为明代的遗迹,局部 建筑仍存元代的风格。 • 楼内巨钟是三楼中最古 老的文物,为金天德二 年(1150年)九月重阳铸 造。
乐楼
•
乐楼是城内酬神演戏的舞台, 是节日娱乐活动的中心,位于城 内西南隅,始建年代不祥,现存 为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重 修。
3.元好问墓
• 省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位 于忻州市5公里 的韩岩村西北, 墓园坐北向南, 分墓地和“野 史亭”两部分。
特殊的墓葬形式:山西宁武的悬棺